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集合的基本运算

2集合的基本运算

2集合的基本运算
2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 能够使用Venn 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2)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

六、教学用具:书、粉笔、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2、 探究新知

同学们观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5,3,1{=A ,}6,4,2{=B ,}6,5,4,3,2,1{=C ;

(2)}10,8,6,4,2{=A ,}16,8,4,2{=B ,}16,10,8,6,4,2{=C

生1:集合C 是由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生2: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出的关系都比较好,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位的归纳,它的归纳针对第一组集合是符合的,但对第二组集合就不符合了,说明这个归纳还不完善一下,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修改一下。观察第一组集合,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如果我们修改成这样,看这句话对第二组集合适用吗?

生:不适用,应该把“和”改成“或”,因为元素具有互异性。

师:因此我们就可以归纳出并集的含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U 或.

(2)解剖分析:

1> “所有”:不能认为A ∪B 是由A 的所有元素和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

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 和B 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 2> “或”:“B x A x ∈∈或”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B x A x ?∈但;

A

B?

∈x

x但;B

x

A

x∈

∈且

师:对于集合的并集,除了用符号语言表示外,还可以通过Venn图表示。

3>用Venn图表示A∪B:

(1)完成教材P8的例4和例5(例4是较为简单的不用动笔,同学直接口答即可;例5必须动笔计算的,并且还要通过数轴辅助解决,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练习:A={1,4,8},B={2,4,6,8,10}求B

A Y,并画出Venn图。

(2)思考: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具体画出A与B相交的Venn图)

(3)交集的含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

I且

(4)解剖分析:

1>“且”

2>用Venn图表示A∩B:

(5)完成教材P9的例6(口述)

(6)

B

A

},

5

2|

{

B

}4

1

|

{

A?

<

=

<

-

=求

,x

x

x

x

(运用数轴,答案为

A=B

A B

B A

A与B相交(有公共元素)A与B分离(无公共元素)

A B B A

A=B

A与B相交(有公共元素)A与B分离(无公共元素)

A B

4}x 2|{x B A ≤<=?)

3、 反馈练习

(1) 教材P9的例7

(2) 教材P11 #1 #2

4、 课堂小节

(1)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

(2)并集与交集的区别(符号等)

5、 作业布置

(1) 必做题:教材P12 #6 #7

(2) 选做题:

已知

}2{B A },1,52{B A },|{},2|{A 22-=?-=?++=--=,且r qx x x B px x x ,的值。、、求r q p (答案:10,3,1-=-=-=r q p ))

九、教学反思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知识要点】 1、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 记作 A B 或 B A. 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 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3、真子集:如果 A B,且A 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A B . 4、设A 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作C S A 5、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6、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 1 )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 2)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1 个真子集 3)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1 个非空子集 4)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2 个非空真子集 7、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A Bo 8、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A B o 9 、集合的运算性质及运用 知识应用】 1.理解方法:看到一个集 合A里的所有元素都包含在另一个集合里B,那么A就是B的子集,也就是说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由任意x A能推出x Bo 【J】例1.指出下列各组中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 (1)A={-1,1} ,B=Z (2)A={1,3,5,15} ,B={x|x 是15的正约数} 【L】例 2.已知集合A={x|-2 x 5},B={x|m+1 x 2m-1},若B A,求实数m取值范围。

【C】例3.已知集合A {0,1,2,3},至少有一个奇数,这样的集合A的子集有几个,请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2 北师大版必修1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借助Venn 图,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等,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吗? (1){1,3,5},{2,4,6},{1,2,3,4,5,6};A B C === (2){|},{|},{|}A x x B x x C x x ===是理数是无理数是实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l.并集 —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U 或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第二讲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二)

第二讲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二) 不规则图形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圆、扇形、弓形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这是一类更为复杂的不规则图形,为了计算它的面积,常常要变动图形的位置或对图形进行适当的分割、拼补、旋转等手段使之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关系,同时还常要和“容斥原理”(即:集合A与集合B 之间有:S A∪B=S A+S b-S A∩B)合并使用才能解决。 例1 如右图,在一个正方形内,以正方形的三条边为直径向内作三个半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法1:把上图靠下边的半圆换成(面积与它相等)右边的半圆,得到右图.这时,右图中阴影部分与不含阴影部分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上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法2:将上半个“弧边三角形”从中间切开,分别补贴在下半圆的上侧边上,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解法3:将下面的半圆从中间切开,分别贴补在上面弧边三角形的两侧,如右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一半. 例2 如右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厘米,分别以B、D为圆心以4厘米为半径在正方形内画圆,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由容斥原理 S阴影=S扇形ACB+S扇形ACD-S正方形ABCD

