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论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金融论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金融论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金融论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内容提要:当前,亚洲区域金融合作除在区域危机救助方面有所进展外,在亚洲债券市场、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等方面步履维艰。由于亚洲对外贸易的最终需求主要靠欧美市场,投资也不具备明显的“本地偏好”特点,加之亚洲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使亚洲储蓄剩余不是在区内循环并转化成投资。既然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抵消参与国的政策外溢,在亚洲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相对较弱,而且区域金融资源在区外循环的情况下,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也大打折扣。

关键词:亚洲金融对外贸易区域合作发展趋势

尽管建立亚洲区域货币有助于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亚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基于亚洲“全球化”趋势强于“区域化”的特点以及亚洲经济缺少“领头羊”的现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甚至单一货币区等较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较高,现实意义也不大。围绕区域核心货币的竞争仍是主流,真正的货币合作恐怕要在鼎立之势打破之后。

未来10年内,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框架应以完善政策对话、危机救助、监管合作等机制为主,同时培育发展区域金融市场。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和各国的金融深化,改善亚洲金融体系结构,为亚洲贸易投资模式的转变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创造条件。中国则应着力为扩大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创造经济和制度条件,把人民币打造成区域核心货币。

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区域金融论坛形式为主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启动。目前,虽然在清迈倡议下的区域流动性救助安排、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政策对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迄今为止,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清迈倡议”实现了多边化,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0年5月,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东盟+3)的财长们决定在东盟+3的框架内设立一个区域金融合作协议,这就是清迈倡议。财长们决定,通过清迈倡议在四个重要领域展开合作: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建立资本流动监测机制,建立区域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进行人员培训。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具有准机构性质的流动性救助机制,清迈倡议对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清迈倡议只是促进进一步谈判的协议,而不是一个关于货币互换安排的最终协议,此后,在清迈倡议下的行动逐步展开。

2007年5月,在10+3日本京都财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即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分别划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区域储备基金。该基金再签署协议,委托各参与国在非危机时期分别管理各自的出资,危机发生时集中使用储备基金,帮助发生危机国家应对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区域储备基金的建立,是改变清迈倡议以往的双边性质,向多边化机制发展的开端。同时,东盟+3决策机制和基金启动机制也从双边安排向多边转变。

2009年2月22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盟+3财长会议为强化清迈倡议再次采取行动。财长们在会后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将共同储备基金扩大到12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为保证共同储备基金有效管理和使用,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在上述两项措施实施之后,共同储备基金启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性贷款的挂钩比例从80%进一步降低。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

学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国际金融 作者:付家琦 导师:周华 学号:33 班级:07级国际金融(2)班我国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提要 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阐述本人对金融风险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金融风险的定义进行介绍,从三个方面介绍金融风险的特质,并分六点分析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进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策略探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别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管理策略,进而具体阐述了如何加强和促进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并推广到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进行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从五个方面对国家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提出建议。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主要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充足、改制以及部分企业缺少信用等原因,使得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在随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银行为了避免这样的信用风险,转向大量购买国债。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部门持有的国债高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2004年,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上升,以及预期利率上升使得国债价格下降,银行蒙受利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金融风险几乎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烙印,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正文

一、对金融风险的理解 1. 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金融风险是与金融活动相伴随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受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居民甚至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日益严重。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把握机遇、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使金融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金融风险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金融风险的文献可谓不少,但对金融风险的解释却不尽相同。美国经济学家克罗凯特将金融风险定义为:由于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大量的背负巨额债务及其结构恶化,使得它们在经济冲击下极为脆弱并可能严重地影响到的正常运行。而数理家和金融学家对金融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后者从统计学的的角度分析,认为金融的就是金融风险。“不确定性”包括盈余的不确定性和亏损的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内容,否则金融风险在统计学是无法计算的。为便于研究,我们在这里给出金融风险的定义如下: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特质 仅限于的融通与经营领域。由于金融风险是的一种特例,因而它只和于特定的领域。 其次,金融风险具有双重性。这是指金融风险既有可能给从事金融的主体带来的机会,也有可能给主体带来损失的机会。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和投机性。

