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背景

任教教师:贾振礼(官渡镇惠庄小学数学高级级老师,教龄37年,教学效果良好.)

内容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

观察者:(数学教研组:张春山、汤立全、张相云、吴春旺、刘正虎)

二、课前会议:2015年4月10日

(一)贾振礼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下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

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

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

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例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

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二)贾振礼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

贾振礼老师:为孩子们创设宽松空间。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乘法的理解也是各种各样,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汤立全老师:太抽象的东西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接受,你会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接收?

贾振礼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悟、体验,建立数感。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充分让同学们认识乘法。

(三)观察者的具体分工

1、汤立全老师负责学生活动;

2、张春山老师负责教师行为;

3、吴春旺老师负责师生互动;

4、张相云老师负责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的使用;

5、刘正虎老师负责学生活动记录表。

三、课中观察:2015年4月10日,上午第3节课

(一)观察工具

以量表一、二、三、四、五为主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二年级的学生有40人,我们作了以下分工,张春山老师、汤立全老师前面观察,后面由吴春旺、张相云、刘正虎老师观察,主要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用具,教学的行走路线,教学的板书.还有学生的回答情况等等.

(三)观察过程

上课前.观察者于上课前10分钟到达二年级教室,到达指定位置。

上课中.由贾振礼老师授课。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表和确定好的主要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四、课后会议:2015年4月10日,下午第3节课

(一)贾振礼老师的课后心得对照各种观察量表,我也从这几个方面小结一下.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因为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他们能力的差异,有的孩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总是在课堂中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闪光点,同时也可以及时准确的知道他们的不足之处。在这节课中,重难点定位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更简便的用乘法来计算。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尽量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

(二)观察者根据各自量表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的使用)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五(学生活动记录表)

(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经过贾振礼老师与全体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进行交流,全体老师达成了如下共识。

(1)课如何脱离单一的授受式模式,这个应该值得大家在继续研究;网络多媒体不能有效运用。

(2)从相信学生的潜力的角度上说,这节课还是有点放不开,虽然看起来学生学习的气氛不错,但是我想课堂追求的不应该是气氛,只是思维活动量,让学生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维,这时表现出来可能是压抑,但是那应该是黎明前的黑暗。不久他应该曝发,应该是大胆的个性尝试,但是只要学生有在认真的思考,那么课也是成功的。

(3)对个别的题目进行适当的引申也是数学的基本要求,本节课中贾振礼老师有进行必要的扩充,值得继续发扬。

(4)使用本量表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对于一些自主学习,有个别环节可能是成功的,有个别环节可能是失败的,那么应该如何在表格中得到良好的体现。还有对个别的课题,如讲评课是不是有必要追求那么多的课堂组织形式。

(5)对本表的一些栏目建议应该配合其它量表进行使用,才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否则单一的使用过于笼统,看不出其课堂的本质。

英语组课堂观察案例(万)

“My family”课堂观察案例 教学主题:My family 我的家庭 教学观念(理念):深化主题文本再构 观察教师:南坪实验小学洋世达校区英语组全体成员 【观察目的】 (一)观察目的: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的、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就是改善教学研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二)观察点的确定及理由: 由于是初次尝试课堂观察,老师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平时教研活动接触最多的,容易懂的,易操作的观察点。再加之观察者人数不多,因此每一位观察者选择了一个观察点。 【观察对象】 经过再三讨论,四位观察者确定的观察点如下: 万玲:以学生学习——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1个观察点) 吴琳:以教授的课堂评价中的维度, “课堂文化中的58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作为我的观察视角(1个观察点)王雪:学生学习—互动—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1个观察点)