例3 如右图,矩形ABCD中,AB=6厘米,BC=4厘米,扇形ABE半径AE=6厘米,扇形CBF的半CB=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S阴影=S扇形ABE+S扇形CBF-S矩形ABCD =13π-24=15(平方厘米)(取π=3)。 例4 如右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B是圆的直径,且AB=20厘米,如果阴影(Ⅰ)的面积比阴影(Ⅱ)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求BC长。 分析已知阴影(Ⅰ)比阴影(Ⅱ)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就是半圆面积比三角形ABC面积大7平方厘米;又知半圆直径AB=20厘米,可以求出圆面积.半圆面积减去7平方厘米,就可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进而求出三角形的底BC的长. =(157-7)×2÷20 =15(厘米)。 例5 如右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 能够使用Venn 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2)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 六、教学用具:书、粉笔、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2、 探究新知 同学们观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5,3,1{=A ,}6,4,2{=B ,}6,5,4,3,2,1{=C ; (2)}10,8,6,4,2{=A ,}16,8,4,2{=B ,}16,10,8,6,4,2{=C 生1:集合C 是由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生2: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出的关系都比较好,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位的归纳,它的归纳针对第一组集合是符合的,但对第二组集合就不符合了,说明这个归纳还不完善一下,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修改一下。观察第一组集合,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如果我们修改成这样,看这句话对第二组集合适用吗? 生:不适用,应该把“和”改成“或”,因为元素具有互异性。 师:因此我们就可以归纳出并集的含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U 或. (2)解剖分析: 1> “所有”:不能认为A ∪B 是由A 的所有元素和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 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 和B 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 2> “或”:“B x A x ∈∈或”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B x A x ?∈但;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我说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 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 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教学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 二、说教法: 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集合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作为后一节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是没有障碍的,因此我将这样设计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

第二讲 集合的概念2

第二讲 集合的概念(2012-7-9) 例1 设集合A 的元素都是正整数,满足如下条件: (1)A 的元素个数不小于3; (2)若A a ∈,则a 的所有因数都属于A ; (3)若A a ∈,A b ∈,b a <<1,则A ab ∈+1. 请解答下面的问题: (1)证明:1,2,3,4,5都是集合A 的元素; (2)问:2005,2012是否是集合A 的元素. 例2 设T 是由10060得所有正因数组成的我集合,S 是T 的一个子集,其中没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求Card (S )的最大值(Card (S )表示有限集合M 所含元素的个数).

例 3 对于集合M ,定义函数1,,()1,.M x M f x x M -∈?=??? 对于两个集合M ,N ,定义集合{()()1} M N M N x f x f x ?=?=-. 已知{2,4,6,8,10}A =,{1,2,4,8,16}B =. (Ⅰ)写出(1)A f 和(1)B f 的值,并用列举法写出集合A B ?; (Ⅱ)用Card (M )表示有限集合M 所含元素的个数,求()()Card X A Card X B ?+?的最小值; (Ⅲ)有多少个集合对(P ,Q ),满足,P Q A B ? ,且()()P A Q B A B ???=??

例4 若集合A 具有以下性质: ①A ∈0,A ∈1; ②若A y x ∈,,则A y x ∈-,且0≠x 时, A x ∈1. 则称集合A 是“好集”. (Ⅰ)分别判断集合{1,0,1}B =-,有理数集Q 是否是“好集”,并说明理由; (Ⅱ)设集合A 是“好集”,求证:若A y x ∈,,则A y x ∈+; (Ⅲ)对任意的一个“好集”A ,分别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命题p :若A y x ∈,,则必有A xy ∈; 命题q :若A y x ∈,,且0≠x ,则必有 A x y ∈;