公司战略管理论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研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云南白药公司发展历史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她不仅凝聚着中华名医曲焕章的心血,也是中华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1971年,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 1993年11月30日,云南白药厂注册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1995年,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20年。云南白药酊、膏、宫血宁胶囊和热毒清片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 1996年,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集团获得了企业进出口权。 1999年,云南省医药公司和昆明天紫虹制药厂作为国有优质资产,配股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同期云南红塔集团成为云南白药的第二大股东。同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业”。 1999年12月,集团出资3000万元组建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0年4月,云南白药集团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2000年5月,云南白药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000年5月,云南白药集团成功注册“云南白药”商标,云南白药这一中国著名品牌由阶段性的行政保护上升到永久性的法律保护。 2000年6月,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宫血宁胶囊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2000年9月,云南白药集团药物研究院正式成立。 2000年10月,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片剂、酊剂、气雾剂六个剂型一次通过国家GMP 认证,创造了GMP认证史上的一个奇迹。 至此,云南白药集团已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十余家,集团总资产接近 8亿元,净资产接近4亿,集团汇总性销售收入超过8亿,一跃成为云南省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二)云南白药公司经营状况概述 1、产品结构 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主要是散剂、胶囊、气雾剂、白药酊、宫血宁胶囊,两翼产品主要有:透皮产品包括白药膏、创可贴、急救包、药妆等;健康产品包括牙膏等,其他产品还包括热度清、田七花精等。 云南白药实施“稳中央、突两翼”的战略,“两翼产品”使企业冲出了发展瓶颈,赢得了奇迹般的崛起。2007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6亿元,高露洁和佳洁士都已经把其列为了中国市场上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 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

金融业发展论文企业金融发展论文

金融业发展论文企业金融发展论文 以金融业推动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 摘要:集合年金计划实施以来,在金融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针对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实现金融业与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互动发展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金融业;集合年金计划;企业年金;中小企业;EET税制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据专家预测,自2008年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分散我国人口老龄化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以来,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都已基本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各投资机构纷纷将目标转向中小企业。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增强,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在未来的企业年金市场上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建立适

合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计划。但这种长期在资本主义土壤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年金模式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it划的发展现状 集合年金计划是指由受托人发起设立的,能为多个委托人提供集中统一的基金管理和服务的年金计划;或由投资管理人建立的,能为多个年金计划受托人提供集中统一的基金投资管理的年金基金集合产品。这种计划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门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经济效应,既拓宽了投资的范围,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又减少了各种管理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监管的内容和环节,提高监管效率。 2004年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20号令)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23号令)的相继颁布实施,为企业年金构筑了基本的法规政策框架,同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审认定了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一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分别获得了年金账户管理人、年金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资格,为年金业务开展在组织机构方面做了必要准备。2007年,中国政府监管部门正式向商业银行开放受托人资格,大型商业银行集团开始可以在集团层面实现企业年金业务的全流程运作管理。 企业年金的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国

金融论文: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展趋势及我国参与策略 内容提要:当前,亚洲区域金融合作除在区域危机救助方面有所进展外,在亚洲债券市场、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等方面步履维艰。由于亚洲对外贸易的最终需求主要靠欧美市场,投资也不具备明显的“本地偏好”特点,加之亚洲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使亚洲储蓄剩余不是在区内循环并转化成投资。既然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抵消参与国的政策外溢,在亚洲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相对较弱,而且区域金融资源在区外循环的情况下,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也大打折扣。 关键词:亚洲金融对外贸易区域合作发展趋势 尽管建立亚洲区域货币有助于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亚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基于亚洲“全球化”趋势强于“区域化”的特点以及亚洲经济缺少“领头羊”的现状,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甚至单一货币区等较深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的难度较高,现实意义也不大。围绕区域核心货币的竞争仍是主流,真正的货币合作恐怕要在鼎立之势打破之后。

