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债券;风险转移论文摘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Debenture/UnsecuredBond)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信用风险。发展信用衍生品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信用衍生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比现代金融衍生品晚大约20年,但其发展极为迅速,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尤为明显,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从业者的浓厚兴趣。目前国内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二是信用违约互换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偏向于对银行信贷的研究,而对其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多。

一、信用违约互换概述: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与特定违约风险相挂钩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双方分为信用保护买方(也称信用违约卖方)和信用保护卖方(也称信用违约买方),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Premium),当参考资产(ReferenceAsset)出现合约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买方有权从卖方获得一定的补偿。常见的信用事件包括破产、到期未能偿付、债务重组、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提前到期而债务人不履行、拒绝清偿/延期偿还等。

信用违约互换是当今金融市场上最为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李宏(2006)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动态模型和宏观经济干扰运用到信用管理理论中是信用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创新。动态模型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管理的传统特征,更加注重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问题,信用衍生品的广泛采用就是一个代表,它以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为核心,进一步扩展得到一个一般化的结构化模型,通过求出违约距离作为选择信用管理具体形式的基础。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目前国际上发布信用衍生品市场数据的机构主要有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国际清算银行(BIS)等。虽然统计的口径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据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信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发展极为迅速。BIS每3年进行一次的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6月底,信用衍生品头寸从3年前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了51万亿美元,而信用违约互换占比达到了88%。信用违约互换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合约在与信用风险匹配方面有着较大的灵活性。除此之外,信用违约互换还有一些重要的优点,比如,提供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衍生品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等同于担保的作用,但目前只承认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的缓释作用(王蕾等,2006)。

从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流程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同时具有固定收益证券和期权的某些特征。首先,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买方相当于间接卖空(或发行)债券,卖方相当于间接购买债券。所不同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生效时买方没有从卖方处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有可能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债券发行或卖空时,卖空方或发行方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必须支出本息等。其次,只有在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发生时,信用保护卖方才有义务向买方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而如果信用事件没有发生,卖方不需要支付费用,对于卖方来说这属于或有支付,类似于期权合约中交易对手的行权与否,信用违约互换因此也

被称为信用违约期权。买方定期支付的费用可以视为期权费,所不同的是,该支付在合约有效期内延续,而一般期权中的期权费是预先支付的。

信用违约互换与信用保护买方购买的保险类似,而且经常被相提并论。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为某种特定风险提供保障,但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梅明华(2005)认为,信用衍生品合约与财产保险合同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保险利益的要求不同、保险范围存在差异、赔偿启动条件不同、与目标资产的风险偏离程度不同、责任赔偿后的处理方式不同。

信用违约互换的清算有两种方式,即实物清算和现金清算。信用事件发生时,实物清算方式中信用保护买方按面值向卖方出售参考资产,现金清算方式中卖方向买方支付参考资产面值与市价之间的差价。信用事件发生时,参考资产不一定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因此实物清算方式运用较多。不过,2006年ISDA将现金结算作为信用违约互换(单名、指数等)结算的标准方式,而根据BBA的调查,2006年现金结算比重已经有所增加,达到了24%。在实际交易中,信用保护买方不一定真正持有参考资产,如果合约约定采用实物清算,则买方将不得不从市场上购买该类资产,由于杠杆效应的存在,供求关系将会推动参考资产价格上涨。对于由此产生的资产价格上涨甚至逼空行情,各类机构态度不一,如对冲基金就主张实物清算,因为它们参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在参考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利。二、信用违约互换对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推动

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一般涉及三类信用风险:企业(公司)债券风险、银行信贷风险和新兴市场主权风险,而衍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则加强了各种风险之间的融合。在信用违约互换产生之前,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很难降低。就债券而言,信用违约互换能够将债券信用风险转移出去,从而将收益率分解成“‘无风险’收益率+信用利差”,并实现信用风险的单独交易。风险回避者将倾向于持有构造出来的“无风险”组合(持有信用债券多头和信用违约互换多头),而风险偏好者将承担信用风险(持有信用违约互换空头)。投资者也可以直接持有信用违约互换多头(或空头),以期在信用状况恶化(或好转)时获取收益。

