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摘要]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一方面承担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的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均衡发展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而现有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单一、指标间关系不明确,其评估结果信度难以保障。基于对全国14省42县中小学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要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各地政府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骨干教师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资源的多寡不是均衡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要避免新一轮的学校撤并。[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评估指标[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9-0005-03

热点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任春荣

任春荣/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督导评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87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辖区内学校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监测是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各省陆续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政府承担起对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的责任,因此,加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各省制定的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均衡水平的评估;二是对促进均衡发展的措施的评估;三是对均衡水平和促进均衡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评估。各省的评估指标均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也比较全面。但是,全面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复杂,易出现指标间信息重叠现象,且有对教育进行全面评估之嫌,淡化了对均衡水平的评估。其指标选择方法则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常出现指标信息量不够与指标间关系不明确的现象;其对均衡水平的计算以评估者打分为主,将单项指标的分值乘以权重整合成教育均衡发展总分,这使得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不高。

基于现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评估指标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选择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采用多种方法筛选适用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指标,并以指标选择结果为例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一、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基于全国14省42县881所初中和3096

所完全小学的数据,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并辅以定性方法,对县域校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样本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的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各类区县。样本区县的初中和小学全部纳入调查范围。(一)指标选择的原则

确立指标选择的原则是指标筛选工作的第一步。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是目的明确、切实可行、比较全面,同时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考虑到均衡发展水平评估的特殊要求,指标还应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敏感性是指所选指标灵敏,区分度好,能够反映学校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教育发展水平,但学校之间没有差异,那么该指标就不具备评估均衡发展程度的能力,应该筛除。可靠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所选指标应属于常规统计内容,不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人力去采集数据,否则数据容易失真。(二)指标选择结果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列出最初的评估指标,提交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确定出以下备选指标:教育经费类,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教师年人均收入、教师年人均培训经费;办学条件类,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师生比、分组实验开出率;教师队伍质量类,包括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参加区县级以上培训的

5--

教师比例。

相关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常用的指标筛选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上述备选指标特点进行评价,然后通过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来确定指标的选择。由于分组实验开出率、参加区县及以上培训教师比例缺乏明确的国家统一标准,数据填报混乱,统计口径不一,因此这些指标不参与分析。

1.相关系数法

教育经费支出与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和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存在包含关系,指标间必然存在较高的相关度。其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生均事业费支出指标高度相关,样本小学和初中在此方面相关系数均达到0.98。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程度也较高,相关系数之和分别排在第一、二位,其次是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由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包含基建支出,学校基建支出不是每年都发生,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能够稳定地表现一所学校的经费水平。又由于它与教育事业费相关度很高,因此其可以用教育事业费来替代。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与生均公用经费和师均工资福利支出相关系数在0.6~0.9,因此可以考虑保留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或者保留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和师均工资福利支出,作为均衡发展评估的指标。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1,初中为0.72。笔者认为可以删除其中一个指标。考虑到与教学质量的密切程度,删除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较为合适。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的相关系数在0.4~0.6,属于中等程度相关,表明这三个指标具有相同属性,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虽然教师队伍质量类指标与其他指标的部分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但系数全部低于0.4。这表明这些指标间信息重叠较少,可以全部保留。2.主成分分析法

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参考相关系数法的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剔除双负荷指标。本研究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为正交旋转,特征根大于1。初中的分析结果取得2个主成分表达原先的14个指标(KM O=0.84)。其中,主成分1包含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

图书册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师生比、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等指标,因子负荷处于0.59~0.82。其主要反映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主成分2包括骨干教师比例、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等指标,因子负荷处于0.57~0.74。其主要反映教师队伍质量。

小学的分析结果也取得2个主成分(KM O=0.83),各主成分的指标构成与初中相近。主成分1的因子负荷处于0.54~0.85,主成分2的因子负荷处于0.66~0.74。小学指标筛选结果与初中指标筛选结果的差异表现在师生比这个指标上。师生比在小学阶段有较高负载荷,并且引起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负载荷。这反映出部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学生向优质学校集中的现象。因此,小学指标体系中删除了师生比这个指标。师生比在初中学校间的差异比其他指标小,但是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办学条件的人力资源数量是否充足,其共同度也较高,达到0.6,这表明其能够被主成分解释的比例较高。

