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P154)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心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式由于这一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它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成了资本。

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了工人的觉悟的宝贵材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P213)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是凝结在商品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能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 商品是什么??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什么时候出现?当金属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 货币为什么会出现?满足商品交换的需求 货币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物物交换,扩大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含义:冲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金属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难磨损,便于携带与保存 一、价值尺度 含义: 价格: 二、流通手段 含义: 商品流通: 纸币含义: 纸币和货币有什么区别? 通货紧缩: 影响: 通货膨胀:

含义危害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 的全面、持续的 物价上涨的现 象。 物价上涨,纸币贬 值,购买力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降 低,社会经济生活 持续混乱。 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 持续下跌,通常 伴随着经济衰退 出现。 物价下降,影响投 资者的信心和居民 的消费心理,对经 济的长远发展不 利。

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 问题:人民币汇率究竟应不应该升?人民币升值以后又有哪些利弊?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2、能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 ◆利:有利于中国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 习和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外在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弊:如果人民币升值,会引起我国物价总水平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的波 动,这对于我国当前存在的通货紧缩无疑是火上浇油。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使我国的经济更加萧条,失业增加,经济增长缓慢,外汇储备减少,出口小于进口。还会使中国的农业受到重大的冲击,导致对

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到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分工。 1)因为某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都是特定的,一般掌握一种技能,最多几种而已,不可能是 全能劳动者; 2)每个劳动者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生产一道或几道工序,即单个劳动者的劳 动只是社会化大生产劳动的一部分; 3)劳动者的生活却需要消费各种各样的产品。所以,劳动者需要先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力参 与大生产劳动换回工资,然后再用工资去交换各种消费品。 4)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者的劳动力自然地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注意,不是整个 自然人全部变成商品)。关键问题是劳动者要拿到足额的工薪(一般要占劳动总价值的六成左右),同时通过社会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剥削。只要存在剥削(不当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工薪福利就肯定是不足额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上的特点: 1)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 2)但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计量。 3)可以间接用供养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 量。 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7页。) 4、劳动力价值包括: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2)为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为提高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此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其他商品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或者转移。劳动力被消费时,创造出新价值和使用价值。 不仅有生产商品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完整版)商品学复习资料

1.如何正确理解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商品学如何研究商品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一般指物的使用价值,即物对于其使用者的价值或有用性。 使用价值表示物和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际上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研究时,应注意把握商品使用价值以下特征 商品自始至终处于社会中,其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 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商品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2.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试举例说明。 商品的价值是不会变的,变的只是其价格。价格是对商品的价值的一种反映,可是并不能代表其价值。但是使用价值并不等于价格。价格只是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各个阶段某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反映了社会对这件商品的需求。 社会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当你需求的时候,这件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会变高,当你不需求的时候,这件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会变低。 举个小例子,现在有一把铁锹,这把铁锹的价格是15元,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当前他需要这把铁锹进行劳动,那么对他而言,15元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对这个农民来说,这个铁锹是有其使用价值的。可是对于一个开着汽车的老板来说,他永远不需要用铁锹进行工作,那么别说15元,即使5元他也不会去买,因为对他来说,铁锹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因为农民和老板的需求不同。也就是铁锹和农民的供求关系是存在的,开始铁锹和老板的供求关系不存在。 同样,可以把农民换成某个地域,老板换成另一个地域,就可以反映某件商品在不同地域的价格不同的这一现象。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也同样影响到商品的使用价值。 至于动态变化,同样也是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当社会的需求大于供应的时候,商品的使用价值会变高,反映到就是价格会变高。当社会的需求小于供应的时候,商品的使用价值会变低,反映到就是价格会变低。 价格可以反映一件商品的供求关系,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商品在某一阶段的相对价值。 商品的相对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商品的固有价值是不会变的。 3.商品分类的作用 ●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 4.商品分类方法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 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结构格式:ISSN XXXX XXXX ISSN为前缀XXXX XXXX 8位数字,前7位为单纯数字序号,无特殊意义,最后1位为校验码。 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原理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成为商品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原理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产品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3、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 原理内容: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原理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

