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时代山水画的艺术

宋元时代山水画的艺术

宋元时代山水画的艺术
宋元时代山水画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一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一家。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

南宋时期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李唐的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品气势峻厚,峭拔雄浑的北方山水刻画得细腻真实,使用的是典型的“小斧劈皴法”,刻画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其作品逐成笔墨精练、阔略豪放、元气淋漓的风格审美特征。山巅的丛树,近处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李唐在晚年将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语言运用得简练概括,开创了勾皴同时进行的技法,为马、夏画风的兴起做了铺垫。

马远的《踏歌图》《倚松图》与夏珪的《临流抚琴图》,画中有诗,突破了前人的全景式构图,多画边角之景。“马一角,夏半边”。笔墨简约,形象清奇,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是南宋山水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踏歌图》这幅画在北宋全景构图法中有所创新,精心提炼选取自然中最美的一角,达到“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造型于方硬中挺拔,皴法上除了马虫鸟远常用的“大斧劈皴”外,还使用方头尖尾“钉头鼠尾皴”。画面体现了马远利用“边角之景”独创意象所产生的魅力。在此绘画作品上所表现的“踏歌”,尤其是《踏歌图》通过四个年龄、姿态各不相同的点景人物“踏歌”的形式,将丰年带给人们的欢乐,生动地表现出来,人物附于自然山水的描绘,使整个画面统一在典雅、秀美、轻快的审美情绪意境之中。

元代山水创作分为前、后期,元代前期的山水画创作群体主要有江南地区的“遗民画家”、非汉族画家以及蒙元宫廷或贵族赞助的画家所组成。其中以遗民身份出现的代表画家有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风尚古俊”的《鹊华秋色图

卷》(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等作品。他们在画法上追求一种古拙质朴、温韵典雅的画风,倡导“书画同源”的笔墨架构,加强了笔墨的艺术趣味与艺术表现力。元代后期的山水画创作者多是为躲避元末纷乱而避居的道士或隐士,“元四家”为其中的代表。由于画家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画的确立,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水墨浅降,苍郁浑厚;尤其是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他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这一时期诗文印

元代山水画创作分为前、后期,元代前期的山水画创作群体主要有江南地区的“遗民画家”、非汉族画家以及蒙元宫廷或贵族赞助的画家所组成。其中以遗民身份出现的代表画家有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风尚古俊”的《鹊华秋色图卷》(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等作品。他们在画法上追求一种古拙质朴、温韵典雅的画风,倡导“书画同源”的笔墨架构,加强了笔墨的艺术趣味与艺术表现力。元代后期的山水画创作者多是为躲避元末纷乱而避居的道士或隐士,“元四家”为其中的代表。由于画家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画的确立,更注重笔墨意趣和个人风格,强调写意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元四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水墨浅降,苍郁浑厚;尤其是元代统治者重武轻文,导致更多的文人从事绘画。他们在艺术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等。这一时期诗文印信也逐步正式进入画面。不但成为布局的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发作者的心声。诗、书、画、印形成一体,诗画相连,这标志着文人画形式的完善。《富春山居图》长卷,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吴镇的《渔父图》气象苍茫;多描绘江南湖山景色,多以秀劲潇洒的草书题写“渔夫辞”,从而达致诗书画相得益彰的妙境,使之有着一种空灵的感觉。他善画山水梅竹,作画喜用湿笔,笔法雄浑,墨气清润。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避世幽居,寄情山水的隐士生活。

倪瓒的《六君子图》笔墨简淡疏秀,意境冷落空旷;作“阔远”式构图,“一水两岸”,上下分明,树林顾盼,远山逶迤,气脉通达,体貌新颖。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披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则繁茂苍郁,雄伟壮观。此图山势险峻,树林茂盛,画家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牛毛皴,干湿互用,表现了山川浑厚,草木繁茂的江南气象,并从中寄托着画家隐逅山林的理想和志趣。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隐居生活,颂扬隐居出世。其画特征讲究笔法墨色,善用枯笔,以用笔的多变和繁复称著。构图布局饱满,结构茂密,景色秀丽,有一种苍浑秀逸的风格。“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功力深厚,个性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闲适无奈、寂寞哀愁或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元四家”看轻功利,标榜作画只是抒发胸中“逸气”,“聊以自娱”的艺术观与画风对明清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上略述了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其审美特征大体上归纳为:(一)源于自然,超然其外,体道悦性,立象尽意,将天、地、宇宙视为内心的寄托,研寻淳朴的理想精神、审美意境与写真画技,体现了大自然

