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地主阶级革命派——龚魏的主张:龚自珍与魏源

2、农民阶级的理想国——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起: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封王、定都天京(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A、《天朝田亩制度》:定都天京后,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阶级千百年来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并提出分配土地方案,同时制定其他的社会改革方案,标志着农民阶级对土地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当然也表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的方案是平均主义的思想,而且最终未在太平天国推行。

B、《资政新篇》:1859年,由干王洪仁玕主持制定颁布《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带有资本主义的方案,提出一系列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内容和措施,但由于脱离太平天国的现实,并未真正的实行。(3)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的失败:天京事变与石达开的离开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

b、是中国救世农民阶级运动的最高峰

c、冲击力孔子和儒家经典政治的权威

d、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

e、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战争中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农民运动。

3、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两个事件引起: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派代表:奕、张之洞、左宗棠、刘坤

(3)洋务运动:

A、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南京金陵机器、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崇厚)、湖北枪炮厂(张之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B、建立新式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越洋水师;

C、创办西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唐绍。唐国安)

(4)作用及失败原因:

A、引进来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改变了一些观念、在一些领域开了风气之先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失败原因:封建性、腐朽性、依赖性

4、资产阶级上层——维新变法

(1)兴起

(2)代表人物: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

(3)活动:公车上书、著书立说、《时务报》、《国闻报》1898年6月11日想有所作为的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年9月21日被镇压失败,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律令,经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意义和失败原因:

A、意义:

a、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上层的爱国救亡运动

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c、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失败原因:

a、守旧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构成维新派很难逾越的障碍

b、不敢正视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群众、没有群众基础

第二讲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背景:

(1)中国社会双重危机(民族危机和自身的社会危机)的出现(2)清末“新政”的破绽

(3)中国资产阶级不断觉醒和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构成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

2、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及活动:1894年11月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成为一个革命主义者。“断发改装”

3、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纲领:

(1)革命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政党的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A、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邹容《革命军》

C、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

组织活动:

A、中兴会(湖南)黄兴

B、光复会(浙江)陶成章、章太炎

C、科学补习所(湖北)

D、日知会

E、岳王会(安徽)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上把十六字阐述为“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

(3)与改良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革命;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胜利:武昌起义A、背景:同盟会成立后,1906年由孙中山主持

制定了革命方略,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斗争的基础,从1906年到1911年,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几十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1910年4月广州起义的失败,让很多革命党人心灰意冷,对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共和国的通道产生怀疑。在此形势下,孙中山亲自组织领导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壮举构成了武昌起义的第一个背景。保路运动构成了第二个背景,保路运动的中心在四川。B、武昌起义组织:湖北文学社、共进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很快控制武昌、湖南、湖北,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十几个省纷纷独立,独立各省选派代表在南京参加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是年为民国一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政府,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临时约法》,1919年12月3日临时参议员制定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典范,带有革命性质、民主性但同时它也有局限性。其局限性是因人设法。C、其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社会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2、辛亥革命的失败:

(1)历史过程:

A、袁氏窃国

B、刺宋案真相大白

C、护国运动

(2)失败原因:

A、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构成了革命派难以逾越的障碍

B、主观上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所致

C、具体:没有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群众,革命派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且服从革命党人的军队。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A、革命派——武器的批判B、进步知识分子——批判的武器

(2)主要内容: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迁往北京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主要内容:

A、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评价:作用:积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进步的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扫清了道路,扮演了清道夫的角色。

2、五四运动:

(1)背景:双重危机:严重的民族危机、及严重的社会危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外交会上的彻底失败

(3)五四运动斗争的目标:【1】罢免三个卖国贼【2】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无妥协的爱国运动,彻底性是它的重要特点。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的结合,为后来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培养。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后长时间并没有影响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才知道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五四运动开始传播。

1899年《万国公报》 1902、1903,梁启超、朱执信

(2)传播:

1、代表人物:

(1)新文化运动精英——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陈独秀;

(2)五四运动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

(3)新军革命党人: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

2、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战:

A、实用主义(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杜威(工具主义)—>胡适

B、基尔特社会主义——>罗素

C、无政府主义——>黄凌霜、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党成立的条件:

(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

(4)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帮助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外部条件

2、党成立的经过:

(1)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东毛西蔡相约建党1920年8月陈独秀(书记)、李汉俊、李达,上海共产党;1920年10月李大钊(书记)、张国焘北京;谭平山、谭植棠,广州;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东京巴黎。