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运用:加强宏观控制、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稳健的财政政策。 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原理内容: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主要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原理内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依靠加强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来提高经济效益。 7、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原理内容: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依法经营、保护环境、依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d

选题 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D) A.它能生产出劳动产品 B.它能生产出供自身消费的产品 C.它能转移和保持自身的价值 D.它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D.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和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 3.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D )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4.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力是:(C)

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追求使用价值 5.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C ) A.Ⅰ(c+v+m)=Ⅰ(v+△v+m/x)+Ⅱ(v+△v十m) B.Ⅱ(c+v+m)=Ⅰ(c+△c)十Ⅱ(c+△c) C.Ⅰ[v+△v+(m/x)]= Ⅱ(c+△c) D.Ⅱ[v+△v+m/x]=Ⅰ(c+△c) 6.一般地说,剩余价值率总是:(C) A.等于利润率 B.小于利润率 C.大于利润率 D.与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B) A.部门内各企业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一致的结果 D.各部门剩余价值率趋于一致的结果 8.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B) A.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着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着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9.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新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称为:(D) A.绝对地租 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Ⅰ D.级差地租Ⅱ 10.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P154)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心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式由于这一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它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成了资本。 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了工人的觉悟的宝贵材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P213)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基本原理专业 姜伟 201120901007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学说旨在揭示资本主经济运行规律和困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力商品理论不是对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否定,而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实现充分就业,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民生体现。 [关键词]劳动力商品;劳动力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商品理论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钥匙,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指马恩)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讲到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劳动者要有人生自由,这个是前提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劳动者要自由的一无所有,完全丧失生产资料。这两个条件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人身自由是前提,一无所有是根本。二者缺一不可。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有商品生产和交换,但是劳动力不是商品,因为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就奴隶社会而言,

奴隶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本身就被当成商品买卖,根本谈不上自由。封建社会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绝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全完的丧失生产资料,而且农民对封建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有人身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度大大超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但劳动者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劳动力不是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发达商品经济的标志。人类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个历史的范畴。商品经济的产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在原始社会分工简单,不存在私有制,因此没有商品经济。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不存在,社会分工相当发达,也不存在商品经济。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经济萌芽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产生于奴隶的初期,在那个时候有了第一次社会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进而产生了私有制。由于分工要交换,由于私有制要采取商品形式。因此商品经济只存在于这三个社会形态之中: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社会形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两个社会形态的商品经济叫简单商品经济。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则叫发达商品经济又叫市场经济。而把这两者区别开来的标志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相结合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必然产生买卖关系。区分社会形态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用雇佣劳动来实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少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多部分人丧失生产资料,多数人通过出卖劳动力来实现和生产资料的结合。雇佣劳动制度体现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内容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身体中并在生产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中,劳动力都是生产的必要因素。但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才大规模地成为买卖的对象,成为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的,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东西。马克思在这里说的两个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如:苹果可以吃,是由这个苹果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是这个苹果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即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人们为了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互相交换商品。要交换,就要确定交换的比例,一种商品能换多少另一种商品,(一只羊=两袋大米,还是十袋大米?)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没法比较,(没法根据使用价值来确定交换的比例,要确定这个比例,就要找商品中同质的东西,(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力。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的比例。而商品的价值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第二课要学习的。) 比如一个农民生产一堆黄瓜拿去街上卖,当然有价值。但是同样是另外一个农民,他生产的黄瓜不是为了卖钱,而是生产出来供自己使用,此时问你,这堆黄瓜有没有使用价值,有没有价值,答案很简单,有使用价值,因为给自己吃的黄瓜也具有解渴的功能,但是没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非商品绝对没有价值,只有商品和商品交换才涉及到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的比较,而不去交换的东西是没有必要探究背后的劳动实践。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都缺一不可。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其为商品。(从商品/物的角度来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价值可以转换成价值。(商品交换成功) 从人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的,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作为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彭怡鸣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摘要: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理论的精华内容。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本文着重介绍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构成,包括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使用价值等。以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论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到:“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商品的作用 (1)劳动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决定因素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人类从事社会生产的历史活动中有三方面内容: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人口的生产活动(即“增值”)。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的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手段,人口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构成。这三方面的生产活动构成统一的社会生产历史活动,三方面生产活动缺任何一方面,都构不成人类社会生产历史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这三方面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产历史活动的三个因素,而不是三个阶段。社会生产历史活动的实现,生产的历史,是人类在这三个方面生产活动中分工合作的过程。无论是生活资料生产,还是生产资料生产,还是人口生产,任何一方面的生产活动都必须具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而且都必须在生产三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1 (2)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每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中的劳动的量来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劳动并不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用马克思引用过的威廉·配第的话来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商品价值的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抽象劳动。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说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