1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 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9-10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 9-10例6、例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题(P 12例8、例9)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 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 B ,B ?A ∪B ,A ∪A=A ,A ∪?=A,A ∪B=B ∪A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A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要点梳理】 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记作:A B(B A)??或,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或 要点诠释: (1)“A 是B 的子集”的含义是: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 不是B 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不包含于B ”(或“B 不包含 A ”).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A B(或B A)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A 与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 要点诠释: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作A A ?. 要点二、集合的运算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完整版)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1,3,5,7,9},B ={0,3,6,9,12},则A∩B =( ) A .{3,5} B .{3,6} C .{3,7} D .{3,9} 2.设集合A ={x|2≤x <4},B ={x|3x -7≥8-2x},则A ∪B 等于( ) A .{x|x≥3} B .{x|x≥2} C .{x|2≤x <3} D .{x|x≥4} 3.集合A ={0,2,a},B ={1,2 a }.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4.满足M ?{4321,,a a a a },且M∩{321,,a a a }={21,a a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已知全集U=R ,集合A={x ︱-2≤x ≤3},B={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C U B )等于( ). A.{x ︱-2≤x <4} B.{x ︱x ≤3或x ≥4} C .{x ︱-2≤x <-1} D.{-1︱-1≤x ≤3} 6.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Y Y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Φ=)S (S )S (C 321I Y I B.)]S (C )S [(C S 3I 2I 1I ? C.Φ=)S (C )S (C )S (C 3I 2I 1I I I D. )]S (C )S [(C S 3I 2I 1Y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x|x≤1},B ={x|x≥a},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满足{1,3}∪A ={1,3,5}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 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 4. 设 , 若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 设U=Z ,A={1,3,5,7,9},B={1,2,3,4,5},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 6. 如果S ={x ∈N |x <6},A ={1,2,3},B ={2,4,5},那么(S A)∪(S B)=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已知集合A ={1,3,5},B ={1,2,x2-1},若A ∪B ={1,2,3,5},求x 及A∩B. 2.已知A ={x|2a≤x≤a +3},B ={x|x<-1或x>5},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 3.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 4.集合S ={x|x ≤10,且x ∈N *},A S ,B S ,且A ∩B ={4,5},(S B)∩A ={1,2,3}, (S A)∩(S B)={6,7,8},求集合A 和B. {}{}m x m x B x x A 311/,52/-<< +=<<-=A B A =?

人教版·数学Ⅰ_§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2)

课题:§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 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即: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第 1 页(共4页)——————————————

——————————————第 2 页 (共 4页)—————————————— 例题(P 9-10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 9-10例6、例7)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 A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基础)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A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习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如常借助于数轴、维恩图解决问题;分类讨论的思想,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 二、学习与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1.集合元素的特征 性、性、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A,记作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A,记作a 3.集合的分类 (1)空集: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2)有限集: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 无限集: 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4.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 *或 +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集合A ; 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记作: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或 要点诠释: (1)“A 是B 的子集”的含义是: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 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 不是B 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不包含于B ”(或“B 不包含A ”).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 (或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A 与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 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 ID :#3072#38890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经典例题及习题

第1讲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例1】?已知 a ∈R , b ∈R ,若??????a ,b a ,1={a 2,a +b,0},则a 2 014+b 2 014=________. 答案 1 【训练1】 集合??????????x ∈N *??? 12x ∈Z 中含有的元素个数为( ). A .4 B .6 C .8 D .12 答案 B 【例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0},N ={x |x 2≤4},则M ∩N =( ). A .(1,2) B .[1,2) C .(1,2] D .[1,2] (2)(2012·山东)已知全集U ={0,1,2,3,4},集合A ={1,2,3},B ={2,4},则(?U A )∪B 为( ). A .{1,2,4} B .{2,3,4} C .{0,2,4} D .{0,2,3,4} 答案 (1)C (2)C 【真题探究1】? (2012·北京)已知集合A ={x ∈R |3x +2>0},B ={x ∈R |(x +1)(x -3)>0},则A ∩B =( ). A .(-∞,-1) B.???? ??-1,-23 C.? ????-23,3 D .(3,+∞) [答案] D 【试一试1】 已知全集U ={y |y =log 2x ,x >1},集合 P =???? ??y |y =1x ,x >3,则?U P =( ).

集合的基本运算(2)