生命节奏变化的韵律。(二)在画法上采取了高、远、宽的散点透视法与构图,描绘了大自然的山川、云雾、瀑布、建筑、树木等,“立万象于胸中,传千祀于笔翰”,融入笔情墨象之中,体味“道”的自然、佛教禅宗理念的“虚静”修行和“悟”与“禅趣”,体会着文人山水画的自然闲逸感觉、澄静和清远,流露着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与生命宇宙的体验。(三)“气”乃至“气韵生动”,所谓气韵,是指以气统帅的神、情、意、趣、韵、骨、形、势等因素,贯穿在作品的各个方面,是意境结构的生命主体。在宋元山水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气韵的存在与美感。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谢赫论“气韵生动”,都是强调了艺术意境要有生气灌注一种运动的感觉,“气韵”是由这种运动规律和节奏中体现出来的韵律感。(四)审美张力,批评家泰特(Allen Tate)在《诗的张力》一文中说:“我在说的是,诗的意义就是它的…张力?(tension),就是我们所能发现的…外张?和…内涵?通通合在一起的东西。张力是艺术的内在结构因素,意境因为有强大的内在张力而使它成为一个挖掘不尽的多义性世界。”宋元山水画的特征主要在思想意境构思中充满了“内涵”和“外张”的统一,每幅山水画给人们一种内在的力与外在的张力——动力与气势的自然和谐的韵律美感,蔓延渗透与画面主要部位,强有力地吸引着人们的视觉,嶙峋的山峰和斧劈皴的岩石向上向外伸张的力,形成了“用笔刚健,豪放而谨严”“水墨苍劲”的风格和气势。(五)诗境之美,诗境内涵是宋元山水画极力提倡的重要课题,诗情的融入则使意境的创作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宋代画论学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正是如此,在宋元山水画的整体描绘中,真实体现了画家的诗意想象,将人物的情态与动势、情境秀丽的山川、幽静而神秘的仙境和隐现的宫阙、楼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文学化、神韵化、诗意化的境界。(六)笔墨技法之高超、之绝妙,是宋元山水画的特征之一。在宋元山水画中体现了山水画的各种皴法以及树叶的各种点法,线条的中、侧锋的勾勒与深浅变化,近景与远景的合理布局,书法、文学题款和印章的和谐统一,突出了用笔、用墨、用色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形成了完美的、系统的山水画技法体系。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