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和师均工资福利支出在两个成分上都有相近载荷,并且使方差解释比例降低,因此,本研究用生均教育事业费替代这两个指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公用经费支出的重要结果,是稳定性较强的指标,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放弃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指标。师均培训经费支出指标造成方差解释比例大幅降低,也被删除。师均培训经费支出作为公用经费支出的一部分,二者相关系数过低(r小学=0.13,r初中=0.06)。经与样本县数据收集人员讨论,笔者发现,其相关系数之所以过低,是因为“培训”的界定存在困难,并且教师在参加上级单位培训时,其所需的培训经费往往直接拨付到培训组织机构,学校无法提供准确的培训经费数据。

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将以下指标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阶段的评估指标:生均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差异系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差异系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差异系数、生均图书册数差异系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差异系数、师生比差异系数、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差异系数、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差异系数、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差异系数。小学阶段的评估指标不包含师生比差异系数,其余与初中阶段的指标相同。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应用

评估指标既可用于评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

6

--

平、政府工作绩效,也可用于分析均衡发展特征、诊断和反馈问题、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本部分以初中数据为例进一步分析前文选择的指标。均衡水平计算方法采用差异系数,即变异系数。差异系数反映了指标值在学校间分布的相对离散程度。差异系数大说明指标所反映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情况严重,也说明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本研究分别计算每个区县的差异系数,根据差异系数的大小即可对每个区县在各指标上的均衡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评价(见表1)。本处略去区县排序,仅呈现差异系数分布。

总体来看,对多数县来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骨干教师比例和生均图书册数是资源配置最不均衡的三个方面。

笔者通过对每个指标做县域生均值和县域差异系数值的相关程度检验发现,除了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和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两个指标外,多数指标的生均值与差异系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这说明义务教育的均衡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县域内校际均衡可以在各种程度的教育发展水平上实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的县域生均值与县域差异系数显著正相关(r=0.34,p<0.05),生均值越高,差异系数越大,这说明生均值很高的区县资源分配不均衡。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指标的县域绝对值与县域差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r=-0.87,p<0.01),这表明高于规定学历教师越多,县域内学校间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差异系数越小,即教师资源分配越均衡。

通过分析区县所处东中西部地区、学生数量、学校数量、平均学校规模与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均衡水平的相关性,笔者发现,区县所处地区(r=0.15,p>0.05)、平均学校规模(r=0.04,p>0.05),不能预测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均衡水平,仅学生数量(r=0.46,p<0.01)和学校数量(r=0.53,p<0.01)有显著效应。

三、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策略

评估工作必须全面考虑如何推动义务教育事业均衡、健康、高效发展。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均衡发展水平评估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复杂的国情背景下,研究者在指标筛选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对于结果性评估,采用量化方法较合适;而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过程性评估来说,则应考虑采用质性方法。

其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骨干教师配置应成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笔者调查发现,多数样本县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骨干教师配置方面的校际差异较大。这反映了我国教育投入已经基本解决了学生对校舍等基本资源的需求,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要转向满足其对高水平教学的需求上。骨干教师是区县及以上教育部门依据教师实际水平评选出来的,比职称和学历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师队伍质量。因此,区县教育局在均衡校际间教师资源配置时应首先考虑骨干教师的分配。

再次,教育资源的多寡不是均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多数指标的差异系数与相应的发展水平之间、与所在地区的发达程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这说明发展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均衡水平就高。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不在于争取到多少资源,而在于如何公平分配资源。因此,不论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都有能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否坚持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原则。

最后,要避免新一轮的学校撤并。当前,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的政治承诺,也已经成为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绩效指标。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数量少的区县易于实现校际间均衡,因此需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例如,某些地方政府或可能为按时完成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或迫于财政支出增加的压力,掀起新一轮学校合并的风潮,损害学生就近入学的利益。

(责任编辑余丽红)

表1样本区县各指标的均衡水平

7

--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doc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在实现县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伊通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伊通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伊通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到201X年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公办中小

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了( )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三是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为了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我们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级小学,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其次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总计投资( )元,改造危房( )平米,撤并村级小学( )所,基本消灭D 级危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doc

贾村镇桥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 北海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丰 2 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北海路小学、马寨小学、庙街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5 册以上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4庙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第二种配备方案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5 庙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庙街小学体 6 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马寨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备计算机, 7 逐步实现“班班通” 8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马寨小学操场续建 9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原市委党校改建北海回民小学工程建设 10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操场建设 11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扩建项目

