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

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2.5.4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7)

2.6分析结论 (27)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8)

3.1市场调查 (28)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8)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8)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9)

3.1.4替代产品调查 (29)

3.1.5产品价格调查 (29)

3.1.6国外市场调查 (30)

3.2市场预测 (30)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0)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1)

3.2.3价格预测 (31)

3.3市场推销战略 (31)

3.3.1推销方式 (32)

3.3.2推销措施 (32)

3.3.3促销价格制度 (32)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2)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3)

3.4.1产品方案 (33)

3.4.2建设规模 (33)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4)

3.6市场分析结论 (34)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5)

4.1地理位置选择 (35)

4.2区域投资环境 (36)

4.2.1区域概况 (36)

4.2.2地形地貌条件 (36)

4.2.3气候条件 (36)

4.2.4交通区位条件 (37)

4.2.5经济发展条件 (38)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0)

5.1总图布置原则 (40)

5.2土建方案 (40)

5.2.1总体规划方案 (40)

5.2.2土建工程方案 (41)

5.3主要建设内容 (42)

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3)

5.4.2供电 (45)

5.5道路设计 (47)

5.6总图运输方案 (47)

5.7土地利用情况 (47)

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7)

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7)

第六章产品方案 (50)

6.1产品方案 (50)

6.2产品性能优势 (50)

6.3产品执行标准 (50)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50)

6.5产品工艺流程 (51)

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1)

6.5.2产品工艺流程 (51)

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8)

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8)

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8)

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8)

6.8仓储方案 (59)

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60)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60)

7.2主要设备选型 (60)

7.2.1设备选型原则 (61)

7.2.2主要设备明细 (61)

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4)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4)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4)

8.2.1能源消耗种类 (64)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5)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5)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5)

8.4.1项目能耗分析 (65)

8.4.2国家能耗指标 (66)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6)

8.5.1工业节能 (66)

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7)

8.5.3节水措施 (67)

8.5.4建筑节能 (68)

8.6结论 (69)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70)

9.1设计依据及原则 (70)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70)

9.1.2设计原则 (70)

9.2建设地环境条件 (70)

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1)

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1)

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2)

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3)

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3)

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4)

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5)

9.5绿化方案 (76)

9.6消防措施 (76)

9.6.1设计依据 (76)

9.6.2防范措施 (76)

9.6.3消防管理 (78)

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8)

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9)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80)

10.1 编制依据 (80)

10.2概况 (80)

10.3 劳动安全 (80)

10.3.1工程消防 (80)

10.3.2防火防爆设计 (81)

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1)

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1)

10.3.5抗震设防措施 (82)

10.4劳动卫生 (82)

10.4.1工业卫生设施 (82)

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3)

10.4.3个人卫生 (83)

10.4.4照明 (83)

10.4.5噪声 (83)

10.4.6防烫伤 (83)

10.4.7个人防护 (83)

10.4.8安全教育 (84)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5)

11.1组织机构 (85)

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5)

11.3人力资源管理 (86)

11.4劳动定员 (86)

11.5福利待遇 (87)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8)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8)

12.2 建设工期 (88)

12.3实施进度安排 (88)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0)

13.1投资估算依据 (90)

13.2建设投资估算 (90)

13.3流动资金估算 (92)

13.4资金筹措 (92)

13.5项目投资总额 (93)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8)

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9)

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9)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9)

14.1.2产品成本 (100)

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1)

14.2财务评价 (101)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1)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2)

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2)

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5)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7)

15.1项目风险因素 (107)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7)

15.1.2技术风险 (107)

15.1.3市场风险 (107)

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8)

15.2风险规避对策 (108)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8)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8)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8)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9)

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10)

16.1招标管理 (110)

16.2招标依据 (110)

16.3招标范围 (110)

16.4招标方式 (111)

16.5招标程序 (111)

16.6评标程序 (112)

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2)

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2)

16.9合同备案 (112)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3)

17.1结论 (113)

17.2建议 (113)

附表 (114)

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4)

附表2 总成本表 (115)

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6)

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7)

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8)

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9)

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20)

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1)

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2)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3)

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4)

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5)

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7)

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9)

附表 (131)

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1)

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2)

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3)

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4)

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5)

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6)

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7)

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8)

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9)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40)

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1)

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2)

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4)

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6)

第一章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本文档当前的正文文字都是告诉我们在该处应该写些什么,当您按要求写出后,这些说明文字的作用完成,就可以删除了。编者注)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生产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中咨国联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或技改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工业园区

1.1.5项目负责人

刘海

1.1.6项目投资规模

本次项目的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XX万元(土建工程为XXX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XXX万元,土地费用XXX万元,其他费用为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XX万元。

本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XX万元,年均利润总额XX 万元,年均净利润XX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XX万元,年增值税为XX万元;投资利润率为XX%,投资利税率XX%,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XX%,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47年。

项目的总投资为17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00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3234.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4565.00万元,土地费用750.00万元,其他费用为1189.16万元,预备费261.84万元),建设期利息为367.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6632.50万元。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500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39545.4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0350.34万元,年均净利润7762.75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22.61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2226.1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0.88%,投资利税率75.2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50.24%,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3.22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案例如下:

本次“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产品: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

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产品XXX(产量)。

项目总占地面积XX亩,总建筑面积XXX.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

1、主要生产系统生产车间1 1 生产车间2 1 生产车间3 1 生产车间4 1 原料库房 1 成品库房 1

2、辅助生产系统

办公综合楼8 技术研发中心 4 倒班宿舍、食堂 5 供配电站及门卫室 1 其他配套建筑工程 1 合计

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占地面积

3、辅助设施道路及停车场 1 绿化 1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产品为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达产年设计产能为:年产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系列产品XXX万吨。

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20020.0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单体名称占地面积(m2)层数建筑面积(m2)

