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心理学_(word版)

现代管理心理学_(word版)

现代管理心理学_(word版)
现代管理心理学_(word版)

. 一、教材框架

程正方先生主编的《现代管理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及发展简史、个体行为与管理、团体行为与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领导行为与管理、职工心理卫生与保健等内容,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具有较强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

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至第三章为总论部分,主要介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学术界的不同观点。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述个体心理与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阐述团体、组织、领导行为与管理的关联性;第十一章着重讲员工心理卫生与健康。全书的核心部分在第四至第十章。二、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学习要求:

在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体系、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理解在一个企业中个体、团体、组织和领导等要素在其人际关系系统中的联系与相互作用,深刻认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意义,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能,分析与处理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1、理解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核心是认识需要、动机和激励的关系,掌握重要的激励理论和在管理中的运用;

2、理解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运用;

3、理解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掌握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和组织变

革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学习难点:

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其首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学习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真正运用到不同岗位的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难点所在。三、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管理心理学:

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2、知觉:

是人们很熟悉的心理活动,它比感觉要复杂,并常和感觉交织在一起,被称为感知活动。3、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4、社会知觉:

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5、自我知觉: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6、定势现象: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就叫做定势现象,也叫社会刻板印象。

7

、气质:是典型地表现于人们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Word 文档

. 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8、能力:是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9、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0、动机:把能激励人的行动,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11、间接激励:也叫“外激励”,指来自员工生活、工作的外部环境的激励,主要用于满足员工的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社会环境、员工工作的自然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等。

12、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3、组织结构:指组织中各个有机组成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也称为组织中的各因素相互联结的框架。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组织中正式的指挥系统和沟通网络的效率,影响着组织中个人的心理、行为及社会方面的功能。

14、组织文化:是以企业的组织氛围为核心要素,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为目标的,在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作风和

行为准则,是一种使企业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念和行为风格。

15、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16、沟通:指信息的交流,是联络通信的意思。(二)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应用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②着重是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系统。

2、自我知觉的误区

①过于自高自大,自以为在各方面一定都很行;

②过于自卑,缺少信心,自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③过于消极、被动、依赖,时时刻刻都要其他人的赞同与呵护;④过于相信经验的局限与宿命观点;⑤过于相信环境与外因的作用。

3、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的假设

代表人物;麦格雷戈;雪恩

“经济人”的假设的哲学基础是享乐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麦格雷戈人性假设观点:

A、人类多数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

B、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不喜欢担负责任。

C、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

D、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

E、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2)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3)领导方式是专制型的。

Word 文档

. (4)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X管理理论:

A、管理者从经济利益出发来使用生产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B、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指导与激发职工的工作表现,并时常控制与修正职工的行为,以符合组织之需要。

C、管理者必须管制其下属,并需要利用说明、奖赏、处罚与控制等方法。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A、“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把人看作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是相对立的。

B、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

C、“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其人性观是错误的。D“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也含有科学管理的成分:①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②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③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2)“社会人”的假设代表人物:梅奥

“社会人”假设的人性观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生

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要点是:

A、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的因素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B、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积极性,积极性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态度以及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C、注意非正式团体,无形组织的作用,其有着特殊的规范,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

D、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这种领导关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A、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的重点应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

B、管理人员的职能应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上传下达,重视培养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C、在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D、提出了新型的“参与管理”的形式,即让职工不同程度上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A、在资本主义社会,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假设只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一个进步,并不是资本家变得善良了,也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

B、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许多企业采取了群众路线的民主管理方法,这同社会人假设“参与管理”相比较,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C、“社会人”假设过于否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完全忽视职工的经济需要,无疑也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Word 文档

. D、“社会人”假设过于偏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对正式组织有放松研究的趋向。E、“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对我们今天企业的管理和制定奖金制度有参考意义。(3)“自动人”的假设什么是“自动人”假设

“自动人也叫“自我实现人”,由马斯洛、阿吉里斯、麦格雷戈提出来的。“自动人”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而自我现实,即成就需要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人们才感到最大的满足。Y理论的基本观点:

麦格雷戈将“自动人”的人性假设,结合管理问题,概括为Y理论,其基本观点如下:A、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天性)。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工人们有自愿去做的愿望;也可能是一种惩罚。B、外来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C、致力于实现目标与实现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报酬在起作用。

