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刑法纲要

外国刑法纲要

外国刑法纲要
外国刑法纲要

《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学习笔记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理论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机能

一、刑法的概念:p3

1、犯罪法和刑法、保安处分:原则上以习惯为区分,但学者

指出“刑法”更注重规范,而“犯罪法”更注重事实“,保安处分”则是指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预防为目的的矫正、感化、医疗等举措。

2、刑法属于公法、司法法、实体法。(注:行政法和司法法的

区别,行政法的指导原理为合目的性、司法法的指导原理为法的安

定性——即法的明确性,能够被公民理解和预测)

二、刑法规范: p4

1、相较于民法规范,刑法规范法律要件明确,法律效果严密

2、刑法属于裁判规范或行为规范之争:

裁判规范:如果出现 A 的情况,就导致 B 的后果

行为规范:不得从事 A 行为,应当从事 B 行为

有学者认为,行为规范是从刑罚法规中抽象出来的内在文化规范;有日本学者认为,行

为规范是内在于刑罚法规自身的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如果没有这种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则

刑罚规范本身也无法存在,因此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在社会伦理上也是不被允许的,但两者

存在区别。伦理上不被谴责的行为可能成为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伦理上被谴责的行为也不一

定为犯罪行为。

3、E.Mezger (德国法学家梅兹格)首先提出刑法规范分为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评价规

范即一个行为是否有害,由刑法规范进行评价。决定规范即刑法规范在命令人们实施行为时必须

作出符合

刑法的意思决定。

三、刑法的机能(作用):p5

1、自由保障机能:来源于罪刑法定,即刑法通过制约国家刑

罚权的行使,保障行为人不受国家滥用权力的侵害,进而保障国民的个人自由及其他利益的作用。

2、法益保护机能:对特定的法律利益加以保护的作用。注意:

刑法的第二次性质(补充性质),即刑法在法益保护的角度是对其

他法律所保护法益的补充,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保护该法益时,

刑法才发挥作用——这种刑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被称为刑法的第

二性质。

3、行为规制机能: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从而

对公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的机能。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

罪并给与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评价机能),同时命令行为人作出不实施这种行为的决定(决定机能),与前述的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相对应。

4、自由保障机能和法益保护机能之间的博弈,现代刑法采纳

罪刑法定,即是对部分法益的放弃

四、刑法谦抑主义:p7

刑法的谦抑主义:刑法适当、谦虚的适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补充性;二是不完整性——直译:断片性(由补充性延伸而来,不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宽容性,即便收到侵害,且其他

法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必毫无遗漏的处罚。——【日本】平野龙一谦抑主义不仅包括刑法的解释和适用,也包括立法的谦抑主义

第二节刑法理论

一、刑法学: p8

狭义刑法学:刑法解释学

广义刑法学:刑法解释学、刑法理论(刑法哲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

最广义刑法学:广义刑法学、刑事学(犯罪学和犯罪对策学)

张明楷观点:刑法学应包括刑法解释学和刑法哲学,因为刑法解释学的基础为刑法哲学

二、学派之争 :p9

(一)旧派(古典学派)和新派(近代学派、实证学派)的产

1、前期旧派( 18 世纪中后期至19 世纪上半期, 1750-1850 ):

主要特点在于否定封建刑法的四大特点:

干涉性(涉及各个领域)——社会契约论

恣意性(罪无法定)——只有按照规定才能定罪,官员无权任意定罪

身份性(地位决定结果)——每个人都应由与其地位相同的人来裁决

残酷性(生命刑和身体刑)——正确的刑法只要能阻止其犯罪

即可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全面否定封建刑法四个特点

费尔巴哈:最大的贡献在于明确将罪刑法定和法律与伦理的区别纳入刑法理论体系中

边沁:排斥刑法的干涉性,承认国家权力的无限性与不可分割性但认为国家权力必须

受到其存在目的——保护臣民福祉的限制。

泷川幸辰:主张罪刑法定,明确区分法律和道德

前期旧派概括:主张自由意识(认为犯罪只是某个犯罪人孤立

3

的自由意识的结果,而不承认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研究的对象,刑罚的中心是“行为” ,而不是行为人,因此不注重对“行为人”的研究,行为主义也是一般预防的基础)、道义责任、报应刑、一般预防。即旧派多以人本位为主认,为犯罪是侵害臣民福祉的行为,因此要对其进行报应式惩罚,使其受到痛苦,因

此属于一般预防(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区别:一般预防仅针对已经犯罪的人进行惩处,而

特殊预防在于对于特定类型的人进行有针对的预防)。

2、新派

产生原因: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决定社会本位的新派观点诞生;同时犯罪学的发

展(从统计学发展出犯罪学,从而对自由意识为主要论点的古典学派产生了冲击;人类学派

又肯定了人类学、

遗传学对犯罪的重要性;菲力又在论著中明确指出了社会的、物理的要素;这些论点都论证了犯罪的中心不是“行为”而是“行为人”,以研究犯罪行为人性格为主要方向,强调特殊预防)新派概括:主张决定论、行为人主义、社会的责任、改善刑、

特殊预防。新派否认由自由意识产生犯罪,认为犯罪一定有其原因,

仅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责难,不足以防止犯罪,而犯罪原因中重要

的是人的性格,因此认为改善性格有助于防止犯罪,刑罚是一种改

善的手段,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人再次犯罪,而对于具有危险性格

的人,不管是否具有道义上的责任,基于社会生活的必须,必须让

其承担责任。

(二)旧派和新派的基本对立:p13

1、研究人为什么犯罪——旧派:个人意识;新派:个人意识

和所处环境的综合产物——自由意识和决定主义的争论

2、国家观和世界观的对立——个人本位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

4

3、犯罪论领域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但新旧两派均承认

犯罪应当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但在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之间的