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水墨画大体上是依着以赵雪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向前发展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抒发。赵雪松主张绘画的现实主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的一致性,标榜复古、提倡书法笔墨的趣味。作为元四家(赵雪松、黄公望、王蒙、吴镇、后董其昌也用倪鲢替换他)之首,引导了元代水墨画的新一轮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他们用干笔皴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他们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画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对明清绘画理论、创作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代水墨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水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实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优选】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 用、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过程与方法 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相关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 的状况;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 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 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那一幕带来的震撼,许多人至今都念念不忘。人们在自豪之外,未免会生出更多的悲叹,这种古老技艺,怕是只能存活于博物馆了吧。其实不然。浙江省瑞安市飞云江畔的东源村,墨汁依旧飘芳香,木活字印刷技艺,在那里被完整地保存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古老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 1.多媒体播放视频——《毕昇制作泥活字》 2.阅读教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目,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及材料。 3.材料研读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4.提出问题:活字印刷术哪些地方体现了“活”的特点?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有怎样的进步? 提示: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 5.材料研读 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提出问题:说说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提示: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元时代山水画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三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一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一家。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 南宋时期山水画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李唐的山水画作品《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品气势峻厚,峭拔雄浑的北方山水刻画得细腻真实,使用的是典型的“小斧劈皴法”,刻画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其作品逐成笔墨精练、阔略豪放、元气淋漓的风格审美特征。山巅的丛树,近处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而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李唐在晚年将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语言运用得简练概括,开创了勾皴同时进行的技法,为马、夏画风的兴起做了铺垫。 马远的《踏歌图》《倚松图》与夏珪的《临流抚琴图》,画中有诗,突破了前人的全景式构图,多画边角之景。“马一角,夏半边”。笔墨简约,形象清奇,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是南宋山水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踏歌图》这幅画在北宋全景构图法中有所创新,精心提炼选取自然中最美的一角,达到“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造型于方硬中挺拔,皴法上除了马虫鸟远常用的“大斧劈皴”外,还使用方头尖尾“钉头鼠尾皴”。画面体现了马远利用“边角之景”独创意象所产生的魅力。在此绘画作品上所表现的“踏歌”,尤其是《踏歌图》通过四个年龄、姿态各不相同的点景人物“踏歌”的形式,将丰年带给人们的欢乐,生动地表现出来,人物附于自然山水的描绘,使整个画面统一在典雅、秀美、轻快的审美情绪意境之中。 元代山水创作分为前、后期,元代前期的山水画创作群体主要有江南地区的“遗民画家”、非汉族画家以及蒙元宫廷或贵族赞助的画家所组成。其中以遗民身份出现的代表画家有钱选的《浮玉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的《幼舆丘壑图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风尚古俊”的《鹊华秋色图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 作业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指的是()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3.《史记》与《资治通鉴》的体裁分别是() A.编年体通史、纪传体通史 B.纪传通史、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通史、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 4.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 B.曲 C.词 D.小说 5.我国史学发达,举世无双,其中浩瀚的史书,体裁多样。名著《资治通鉴》属于何种体裁() A.编年体 B.纪事本末体 C.纪传体 D.纪言体 6.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一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所作的贡献,这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A.黄庭坚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真卿 7.一位想拍北宋东京城风光及繁华程度的电视剧编导,你应推荐他看() A.《百子嬉春图》 B.《秋郊饮马图》 C.《芙蓉锦鸡图》 D.《清明上河图》 8.关于《资治通鉴》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是由北宋司马迁编写的 C.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D.此书是按年代顺序写的 9.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D.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10.下列有关《资治通鉴》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朝代相同 B.编写体例相同 C.叙史内容相同 D.都是史学名著 二、列举题 请列举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并各举一个代表人物。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资治通鉴》编成后,据说留在洛阳的草稿纸堆满两间房屋,有人翻阅了数百卷,竟然未见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请回答: (1)《资治通鉴》是谁的著作?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 (2)这两部史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3)假若要查有关孔子、唐玄宗的史料,请你想想应分别查哪部史书?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附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右图人物的重大发明是(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2.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 D.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3.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以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请你推测一下,下列人物中可能最早使用到火药武器的是( ) A.蒙恬 B.岳飞 C.朱温

D.唐太宗 4.“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反映了 ( ) A.元朝建立了发达的驿站系统 B.元朝城市防御设施完善 C.宋朝驿站比较发达 D.元朝城市设计合理,宏伟美观 5.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可通往的地区有( ) ①日本②高丽③波斯湾④印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有巨大突破 B.印刷术有重大改进 C.王祯的转轮排字法提高了印刷效率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7.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哪些成就能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是几个反映宋元时期历史的影视剧片段,其中有一个片段并没有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是 ( ) A.毕昇将黏土做成泥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B.李某乘坐装有指南针的商船南下做生意 C.文天祥在竹简上给皇帝写奏折 D.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火炮攻打敌营 9.宋元时期,中外海上交通非常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 A.造船技术进步 B.指南针的发明 C.海外贸易繁荣 D.四通八达的驿站 10.“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四十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 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毕昇发明伙子印刷术④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约( ) A、200 年 B、300 年 C、400 年 D、500 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重要标志是( ) 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造纸术⑤甲骨文的发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果有人在南宋时期写了一本历史论著需要出版,当时他能采用的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是( ) 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 C、雕版复印 D、电脑打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 A、《史记》 B、《唐律疏议》