当然,通过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得到的“无风险”组合的无风险性质与国债的无风险性质并不一样,因为前者还面临着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诸如流动性风险等。因此,在进行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时,至少要综合考虑信用事件发生和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展开,如JarrowandYu研究了信用违约强度依赖于参考资产违约的情形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白云芬等(2007)将其推广到违约与利率相关的情形。

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增加信用债券投资者群体。信用违约互换实际上发挥了信用增级的作用,可以将风险回避者吸引到信用债券上来、降低发行难度,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减轻银行体系风险承担压力。

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增加投资收益。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转移机制事实上可以扩大无风险或低风险债券的存量,增加市场中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由于信用风险可以转移并单独交易,一些金融机构可以专注于信用风险的研究,而不必像投资于其他金融产品那样需要同时防范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投资者参与信用风险交易与定价不要太多初始资本,杠杆效应的存在为投资者提高收益率创造了条件。

作为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发现功能将为监管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研判债务人信用状况提供重要信息,基于众多合约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对于判断债务市场整体信用风险水平则更为方便,有助于政策制定和实施、投资策略选择等等。企业还可以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指数来锁定短期内计划发行债券的信用利差。不过目前这种应用还不是很多。

国际上关于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和债券利差、股票收益回报率、信用评级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如NordenandWeber(2004)研究发现,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变化更多的是债券利差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比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更敏感,尤其是在信用状况恶化时,而且在价格发现方面也比公司债市场更为重要。Blanco,BrennanandMarsh(2003)使用互换利率作

为无风险利率基准,发现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变化领先于债券市场,大多数价格发现功能发生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

同时,根据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信用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互换也将因原生现货市场的完善而收益,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三、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信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前景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占较大比重,而在直接融资中往往也存在“重股轻债”的倾向,这与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存在融资误区等有很大关系。单纯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来看,银行贷款渠道要远远高于债券发行渠道。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谈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债券;风险转移论文摘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Debenture/UnsecuredBond)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信用风险。发展信用衍生品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信用衍生品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比现代金融衍生品晚大约20年,但其发展极为迅速,其中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CDS)尤为明显,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从业者的浓厚兴趣。目前国内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二是信用违约互换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偏向于对银行信贷的研究,而对其在债券市场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多。 一、信用违约互换概述: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视角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与特定违约风险相挂钩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交易双方分为信用保护买方(也称信用违约卖方)和信用保护卖方(也称信用违约买方),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Premium),当参考资产(ReferenceAsset)出现合约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时,信用保护买方有权从卖方获得一定的补偿。常见的信用事件包括破产、到期未能偿付、债务重组、债务加速到期、债务提前到期而债务人不履行、拒绝清偿/延期偿还等。 信用违约互换是当今金融市场上最为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李宏(2006)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动态模型和宏观经济干扰运用到信用管理理论中是信用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创新。动态模型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管理的传统特征,更加注重主动控制和管理信用问题,信用衍生品的广泛采用就是一个代表,它以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为核心,进一步扩展得到一个一般化的结构化模型,通过求出违约距离作为选择信用管理具体形式的基础。通过信用违约互换,投资者可以将参考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目前国际上发布信用衍生品市场数据的机构主要有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英国银行家协会(BBA)、国际清算银行(BIS)等。虽然统计的口径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据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信息——信用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发展极为迅速。BIS每3年进行一次的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6月底,信用衍生品头寸从3年前的5万亿美元增加到了51万亿美元,而信用违约互换占比达到了88%。信用违约互换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合约在与信用风险匹配方面有着较大的灵活性。除此之外,信用违约互换还有一些重要的优点,比如,提供做空机制、在参考资产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介入信用风险管理、投资于外国信贷资产而不承担汇率风险、在流动性紧张时方便转让信贷头寸等。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用衍生品对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等同于担保的作用,但目前只承认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的缓释作用(王蕾等,2006)。 从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流程来看,信用违约互换同时具有固定收益证券和期权的某些特征。首先,信用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买方相当于间接卖空(或发行)债券,卖方相当于间接购买债券。所不同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生效时买方没有从卖方处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有可能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债券发行或卖空时,卖空方或发行方会收到资金支付,而到期时必须支出本息等。其次,只有在双方约定的信用事件发生时,信用保护卖方才有义务向买方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而如果信用事件没有发生,卖方不需要支付费用,对于卖方来说这属于或有支付,类似于期权合约中交易对手的行权与否,信用违约互换因此也

