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市场学教学大纲(08经济学适用)

金融市场学教学大纲(08经济学适用)

金融市场学教学大纲(08经济学适用)
金融市场学教学大纲(08经济学适用)

《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640055 课程学时: 48 学分: 3

适用专业: 经济学专业(金融方向)

开课时间: 二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 财经系

大纲执笔人: 伦绮雯大纲审定人: 谷雯

一、课程性质、任务

金融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金融市场愈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

金融市场学教学对象是已掌握了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高等院校本科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金融市场的各种运行机制(包括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风险机制和证券价格机制等),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包括货币资金、外汇、风险资产、股票、债券、远期、期货、期权等)、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各主体的行为(包括筹资、投资、套期保值、套、政策行为和监管行为),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备注:本教学大纲以张亦春主编的《金融市场学(第三版)》为编写标准

二、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总学时:48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票

据市场的含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的主要内容及应用,外汇市场的构成、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及应用、汇率决定理论与影响因素,收入资本化法在债券价值分析中的运用、债券定价原理、债券价值属性、久期、凸度与免疫及其应用,股息贴现模型、市盈率模型及应用、负债情况下的自由现金流分析法,金融远期和期货的定义、远期和期货的定价、金融互换的原理与应用、期权、权证、可转换债券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抵押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利率水平的决定、收益率曲线、利率期限结构、效率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类型、证券组合与分散风险、行为金融理论、有效集和最优投资组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模型、连续时间金融模型、风险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2.难点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及应用、收入资本化法在债券价值分析中的运用、久期、凸度与免疫及其应用、远期和期货的定价、金融互换的原理与应用、效率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利率期限结构、证券组合与分散风险、有效集和最优投资组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连续时间金融模型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

2)作业:多以案例分析题为主

3)考试

3.1 考试方法:(考试;考查;闭卷;开卷;其它方法)

采用闭卷笔试,同时结合平时课堂提问以及平时作业的方式

3.2 各章考题权重

第一章 2%

第二章 5%

第三章 20%

第四章 10%

第五章 10%

第六章 10%

第七章 15%

第八章 5%

第九章 5%

第十章 3%

第十一章 5%

第十二章 2%

第十三章 5%

第十四章 3%

3.3 考试题型与比例

单项选择:30% ;多项选择:20% ;计算题:40% ;案例分析题:1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端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包括《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张亦春,2002:《现代金融市场学》,第1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参考书:

1.王先庆,《金融市场学》,第2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

2. Lloyd B,THOMAS ,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第1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易诚,《金融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耿红,《国债回购论》,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6.Frederic S. Mishkin,(Columbia university),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第1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7.夏德仁等,《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第1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8.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9.[美]费兰克.法博齐,《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第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10.王先庆,《金融市场学》,第2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学院经济学院系(所)专业 课程名称(中文)高级金融经济学 课程名称 (英文) Advanced Econometrics 课程编码周学时 4 学 分 3 总学时56 开课对象学院硕、博研究生 任课教师 及职称 周颖刚教授;林娟助理教授 先修 课程 与 预备 知识 高级微观经济学I,高级宏观经济学I,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经济学院各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介绍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微观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和无套利分析法,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定价。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Jean-Pierre Danthine and John B. Donaldson, 2005, Intermediate Financial Theory (2nd ed),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主要参考书: C.F. Huang and R. Litzenberger, 1988, 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 Prentice Hall. LeRoy, Stephen F. and Jan Werner, 2001,Principles of Financial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J. Campbell, A. Lo, A. MacKinlay, 1996, 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 Duffie, 2001, 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 3r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 Cochrane, 2001, Asset Pric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主要内容提要(请按章节填写) 本课程主要介绍资产定价和资产组合选择的相关内容。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决策(第三章),风险厌恶与投资决策(第四、五、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七章),Arrow-Debreu定价理论(第八、十章)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第十三章)等等。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主讲人教学方式备注 第1周第1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角色 第2章:资产定价面临的挑战 第3章: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理论 周颖刚课堂讲授