1 标准工业厂房9000.00 1 9000.00

2 标准库房4600.00 1 4600.00

3 办公综合楼800.00 3 2400.00

4 职工宿舍、食堂800.00 4 3200.00

5 配电房220.00 1 220.00

6 门卫室40.00 1 40.00

7 环保处理站300.00 1 300.00

8 其他辅助设施260.00 1 260.00

合计16020.00 20020.00 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1060.00

公共设施道路及硬化9800.00 9800.00 绿化4200.00 4200.00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次项目总投资资金XX.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项目企业自筹资金XX.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XX.00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17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2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0.00万元。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次项目建设期从2018年XX月至2019年XX月,工程建设工期为XX个月。

本项目建设从2018年6月—2020年5月,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项目公司简介

1.3编制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

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案例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4.《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6.《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8.《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9.《现代财务会计》;

10.《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1.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2.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

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

一主要指标

1 总占地面积亩

2 总建筑面积㎡

3 道路㎡

4 绿化面积㎡

5 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

建筑工程万元

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

土地费用万元

二主要数据

1 达产年年产值万元

2 年均销售收入万元

3 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

4 年均净利润万元

5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

6 年均增值税万元

7 年均所得税万元

8 项目定员人

9 建设期月

三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29.80%

2 项目投资利税率% 40.55%

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18.97%

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26.51%

5 税后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

6 税前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

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 5.47

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 4.36

9 盈亏平衡点% 45.18%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

1 总占地面积亩50.00

2 总建筑面积㎡20020.00

3 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10.00

4 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17000.00 4.1 建筑工程费用万元3234.00 4.2 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4565.00 4.3 土地费用万元750.00 4.4 其他费用万元1189.16 4.

5 预备费用万元261.84 4.

6 建设期利息万元367.50 4.

7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6632.50 二主要数据

1 正常达产年年产值万元50000.00

2 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万元39545.45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含镍废水处理工艺 镍系废水进入镍系调匀池;用泵提升至PH:11~13,用自动仪表控制加药(NaOH);使镍离子(Ni+2)与氢氧根(OH-)形成Ni(OH)2,出水导入斜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层液排入综合系合并处理,污泥则排入镍系污泥池;再以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脱水,所得干泥饼再外卖。单独的镍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泥渣,具有很高的价值,即使外卖给专门的污泥处理企业,价值也比混合废水的泥渣外卖的价值高数十倍。 因为镍系废水处理的污泥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建议企业对镍系废水单独处理,污泥单独收集。因为企业场地限制,一般在废水站建设上很难以做到每一系列的废水彻底分开,这里还是建议电镀企业至少镍系、铜系废水合并处理,这样收集和分类处理,比较容易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彻底,含镍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见下表。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如果这系列的废水中含有Zn、Pb、Sn、Al等离子,在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PH值,因为,这些金属属于两性金属,他的氢氧化合物可以是酸式也可以是碱式。锌开始沉淀的PH是,完全沉淀的PH值8,沉淀开始溶解的PH值;实际处理的最佳值是~。因此,如果该处理系列废水含锌,则处理时需要严格控制PH在9左右,必要时可以将含锌金属系列废水单独收集、单独处理、单独分离。 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对于含镍废水单独收集,在线使用镍回收系统,通过RO膜系统,将清洗水中的镍浓缩,回用于电镀线,清水继续使用在电镀线作为清洗水,这样的方式非常好,对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非常值得采用和排广。 金属镍回收装置 我公司是专业从事废水回用处理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在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试验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专利。工程应用数十个,金属回收装置安装几百多套,设备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获得客户的好评。 适应范围 ◇电镀镍漂洗水回收; ◇电镀铜漂洗水回收; ◇其他性质相类似废水的回收; ◇制造纯水; 产品特点 ◇采用两级预处理措施,有效预防堵塞,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反渗透工艺采用大流量设计,减少膜清洗次数,有效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反渗透工艺采用独特的循环管路设计,更加节能; ◇使用两段两级式反渗透分离,回收率更高,回收镍离子的浓度可达20g/L以上,纯水水质更好; ◇采用自动控制,减少操作强度。 含镍废水预处理单元 含镍废水处理控制系统 含镍废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5 m3/h (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含镍废水处理设备相关型号表:

含锌粉尘对矿热炉冶炼的影响

含锌粉尘对矿热炉冶炼 的影响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含锌粉尘对矿热炉冶炼的影响 一、概述 对于含有锌、铅、钾和钠等元素的粉尘返回EAF使用,会对下道工序造成锌铅循环富集问题。 1、宝钢不锈钢生产工艺 2、ZPSS、ZPRR、Wonjin 1、对矿热炉的危害 锌的氧化物在矿热炉内易被还原,并在高温下气化随着烟气上升,锌蒸气在矿热炉上部低温区氧化后沉积,部分与炉料一起下降,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炉内锌的循环积累,即所谓的“小循坏”。但大部分锌蒸汽随烟气进入电炉布袋除尘,若除尘灰直接加入EAF,再次通过EAF除尘流转到浦友(ZPRR)制作成