D、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E、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F、在现代工作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自动人”假设的相应管理原则

A、管理重点是在重视工作环境上面。它主张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以发展人。

B、管理者的职能是生产环境与条件的设计者与采访者。

C、重视内部激励,即重视职工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D、主张下放管理权限,建立较为充分的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等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自动人”假设的评价

A、“自我实现人”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B、“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础是错误的。因为人既不是天生懒惰,也不是天生勤奋的。人格与人性的发展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结果;自我实现既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也不是仅仅依靠自我设计,个人奋斗就能达到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的结果,把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原因,归结为缺乏必要的条件,也是一种机械主义的观点。

C、“自我实现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4)“复杂人”的假设

“复杂人”假设是60至70年代组织心理学家雪恩等提出来的。

根据“复杂人”假设,人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应把人看成同一类型,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基于复杂人假设,摩斯和洛希提出了“全面管理”的理论,也叫“应变管理理论。“应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叫“超Y理论”。这种理论的实质是要求工作、组织、个人三者有最佳配合,其基本含义是:A、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随发展条件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不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B、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

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C、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一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E、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复杂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A、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Word 文档

. B、根据企业情况不同,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

C、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与奖酬方式。对“复杂人”假设的评价

A、“复杂人”假设及其相应的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管理,包含着辩证法思想,这对改善我们企业的管理是有启示作用的。

B、这种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超Y理论同其他人性假设和管理理论一样,也有其局限性,同样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首先,这种人性假设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职工的共性。其次超Y理论往往过分强调管理措施的应变性、灵活性,不利于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相对稳定,还有在阶级性方面,人的共性首先表现在由生产关系中

所处地位决定的阶级性方面。离开共性,离开社会性、阶级性谈个性,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

总之,西方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的变化,从本世纪初的“经济人”假设,到70年代的“复杂人”假设,反映了人性认识深化发展的特点,不同管理理论与管理措施,不仅反映了人性认识上的差异,也是与生产发展水平、与职工的生活水平相联系的。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虽有其阶级局限性,掩盖了资本主义“雇佣人”的本质;它也揭示了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对人性发展的依赖与影响。借鉴这些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发展适合我国特点的管理心理学理论是十分重要的。4、性格特征的内涵

(1)性格的“特质论”认为:人具有多种多样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就是由这些特征构成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构成性格的特征可以依据态度体系、情绪、意志、理智等来划分。(2)性格的态度特征:根据不同的态度体系,可以把性格特征分为四类:表现为一个人对A.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B.劳动、生活和学习C.劳动产品

D.自己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5、如何根据人的个性实施有效的管理

(1)主动型的人有较高奉献精神,主动意识强。应该尽量放权给他们,交给他们有挑战性的工作;

(2)被动型的人比较注重物质利益,责任心较强。要明确他们的具体责任,赋予确定的激励机制;

(3)对个性突出、缺点明显的能人要用长抑短,做好思想沟通工作;(4)对于有特殊才能的人要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条件和待遇。6、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利用理论分析)(1)观点:

①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就是掌握行为的选择过程。如果某个人有了特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须做出某种行为选择。期望值越高,效果价值也就越高,激励的力量就越大。

②影响激励水平的还有关联性,即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系认识。(2)方法:

根据期望理论,为了激励员工的动机,需要:①提高员工的期望水平,指导和帮助员工经过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给他们达到目标的信心。

②提高关联性的认识,奖励必须随工作绩效而定。

Word 文档

. ③提高效价水平,要根据人的需要不同,采取多种不同的奖励方式。④不应脱离实际拔高期望值、效价和关联性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⑤任何组织都应该给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必要的期望和适度的工作压力,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更好地发挥期望效应的作用。7、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观点:

①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他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实际收入影响,还受与他人比较的相对收入的影响。当员工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相等,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与过去的

相等时,便认为是合理公平的,因而心理平衡,工作积极性高。如果报酬不合理,会产生不公平感与心理不平衡的现象。

(2)方法:应该尽量减少员工的不公平感.