侧重,则是有所区别。客观主义强调行为的及其实际的损害,因此

要求罪刑法定,而主观主义侧重对于人的危险性(反复犯罪的危险

性),主张特殊防卫为目的的社会防卫,因此犯罪人的危险性是处

以刑罚的基础。但现代刑法研究表明,危险性本身只能通过外在的

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危险性只能在有外在侵害行为时才能成立犯

罪。

4、构成要件——旧派主张条文的具体化、既定化(基于行为

主义,以行为为研究的对象,因而主张犯罪行为的既定),而新派则则有部分学者主张类推(基于行为人主义,主要针对行为人的危险性,而对于行为的外在表现认为并不重要,因此主张灵活的解释,因而肯定类推)

5、违法性领域——基本不对立

6、责任领域——道义责任论和社会责任论的对立

7、刑罚论的区别——报应主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目

的主义(刑罚的正当化的根据在于目的正当化,是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处罚)的对立张明楷观点:新旧学派的对立,实际上是刑法学和犯罪学的初始对立,旧派主要研究

刑法规范本身,而不研究犯罪对策,在具体适用规范时,往往会关注行为人个体的特殊性,但

在解释犯罪时,往往关注抽象的人;而新派则基于犯罪学的发展而必定研究犯罪人和犯罪的对策,主张特殊预防,而可以肯定的是,新派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现代的刑法学对立,只是旧派

的内部对立。

5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p19

一、罪刑法定的法律渊源和思想渊源:p19

一般罪刑法定的法律渊源确定为1215 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

宪章》 39 条规定。

现代意义的罪刑法定法律渊源是法国1789 年《人权宣言》和

1810 年的《法国刑法典》。

1801 年教科书,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为三权分立和心理强制说(认为人都有私

欲,而由于人类行为和行为所产生的快感因而会犯罪,为了抑制犯

罪就要通过既定的法律规定让人感受到因为犯罪而产生的不快,从而抑制犯罪)

二、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p21

1、民主主义。刑法的处罚范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人身、财产

等权益,属于重大事项,应当由人民决定,而具体的人民无法自行

决定,因此有必要由人民选出立法机关,代表人民制定刑法,由于

刑法是人民意识的体现,故应当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刑法有适当性。

2、保障人权主义。保障人民的最大权益意味着不会使人民产

生不安。而不成文或者不既定的法律,使得人民因为无法预测自己

的行为是否有违法性而感到不安,因此推导出法的既定性。

3、一般预防。既然要起到预防的目的,则必须让预防的对象

明确,哪些是明确禁止的。

4、责任主义。以责任主义为基础的科处刑罚,必然要让人知

道或者有机会知道什么行为是禁止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责任

的大小。

三.罪刑法定的基本内容:p23

1、概说

罪刑法定的“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形式侧面是指传统罪刑法

定理论中明确的“法的存在”(法的既定性)、禁止类推、禁止事后法;

而现代罪刑法定理论还要求“法”的正当性,不符合这一规定的刑法

是违反宪法的,是无效的,这被称为“适正处罚原则”或者“实体的正

当程序”,被认为是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包括由国会立法、禁止

残虐刑、犯罪和刑罚内容的本身的正当性等。

关于实质侧面是否由“罪刑法定”原则本身产生的争议:有观点认为罪刑法定本身无法推导出“法”必须为正当的观点,但一般认为,罪刑法定中的民主主义和人权保障主义的内容,可以涵盖“法”为良法的内容。

2、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法的安定性)

刑法必须采用成文法是指,如果不存在处罚行为的刑罚法规,就不能处罚行为,但是

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法规中应处罚的“行

为”,则可以引用其他不成文的法规(包括判例、条例、习惯等)。如:要处罚“杀人”,则必须将“杀人”作为成文法中必须处罚的行为,但是如何判定某种行为属于“杀人”,则可以引用其他不成文的习惯、判例等。同时,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一些阻却刑罚的事项可以引用判例,因此刑法的渊源不限于成文法。

3、禁止事后法。

4、禁止类推。类推和扩张解释之间的争议一直存在,由于语

言的多变性,因此无法确定语言使用的上限,因此扩张和类推的争

议始终存在。

7

5、明确性原则。明确性是指法律的规定必须是明确规定了什

么是犯罪,什么不是犯罪。要注意的是,明确性原则是作为罪刑法

定的实质性侧面,和形式侧面中的法律主义(法的存在)是不同的。

明确性原则的内涵包括构成要件的明确和法定刑的明确(包括

刑种和刑度)

6、刑罚法规的适正性原则。主要是指刑罚的适当性,不仅包

括刑罚应当处罚应罚之行为(不处罚不当罚行为),还包括不能处以残虐的刑罚。对于量刑的

不当,有理论认为是违宪(违反刑罚的适正性),也有认为只是量刑的不当,而非违反宪法。

第三节法益保护原则: p34

法益保护原则虽然是通说,但并未被所有学者承认。主要涉及到伦理是否是刑法的保护

对象问题。

第四节责任主义原则: p37

一、责任主义的含义:

责任主义包括主观责任和个人责任两个方面,主观责任是指只有当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以及故意或者过失,或者期待可能性的时候,才能对行为人进行非难。个人责任是指仅对行为

人个人实施的行为进行非难。

责任主义通常是指消极责任主义,即没有责任即没有犯罪,而不是积极责任主义——有责任即有犯罪

要注意的是:故意与过失究竟属于责任要件还是构成要件,现在仍旧存在争议

二、责任主义的贯彻:

