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姓名:

学号:130703130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着

重称述了在发展历程中花道艺术和茶道艺术的发展联系,以及茶艺插花制

作的要求等。旨在通过对插花历史的研究,探究茶艺插花的发展。

关键词:插花历史、茶道、茶艺插花

爱花是人的天性,采花插花赏花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

统爱好。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审美表

达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真情表达。清代文

人涨潮在《幽梦影》里也曾写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靖和为知己;竹

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这些虽然说得并不是采花插花

之事,但也能看得出历代对于花卉的独特审美,道出了中国插花

艺术的真谛。

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宗教插画、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四个阶段。但是到了文人这里,插花的艺术才真正具有了自然、社会、思想、情趣四位一体的审美意义,经历了从雅到俗,从大俗到大雅的转变。在叙述茶艺插花之前,细数茶道和花道各自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历史发展上的交融。

中国的插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就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花树陶盆,也具有着插花的雏形。

中国的饮茶文化比插花文化早很多,但是初步形成雏形基本都是

在汉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图一:汉代花树陶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开始寻求政治之外的精神依托,沉迷于观赏草木。当时,佛教也相当盛行,民间的插花形式多于各种形式的佛事活动相结合,常见的就是佛前供花。《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而不萎。除了用于佛前供花的瓶花插花形式之外,文人还多用铜盘盛花,是为盘花。北周诗人梁庚就曾在诗中写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翠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诗人以金盘(即铜盘)盛放盛开的杏花,摆放在家中,当做宾客前来的装饰,当时人们对于插花的喜爱。

插花文化正式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饮茶文化也在此时趋于成熟。随着文人饮茶风气兴起,许多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逐渐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陆纳、桓温、齐武帝认为,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还有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

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再到隋唐五代,政治安定,国泰明安,文化艺术进入黄金时期,插花艺术也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人将赏花视若天下九福,并把农历二月二定为“花朝”节,举办大规模的赏花盛会。这一时期,也是插花从佛前供花和文人赏玩的高雅形式发展成雅俗共赏的宫廷赏花

和民间插花。据《清异录》记载:“李后主每逢春盛之时,梁楝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简,密插杂花,榜曰:景洞天”这是花艺史上第一个雅俗共赏的插画展览,为后人竞相效仿。

不但宫廷盛行插花,插花艺术在民间也普遍流行。在明代记述开元盛世的《尊生八笺》中就曾记述到,富贵人家每年逢春时赴各地寻求名花异卉,盛行用“移春槛”(花车的原始设计)集装游行。唐代的插花已经相当生活化,唐代仕女会把盘、碗等当做花器,以写实手法表现实景的插花。这从唐代插花学的代表作,也是后世插花写景与理论学的指南《春盘赋》的“多事佳人,假盘盂而做地,疏绮绣以为珍。丛林具秀,百卉争新,协陶甄之妙致,片花片蕊,得造化之穷神”中可见一斑。

图二:簪花仕女图

隋唐代的插花艺术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对周边国家的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相传日本的插花艺术就是日本的使臣小野妹来中国考察佛教时,对佛前供花印象极深,于是将插花艺术带回日本。

在隋唐前,茶基本以药用功能为主,隋唐后,人们开始普遍饮茶。隋朝开始初步形成中国茶文化,公元780年,陆羽据此著《茶经》,把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了专有标志。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隋唐之际,茶道与花道第一次交融,饮茶文化和插花文化的兴起,基本上都是和佛事文化的兴起有关。所以两者之间提倡的文化理念都是相似的,以自然、禅心为主。也是在这一阶段,开始有人提出对话饮茶的思想,促生了茶艺插花的兴起。

到了宋代,赏花插花的风俗基本沿袭唐代,但是不像唐代那样追求富丽堂皇,二是以清雅素淡为美,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进入精雅期。宋代的插花艺术成就颇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花器的新发展、插花专学的出现、理念花的出现和插花成为社交礼仪活动。

继占景盘的出现之后,为了更好地固定花枝,宋人发明了三十一孔瓷花器、六孔花瓶和十九孔花插等。宋代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插花著作,包括:《范村梅谱》、《癸亥杂识》等。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加深了以花寓意、人伦教化的风尚。在