必修课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浙江财经学院 西方经济学(2) 教学大纲 (第四版)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2010年3月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4)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收入-支出模型 (5)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 IS—LM 模型 (6)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7)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9)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10)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1)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12)

前言 1、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经济学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的,其中研究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是其基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式是个量分析;《西方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经济学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是理论与政策的结合。 2、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宏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适用对象: 全校各财经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 4、课程性质: 必修课。 5、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 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本大纲规定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序号教学内容课时数合计 1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4 2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收入-支出 模型 10 3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 IS—LM 模 型 10 4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8 5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6 6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6 7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6 8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 54 6、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版 主要参考书: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金融市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7)-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金融市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金融市场》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2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io分。每小题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 按()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市场。 A. 交易范围 B.交易方式 C.定价方式 D.交易对象 2. 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功能不包括()o A.分配功能 B.财富功能 C.调节功能D.反映功能 3. ()是证券市场上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经纪人。 A.佣金经纪人 B.居间经纪人 C.专家经纪人 D.证券自营商 4. 回购协议中所交易的证券主要是()o A.银行债券 B.企业债券 C.政府债券 D.金融债券 5. 金融市场的客体是指()o A.交易者 B.交易对象 C.金融中介机构 D.金融市场价格 6. 股票买卖双方之间直接达成交易的市场称为()。 A.场内交易市场 B.柜台市场 C.第三市场 D.第四市场 7. 下列()不是影响债券基金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A.利率变动 B.汇率变动 C.股价变动 D.债信变动 8. 以()为主体形成的外汇供求,已成为决定市场汇率的主要力量。 A.各国中央银行 B.外汇银行 C.外汇经纪商 D.跨国公司 9. 财

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的保险。 A.保险价值 B.保险责任 C.保险风险 D.保险标的 10. 票据是一种无因债权证券,这里的“因”是指()。 A.产生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原因 B. 票据产生的原因 C. 票据转让的原因 D. 发行票据在法律上无效或有瑕疵的原因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1. 在经济体系中运作的市场基本类型有()o A.要素市场 B.服务市场 C.产品市场 D.金融市场 E. 劳动力市场 12. ()都是不需要经纪人的市场。 A.公开市场 B.议价市场 C.店头市场 D.第四市场 E.次级市场 13. 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为()o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投资信托公司 D.养老金基金 E.保险公司 14. 票据具有如下特征()o A.有因债权证券 B.设权证券 C.要式证券 D.返还证券 E.流通证券 15. 优先股同普通股相比,其优先权体现在()o A.公司盈余优先分配权 B.优先认购新股权 C.剩余财产优先请求权 D.新股优先转让权 E.企业经营管理优先参与权 16. 债券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主要由哪些风险形式构成?() A.利率风险 B.购买力风险 C.信用风险 D.税收风险 E.政策风险 17. 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o A.经济增长 B.利率 C.股息、红利 D.物价 E.汇率 18. 一般而言,按照基础工具种类的不同,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分为( A.股权式衍生工具 B.债权式衍生工具 C.货币衍生工具 D.利率衍生工具 E.汇率衍生工具 19. 远期合约的缺点主要有()o A.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金融专业本科生,拟于大二第二学期授课。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Teaching purpose:grasp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give us a global perspective to the whole economy. The course’s basic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set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al activity, grasp the basic concept of worldwide business. Teaching requirement:This course trains thinking method of student and uses ability to focus on, adopting classroom teach, case discussion, role act, classroom lecture th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together. And it encourages student's classroom to make a speech, participate in

discussing actively. 1.The quantity of the case: more than 10 logic cases, 4 comprehensive cases. Demand to upgrade a comprehensive case every academic year. 2. Multimedia teaching: PPT courseware demand and this syllabus content are totally matched.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C h a p t e r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 period) 1、Chapter Organization Introduction 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 2、This Chapter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 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text. C h a p t e r2L a b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T h e R i c a r d i a n M o d e l(3 periods) 1、Chapter Organization The Concep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One-Factor Economy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Relative Prices and Supply Trade in a One-Factor World Box: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actice: The Case of Babe Ruth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rice After Trade The Gains from Trade A Numerical Example Box: The Losses from Non-Trade Relative Wages Misconceptions About Comparative Advantage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时间:2019年12月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任务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 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较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 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 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 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 5、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矛盾;货币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效果; 7、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金融市场学期末复习卷子答案