丹:学生学习→互动”→第8看点—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个观察点) 我组教师通过以上这些角度对茜老师所执教的是四年级人教版上册U6 My Family的第四课时《The Wizard of OZ》进行了课堂观察。 【课前会】 (一)茜老师说课 1.容主题 这堂课是PEP英语Unit6 话题是My family 我的家庭。本单元主要容是介绍自己家庭的人数,有哪些人和这些人的职业。本课主要是以童话为背景,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单元已学话题,在故事中感知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2.学生情况 本次上课我所执教的是4年级学生。班上共有40名学生。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乐于学习,喜欢创新。所以在主题中加入了的童话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兴趣,深化主题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目标定位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5个大目标,9个小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①了解故事《绿野仙踪》中的人物并能正确说出单词: ②在故事语境中运用句型; ③能在语境中理解句子,并能正确的读出句子,在进行灵活运用。 (2)语言技能目标: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课堂观察活动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背景 任教教师:贾振礼(官渡镇惠庄小学数学高级级老师,教龄37年,教学效果良好.) 内容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 观察者:(数学教研组:张春山、汤立全、张相云、吴春旺、刘正虎) 二、课前会议:2015年4月10日 (一)贾振礼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下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

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会读写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二、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 分类: 默认分类|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得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得】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得表现,了解学生得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得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与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就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得可观察与测量到得外显得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得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得开发,能力得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得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得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与良好得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得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得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得课堂表现,做出单项得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得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基于课程标准得试题设计 研修总结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 分类: 研修作业|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得】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得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得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得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与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就是教学得基本形式,优质、高效得课堂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得基本前提条件,就是素质教育得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得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得重要方向、课堂教学就是学校教育得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得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通过观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得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得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得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得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得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她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她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她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得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得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得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得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得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得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得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得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得观察手段完成不同得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得归因分 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得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得教学内容与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就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就是定量得量表与定性得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得需要。 (3)运用课堂观察开展教学研究需要一个长周期,才能瞧到研究得效果。对于一节课通过课堂观察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其合理性需要再进行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这样反复几次才能真正解决教学问题、 (4)因为课堂观察比较耗时、耗力,样本较小,课堂观察得适用范围有一定得局限性,因此最好选择代有普遍性得教学问题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才比较有意义与 有价值、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要点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1.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2.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

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 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 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 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 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课堂观察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常见的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等。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分类。前者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而后者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 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 (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启蒙运动课堂观察案例

《启蒙运动》课堂观察案例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历史组 [基本情况] 任课教师:刘美(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历史一级教师。)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 课堂类型:课堂探究型 观察类型:专题性观察 活动背景:课堂观察已成为我校教研活动的品牌。在改进听评课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积极独到的作用,课堂观察活动正在成为我们历史组推进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抓手! [课前会议] (一)刘美老师说课(5分钟) 一、说课题 启蒙运动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教材中上启文艺复兴,下启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地位重要。但新教材分两课阐述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由的启蒙”、“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内容分散,不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教材的整合,两课并一课。启蒙思想丰富多彩,教学上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知道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体验进步思想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素材,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和认同启蒙思想家们的进步主张。 三、我的想法 1、针对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这几块相对分散的内容,我最终选用了康德的一篇介绍启蒙运动的文章《什么是启蒙》把这三个部分串联起来,使教学流程显得更加流畅和自然。 2、通过所有流程和互动设计,凸显启蒙运动的真谛——理性。 3、运用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化抽象为具体。 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通过引起学生对启蒙老师的回忆,结合康德对启蒙的定义,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通过康德对启蒙运动真谛的总结,进入启蒙运动的内容。通过三组文字材料,突破重难点,解读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观点。 第三环节:通过康德对启蒙运动障碍的思考,展开启蒙运动背景的探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的角度思考,感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规律。 第四环节:通过康德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评价,结合图片资料,分析启蒙影响。 第五环节:联系现实,进行课题总结。