C、《金刚经》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答案】: 【解析】: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优秀教案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等等,都是宋元时期科技辉煌的原因。由四大发明的传播,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对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知道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到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2)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体会科技引领世界; (3)了解火药的发明,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世界的震动; (4)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带一路”进行对比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教学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

宋元时期的文化

滦平八中历史学科导案编号: 课题宋元时期的文化备课 时间3.22 上课 时间 3.23 主备 人 佟勇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元曲 难点 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 1、复习13课的内容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通过这节课,总结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发明者、意义。

的朗诵视屏,然后老师再介绍:这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词作。宋词是我们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你还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其他文化艺术成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3、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先提问学生回答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 2、介绍司马光的生平:(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编写《资治通鉴》一书。 3、请学生根据课本p72上的“思考与讨论”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资治通鉴》:全书 为294卷的编年体通 史,该书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 的历史,总结出许多 经验教训,给统治者 提供了借鉴。它史料 翔实,考证谨严,文 笔简洁生动。以叙事 论人为主,兼及各代 的制度、文化等。 乐于助人、聪明机 智、勇敢、有胆识、进行情感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这一课,教师可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引导学生阅读《资治通鉴》的精彩段落、欣赏一些宋词元曲,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喜爱这些文献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本课,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教师的精彩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备注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资治通 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 引出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 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 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 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 体?什么叫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 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 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 对这 一部分,还 可加上司 马光小时 候的一些 小故事,增 加趣味性, 同时注意 对学生进 行培养,教 育他们养 成从小就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课题: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片区:第五片区 年级:七年级 学校: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 姓名:胡利堂 电话: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 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3.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宋元 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指南针的视频) 导语:同学们,在刚才看到的视频当中提到了那项发明(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那其它三项发明是什么呢那些出现在宋元时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时空,走进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新课学习】: 活动与探究 一、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一)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依据课本知识和自学提示,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来介绍这三项发明的概况; 分以下各组: 活字印刷术组 指南针组 火药组 综合组 展示反馈: 过渡:这三项发明在那些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学以致用: 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

(2017年春季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 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讲授新课 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文体娱乐活动生活的需求增大。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仅可以看到林立的店铺,而且还能看到许多娱乐场所,在宋代,娱乐场所被称瓦子。瓦子的出现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瓦子、勾栏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的结果。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

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又叫瓦市。在瓦子中设置的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内设戏台、后台和观众席。每座瓦子中都有勾栏,少者一两座,多者十余座。最大可以容纳数千人。在这些娱乐场所里,有哪些娱乐节目上演呢? 生:有耍杂技的、踢球的、武术表演的、还有表演戏曲的。 师:这里就提到了宋代的杂剧: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南戏。再现历史是要我们明白:第一,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第二,从瓦子的内容来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真可谓“宋代市民多层次,娱乐商业兴‘瓦子’,说唱耍踢花样多,市场繁荣大都市”。 师:在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 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师: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 宋词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 这三位词人的贡献是什么? 元曲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 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 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 社会背景 ?经济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 ?城市迅速扩大,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人地位高尚 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特征 ?南北音乐体系正是形成,有着各自不同风格 ?音乐主流由隋唐宫廷歌舞乐向民间世俗乐发展 ?音乐场地由宫廷等转向民间场所 ?音乐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音乐有宫廷眷养艺人进行传播扩散为民间艺人的流传 民间性、世俗性的市民音乐文化成为这一时期典型代表 市民音乐 市民音乐: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宋元时期民间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和勾栏。 瓦子:又名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中心的商业集中点。 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宋元市民音乐活动场所除了瓦子勾栏外还有茶坊、酒肆、歌楼以及寺庙。 瓦子勾栏是固定的演出场所,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寒冬酷暑每天都进行演出活动。两宋时期,瓦子勾栏中的表演技艺极为丰富,与音乐有关的艺术形式就有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说诨话等。 两宋时期瓦子与勾栏保持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瓦子勾栏受宫廷管辖,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常到宫廷演出。 另一方面:宫廷艺人也常到瓦子勾栏献艺。 自南宋时期就出现了很多一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 书会:是指专为说话人或戏剧演员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比较出名的有永嘉书会、九山书会、古杭书会等。 社会: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比较有名的有清音社、同文社等。 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曲子萌芽于隋,成长发育于唐、五代,进入南宋呈现繁荣景象。 宋代曲子的来源: 一、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段,创作方法大多是依乐填词。 二、根据当时流行曲子的体裁和风格特点自创新曲,称为“自度曲”或“自制曲”。 宋代曲子的体裁形式主要有令、慢、引、近、序、歌头等。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着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 “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有所发展,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总结了一系列规律,他在 《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 “搜妙创真”,他的创作观念对“北宋三家”、郭熙画派及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画派山水画影响极大。山水画中的 “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 “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 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仓>1立了“米点皴”。他们群星列