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篇一: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含义不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 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第二,二者体现的关系不同.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体现 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二者在商品中的地位不同.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因而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第四,二者在商品中的作用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决定了不同的商品需 要交换;而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交换的比例. 看完就明白了 【篇二:价值和使用价值举例】 高一的学生第一次学习高中《经济生活》,就要面对两个非常抽象 的概念,“使用价值”与“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 商品的基本属性的两个概念,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经济生活》中最 难理解的一对概念,和《哲学生活》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一样比较 抽象,尤其对高一新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下面,我尝试着从生活化的角度,通俗的阐述这两个概念以及这两 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商品的价值的含义是“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一件什么样的商品,一辆宝马汽车或者是 一辆飞鸽自行车,在生产的过程中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都是人类 辛苦劳动的结晶,当然在生产宝马或者生产飞鸽的过程中,劳动的 方式、强度等会有所差别,但是都是人类的劳动,为了便于比较衡量,我们把这种耗费的人类劳动看作是无差别的,在这种无差别的 劳动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比较不同的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大小,当然,商品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我们用“价值量”来表示,在货币 产生之后,我们用“价格”来表示。如此就能理解,为什么一辆宝马 汽车的价格会比一辆飞鸽自行车的价格高?因为生产一辆宝马汽车 所耗费的人类劳动远远高于生产一辆飞鸽自行车所耗费的人类劳动。

商品学概论重点总结.doc

1商品:商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 价值两种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 3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 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 4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可以用它来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为了反映这种使用价值的客观存在及其本质称其为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5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马克思把商品对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称为实 际使用价值,它是由具体劳动赋予商品以各种有用性而产生的,是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 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而形成的。 6以具体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商品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他们之间的 关系 (1)商品的功能效用是指商品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地、必须的职能或 效用,如电冰箱的功能和效用是冷藏食物。 (2)商品体。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载体,它是人们利用原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效用的劳动投入 而创造出来的具体劳动产物。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商品有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而功能效用又 是商品体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能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理生化性能等的综合。商品体能够具备哪些性能,是由商品体的成分组成和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3)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 品包装及其标识、专利标记及其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及安全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 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 (4)无形附加物。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有形附加物或附加利益。 7如何正确理解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商品学如何研究商品使用价值 8为什么说商品使用价值是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即由潜在的使用价值向现实的使用价值转换的过程, 我们把该过程称为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首先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第二阶段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实现商品的消费 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交换价值因故没有实现,那么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也无法实现。只有最终实现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才算真正实现。商品的动态系统包含三个基本 要素,即需要、商品、使用价值。需要经过使用价值选择与定向以及创造而转化为商品, 由此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形成;商品在通过交换[] ,消费实践,转换为现实的交换, 消费使用价值即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然后再过渡到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形成螺旋。 第二章商品的分类与编码 1商品分类:按商品的属性和人的目的将商品集合系统的逐次划分的过程和结果。 2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的分成若干层 级,每个层级又分成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3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把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划分成彼此没有隶属关 系的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 4商品代码:是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储存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一个 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5层次编码法:按商品类目在商品分类体系中的层级顺序,依次赋予对应的数字代码的编码 方法。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价值与使用价值系列测试题 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2000年考研第4题)(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1994年考研理科第3题)() A.具体劳动而增值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值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3.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1994年考研理科第4题)()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2002考研理科第4题)()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1996年考研理科第3题)()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一(1995年考研理科第4题)()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6.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2002年文科考研第4题) A.商品约有用性来体现 B. 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 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 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7.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或者说,商品区别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 价格 8.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马克思作业