英语高效课堂观察与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研活动记录 主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1月4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对肖静老师执教的when was it invented?一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分设立了如下几个角度,以 下是详细材料: 观察目标:课前预习效果及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观察对象:肖静老师及初三1班全体同学 观察地点:初三1班教室 观察时间:2015年1月4日 观察过程: 8:52 提问单词 采用点名单独提问的方式。 1号女生发音拼写均正确; 2号徐新杰invent scoop heel 发音全部正确; 3号褚建:be used for doing 掌握较好; 4号李涛:calculator adjustable 发音全部正确。 以上几位同学,都回答了2--4个单词,表现良好。 9:10 学习2a时,提问了要求预习的短语:adjustable heels /heated ice cream scoop/battery-operated 。 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Unit9 SectionA部分的新授课讲解,所预习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本节要用到的单词。 在利用检查单词进行课程导入后,徐老师又从单元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回忆了Unit3的重要语法点,然后展开了新课的讲解。在整节的教学内容中,所预习的单词及短语,均为目标语言。师生进行了多次操练。从学生的个人表现、小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正确的拼读所预习的单词和短语并进行延伸,效果较好。

课堂观察与主题报告 赵丽平 肖静老师这节课讲授初三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主要语法点是被动语态的用法,包括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被动语态在特殊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一些常用词语搭配。主要句型: When was it invented?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首先从整体角度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课堂开始第一步是熟悉课上所用词汇如:invent ,be used for, scoop, adjustable ,heel 等 接着联系unit3所学内容引入被动语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重点是被动语态。 下一步是新课。根据句型 When was is invented? 详细解释被动语态。根据基本结构be+ done ,对be 进行变化 When ____ it invented? 让学生填空从而猜测本节主要将那种被动语态。 随后,结合听力材料,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When were they invented? 从而体会被动语态在过去式中的用法。在这之后马上跟上pairwork 联系学生对话能力,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接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who was is invented by? 与此同时教师介绍不同的发明,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总结完成句子: When ____ it _______? When ______they ______? Who ______ it invented ______? What ____ it _______ (use)_______? 通过完这些句子顺便对课堂进行总结。 最后进行当堂达标检测。 纵观肖静老师这节课,有下列特点 :一是学习目标明确,开始变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 二是环节步骤分明,衔接自然。 三是重视基础能力培养。 am is are was were

阅读材料:课堂观察研究案例

案例一:课堂观察计划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对文科学生在理科课堂上学习行为的观察计划”案例: 1. 观察的目的:了解文科学生在理科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以便为改变文科学生在理科课堂中的不良表现提供依据。 2. 观察对象:6名高二年级学生,优、中、差生各2名( 3名男生,3 名女生) 。 3. 观察的内容:课堂学习行为主要指听讲、作笔记、回答教师提问、向教师提问题、参与讨论、课堂练习;非学习行为主要指和同学说话、睡觉、吃东西、喝水、东张西望、做其他事情等,还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 4. 观察的取样和安排:学科取样:抽取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时间取样:观察两周,每周每科听三节,总共18节。 5. 观察记录表: 表6-1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记录表(样例) 学科:听课时间:任课教师: (记录时,每节课有45分钟。该表省略了中间段,以……代替) 观察内容 1 2 3 4 5 6……40 41 42 43 44 45 学习行为听课笔记答问…… 非学习行说话睡觉张望……