宋代流行着“四艺”的说法,即: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艺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

图三:十九孔花插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民间,茶文化也是更加生机勃勃。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宋代饮茶文化和插花文化的主要发展基本都是以从文人和上流人士向民间过渡,逐渐在民间也形成一种常规的礼仪。四艺”的说法,即: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就是在当时非常流行的民间社交礼仪。

及至发展到明清时期,插花艺术更加成熟,插花的理论体系更系统完善。明代中期,文人思想解放,注意个人的修养,钟情于山水花竹,视插花为重要的休闲项目。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花材也清新脱俗,具有绘画和书法的美感,颇有文人的书画精神,是典型的中国文人花。当时,明清人多喜用谐音花型,依谐音主题的造型,多为祝福吉祥之意。谐音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型,在西方插花中极为少见。

明清的茶文化发展,主要是出现各种类型的茶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当然这一时期,不但是泡茶的技艺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饮茶时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袁宏道在《瓶史》一书中谈到花与茶的关系时,明确地指出了:“茗赏者上也”。

图四:百年好合主题的插花

以上,是中国古代插花文化和饮茶文化的简单发展历程,在这个从秦汉至今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和插花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茶道和花道同样都是追求着“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茶清新隽永与花的清雅超凡相辅相成,二者如果能够相互融合,就能够互相增辉。因此,在现代人看来,茶道和花道相结合是值得提倡的。但其实,早在唐代,对话饮茶被认为是一件十分煞风景的事情。

唐朝吕温《茶宴序》中写道:“三月月三,上已楔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月色留兴。卧措青霭,坐攀香枝,闲花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

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吕温等人在三月三之日(三月三乃上巳节,是一个纪念皇帝的节日,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外出郊游,以茶代酒,席地而坐,欣赏飞花红蕊。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对话饮茶的习惯。

但是,唐代文人韩愈列举了十六件“煞风景”的事情,包括:焚琴煮鹤、清溪濯足、松下喝道等,其中就包括对花饮茶。田艺蘅《煮泉小品》:“唐人以对花啜茶为煞风景,故王介甫诗云‘金谷千花莫漫煎’,其意在花,非在茶也。”意思是说对花啜茶,花的香味会有损真茶的香味,因此和“清泉濯足、焚琴煮鹤、松下喝道”等一样,不足效仿。然而后人也有对此提出异议的,如清人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说:“对花啜茶,唐人谓之煞风景,宋人则不然,张功甫梅花宣称,有扫雪烹茶一条。放翁诗云:‘花摇新茶满市香’,盖以此为韵事矣。”徐渭《密集致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松月下、宜花鸟间……”所以田艺蘅最后得出了结论,说:“若把一瓯对山花啜之,当更助风景。”

唐人不喜对花饮茶,但是宋明人却认为花宜茶,主要是和唐人对于花的审美和后人有所不同有关。由于唐代的繁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多以金碧辉煌为美,以象征大唐民族的富贵华丽。牡丹被视为富贵的象征而为人们所偏爱,成为牡丹精神。唐代所流行的隆盛型的插花就多是以牡丹为主,体型硕大,色彩艳丽,枝繁叶茂。艳丽的颜色,硕大的花型,虽然适合重大节日庆典的喜庆气氛,但是不适合品茶时

所需的清净淡雅的气氛。因此,唐人不喜对花饮茶是情有可原的。及至插花发展到宋代时,理念花逐渐流行,多选用寓意人伦教化的花型,如:松柏、梅兰、竹菊等,忽视色彩,花、枝、叶以清疏为主。再到明清时期的文人插花,注重清新简洁和书画的美感。自唐代以后插花的发展就是以清新淡雅,人文内涵为主,开始住逐渐和茶道所追求的“清和空真”的境界相符,因此,后世的人们也逐渐开始推崇花道和茶道相辅相成了。