1、有的国家并不以作为责任的故意或者过失为要件,特别是

8

英美法系的行政法领域,很多严格责任。

2、责任主义贯彻中的“结果加重犯”,从刑法理论上说,结果加重犯是超出了行为人预

想之外的加重结果,而行为人对此不能预见,是否要承担加重的后果产生了理论上的争论,通

说认为,只有当行为人对这一“加重结果”,至少具有过失时,才能对加重的后果承担较重的

刑罚。

第三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适用范围概述

刑法的适用和诉讼障碍之间的区别:诉讼障碍一旦消除,可以提起公诉,进行审判,而某一行为不能适用刑法,则始终不能适用。

第二节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一、时际刑法的基本原则——从旧兼从轻

时际刑法:是指行为时、审判时乃至其中间时的刑法不同时,产生了刑法的适用问题。

二、限时法理论——具有明确适用期间的法律的适用

一般认为在实行期间内犯罪,即便是废止后发现,也应当进行

处罚。但存在“机动说”,即按照立法者废除法律的本意区别,如果

废除法律是认为该行为不再具有可罚性,则不再处罚;如果废除法

律只是因为某种状态的消除,则应当处罚。

三、确定犯罪时理论——如果确定犯罪“时”

一般认为是有当实施实行行为的时候才开始认为是犯罪,特殊情况下处罚预备犯时,也可以预备行为开始为犯罪“时” 。

9

第三节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一、国内犯

1、属地主义、旗国主义

关于具有外交特权或者豁免权的人的刑法适用,对于此类人员不适用本国刑法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是属地原则的例外;二是认为此类人员存在诉讼障碍或者犯罪阻却事由,虽然两种观点的处罚结果是一致的,但当行为人在行为时具有豁免权,而随后又丧失豁免权的情况下,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处罚观点,前者认为仍不能适用本国刑法,后者认为可以适用本国刑法(因为诉讼障碍或者阻却事由消失)。

2、犯罪地

包括行为地说、结果地说、中间地说(在实行行为到结果行为发生之间通过的,对危害结果起到增加作用的场所)、遍在说(行为地或者结果地其中之一发生在本国,即适用本国刑法)

遍在说,遍在说有扩大主权和刑法适用权的嫌疑,但大多数国家采用。遍在说又分成几种,一种是规定了行为地、结果地之一为

犯罪地,但对于是全部行为(结果)还是部分不明确。二是规定行为地和全部及部分结果为犯

罪地。三是规定全部或部分行为以及结果地为犯罪地。

关于未遂犯则认为是行为地以及“犯罪人意愿结果发生地”为犯罪地。

关于共同犯罪的犯罪地:一是正犯的犯罪地(此种观点学者认为共犯为从属性);二

是正犯和共犯的犯罪地均可;三是认为共同犯罪行为发生地为犯罪地

二、国外犯

保护主义:在国外从事侵害本国或者国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予以

10

处罚,即国家保护主义和国民保护主义(消极属人主义)

积极属人主义:是指对本国国民在国外犯罪,适用本国法律

普遍主义:对于达成国际公约的,公认的犯罪,如劫持民航客机、劫持人质、侵害外交代表等

三、国际刑法和外国刑事判决效力

外国刑事判决效力:积极承认和消极承认,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完全承认外国刑事判决,前者不再提起诉讼,后者则可以再另行提起,但考虑已生效外国判决的效力。

第四章犯罪与犯罪论

第一节犯罪的定义、实质与种类

一、犯罪的定义

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的行为,或者说犯罪是具备

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行为。

具备这三个要素就成立犯罪,国家产生刑罚权。但例外是犯罪阻却事由的存在。

二、犯罪的本质

1、法益与犯罪本质:法益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所有法益都

是生活利益、个人或者共同社会的利益;产生这种利益并不是法秩

序,而是法的保护使之上升为法益。

犯罪的本质是保护法益是通说,但也有其他否定说、折衷说等。

2、法益与行为客体:行为客体是犯罪行为具体的指向,是构

成要件的一部分。而被害人则是具体损害承受的对象,具体到人和事,而且被害人的范围要比行为客体更广泛些。

11

三、犯罪的分类

重罪、轻罪、违警罪

亲告罪、非亲告罪

政治犯、普通犯和确信犯:政治犯是指侵害国家秩序的犯罪,

不同于政治领域的政治犯,确信犯是指基于道德、宗教或者政治的

确信而实施犯罪。

自然犯和法定犯:个人认为主要区别在于是基于是否侵害天然道德和权益,还是由国家法律强制规定为犯罪(意思是各国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基本犯、加重犯和减轻犯

第二节行为理论

一、行为概念的机能

二、关于行为的学说

1、因果行为论,包括身体动作说和有意行为说。身体动作说,

认为行为只是纯肉体的外部动作,而动作是否由意识支配则属于“责任”的范畴。有意行为说,虽然认为动作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是抽象的无价值的中立的,也就是意识的内容属于“责任”范畴。

问:没有意识内容的“意识”还叫“意识”?

2、社会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主要讲行为理解成一种价值关系

的概念,所以,容易把作为与不作为都包括在行为概念中

3、目的行为论,认为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行为是为了实现目

的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因果行为,行为关注的不仅是整个因果关系的过程,更是关注有目的活动的整个过程,正由于人的目的活动,

所以刑罚能够通过规范目的来达到效果,这样目的就成了行为的核

心。但这个理论的缺陷在于,过失犯罪中,目的并不明显,而这一

理论对于这个缺陷的补充是,过失也有目的,虽然现实结果并不是过失行为的目的,但肯定存在“中间化的目的” 。

第三节犯罪论体系

第五章构成要件符合性

第一节构成要件的概念

刑法学必读书目

刑法学必读书目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5、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6、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7、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8、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张明楷:《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11、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3、黎宏:《法人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15、周光权:《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 16、陈兴良:《刑法总论适用》,法律出版社; 17、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19、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20、[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 21、[德]耶赛克、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 22、[意]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 23、[法]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4、[日]大冢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5、[俄]斯库拉托夫等主编:《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6、[英]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 27、[英]克罗斯等:《英国刑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8、[美]胡萨克:《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9、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30、张明楷:《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 31、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学说史略》,武汉大学出版社; 32、储槐植:《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33、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4、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 35、李贵方:《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外国刑法纲要