冀教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教案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典型的科技课,学生的兴趣会比较高,关键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可用一些教具如指南针、印章等或一些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名称,知道唐朝的雕版印刷技术和宋朝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的不同。 使学生了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情况,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使学生知道沈括和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二)能力目标 探究三大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历史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四大发明的介绍,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 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家科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四大发明的应用和向世界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 对四大发明原理和科学家成就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表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指南针和印章等教具,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教学程序A.教学风向标、四大发明的应 用及其给我们今天带来的影响。 发扬古代劳动人民勤于探索、勇 于创新的精神。 B.板书设计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毕昇发明印刷术 2.活字材料的改进 3.套色印刷术和转轮排字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战国时期司南道北宋指南针 2.火药的发明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教师活动 1.指导复习、提出 问题。温故引新 2.展示:(投影) 文明的勃兴(先秦) ——昌盛文化(秦 汉)——承上启下 (三国南北朝)—— 文化高峰隋唐)—— 灿烂繁荣(宋元) 3.引导阅读、分析 课文 4.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展示查阅 的资料。讲故事 5.指导探究: 学生活动 1.探究印刷术,回 答雕版印刷术的不 足,和不便的地方? 例:一本书需要,12 年,13万块版《大藏 经》 2.思考、回答: 活字印刷术有那几 道工序? 宋元时期印刷术还 有那些发明? 3.讨论、回答: 四大有那些?它们 的影响有那些?

《宋元山水绘画欣赏》教学大纲2017年5月修订刘建冰

宋元山水画欣赏 教学大纲 制定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制定时间:2003年2月 修订时间:2017年5月

课程中文名称:宋元山水画欣赏 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paintings of landscape of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课程代码:41100020 学时数:18 学分数:1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是全校性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宋元山水画欣赏》课程主要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历史与演变,以期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欣赏水平。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在于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旨在通过宋元山水画的学习以期提高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能力及自我艺术修养,从而有助于财经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主要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及任课教师现场示范,使学生领略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与气韵,从而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鉴赏水平,为进一步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宋元山水绘画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宋元山水绘画的理论与技法概述。目的在于了解宋元山水绘画理论与绘画技法的历史与现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了解:宋元山水历代名家作品 理解:宋元山水历代绘画理论 掌握:宋元山水绘画的技法要点 熟练掌握: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元山水绘画的基本特点 难点:宋元山水绘画的意境领略 第一节宋代山水绘画特色 一、北宋山水绘画特色 二、南宋山水绘画特色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死死死死死死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导读提示]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研学内容]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内容解析] 1、指南针:沈括《梦溪笔谈》首先记载了指南针和地磁偏角。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儿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宋军中配备有指南鱼,后来发展为罗盘(水罗盘)。最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2、活字印刷:由于雕版印刷的普及,北宋形成了不少印书中心,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版本。国子监刻印的书称监本。民间书坊刻印的书称坊本。地方官府的称库本(公使库)。北宋三大印书中心:杭州、西川(四川)、福建,其书依次为杭本、蜀本、建本。福建建阳麻沙镇书坊的书世称麻沙本。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约1051)发明了活字印刷。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为胶泥活字。还研究过木活字。已经具备了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三道基本程序(参见图片泥活字版复原图)。 3、火药武器:炼丹家之功。硫磺(S)、焰硝(KNO3)和木炭(C)的混合物。唐朝孙思邈《丹经》中已有记载。唐末天佑年间战争中已有火药箭和“发机飞火”。北宋时,火药武器已开始普遍使用。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百科全书)中记载了三种配方和十几种火药武器名称:火箭、火炮、蒺藜火球、毒药烟球、飞火枪、火鸡、竹火鹞、铁嘴火鹞等。南宋军队中又有火枪、突火枪、铁火炮、霹雳炮等。当时的霹雳炮和震天雷威力极大。南宋初年即开庆元年(1259),寿春(今安徽寿县)军民陈规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在竹筒内装火药和“子窠”。它们是后世金属枪管和子弹的前身。到了元朝,有了铜铁铸造的管壮火器——铳和炮。 二、沈括与《梦溪笔谈》