为 附:记录符号,如,听课认真;,不认真听课;,正确完成了课堂练习; ,没有正确完成课堂练习。 6. 观察的注意事项:(1)在观察前要熟悉观察内容,对于观察表所包含的观察项目,基本达到熟记程度;(2)在正式观察前要进行预试观察;(3)观察时不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自居,要与观察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保证观察对象的常态。 案例二:课堂观察记录工具制作 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效果低下,意义甚微。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获得适当的观察记录工具,成了实施课堂观察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怎样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呢?总的来说,开发新的观察记录工具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分析设计阶段,首先,根据观察点的特性,确定观察记录工具的类型。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记录工具;如果想观察“提问的层次”,应该采用定性的工具;如果观察“提问的有效性”,显然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观察记录工具。其次,在参照已有观察记录工具的基础上,对确定的观察点进行维度分析。还是以观察提问为例,可以分别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着手设计具体的记录工具。当然,若一堂课观察不了这么多维度,可以把范围进一步缩小,就某一个维度进行观察。在开发观察工具时,要遵循两个标准: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观察框架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试用修订阶段。观察记录工具出来后,必须检验其科学性,因此,通过试用进行修正是必要的。在试用过程中,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弥补工具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先前遗漏的事项,得到正式的观察记录工具。这里列举几种常用的课堂观察记录工具: 1. 表单式 表6-4 教师在课堂上的目光观察表 教师目光停留位置频次比例 1.回答问题的学生 2.黑板板演的学生 3.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走神、做与学生任务无关事、瞌睡) 4.全班学生 5.教室前排学生 6.教室的中间学生 7.教师后排学生 8.黑板、投影屏幕、电脑、学习资料 9.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天花板、窗外)

教育观察法及案例分析

教育观察法及案例分析 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观察对象与方法也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并且最后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 相对于其他教育科研方法来说,观察法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必经途径,是后继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同时可以检验科学假说、发展科学理论。 一般来说,观察法的实施有以下要求: 1、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2、准备好观察手段 3、进行多次反复观察 4、客观、全面、典型、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5、要掌握好观察方法与技术 6、及时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材料 其实施步骤包括: 一、准备工作 1、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 观察提纲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2、准备观察所用的辅助工具,记录表格、记录方式、仪器设备 3、确定观察途径:访谈、听课、参观、参与 4、训练观察人员 二、实施观察 先熟悉环境,再建立和谐关系,最后正式观察。注意做到灵活地执行计划,抓住观察重点,注意做到看、听、问、查、思考相结合,做好观察记录 三、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在本次作业中,我选取了三个教育观察法案例,分别是《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幼儿个体行为观察》和《优化情境教学”课堂观察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案例1——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 课题名称: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 研究人员:杭州天长小学教师——成游李任斌 协作人员:与幼儿、小学生有关的教师、家长配合。 前言: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幼儿园跟小学的衔接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作息制度等许多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老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健康状况下降,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儿童入学前后活动安排上的差别已成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上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拟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24小时内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获得数量资料,为幼儿园与小学儿童活动安排的衔接问题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 在本区九所幼儿园大班幼儿中随机选择50余名幼儿,并从本区五所小学中,选择50余名去年从这九所幼儿园中毕业、现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小学生。与家长联系,排除一小部分由于其他原因使家长无法配合观察的对象。原则上定为幼儿与小学生各40—50名。 研究方法: (1)观察内容为一天24小时内的全部活动内容。 (2)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内的活动情况由教师跟踪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在园外、校外活动情况由家长进行观察记录。(记录草表附后) (3)观察日期不统一定为哪一天,但是,对每一个儿童的观察,教师与家长,应在同一天进行。观察日子应排除星期天、幼儿园或小学组织半天以上校外活动的日子,小学还须排除周六。(因为那天下午不上课) (4)为了熟悉观察分类与要求,并形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要求观察者特别是家长在正式观察前三天之内至少应试观察一小时以上。 儿童活动名称及归类标准:

合作学习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合作学习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在准备阶段,笔者在访谈调查以及各校听课教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结合听课的案例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分析如下: ㈠学生不具备合作心向,做而不合 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自己必须首先具备合作心向,即合作意识,愿意和小组成员开展积极地互动,才能形成积极互赖的合作氛围,发挥小组每个人的智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小组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较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案例】 在六下《正比例的意义》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自主建构正比例的意义,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师:表中描述了路程和相应的时间,这期中隐藏着什么新的知识呢?通过学案的学习,你 们应该有所体会,把你们自己学到的知识结合学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A:(看了一下其余三人)第一题,B你来回答。 B:时间每增加1小时,路程都会增加80千米。(照着学案读,其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 没有反馈) A:第二题D,你说。 D:可以用80:1,160:2,240:3,我发现他们的比值都是80,是相等的。(照着学案读,其他 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第三题,C来说。 C:因为他们的比值相等(B转身坐了回去),速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成正比例。 (照着学案读,其 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有没有补充?