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内容提要】:研究劳动力商品的形成机制。劳动力商品必须不断出售自己的劳动能力方能维持生存,其报酬应与劳动贡献直接挂钩,其价格除受劳动力价值影响外,还与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工资增长刚性有较大的关系。综合考虑影响劳动力商品价格形成因素,探讨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关键字】:劳动力商品、价值、价格形成机制、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商品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称为商品。通过马克思的论述说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这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方面即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平等的,具有人身自由,以至于劳动者在出售自身劳动时没有超经济强制,可以按自己意愿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能力外,一无所有,没有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也没有可以支配他人的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售劳动能力,以换取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生活资料,且将这种活动不断进行下去。 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价格形成机制,就是价格的管理体系,也称价格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价格管理权限,即价格决策的主体是谁,由谁定价;二是价格形式,包 括价格形成的方式、途径和机理;三是价格调控方式,包括价格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措施。价格形成机制有二个特点:一是企业自主制定价格;二是由市场形成价格。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依据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竞争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决定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内在因素。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主要表现为工资,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即由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和受到一定教育训练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但是,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确实是主要存在于直接生产过程中。从实践来看,在现代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经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也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所定义的范畴,比如增加了维持企业全体员工正常生产和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正常社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值;维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值;以及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等方面。 而谈到影响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供求关系。劳动力是商品,必然要求在市场上通过买卖来决定其实就劳动力的卖方而言,他要求保障充分就业,希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能找

劳动力的特性和劳动的商品属性(1)(精)

劳动力的特性和劳动的商品属性 (1) 本文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素,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了的情况,对劳动力的特性和劳动的商品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阐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劳动力,劳动,资本 劳动这一范畴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占有极其重的地位。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首先必须弄清楚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卖的究竟是劳动力或是劳动?这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里并不是纯粹的咬文嚼字,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问题。”[1] 一、劳动力的内涵和特性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和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简单说,劳动力就是劳动者潜在的劳动能力。这种潜在的劳动能力不仅天然属于劳动者所有,而且须臾不可离开活的人体出卖给他人。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劳动力是与工人本身长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3]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此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周其仁教授就曾指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只能不可分地属于其载体;这个载体不但必须是人,而且必须是活生生的个人。”[4]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本,就是由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转化形成的经营才能和劳动能力。劳动力的这一特性,集中表现在劳动者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依靠劳动者个人的自觉性,劳动者潜在的劳动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因此,从劳动力的特性看,它只能依附于劳动者的人体而存在,并由劳动者个人占有、支配和使用,不可能独立于劳动者的人体而出卖给他人。既然劳动力不可能独立于劳动者而出卖给他人,那么,《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在1891年再版时,恩格斯为何将马克思原稿中的“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改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呢?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这一范畴的内涵看,恩格斯的改动是必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对“劳动力”这一概念的定义与他在实际分析论述中使用的“劳动力”的内涵并不一致,从而使人们对“劳动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歧义,以致国内有的学者盲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已成为商品的论断。连西方主流经济学都否认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而我国的一些学者却大声疾呼:攻克劳动力市场的理论难题。事实在上,马克思在分析劳动力的买和卖时,并非单纯从劳动力的自然属性上来理解和使用“劳动力”这一概念,而是从劳动力买卖双方的社会关系来理解和使用“劳动力”这

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一)

