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讲环保、求质量,特别是对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而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政府的行政基础、管理范围、行政方式和管理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政府都着力于提升自身服务社会、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小政府大服务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XX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有效融入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一、正确把握服务、履职、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的需要

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扮演好XX部门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强化、优化和深化服务,XX部门才能有作为、有发展。只有真正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想政府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才能得到社会的赞誉、企业的拥护、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有立足点。作为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都有各自地方经济的特点,都存在各自发展的背景和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县原国有企业华日集团曾经是我国十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具有生产电动车的优质

条件。2002年,引入青岛澳柯玛集团对华日集团下属企业——蒙德摩托车公司实施重组,将电动车作为新上重要项目。当年便生产销售电动车6.8万辆,挤身同行业前列。该项重组的成功,既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已形成以澳柯玛(XX)新能源电动车公司、绿源(山东)电动车有限公司、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整车企业为龙头,新大洋机电科技公司等配套企业为龙身的电动车产业集群。集群内核心企业5户,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品有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货运车等五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抓住XX电动车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充份发挥XX部门的标准、质量、计量等职能优势,以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快XX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平台,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上档升级,提高地方整体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争创活动中,局领导通过多方协调,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通过了“创建山东省优质电动车生产基地”验收,并且“山东省电动车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予以立项并正在筹建中,开创了一种“政府搭台、XX唱戏、企业受益”的新模式,推进了全县电动车产品的上档升级,加快了电动

2

车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强化监督。

一是加强质量宏观管理。调查摸清企业底数和产品质量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具体落实监督与服务的工作基础。因此我们对小型砌块成型机和电动车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计量、标准等基础情况多次进行摸底调查,并从产品结构、生产设备、检验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场地情况等多个方向对企业逐一进行评价建档,象城管每天巡街一样,深入企业及时了解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档案资料,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为县局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今年7月份,我们为县政府提供的《XX县砖机产业集群调研报告》就以翔实可靠的数据、科学深入的分析获得了好评。二是深入贯彻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树立地方品牌的工作。按照县局部署,认真为争创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名牌争创工作。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整理申报材料,提供技术咨询,传递申报信息,使企业少走弯路。特别是为了使争创企业获得加分项,能够顺利通过评审,我们在局领导的指导协调下,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一点一滴干起,帮助某企业先后获得“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计量合格确认企业”两个加分项。同时积极组织争创企业与复评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促进争创企业找问题挖不足,学习名牌企业的争创经验和先进管理办法;另一方面督促获牌企业提高危机意识,名牌称号不是一劳

3

永逸的,要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积极开展研发,确保品牌在市场的占有率。

三、选好服务企业的具体内容,有的放矢的做好服务企业工作

一是制作了《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明白卡》,向社会公开公布了工作职责,明确了监管责任和服务范围,并庄严地做出了“为企业服务,对百姓负责”的服务承诺。同时通过依托企业管理档案,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年审、计量器具检定、产品质量检验等业务工作,提前向企业下达《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流转单》,协助企业提醒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年审、计量器具检定、产品质量检验等业务。另外还制作了《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工作流程》,明确了办理事项和办理内容,规定了办结时限,责任分解到人,做到“用流程管事、用制度管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二是多方途径了解听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要求,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以实际行动促招商。对新上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来XX落户的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鼓励和指导落户企业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和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荐有资质的咨询、认证机构,做好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企业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的服务。例如在某引资电动车企业办理工业生产许可证过程中,我们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的下载、检验检测设备的购置检定、实验室布局等各项工作全程参

4

与、全程服务,甚至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都是我们一笔一画帮他们填好的。通过我们认真细致的服务,赢得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好评,树立了XX部门服务企业的良好形象,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当立前的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XX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今后我们一定按照县局部署继续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讲环保、求质量,特别是对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而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政府的行政基础、管理范围、行政方式和管理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政府都着力于提升自身服务社会、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小政府大服务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XX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有效融入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一、正确把握服务、履职、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的需要 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扮演好XX部门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强化、优化和深化服务,XX部门才能有作为、有发展。只有真正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想政府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才能得到社会的赞誉、企业的拥护、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有立足点。作为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都有各自地方经济的特点,都存在各自发展的背景和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县原国有企业华日集团曾经是我国十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具有生产电动车的优质