四人沉默,转回了座位。B.D东张西望,A和B时有交流,讨论无关问题。 该校实行的是学案导学的教学形式,在交流学案中的问题时常会用到小组合作学习,其初衷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彼此的意见,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完善认知。但笔者发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学案只是小组成员依次把之前写好的学案读了一遍,其他组员对于该成员的发言没有交流,没有反馈,每个学生读完了,大家坐好,就算小组合作学习了,学生没有合作的心向,做而不和。笔者认为这种做而不和的方式是一种伪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讨论的问题也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的见解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大家不能在交流中互助、完善认知,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原因分析】 ⒈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 交流学案时,学生在小组中只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认为只要是自己讲完了就算完成了任务,也不管其他成员说的是什么,说的怎么样。课后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每个人在学案上写的答案都不一样(有的答案甚至是错的),但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也不想对别人的答案进行补充,抱着只管自己的态度。可见,学生出现做而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合作意识差。 再者,学生是在教师的要求之下进行合作,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合作。学生自身缺乏合作需求,没有合作心向也就根本无法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 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 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就学案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没说清小组怎样进行合作,每个人在合作时做些什么,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或遇到了问题怎么办,时间限制,汇报要求,评价标准等问题。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要求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去小组合作学习,就出现了依次读完学案就当是小组合作过的现象。 ㈡小组交流时组内欠缺有序管理,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合作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它需要有序的管理来保障小组交流的顺利进行。小组交流时,教师应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和介入,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交流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则应领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

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案例) 目录 摘要关键字观察视角观察维度S-t图 观察量表引言: 新的课程体系促生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观察分析,来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培养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因此,本文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这堂课作为对象,以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入点,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多视角分析,寻找教学中合格老师应具备的条件。 观察对象:以北京四中地理课“农业区位选择”为对象,进行观察分析。 观察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表(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观察人方式课题时间 张永兴视频农业区位选择2015/6/16 观察记录 视角评价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有趣,生动 A 教学态度沉稳、愉快 A 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生活经验出发,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 容的容量、深广度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A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能否给予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 B 教学步骤清晰,有条理,由潜入深 A 课堂活动组织有序、有效,管理到位 B 教学方法多样,利用现代技术 B 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C 师生互动氛围活跃,平等,主动与学生交流, B 注:评价: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不理想”;E表示“较差” S-T图 总结 通过观察量表和S-T图以及课堂行为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整体的课堂整合比较好,思路清晰明确,教案设计合理。利用种棉花所需的条件为切入点,同时借助ppt放映全国降水量图和地形图等地理环境图,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分析那些地方适合种植棉花,合理分配时间,师生互动,以提问的方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继续,最后引出”区位“概念,进而提出”农业区位选择”,又通过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所需的条件。完成教学任务。 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教案设计合理 4.巩固练习和课后练习的设计看得出,教师经过了深入思考。巩固练习题目较浅,适合学生当堂反馈,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树立学生自信。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集