未来10年内,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框架应以完善政策对话、危机救助、监管合作等机制为主,同时培育发展区域金融市场。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和各国的金融深化,改善亚洲金融体系结构,为亚洲贸易投资模式的转变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创造条件。中国则应着力为扩大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创造经济和制度条件,把人民币打造成区域核心货币。 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区域金融论坛形式为主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启动。目前,虽然在清迈倡议下的区域流动性救助安排、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政策对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迄今为止,亚洲区域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清迈倡议”实现了多边化,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0年5月,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东盟+3)的财长们决定在东盟+3的框架内设立一个区域金融合作协议,这就是清迈倡议。财长们决定,通过清迈倡议在四个重要领域展开合作: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建立资本流动监测机制,建立区域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进行人员培训。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具有准机构性质的流动性救助机制,清迈倡议对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区域金融风险研究论文 区域金融风险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1)区域内的商业银行风险是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及其内部各个区域,银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重要性方面来说,都是金融业的领头羊,是区域金融体系的最重要构成部分,是区域内主要的金融机构,其发展程度对区域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很高,尤其是在中小城市,重要性尤其突出。因此,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产生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区域内商业银行风险研究。(2)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金融机构不仅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出于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地方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因此,区域经济体系同时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影响,这两者的具体政策目标有时不一定统一,这就使得区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复杂化。 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 (1)金融机构的自身原因。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大部分金融机构普遍采用规模的膨胀作为追求利益的手段,“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经营模式,使得金融机构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区域金融风险的程度。(2)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地方政府对区域金融活动过多的干预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稳健进行,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过多的政府干预反而会诱发区域金融风险。(3)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同的影响。由于经济较发达区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济波动与我国整体的经济波动呈现基本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我国制定的宏观金融政策更多是以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参照系,即单一性的宏观金融政策。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区域内的金融产业成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全国统一的宏观金融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而言,面对国家的宏观政策,可以通过健全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高级的产业结构等迅速调整金融活动,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相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区域而言,由于产业结构的低级化,金融工具的单一化,不完善的金融机构等原因,在

联想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联 想 战 略 管 理 分 析

联想的战略管理分析 摘要:联想公司作为中国高新民营企业中的成功代表,自创立至今,逐步壮大, 因此,其发展战略值得研究。论文依据企业战略理论,研究联想企业的战略得失与成败。充分运用集团的市场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专注核心业务,使联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电脑巨头。本文依据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联想企业的战略发展问题,期望对联想公司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联想的战略管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战略目标的制定;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和措施并实施;三、评估检查实施的情况;四、改进和调整。 关键词:经营战略;管理模式;联想公司 “对国内企业而言,过去就像种子落在了一片天然适宜生长的土地里,发展速度很快,早些年普遍是‘机会驱动的无序发展’”。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化、随着市场的成熟和企业的壮大、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于国际竞争,优秀企业必然要向‘管理驱动的有序发展’转变。联想需要面对这样的转变,海尔、TCL、华为等企业同样需要面对,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要面对。战略管理是解决这个转变的关键要素,它决定企业是否能持续优秀,从而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而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普遍落后,已经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成为我过企业发展的一个瓶劲。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和总结来提高我们的战略管理能力,以解决我们企业发展的这个瓶颈。这是分析联想战略管理的原因和意义。 联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984年到1993年是联想的创业阶段,在这个阶段,联想通过“提篮小卖”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为以后联想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到2003年是联想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联想形成了自己的主营业务———PC业务,并获得了高速成长。但是在国内市场做到老大之后,企业该怎样持续发展?是在国内走多元化,还是走国际化?这个问题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困扰着联想。联想遇到的这个问题是个战略层面的问题。 在经历了多元化战略的尝试之后,2004年联想确定了以“专注为首个关键词的新三年战略和之后的国际化路线,。从2004年开始,联想进入了自身发展的成熟阶段———突破战略管理阶段。 在联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所谓企业战略管理,就是制定能够高瞻远瞩地指导企业持续发展方向的战略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并实施、评估检查实施情况,改进和调整目标方向的整个管理活动。它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决定企业的成败。 一、战略目标的制定。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纲领性的目