条件。2002年,引入青岛澳柯玛集团对华日集团下属企业——蒙德摩托车公司实施重组,将电动车作为新上重要项目。当年便生产销售电动车6.8万辆,挤身同行业前列。该项重组的成功,既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已形成以澳柯玛(XX)新能源电动车公司、绿源(山东)电动车有限公司、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整车企业为龙头,新大洋机电科技公司等配套企业为龙身的电动车产业集群。集群内核心企业5户,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品有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货运车等五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抓住XX电动车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充份发挥XX部门的标准、质量、计量等职能优势,以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快XX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平台,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上档升级,提高地方整体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争创活动中,局领导通过多方协调,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通过了“创建山东省优质电动车生产基地”验收,并且“山东省电动车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予以立项并正在筹建中,开创了一种“政府搭台、XX唱戏、企业受益”的新模式,推进了全县电动车产品的上档升级,加快了电动 2

心得体会: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稳定与扩大就业(最新)

心得体会: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稳定与扩大就业(最新) 总书记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8年7月31日、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都把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可见,稳定和扩大就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开展的“指南针”。如何在就业优先政策红利集中释放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又充分发挥市场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稳就业主体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市场主体良性发展是稳定与扩大就业的根本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较为严峻。同时,今年834万人的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1100万人的目标,亟需大量新增就业岗位。而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基本上是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就业。以就业优先作为宏观政策取向,加强政策制度统筹协调,促进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的市场主体的良性发展,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根本。 一是支持更多企业实现良性发展。首先要加大对吸纳就业起到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的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保障批零贸易、交通运输、快递、餐饮等增势平稳,继续保持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大力度支持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为面广量大的大学生群体等高质量就业

需求者提供更多相对匹配的就业机会。其次,宏观政策要进一步支持消费、扩大内需。在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格局中,内需无疑是最可靠的决定性力量,而消费则是内需之本,我国2018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6.2%。从消费品类来看,节能、智能等升级类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服务消费发展迅速,消费升级稳步推进,有力支撑经济发展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同时,提供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再次,要以更大力度整合财政、货币、产业等相关政策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等制度改革,以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更低的税费成本、更完善的人力资本形成机制,促进新动能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安全度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保持持续平稳运营,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良性循环。 二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量人才培养的滞后效应,以预见性的战略部署、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对以技术开发应用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向用人单位输送亟需的有用人才,有效助力发展而不是向社会输出就业压力,以人才培养结构优化支撑企业升级发展。 三是营造积极的就业政策环境。就业优先政策要着力解决劳动者创业就业及企业用工面临的各项制度壁垒和制度羁绊,注重激发市场主体的用人积极性,着力依托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效率优势,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注重就业环境与营商环境并重共抓。建立针对灵活性就业等新就业形势的系统性保障机制,制定灵活的参保缴费及转移机制,着力提高灵活性就业和高流动性群体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便利可及性。完善能够合理厘清灵活性从业者与用人主体责任权利边界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代理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 xx 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代理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代理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代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代理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 3 15 、 4 26 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高中政治:稳定和扩大就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必修1

热点二: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背景资料: 材料一:2020年11月30日,第三届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表彰会是推动促进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参加社会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德江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狠抓政策措施的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教育部于2020年11月20日,召开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会上强调,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袁贵仁指出,要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力争在2020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各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20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完善就业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 关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研究报告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相关行业包括酒店住宿、餐饮食肆、交通运输、零售批发、土特产品、娱乐事业等等。因为有了人(游客),就带来了消费,有了消费,就刺激了生产,当地人就业增加、收入增加。所以说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一个地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同,所以对于旅游业的依靠比重也不尽相同。像是比较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很多旅游胜地,当地的经济支柱就是旅游业,那么旅游业的重要性不必多讲。像是比较依赖工业和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地方,相对来说,旅游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当然,任何城市的旅游业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可以为城市做广告,并且是非常的有效果,所以,任何城市即使旅游业不是支柱产业,也会相当重要,对于经济,对于民生,都是生死攸关的。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正在实现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促进的局面。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不仅具有经济发展功能,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推动中西部和农村的脱贫致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再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观念;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和传承文化,融洽社会关系;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它能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社会结构和谐、经济发展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而,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 由于强大的辐射效应与乘数效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应当在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提升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功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特点看,与工业发展相比,旅游业发展本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新型旅游方式——生态旅游,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旅游环境是旅游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因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科学利用和保护的认使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培育了旅游者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了生态观念的扩散和生态行为的产生。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