①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宏观调节机制;

②管理者: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分配和奖励制度,贯彻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做到公开与公正、公平与合理;

③加强思想工作,避免绝对平均主义的干扰,教育员工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收支比例;④建立科学的工资评价标准等等。

8、人的态度形成(转变)的3个阶段

(1)顺从:指个人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2)认同:指个体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逐渐与他人相一致的过程。(3)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完全形成或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内化阶段是人们态度真正形成的阶段,也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最稳定、最持久的阶段。9、影响团体/群体凝聚力的因素①领导因素。②团队的同质性。

③来自团队外部的压力能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④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⑤团体成员的荣誉感、归属感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情感。⑥团体的规模、规范与风气。⑦其他因素影响。

10、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①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他成员保持紧密联系

②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③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④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⑤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⑥能满足成员的其他多种心理需要11、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①有一个为大家认同与赞同的共同构想②摒弃与改革旧的思维方式与常规程序

③成员对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互动的积极的思考④成员之间能坦率的、毫无顾虑的相互沟通

Word 文档

. ⑤摒弃个人或部门的利益,为实现共同构想而一起努力工作。12、组织改革的动力、阻力及对策(1)动力:①组织的外环境②组织的内部力量(2)阻力:

①员工方面:职业心向对改革的障碍、保守心理对改革的障碍、习惯心理对改革的障碍、嫉妒心理对改革的障碍与破坏、求全责备心理对改革的障碍、中庸之道对改革的障碍、心理承受力低对改革的障碍。

②组织方面:对已有权力和地位的威胁、来自组织结构惯性的障碍、资本(或资金)的限制、经济亏损造成曾经困难、组织间的协议和关系造成的障碍与社会经济环境问题造成的障碍。(3)对策:

①转变员工的观念增强改革意识②加强企业管理,消除改革阻力

③治理经济环境,排除改革的障碍

④积极探索“入世”过程及“入世”之后,组织改革的新课题13、西方领导体制的发展历程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领导体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①家长制的行政领导

②经理制的产生——“硬专家”领导③职业的“软专家”领导④专家集团的领导

⑤新型知识型经理人14、领导的性格理论内容

①该理论主要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以便预测什么样的性格的人适合当领导者。②现代性格理论:

A.认为领导者性格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性格特征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

B.我国领导人才的德才兼备与德、能、勤、绩的素质标准,就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化企业的领导者选拔与考核条件。15、克利特的领导的行为理论

单纯依靠奖惩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方式将被淘汰。只有依靠民主管理,从内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①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部门,员工的士气可能无差别;②领导者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与生产效率成正比;

③领导者与下级和员工接触多,生产效率高,反之亦然;

④部门领导人注意向下级授权,听取下级意见并让他们参与决策的,生产效率就高;相反,采取独裁领导方式的,生产效率则低16、意

见沟通的作用

①能为团体提供努力工作的方向、资料、知识等外部环境信息。

②能为团体提供内部信息,如了解团体内部成员的需要、各部门关系等。

③意见沟通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企业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增进了解的工具,通过沟通可以增强领导工作的透明度,帮助员工明了工作任务,理解组织目标,集中力量实现组织目标。④是调节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Word 文档

. ⑤可以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促进企业改革与推行某项决策。

⑥沟通对于领导者。管理者说更具特殊意义:沟通的过程是争取支持的过程;是汲取智慧的过程;是激励下属最好的、最廉价的方式。Word 文档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沈伟晔 部门:商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Email: 本学期教学安排及参考书目: 教学总学时:36 其中:讲课--24、课堂练习--4、讨论--4、心理测试--4 教学参考书: 《管理心理学》(第三、四版)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孙时进等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张昱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王重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孔祥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龚胤晖等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态度与管理 第六章挫折与管理 第七章激励理论 第八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与决策 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二章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 含义: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遵循客观原则和系统方 法,研究管理系统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关系,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综合学科。 二.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 主要理论基础——心理学 四.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 心理学的内容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间接;自然、参与; 调查法:谈话、问卷 实验法:自然、实验室 测验法:自陈量表、投射测验 个案法: 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的必然性: 1.管理实践的需要: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管理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2.心理学科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社会心理学派 工业心理学派 人事心理学和工程心理学 二. 管理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1.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 2.群体动力理论:勒温 3.社会测量学:莫雷诺 4.需要层次论:马斯洛 三.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章感知历程与管理 §1.感觉历程 一. 含义:人脑对当前事物个别属性或具体状态的直接反映 二. 特性:直接性、个别性 三.作用:心理活动的开端 四. 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五. 规律:适应律、阈限律、对比律、联合律、练习律 §2. 知觉历程 一. 含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二. 感与知的关系:感是知的基础、知是感的综合 三. 种类:时间、空间、运动、社会 四. 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五.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学习经验、观点差异、动机作用 §3. 社会知觉效应 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优先效应) 二. 近因效应 三.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阿希实验: 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 四. 定势效应 五. 投射效应 六. 名人效应(移情效应) 七. 权威效应 八. 仁慈效应 九.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第四章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 §1.个性概述 一.含义: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来的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个体心 理特征。 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 后天环境 自身实践 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儿童时期 学生时代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设计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 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2-1为理论检验 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 展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听取同行的意见与建议,完善整个研究计划。一项研究 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目的和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计划需要说明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问题,考察和综合与该课题有关的知识与经验,总结以往研究状况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使本研究建立在以往 研究的基础上。 2.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构思