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

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大跨步向前发展的局面,而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金融经济。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金融的毕业论文篇1 浅谈中国网络金融模式发展现状与阻碍因素 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已进入网络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多,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步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在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信息技术革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历程 结合我国的网络金融,以典型产品和典型公司的诞生作为截点选择的标准,将我国的网络金融发展历程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7一1998年,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此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由此开启。 2、第二阶段:1999一2012年,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拓展自己的在线业务,2000年2月、8月,中国工商银行分别开通企业网上银行及个人网上银行;同年7月,中信银行作为第一家通过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认证的银行,开通网上银行服务。

1999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开启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目前我国比较主流的几家电子商务企业大多成立于2。。。年前后,起初这些电商企业大多从事的是网上销售业务,严格意义上说还不算网上金融。 3、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智能终端的普及,金融理财意识的传播,2013年阿里巴巴顺势推出”余额宝”,其高速的发展瞬间让网络金融众所周知。随即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PZP、众筹平台等网络金融市场愈发繁荣。 色出现,通过众筹的方式将社会上闲散的、碎片化的资金收集起来,资金供需双方不再需要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的撮合,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去中介化明显。 3、移动化。2007年iPh。n。以”重新发明手机”的姿态出世,一面市就引发轰动,网络移动化趋势初现端倪。据艾瑞咨询统计,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体交易规模达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惊人的亿元。在网络金融模式下,手机终端上只要安装一个金融客户端应用,剩下的就是简单的拇指操作。 二、网络金融的发展特征 1、透明化。在网络金融模式下,任何企业以及个人的信息都将会与其他的主体发生联系。交易双方借助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个人或者企业的信用和财力情况,这样能够降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当贷款对象发生违约行为时,网络企业则可以通过降低评级信息和公开违约等

某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某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浅议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活动内容, 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品牌战略 由此,可以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 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 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一、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战 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关键看怎样去实现,这是重中之重,然而将 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有了战略目标之后,制 定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案来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管理也逐步变成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企业战略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9

[2]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M].华夏出版社,2001:8 [3]范晔.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12 《企业战略管理初探》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过程战略风险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核心管理,其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进行规划。并发扬其内部能力将这种规划和决策变成现实,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和迅速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为了生存和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以及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自身的优势,获得长远发展。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传统战略管理理论 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以环境因素为基础的。在这期间产生了三种设计学派: 1设计学派。设计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塞兹尼克的《经营中的领导能力》和1962年钱德勒的《战略与结构》两本书。但以1965年安德鲁斯等的《经营策略:内容和案例》为代表著作。核心内容就是SWOT模型,即使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相匹配。并将战略划分为4个要素: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2计划学派。1965年安索夫所著的《公司战略》是计划学派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计划学派指出,战略产生于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更加独立和系统的正式计划过程,由计划人员具体制定和实施计划并仅对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应详细具体并细分为目标、预算、程序等实施计划。

区域金融合作

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紧紧围绕推进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促进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授予了天津滨海新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政策。人行营业管理部积极响应金融改革先行先试政策精神,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点,以政策、培训、产品、机制四项服务为杠杆,增强首都科技金融服务内涵。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首都科技金融建设工作方案,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关村科技企业发展,大大增强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对环渤海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不断发展的区域经济为金融合作增强了实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30%。同时,环渤海区域承接整体产业链转移的功能日益增强,区域装备制造业、航运物流、电子信息、金融等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形成。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的兴起,更是开辟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企业通过将其总部设在具有管理、信息、资金、技术等优势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制造业基地布局在具有生产成本和交通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既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增强了金融合作的实力。 三是日益活跃的金融创新为区域金融合作增添活力。在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鼓励支持下,环渤海地区金融创新日益活跃,以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为例,通过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探索科技金融模式,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目前已形成了以银行信贷为主体,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等融资工具为支撑,以信用保险、融资担保、征信管理、技术产权交易、并购重组等为手段,以金融政策和地方政策支持为动力的“一主三辅”的科技金融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北京”的建设和发展,区域金融合作呈现崭新面貌。 当前,随着环渤海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合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在总结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更上一层楼。 一是以“金融先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环渤海区域多元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金融合作必将有力促进其他各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成为环渤海统一规划的先导力量,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经验,进一步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加强规划指导和组织协调,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切实可行的金融支持。