《金融市场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解释下列名词 金融衍生工具债券基金证券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股票行市银行承兑汇票普通股债券现值投资基金远期外汇交易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看涨期权看跌期权远期升水套期保值交易 1、同业拆借市场的支付工具有(本票),(支票),(承兑汇票),(同业债券),(转贴现),(资金拆借)。 2、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风险性),(流动性),(虚拟性),(定价的高科技性)的特点。 3、套利有(抛补套利),(非抛补套利)两种形式 4、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债券性),(股票性),(期权性)三大基本特征 5、股票有几种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 6、(本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单项选择题 1.按(?D )划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市场。 A.交易范围B.交易方式C.定价方式D.交易对象 2.( B )是货币市场区别于其它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A.市场交易频繁B.市场交易量大C.市场交易灵活D.市场交易对象固定 3.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功能不包括( B )。 A.分配功能B.财富功能C.调节功能 D.反映功能4.( A )一般没有正式的组织,其交易活动不是在特定的场所中集中开展,而是通过电信网络形式完成。 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外汇市场D.保险市场5.(C )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主体。 A.政府B.家庭C.企业D.机构投资者6.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主要活动领域( B )。 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C.外汇市场D.黄金市场7.(B )成为经济中最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A.投资银行B.保险公司 C.投资信托公司 D.养老金基金8.商业银行在投资过程当中,多将( D )放在首位。 A.期限性B.盈利性C.流动性D.安全性9.( A )是证券市场上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经纪人。 A佣金经纪人 B.居间经纪人C.专家经纪人 D.证券自营商10.( C )货币市场上最敏感的“晴雨表”。 A.官方利率B.市场利率 C.拆借利率D.再贴现率11.一般来说,( C )出票人就是付款人。 A.商业汇票B.银行汇票C.本票D.支票12.( B )指那些规模庞大、经营良好、收益丰厚的大公司发行的股票。 A.资产股B.蓝筹股C.成长股 D.收入股 13.下列哪种有价证券的风险性最高( A )。 A.普通股B.优先股C.企业债券 D.基金证券14.基金证券体现当事人之间的( C ) A.产权关系B.债权关系C.信托关系D.保证关系15.下列哪种金融衍生工具赋予持有人的实质是一种权利( B )A.金融期货B.金融期权C.金融互换D.金融远期 16、回购协议中所交易的证券主要是( C )。 A.银行债券 B.企业债券 C.政府债券 D.金融债券 17、( A )是四种存单中最重要、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由美国国内银行发行。 A.国内存单B.欧洲美元存单C.扬基存单D.储蓄机构存单18、最早开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银行是( B )。 A.美洲银行 B.花旗银行 C.汇丰银行D.摩根银行 19、下列存单中,利率较高的是( C )。 A.国内存单B.欧洲美元存单C.扬基存单D.储蓄机构存单20.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较多采用的债券全额包销方式为(C )。 A.协议包销B.俱乐部包销 C.银团包销 D.委托包销21.决定债券内在价值(现值)的主要变量不包括( D )。A.债券的期值B.债券的待偿期C.市场收益 D.债券的面值22.利率预期假说与市场分割假说的根本分歧在( C )。A.市场是否是完全竞争的 B.投资者是否是理性的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国际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1114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发那个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国际经济学》不拘泥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纯理论分析,而且一直关注国际经济的新现象、新问题,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要求将西方经济理论与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中国案例来阐释相关理论,如人民币汇率变动、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等,这些案例使得《国际经济学》课程具有更强的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 完善体系,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述该门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注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材编写建议。 2. 设计依据与原则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依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改变“以本为本”的教学现象,以“现实经济案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和科学精神;注重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课程标准应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后,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开放,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要求,我院适时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一个新设重要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规划与建设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适应竞争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性强,但也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金融学基础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宽口径则是指他们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学功底,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第一,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租赁及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能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平并能向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此制定了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学科建设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为每届两个班共60人,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3年内扩大到6个班,总计180人。 