《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学习笔记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理论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机能 一、刑法的概念:p3 1、犯罪法和刑法、保安处分:原则上以习惯为区分,但学者 指出“刑法”更注重规范,而“犯罪法”更注重事实“,保安处分”则是指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预防为目的的矫正、感化、医疗等举措。 2、刑法属于公法、司法法、实体法。(注:行政法和司法法的 区别,行政法的指导原理为合目的性、司法法的指导原理为法的安 定性——即法的明确性,能够被公民理解和预测) 二、刑法规范: p4 1、相较于民法规范,刑法规范法律要件明确,法律效果严密 2、刑法属于裁判规范或行为规范之争: 裁判规范:如果出现 A 的情况,就导致 B 的后果 行为规范:不得从事 A 行为,应当从事 B 行为 有学者认为,行为规范是从刑罚法规中抽象出来的内在文化规范;有日本学者认为,行 为规范是内在于刑罚法规自身的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如果没有这种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则 刑罚规范本身也无法存在,因此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在社会伦理上也是不被允许的,但两者 存在区别。伦理上不被谴责的行为可能成为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伦理上被谴责的行为也不一 定为犯罪行为。 3、E.Mezger (德国法学家梅兹格)首先提出刑法规范分为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评价规 范即一个行为是否有害,由刑法规范进行评价。决定规范即刑法规范在命令人们实施行为时必须 作出符合

刑法的意思决定。 三、刑法的机能(作用):p5 1、自由保障机能:来源于罪刑法定,即刑法通过制约国家刑 罚权的行使,保障行为人不受国家滥用权力的侵害,进而保障国民的个人自由及其他利益的作用。 2、法益保护机能:对特定的法律利益加以保护的作用。注意: 刑法的第二次性质(补充性质),即刑法在法益保护的角度是对其 他法律所保护法益的补充,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保护该法益时, 刑法才发挥作用——这种刑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被称为刑法的第 二性质。 3、行为规制机能: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从而 对公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的机能。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 罪并给与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评价机能),同时命令行为人作出不实施这种行为的决定(决定机能),与前述的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相对应。 4、自由保障机能和法益保护机能之间的博弈,现代刑法采纳 罪刑法定,即是对部分法益的放弃 四、刑法谦抑主义:p7 刑法的谦抑主义:刑法适当、谦虚的适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补充性;二是不完整性——直译:断片性(由补充性延伸而来,不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宽容性,即便收到侵害,且其他 法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必毫无遗漏的处罚。——【日本】平野龙一谦抑主义不仅包括刑法的解释和适用,也包括立法的谦抑主义 第二节刑法理论

日本刑法典

日本现行刑法典于1907年颁布,1908年10月1日起施行。与效仿1810法国刑法典的旧刑法典不同,现行刑法典是以1870年德国刑法典为样板制定的,其最大特色是犯罪类型的概括性与法定刑的宽泛性。 内容简介 编辑 1998年,应法律出版社之邀,译者根据日本三省堂《模范六法》中的刑法典部分以及《简明六法》中的《改正刑法草案》翻译了《日本刑法典》一书。该书出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日本立法机关多次修改刑法典:2001年3次修改刑法典;2003年2次修改刑法典;2004年对刑法典作了重大修改;2005年又2次修改了刑法典。有鉴于此,译者根据日本三省堂最新版《模范六法》对《日本刑法典》一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希望《日本刑法典》第2版的推出,能使读者对日本刑法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充分了解,并给我国刑事立法带来一定启示。张明惜 作者简介 编辑 张明楷,男,1959年生,湖北仙桃人。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曾是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员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独著《犯罪论原理》(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1995年版)、《刑法学(上、下)》(1997年第1版)、《未遂犯论》(1997年版)、《刑法格言的展开》(1999年第1版、2003年第2版)、《外国刑法纲要》(1999年版)、《刑法学(教学参考书)》(1999年版)、《法益初论》(2000年版、2003年修订版)、《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刑法》(2001年版)、《刑法的基本立场》(2002年版);译《日本刑法典》(1998年版)。 ·查看全部>> 目录 编辑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通则 第二章刑罚 第三章期间计算 第四章缓刑 第五章假释 第六章刑罚的时效和刑罚的消灭 第七章犯罪的不成立和刑罚的减免 第八章未遂罪 第九章并合罪 第十章累犯 第十一章共犯 第十二章酌量减轻 第十三章加重减轻的方法 第二编罪 第一章删除 第二章内乱罪 第三章外患罪 第四章有关国交的犯罪 第五章妨害执行公务罪 第六章脱逃罪 第七章藏匿犯人和隐灭证据罪 第八章骚乱罪 第九章放火和失火罪 第十章有关决水和水利的犯罪 第十一章妨害交通罪 第十二章侵犯居住罪 第十三章侵犯秘密罪 第十四章鸦片烟罪 第十五章有关饮用水的犯罪 第十六章伪造货币罪

法学相关 刑法书籍推荐

刑法推荐书籍 基本方法:在同步阅读分析判例、案例及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坚持三步走: 第一步先读国内代表传统通说观点的书籍 第二步引入德、日刑法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的书籍 第三步有关德日刑法理论的书籍。“我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为之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为之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这三步走过程中,阅读和分析判例、案例贯彻始终。这里的判例、案例不仅仅是你所办理的案件,更要仔细研究两高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审判参考案例、报纸媒体热点案例等。司法解释(包括配套的理解与适用)当然也是需要同步研习的,分析其背后的法理,研究其得失利弊,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融会贯通。 三步走的进阶书单如下: 第一步: 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铭暄《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方正出版社(上中下三册) 以上三套代表中国传统通说观点,尽管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但是了解以往通说即便是作为批判的对象,也是必须的。否则第二步中很多书批判的对象,你会不知道他批判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观点,也无法判断批判的是否客观、妥当。 第二步: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这就是当今中国最畅销的刑法学教科书了,江湖人称“太皇太后”。不读此书,算不得懂刑事法。有的人说读起来很费劲,那可能是因为缺乏上述第一步。 陈兴良:《教义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对于张明楷的太皇太后,这本书要浅显的多,更容易读。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明楷老师超强的解释能力,在这套书中得到集中体现,何止如此?他教会你如何解释刑法,如何分析法条,如何适用刑法。我读研时有两本书书籍被读的散掉了,其中一本就是此书,还有一本是大谷实的《刑法总论》《刑法各类》。 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结合案例展开阐述,可读性很强。 刘艳红:《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有两大特点:一是结合案例,有大量的案例分析,独具一格;二是紧扣司法考试,有很多司法考试的案例和题目穿插其中。