团矿,是锌重新进入元进的矿热炉,就形成了矿热炉冶炼系统锌的“大循环”。 ①矿热炉内部锌的循环 团矿中的锌主要以氧化锌的(ZnO)的形式存在。锌的化合物在大于1000℃的高温区被CO还原为气态锌。沸点为907℃的锌蒸气,随烟气上升,到达温度较低的区域时冷凝而再氧化。再氧化形成的氧化锌细粒随着下降的炉料再次进入高温区,周而复始,就形成了锌在矿热炉内富集现象。在炉内循环的锌蒸气有条件渗入炉墙与砖衬结合使砖的体积膨胀而脆化(挖炉过程中在砖缝中能看到锌的化合物)。 ②电炉(EAF) →矿热炉(SAF)之间的循环 锌元素进入矿热炉后,与炉料一起被加热。但它不能跟随炉料中的几大主要元素一起进入渣铁。锌蒸气随气流上升,进入矿热炉布袋除尘,富含锌的矿热炉除尘灰随不锈钢废铁被加入到电炉,由于除尘灰颗粒比较细,在电炉加料的过程中大部分就被电炉除尘器吸走,而进入除尘灰。小部分进入电炉内部高温区进行还原、气化再次随上升气流进入电炉除尘灰中。 锌长期在电炉、矿热炉之间这样的循环,经过长期的积累锌含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对矿热炉的冶炼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危害如下: a. 对矿热炉的寿命的影响 炉内富集的锌蒸气可渗入炉墙与炉衬结合,形成低熔点化合物而软化炉衬,使炉衬的侵蚀速度加快。 b.对矿热炉除尘的影响 自从ZPSS将含锌除尘灰加入电炉后,元进矿热炉除尘灰大幅度增加,严重增加了矿热炉除尘器卸灰系统的负荷,5月份、6月份多次出现除尘器斗提机、 渗入团矿和焦炭间隙中的锌蒸气沉积氧化成氧化锌后,一方面由于体积的膨胀会增加团矿和焦炭的热应力,破坏团矿和焦炭的热态强度,主要表现在焦炭的反应后强度有所降低。同时也会堵塞料与料之间的孔隙,恶化炉料的透气性。

钢铁厂除尘灰及其他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

钢铁厂除尘灰及其他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
来源: 中国环保信息网切记!信息来至互联网,仅供参考2010-04-15 访问: 274次
随着环境立法的要求越来越严,对钢铁企业环境适应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一些降低能源 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及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技术方法在钢厂得到大力推广。近几年开发的一些钢厂 废弃物回收、回用技术都已得到成功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诸如降低废弃物排放、节约废弃物处置 费用、回收利用部分含 fe、zn 产品的作用。 废弃物主要来源于除尘器的细粉尘和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泥。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过程中要求 实现无尘处理,经常采用粘结成形、造球、压块、制砖等工艺方法。上述工艺处理方法的一个共同生 产工序是废弃物的混合即混料过程。混料系统必须同时能够进行混料、加湿、混匀、紧密、预成球、 反应、 冷却等过程。 采用逆流强力混合机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混合原料中常含有一些难处理的回收料, 如坚硬的(烧结矿、焦炭) 、腐蚀性的(含氯化物材料) 、易产生火花的(含 fe 粉材料) 、易发生反应 的(生石灰)或粘性大、易结成团的回收料。 1、除尘灰造球 近年来,锌的回收在钢厂越来越重要。随着表面热浸镀钢材使用量的增多,回收到钢厂重熔的锌 量也大量增加。含锌废弃物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仅对外观进行处理;另一种是将回收的锌加工 成氧化物。 在奥地利林茨奥钢联钢厂, 从转炉出来的含尘废气经冷却器和下步的电除尘进行除尘。 从冷却器 出来的粗粉尘以及从电除尘出来的低锌细粉尘在回转窑中进行加热, 并在一条连续生产线上压制成团 块,压制团块再直接返回到转炉中进行再利用。 从电除尘出来的富含锌的粉尘则被送到另一条生产线——造球系统。 由于这种粉尘铁含量及生石 灰含量高,且工作温度达到150℃ 时,易产生火花,因此,为防止铁发生反应,系统采用氮气进行保 护。为了消除熟石灰的反应焓及其他热源,混合机同时也作为蒸汽冷却器使用。在混合机和圆盘造球 机之间安装有改进的圆盘给料机作为反应器。由于混合机是批量间歇式非连续生产,而造球机是连续 生产,圆盘给料机即可以作为间歇式生产和连续生产之间的缓冲装置,也可为熟石灰的完全反应提供 充足的时间。虽然粉尘很难溶于水,但混合过程却需要大量的水。加水量由工艺控制系统根据检测数 据自动计算出来,基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cao 熟化用水量(化学计量) 、消耗反应热用水、热粉尘 冷却用水、消耗高温混合机机械能用水、粉尘造球需要加湿的用水。 水的蒸发作用使混合机、 反应器、 造球机内产生大量的含尘蒸汽,这些蒸汽在净化器中被净化后循环使用,从净化器出来的污水又被送 入混合机中使用,这些水在完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不会向外部排放,而且整个工艺所用的水都是加 入到净化器中的新水。由于含石灰的粉尘加湿后很粘,混合机上一般配有自动清除装置。从造球机出 来的湿球在带式干燥机上进行干燥,以利于储存。造好的球机械强度高,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良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 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含铁尘泥脱锌实验研究