最新《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宋元山水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二、以大观小的北宋山水画 播放《溪山行旅图》视频。 出示投影《溪山行旅图》。 提问:(1)“行旅”在哪里? (2)为什么人画得这么小? 1.以大观小 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是中国画表现宏大空间时常用的“以大见小”的方法。 2.构图 提问: (1)天空与山哪个是描绘的主题?(投影上以线画出天与山的分界。) (2)那一部分山体面积最大?(投影上演示山的层次分 割。) (3)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处于画面的这个区域被大山占据了。山顶天立地,构图非常饱满。我们把画面最中心的这个区域叫做1号区域。请大家记住这个区域。 北宋时期其他山水又是什么样呢?(出示投影李成、关仝的作品。) 提问: (1)你能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 (2)这些作品你感觉像雄强的男性还是柔和的女性呢? 北宋时期的作品,无论是范宽的雄强,李成的旷远,还 是关仝的峭拔,都给人一种雄阔、浑厚、整体的感觉, 努力表现天地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然而南宋的山 水就完全不同了。 在画面上找 到人物。 为了显示山的高大。 山是主体。 最远处的。 有气势。 山或作为主体的树在画面的正中央,顶天立地,构 图饱满。 1号区域被山或树占据。 男性。 三、以小显大的南宋山水画 出示《深堂琴趣图》。伴随着优美的琴声,请你仔细看一看,画中画了些什么? 1.留白:明明什么都没画的空白,为什么会让人想到是天空呢? 留白的手法是国画所特有的。南宋的山水画尤其注意留 白。留白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如同文学中的“言外 房屋、树木、弹琴的人、桥、仙鹤、远山、天空等 想像出来的。

之意”,音乐中的“弦外之音”。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画中叫“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 2.构图:画中的留白比北宋的山水画大还是小?景物画 在什么位置?1号区域有没有被顶天立地的山占据? 南宋的山水舍弃了繁杂的景物,“取其繁华,采其大要”,摒弃一切无用的景物,以一当十,高度集中,却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局部特的写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3.意境:绿树环抱中的精美房舍里,一位雅士正在抚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南宋山水追求诗一般的意境。 (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南宋山水作品。) 提问: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你对南宋山水的印象。 与北宋山水不同,南宋山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秀丽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格。南宋的雅士们在画中表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他们或临流抚琴,或泛舟湖上,或秉烛夜 游,或倚窗赏瀑,向往着一种幽闲的生活。 4.发达的小品画:我们看到许多南宋的山水画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是圆形的?(出示团扇。) 虽然在扇面上作画的传统早已有之,但南宋的秀美精巧的画风在团扇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形式与风格结合的更加完美。因此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 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出示不同扇面投影) 提问:这些扇面画有何相似之处? 画家马远、夏圭因构图的形式特点而得“马一角”“夏半边”之名。(出示马远《踏歌图》) 南宋的作品除了小品,也有大画,不过,依然是喜欢采 用边角构图,画风秀丽,充满抒情诗意。 没有。 景物画在一角。 优雅,有情调。 秀美、优美、幽静等。 是团扇的扇面。 构图相似, 景物都在边角上。 四、诗词与绘画的意境 南宋作品充满诗的意境。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诗和画是分不开的。 提问: 1.大家学过一首古诗《望岳》,(出示投影)你觉得它的 北宋。有气势。 学生思考作

