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对应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在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社会义务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学习中,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和启发学生。其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不能前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的变化形式,并且有所创新。再次,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在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体,不具备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则是主张信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主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转化。新课程要求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由此,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设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然引发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促成其从原来的课程复制者向建构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包括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新角色定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未来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

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我认为,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我们教师首先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只有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也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所以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的几个转变。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

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探求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等等。

2.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将自已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的一些角色行为:教师要记住自已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教师要慎重地运用学生原有的鉴定和介绍材料,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加以研究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已是否在对

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3.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 "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另外在新课标下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

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是学生成长的伙伴与朋友。教师不仅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河道德力量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前面发展。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教师个人职业规划

教师个人职业规划 俗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别预则废。"为进一步开掘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进展,实现自己的人一辈子价值。更好的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特制订我的职业规划设计书。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 1.优势方面 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作之余别忘充实自己,喜欢阅读与研究,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容易同意新事物。勇于探究,能吃苦,有上进心。 2.别利因素 平时忙于预备活动材料及上课班级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刻别够宽裕。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别够,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或多或少浮现一些小差错,别能那么得心应手。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别够。 关于科研依然停留于表面,没有可以深入的实施,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二。职业进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脚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学以致用,转边教育教学方式,利用3—5年时刻,成为研究型教师。 2.具体目标 a.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具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欢乐成长。 b.探究合适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别断求索。经过自己的教学艺术,汲取学生的追求,使课堂上的学生个个成为爱学习,对学习有探究欲的学生。 c. 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科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咨询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别断反思、创新、总结、积存知识,自我进展,别断自我充实与更新。并且,多听别的老师授课,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别脚。可谓教学相长,算是要与学生一起成长,如此才干成为学生的教师。 d.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进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时代在创新,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别断创新。在未来的工作中,别仅要提高能力,积存经验,总结办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优秀的新教师。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 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放飞梦想,让心灵去旅行”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谭夏瑜 以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诸如春蚕、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观的提升,这些美名逐渐褪色。新课程在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的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尽快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放飞梦想,回归本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将成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凸现其主体地位。而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纪律的维护者,而更应该成为学生人格魅力的影响者、朋友和学习的伙伴。新课程还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建设者、研究者,故而,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是引导型、方法型、创新型、人格魅力型以及研究型的教师。 1、回归主权,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型的教师。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权威。而在新课程下,教师要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的角色转变为给学生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候给予引导和支持的导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2、因势利导,新时期的教师应当成为方法型的教师。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工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在当今这个时代里,新知识以爆炸的速度更新和递增,人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得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因此,教师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浩如烟海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更何况这些知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可能很快就过时。这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进行终身学习,而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培养知识经济时代主人翁的过程中,新课程要求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的操作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学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解决问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从中,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铺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的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有专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参考

教师个人职业规划

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一) 俗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进一步开掘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的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特制订我的职业规划设计书。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 1.优势方面 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作之余不忘充实自己,喜欢阅读与研究,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2.不利因素 平时忙于准备活动材料及上课班级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够,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差错,不能那么得心应手。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不够。 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二。职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学以致用,转边教育教学方式,利用3—5年时间,成为研究型教师。

2.具体目标 a.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b.探索合适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收学生的追求,使课堂上的学生个个成为爱学习,对学习有探索欲的学生。 c. 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科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创新、总结、积累知识,自我发展,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同时,多听别的老师授课,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可谓教学相长,就是要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教师。 d.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时代在创新,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优秀的新教师。 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二) 一、情况分析 从1995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本人任教已将近十五年,虽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头顶没有什么光环,但是扪心自问,教育教学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只要熟悉教材,教案得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简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 一、明确教师的双重身份 1.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 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时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基是比较牢固的,这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