含铁尘泥脱锌实验研究 王志远1 何明杰1 俞晓林2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1.炼铁厂; 2.技术质量处 杭州 310022) 摘 要:通过管炉焙烧试验和烧结杯试验,研究如何降低杭钢含铁含碳尘泥的含锌量。试验表明:当煤粉 为还原剂时,脱锌效率比焦粉做还原剂时更高;当煤粉外配20%,焙烧可以脱除含铁含碳尘泥91.65%的锌,当有催化剂存在时,脱锌效率更高。经过预处理措施后,通过烧结也能脱除一定含量的锌。 关键词:含铁尘泥;烧结;脱锌 0 前言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铁含碳含锌尘泥,从成本和环保考虑,一般会回收利用,用于烧结、炼铁。但同时它也含有较高的Zn 、Pb 等有害元素,如果不经处理直接使用,一方面由于其粒度细,亲水性差影响烧结生产;另一方面Zn 在高炉内部循环富集,沉积在高炉上部炉衬表面引起结瘤,严重时还会侵入炉衬之间破坏炉衬或引起风口中套上翘,另外锌在炉缸碳砖中沉积,易形成 鼠洞 状侵蚀。锌富集的恶性事件:会使高炉顺行急剧恶化,休风率增加,严重影响高炉产量,增加消耗,缩短一代高炉的寿命。 杭钢目前年产含铁含碳含锌尘泥转炉污泥和瓦斯灰各约5.5万t 和3.3万t,并直接用于烧结。而由于受含锌较高的用料结构影响,目前杭钢高炉入炉Zn 负荷已达到1.8~ 2.5kg/t.铁,远远超过技术标准规定的0.15kg/t.铁,对高炉正常生产和长寿带来较大影响。 为了控制入炉锌负荷,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控制入炉铁料的锌含量,这是目前控制高炉锌负荷的主要方法;二是隔断法,即不回收利用含铁尘泥,这主要对于一些干法灰等含锌较高的回收料;三是对含铁尘泥进行脱锌处理后再利用,这目前主要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厂所应用,如马钢和莱钢等。目前国内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有火法的转底炉法和回 转窑法、湿法的水力旋流器法。 杭钢也积极探索含铁尘泥脱锌处理新工艺,在实验室通过焙烧、烧结含铁尘泥试验,探索脱锌的可能性。 1实验原料和方法 1.1 焙烧和烧结杯实验用原料成分 本次试验用转炉污泥、瓦斯灰等含铁尘泥,焦粉、煤粉及其他原料等均来自杭钢。表1是转炉污泥的化学成分,表2是焦粉和煤粉的工业分析及其灰分中Zn 的含量,表3是本次烧结杯试验用原料的含锌量。 表1 转炉污泥化学成分 % TFe CaO MgO SiO2S Zn 54.65 8.52 0.91 1.60 0.221 2.22 表2 焦粉和煤粉的工业分析 % 挥发分灰分S 灰分中Zn 煤粉11.4712.220.4200.006焦粉 3.76 15.92 0.580 0.007 由表1和表2可知,转炉污泥含Zn 为2.22%,较高,但仍含有铁54.65%。煤粉和焦粉中Zn 含量较低,其灰分中仅为0.006%和0.007%。 由表3可知,该次烧结杯脱锌试验用原料中,含锌量较高的依次为:转炉污泥、瓦斯灰、高返、铁屑、球筛粉和丸红粉等,其中转炉污泥的含锌量达到了所有物料50.86%。 2010年8月 第三期 27

含锌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论 文 综 述 Overview of The sise s 含锌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蔡鲁晟 陈文婷 黄 琳 (江西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 含锌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如物理法和化学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费用高,2次污染大。微生物法在含锌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研究成果已投放工程应用。生物吸附法对含锌废水的处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锌 重金属 废水 生物吸附法   收稿日期:2005-11-29 作者简介:蔡鲁晟(1982~),男,硕士,从事重金属生物吸附方面的研究。   The Progress of R esearch of T reating Z n —Containing W aste w ater Cai Lushen Chen Wenting Huang Lin (Jiangxi Universt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Jiangxi G anzhou 341000) Abstract The tradition methods to treat Zn —containing wastewater ,such as physical and chemical ones ,have s 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high cost ,serious second pollution.G 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reatment of Zn —containing wastewater with microbiology ,and s ome result has been but into application.Wild prospect is pointed out in this article aboout the treatment of Zn —containing wastewater with biological ads orption. K eyw ords heavy metal zinc wastewater biological ads orption 在当代人类使用的金属中,按金属用量计,锌是 仅次于铁、铝、铜之后的第四大用量的重金属[1]。 锌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它参与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但是,许多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如果锌在人体内含量过高,将会抑制噬细胞的活性和杀菌力,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减弱,对疾病易感性增加[2]。 本文通过对含锌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如物化法和化学法进行系统论述,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详细考察生物法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发展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锌废水的处理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化学法处理含锌废水 处理含锌废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中和沉淀法、铁氧体法、絮凝沉淀法等。 中和沉淀法主要是往废水中添加碱(一般是氢氧化钙)提高其pH 值,生成氢氧化锌沉淀。然而一般含锌废液在多数情况下含有配合剂,配合剂的存在阻碍氢氧化锌沉淀的形成,所以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锌废液很难达到排放的标准[3]。 铁氧体法用投加FeS O 4使废水中的锌离子形成磁性铁氧体析出,在形成铁氧体的过程中,锌离子通过包裹、夹带作用,填充在铁氧体的晶格中,并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固溶物。汤兵等[4]研究指出在pH = — 86—第20卷第3期2006年3月 化工时刊Chemical Industry T ime s Vol.20,No.3 Mar.3.2006

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27,No.22009年2月 收稿日期:2008-10-30作者简介:石 磊(1977-),男,江苏徐州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冶金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接近5亿t ,由于铁矿资 源紧张、品位不断下降,导致高炉瓦斯泥(灰)、转炉OG 泥、转炉和电炉除尘灰等含锌尘泥产量不断增加。这些次生资源虽含铁较高,但锌在高炉中会挥发结瘤、缩短高炉寿命,并对高炉顺行和焦炭冶金性能造成严重影响[1]。此外,尘泥露天堆放或外卖处理过程中,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含锌尘泥的处理已成为冶金界的热点之一。 1钢铁工业含锌尘泥处理工艺及其特点 按锌含量不同,含锌尘泥可分为高锌(>20%)、中锌(5%~20%)和低锌(<5%)尘泥。目前,处理含锌尘泥的工艺有物理法、湿法和火法3种。1.1物理法 处理工艺主要有2种:①磁性分离———其原理是利用锌富集粒子粒度较小、磁性较弱的特性,采用 离心或磁选的方式富集锌元素。磁性分离方法用于高炉粉尘时,要增加浮选除碳工艺,以提高磁性分离的效率[2]。②机械分离———该工艺处理后的粗粉可直接用于炼铁,但该法的操作费用较高,富锌产品的锌含量过低,价值较小。物理法简单易行,但锌的富集效率较低,一般只作为湿法或火法工艺的预处理工艺。1.2湿法 湿法工艺一般用于中锌和高锌尘泥的处理。氧化锌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不溶于水或乙醇,但可溶于酸、氢氧化钠或氯化铵等溶液中。湿法回收技术就是利用氧化锌的这种性质,采用不同的浸取液,将锌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一般有酸浸、碱浸以及氨与CO 联合浸出等方法。湿法工艺富集率虽然很高,但处理后的浸渣中锌含量较高(>0.5%),既满足不了环保要求,又不能作为钢铁厂原料,使得铁、碳得到 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石 磊,陈荣欢,王如意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1900) 摘要:比较了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传统处理工艺,介绍了宝钢含锌尘泥研究和利用的实践,调研了国外钢铁厂含锌尘泥的利用途径,列举了转底炉处理含锌尘泥的国内外进展,指出火法回用是妥善处理钢铁工业含锌尘泥的最佳途径,转底炉在资源化利用钢铁工业含锌尘泥及环境保护方面潜力巨大。关键词:含锌尘泥;资源化利用;火法工艺;转底炉中图分类号:X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09)02-0019-04 Present Utilizati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Zinc-borne Sludge &Dust in Iron &Steel Industry Shi Lei ,Chen Ronghuan ,Wang Ruyi (R &D Center ,Baoshan Iron &Steel Co.Ltd.,Shanghai 201900,China ) Abstract :Zinc-borne dusts and sludges are secondary resources remaining to be fully utilized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most of them (with low zinc content )are recycled in sintering plants with the harmful influence to the following blast furnace operation.while the rests (with high zinc content )are sold outside with the negative results of resource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 the article ,tradi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zinc-borne dusts and sludges are compared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practices of zinc-borne dusts and sludges in Baosteel are introduced ,oversea recovery ways for zinc-borne dusts and sludge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zinc-borne dusts and sludges present utilizati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trend by RHF are enumerated home and abroad.Finally ,RHF application in zinc-borne dusts and sludges treatment is recommended for its great potential in resource recove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 :zinc-borne dust &sludg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pyrogenic process ;RHF 综合利用

