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五、巩固检测

1、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在:()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三足”是()

A、日本、美国和欧共体

B、日本、美国和欧盟

C、日本、美国和德国D日本、美国和英国

4、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影响是()①各成员国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合作②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③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④形成新的侵略集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④

6、如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年均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A.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C.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六、拓展提高

将欧盟形成过程中的各环节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①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③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会议达成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协议④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⑤“欧洲联盟”成立

13

教学案北师大版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 挑战“两极”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二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北师 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C、各国之间联系日益 D、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的战争是( ) A、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B、欧共体的建立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欧盟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地区冲突激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 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 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美国是世界霸主 C、多国争霸 D、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习目标】 1.掌握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影响。 2.牢记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主张、影响。 3.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难点突破】 【预习自测】 1.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2.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 A.教皇教士 B.资产阶级C.广大民众 D.封建领主 4.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探究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材料一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一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主,反对教权的政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练习案 1.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挑战“两极”教学案 北师大版

五、巩固检测 1、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在:()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持②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三足”是() A、日本、美国和欧共体 B、日本、美国和欧盟 C、日本、美国和德国D日本、美国和英国 4、欧共体成立的主要影响是()①各成员国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合作②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③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④形成新的侵略集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④ 6、如下《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国家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年均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A.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C.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六、拓展提高 将欧盟形成过程中的各环节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①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③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会议达成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协议④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⑤“欧洲联盟”成立

年 级 历 史 下 册 第 13 课 挑 战 “ 两 极 ” 教学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 挑战“两极”北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3课挑战“两极”北 师大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西欧、苏联、中国之外,还包括(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印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狂轰滥炸。科索沃战争表明( ) ①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②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④联合国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 A、毒品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问题 D、种族主义问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

九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范围: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7世纪)到一战(1917年))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姓名班级学号编号:013 面批 编者:韩孝圣审核:梁桂秋使用时间:2012年9月27日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1.掌握:西欧宗教改革——背景、进程、主要教派、历史意义 2.掌握: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 3.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 3、思想条件: 4、客观因素(对象):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核心:学说,针对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提出。具体内容。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③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建立廉价教会;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2、结果及意义: ①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针对的是教皇的因行称义,由此A.贬低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

九下13第13课挑战“两极”

课 题:第13课挑战“两极” 教学目标: 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 ?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理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 欧盟的形成过程,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是 ______________ ,他援助西欧的计划是 _____________ ,目的 二、 展示目标 1. 了解欧共体和欧盟的建立 2 ?掌握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表现 三、 自主探究 根据提纲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欧洲的联合:目的、过程、作用、 、日本的崛起:时间、原因、地位、表现 日本、西欧的发展影响:使日本、西欧与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局面。 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崛起有哪些相同的因素?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 示? 四、 归纳总结: 试一试,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 '☆西欧——联合——欧盟〔政治经济文化的 〕 另一中心) 比日丰一发展——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犬国 座 中国——发展——政治大国 其他发展中国家 发展 ---- 壮大 * 五、 巩固检测 1、 李磊同学暑假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 一的货币是在:( ) A 、欧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 2、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性组织的徽标图案,属于“欧洲联盟”的是(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各 方 力 吊 曲极格局

【范文】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课 件www.5yk https://www.doczj.com/doc/1716065567.html,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XX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即宗教改革开始于德国原因)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 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 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1、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世纪初,德国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展示图片A、教皇拿着桶去挤一头很壮的奶牛的奶。B教皇任然拿着同样的桶挤比第一头奶牛瘦 了的奶牛的奶。C教皇拿着同样的桶挤更瘦的奶牛的奶。D教皇拿着桶,但奶牛已经骨瘦如柴的 倒在了地上。) 3、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思想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一个?梵蒂冈城国——教皇国,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 今天虽小,但中世纪的的教皇国势力很大。那么我就来看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究竟有怎样的权威? 展示——“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是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教权强于王权) 投影:教皇英诺森三世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的势力受到削弱从何时开始的呢?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情景一:教堂门前的大字报 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他们不是来做弥撒的,而是来看教堂大门旁边贴出的一张文告:“关于赎罪券的效能......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教皇贪婪爱财的欲望......”“教皇在一切富人中是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伊朗高原米底国王的还要多,为什么他自己不出钱造教堂呢?为什么要穷苦百姓筹集募捐呢?......” 教堂里的神父挤进人群,看到文告的作者署名“马丁·路德”,他立即去向主教报告此事。教皇怒火中烧,他派人颁布诏书,限马丁·路德六十天之内悔过,否则就革除他的教籍,并致杀身威胁的言外之意。 思考:为什么马丁·路德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件事?这样做有何影响?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德国的分裂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从中古以来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依然存在。16世纪初的德国在名义上虽然是“神圣罗马帝国”,但许多封建领主俨然是独立的君主,他们有自己行政组织,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法律和自己的货币。而天主教会为了更好地控制德国,保持德国的分裂局面。国家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受阻,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