142.信用风险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信用违约互换的案例

Gauri Bhat*, Jeffrey L. Callen**, Dan Segal*** Feb. 2014 *Olin Business School,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One Brookings Drive, MO 63105, USA; bhat@https://www.doczj.com/doc/1816048002.html,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Toronto, 105 St. George St.,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3E6; callen@rotman.utoronto.ca *** Arison School of Business,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Herzliya, Israel 46510 and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Singapore; dsegal@idc.ac.il Acknowledgements Bhat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Strategy (CRES) at the Olin Business School for financial support. Callen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for financial support. We wish to acknowledge the anonymous reviewer of this Journal for detailed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We wish to thank workshop participa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and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We also wish to thank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at the 2012 Winter Glob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Finance, 2011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 Conference, 2011 Utah Winter Accounting Conference Program, and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Economics & Accounting. We also with to acknowledge Richard Carrizosa the discussant at the 2011 Utah conference and Nicole Jenkins the discussant at the 21st Annual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Economics & Accounting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机理与启示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机理与启示 2010-3-3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功能和风险,分析了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原因;指出信用违约互换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广泛挂购、合成以及投机与监管空白是造成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展望未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简称CDS)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1997年摩根大通开发出更为成熟的信用违约互换,其目标用于向第三方转移信用风险,摩根大通第一份信用违约互换是把安然的信贷风险转移给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信用违约互换为金融机构在安然、世通等公司破产中分散市场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的普遍认可,因此,自2002年之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信用违约互换的名义总额从2002年的2.19万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62.17万亿美元。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动荡,其名义总额从高点回落至2008年底的38.56万亿美元。 一、信用违约互换的运作机理、功能与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双边金融契约,信用违约互换买方向卖方契约期限内支付一定信用保护费用,卖方则承诺当合约中所指特定资产或者参考资产发生规定的信用事件时,向买方赔付特定资产或者参考资产所遭受的损失。图1是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运作架构。信用违约互换类似于保险,但又不同于保险: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可以拥有也可以不拥有参考资产的所有权;信用违约互换签约时根本无需任何真正的信贷资产或债券做交易工具,而只要求某类债券作价值参考,因而操作上更像是一种期权。

CDS信用违约互换

CDS信用违约互换 定义, 信用义义互义;Credit Default Swap,CDS)又义信义义义掉期~也叫义款义义保义~称 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义泛的义外信用衍生品。广ISDA;义互义和衍生品义,于国会1998年义立了义准化的信用义义互义合义~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义展。信用义义互义的出义解了信用义义的流义性义义~使得信用义义可以像市义义义一义义行交易决~从担而义移保方义义~同义也降低了企义义行义券的义度和成本。 义款义义保义的容是内: 定义: A:申义义款者 B:放义者(义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C:保义提供者 流程: A向B申义义款~B义了利息而放义义A~放义出去的义义有义义(如A破义~无法义义利息和本金)~那义义义候C出义~由C义B的义义义予以保义承义~件是个条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义义用。如万一A破义的情义生~那义由况C 义义B所遭受的的义失。信义义义掉期是一义新的金融衍生义品~义似保义合同。义义人通义义义合同义义义义出将售当~合同价格就是保义。如果义入信义义义掉期合同被投义者定价太低~次义义义率上升义~义义“保义”就上义~之增义。随

CDS;信用义义掉期,是一义义生在交易义手之义的衍生义品~义似于义义义券义义两个 的保义。CDS的义义者通常向义方付款~义义某义义券如果义义~可义方义得的义义~合同从 可能义一至五年。其价格以达BP表示~价格越高代表方义义义券义义的可能性越大双。1000个BP相于即当1义准合同义义义1000万美元的义券~每年要付年保义义100万美元。 CDS也常常被义基金、投义义行等用于义义某家公司的未是否破义~而会冲来会 交易者不的持有某家公司的义券。并真美国 CDS的市义义模巨大~覆盖的义券和义款的市义高达62万义美元。 在CDS合义中~CDS义方定期向CDS义方支付一定的义用~义义用一般用基于个 面义的固定基点表示。如果不出义信用主义义事件~义体CDS义方有任何义金流出没~而一旦信用主出义义义~体CDS义方有义义以义金形式义义义券面义义义事件义生后义券价义与 之义的差义~或者以面义义义CDS义方所持义券。CDS义方可由主承义商或商义义行等第三方任~且可以在义行义市义或其他市义义行来担并CDS的交易~而义移自身的从担 保义义。 在企义义券义行中引入信用义义互义~可以义义企义、CDS义方、义方三方的共义。义企义义~通义义行附有来CDS的企义义券~不义可以降低义券的义行义义~义义义行保的依义脱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义券的信用等义~降低融义成本。从CDS义方角度看~通义支付一定的义用可以义义义企义信用义义的有效义避~义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解析全集