含锌废水处理技术

1.前言 锌是一种在地球上储量较为丰富的重金属资源。我国锌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位[1] ,锌资源并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如冶炼、制药及食品行业之中。锌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广泛存在于人体肌肉及骨骼中[2] ,但是含量甚微,如果超量就会发生严重后果。含锌废水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活动具有严重危害,具有持久性、毒性大、污染严重等危害,一旦进入环境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大多数参与食物链循环,并最终在生物体内积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危害人体健康。随着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等生产活动的日益增加,产生的重金属废水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大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含锌废水的治理仍然是世界环保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2 国内外处理含锌废水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根据其处理手段的不同,可分为物化法和生物法,根据锌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不同,常用的处理方法分两类[3]:第一类是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锌(II)离子转变为不溶的重金属化合物,经过沉淀或浮上法从废水中除去,具体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第二类是使废水中的重金属在不改变其化学形态的条件下进行浓缩和分离,具体方法有反渗透法、电渗析法、蒸发浓缩法。通常多采用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从9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致力于研究微生物法处理含锌废水,有些已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2.1 化学沉淀法 锌是一种两性元素,它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水,并具有弱碱性和弱酸性,故其化学式可写作:碱式:Zn(OH)2,酸式:H2ZnO2。由于它呈两性、故在强酸或强碱中能溶解。在锌酸盐溶液中加适量的碱可折出Zn(0H)2 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的碱,沉淀又复溶解;但反之,在锌酸盐溶液中,加适量酸也可析出Zn(0H)2 白色沉淀,再加过量的酸、沉淀又复溶解。锌的氢氧化合物为两性化合物,pH 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沉淀返溶而使出水超标。所以在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锌废水的过程中,要注意pH 值的控制。 2.1.1 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其原理是在含锌废水中加入混凝剂(石灰、铁盐、铝盐),在pH=8~10 的 弱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物絮凝体,对锌离子有絮凝作用,而共沉淀析出。尹庚明[4] 等采用混凝沉淀法对江门粉末冶金厂锰锌铁氧体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30-80m3/d。实验室试验和工厂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法土建及设备投资少,工艺简便,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悬浮物去除率可达99.9%,浊度去除率可达99%,悬浮物由200-350mg/L 降为 0.002-0.005mg/L ,浊度由600-1200 度降为6-8 度,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 中的一级标准。且出水和废水中的金属氧化物均可回收利用。 2.1.2 硫化沉淀法

含锌粉尘对矿热炉冶炼的影响

含锌粉尘对矿热炉冶炼的影响 一、概述 对于含有锌、铅、钾和钠等元素的粉尘返回EAF使用,会对下道工序造成锌铅循环富集问题。 1、宝钢不锈钢生产工艺 2、ZPSS、ZPRR、Wonjin

二、粉尘对冶金的危害 1、对矿热炉的危害 锌的氧化物在矿热炉内易被还原,并在高温下气化随着烟气上升,锌蒸气在矿热 炉上部低温区氧化后沉积,部分与炉料一起下降,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炉内锌的循环积累,即所谓的“小循坏”。但大部分锌蒸汽随烟气进入电炉布袋除尘,若除尘灰直接 加入EAF,再次通过EAF除尘流转到浦友(ZPRR)制作成团矿,是锌重新进入元进的矿热炉,就形成了矿热炉冶炼系统锌的“大循环”。 ①矿热炉内部锌的循环 团矿中的锌主要以氧化锌的(ZnO)的形式存在。锌的化合物在大于1000℃的高温区被CO还原为气态锌。沸点为907℃的锌蒸气,随烟气上升,到达温度较低的区域时冷凝而再氧化。再氧化形成的氧化锌细粒随着下降的炉料再次进入高温区,周而复始,就形成了锌在矿热炉内富集现象。在炉内循环的锌蒸气有条件渗入炉墙与砖衬结 合使砖的体积膨胀而脆化(挖炉过程中在砖缝中能看到锌的化合物)。 ②电炉(EAF) →矿热炉(SAF)之间的循环 锌元素进入矿热炉后,与炉料一起被加热。但它不能跟随炉料中的几大主要元素 一起进入渣铁。锌蒸气随气流上升,进入矿热炉布袋除尘,富含锌的矿热炉除尘灰随 不锈钢废铁被加入到电炉,由于除尘灰颗粒比较细,在电炉加料的过程中大部分就被 电炉除尘器吸走,而进入除尘灰。小部分进入电炉内部高温区进行还原、气化再次随 上升气流进入电炉除尘灰中。 锌长期在电炉、矿热炉之间这样的循环,经过长期的积累锌含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对矿热炉的冶炼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危害如下: a. 对矿热炉的寿命的影响 炉内富集的锌蒸气可渗入炉墙与炉衬结合,形成低熔点化合物而软化炉衬,使炉 衬的侵蚀速度加快。 b.对矿热炉除尘的影响 自从ZPSS将含锌除尘灰加入电炉后,元进矿热炉除尘灰大幅度增加,严重增加了矿热炉除尘器卸灰系统的负荷,5月份、6月份多次出现除尘器斗提机、冷却塔管道等故障。