三、师资队伍条件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金融学专业的师资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中2006年前可培养出1-2名教授,但还需要有在全国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具有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070006 英文名: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后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18课时辅导) 主讲教师: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 选定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阐述宏观经济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中注意介绍经济分析的逻辑,强化图形分析和数理分析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判断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加大学生的阅读和训练。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加强课后自学,加强教学互动,安排适量学时进行课堂讨论;加大课程训练力度,配备助教加强课后辅导,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鼓励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写出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金融市场学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金融市场学模拟试题一 一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 银行汇票是指()。 A.行收受的汇标 B.银行承总的汇票 C.行签发的汇票 D.行贴现的汇票 E.商业承兑汇票 2. 股票的未来收益的现值是( ). A.票面价值 B.账面价值 C.清算价值 D.内在价值 E. 3. 下列属于适用于公路、桥梁、码头、电厂等基础设施类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的方法是()。 A.市盈率定价法 B.资产净值法 C.现金流量折现法 D.市场竞价法 E.牌板定价法 4. 在下列竞价原则中,首要的原则是()。 A.时间优先原则 B.市价优先原则 C.价格优先原则 D.客户优先 E.限价优先 5. 地方政府债券有其独特的特点,与公司债相比,二者的区别是()。 A.发行者B.偿还担保 C.免税D.发行方式 E.发行主体 6. 影响黄金价格的经济因素( ) A.是美元汇率趋势 B.是通货膨胀 C.是利率水平 D.是石油价格的变化 E.是黄金共求数量的变化及工业需求 7. 技术分析的优越性( ) A.可以确定金融工具的最佳买卖时机; B.技术图形和技术指标数值易于获得; C.技术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信赖的; D.是一种理性分析并具有连续性; E.以上观点都不正确 8. MACD的优点(). A.自动定义目前市场趋势向上或向下,避免逆势操作潜伏风险。 B.在认定主要趋势后制定入市策略避免无谓的入市次数。 C.若错反熊市当牛市,损失亦会受到控制而不致葬身牛腹。 D.无法在升势之最高点发出出货讯号及无法在跌势最低点发出入货讯号,即讯号来得慢些。 E.入市次数减到最小将失掉最佳赚钱机会。 9. 下列属于操纵市场行情的行为()。 A.虚买虚卖; B.联联手操纵; C.连续交易; D.散布、制造虚假信息; E.个人联合买卖某一证券。 10.有关外汇市场管理,正确的是()。 A.分为对外汇市场上参与者管理和对交易对象的管理;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任洲鸿执笔人:梁军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202005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0 学分:4 开设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国际经济关系基本现象,掌握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为深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 2.系统理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动因与影响,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3.对当代我国的涉外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概述 本章为国际经济学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及本书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 1.基本要求 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本章重点:国际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3.本章难点:国际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推动因素。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在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1.基本要求: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和观点,了解各种学说的不足和贡献,能够科学的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各种学说进行比较。 2.本章重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3.本章难点:掌握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活动。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重点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要素禀赋理论,并介绍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和验证。 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推论与拓展 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 1.基本要求:了解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等概念,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推论分析当前国际贸易现象及其利益所在。 2.本章重点:要素禀赋理论的论述及其拓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本章难点:要素禀赋论的核心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的理论解释。 第四章新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新贸易理论的几种重要模型: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模型、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模型、基于寡头垄断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着重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 第二节基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金融经济学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微观经济学解决了一般商品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问题,而金融经济学则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性特性的金融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所以,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金融学科体系层次中具有经济学教学层次中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掌握确定现金流和不确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 二、教学内容: 包括导言、第1至7章。 导言: 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金融资产的定价公式 2、金融经济学课程结构 第一章: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 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1.1~1.2)