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

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 京政发〔2009〕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精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将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通知如下: 一、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企业和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了缴费义务,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已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且没有裁员或少裁员的,可申请享受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社会保险补贴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0%为基数,养老保险补贴20%、医疗保险补贴9%、失业保险补贴1%。岗位补贴按本市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562元。 对享受稳定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企业,组织职工开展待岗转岗技能培训的,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稳定就业培训补贴。凡经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在每人每月100元的基础上,初级工每人每月再给予200元,中级工每人每月再给予300元,高级工及以上每人每月再给予400元的培训补贴。 上述三项稳定就业政策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继续实施商贸、服务等企业招用城镇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企业当年新招用城镇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 企业招用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给予企业最长不超过3年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招用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 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三、促进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 鼓励本市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等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个人创业第一次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8万元,再次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上述贷款反担保比例由30%下调到20%。继续实施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制度,凡在城乡信用社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免除反担保。合伙创办小企业的,贷款额度由每人不超过5万元提高到不超过8万元,最高50万元。 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支持力度。对当年新招用本市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复员转业军人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最高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贷款额度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市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市财政支出。 四、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 扩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享受范围,由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扩大到所有城镇失业人员;增加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次数,由终身享受一次调整为每年可享受一次;提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由人均每次550元提高到每次1100元。扩大免费创业培训享受范围,由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扩大到所有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培训补贴标

(发展战略)科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而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只有依靠科技地方经济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 目前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一、贡献率还比较低,二、支持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三、阻碍科技发展的体制因素依然存在,四、政府缺位给科技发展造成的困难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科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更通畅,也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我们力图从以下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与发展适合表地实际的高等教育相结合 国家兴旺发达,主要依靠人才。人才主要有研发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技能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实践型的人才,关系着好的技术是否能够运营刮

到实际当中去。发展地方经济,单靠少数专家和技术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技能人才。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一批掌握“实用、够用”技术的普通劳动者,而这些劳动着主要应依靠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自己培养。人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技能训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和大量普通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利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必同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地方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职业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增强技术应用开发性,应用型人才更多关注的是人才的技术,而研发型人才更多的关注人才的科研。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这对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必要的。培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就需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积极依托产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集中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社会发展等当地经济社会牵动作用较大的领域,要继续加强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的联合攻关,借他人智慧促进开发创新。要将研究领域重点放在地方区域产业上,地方高校科研机构要对与当地经济发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展开科研公关。同时要吸引优秀人才支援地

专题九: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专题九: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背景资料: 材料一:2009年11月30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96家积极扩大就业、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的先进民营企业受到表彰。此次表彰会是上述三方合力推动促进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参加社会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德江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狠抓政策措施的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70%以上是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小企业解决了大就业”,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材料二: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教育部于2009年11月20日,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不松懈、不动摇,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袁贵仁指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提早谋划、提早部署,力争2010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袁贵仁指出,要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力争在2010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袁贵仁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

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范文最新推荐------------------------------------------------------ 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依法行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整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为经济发展服务,不等于不要执法或淡化执法。在做好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同时,只有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排忧解难,才能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到位。因此,笔者就依法行政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作初步探讨。一、依法行政职能,挖掘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法规,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是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阶段,一些人片面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一是少数管理者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搞活经济,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某些经营者打着搞活经济的旗号,生产经营中从事违法活动,交少量的税收,而损害政府、人民的更大利益;三是一些人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幌子,在工商机关查处的一些本 1 / 14

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中说情干扰,亵渎国家法律的威严,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以上因素的根源就在一个“利”字上,第一种是政府得到的眼前小利,第二种是违法经营者得到的非法私利,第三种是别有用心者得到的腐败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工商机关在工作实践中的依法行政,不但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依法行政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南京湖南路一条街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典型例子。原来的湖南路,只依托周边一、两家大商场和双休日的夜市经济艰难发展,但地方工商机关按照国家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要求,坚决查处该地区经营者违法违章行为,对扰乱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营者,当地政府不要小利,支持工商机关依法行政,短短几年间,湖南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如今的经济发展速度成倍增长。工商机关是经济卫士,而工商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依法行政,更是挖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工商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通过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法等依法行政工作,把好市场主体准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使地方经济在经营者公平竞争、人民经济生活保障有力、违法违章者无处藏身的良好状态下发展。二、依法行政方式,体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李岚清同志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大会上曾经指出:“我们不能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个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过程,做到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通过整顿和规