清华大学刑法学考博真题内部资料参考书

清华大学刑法学考博真题内部资料参考书 一、专业的设置 刑法学方向有张明楷、黎宏、周光权三位导师,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们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此领域很有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二、导师介绍 张明楷,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主要从事刑法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独著《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年版)、《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5年将出版第5版)、《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7年第2版)等。 黎宏,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黎宏,男,汉族,湖北罗田人,1966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刑法学、比较刑法学。 周光权,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 周光权,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为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出版《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2002年获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教育考博分校(官网可咨询)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伍陆壹,伍贰玖,叁伍,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

英美刑法关于犯罪的主观心理的规定与我国刑法有哪些异同

英美刑法关于犯罪的主观心理的规定与我国刑法有哪些异同 犯罪心态(mens rea)①就是行为人在实施社会危害行为时的应受社会谴责的心理状态。犯罪心态这个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规范内容——应受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谴责与否定;(2)心理内容——具有知和意的心理要素,即认识行为性质以及行为与危害结果间 的关系,并且表明对行为和结果的意向。 以《模范刑法典》为代表的美国当代刑法中的犯罪心态模式有四种,即蓄意(purpose 或intention)、明知(know1edge)、轻率(reck-lessness)和疏忽(negligence)。 (1)蓄意。就是自觉希望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或者自觉希望发生某种特定结果。 (2)明知。就是认识到行为的性质并且自觉去实施这种行为。 《模范刑法典》给蓄意和明知下的定义纯粹是心理活动的描述,而没有像对以下两种犯罪心态模式下定义时那样提出规范标准(normative standard),这是因为前两种模式的 规范内容显而易见不会发生疑问。 蓄意和明知,由于相当(并非全等)于有些国家刑法中的希望故意和放 任故意,因而也可以称作“蓄意故意”和“明知故意”。 (3)轻率。就是已经认识到并且自觉地漠视法律禁止的结果可能发生的危险,虽然主观上对此结果持否定态度,但还是冒险地实施了产生此结果的行为。自觉漠视这种心理经验必须包含严重偏离守法公民的行为标准。① (4)疏忽。疏忽和轻率的主要区别是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认识到产生法 律禁止的结果的危险,然而按照守法公民的通常标准是应当认识到这种危险的。关于“疏忽” 的定义,通常没有心理描述,只包含规范评价标准。有学者认为,疏忽是客观过错。 轻率和疏忽,由于相当于(但并不等于)有些国家刑法中的有认识过失 和无认识过失,因而也可以称为“轻率过失”和“疏忽过失”。上述四种犯罪心态模式的心理结 构剖析如下: :①犯罪心态模式,相当于大陆法系刑法上的“罪过形式”。 ①这就是规范评价。 以《模范刑法典》为蓝本,《纽约州刑法典》(1982 年版)关于“应受 谴责的心理状态”(culpable mental state)的规定有下列四种形式:“1.蓄意(intentional1y)。 行为人行动时自觉目的就是引起法律规 定为犯罪的结果,或者自觉目的就是实施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说明——纽约州刑法典规定的蓄意故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结果的心理态度,另一种是对行为的心理态度。因为刑法上有些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要求有结果,有些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只要求有行为而不要求结果。这样,刑法的总则规定和分则条款才密切呼应。 “2.明知地(knowing1y)。行为人行动时明知道①他的行为就是法律规 定为犯罪的行为或者明知道存在着法律规定为犯罪的情节。” 说明纽约州法典对明知故意的定义是对“行为或情节”的的心理态度,伊利诺州法典关

2014法硕复试:12年清华大学《刑法学》复试经验

跨考独家整理最全法硕考研知识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法律硕士考研真题和知识点等内容,加入我们的法硕考研交流群还可以获得法硕学长免费答疑服务,帮你度过最艰难的考研年。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法硕考研一对一咨询进行解答。 2014法硕复试:12年清华大学《刑法学》复试经验 复试分为笔试跟面试,面试又分为专业课面试与英文面试。 笔试:可能会考的深一些。其内容除了中国刑法学之外,还会涉及外国刑法学,当然,根据清华官网规定,也可能会考犯罪学,但12年没有考。我在准备复试时由于时间关系犯罪学一滴未沾。初试的考点在复试的笔试中可能会变相出现。 专业课面试:老师会随机问问题,既有总论也有分论。哪些老师参加面试是不一定的,哪些老师提问也是不一定的。但基本上每个老师都会与学生有交流,换句话说,考生会被老师们不停地追问。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在于通过对追问的回答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坏事在于经由回答的失败可以迅速毁灭自身。 关于专业课的面试,心得有二: 一是自信。要勇于坚守自己的立场并善于论证自己的立场,不要轻易被老师降服。法学上许多问题很难有“1+1=2”那样的答案。去年参与面试的刑法老师有黎老师、周老师与劳老师。当时劳老师问我如何看待张老师对法条竞合的处理方案,而在场的三位老师都不赞成不在场的张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即对法条竞合可以有条件地从重处罚。由于对这三位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具体论述并不熟悉,所以我只能坚持张老师的观点(而且当时我的确认为张老师的观点颇具说服力,尽管现在我的立场有了动摇)。三位老师轮番发问,我则尽量淡定地予以回应,尽管还是有些郁闷。(友情提示:学弟学妹们在回答问题时可以举例子来辅助论证。) 二是清华老师特别重视考察考生犯否教条主义的错误。去年面试时,老师们问了几位考生同一个问题——张老师的教科书看了几遍。当然,考生大都看了许多遍,回答起来也是心中带喜的。但这引发了老师们的担忧。他们害怕考生只会熟记教材内容而不懂得活学活用,并担心考生的视野过于狭窄而无法做到兼听则明。另,我还被周老师问了一个关于单位犯罪的问题,当时太紧张,问题没有听太清楚,而且对单位犯罪平时关照较少,心里没底,硬撑了几句后便交代了。 英文面试:一个非刑法的教授先问了我母校的英文名字怎么说(我答得很流利,体现出了我对母校深深的爱),然后黎宏教授又让我用英语来表述贪污罪、盗窃罪等(我回答的应该并不准确,但还是顺利结束了面试)。其他考生貌似有被问到研究计划什么的。个人认为,学弟学妹们不用对英文面试感到紧张,搜集一下常问问题,认真准备一下就行,而最关键的则是专业面试。尽管根据法学院大厅贴出的考试信息,复试笔试、专业面试、英文面试各占一定比重(具体多少记不得了),但最后出录取结果的时候不会公布复试笔试、专业面试、英文面试的成绩,而是直接出名单。对此,元芳你怎么看?