集合的基本运算(2) 选择题 1. 若集合A={x| - 2v xv 1} , B={x|0 vx v 2},则集合AA B=( ) A. {x| - 1 v xv 1} B. {x| - 2v xv 1} C. {x| - 2v x v 2} D. {x|0 v x v 1} 2. 已知集合M={1, 2 , 3}, N={2 , 3 , 4},贝卩( ) A .M? N B. N? M C. MA N={2 , 3} D. MU N={1 , 4} 3. 已知集合M={y|y=x 2} , N={y|x=y 2},贝U MA N=( ) A. { (0, 0), (1, 1) } B. {0, 1} C. {y|y > 0} D. {y|0 wyw 1} 4. 下列关系QA R=RH Q ZU N=N QU R=RJ Q QA N=N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5. 设集合A={3 , 5 , 6 , 8}, 集合B={4 , 5 , 7 , 8},则AAB等于() A. {3 , 4 , 5 , 6 , 7 , 8} B. {3, 6} C. {4 , 7} D. {5 , 8} 6. 集合A={0 , 2 , a}, B={1 ,a2},若AU B={0 , 1, 2 , 4 , 16},则a的值为() A. 0 B. 1 C. 2 D. 4 7. 、、 2 已知集合P={x € N|1 w xw 10},集合Q={x € R|x +x - 6=0},则PAQ等于() A. {2} B. {1, 2} C. {2 , 3} D. {1, 2 , 3} 8. 若集合A={x|1 w xw 3}, B={x|x > 2},则AAB 等于( ) A. {x|2 v xw 3} B. {x|x > 1} C. {x|2 w xv 3} D. {x|x > 2} 9. 设集合S={x||x - 2| > 3} ,T={x|a vx v a+8} , SU T=R 贝U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v av- 1 B. - 3w aw - 1 C. aw - 3 或a》-1 D. av- -3或a>- 1 10.设全集U是实数集R, M={x||x > 2,或x< -2} , N= {x|1 v xv 3},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x|-2 v xv 1} B. {x|-2 v x v 2} C. {x|1 v x v 2} D. {x|x v 2} 二填空题 1.已知集合A={x|x > 2}, B={x|x > m},且AU 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集合A={1 , 2, 3, }, B={2 , m 4} , AA B={2 , 3},贝U m _________________ 3.满足条件{1 , 3} U B={1, 3 , 5}的所有集合B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 4.若集合A={x|x w 2}、B={x|x > a}满足AA B={2},则实数a= __________________ 5.设集合U={1,2,3,4} , M={1,2,3} , N={2,3,4},则C U(M A N)= 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集合A={(x,y)|y=3x+2} , B={x|y=x-4},则A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设A={x|x v 2} , B={x|x w m},且AU B=A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8.设A x, y |y 4x 6 , B x, y | y 5x 3 ,求A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A x|1 x 2 , B x 1 x 3 ,求AU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A B= ________________ 10.设U= {x|x<13 ,且x€ N} , A= {8 的正约数}, B= {12 的正约数},则C U A = _________________ C U B = 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A={x|x +ax+b=O}, B={x|x +cx+15=0} , AU B={3 , 5}, AA B={3},求实数 a , b , c 的值 2.已知集合A={x|x - 2>3} , B={x|2x - 3> 3x - a},求AUB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集的意义. (2)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例认识全集,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认识补集,加深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完善集合运算体系,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补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与掌握,感知事物具有相对性,渗透相对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补集概念的理解;难点:有关补集的综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 通过示例,尝试发现式学习法;通过示例的分析、探究,培养发现探索一般性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师生合作分析例题. 例2(1):主要是比较A 的区别,从而求eS A.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A = {0,2,4,6},eS A = {–1,–3,1,3},eS B = {–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解析】∵A = {0,2,4,6},eS A = {–1,–3,1,3}, ∴S = {–3,–1,0,1,2,3,4,6} 而eS B = {–1,0,2},∴B =eS (eS B) = {–3,1,3,4,6}. 例2 已知全集S = {1,3,x3 + 3x2 + 2x},A = {1,|2x– 1|},如果eS A = {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eS A= {0},∴0∈S,但0?A,∴x3+ 3x2+ 2x= 0,x(x+ 1) (x + 2) = 0, 即x1 = 0,x2 = –1,x3 = –2. 当x = 0时,|2x– 1| = 1,A中已有元素1,不满足集合的性质; 当x= –1时,|2x– 1| = 3,3∈S;当x = –2时,|2x– 1| = 5,但5?S. ∴实数x的值存在,它只能是–1. 例3 已知集合S = {x | 1<x≤7},A = {x | 2≤x<5},B = {x | 3≤x <7}. 求: (1)(eS A)∩(eS B);(2)eS (A∪B);(3)(eS A)∪(eS B);(4)eS (A∩B). 【解析】如图所示,可得 A∩B = {x | 3≤x<5},A∪B = {x | 2≤x<7}, eS A = {x | 1<x<2,或5≤x≤7},eS B = {x | 1<x<3}∪{7}. 由此可得:(1)(eS A)∩(eS B) = {x | 1<x<2}∪{7}; (2)eS (A∪B) = {x | 1<x<2}∪{7}; (3)(eS A)∪(eS B) = {x | 1<x<3}∪{x |5≤x≤7} = {x | 1<x<3,或5≤x≤7}; (4)eS (A∩B) = {x | 1<x<3}∪{x | 5≤x≤7} = {x | 1<x<3,或5≤x≤7}. 例4 若集合S = {小于10的正整数},A S ?,且(eS A)∩B = {1, ?,B S 9},A∩B = {2},(eS A)∩(eS B) = {4,6,8},求A和B. 【解析】由(eS A)∩B = {1,9}可知1,9?A,但1,9∈B, 由A∩B = {2}知,2∈A,2∈B. 由(eS A)∩(eS B) = {4,6,8}知4,6,8?A,且4,6,8?B 下列考虑3,5,7是否在A,B中: 若3∈B,则因3?A∩B,得3?A. 于是3∈eS A,所以3∈(eS A)∩B, 这与(eS A)∩B = {1,9}相矛盾.