天坛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 潘村小学每个教室必须具备40W荧光灯或同样照度节能灯9+2 支,并配有灯罩,确保普通教室达标 4 天坛路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 5 册以上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 5 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6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 7 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潘村小学、宋庄小学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8 按标准配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玉泉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 3 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4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5 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二中、苗店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 6 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7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操场续建 8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改扩建工程建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自 查 自 评 报 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自查自评报告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 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根据新政教督办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要求,组织人员从组织领导、发展水平、管理与质量和校际均衡等四个方面,对下加尕斯台村小学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A1组织领导(170分) A1—B1 领导职责(40分) A1-B1-C1优先发展(20分) 评估标准: (1)确立“科教兴县(市、区)”战略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六个优先”。(“六个优先”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2)有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并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其中。评分细则: 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得10分;总体规划体现“六个优先”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立了“科教兴县”战略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了“六

个优先”。制定了学校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实施方案(2015—2016学年)、学期计划与总结等政策性文件,通过制定具体的教育发展规划,使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规划之中,做到了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自评自查得分:15分 A1-B1-C2 责任落实(20分) 评估标准: (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 (2)形成政府直接领导、教育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的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工作协调的工作局面; (3)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 评分细则: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度得5分;各部门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得5分;形成决策、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提高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得10分;若未做到,分项扣分。 经自查:下加尕斯台村小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下加尕斯台村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定各单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职责。县委、政府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 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 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6-11 岁。 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 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12-14 岁。 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

如何理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理论和“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统筹、以县为主、改造薄弱、均衡发展的要求,以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为重点,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国家义务教育试点项目为牵动,着力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原则。省、市政府(包括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下同)负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县(市、区)政府(包括农垦和森工系统,下同)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主体,负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县域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计划、分阶段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目标。

(三)坚持突出重点、改造薄弱的原则。以改造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重点,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县域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校际、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四)坚持促进公平、确保质量的原则。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五)坚持试点先行、全面建设的原则。各地要因地制宜,城乡一体,全面建设,先行先试,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按时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目标是:到x年年底,4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到x年年底,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是:到x年年底,13%的县(市、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x年年底,45%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x年年底,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届时,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学校和城乡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师素质、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基本均衡。 (二)主要任务。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摘要]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一方面承担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的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均衡发展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而现有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单一、指标间关系不明确,其评估结果信度难以保障。基于对全国14省42县中小学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要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各地政府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骨干教师配置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重点;资源的多寡不是均衡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要避免新一轮的学校撤并。[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评估指标[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9-0005-03 热点问题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 ◆任春荣 任春荣/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督导评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 10087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辖区内学校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和监测是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各省陆续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政府承担起对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督导评估的责任,因此,加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各省制定的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均衡水平的评估;二是对促进均衡发展的措施的评估;三是对均衡水平和促进均衡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评估。各省的评估指标均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也比较全面。但是,全面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较为复杂,易出现指标间信息重叠现象,且有对教育进行全面评估之嫌,淡化了对均衡水平的评估。其指标选择方法则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常出现指标信息量不够与指标间关系不明确的现象;其对均衡水平的计算以评估者打分为主,将单项指标的分值乘以权重整合成教育均衡发展总分,这使得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不高。 基于现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评估指标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由于我国国情复杂,不同选择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采用多种方法筛选适用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的指标,并以指标选择结果为例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一、县域内校际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基于全国14省42县881所初中和3096 所完全小学的数据,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并辅以定性方法,对县域校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样本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的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各类区县。样本区县的初中和小学全部纳入调查范围。(一)指标选择的原则 确立指标选择的原则是指标筛选工作的第一步。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是目的明确、切实可行、比较全面,同时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考虑到均衡发展水平评估的特殊要求,指标还应具有敏感性和可靠性。敏感性是指所选指标灵敏,区分度好,能够反映学校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教育发展水平,但学校之间没有差异,那么该指标就不具备评估均衡发展程度的能力,应该筛除。可靠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所选指标应属于常规统计内容,不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人力去采集数据,否则数据容易失真。(二)指标选择结果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列出最初的评估指标,提交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确定出以下备选指标:教育经费类,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教师年人均收入、教师年人均培训经费;办学条件类,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师生比、分组实验开出率;教师队伍质量类,包括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参加区县级以上培训的 5--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山西省教育厅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8期 山西省教育厅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教育工作在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教育、优质 教育的热切期盼,旗帜鲜明地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典型引路,牢固确立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 山西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明确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任务。2009年,在修订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将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经费投入、条件保证、教师配置、学校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6条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制定 《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山西省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办法和 指标体系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推进工作中,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在朔州市、孝义市、高平市召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场会,推广典型 经验。晋中市通过标准化建设、教师交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政策措施,基本消除了择校、乱收费和大班额现象,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 1年6月,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晋中经验,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市、县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当 地实际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2012年行风政风评议中,山西省晋中市教育系统成为免 评单位,其它各市排名都明显前移。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山西省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一教育标准 化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0年, 省委、省政府多方筹资17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扩建和加固中小学校9729所,建筑面积2200 余万平方米,基本上覆盖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仅使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而且使城乡学校办学 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二五”时期,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要求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项目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2010-2012年,共投入十多亿元,使67个项目县(市、区)的近六千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今年又在35个县(市、区)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年底全省将有102个县完成。同时,多方筹集资金9亿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 校生活设施配备,改变了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到“十二五”末,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将消除薄弱 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实现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良好的义务教育。 三、完善制度,推动交流,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山西省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全省建立了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城乡教师定 期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省教育厅连续三年为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招聘了大专学 历以上的特岗教师9000余名,使农村教师以民办转正和中师毕业生为主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全省所有农村小学 都配备了大专学历以上、年富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从201 1年起,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 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初步统计,201 1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间校长交流1596人,教师交流17094人。2012年校长交流2076人,教师交流17300人。城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到农村支教,每年都在8000人以上,加上各高等师范院校每年组织数干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替换出农村教师到高校接受专业化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为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的对象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统称县)。 第三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坚持“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 第四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三年以上;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后年度监测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章评估内容与标准 第五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包括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教学提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 估指标 一、办学条件评估指标及内容: 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二总面积十在校学生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二(总面积一个数)X班数彳在校学生数。 (小学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每个61 rrf或生均1.35 rrf ;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86 rrf或生均1.91 M ;图书室6个班80卅,12 个班120 r^,18个班170曲24个班220卡或6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29曲7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2川;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86卅或生均1.91卅;语音室使用面积86卡或生均1.91 rrf o) (初中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7 rrf或生均1.35 rrf ;理化生实验室使用面积每个96卡或生均1.91卡;图书室12个班181 曲18个班261曲24个班340乩30个班420卡或12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30乩13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8卅;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96卡或生均1.92卡;语音室使用面积96卅或生均1.92 m o) 2、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要求:消除土操场;设150米环