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青春是美丽的,我的青春是流光溢彩的。在经过20年的工作磨练中,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是需要回眸的,回眸走过的路,不是要和过去做一个了断,而是为了珍藏记忆中的脚印,更清醒地把握现在,前瞻未来。一路走来,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就是愈挫弥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很少考虑个人的得失,在工作上只想干个痛快!虽然显得有些身单影孤,有时会情绪低落,但我不会消沉……但最近一年来,对比新教师的快速发展,我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感到自己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就象处于长跑中的“极限”,前进的步伐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工作20年了,虽然有过计划,有过打算,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给自己的职业好好的规划一下,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因此认真地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简介 1995年于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现衡阳师专)毕业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工作整 二十年,现年39岁,音乐大专学历,高级职称。企业改制,从城市步入农村职于高新区板塘西塘学校一线工作也有八个年头,在校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一职,主要从事语文、音乐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 二、理性思考 1、学识水平:师范三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大专三年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函授学习,很好地充实了我的文化水平,为我从事音乐、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经常研读《音乐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注重自己对于新教法的学习。了解社会动态及教育教学最新信息、最新教学理念;坚持练发声、练基本功,保持自己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与

同行网友互通信息,切磋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向音乐界的泰斗们请教,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多年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我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市、区级奖励。 2007年代表岳塘区参加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新课程省级培训,在顺利取得毕业合格证的同时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3年撰写的《校园文艺大观园》获得省级“文艺导师”光荣称号。 2016年代表高新学区参加湖南省湘潭市德育工作者访名校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 2、教学方面: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教学经验的不断增加,能较好调度知识。工作积极热情,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3.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在专职辅导员岗位上忙碌了也近二十个春秋。从城市步入农村整整八年,深切体味到基层辅导员工作的艰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需要具备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执着。“慎独”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时,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优秀辅导员员的要求。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尽可能和老师们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团结关爱,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改进。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更要强化自己的慎独意识。基于切身体验,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脚踏实地,甘为人梯,树立终生服务少先队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既当一名优秀辅导员,又做一名模范教师,把本职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曾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 4.教学研究方面:重视课题研究并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平时善于积累总结,科研意识也有所增强,科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专题研究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其次,课堂教学能力尚可。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三、自身专业化发展目标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对应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在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社会义务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学习中,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和启发学生。其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不能前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的变化形式,并且有所创新。再次,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在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体,不具备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则是主张信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主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转化。新课程要求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由此,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设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然引发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促成其从原来的课程复制者向建构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包括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新角色定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未来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而诞生的,它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教师必须主动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对教育改革和教师角色定位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教师角色 一、引言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传统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电脑教育家Bork曾于1978年预测:“到21世纪初,学校里各门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将是通过电脑的互动学习来进行。”今天,这一预言已成现实。2000年12月,美国教育部向国会递交“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提高年青一代“21世纪能力素质”的根本措施。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理论的进步创造了条件。近十几年来,把学生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逐步让位于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生作为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即建构主义理论。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也译作建构论或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奥苏贝尔、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予以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为其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 1. “同化”与“顺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组成 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也就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世界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与发展。 2. “情景”、“协作”、“监控”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景: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及教师、学生、社会之间的协作。监控:学生对现有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监控和整合,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学习计划,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智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曾有人将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称之为传统教育。一时间,传统教育的痼疾逐一彰显出来了,传统教育也因此被打入了冷宫。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而生,人们为之振臂高呼,教师悦纳了与之相随的新课程理念,都沉浸在诸如“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等新理念中,教师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碰撞和震撼;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理念的应用,教师中虽然不乏游刃有余者,但更多的教师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了。 困惑一:某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中看到评课者手捏跑表,专注地为自已“卡时”量化,便思忖着告诫自已:“教师讲解不能超过20分钟,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能被圈入‘满堂灌’、‘一言堂’”。就这样,教师在一节课中几乎不讲解,学生自学、自读、自练成了课堂主线。课后,评课者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现在的课就是要这样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有人说,这样的课,学生能学到知识?不可思议。上课者彷徨了,听课者也迷茫了。 困惑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成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主体被凸显出来。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实现,保护天性,弘扬个性,课堂上,面对学生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课,教师只能听之任之,否则,随时都会被冠以“变相体罚”之名。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学生一张张幼稚的脸庞,这些未曾雕琢的“天然璞玉”,教师只能将她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精心地呵护着,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们刻划成“千人一面”。 困惑三: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角色转变意味着冒险,然而,现实中偏爱“顺从”的“领导文化”弱化了教师的冒险精神。教师偶有突发奇想,也不敢付诸于行动,忌讳让领导看不惯,旁人说“出风头”。 困惑四:教师是实现学生主体价值的使者,是学生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者,然而,教师的情感态度却被忽视了。现实中,教师工作的生态环