1)两时期(现在和将来)纯交换经济分析框架:现在的货币与未来的货币的交换(生产投资、证券投融资) 2)经济行为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下的消费策略问题 第二章:固定收入证券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给未来现金流确定的证券(即国债)定价。 1、国债的价格,到期收益率,名义年化利率 2、现货利率与远期利率 现货利率曲线 3、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无偏期望、易变性偏好、市场分割 第3~7章,给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证券定价 第三章:不确定下的选择理论 3.1~3.6 1、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表达定理及阿莱悖论 2、个体风险厌恶与效用函数的形式 第四章:均值——方差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的由来。(4.1~4.4) 1、一些基本定义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高级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 消费函数:社会总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 3.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i=i(r),一般地,投资量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 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 货币需求: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 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7.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 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8. 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 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 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 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10.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 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1.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 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 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 公式表示为s=S/Y。 14. 名义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

【精编_推荐】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E21102 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0.5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一、实验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许多复杂的宏观经济变量,且各变量主要呈现出随机状态分布的特征,这对于完整而客观的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带来困难,实验和模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宏观经济学实验紧紧围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对于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变量通过理论逻辑关系,建立经济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经验数据加以推证和检验,以体现和说明理论的正误,提高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实验是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实验,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识经济类、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通过模拟实验和相关的计量检验: 1、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可控操作环境中。通过学生的模拟和实验,强化理论理解,提高认识经济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对经济分析和运行的感性认识。 3、熟悉现代宏观经济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运用。 4、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实验的基本要求 1、了解实验的软件环境和操作平台的运用,学会用现代的分析手段和技术 模拟和实验经济参数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完整而清楚的陈述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理论逻辑和实验逻辑关系相一致,基 本结论明确,分析说服有力。 3、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体现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基本结论及相关 变量关系的详细分析。 四、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金融市场学考试必过期末重修重点

金融市场学 1.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差别:不至于是否金融中介机构的介入,而主要在于中介机构的特征的差异。在直接金融市场上也有金融中介机构,只不过这类公司与银行不同,它不是资金的中介,而大多是信息中介和服务中介。 3.离岸金融市场: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 4.金融市场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5.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和到国际性的股票市场上直接募资进行。国际债券市场分为:一种是各发达国家国内金融市场发行的以本地货币计值的外汇债券,另一种是离岸债券市场,即欧洲债券市场发行的以多种货币计值的债券。它是以政府名义在国外发行的以欧洲第三国计值的债券,但不受本国法规的约束,其发行地也不一定局限于欧洲。 6.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确立。 7.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种关键利率,一些浮动利率的融资工具在发行时,都以该利率作为浮动的依据和参照物。 8.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9.回购协议中证券的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 10.回购协议的利率水平是参照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而确定的。 11.明确买断式的功能以融资为主。 12.销售渠道。尽管在投资者急需资金时,商业票据的交易商和直接发行者可在到期之前兑现,但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并不活跃。主要是因为商业票据的期限非常之短,购买者一般都计划持有到期。另一个原因是商业票据是高度异质性的票据,不同经济单位发行的商业票据在期限,面额和利率等方面各有不同,其交易难以活跃。 13.初级市场:出票和承兑。 14.二级市场:背书和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1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不同:1.定期存款记名,不可流通转让,而大额定期存单则是不记名的,可以流通转让。2.定期存款金额不固定,可大可小,而可转让定期存单金额较大,在美国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CDs 面额最少为10万美元,二级市场上交易单位为100万美元,但向个人投资者发行CDs面额最少为100美元。在香港最小面额为10万港元。3.定期存款利率固定,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既有固定,也有浮动,且一般来说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 4.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时要损失一部分利息。可转让存单不能提前支取,但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 16.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一般属于开放型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与其他投资于股票等证券的开放型基金不同,其购买或赎回价格所依据的净资产值是不变的,衡量该类基金表现好坏的标准就是其投资收益率。 17.信用交易又称证券买者或卖者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证券买卖。信用交易可以分为信用买进交易和信用卖出交易。 18.信用买进交易又称为保证金购买,指对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由经纪人垫付其余价款,为他买进指定证券。如果未来该证券价格下跌,客户遭受损失而使保证金低于维持保证金的水平时,经纪人会向客户发出追缴保证金通知。 19.收入资本化法认为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取决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根据资产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是否一致,可以判断该资产是否被低估或高估,从而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