信用违约互换与CDS全解析 一、信用违约互换简介 1、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是进行场外交易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之一,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能够将参照资产(Reference Obligation)的信用风险从信用保护的买方(Protection Buyer)转移给信用保护卖方(Protection Seller)的金融合约。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违约互换购买者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当参照实体(Reference Entity)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违约互换的出售者向购买者所遭受的损失进行的这种赔付是一种或有偿付,即当合约到期时,如果参照实体没有发生任何信用事件,则信用保护的卖方无需向买方进行任何资金支付,合约终止。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A借钱给了B,每年得到一定的利息,到期B还本付息,但是借出去的钱总有一定风险,万一B未能按时将钱还给A,则A会遭受损失。此时C提供一项服务,只要A 支付给C一定部分的利息或保险费用,若B未能按时偿付A的本息,由C来对A进行偿付。这个A和C达成一致协议所签订的合

约就是CDS。此外,C还可能将CDS打包后再卖给其他人,这样风险就会层层传递下去。 查看原图通常CDS交易发生在两个参与主体之间,购买CDS称作购买保护或多头保护,违约互换的购买者被称作“信用保护的买方”,出售CDS称作出售保护或空头保护,违约互换的卖方被称作“信用保护的卖方”。信用保护的买方一般为银行,卖方通常为投资银行或主承销商。 参考实体违约才会触发违约互换,违约和违约事件的概念略有不同,违约事件情况是由有关金融交易的法律文件中所规定的事件。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ISDA)有关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标准文件(2003),违约事件包括: (1)破产,无力偿还破产导致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2)拒付以及暂停或延期支付,例如,拒绝或拖延支付利息和本金的行为都将触发信用违约互换。 (3)重组,重组是因参考实体信用恶化或财政状况不佳导

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安泰11级金融硕士吴格 【摘要】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重要的信用衍生工具,在近几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均显示出其深刻的影响力。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监管的不健全等因素,国际上的CDS市场也并不完善,业界对其的定价模型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特别是欧债危机中希腊等国家对其主权债务的清偿出现一定困难,致使其主权债CDS价差异常,也为CDS定价的理论模型带来挑战。基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的结构化模型和基于外生违约强度的简约化模型各有优劣。本文选取结构化模型中的CreditGrades模型和简约化模型中的Bloomberg模型,依据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权债CDS数据,对以上两类业界常用的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质结果来看,虽然两者均能对CDS价差作出较为精准的估计,但是对于主权债CDS,CreditGrades模型由于其基础假设等原因,偏差较Bloomberg模型更大,而Bloomberg模型有虽然对市场信息依赖较大的特点,但在主权债CDS定价上更易发挥自身优势。 【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结构化模型;简约化模型 一、研究问题 作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违约互换(CDS)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均显示出其深刻的影响力,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监管的不健全等因素,国际上的CDS市场并不完善,市场上对于CDS的定价也并无统一定论。尤其是欧债危机中希腊等国家对其主权债务的清偿出现一定困难,致使其主权债CDS价差异常,也为CDS定价的理论模型带来挑战。 1.背景意义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CDS)又称信贷违约掉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金融产品,其市值规模占全部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97%以上。 信用违约互换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