扩大进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13064869.html, 扩大进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作者:刘欣林干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3期 【摘要】凯恩斯主义认为,进口是国民产值的漏洞项,会阻碍本国经济增长,进而降低就业率。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扩大进口同样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推动作用。本文将在分析进口对就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进口经济增长就业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快速升值、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也相继显现,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政府也适时提出扩大进口的贸易政策,这不仅是消耗巨额外汇储备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彰显我国大国形象、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难得机遇。 进口对国内就业一直以来都是理论探讨的焦点,有学者指出,扩大进口将损害国内幼稚产业,推高失业率。但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进口是把双刃剑,若处理得当,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及就业,反而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两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首先,进口通过改变国内市场结构影响产出,进而影响就业;其次,不同种类商品进口改变国内的资本投入、人力资源投入、或技术进步,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 二、进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机理 (一)进口可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创新,进而拉动就业 一国经济开放之后,国内厂商不仅要与国内同业竞争,还要与国外的生产者竞争。进口把国内和国外市场联系在一起,增加市场竞争程度,更激烈的竞争会影响到该国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也有许多人站在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角度对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表示了担忧,在入世十年之后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虽然现在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仍然与国外最先进的老牌厂商有差距,但是入世十年的确是历史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十年。在进口商品的竞争压力下,中国出现了以奇瑞、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优秀民营汽车制造商,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较为畅销,有些产品还远销海外,带动了大量上下游产业的劳动人口就业。因此可以说,进口加快了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国内就业。

高技术产业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技术产业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https://www.doczj.com/doc/1813064869.html, 2005年07月18日09时55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高技术产业化是指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技为产业进步服务的一项工作。实验室产生的高技术只有经过产业化过程才能真正转变为高技术产业。 国家自1998年组织实施了20余项高技术产业发展重大专项和近万项示范工程。事实表明,这项工作在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科技转化生产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引导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地方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扶持灯塔型企业,发挥先导示范作用 通过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了一批具有龙头地位、研发实力强、产业化基础好、对行业发展影响大的灯塔型高技术企业,促进优势资源的集成和整合,迅速做大做强一批大型高技术企业集团,成为各行业的战略支撑点,形成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

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也使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市场前景好、对行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高技术成果,进行工程化和规模化建设,发挥了先导示范作用。 如:通过新医药专项对陕西东盛集团等医药龙头企业的扶持,使我国在短期内就形成了年销售收入百亿元的大型医药高技术企业。吉林的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实施半导体激光泵浦全固体绿激光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突破了中低功率全固体激光器生产技术瓶颈,提高了国有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能力,壮大了企业规模,带动了我国全固态激光器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培育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际高技术领域发展趋势,以及国内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开展了20多个重点领域专项,这些专项的成功实施,突破了对行业发展制约瓶颈,打通了产业链关键环节。地方政府也积极围绕重要领域专项,扶持了一大批机制灵活、技术创新活跃、具有链接、辅助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辐射、扩散和渗透作用,迅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培育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来国内没有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有些已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 例如:通过实施第三代移动通讯专项,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关键技术环节,完成产业化、商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民办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任永敏发展民办教育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民营经济的逐步壮大。我国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在增加教育供给,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教育发展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办教育在兴起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极大地妨碍了民办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民办教育只有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重视在理论实践上的结合,加强对民办教育管理策略的研究,才能真正解决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寻求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民办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当前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民间办学历史悠久,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三十年来,民办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价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95年,为民办教育的萌生期;1996年到2002年,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期;2003年至2008年为民办教育的壮大规范期;2008至今是民办教育走向低谷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办教育。从改革开放至今,陆续出台了一些同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体现了政府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一,影响了办学的体制和规模,办学定位比较低,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同时,民办学校发展迅速,质量高低不一,规模大小不一,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经过三十多年的大浪淘沙,高信誉的学校脱颖而出继续发展状大。那些经营无方,管理不善的学校悄悄倒闭。发展中的学校渴望能得到与公办学校一样的政策,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但是,近几年由于生源的减少,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使部分学校处于举步难艰,难以生存的地步。 二、民办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1、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地位不平等。 近几年,教育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支持,而民办学校属于民办非企业,一切费用靠自负盈亏,双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 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就业工作的最高目标。党的xx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xx届六中全会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党的xx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这要求我们加快促进就业工作的进度,加大促进就业政策的力度。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深刻涵义,并根据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研究制定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关于充分就业的目标 (一)“充分就业”的涵义。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即指劳动者愿意接受一定市场工资水平的就业但仍得不到就业机会。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岗

位,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此时,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会存在供求不匹配的摩擦性的失业。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为2%—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革,标志充分就业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也上升到5%左右。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三个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相对稳定;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较充分开发,对其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充分就业也是国际劳工公约的基本内容。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政策公约(1964年第122号)号召各会员国将充分就业作为一项主要目标,提出实行积极的政策,促进充分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生产性就业是指有社会和生产效益的就业,而非无效就业)。目前,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将充分就业作为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作为政党执政纲领的首要内容。 (二)我国充分就业目标的提出。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