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一) 摘要:知识商品具有知识产品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区别于非商品性知识产品的特殊属性。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赋予使用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生命周期决定其价值转移与补偿周期;原创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由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l复制性知识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原创性知识商品价值摊销额与生产复制品时新增价值量的总和。 关键词:知识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 一、知识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规定性 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够降低或消除人们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即其所具有的认知功能。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在于其所具有的认知功能,而在于通过其认知功能的发挥,可以使知识商品的拥有者获得一种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强,知识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弱,知识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小。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知识产品之所以能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理论性知识产品之所以不能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其因盖源于此。 勿庸置疑,知识产品一经产出,就会作为构成人类认识长河的一个个环节持续地存在下去,其使用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1].知识商品则有所不同。虽然其所具有的其他非商品性知识产品也同样具有的认知功能这一使用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其具有而其他非商品性知识产品却不具有的生产超额利润能力这一使用价值则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这是因为,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是与拥有者对该知识商品的独占相关联的,一旦拥有者对知识商品的独占格局被打破,知识商品转化为共享知识产品,超额利润转化为一般利润,存续下去的只是作为一般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会因独占转为共享而丧失,还会因具有更大使用价值的同类新知识商品的面世而部分丧失甚至完全丧失。如果新知识商品只能部分替代原知识商品,原知识商品便只是部分丧失其使用价值,表现为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能力的降低;如果新知识商品可完全替代原知识商品,原知识商品便会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不再具有生产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的能力。 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状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领先程度的高低;二是独占性的强弱。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变动,任一因素的消失都会导致知识商品使用价值的丧失。既然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于拥有者所获得的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那么,拥有者通过知识商品的使用所获得的生产超额利润能力的强弱便成为衡量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大小的尺度。因为知识商品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是潜在的,无法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所以只能根据知识商品实际带来的超额利润量的多寡对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大小进行度量。也就是说,知识商品赋予其拥有者生产超额利润能力的强弱是衡量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拥有者通过该种能力的运用所实际获得的超额利润量的多寡则是衡量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外在尺度。应该看到,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总的说来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拥有者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量不仅与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大小相关,也与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组织与管理等其他投入要素的状态相关,当人们用实际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量去度量某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时,就可能发生高估或低估知识商品使用价值量的问题。为了使度量值尽可能准确,无疑应设法剔除其他投入因素对超额利润或超额收益量的影响。 二、知识商品价值与价值增殖的特殊规定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承担者。知识商品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其使用价值同样是其价值的承担者。但把握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时,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知识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不是知识的使用价值,而是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能够初步树立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式,透过形形色色的商品现象看到商品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它既是手机、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试想,如果我把这对手机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又是什么?(商品)商品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关商品知识。首先,同学们迅速翻看教材。 (二)讲授新课 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商品? (学生)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工人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 拉机……总之,凡是用钱买来东西都是商品。 (提问)你们能从、蔬菜、衣服、农药、化肥、钢笔、书籍等物品中说出为什么称它们为商品吗?换句话说,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目的: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自己 归纳出商品的定义。) (同学答)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我们买来的粮食、蔬菜、衣服、鞋帽,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工厂购买机器、设备,都是工人或农民的劳动产品。 (教师讲解)同学甲说的对,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多媒体展示)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生产10000斤粮食,卖出6000斤,剩下1000斤自己吃,3000斤送给邻居。这1000斤粮食就不是商品。 同学们回答正确。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板书) 可见,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件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人们在它身上付出了体力或者脑力劳动。其次,它必须用于交换,这个交换指市场交换。交换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正在交换和准备交换。(举例)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深化商品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 想一想:元旦,同学们互送礼物,大李把自己做的玩具送给了小明,小明到商店买了玩具,然后把玩具送给了大李。这里三次出现的玩具都是代表商品么?为什么?

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4.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又有着许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 1崩投力商品价值上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转化为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就是维持人们生存的生活过程,所以,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劳动者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化为维护劳动力所有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构成和数量因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崩投力商品使用价值上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新的价值。因此,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 正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上的这个特点,使得雇佣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后,不仅再生产出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而且再生产出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以上的剩余价值,从而使得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发生了价值增殖,变成了资本。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剩余价值的来源及生产的两种方法是?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本质及历史趋势是? 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