图五、六:隆盛型插花

宋代政局稳定,种植业发达,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花市应运而生。宋代将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合称生活四艺,不但是文人雅士聚会的主要活动,也是民间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这四艺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能够充实人的内在涵养与修为。此外,宋代的商业也十分繁荣,在商业集会区,存在着大量的茶肆,供商人休息和商谈。宋代把茶馆称为茶肆,茶肆里通常内设花架,安排奇松异槐,敲锣卖歌,招揽顾客,按不同季节卖应时茶汤。

茶肆规模的扩大,必然要促使茶馆的经营机制趋于完善。为了吸引顾客,宋代的茶肆十分重视摆设,特别到了南宋,更是精心布置。《梦梁录》记载当时杭州茶肆是: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大茶坊更是富丽堂皇,讲究文化装饰,营造品饮环境。

可见茶肆插花在宋代已流行,直至清末,茶肆插花还是相当流行的。《儒林外史》中就有记载:旧时南京,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即使僻巷里也悬着灯笼,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肆酒店无不以之装点门面,插花普及,提高艺术生活之质量。

茶道和花道相结合风气之盛是在明代。袁宏道在《瓶史》一书中谈到花与茶的关系时,说道:“茗赏者上也”。他主张烹茶插花、插花品茗,花茶交映,相得益彰,提升花艺的品味。在《中国茶花之道》一书中也曾提到:“袁宏道之后,明代的张谦德、高濂、屠隆、文震亨、屠本畯乃至清代的乾隆及文人们均擅沏茶,书斋茶室无不插花而蔚为风气。”

图七:茶艺插花

自唐代到明代,历数花道和茶道的分分合合,不难看出插花是茶道的伴侣,但是茶席之花,是区别于其他常见的插花的。泡茶者把茶泡得什么风格,传达怎样的茶道内涵,插花就要帮泡茶者说话,不能南辕北辙,词不达意。一般情况下,花与茶是兼性相宜的,都教人崇尚天性,清心寡欲,进而修身养性,达到心灵的升华。茶道插花的手法应该以单纯、简约、朴实为主,讲究自然和留白,追求顺着花纸的

自然形态来展示插花艺术。

在品茗的过程中体悟人生,在插花的过程中感受自然。茶道与花道既是现代人生活休闲的时尚,也是了解哲学、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一扇窗。在我们生活中追求茶道和花道的“天人合一”精神,才会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艺术一点。

参考文献:

○1林丹彤.《插花,艺术与生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武忠,张丽娟.《插花创作与欣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黎佩霞.《插花艺术基础》.农业出版社.1993

○4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

○5肖伊.《茶道·花道》. 中国期刊数据库

○6谢艳.《浅论茶席插花》. 中国期刊数据库

○7程启坤,姚国坤,张莉颖.《唯茶是道》.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8冷香斋主人.《无风荷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杨再军.《中国茶业历史、现状及未来》.知网,2000

茶艺师初级试卷正文(1)(1)