(完整版)含锌炼铁烟尘综合利用技术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二十三、含锌炼铁烟尘综合利用技术 1.技术名称:含锌炼铁烟尘综合利用技术 2.技术简介 2.1基本原理 核心专利技术“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多段集成耦合处理高炉炼铁尘技术”,可对含锌尘泥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并在环保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全面的综合回收与循环利用。经过红河锌联的专利技术处理,含锌尘泥被转化为可用于后期应用的次氧化锌粉,并最终回收出锌、铟、铋等有色金属;含锌尘泥中的铁、碳、氯等物质则被转化为铁精矿、碳精粉、工业盐等工业原料;去除有害杂质后的废渣用于生产环保免烧砖;生产流程的余热可配套余热锅炉生产蒸汽用于湿法过程以实现节能。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环保生产,无二次污染,环保完全达标。 2.2工艺路线 ①工序包括:火法挥发富集工序、窑渣联合选矿工序、湿法提锌工序、提锌残渣湿法提铟工序、提铟残渣湿法提铋工序、终渣火法熔炼并分离锡铅工序。②产出产品多达五类九种,即纯金属锭类;粗金属锭类;金属精矿类;能源产品类(碳精粉);非金属类(建材辅料)。 ③使用技术手段多,包括了二套火法冶金技术、三套湿法冶金技术、一套联合联矿技术。同时合理溶入自主创新技术,使之有机组合,浑然一体,先进适用。④各道工序基本上均采用成熟、常规、适用的工业设备,并进行合理必要的改进与组合,实现了集成创新。⑤整套工艺是闭路循环,除火法工序不可避免地(达标)排放烟气外,无废水、固废物的产出与排放。 2.3关键技术

核心专利技术:“火法富集—湿法分离多段集成耦合处理高炉炼铁尘技术”。 3.技术应用情况及典型项目 此技术为红河锌联专利技术,已在该企业建成应用。回转窑挥发生产线可年处理10万吨高炉炼铁烟尘,同时相应配套建设高氯锌粉湿法提锌,湿法分离提取高纯铟及铅铋,选矿处理回转窑渣回收铁精矿及冶炼产出电铅的生产线。年可产出锌锭10000t,铅锭2000t,铟锭12t,铁精矿25000t。典型项目的投资与收益情况见表23。 4.推广前景 此技术可对我国大量的含锌尘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消除环境污染,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新的再生原料来源,对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立清洁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镀含锌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技术

电镀含锌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表面处理工业的发展,各种环境保护和氰化物镀液得到了发展。使用无毒氰化物技术,需要引入更强的复杂混合物,导致重金属配合物强度的增加,使重金属更难处理。此外,随着环境标准和政策变得更加严格,处理后排放浓度要求也越来越低,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例如,随着氰化镀铜工艺的减少,许多单位已开发出碱性无氰镀铜,其镀液体系包括焦磷酸盐系镀铜、柠檬酸系镀铜、HEDP(聚磷酸盐)镀铜、乙二胺系镀铜等。这些体系中的络合剂与铜离子形成非常稳定的络合物,使铜不易沉淀,且其有机生物降解性较差。 除氰化物电镀外,还有化学镀、合金电镀等,而且镀液也使用大量的络合物,有机胺、有机酸等有机配合物对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状态,使重金属难以沉淀。 随着电镀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无氰电镀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和开发一系列处理电镀废水难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实践中有效的耐火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和案例,供业界参考。 2。难处理电镀废水的来源及性质 电镀废水的分离分流处理是近年来国家清洁生产政策倡导的一种处理方法。大多数企业都得到了积极的实施。在质量分离后,电镀废水中的难处理废水也会被分流,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预处理老化液、络合铜、络合镍和电镀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成分复杂,重金属普遍以络合形式存在。与游离重金属离子相比,复合重金属不再以单一重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与柠檬酸、EDTA、酒石酸、氨等物质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例如,在化学镀镍溶液中使用强络合剂与镍发生相互作用。重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重金属难以形成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因此,传统的化学沉淀法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且去除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使这些废水很难处理到标准水平。

中国钢铁冶金尘泥资源化利用现状

中国钢铁冶金尘泥资源化利用现状 钢铁行业当中存在的冶金尘泥是钢铁企业在进行生产期间排放而出的一种废弃物品,它的形态为固态,其中富含了大量的有价物品成分以及能够重复循环使用的碱性的金属物质,还有一些另外的金属物质。所以,钢铁行业当中存在的冶金尘泥全部是富含有价物质以及能够进行深度全方位使用的一项资源。由于国家对环保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加深,同时还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推动资源再生使用的政策以及法规,国内以及国际上对该物质进行处理的技术以及方式也有了极大进展。 1 物质的性质 1.1 产生以及类型 钢铁行业当中出现的冶金尘泥这种物质,是在钢铁进行冶炼期间的整个流程当中诞生的,依照其进行生产的流程以及它实施采集的方法存在的差异,对其来源以及类型状况进行探究。实际状况如下表1。 表1 冶金尘泥来源及类型状况表 工序分类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百分 比TFe c Zn pb CaO MgO 碱金 属 炼铁瓦斯灰、瓦斯 泥 35~ 55 0~2 0. 3~1 0~1 0.5~ 1.5 0.5~ 1.5 1~43~4