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至少达到标准篮球场面积420 rrf )o) (初中要求:消除土操场;设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或11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面积5.9卡以±,12-18个班的学校生均面积4.2卡以上,19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面积3.5卡以上。) 3、教学仪器设施配备(小学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初中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和初中均要大于或者等于15台。 5、图书册数(小学要求:生均图书30册(不含电子图书)。) (初中要求:生均图书40册(不含电子图书)。) 6、师生比(小学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 1:21 ,农村1:23。) (初中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15.农村l:18o) 7、专任教师学历(小学要求: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 (初中要求: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5%O)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小学要求:专任教师中级及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35%。)(初中要求:专任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35%。) 9、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或骨干教师比例(小学要求:县域内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2%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以全县小学专任教师人数为基数计算),或者以 学校为单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 (初中要求:县域内初中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10%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以全县初中专任教师人数为基数计算),或者以学校为单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每所学校达到上述7项及以上指标的,该校"综合评估"为达标。县域内每所学校"综合评估"必须达标。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新洲乡中心学校校长田先明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学校谁来看,都是这样!学校不是办给人看的,而真正要让孩子们喜欢、老百姓满意。”田先明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当今社会人们格外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更是深感这些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普遍提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着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于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对此我想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与看法: 一是“缩小差距”。我认为均衡教育就是要使不同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但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仍然是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要想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及偏远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去年我乡就积极向上争取和学校实行开源节流,致使我乡各学校的校舍全部达到标准化,在教育资源上争取了为中心学校每班都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马家河小学配置了触摸一体机,为全乡七个教学点配置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教学设施,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让乡村学校享受到了与城市一样的教学资源、教育环境、教学方法。 二是“提升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实现教学质量一体化。

促进均衡发展就是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我认为抓教学质量,首先要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特别要缩小不同地区教师的素养,例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支教和跟岗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体现把城区学校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乡村来和老师共享,把乡村学校老师的经验带回去交流,这种校际之间的交流、老师之间的沟通是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很好途径。还比如其他形式的交流走教、送课下乡等等这都是缩小教师教学水平好的途径。政府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多派出去多请进来,使优秀的教学资源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教育不光是学知识更是在学习的同时能快乐全面的发展。 三是“优化配置”。目前我乡的教育资源来看,中心学校班级学生数多,而教学点学生数少,人数多其中就隐含了大班额问题,既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又存在学校布局不合理的弊端,还因为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许多压力,是相当不科学的。对此,可以政府干预让生源统一调配。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压力也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应该建立和完善偏远学生就读寄宿制,兴建寄宿制学生食宿设施,解决其后顾之忧。 我认为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实现各个方面的均衡,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历史跨越,让学生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让老师都能接受相同的专业提升。办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说明