地方经济发展演讲稿

地方经济发展演讲稿 我们深知,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服好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上履好责,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工商队伍建设方面努力解放思想、追求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育培训上我们追求创新,以执法办案、登记注册、市场监管、消费维权、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业务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广了互动式培训方法,采取先提问题再解答的方式进行,不仅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志们的学习兴趣;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我们追求创新。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外,还结合xx工商工作特点,从启发式入手深入开展了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在范围上实现了进机关、进基层、进家庭,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让工商廉政文化的内容使大家举目可见,意在利用无声的教育启发自悟自醒,达到潜移默化,现在同志们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的工商廉政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外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加强社会监督上我们追求创新,在社会各界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在《xx州报》等新闻媒体上公布了执法人员的执法区域和执法人员名单,定期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这些举措有效地规范了工作人员执法行为,防止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在基础建设上我们追求创新,多方筹措资金,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以最低成本完成了基层所改造和新建;在信息化应用上,积极开展“信息化推广应用年”活动,探索并完善了网上咨询、网上办公和网上办案等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总结过去,我们在解放思想,突出创新中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大发展,推动了工商事业的大进步,树立了工商部门的好形象。立足当前,“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我们怎么办”的时代呼唤更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突出创新。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以解放思想、追求创新为动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全面展示红盾风采! 谢谢大家!

如何促进就业和扩大再就业

如何促进就业和扩大再就业 树立新发展观积极扩大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的高度,并指出解决这些重要课题,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传统发展观,树立新的发展观,是解放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基础和关键。 传统的发展观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 总量的增加。这样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不是以人为本的。例如,如果增大的“蛋糕”不能比较公平地在全部的参与人群中进行分配,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共同分享,一部分人就会在增长过程中受到损害。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如果促成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是扭曲的,如在一

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反而以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导,经济增长未能带来就业最大化,就会导致那些没有机会参与就业或就业不充分的人群不能从增长中获益,这样的增长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经济学在总结和分析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发展理念,如强调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加,同时也要求产业结构的变迁,以及劳动者对经济增长过程参与程度的提高。作为这种发展理念的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开始编制人文发展指数。这个指数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程度结合起来,考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虽然还不能说这个指数完整地反映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状况,但比起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它更接近于反映发展的真实含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把众多人口转变为人力资源充分的经济优势,有赖于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新的发展道路。同时,我国又处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双重过程中,树立和运用新的发展观,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既有助于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难题,加快现代化步伐,也可以对整个人类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念作出贡献。 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个直接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就业人口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这虽然可以使

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积极发挥银行在社会筹融资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对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政府理财、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如何激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进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形成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剖析了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的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深化预算管理领域改革,开展制度创新、推进财政存款分类管理,利用财政存款激励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地方经济的关系 目前,我市的银行机构数不断增加,组织体系趋于完善,总体上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为主体,以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齐头并地、功能齐备、分工合理的银行组织体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四家,分别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地方性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1家;邮政储蓄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家,分别是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温州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1.存贷款余额不断壮大。我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2000年突破100亿元、2004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ⅩⅩ年高达473.88亿元,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453.68亿元,平均存款余额45.37亿元,其中:农行存款余额超百亿元,实现146亿元。贷款余款2000年为62.5亿元、2003年为151.1亿元、2005年为209.8亿元、ⅩⅩ年达398.5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96.9亿元。 2.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ⅩⅩ年短期贷款330.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2.9%,其中:工业贷款191.5亿元,农业贷款45.2亿元,商业贷款6亿元,基本建设贷款16.5亿元;中长期贷款61.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5%,票据融资6.1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 3.存贷比高位运行。ⅩⅩ年有四家银行存贷比出现倒挂现象,其中中国银行存贷比高达142.2%,充分体现了银行机构积极向上级行或市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为什么说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

为什么说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217页 答: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都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就业问题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首先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因此,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扩大就业的根本性举措。 (2)统筹处理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并使之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既要分流企业冗员,减员增效,又要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既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又要扶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发挥非国有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 (3)鼓励支持创业,广辟就业门路。扩大劳动就业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由政府统包统揽,必须靠全民共同努力。要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创办审批程序,扩大融资渠道,减轻税费负担。全社会都要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再就业。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务市场建设,依法管理劳动用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开展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进劳动者尽快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一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基本生活保障转为就业保障,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创办企业培训。二是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培养技术工人,对职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革新创造和转业能力。三是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指导,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四是广泛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面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开展远程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五是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与企业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5)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给困难群众提供特殊就业照顾和就业援助,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增强其自力更生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扶危济困活动,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