(2)党的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31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游船上举行,政府代表12名。大会决定党名为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成立中央局,推举陈独秀为中央书记。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特点:有一个好的理论基础,一个好的阶级基础

(2)意义:

a、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b、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科学指导思想

c、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三、国民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明确了斗争目标。

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与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二七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2、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新三民主义是其政策。第一次合作促进了革命发展。最终由于国民党新老反动派的背叛而结束。

3、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1)黄埔军校的建立,24年5月至27年3月“黄埔时期”。直系军阀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30万人;由直系分出来的孙传芳,盘踞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20万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30万人。

4、

第四讲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探索的背景:

1、大革命的失败

2、国民党统治的建立。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建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的政府,经过宁汉合流,东北易帜,新军阀混战,蒋介石最

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从此,中国进入了土地革命时期,这也预示着中国领导人对革命的探索充满了艰难。

二、探索的过程:

1、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

(1)党成立之初对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工作重心是领导工人运动

(2)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重要

(3)整个国民革命时期对武装斗争重要性认识不足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大革命失败后总结的基础上对武装斗争开始有了重要认识,武昌起义是对这一重要认识的结果,并最终确认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解决。

2、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认识:

(1)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丰厚革命实践突破了教条主义,最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中,斗争环境内部产生了情绪,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第一次从系统上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条件: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大国,政治经济不平衡是根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必备条件。客观条件不断发展的形势,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资本主义》,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基本理清。

第五讲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

一、抗战的爆发:

1、日本侵华的野心与步骤:

2、七七事变:

3、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标志是: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反蒋抗日:

(2)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

(3)联将抗日:

二、抗战中的国民党:

1、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到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在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承担着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也发动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给日军以重创。(如忻口之战、淞沪之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其中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尤为壮烈)。

在防御阶段,国民党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抗战的政策(成立参政会。)。尽管防御阶段国民党抗战比较努力,但抗战仅一年三个月,半壁江山沦陷,其主要原因:国民党执行了片面的战线(不发动群众),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2、相持阶段:

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面对日军的调整,国民党抗日政策也做了调整,总体上由片面抗战演变为消极抗战,并成立“防共”委员会,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也发动了一些重要战役,如昆仑关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枣宜之战,最值得一提的是远征军入缅作战,大体上保住了大西南和大西北。

3、反攻阶段:

大陆交通线战役(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大溃败

三、抗战中的共产党:

1、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

①洛川会议,37年8月,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②《论持久战》的发表,38年5月,确定了持久战抗战的方针

2、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15师:聂荣臻、罗荣桓,晋察冀,山东

120师:贺龙晋西北

129师:刘伯承、邓小平,太行山、晋冀鲁豫

南方:新四军,叶挺军长,项英政委,华中

3、坚决维护统一战线

(1)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打退国民党三次反共热潮

(3)制定巩固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发展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4、根据地的建设

(1)政权建设(三三制原则)

(2)经济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3)文化建设: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鲁迅艺术学院(鲁艺)

5、党的自身建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38年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命题;(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45年5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

(3)开展整风运动: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四、抗战的胜利:

1、概况: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上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战败;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上旬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攻击日本关东军;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签字投降,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利纪念日。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2、意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统治,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参与发起建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分不开的。

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

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六讲解放战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1、国际形势:

2、国内形势: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内战爆发及防御阶段: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3、土地改革:

4、开展第二条战线:

(1)反美爱国运动,5.20事件,沈崇事件

(2)47年学生运动“反饥饿,反内战”改为“反迫害”

(3)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三、战略决战与新中国的建立:

1、国民党的全面危机:

2、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1)辽沈: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带领,东北野战军;

(2)淮海: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60万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书记)、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

(3)平津: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为总前委。

3、新中国的建立:

(1)理论准备:

①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②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

(2)新政协:49年9月21日至8月30日,中国人民第一届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4、胜利原因及经验:

原因:

(1)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是根本原因;(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外界条件。