科目:150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茶艺师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请将准考证号、试卷左上角的科目、正确答案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判断题对的涂“A ”,错的涂“B ”。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 1.茶艺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就是指( )。 A 、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B 、精通业务,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C 、努力钻研业务,追求经济效益第一 D 、提高自身修养,实现自我提高 2.尽心尽职具体体现在茶艺师在茶艺服务中充分( ),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 A 、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表现自已 C 、表达个人愿望 D 、推销产品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诚守信的基本作用的是( )。 A 、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B 、有利于企业树品牌 C 、树立企业信誉 D 、提高技术水平 4.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 、《茶谱》 B 、《茶经》 C 、《茶酒论》 D 、《采茶录》 5.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是( )。 A 、毛文锡 B 、赵汝砺 C 、陆羽 D 、熊蕃 6.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 A 、绿、白、粗、散茶 B 、粗、散、末、饼茶 C 、团、粒、末、饼茶 D 、黄、粒、粗、散茶 7.时兴乌龙茶艺的地点是( ) 。 A 、沪苏和京津 B 、潮汕和漳泉 C 、昌九和抚安 D 、珠湘和岳常 8.泡茶和饮茶是( ) 的主要内容。 A 、茶道 B 、茶礼 C 、茶学 D 、茶艺 9.灌木型茶树的基本特征是( )。 A 、叶小而密 B 、叶大而密,分枝粗壮 C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 D 、主干明显,分枝稀,树冠短小 10.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 )的黄茶类共等六大类。 A 、大部分发酵 B 、重发酵 C 、部分发酵 D 、轻微发酵 11.引发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 )等。 A 、冷空气 B 、水分 C 、二氧化碳 D 、干燥 12.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 )时,就会加速茶叶的变质。 A 、5% B 、6% C 、7% D 、4% 13.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 )加速茶叶的变质。 A 、分解 B 、化合 C 、还原 D 、氧化 14.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茶中( )的氧化和氧气有关。 A 、多酚类化合物 B 、蛋白质类 C 、维生素类 D 、脂肪类 15.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 、王褒《茶谱》 B 、陆羽《茶经》 C 、陆羽《茶谱》 D 、王褒《僮约》 16.元代茶具的代表是( )茶具,在白瓷上缀以青色文饰、清丽恬静,既典雅又丰富。 A 、青花瓷 B 、紫砂陶 C 、金属 D 、竹木 17.( )又称“三才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 A 、兔毫盏 B 、玉书煨 C 、盖碗 D 、茶荷 18.瓷器茶具按色泽不同可分为( )茶具等。 A 、玉瓷、青瓷和黑瓷 B 、玉瓷、青瓷和彩瓷 C 、白瓷、青瓷和红瓷 D 、白瓷、青瓷和黑瓷 19.茶荷是用来从茶叶罐中( )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 、均匀茶汤浓度 B 、盛取干茶 C 、放置茶杯 D 、储放茶渣 20.下列水中( )是属于软水。 A 、Cu 2+ 、Al 3+ 的含量小于8mg/L 。 B 、Fe 2+ 、Fe 3+ 的含量小于8mg/L 。 C 、Zn 2+ 、Mn 4+ 的含量小于8mg/L 。 D 、Ca 2+ 、Mg 2+ 的含量小于8mg/L 。 21.下列( )井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泡茶。 A 、柳毅井 B 、文君井 C 、城内井 D 、薛涛井 22.下列( )不属于中国“五大名泉”之一。 A 、济南趵突泉 B 、杭州虎跑泉 C 、北京 玉 泉 D 、苏州观音泉 23.井水属于地下水,在地层渗透过程溶入许多矿物质和盐类,当镁的含量大于2毫克/升时,茶汤品质( )。 A 、汤色加深,汤味变淡 B 、汤色加深,汤味变涩 C 、汤色变淡,汤味带咸 D 、汤色黑褐,汤味苦涩 24.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 A 、带金属味 B 、汤色加深 C 、香气变淡 D 、汤味变涩 25.要泡好一壶茶,需要掌握茶艺的( )要素。 A 、7 B 、6 C 、5 D 、3 26.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的( )环节讲究根据茶叶品种不同,达到的要求不同。 A 、选水 B 、煮水 C 、奉茶 D 、收具 27.在茶冲泡的过程中,以下( )程序中茶艺师可以借用形体动作传递对宾客的敬意。 A 、置茶 B 、温壶 C 、奉茶 D 、收具 28.喝茶与品茶主要的不同是( )。 A 、大杯与小杯喝茶 B 、大瓷壶与小品紫砂壶泡茶 C 、两者的目的不同,喝茶为了解渴,品茶重在意境,在欣赏 D 、喝茶的冲泡不用讲究,品茶则要按规范冲泡 29.茶点大致可以分为干果类、鲜果类、糖果类、西点类、( )类五大类。 A 、糕点类 B 、传统小吃类 C 、中式点心类 D 、咸点心类 30.冲泡茶叶和品饮茶汤是茶艺形式的重要表现部分,称为“行茶程序”,共分为三个阶段:( )、操作阶段、完成阶段。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插花和茶艺培训心得体会.docx