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挑战“两极”》word教案 (2)

挑战“两极” 教学设计: 一、课标:1.知道欧盟。2.简述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内容分析:当代世界的主流之一是发展。稳定、开放、联合、全球协作及科技是发展的动力所在。本课主要讲述可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盟的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并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识图能力。2.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归纳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直观地表现基础知识。对教材内外的资料多角度地认识,解释历史事件和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史料信息能力。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对比讨论,提高学生应考的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2.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把“发展”当作重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盟形成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措施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难点:新的力量中心的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和西欧通过不同的道路在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挑战“两极”的两个重要“极点”。那么具体情况如何,请看本课(板书课题)。 二. 分析新课:(让学生念导语,师生共同找出本课重、难点)(1——2分钟) (一)欧洲的联合(板书)(约10分钟) 1.历史背景:①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并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②西欧诸国意识到联合的重要性。 2.说一说欧洲联盟成立的经过。(结合课本P81“自我测评”;让学生看书思考)挂出P78《欧盟成员示意图》,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师生共同边结合地图边作分析。①从1951年法、联邦德国、意、比、荷、卢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第二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057年,这六国又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④1991年底,以上六国加上英国等六国加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就“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达成协议,这是从“欧共体”过渡到“欧盟”的关键;⑤1993年11月,“马约”的批准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从此西欧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参见P77《欧盟旗帜》插图)。 3.欧共体的作用:从经济上、政治上两方面来分析(详见P77“在以后20多年……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P2) 1、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 14-17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 ○3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的推动。 2、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3、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5、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 ○1但丁《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但丁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被称为欧洲艺术的拱顶之作。 《蒙娜丽莎》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7、意义: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8、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经济基础)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P8)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3、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激起了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4、条件:○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5、影响:积极○1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2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3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消极: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6、比较▲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时间:明朝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 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也伴随着血腥的殖民扩张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zhj 备课时间:2014年5月20日 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知识目标:路德改革背景、原因、史实、历史意义;加尔文思想;认识加尔文教与后来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加尔文宗教思想及其鲜明资本主义特点 难点: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西欧资本主义革命关系 导课:中世纪神学家教导人们,由于人类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而获罪,这桩原罪遗 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有罪,所以人一生就要受苦,为了救赎自身罪孽,要 不断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 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教皇具有绝对权威。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被称为 异端,要受宗教裁判所审判,受到鞭打甚至火刑。路德和加尔文就是那时的神学宗教异 端,最早站出来挑战天主教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背景 材料:⑴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伐善的趋势背

向而驰。 ⑵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行政治统一的障碍。 ⑶据估计,1521年教廷内部有XX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教会内部贿赂成风,教皇的选举与贿赂,争权夺利结成了不解之缘,几乎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 ⑷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问:阅读上述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概括16c 宗教改革的背景? 生回答后,师概括: 经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政治: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对德国的剥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 二、宗教改革概况 路德宗教改革 简单介绍路德:夏季,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

2016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政治建设要健全民主与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克里孟梭、英国劳合·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如何分赃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完成)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主张。 【学习难点】宗教改革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2、经过: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 (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重点难点解析】 1、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及影响如何? 背景:(1)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 (4)直接原因:天主教会腐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2、性质(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3、影响: (1)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