(完整版)小学教师个人三年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发展成长近三年规划 (2018年-2021年) 在县局王主任的“100名教师,100个火种”的美篇精神引领带动下,我有幸成为了100个火种之一,在2018年9月19一起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部参加了为期12天的培训学习。在这短暂的12天里,我和其他学员认真聆听了多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并且参访了上海延安中学、上海复习实验中学、华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等。通过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对教师职业和我县教育有了新的感知,也更感受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让我们真正发挥火种的作用,我特此规划个人未来三年的职业成长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和数学、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中,我一直认真工作,班级管理尽心尽力,曾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参加了桐梓县小学品社王佳秋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教研培训。2008年至2018参加县级组织的擂台赛、教研论坛中、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深感自身的专业素养的不足。 二、自我分析 1、在爱岗敬业方面,我基本能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身边的人都觉得我很敬业,但我心里明白,自己对待工作还有可以发挥的余地,存在一些懈怠。 2、在热爱学生方面,我一直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力争全方位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但对班级问题学

生的关心和教导还不够专业,缺乏艺术性,不能起到明显的关爱和教育效果。 3、在专业技能方面,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差生,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和各项业务培训活动。但这方面的工作和学习都停留于“循规蹈矩”,缺乏思考,缺乏创新,不敢带头,尤其缺乏把反思到的内容精细化,形成可以成系统的理念和方法,也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一直在原地踏步,难以进一步提升。 三、规划总目标 1、继续更新教育理念,能够以发展性眼光来看待学生与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及教研意识。 2、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结合本次培训的中讲到的分层递进教学和育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本校各科的研究专题,积极带头开展教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将自己从一名“责任型”的教师转化成“探究型”教师。 四、阶段目标 1、第一年: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创新能力和水平,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每一学期争取上尽量多的高效率课,认真开展课改实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第二年:继续深化第一阶段的达成目标规划,每一学期争取上尽量多的高效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愿意和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我们应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 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 我们曾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具有取之不尽的“长流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实施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 作者:吴德华收录时间:2019-11-04 阅读次数: 1 关键词: 摘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必须把 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在传统教育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对 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的角色很单一。新时期教师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 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 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 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那么,在全面变革的教育环境中,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走进新的角色。 一、教师应当充满爱心、富于平等和民主。 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全部的精力,无怨 无悔地献给教育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切的。这种爱 又是理智的,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但又不存在偏爱和溺爱,不存在迁就和姑息。只有 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和无穷的乐趣。在新课 程改革中,教师已经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 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传统师者总要塑造“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的圣 者角色,这样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尊下卑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的欲望,给思维 以动力。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在 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促进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 色转变的一个飞跃和突变。但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更何况“受之以鱼,不如让其创鱼”,从“授”到“创”,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也 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 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掼、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武安市上团城乡马腾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因此急需对新型的教师角色作以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一、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担当“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传统的社会中,赋予教师以知识的至高权威的角色,这样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有很高要求,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2)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论述题: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问: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因此,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发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是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的地位被动摇了。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处理各种的方法。 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1.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从过去的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初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