管理心理学(00163)历年简答题汇总

1.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2.简述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等都有重要意义。(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3.简述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答: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1 )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4.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 答:促使组织变革的起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1)组织变革的外在压力:①社会政治压力;②技术进步压力;③市场压力(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①企业战略;②组织成员特征;③组织成长。5.简述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1)以貌取人;(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5)从众效应。6.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 应注意的事项。 答: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 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 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 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 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 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 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 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 用。(1) 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 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 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 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 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 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 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 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 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2) 注意强 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 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 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 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 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 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 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3) 因人 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 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 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 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 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 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4)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 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 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 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 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 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修正行为。 7.联系实际说明CIS战略系统与组 织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CIS战略系 统设计导入的步骤与环节。 答:(1)CIS设计是组织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①CIS设计制定了目标组 织文化模式;②CIS的内部实施过 程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③CIS 的对外实施是组织文化辐射作用的 体现。 (2)CIS设计与导入的步骤:①提 出CIS计划。这是导入CIS的前提, 无论是谁(企业领导者、企业顾问或 其它人士)提出,最终都要使得企业 最高领导者对CIS有所了解并对企业 内外环境有正确的认识。②调査与 分析。通过调査研究,找到企业问题 的关键所在,是成功实施CIS的保证。 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现状和企业形 象两方面。③确定企业理念。在 分析调查结果以后,立足企业历史、 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的 目标、哲学、宗旨、精神、道德、 作风等。④行为与视觉设计。在 企业理念指导下,设计相应企业行为 识别要素与视觉识别要素。⑤发布 CIS。就是将已制订成熟的CIS方案 向内部员工、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公 开。⑥CIS实施。如果不能坚决地 贯彻实施,再好的CIS方案和计划也 无济于事。在实施过程中,关键在 于企业领导者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 否自觉从我做起。 8.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包括 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 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 相结合的原则。 9.简述需要的定义及特征。 答:一、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 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 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 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 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二、 需要的特征:(1)需要内容与对象 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需要与个体 生存发展的相关性。(3)人类需要 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4)人类需要 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0.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答:(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2) 相似性与同质。(3)需要、性格、气 质的互补作用。(4)能力与专长。(5) 仪表。 1

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201 年第学期 《管理心理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年级层次专业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 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 2、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A.电器实验 B.梅奥实验 C.霍桑实验 D.系列实验 3、按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气质类型理论,最不适宜做会计的是()类型人。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人类行为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方面。 A动机 B 活动目的 C 目的与动机的区别D目标选拔的标准 5、按照沟通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C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D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6、人际关系的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可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和分离型。 A交往关系大小B人际交往需要不同 C 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D交往动机 7、领导者的任职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对某个领导岗位的德才要求,下列不属于才的方面的是()。 A政治思想作风品质B基本的知识素养C良好的人际关系D身体素质 8、考察领导干部的方法很多,()是指那些对组织目标产生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 A 情境模拟法 B 360度测评法 C 关键事件法 D 目标考核法 9、关于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中,()是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A从众行为倾向B社会标准化倾向C社会顾虑倾向D社会助长作用 10、()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支配别人,自信而精力旺盛,有冒险精神”。 A社交型B传统型C企业型D艺术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及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 3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提出的,这两个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4 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及理论,被誉为。 三、判断题(请在各题中作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上“√”,若错误则打上“×”。每小题1分,共15分) 1、管理心理学是自然性和社会性交叉以自然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 2、知觉的恒常性消失,人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失去确定性。() 3、对角色行为标准的不同认知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采取不同的角色行为。() 4、能力和知识技能只有区别而不会有联系。() 5、气质是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6、在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现代管理心理学_(word版)