经验——三个法宝: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 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梳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必然尖锐。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4、军事上,军事衰败,军备废弛,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清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试述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外国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随时以武力要挟中国封建政权。这些都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巨额赔款,战争赔款,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公开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毁坏中国的文物古迹,对中华民族文化造成空前浩劫。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了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叙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社会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彤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叙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人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得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与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得社会性质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就是: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得矛盾;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得矛盾。 历史任务就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得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得基本生产结构就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得发展,对新得生产方式具有较强得排斥力与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得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得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得迟滞。霧釔鐿鯨飴厉渐。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得基本特征就是高度中央集权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与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得生机与活力。頰纏貢錠挞鲑綬。 中国封建社会得社会结构得特点就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得发展与进步。绚硖貞棄厍丽纶。 中国封建社会得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与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得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得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得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得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盖颜诃阚铥駁钡。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得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得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状态:迈绽绑闵讨鎊頒。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得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就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得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与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得组织得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与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得范围。钲曉觑薊诊鳄驊。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龃駒傧嘵龋齦脸。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地主阶级革命派——龚魏的主张:龚自珍与魏源 2、农民阶级的理想国——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起: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封王、定都天京 (2)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A、《天朝田亩制度》:定都天京后,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农民阶级千百年来对土地的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中国在军事技术、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上与西方列强存在巨大差距。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赔偿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清朝 1.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迅速崛起并发展成帝国。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 2.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但这些未能持续,清朝逐渐变得腐败,国力逐渐衰退。 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戊戌变法是清政府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尝试。变法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为主要目标,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2.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激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运动。尽管义和团起源于农民阶级,但后来得到清政府和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四、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次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但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民主共和国持续时间很短。

五、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 1.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法制政府,袁世凯成为首任大总统。但政府内部腐败严重,民主体制未能建立。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步。共产党通过国共合作,与国民党联盟以推翻北洋政府和推进民主革命。 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军民经历了八年艰苦的战斗,并以牺牲巨大代价最终取得了抗日胜利。 七、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解放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包括土地、合作化运动、三反五反和大跃进等。 八、文化大革命和开放 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面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2.近年来,中国继续推进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的重点知识点整理,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变迁,有助于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近现代史纲要手写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近现代史纲要手写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这些年的变化深刻而重大,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千疮百孔的时期。这里大概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笔记,以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 的历史和变化。 1. 鸦片战争(1839-1842) 鸦片战争是清朝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一次军事冲突。英国侵犯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进 口鸦片的问题,这是由于英国商人通过贸易渠道向中国大量出口鸦片导致的。对此,中 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禁止鸦片贸易,但结果是徒劳无功。在战争中,由于清军的军队 和武器都落后于英国,因此中国惨败并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为未来的 中国历史和国际政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运动,它是农民起义的一种形式。该运动 由洪秀全领导,旨在推翻清朝政府并建立一个新的天国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近十五年,期间发生了很多论战和战争。结果,中国政府取得了胜利,并结束了运动。 3. 戊戌变法(1898) 戊戌变法是一场改革运动,旨在加强清朝政府的实力和权威,并引入一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这场运动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推动并受到光绪帝的支持。然而,在短 短数月内,新政府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最终在1898年秋天停止。 4. 辛亥革命(191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这场革命由孙中山领导,旨在推翻清朝 政府并建立一个民主政府。革命成果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当选为第一 任临时大总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中华民国在早期时期遭 受了许多挑战。 抗日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这场战争 是由日本侵略中国而引起的,目标是占领中国的土地和资源。这场战争的胜负长期得不到 决定,但中国和其他国家军队的团结和勇气终于赢得了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历了 一些战斗和毁灭,但它也磨练了中国人的意志和能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 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 案。 4、 “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 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

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同农民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6、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②两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一、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实现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 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阶段。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蒋介石的抵抗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人民革命战争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系列战争。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逐步壮大,与国民党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开展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的措施。 六、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动荡的时期,其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然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旨在实 现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 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经济的强大崛起,使 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这些事件对于塑造中国的 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顿笔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斗争 选取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发展突出体当前工业革命爆发上。 3、所谓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便宜劳动力、便宜原料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重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入。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知名“火烧圆明园”;19,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订立《辛丑公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公约》中规定。 7、割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多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是《辛丑公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订立《马关公约》容许日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资产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线因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进行了不屈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她编写了《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

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构造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封建宗法级别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重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史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倾销,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性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社会基本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经济主体;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旧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土地;旧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人数最多被剥削阶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某些。 5、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阶级为什么具备无产阶级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同农民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一、晚清时期 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 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 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 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 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 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 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

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 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 侵略。 五、抗日战争 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 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 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