浅谈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浅谈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 发表时间:2010-01-26T11:40:01.467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吴湘铭(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导读] 贷风险是现阶段中国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作者简介:吴湘铭(1954-),湖南张家界人,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银行管理研究。 摘要:信贷风险是现阶段中国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信贷资产信用风险管理,对中国银行及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从中国银行传统信用风险控制手段的局限性及开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对中国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银行;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72-01 一、中国银行信贷资产信用风险控制的传统手段及其局限性 1.贷款担保。目前中国银行贷款担保种类主要包括:抵押、质押、保证三种。抵押:借款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质押:借款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银行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中国银行贷款充当权利质押的质物主要是股票与依法可转让的股份、债券;保证:银行、借款人与第三方签订一个保证协议,当借款人违约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2.联合贷款。由一个以上的放款人发放的并由其中一个参与者(牵头行或牵头放款人)管理的贷款,中国银行一般作为牵头行。 3.备用信用证。指中国银行开立信用证作为对借款人的担保。 4.贷款出售。指中国银行将已发放的贷款出售、转让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资者。贷款转移后,中国银行仍可接受委托为受让方提供售后服务如代收利息、监督贷款资金运用、对抵押品进行管理等。 二、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必要性 1.有利于中国银行适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将信用衍生品作为合格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但只认可信用违约互换和总收益互换提供的信用保护,其它类型的信用衍生工具不予承认。可见,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重要作用。 2.有利于中国银行分离信用风险,提高流动性。信用违约互换的使用则实现了信用风险交易市场化,使得风险主体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享受到信用违约互换带来的流动性提高的好处。 3.有利于中国银行对冲信用风险头寸。当中国银行认为存在信用风险隐患时,可通过购买信用保护,对冲暴露的信用风险敞口,而不会影响到中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参照资产本身的合同安排,降低了信用风险处置所受的约束,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 4.可以优化中国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信用违约互换改变了银行传统的“发放—持有”管理模式,使得信用风险管理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方式转向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从而提高信贷组合的收益水平和稳定性。 三、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可行性 目前,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条件和环境因素已经日趋成熟。 (一)银行间市场为中国银行推出信用违约互换提供了基础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银行间市场上,信用违约互换有其存在发育的土壤,机构间完全可以签署协议,通过表外业务创新获取收益或者规避风险。 在国内现有市场格局中,五大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成为信用违约互换的创造者,各类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及中小投资机构可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规避信用风险。因此,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出现是有市场基础的。 (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市场成为信用违约互换应用的一个领域目前国内信用违约互换还没有出现,不过存量已经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债与方兴未艾的短期融资券为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尽管目前企业债券几乎都有银行或者有实力机构担保,偿付的风险基本没有,但信用风险仍然会影响机构的投资收益和行为,这为信用违约互换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三)我国已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法规来促进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发展从制度基础来看,2001年3月,经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董事会表决同意,中国银行正式成为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主会员。而且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银行日前已可以办理范围广泛、品种齐全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这是自2004年3月1日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来,银监会首次对境内外金融机构授予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目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己经越来越多地运用衍生产品交易以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责任编辑:鲁小萌)

信用违约互换解析

信用违约互换 1、概述: (1)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ISDA(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于1998年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在此之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2)流程:CDS的买方在有抵押下借款给第三方(欠债人),而又担心欠债人违约不还款,就可以向CDS的卖方购买一份有关该债权的合约。买方会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卖方则向买方承诺,如果在合约期间所指定的资产出现了信用事件,就会向买方赔付相应的损失。 (2)三方:A:申请贷款者B:放贷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C:保险提供者 (3)流程:A向B申请贷款,B为了利息而放贷给A,放贷出去的钱总有风险(如果A 破产,无法偿还利息和本金),那么这时候C出场,由C对B的这个风险予以保险承诺,条件是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但万一A破产的情况发生,那么由C补偿B所遭受的的损失。 2、特点: 从特点上来说,信用违约互换(CDS)属于期权(又称“选择权”,option)的一种,相当于期权的购买方(规避风险的一方)用参照资产(reference asset)——即债券,来