《刑法学》参考书目推荐

刑法学科的部分经典书目推荐 一、中国学者的著作 (一)大陆学者的刑法著作 1.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三卷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5、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6、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中国方正出版社。 7、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 8、赵秉志著:《犯罪未遂形态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0、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 11、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13.陈兴良著:《走向哲学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4.陈兴良著:《走向规范的刑法学》,法律出版社。 15.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 16.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7、陈兴良著:《判例刑法学》(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陈兴良著:《罪刑法定主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9、陈兴良、陈子平著:《两岸刑法案例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0、陈兴良:《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学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1.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2.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23.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24.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5. 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张明楷著:《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7.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8、张明楷著:《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 29、张明楷著:《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30、张明楷著:《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1、张明楷:《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2.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3、刘明祥著:《错误论》,法律出版社。 34、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5、冯军:《刑法问题的规范理解》,北京大学出版社。 36、周光权著:《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37、周光权著:《刑法学的向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8、周光权著:《法定刑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39、周光权著:《犯罪论体系的改造》,中国法制出版社。 40、黎宏著:《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刑法纲要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学习笔记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理论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机能 1、犯罪法和刑法、保安处分:原则上以习惯为区分,但学者指出“刑法”更注重规范,而“犯罪法”更注重事实,“保安处分”则是指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预防为目的的矫正、感化、医疗等举措。 2、刑法属于公法、司法法、实体法。(注:行政法和司法法的区别,行政法的指导原理为合目的性、司法法的指导原理为法的安定性——即法的明确性,能够被公民理解和预测) 1、相较于民法规范,刑法规范法律要件明确,法律效果严密 2、刑法属于裁判规范或行为规范之争: 裁判规范:如果出现A的情况,就导致B的后果 行为规范:不得从事A行为,应当从事B行为 有学者认为,行为规范是从刑罚法规中抽象出来的内在文化规范;有日本学者认为,行为规范是内在于刑罚法规自身的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如果没有这种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则刑罚规范本身也无法存在,因此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在社会伦理上也是不被允许的,但两者存在区别。伦理上不被谴责的行为可能成为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伦理上被谴责的行为也不一定为犯罪行为。 3、E.Mezger(德国法学家梅兹格)首先提出刑法规范分为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评价规范即一个行为是否有害,由刑法规范进行评价。决定规范即刑法规范在命令人们实施行为时必须作出符合

刑法的意思决定。 1、自由保障机能:来源于罪刑法定,即刑法通过制约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保障行为人不受国家滥用权力的侵害,进而保障国民的个人自由及其他利益的作用。 2、法益保护机能:对特定的法律利益加以保护的作用。注意:刑法的第二次性质(补充性质),即刑法在法益保护的角度是对其他法律所保护法益的补充,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保护该法益时,刑法才发挥作用——这种刑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被称为刑法的第二性质。 3、行为规制机能: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从而对公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的机能。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与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评价机能),同时命令行为人作出不实施这种行为的决定(决定机能),与前述的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相对应。 4、自由保障机能和法益保护机能之间的博弈,现代刑法采纳罪刑法定,即是对部分法益的放弃 刑法的谦抑主义:刑法适当、谦虚的适用。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补充性;二是不完整性——直译:断片性(由补充性延伸而来,不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宽容性,即便收到侵害,且其他法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必毫无遗漏的处罚。——【日本】平野龙一 谦抑主义不仅包括刑法的解释和适用,也包括立法的谦抑主义第二节刑法理论

第一章 刑法分论概述

第一章刑法分论概述 参考书目: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赵秉志执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三版。 2.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三版。 4.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 5.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6.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版。 7.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案例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8.赵秉志:《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 9.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 10.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1.《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期刊) 1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期刊) 13.《人民法院案例选》(丛刊) 一、刑法分论的研究对象 刑法分论,又称刑法各论,研究对象主要是刑法分则 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是: 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共性与个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总则规定了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制度。 分则规定了各种法定犯罪的构成特征以及刑罚规格。 刑法总论是以刑法总则为规范研究对象,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原理和制度。 刑法分论是以刑法分则以及刑法分则条文规定为规范研究对象,它研究刑法分则或刑法分则性条文所规定的各种法定犯罪的构成特征和刑罚适用。 刑法分论关于各种法定犯罪、构成特征以及刑罚适用的具体研究,又可以起到体现、检验、丰富和发展刑法总论的一般原理、原则和制度的作用。 刑法总论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性的研究,可以发挥、概括、指导、制约刑法分论关于具体犯罪构成特征和刑法适用研究的功能。 学习刑法分论的意义 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刑法总论的原理、原则和制度的理解。