. 一、教材框架 程正方先生主编的《现代管理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及发展简史、个体行为与管理、团体行为与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领导行为与管理、职工心理卫生与保健等内容,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具有较强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 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至第三章为总论部分,主要介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学术界的不同观点。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述个体心理与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阐述团体、组织、领导行为与管理的关联性;第十一章着重讲员工心理卫生与健康。全书的核心部分在第四至第十章。二、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学习要求: 在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体系、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理解在一个企业中个体、团体、组织和领导等要素在其人际关系系统中的联系与相互作用,深刻认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意义,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能,分析与处理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1、理解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核心是认识需要、动机和激励的关系,掌握重要的激励理论和在管理中的运用; 2、理解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运用; 3、理解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掌握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和组织变

革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学习难点: 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其首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学习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真正运用到不同岗位的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难点所在。三、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管理心理学: 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2、知觉: 是人们很熟悉的心理活动,它比感觉要复杂,并常和感觉交织在一起,被称为感知活动。3、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4、社会知觉: 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5、自我知觉: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6、定势现象: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就叫做定势现象,也叫社会刻板印象。 7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 2.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心境 B.心态 C.激情 D.应激 4.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在概括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 A.古利克 B.梅奥 C.马斯洛 D.厄威克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被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7.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是指()。 A.社会知觉 B.心理知觉

D.角色知觉 9.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约占全部人口的80%左右的IQ在()。 A.70以下 B.70?79 C.80?120 D.120以上 10.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能力二因素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4.在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A.德鲁克 B.马斯洛 C.弗洛姆 D.波特尔 15.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现代管理心理学——无价之薪

第一篇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ABC 给我们造成麻烦的不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而是我们自己以为知道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那样。 ——罗杰斯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是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性发展。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使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诞生。 Munsterberg(缪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该书的主要内容: ①尽可能有的最好的工人 ②尽可能有的最好的工作 ③尽可能有的最好的效果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开创了工业社会学,为管理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Leavitt(莱维特)-《管理心理学》,从此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蓬勃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是什么? 1、你从工作中能够得到什么? 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给予个人经济上的保障,而且在于给予个人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2、对管理者而言,管理心理学意味着什么?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工作者能够帮助组织有效地选拔和激励员工,从而改善组织效率。 心理测验和选拔方法的使用能够促进组织的招聘有效性,使组织获得更合适工作岗位和组织文化的员工。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高满意能够促进工作士气和雇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并减少雇员流失、缺勤和事故等问题。 3、管理心理学家能做什么? ①心理测验的开发和验证 ②人员选拔和安置 ③绩效评估 ④员工培训和职业规划 ⑤雇员支持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帮助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就业指导内容与形式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1、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⑴、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研究 ⑵、组织中的个体—员工的心理与行为 工作环境中的许多因素会影响员工的动机、满意度和努力程度: ①工作安全 ②组织文化 ③领导风格 ④组织沟通 而管理心理学关于成人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更有效地奖励系统,促进组织公平,提高组织效率。 ⑶、领导与沟通 领导问题、群体心理和人际沟通就是影响组织效能的重要方面 管理心理学也研究怎样能够改善团队的凝聚力、士气和效能,使团队更有效。 ⑷、营造激励性的组织环境 良好的组织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促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管理心理学帮助人们探索造成压力的原因,并能指导员工如何应对压力以维护个人的身心健康。管理心理学也同样可以帮助组织的管理者制定压力管理策略和系统,使组织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以使员工和管理者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水平。

管理心理学第2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知觉是_______________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 的意义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____________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 3.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修正角色行为使其符合角色期待的主要 根据和基本要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体自我角色认识和角色扮演的基 本条件。 5.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效应等。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心理定势现象 D.晕轮效应 2.社会直觉是由()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 A.海德 B.凯利 C.布鲁纳 D.巴甫洛夫 3.知觉者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时趋于自利的倾向,基本表现为知觉者常常把成功归功 于内因,把失败往往归结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是() A.利己偏见 B.基本归因错误 C.主观归因偏差 D.客观归因偏差 4.凯利的协变分析模型中,在面对他人的行为表现时,只要按三个标准去考虑,即可确定 宜于采用何种归因方式。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确定归因方式的标准?() A.特殊性 B.共同性 C.选择性 D.一致性