交换卖方(信用风险保护方)的现金。由于期权的特点是买方只有权利而无义务,而卖方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因此一旦债券违约,买方就可以要求履约来转嫁信用风险。 3、为何现在推出CDS? 实际上,“类CDS”产品在今年8月底已经试水,当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刊登公告,决定接受中信建投证券2016年第一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登记。这是中国2011年后再度出现该类产品,被市场解读为CDS“接近推出”。 为什么五年后要重启这类衍生品?因为今年违约事件频发。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8月初,今年已有39只债券兑付违约,涉及19家发行主体,违约金额高达249.11亿元。不管是从违约债券数量还是违约金额,均已达到去年全年的2倍。 更麻烦的是,截止到今年底,整体债券市场年内的到期规模也将攀升至顶峰,总量或达到4.44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逾两成。其中,钢铁、煤炭、有色这三大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累计债券到期规模近7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30%。 4、CDS带来的机遇 “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需要对冲信用风险的产品。”一位资深市场分析人士表示,CDS有助于在违约案例飙升后缓解忧虑,并帮助投资者更早地察觉到风险最高的企业。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CDS可以在保留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向交易对手出售资产所包含的信用风险,从而实现信用风险的交易和分离,平抑对冲信用风险,化解系统性风险,而且还有助于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在国内债市风险不断暴露而市场又缺乏完善的破产机制以及信用对冲手段的情况下,推出CDS也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但目前推出CDS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倒逼机制下推出CDS会有什么风险,也需要市场给予足够的关注。 5、风险在哪里? CDS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以CDS为主的柜台衍生品市场(OTC)是一个无集中竞价、无公开交易信息、无监管法律的“三无”市场,疯狂的资金吹大了泡沫,并最终走向了破灭。 有媒体担心,中国缺乏相应的市场基础,对债务持有人的法律保障还不健全,也需要配套的清算机制。此外,当前信用风险升温,且国内的保险机构和担保公司在风控和偿付能力方面仍显不足,若风险过度集中于部分发行主体,也会大幅提高交易对手风险。总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可行性探析 一、基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内涵与演进逻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防止和减少信用风险损失及经济影响采取有效的防范、化解和控制措施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和获利能力的活动过程商业银行传统的“发放——持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初级矫正却容易造成信用风险集中需要通过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进行分散但商业银行专业化要求与风险管理分散化要求存在悖论应构建以市场分销为主的积极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衍生产品是国际上风险分销的发展趋势 2.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衍生产品是指信用保护买方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一定费用,如双方约定的“参考实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特定“信用事件”,信用保护卖方须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相应款项的互换交易结构 3.信用违约互换实践与发展信用违约互换最初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1997年-199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信用衍生产品证实正式进入场内交易;1999年ISDA 公布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标准化协议市场流动性逐步增强;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违约互换对银行资本金的影响给出计量方法并肯定其对信用风险缓释的积极作用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工商管理信用衍生工具2003至2004年度报告》显示信用违约互换占据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比例达到51% 4.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管理优势与金融市场功能(1)风险管理优势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商业银行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单独处置通过购买信用风险保护进行风险对冲从而在实行信贷集中政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对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组合促进解决“信贷悖论”(2)金融市场功能信用违约互换将信用风险分离交易可以激励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通过出售信用保护在创新投资渠道提升投资杠杆创造理想的风险-收益结构的同时也有助于打破银行业在信贷领域的垄断使得原本集中于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内得到分散和优化配置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的必然选择《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国内非金融企业贷款融资比重高达80%此外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和融资结构的不平衡经济高速增长与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金融脱媒过程中优质企业流失等问题造成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不可忽视急需高效率、低成本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把由银行独自承担的风险分散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1)不良贷款总体规模及比率仍然较高截至2007年底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6.17%不良贷款额为1.27万亿元不良率的降低很大程度是依赖贷款增长的稀释作用(2)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突出由于中长期贷款资金占用时间更长导致借款人未来经营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违约概率更高(3)贷款过度集中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垒大户”惯性思维严重截至2007年末19家全国性银行5000万元以上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达到60%以上信贷结构失调风险高度集中(4)资本充足率仍然较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至2007年末我国未达标银行数依然有40余家