刑法硕士、博士必读书目

刑法硕士、博士必读书目 2013-05-25 20:50 来源:程达群律师 编者(华侨大学吴情树博士)按一些学生以及我在武大的师弟师妹曾经问我,在硕士、博士期间应该阅读那些书目?于是,笔者就将以往受单位一同事的委托而列出的阅读书目以及我的博士生导师马先生给我们开列的书单一并挂出来,希望对那些刑法专业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有所帮助!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基本功的****,要做好学术研究,阅读下列书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阅读大量的其他法学书籍以及人文社科书籍。 一、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国刑法学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修订版)、《刑罚通论》(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4、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陈兴良著:《刑法哲学》(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黎宏著:《刑法总论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中国方正出版社。 9、张明楷著:《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10、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二)外国刑法学 ★1、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学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 ★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日】大冢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德]】李斯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 6、[德]耶赛克等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7、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8、【日】小野清一郎著:《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说明:1、带“★”为精读书目,至少也要看三遍以上。 2、重点关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近三年来的所有刑法文章。 二、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国刑法学部分 备注序号书目名称

外国法纲要读书笔记

关于《外国刑法纲要》的一点感想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张明楷教授的《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一书。这本书成书于2007年,由张明楷教授亲自撰写。关于该书的主要内容,按照张教授在前言里的说法,该书旨在对《外国刑法纲要》第一版的充实和补充。因为该书的第一版成书于1991年,出版于1999年,相对于当今的外国刑法研究而言,已经是内容陈旧,疏漏百出。近年来不少国家修订了刑法典,也涌现出不少的青年学者和新鲜的刑法理论,因此第一版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外国刑法研究的需要。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张教授专门在次撰写了《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以便于国内学者对于外国刑法学的学习和研究。 在我得以通读全书之后,总的感觉是这本书是刑法学界很有特色的一部理论著作。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了外国刑法的相关理论和具体分则,并对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从自己坚持的基本立场出发去解释具体的法律条文,讨论具体的疑难问题。在论证自身具体观点的合理性时,非常注重前后立场的一致和自身理论体系的统一,避免出现具体观点之间的自相矛盾,这表现出了作者极高的刑法学理论造诣。现在国内大多数刑法学学者在刑法理论的研究的过程中,基本上是由法条出发,就事论事,首先形成一系列的具体观点,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刑法理论体系,而这种体系又很少被自身刻意疏理,显得模糊而杂乱,甚至穷其一生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刑法立场。张明楷教授在这方面就显得更加的规范和系统,张教授的理论研究方法受德日刑法学说的影响比较深,注意总结自己的根本出发点,重视对刑法学领域中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思想相对成熟之后即表明自己的理论倾向性,因此在学术研究的高峰期就有了理论的归宿,这在刑法学界是领风气之先的。当然,是否需要明确的理论立场,在研究到什么阶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国的刑法学界是否象德日那样需要有对立的刑法学派,这些问题都尚无定论,还需要历史的检验。 在拜读完张明楷教授的书之后,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目前我作为一个刑法学的初学者,对于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问题尚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我这几年的对刑法学的学习中我慢慢发现,作为一个刑法学学者基本立场的选择和确立,是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对于所学知识的反复思考之上的,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

日本刑法典

日本刑法典 日本现行刑法典于1907年颁布,1908 年10月1日起施行。与效仿1810法国刑法典的旧刑法典不同,现行刑法典是以1870年德国刑法典为样板制定的,其最大特色是犯罪类型的概括性与法定刑的宽泛性。 内容简介 编辑 1998年,应法律出版社之邀,译者根据日本三省堂《模范六法》中的刑法典部分以及《简明六法》中的《改正刑法草案》翻译了《日本刑法典》一书。该书出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日本立法机关多次修改刑法典:2001年3次修改刑法典;2003年2次修改刑法典;2004年对刑法典作了重大修改;2005年又2次修改了刑法典。有鉴于此,译者根据日本三省堂最新版《模范六法》对《日本刑法典》一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希望《日本刑法典》第2版的推出,能使读者对日本刑法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充分了解,并给我国刑事立法带来一定启示。张明惜作者简介 编辑 张明楷,男,1959年生,湖北仙桃人。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曾是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员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教授。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理事。独著《犯罪论原理》(1991年版)、《刑事责任论》(1992年版)、《刑法的基础观念》(1995年版)、《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犯罪与对策》(1995年版)、《刑法学(上、下)》(1997年第1版)、《未遂犯论》(1997年版)、《刑法格言的展开》(1999年第1版、2003年第2版)、《外国刑法纲要》(1999年版)、《刑法学(教学参考书)》(1999年版)、《法益初论》(2000年版、2003年修订版)、《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刑法》(2001年版)、《刑法的基本立场》(2002年版);译《日本刑法典》(1998年版)。 ·查看全部>> 目录 编辑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通则 第二章刑罚 第三章期间计算 第四章缓刑 第五章假释 第六章刑罚的时效和刑罚的消灭 第七章犯罪的不成立和刑罚的减免 第八章未遂罪 第九章并合罪 第十章累犯 第十一章共犯 第十二章酌量减轻 第十三章加重减轻的方法 第二编罪 第一章删除 第二章内乱罪 第三章外患罪 第四章有关国交的犯罪 第五章妨害执行公务罪 第六章脱逃罪 第七章藏匿犯人和隐灭证据罪 第八章骚乱罪 第九章放火和失火罪 第十章有关决水和水利的犯罪 第十一章妨害交通罪 第十二章侵犯居住罪

刑法研究生必读书目

研究生学习计划 各位研究生:你们好! 为了在你们毕业的时候使自己感到没有虚度这3年时光,真正学有所得,希望你们在生活愉快、身体良好的情况下,能好好阅读,勤加思考,勤于笔耕,力求有所收获。 (一)读书 以下提供大家在这三年学习期间必须读的几本书(用罗马数字标注),另外每本书都匹配2到3本参考书(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希望大家能用心阅读。此外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其他书籍,不限于刑法,也不限于法学,比如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 Ⅰ[德]考夫曼著:《法律哲学》 1.梯利:《西方哲学史》 2.所罗门:《大问题》 Ⅱ洪福增著:《刑法理论之基础》和《刑事责任之理论》 1.韩忠谟著:《刑法原理》 2.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 Ⅲ童德华著:《外国刑法导论》 1.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 2.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 Ⅳ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张晋藩等著:《中国刑法史新论》 2.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 Ⅴ张明楷著:《刑法学》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 Ⅵ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 1.赵秉志主编:《刑罚总论问题探索》