(2017年春季版)《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状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的成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思考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 3、使学生自觉向古代科学家学习,培养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第二单元的课题是什么?(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过渡讲解:这个课题指出了宋元历史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都超过了北方,终于在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是民族政权并立。各族相互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友好是主流,民族融合程度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于是宋元时期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教师强调概念区别:“发明”指最早发现某种规律或最早制成某种东西,“应用”是把前人或

谈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一)

谈谈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一) 摘要:宋元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突出展示了隋代展子虞、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山水画作品大青绿、金碧山水1派的独具特色,展示了吴道子、王维、王洽及张璪创立的风格不同的水墨山水画派。五代画家深入自然,所画景物真实生动,北方画家的画风峰峦丛峙,雄浑壮美;南方画家的画风平淡天真、清丽秀美,南北方画家创立了全景式构图与不同风格的皴法,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使宋元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着很高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各流派特征审美特色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作为1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集中体现了古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据《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图绘宝鉴》所载统计,仅画家就有180余人。题材、内容广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宫景台阁,村野渔樵,各尽风貌。从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绿巧整点缀,皴法、构图、题款各具特色。其分类主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水墨山水3种,分别以工笔或写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现。 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南北两家流派。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画家依据自我的观察,以强调近景、中景,由近及远按比例逐渐放小的方式来描绘北方平原苍茫的地形面貌;同时还关注季节气候与环境的描写,创作出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的形象,烘托出1种荒寒而悲怆的诗意。从而形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脱颖,墨法精微”的作品面貌;李成的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1”。现存代表作品有李成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茂林远岫图》(辽宁博物馆藏)、《晴峦萧寺图》(美国纳尔逊知陆藏)。至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雄健与秀美”的两种流派。北宋初期的李成、范宽与中期的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仍体现着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常年深入终南山、太华山,对景凝想与构思,其山水画的风格与李成的风格迥然不同,偏重壮美气势的意境表达,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壮观山石,山顶设置密林群体结构,1泻千尺的瀑布装饰点缀,使北方山川的壮美有着身临其境之感。范宽晚年笔墨更趋“枯老”“劲硬”之笔触,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山狭浑厚、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范宽的代表作有《鼷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成就的代表。他的《早春图》准确地描绘着季节风景之特征。以其秀劲的格调透发出李成的影迹。其绘画作品还有《鼷山秋霁图》《关山春雪图》等,郭熙以大师特有的谦虚与诚恳直言道:“今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关陕之士唯摹范宽。”并反对其时的因袭之风,“不局1家,必兼收并览,于自然中饱游饫看。”充分体现了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而挺健,斧劈斫法,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同时,也体现了郭熙极严肃的创作态度。 北宋后期杰出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卷,长为1183厘米,该卷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大青绿着色,细致富丽,呈唐人之风;江南的“米氏山水”烟雨迷蒙,富有文人意趣,自成1家。画卷表现了峰峦绵亘,幽岩深谷,江河旷远,天地苍茫,宏大雄壮的祖国山河景象。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其次,在北宋,赵伯驹、赵伯骕以青绿山水见长,画风上承唐代李思训而又有新创,在设色山水画中,北宋中期提倡“小景山水画”,以坡坂汀渚、小山丛竹、江湖水鸟为题,赋色淡雅简练,有实有虚,充满文人情趣。有图例所证:北宋山水画家赵令穣的绘画作品《橙黄桔绿图》(24.2厘米X24.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诜的青绿山水画作品《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勃兴与初步成就,同时代表文人画在山水画领域发展成就的还有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创作作品,与青绿山水所不同的是,他们推崇纯然为水墨的发挥,确立起“平淡天真”的文人画美学标准和审美情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