炼铜转炉及电炉炼 钢尘泥 30~ 60 15~ 35 0. 5~5 0~65~102~42~43~4 轧钢轧钢铁皮 65~ 75 0.1 0~ 0.5 0~ 0.5 50~ 0.5 0~0. 5 0~ 0.5 08~ 15 烧结 烧结机头灰、 机尾灰 30~ 60 0~2 0~50~3 0.3~ 1 03~1 5~1 8 2~4 1.2 物相 该物质的主要物相是铁、碱性质的金属以及碱性土质、碳、还有某些锌、铅等有色金 属以及稀有的金属。而它当中的铁的存在方式有FeO、Fe2O3、Fe3O4以及金属铁;碱性质的金属以及碱性土质的存在方式有CaCl、NaCl、KCl以及CaO、MgO;碳的存在方式是粉末状的焦炭以及某些未进行充分燃烧的煤粉;最后的锌、铅等有色金属以及稀有的金属的存在形式是氧化物、还有相对较复杂的含铁的氧化物。除上述表中列举的相对传统的钢铁行业当中出现的冶金尘泥这种物质之外,最近这些年,由于烧结烟气这项技术的大面积使用,还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因为烧结烟气进行脱硫形成的尘泥。这当中的脱硫药剂使用的是石灰,应用的是让石灰在半千的情况下进行脱硫的方式,它在我国的使用极为常见。它产生的废弃物最初称其为半千方式脱硫形成的石膏,钢铁行业的单位普遍将其叫做“脱硫灰”。它的主要物相为结晶水存在差异的CaSO3、CaSO4、CaCO3、Ca(OH)2、KC l、CaCl、MgCl2等这些,其中还包括了远超过该地区土壤背景数值的二噁英类具有长时间不溶解性质的有机化合产物。此类废弃物是钢铁领域当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使用的全新研究课题。文中论述的钢铁行业当中出现的冶金尘泥说的是使用高炉进行炼铁以及炼钢工作期间,在这整个流程当中产出的两个数量较大的钢铁行业当中出现的冶金尘泥。 1.3 粒度特点

含锌废水处理站方案设计x

电镀废水处理站 方 案 设 计 (初步) 洛阳宇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4.04

一、工程概况 项目单位: 设计单位:洛阳宇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水处理站酸废水的处理能力为100t/d,对原有系统出水颜色发黑褐色,其中含酸、铁、锌量都比较高,通过与业主协商后决定,本次废水处理站的设计重点针对废水中酸,Cr6+,Fe3+,Zn2+离子的去除,使其排水达标。 二、废水处理工艺描述 2.1 设计参数 废水站处理能力:5 m3/h,NaOH投加浓度:10%,PAC投加浓度:0.2%,PAM投加浓度:0.2%,压缩空气用量:10 m3/min,压力为0.2 MPa。一体化废水设备运行方式:连续运行。 2.2设备设计依据 2.2.1 甲方提供的水量和水质的数据; 2.2.2 给排水工程建设有关规范; 2.2.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2.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J3096-93》; 2.2.5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采用表2排放标准 2.2.6 2.3设计原则 2.3.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确保处理后水的各项水质指标皆符合本方案设计依据中的标准和要求。 2.3.2、采用先进、合理成熟的、功能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以确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2.3.3、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尽可能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和运行费用低。 2.3.4、处理设备不产生二次污染。 2.3.5、本着实际、合理、经济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 2.3.6、合理配套设计,液位自控等措施,减轻劳动强度,方便操作管理。

2.3.7、设计时原有设备能利用的尽量保留再利用,不能利用的可改造或进行重新设计。 2.3.8、破铬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PH值在2-3),加硫酸亚铁,与六加铬离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六价铬还原三价铬,反应完成后在投加NaOH,将污水ph值调节到8-8.5,在碱性条件下,使三价铬和金属离子相应地形成胶体状的氢氧化物而被吸附并以它为载体形成共同沉淀物。化学反应式:H2Cr2O7+6FeSO4+6H2SO4=Cr2(SO4)3+3Fe 2(SO4)3+7H2O 还原剂用量一般控制在Cr6+∶ FeSO4·7H2O=1∶25~30 2.4设计范围 2.4.1、本方案的设计范围仅为该污水处理站总平面所布置的站区范围以内,不包括污水处理站外的管线等设施。 2.4.2、包括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工艺设备、管线,电源由业主接至处理站的配电柜。 2.5 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含锌粉尘脱锌处理的实验室研究