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6001246.html, 区域金融风险评级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廖萱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30期 摘要:在对现有相关文献的学习整理基础上,从区域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入手,首先对 区域金融风险的内涵界定,遴选评价指标,构建出区域风险评级模型,将金融风险程度量化为等级区间。其次以我国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中心六大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1年时间内金融风险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金融风险差异性。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0-0081-02 引言 自金融从实体经济中产生以来,不论经历怎样的发展和改革,金融风险可谓如影随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金融风险被放大,甚至是失控,从而爆发的金融危机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对各国各行业的经济体造成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性金融风险已经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因而,在了解区域金融风险的产生、存在程度等各方面问题后,才能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对各国金融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内容 (一)区域金融风险 一般认为,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个体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由内部个别或部分机构的金融活动风波导致金融风险在区域内扩散,或者是与之有密切经济联系的其他区域金融风险向本区域传播,从而诱发金融危机导致金融震荡的金融风险。具有区域差异性、成因更复杂、可控性更强等特征。 (二)金融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预警是防范金融危机最为有效的手段。刘传哲、张丽哲(1999)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FA)遴选出11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求出综合指数。陈守东、杨莹、马辉(2006)通过因子分析法和Logit模型对分别建立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谭中明(2010)首先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求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指标评价区间。最后利用2007年我国和江苏省的数据得出综合指数和单个指标的预警值,进行分析。楼文高、乔龙(2011)首先选取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单指标评价区间值。其次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的NN模型和BPNN模型,然后运用我国1994—2010年指标数据值实证判定该时间段内我国金融风险水平。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参考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参考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Robinson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如RobertLucas根据理性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国贸1301 庄雅兰 学号:2 摘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普遍存在,企业的风险 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报告的可靠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都将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风险,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如果可以正确认识和处理风险,它也会带给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也是企业获得利益的主要源泉。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风险,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市场经济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从表层上分析,风险管理就是对生产活动或行为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从深层上研究,风险管理是指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评价等风险分析活动,对风险进行规划、控制、监督,从而增大应对威胁的机会,以成功地完成并实现总目标。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管理人员,客体是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大型、复杂的生产活动过程应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风险负责人。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监督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生产活动顺利完成;风险管理技术的选择要符合经济性原则,充分体现风险成本效益关系,不是技术越高越好,而是合理优化达到最佳,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科学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均应进行风险管理,应根据风险变化状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理论演进与研究的最新阶段,与传统的风险管理有着诸多不同。全面风险管理强调与企业战略的结合,整体上考虑企业的风险,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并考虑到了所有者利益关系人的共同利益最大化。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往往仅由各个职能部门就业务领域的单个风险实施风险控制,缺乏整体性,而全面风险管理则不然。 二.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1.风险意识 在现代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中,风险意识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指在风险