集合的基本运算

姓名:赵琦学号:12013241326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 集合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不仅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基础,也为以后其他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帮助。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现代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学会集合的基本内容后,不仅可以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也为后面函数概念的描述打下了基础。 本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集合这一节里面的核心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交、并、补的运算,要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去理解交、并、补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这一部分不仅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与其他内容很容易交汇出题的知识点,经常作为知识的载体出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对集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便是集合。通过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集合的概念,和其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三个特征,了解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或元素不属于集合),同时学会了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通过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学习,我们明确学习了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包含关系(子集和真子集),相等关系,并规定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同时,在1.1.2节当中,我们引入了Venn图这个工具,对1.1.3中集合的运算的学习也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之间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2)理解两个集合之间交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在解题过程中能灵活选择应用数轴或Venn图. 能力目标:(1)通过Venn图的使用和数轴的使用,让学生们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通过给出集合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给出并集和交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讨论环节锻炼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从中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 和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另外讨论环节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乐趣,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和谐相处.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知识要点】 1、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2、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 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3、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A ?≠B . 4、设A ?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作 S C A 5、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6、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 (1)n个元素的集合有n2个子集 (2)n个元素的集合有n2-1个真子集 (3)n个元素的集合有n2-1个非空子集 (4)n个元素的集合有n2-2个非空真子集 7、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A与B的交集,记作A?B。 8、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A?B。 9、集合的运算性质及运用 【知识应用】 1.理解方法:看到一个集合A里的所有元素都包含在另一个集合里B,那么A就是B的 子集,也就是说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由任意x∈A能推出x∈B。 【J】例1.指出下列各组中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 (1)A={-1,1},B=Z (2)A={1,3,5,15},B={x|x是15的正约数} 【L】例2.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取值范围。

【C】例3. 已知集合A?{0,1,2,3},至少有一个奇数,这样的集合A的子集有几个,请一一写出。 2.解题方法:证明2个集合相等的方法:(1)若A、B两个集合是元素较少的有限集,可 用列举法将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比较之或者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否一致且代表元素满足的条件是否一致,若均一致,则两集合相等。(2)利用集合相等的定义证明A?B,且B?A,则A=B. 【J】例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相等的有() (1)P={x|x=2n,n∈Z}, Q={x|x=2(n-1),n∈Z} (2)P={x|x=2n-1,n∈N +}, Q={x|x=2n+1,n∈N + } (3) P={x|2x-x=0}, Q={x|x=1(1) 2 n +- ,n∈Z} 【L】例2.已知集合A={x|x=1 2 kπ+ 4 π ,k∈Z},B={x|x= 1 4 kπ+ 2 π ,k∈Z},判断集合A与 集合B是否相等。 【C】例3.设集合A={x| 3 2 x x - - ≤0},集合B={x|(x-3)(x-2) ≤0},判断A与B相等吗? 3.理解方法:如果集合A中的元素都包含于集合B,并且集合B中有集合A所没有的元素,那么集合A就是集合B的真子集。 【J】例1.设集合A={2,8,a}, B={2, 2a-3a+4},且B ? ≠A,求A的值。 【L】例2. 满足{a}?M ? ≠{a,b,c,d}的集合M有哪几个?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A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A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习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如常借助于数轴、维恩图解决问题;分类讨论的思想,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 二、学习与应用 1.集合元素的特征 性、 性、 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3.集合的分类 (1)空集: 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 (2)有限集: 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3)无限集: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4.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或+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包含 ”关系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集合A;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 ?? 或 要点诠释: (1)“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不是B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B(或B?A)”, 读作:“A不包含于B”(或“B不包含A”). 真子集:若集合A B,存在元素x 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或)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 B B A ?? 且,则A与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3072#3889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