信用违约互换(CDS)商业银行机遇OR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中国版CDS)商业银行机遇OR风险 随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9月23日正式发布《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CDS(信用违约掉期)终于来了。但业内也有人产生疑问,作为08年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我们还要引入呢?能到我们不怕产生类似08年美国式的次贷危机吗?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复杂,如果要全面阐述CDS及对金融业其影响的话,足以写上一本厚厚的书。因此,在此我们只简单地聊一下新发布的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说,到底是优化资产的机遇还是资产敞口暴露的风险。近两年以来,商业银行收到经济环境影响,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银行贷款资产不敢投放,投放出去的又难以收回。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正希望能有一种金融衍生产品能够分摊或者转移这种风险,来盘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可以说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是商业银行一直期待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了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资产组合打包,将很大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到底信用违约互换业务如何能够转移商业银行资产风险呢?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信用违约互换及其来源。 在国外,信用违约互换也叫信用违约掉期(即CDS),上世纪起源于80年代起源于欧美金融发达国家。有些收益较低业务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不愿意做,但又不情愿放弃这种低风险收入,如果去做这种业务,根据巴塞尔资本规定,银行必须为这种贷款资产准备一大笔准备金而浪费资金。因此银行就想出一种请其他金融机构担保的方法,由业务办理银行向担保金融机构为这种贷款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如果业务发生违约,担保机构将代替借款人归还这种贷款。由于这种业务风险低,担保机构也乐意为其担保,相当于担保机构什么也没付出就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收入,而业务办理机构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没有影响到贷款额度,而且获得了稳定的收益并顺便转移了风险。 这种业务兴起于美国08次贷危机前夕,由于商业银行次贷危机前几年,无理性地发放住房贷款而让许多不符合条件的贷款人也能够轻易获取。而银行有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转让给投资银行承销,投资银行在承销过程中发现投资机构可以从这种业务中获取丰厚的收益,所以投资银行又开始借用各种理论对这些资

FRR模拟之--信用风险

1. 信用风险分析员正在评估量化信用风险的因素。借款人无法在给定时间(期间全额偿付或及时偿付 2. 评级机构通常将本币和外币债务分开进行评级。这是由于一系列不同的因素而产生的。在对维加银行董事会所做的报告中,银行的信用风险主管强调这种差异的重要性,特别是考虑到该银行持有的大量正在遭受政治动荡和经济萎缩的其他国家所发行的外币债券。由于外币计值的主权债务难以采用本国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其货币化,因此外币计值的主权债务通常比较容易违约(但与此同时,外币计 5. 以下四种模型中,哪种能够根据借款人特点在贷款发放的时候归类到相应的债务人评级组中,并基

6. 伽玛银行对巴斯零售商店以5%的利率(每年付息一次)提供了一笔10 万美元的贷款,抵押物价值为 5.5 万美元。该笔贷款的年预期违约概率为2%,违约损失率在50%。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 7. 德达银行为两家按揭贷款公司融资,帮助这些按揭贷款公司用该笔贷款为他们自己的对外贷款提供资金。单独来看,每一个按揭贷款公司有2000 万美元的违约风险暴露(EAD),100%的违约损失率(LGD),和10%的违约概率(PD)。德达银行的风险部门预测,联合违约概率为5%。如果将这些按揭贷款公司的违约风险作为独立的事件来建模,那么这两家按揭贷款公司发生4000 万美元累计损失的 8. 经济结构和表现的变化,政府的财政状况,对外支付和债务的结构,货币政策趋势、外部脆弱性和 9. 巴塞尔协议提供了几种方法来计算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对于一个单一的B 评级公司其违约率(PD)为5%,违约损失(LGD)为10%,违约暴露(EAD)为100%,以下四项中哪一种计算信用

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及其对(精)

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及其对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付剑峰沈文京赵昌文贾建平﹡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企业971.46万户,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对我国GDP贡献超过了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拥有66%的专利发明、74%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的产业的重要的力量。 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额却只占全部贷款额的10%左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资金短缺问题尤其突出。2008年全国新增小企业贷款只有225亿,比上年增长了1.4%,相比较,全国的贷款额却增加了14.9%,2009年一季度全国的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其中给中小企业贷款增加的额度只占不到5%。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1。 银行担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是影响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主要原因。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信用风险集中、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等问题,同时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相当落后,主要停留在通过信用分析和审查等内部控制度进行预防性的静态管理,缺乏主动的、动态管理方法,更没有通过市场转移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其次,2007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再为企业债、公司债等提供担保,这使得债券发行回归信用本源,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用债券中的 ﹡作者简介:付剑峰,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邮件:fujianfeng_111@https://www.doczj.com/doc/1816048002.html,;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608B,邮编:610064;沈文京,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电子邮件:shenwj@https://www.doczj.com/doc/1816048002.html,,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邮编:100862;赵昌文,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邮件:cwzhao@https://www.doczj.com/doc/1816048002.html,;贾建平,硕士研究生,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1数据来源:科技部万钢部长在“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国际论坛的讲话稿,2009年6月6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