区域金融理论及实践

区域金融理论及其实践 摘要:区域金融作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其研究价值近几年刚刚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对区域金融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相当滞后。作者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区域金融的系统分析和深层研究,对主要的金融理论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浅析区域金融理论的实践性。 关键字:区域金融理论金融发展评价实践性 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尚未形成一套独立的区域金融理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建立在金融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金融发展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方法构成了区域金融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是研究区域金融问题的理论根基。另一方面,区域金融发展又可以看作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区域经济有其特殊的运动规律,该理论在区域问题上的特有研究视角,对区域金融的研究很有借鉴意义。 一、主要的区域金融理论 1、区域金融结构理论。广义金融结构概念,用金融结构制度的有效性来定义金融结构的健全性。在健全金融结构的基础上,引入外在宏观经济设控、金融风险控制和金融制度环境安排等因素,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上述的适当外在条件下,健全金融结构的均衡变化。由此,总结出健全金融结构和金融可持续发展主导原则。 2、区域金融深化理论。在金融深化与区域发展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区域金融深化理论考察了区域发展差距的金融成因,构建金融深化影响区域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3、区域金融约束理论。区域金融约束是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中所出现的金融约束经济发展的理论。这种约束与金融管制密切相关。在区域金融约束理论看来,一个区域的快速发展要求解除这种金融约束。否则,区域经济是不能快速发展的。 4、区域金融内生理论。区域金融内生理论是内生增长理论在区域金融发展的表现。在区域金融内生理论看来,一个区域的经济、金融发展在于其内生增长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是自身造血功能强大的结果。 5、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旨在通过对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肯定金融发展理论中的积极成果,弥补金融发展理论在新兴市场经济和转轨经济中应用的不足,进而提出实现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6、其他区域金融理论。区域金融合作理论、区域金融政策理论、区域资金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管理。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范文1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1911年泰勒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使经济学家,企业家等群体对企业管理的问题日益感兴趣,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而当今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一个目光卓远的企业家,必然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创立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一、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极其显要的,它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人才力量的必需

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人才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当今世界中赫赫有名的大企业,都有强硬的文化品牌,这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应聘的公司时,除了要考虑薪资待遇问题,长远一些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潜力与企业的潜力。其中,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指自身的优势能否与企业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个人的工作方式与习惯以及擅长的方面是否与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相合拍;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的这些考量恰好是他们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花费很大心力来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的。有一个明确的文化目标与相应的体系,可以使外界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品牌已成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著名企业海尔,多年以来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吸引了众多的人才为企业效力。 2.激励企业员工的精神领袖 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在员工与企业长期的磨合中,必会受其文化的感染,逐渐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并遵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就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员工的行为准则,提醒他们作为该企业的员工,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地维护企业的名誉。同时,企业文化还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

网络金融发展对策论文

网络金融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而广泛的发展,电子商务随之越来越繁荣,而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的电子支付、网络证券等新型金融形式如何规范化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网络金融为切入点,分析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金融立法及执行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金融;特征一、网络金融概述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代写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

论企业战略管理论文范文

论企业战略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在当今的图像化时代,视觉传播是最基本表现方式。但是,视觉传播导致了人们意识的碎片化,这种负面效果也必然影响到品 牌传播。品牌的视觉叙事将视觉与叙事相整合,构建了一种深度的 品牌传播模式。品牌的视觉叙事主要有包装设计和广告两种表现方式,这两者相互关联构成了品牌视觉叙事的核心模式。 关键词:品牌视觉叙事图像整合 一、图像传播与品牌视觉叙事 当今,我们处于一个图像传播。图像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图像叙事是诉诸于视觉的感受 形式,它消解了受众的深度阅读和理性思考,把人们的世界的感受 方式引向了对视觉对象的直觉的反应。因此,现今的品牌传播与表 现深刻地打上了视觉叙事的烙印。 叙事是人类的基本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也是认知世界、了解自我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人类的最原始的叙事方式正是从视觉叙事 开始的。在西班牙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岩画,表现了人们狩猎的过程,这是保存到现在最完整的视觉叙事的样本;中国的结绳记事是一种视 觉叙事;人类早期的图腾本质上还是视觉叙事的形态。因此,人类的 传播活动实际上就是从视觉叙事开始的。“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 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 是一种表达方式”。 顾名思义,叙事的原始含义是讲述故事。“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叙述涉及到故事、故事的讲述者 和听众。故事的叙述者决定着讲述的内容、讲述的表现方式和与听 众互动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叙事学(Narratology),它研究叙事结构 的理论。普林斯的《叙事学辞典》介绍了两种观点:一种以托多罗 夫为代表,认为叙事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 无论这种叙事采取什么样的媒介,如文字、图画还是声音,它着重

金融强省视角下的浙江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_浙江省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课