语文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 学校 实验小学任教学科语文任教年段五姓名王飞 观察视角一、教什么(作文课教 学)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以‘赏、析、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明确恰当。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 不同学生的? 小组合作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 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课堂开头故事谈起,联系生活、工作实际。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 点与本质? 体现了作文教学的‘赏’、‘析’、‘写’、‘改’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抓住重点,以片段精彩之处呈现给学生。提示、点拨为辅,学生写、赏析为主。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 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结合名家文章(或是本班学生精彩文章),教材内外结合。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 的指导和培养? 注重了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朗读能力的培养。 补充视点: 8、是否关注了学生差异?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作文教学,仍有少部分同学不积极,需要教师关注。 教学改进建议: ‘赏、析、写’做得非常好,‘诵’上再提高。朱老师的作文课教学抓住了“赏、析、写”,如果再在精彩的片段进一步指导‘诵’会更精彩。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任职学 校 实验小学任教 学科 语文任教年段五姓名王飞观察视角二、怎么教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 学习中的问题? 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整理文章片段,经过课前预习。 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 有效教学? 让学生评价文章的精彩之处,不合适,教师引导、指导。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 无效提问的次数? 每次提问都很有针对性。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 操作行为? 教师出示自己的写作片段,和学生共同分析。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 练题? 设计了不同的作文训练题目,让学生更感兴趣。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 果,及时反馈回授? 当堂写作,当堂展示,当堂评价。 7.平衡教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两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 补充视点: 能否结合现代化教育? 信息技术的动漫等手段应用在作文教学中会更丰富多彩。 教学改进建议: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朱老师的性格及教学特点,如果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催生’效果,课堂会更精彩缤纷。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任职学 校 实验小学小学任教 学科 语文任教年段五姓名王飞 观察视角三、怎么学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 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让学生提前搜集,课堂展示,从问题入手,引入。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个别作文片段、语句的不恰当,让学生主动修改,评价。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对修改后的文章,小组内交流,课堂展示交流,教

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课堂观察教学案例

1.课堂观察教学案例(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任军利) 一、背景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 观察教师:西安一中初中部英语组全体教师 活动背景:1 2011年5月16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陕西省第一期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班”在西安举行。5月18日下午,培训班全体学员在西安高新-中集体观摩了一节英语课。这次活动是聚焦课堂、进行课例研究的一次教研契机。 二、课前会议:5月17日 1.杨老师说课 杨老师的课前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①Review the words about occupations. 2 Talk about dreams with the future tense “be going to do" and learn to report others dreams in the third person. ③Get to know about the hot social issue__Xian Expo 2011 and its purpose. ④. Learn how to hold on dreams and try to make efforts to make them come true. (2)教学步骤 Step 1:课堂导人。与学生互致问候,导人教学。 Step 2:复习关于“职业”(occupations) 的词汇。多数词汇基于课本,有些词汇是课外补充的,如accountant. lawyer、volunteer. director等。做猜测游戏Tabooe Step 3:谈论梦想(dreams)。首先学生结成对子,围绕问题"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进行会话;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一人当记者,其他三人谈论自己的梦想;之后,“记者”向全班汇报本组成员的梦想,并用实物投影呈现汇报的内容,其他学生帮助“记者”修改文中的语法错误等;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Langston Hughes的诗歌。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注重课堂细节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 个视角) 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有的提问有的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答案。▲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课堂观察

从课堂观察表入手,一起来认识一下课堂观察。表一:简单到只需观赛次数。但是一定要根据学校实情、教研组实情来确定观察角度。只观察次数的目的要明确。表二:在同一视角下,要确定不同维度才能更方便操作、便于老师的课上观察与记录。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旨在促进课堂的有效性、简约性、合理性、针对性。(结合我校的简约课堂)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 (1)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的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的情景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索等,记录相关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课堂观察是一种系统行为。 观察主体可以是研究人员,也可以是教师。有明确观察目的(一方面要谋求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要促进教师的

专业发展,最终指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选择观察对象(是课堂运行状况)、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信息、呈现观察结果(观察方法和要求)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3)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设计(结合学科组教师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课中观察与课后总结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改进策略。 (4)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团队成员多向互动的过程。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借助共同的课程观察,进行专业对话,促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科组内可以分阶段(月、学期、年度)从不同的观察点出发进行观察,特定时期内解决特定的问题) (5)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模式。 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 二、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区别: 1、观察目的不同。 课堂观察的目的性更强,是为了研究而观察,课堂观察使老师在听课时更有目的,更有研究性,而听评课有时是出于常态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