Vol.24No.4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第24卷第4期October2007J.of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7年10月 文章编号:1671-7872(2007)04-0351-03 含锌粉尘脱锌处理的实验室研究 王强1,龙世刚1,占莉2 (1.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资源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充分利用高炉含锌瓦斯泥中充足的碳源,将铁和锌还原出来,得到脱锌金属化球团矿,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通过研究不同粘结剂、碱度、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熟球抗压强度、脱锌率的影响,找出最佳试验方案为A1B3C3D3,得到脱锌率和抗压强度较高的金属化球团。 关键词:粉尘;含碳球团;抗压强度;脱锌率 中图分类号:TF046文献标识码:A StudyonDezincificationofDustContainedZincinLab WANGQiang1,LONGShi-gang1,ZHANLi2 (1.SchoolofMetallurgy&Resources,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Ma'anshan243002,China;2.SchoolofMetallurgicalandEcolog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Inordertoreusetheresourceandprotecttheenvironment,theFeandZnwasreducedbytheplentycarboncontainedinBlastFurnacedustandthemetallicpelletscontainingzincwasgained.Byconsideringtheeffectofdifferentbinders,basicity,reductiontemperatureandtimeonthecompressionstrengthanddezincdegreeafterreducing,findoutthebestschemeA1B3C3D3andgetthemetallicpelletswithhighercompressionstrengthanddezincdegree. Keywords:dust;carboncompositepellets;compressionstrength;dezincdegree 钢铁厂每年产生的大量含锌粉尘,既占用场地,严重污染环境,又浪费其中铁、锌、铅、碳等资源,严重制约了钢铁厂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有效地将含锌粉尘资源化既是20多年来钢铁界的热门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普遍存在投资过大,成本较高的问题,大大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应用。含锌粉尘处理技术开发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不仅对钢铁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提升钢铁厂环保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1]。 充分利用高炉含锌瓦斯泥中充足的碳源,将铁和锌还原出来,得到脱锌金属化球团矿,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 1实验方法 高炉瓦斯泥含碳量较高,为了提高碳的利用率和得到较高的金属化率,实验配加一定量的精矿粉,使碳氧摩尔比为1.2[2]。高炉瓦斯泥主要成份(w/%)为:TFe36.34,FeO5.34,SiO26.2,CaO1.72,MgO0.632,Al2O33.53,TiO20.29,K2O0.065,Na2O0.056,MnO0.16,P0.101,Zn5.94,C22.79。精矿粉主要成份(w/%)为:TFe66.96,FeO2.8,SiO22.48,CaO0.07,S0.035。粘结剂为水玻璃、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所配制的复合添加剂。将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料、混合,用圆盘造球机造球、烘干,在N2保护气氛下的电阻炉中还原。对还原后的球团进行强度测试及化学分析。采用正交试验实验设计,验证碱度、粘结剂、还原温度和时间对脱锌率和熟收稿日期:2007-04-05 作者简介:王强(1982-),男,安徽当涂人,硕士生。

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尘泥技术

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尘泥 技术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 2014年3月1日

提纲 1技术概述 2钢铁厂尘泥基础特性 3钢铁厂尘泥制备内配碳球团的直接还原行为4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尘泥工艺方案 5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尘泥关键技术 6金属化球团在高炉炼铁中的应用

1技术概述 钢铁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量一般为钢产量的8-12%左右,近年来,迫于铁矿资源紧张、污染物排放治理的压力,钢铁企业大都采用返回烧结的方法来利用这些粉尘,但由于粉尘中的Zn、Pb、K、Na等元素对烧结机产能、烧结矿质量及高炉顺行和长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部分难利用粉尘不得不废弃,不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大量宝贵资源的浪费。实现钢铁厂含锌粉尘高效利用,不仅有利于减少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价资源,对于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10月莱钢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申报了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并获批准(发改办高技【2007】3194号文),开始了关于转底炉关键工艺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 通过关键工艺技术基础研究,掌握了复杂原料条件下的铁氧化物还原规律,建立了能量供给与多化学反应匹配的热工控制机制,揭示了直接还原条件下锌铅钾钠的高效脱除机理,形成了高效还原脱锌的系统工艺集成、基于原料特性的综合配料及成球技术、稳定长寿的转底炉本体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灵活高效的热工控制技术、转底炉能量综合利用技术、转底炉二次粉尘回收技术、关键工艺装备设计及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在转底炉本体的设计制造技术、还原工艺及热工控制、二次粉尘的回收及转底炉余热回收利用等相关难题,达到了工程设计目标,实现了转底炉连续稳定运行。

宝钢含锌尘泥的循环利用工艺简介

2004年3月 中国冶金 第3期(总第76期)宝钢含锌尘泥的循环利用工艺简介 王 涛 夏幸明 沙高原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1900) 摘 要 对宝钢的含锌尘泥(转炉二次粉尘、电炉粉尘和高炉瓦斯泥)的厂内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含锌尘泥分别应用于铁水三脱、转炉造渣和电炉造泡沫渣工艺对循环利用工艺进行了试验,具体如下:将转炉二次粉尘和电炉粉尘的混合物取代烧结矿粉作为铁水脱磷剂,通过改善流动性,达到了与烧结矿粉相当的脱磷效果,在三脱处理中粉尘中的锌和铅含量得到了明显的富集,为下一步回收处理打下了基础。将转炉二次粉尘和电炉粉尘的混合物通过添加一定量生白云石和锰矿加工成冷压块,在转炉吹炼前期加入,促进了石灰的溶解,改善了前期化渣,提高了脱磷率,L T压块和矿石的耗量减少。造渣剂加入没有引起钢水的增硫明显,粉尘造渣剂的加入对钢水和炉渣成分没有影响。将高炉瓦斯泥通过添加一定量生石灰和生白云石并加工成冷压块后,在电炉熔炼期加入,强化泡沫渣操作,减少金属损失和碳粉用量。瓦斯泥压块加入后对钢水、炉渣成分和电炉的粉尘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关键词 含锌粉尘和污泥 循环利用 三脱 转炉造渣 电炉发泡剂 INTR OD UCTION OF RECYC L ING PR OCESS OF ZINC2BORNE D UST AN D SL U D G E AT BAOSTEE L WAN G Tao XIA Xingming SHA G aoyuan (Baosteel Co1,L TD1Technical Center,Shanghai201900) ABSTRACT The recycling process of Baosteel produced zinc-borne dust and sludge was studied1 The dust and sludge are applied respectively in hot metal pretreatment,BOF slag formation and EAF foaming slag operation1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mixture of BOF and EAF dust is ap2 plied as hot metal pretreatment reagent substituting sinter ore1The dephosphorization result is e2 quivalent to that with sinter ore1Zinc and lead in the dust are considerably enriched during the pro2 cess;therefore it is favorable to future recovery1The briquette of BOF and EAF dust is added to BOF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of blowing1The lime dissolving is improved and so is slag formation, higher dephosphorization degree is obtained;L T briquette and Fe ore consumption are lowered1Sig2 nificant sulfur pickup is not observed,and there are no negative effects to steel and slag composition1 The briquette of BF gas sludge is added to EAF during the smelting1As a result,the slag foaming is intensified;metal loss and carbon consumption are lowered1No negative effect to steel,slag and secondary dust is observed during the process1 KE Y WOR DS zinc2borne dust and sludge,recycling process,pretreatment,BOF slag formation, EAF foaming sla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