焦点时空FinancialFoucs “十一五”期间,浙江将从“金融大省”大步迈向“金融强省”。根据《浙江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浙江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年平均增长18%,占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分别达到6.5%和14%,金融产业对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将基本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多种融资平台、具备各种金融交易工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浙江省将建设成为“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以此初步确立“金融强省”的地位。 浙江省内的一些学者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打造浙江金融强省的口号(如周建松,2005),并提出了浙江金融强省建设的一系列对策性建议。金融强省建设离不开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强省建设必须同时做好“保障、创新、防范”这“三篇文章”。既要保障金融增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又要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把浙江建设成金融运行的安全区。实际上,越是发达的地区,越是金融创新活跃的地区,金融活动所内涵的风险就越多,金融风险所引发的问题或危害就越大。从周期性角度来看,当经济过热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从紧时期,就会将之前经济高速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风险进行释放,极易产生区域性甚至是全国性的重大金融风险。因此,在金融强省建设战略和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十分有必要来研究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监控,实现金融风险防范的经常化、制度化和有序化。 一、浙江省金融业的发展及其内涵的风险 (一)浙江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1.金融业务总量快速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本要素保障。近几年来浙江金融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金融总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在浙金融机构实现全面盈利,“高品质银行现象”已成为业内的共识。2007年,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891.2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7.9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675.46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1.15%。与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相比,浙江仍是今年以来存贷款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 证券期货业在调整中发展,证券期货交易活跃。2007年,浙江各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股票交易额7.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9.8%,比去年同期增长7.5倍,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列第三位。浙江各期货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约占全国的20%。浙江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0家,累计筹资997.68亿元。A、B股上市公司118家,累计筹资581.12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41家,占全国18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21.8%,全国排名第一;境外上市公司32家,累计募集合计人民币416.56亿元。 保险业务收入稳步上升。2007年,浙江共实现保费收入338.9亿元,同比增长23.44%,居全国第6位。 2.金融调控经济的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产业整体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在浙各金融机构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有机结合,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资金效用,确保重点工程、技术创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外向型经济等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三农”的信贷品种和保险产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了中小企业和“三农”的发展。金融在调节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的繁荣又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经济金融双赢的发展格局。浙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质量全国领先。2007年,浙江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4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3%。全部银行业机构税前利润624.89亿元,同比增加209.98亿元,资产质量及经营效益居全国各省区前列。浙江证券业扭亏为盈,2007年,浙江4家法人证券机构实现净利润35.2亿元,196家证券营业部累计佣金收入143.8亿元,实现税前利润96.6亿元。 3.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产业体系。浙江作为金融改革先行试点省份,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推动下,通过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增资扩股,通过股份制改造深化产权改革,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化解历史包袱,为金融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浙商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较早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入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民营投资为主的金融机构在浙江率先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既消化了历史包袱,又稳妥地推进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证券公司的增资重组已经完成,从扭亏为盈转变到稳步发展壮大。上市公司股改基本完成,“浙江板块”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保险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保险公司在浙总部零的突破,形成了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著名外资金融机构分至沓来。浙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 浙江是个体经济、中小企业发达的省份,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省份,是民间金融活跃的省份,浙江金融业的发展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显示出明显的浙江金融业运行特征,主要有:①浙江个体经济、中小企业发达,面向个体经济、中小企业的正规金融活动受宏观调控周期性影响大。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从紧的情况下,个体经济、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首先表现出来,可能会引发区域性、行业性金融风险;②浙江经济的外向型特征明显,经济活动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汇率风险隐患大;③浙江是高存贷比省份,2007年全省本外币的存贷比达85.4%。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从紧形势下,高存贷比将面临极大的紧缩性政策风险;④浙江地方金融业数量多,但单个金融机构的实力单薄,抗风险能力弱;⑤浙江银行业发达,但证券业、保险业、依托业、金融租赁业等其它金融产业相对偏弱,有些金融产业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达不到中等水平,金融业之间非均衡性发展,不利于浙江金融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也不利于风险的分散;⑥浙江民间金融活跃,民间融资一方面促进了浙江经济金融的 金融强省视角下的浙江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浙江省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课题组 “打造金融强省”专栏 8 浙江金融ZHEJIANGFINANCE/2008.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