5.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 为。这里所说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A.自我知觉 B.对他人的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三、多项选择题 1.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E.复杂性 2.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包括() A.知觉对象 B.情境 C.直觉 D.知觉者 E.错觉 3.产生错觉的原因有() A.知觉者的能力 B.知觉者的生理状况 C.知觉者的心理状况 D.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E.知觉者的背景 四、简答题 1.根据知觉的对象,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2.简述归因基本错误主要包括的内容。 3.简述海德认为人们在对他人的行为予以归因解释时遵循的两大原则。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归因偏差的克服。 答案:

管理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2018年4月_1

管理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8 年4 月 1、2004 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 ) A、依法治国 B、和谐社会 C、以人为本 D、计划生育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2004 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以人为本。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管理心理学。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指( ) A、信度 B、可靠度 C、效度 D、可信度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心理测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是指效度。 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 ) A、《国富论》 B、《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 C、《计件工资制》 D、《科学管理原理》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国富论》。 5、在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巨头中,因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卡斯特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在古典管理理论的三巨头中,因其在组织理论领域的突出贡献,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摩尔斯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 答案00163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管理心理学试题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20×2=40) 1.()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 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D.费斯汀格。 3.()“滥竽充数”行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齐宣王的喜好; B.南郭先生的道德品质; C.齐宣王的制度不合理; D.南郭先生没有制度意识; 4.()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 B.假定相似作用; C.首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定式;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6.()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 B.需要;激励;动机; C.动机;需要;激励; D.动机;激励;需要。 7.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8.()在公平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相比感到吃亏了,会采取。 A.减少投入; B.增加投入; C.要求增加他人的收入; D.要求减少他人的工作量; 9.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

现代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第四版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外国管理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计件工资制》 《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1.管理原则(内容): (1)搜集、分析和整理企业的所有经验数据、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工作方法(2)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培训 (3)培养工人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4)明确分工 2.科学管理的目的:确保每一个雇主获得最大限度的财富,确保每一个雇员获得 3.局限: (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 (2)机械的管理方式,忽视人的因素、作用 (3)为资本家剥削工人 (4)认为工人不必要参与管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强调组织架构与企业经营 2.企业经营的职能:计划、商业、财务、会计、保养与安全、管理 管理:计划——研究现有条件、预测将来发展,制定行动计划 指挥——建立一个从事活动的人的机构和物的机构 控制——维持组织中的人员的活动 协调——企业的工作和活动保持一致 组织——按原有计划和指挥来完成 14条管理原则:专业化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性、命令的统一、智慧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公平合理的报酬、创造性等 3.特点: (1)认为管理是企业六中职能之一,管理是对人起作用的职能。 (2)组织跟管理密切相关 (3)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4)只考察了组织的内在因素,没有考虑周围环境,是封闭的。 韦伯的组织理论——官僚模型 任何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 1.主要管理理念:明确分工、职位阶层、法规条例、不讲人情 支薪用人、书面案卷、资源控制 2.有利于调高生产效率,但不利于从事以创造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灵活的组织活动,可能助长专职、独裁行为,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 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试题.doc 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开始于( ) A.人群关系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场”理论D.心理技术学 2.人的心理现象是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所以,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还必须贯彻( ) A.客观性原则B.联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不属于由基本需要引起的最基本的情感是( ) A.社交B.爱好 C.嫌恶D.愤怒 4.初具雏形胚胎的西方管理理论是( ) A.早期管理理论B.经验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 5.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B.抑郁质 C.多血质D.粘液质 6.以荣格和麦迪为代表人物的理论是( ) A.社会学习理论B.心理分析论 C.特质论D.个性类型论 7.从知觉的对象来看,可以把知觉划分为( ) A.人际知觉和角色知觉B.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C.对个人的知觉和人际知觉D.对物的知觉和角色知觉8.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 )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 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 9.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

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大量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管理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心理是研究管理心理的基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2)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群体是管理组织中的基层单位,在管理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心理对管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管理心理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 (4)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管理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管理行为行为的影响等,社会心理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 【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与要求】 引言管理心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明确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及其价值,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指向范畴,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管理与心理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基本要求:明确和了解管理思路与管理对象,掌握和理解管理核心与管理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