2.陈兴良主编:《刑种通论》 3.法林顿:《刑罚的历史》(图文版) Ⅶ刘明祥:《侵犯财产罪比较研究》 1.大谷实著:《刑法概说·各论》 2.王作富著:《刑法分论研究》 3.孙国祥:《经济刑法研究》 Ⅷ储槐植著:《美国刑法》 1.赵秉志主编:《英美刑法学》 2.霍根与史密斯著:《英国刑法》 Ⅸ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1.曾根威彦著:《刑法学基础》 2.[德] 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 Ⅹ与本人论文选题相关的专著1本[原则上要求有深度的研究著作] 1.与本人论文选题相关之著作2到3本 注意事项: 1)以上所列必读书,要考察读书笔记,要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口试。 (二)写作 1.先学习作研究综述。为此尽早确定一个研究题目,阅读相关著作和论文,梳理和总结有关争论问题的论点和论证。 2.尝试着写作。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找出分歧的真正所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前见。 3.根据社会现实需要、现代法理和现代刑法基本原理,展开对有关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在实践意义上或者理论意义上的新看法。

刑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刑法哲学部分) 1、(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美]胡萨克:《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上海三联出版社。 4、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 6、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刑法学部分)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4、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5、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6、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8、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0、黎宏:《法人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1、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12、高铭暄、赵秉志:《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历程》,中国方正出版社; 13、陈兴良:《刑法总论适用》,法律出版社; 14、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5、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16、陈兴良:《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 17、陈兴良:《刑法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18、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19、何秉松:《犯罪构成系统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刘生荣:《犯罪构成原理》,法律出版社;

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国刑法学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修订版)、《刑罚通论》(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4、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陈兴良著:《刑法哲学》(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黎宏著:《刑法总论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中国方正出版社。 9、张明楷著:《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10、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二)外国刑法学 ★1、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学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 ★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日】大冢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德]】李斯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 6、[德]耶赛克等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7、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8、【日】小野清一郎著:《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说明:1、带“★”为精读书目,至少也要看三遍以上。 2、重点关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近三年来的所有刑法文章。 二、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国刑法学部分

刑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必读刑法书目

刑法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必读刑法书目 1.张明楷:《刑法学》(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 2.张明楷:《未遂犯论》 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4.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5.张明楷:《法益初论》 6.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 7.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2004年第1版、2011年第2版)8.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 9.张明楷:《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 10.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 11.陈兴良:《教义刑法学》 12.陈兴良:《判例刑法学》 13.陈兴良:《刑法知识论》 14.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版 15.陈兴良:《刑法方法论研究》 16.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第3版) 17.陈兴良:《规范刑法学》(第2版) 18.周光权:《刑法总论》 19.赵秉志:《刑法总则要论》 20.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1.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第四版) 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储槐植:《刑事一体化》,法律出版社,2003年 11、邱兴隆著《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18、最高人民法院编《刑事审判参考》,法律出版社 台湾学者著作: 1、黄荣坚:《基础刑法学》 2、陈子平:《刑法总论》 3、林东茂:《刑法综览》 4、林钰雄:《新刑法总则》 5、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 6、林山田:《刑法通论》 7、林山田:《刑法各罪论》 国外学者著作: 1、【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 2、【德】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

刑法专业学生必读的书籍

刑法专业学生必读的书籍(2010-09-27 23:16:07)转载标签:刑法专业必读书目杂谈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5、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6、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7、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 8、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张明楷:《刑法的基础观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11、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3、黎宏:《法人刑事责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周光权:《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 15、周光权:《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 16、陈兴良:《刑法总论适用》,法律出版社 17、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19、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20、[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法律出版社 21、[德]耶赛克、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 22、[意]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 23、[法]斯特法尼:《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4、[日]大冢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5、[俄]斯库拉托夫等主编:《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6、[英]特纳:《肯尼刑法原理》,华夏出版社 27、[英]克罗斯等:《英国刑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8、[美]胡萨克:《刑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刑法分论教学大纲

《刑法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刑法分论 课程代码:01135935 课程负责人:罗世荣 二、学时与学分:56学时3.5学分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四、适用专业:法学 五、使用教材: 谢望原:《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六、参考书目: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北大、高教联合出版2010版 【2】赵秉志吴振兴《刑法通论》高教出版2007 【3】谢望远《刑法学》北大2013出版 【4】马克昌《犯罪通论》《刑罚通论》武大2009版 【5】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人大2010版 【6】陈兴良《刑法哲学》《刑法的价值构造》 【7】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2010版 【8】储槐植《美国刑法》北大96版 七、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刑法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刑法学是法律专业14门基础必修课之一,是法律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和掌握刑法学是法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刑法学既是一门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学科,又是与司法实践紧密相联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这就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刑法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业务学习、案例分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成既懂理论又会司法实践的高级法律人才。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刑法分论以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其应当受到的具体刑罚处罚为内容,对应于刑法分则的规定,是刑法学的重要内容。刑法分论涉及的具体犯罪数百个,需要在刑法总论原理及刑法总则规定的指导下学习,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实践中较为常见,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尤其是其中容易发生混淆的犯罪。对于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仅要求一般性了解。 十、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刑法各论概述 【学习目标】 了解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以及罪名的确定;明确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法条竞合的概念、类型及适用法律的原则;掌握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学习重点】 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即罪状、罪名和法定刑。 第一节刑法各论和刑法总论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和刑法总论的关系 二、研究刑法各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 一、犯罪的分类排列 二、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