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 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6-11 岁。 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 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12-14 岁。 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 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 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在小学、中学读人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数×100%说明: 1、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5 岁经医学鉴定确认为视力、听力(语言)和专业测试人员测试确认为智力三类身体障碍的适龄人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中失能人口仅指严重智力残疾的人口。 2、适龄儿童、少年残疾人口在校生包括在辖区内小学、中学随班就读和在特教班、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51)填报的数据为准。在辖区外小学、中学就学的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在校生。 四、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当年小学毕业年级人数×100说明: 1、当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小学毕业生实际升入初中阶段学校(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就读人数。 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统计数据均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即“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就读人数(基础综 3131 中的招生数)和小学毕业年级人数(上一学年度基础综 3121 中小学六年级人数)。 五、小学六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小学时一年级学生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总数/该年级入初中时一年级学生数×100说明: 1、巩固率指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在校学生中,能够从一年级连续学**六年的学生数占入学时本年级学生数比重。 2、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学生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数据为准。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最新精选公文范文分享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市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和任务 拟定了《xx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通过实施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调整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优质资源共享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弱势群体关爱工程“六大工程”,构建领导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生源调配机制、监测评价机制、表彰奖励机制“五大机制”,制订了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到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高标准高水平均衡化发展目标。 二、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 1.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xxxx年,xxxx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88%。xxxx年为1.31%,较上年增长0.43个百分点。xxxx年为1.46%,较上年增长0.15个百分点。xxxx年,为1.71%,较上年增长0.25个百分点。

二是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xxxx年,我市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较同期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高出21.54个百分点。xxxx年高出22.92个百分点。xxxx年高出16.90个百分点。 三是教育经费的拨付优先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从xxxx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市级配套补助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以及“中石化”、“明德”捐款项目工程。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一是加快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全市调减农村中小学357所,减幅23.8%。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调减中小学10%的目标任务。 二是高标准建设新的中小学校。在红谷滩新区新建了xxxx市第二十二中学,xxxx区新建阳明路学校、南京西路小学和紫金城小学,xxxx区异地重建了桃花学校和育智学校,新建了云飞路第一学校和第二学校,青云谱区新建实验学校,xxxx 区新建了京东学校,新建县投入9千万余元,收购省工业贸易学院长麦路校区,将其改建为县实验小学二部,安义县投资6千万余元,新建了占地60亩的龙津学校。 三是扩大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南师附小在xxxx区、红谷滩新区分别新建了二所分校,xxxx区的豫章小学兼并长巷小学、邮政路小学联姻凤凰坡小学、育新学校托管滕王阁中学,实现了强弱学校的联合办学,xxxx区的站前路小学与广南学校、羊子巷小学与孺子亭小学、松柏巷小学与干家巷小学,实施了捆绑发展的策略。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均衡

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国贸与外贸的区别 国贸:国际贸易,外贸: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是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说,对外贸易是从某个国家的角度来说。但是在国内,说到这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概念上差不多,因为我们都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来说的。楼上的朋友有一点说得不对,出口中国的产品到国外去只是国贸或外贸的一小部分内容,国贸或外贸不止包括产品的进出口(不仅是出口而已)(或叫有形贸易),还包括无形贸易,比如技术进出口、服务贸易等。1.国际贸易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我国贸易的开放发展程度,一般是使用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贸易依存度指标,即开放度(OPE)。本文还选取了制成品出口量占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时作为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用EX 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通常采用金融相关率,即金融资产与GDP的比率,反映金融中介的总体规模。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晚,发展程度和开放程度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就银行体系为基础,选取货币和准货币的数量作为金融资产代表,其与GDP的比率用FD 来代表,即金融深度(Financial Depth)。我们试图寻找FD 与OPE、EX 之间的关系,观察OPE 与FD,EX 与FD 的散点图后,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上述变量分别进行回归。 (二)实证分析 1.变量相关性分析 为了清楚地观察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运用 Eviews5.0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1)融资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货币的流动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技术创新对贸易的影响 一) 指标选取 由于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选用的指标包括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两个方面。Goldsmith ( 1969) 提出用金融相关率( 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 FIR) 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