插花和茶艺培训心得体会 “领航工程”第三次培训心得体会 雷朝兵 今天,我们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又开始了,回想上周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我从打电话联系招聘单位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到借器材布置场地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来了,说实话周末本是想好好的睡一个饱觉的!但是我要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我不能睡我不能半途而废,领航不是谁逼我去参加的是我自愿加入的,选择了他我就会坚持到底!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美丽优雅,在前几天的活动通知里我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进行插花和茶艺的培训,说实话插花这个词对我很陌生,我都不知道插花是什么所以带着一种好奇的感觉去参加这个插花培训,来到教室,看到桌子上好多花我只认识玫瑰,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花,所以对花也没有什么了解,插花培训学校请到了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从理论开始,再到实践操作,由于我好久没有休息好,我在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我听到一半就什么都请不进了,虽然强忍着不睡着但是我不知道老师再说什么,想想现在很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起来清醒清醒,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老师的理论结束后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我们自由分组去领到了所需要的花和工具,我们之前没有做好分工,但是在领到材料后,我们就自觉分工,一个人准备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做出最好看的插花,在插的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的做了好多次,看着这里不合适我们又重新弄,那不行了我们就重新拿了再补上去,弄到最后我们的花泥都被插了全都是小洞,导致最后我们插的效果没有其他组的好,但是我们也并不有什么心里阻碍,做的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小组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付出过,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熟练,后来我们各个组都拿着自己的成果拍照合影,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束了早上的培训。 我们1点又开始了下午的茶艺培训,进到我们学校的大益爱心茶室,看到老师着装整齐,很专业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内容形式也和上午一样,先学习理

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泡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不但要科学地泡好茶,还要艺术地泡好茶。品茶主要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也包括观赏泡茶程式以及欣赏茶具,环境和音乐、服饰之美等等。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就是茶道。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中国古代也称作茶德,如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中国唐代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到“孰知茶道全尔真”。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但是陆羽《茶经》中没有接受这个概念,着重阐述的是煮茶的技艺。宋代的茶书也没有出现“茶道”一词。只有明代张源《茶录》提到“茶道” :“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 仅仅是技术要求,并无品茗悟道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与我们今天所谈的茶道并不一样。明清以后的茶书也同样没有出现“茶道”一词,中国古代也没有专门谈论茶道的著作和文章。可见中国古代茶人们在茶事活动中,虽然蕴含茶道精神(如陆羽《茶经》中的“精行俭德”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中淡闲洁,韵高致静”等。)但是并不强调茶道,而是侧重于茶艺,因此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品茶艺术,陆羽《茶经》中就用很多富有文学性的描写来论述煮茶的技艺,以后的茶书都有专门章节记述品茗艺术(茶艺)。所以,中国的茶艺特别发达。◎中国茶艺在唐代已经形成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今江苏洪泽县西)。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吸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谢茶博士。” 由此可见:1、早在唐代,茶艺的基本程式已经形成。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表演,2、常伯熊将陆羽制定的茶艺程式“广润色之”,即进行很大的改进提高,才导致“茶道大行”。3、常伯熊在表演茶艺时已经有一定服饰、程式、讲解,具有一定的观赏性。4、陆羽的表演不如常伯熊,故“李公心鄙之” 5、现在我们所看到《茶经》中有关煮茶的程式,很可能是陆羽参考常伯熊的“润色”而修订的。◎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是与茶道精神相通的,专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如清、寂、和、美、廉、静、俭、洁、性、敬、融、理、伦、怡、真、健、正、圆等,都涉及茶艺(茶道)各个层面,但失之分散,没有突出最本质的特征,使人难以把握。从茶艺操作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来看,有三个特征值得加以注意:静、和、雅,这三者首先来自茶叶的自然属性,然后体现在茶艺的艺术性,最后反映在茶道的哲学性。它们既与茶叶、茶道的本质相通,也与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相通。形象地说:静是茶之性,和是茶之魂,雅是茶之韵。茶之性——静。茶树身为灌木,默默生长在山野,既不似苍松迎风而掀起怒涛,也不像翠竹临空摇曳而引人注目,天然赋有谦谦君子之风。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使人清醒而不过度兴奋,饮后使人更为安静、宁静、冷静、文静、闲静、雅静。茶的这种特性也与人性中的静、清、虚、淡的一面相近。因此茶事活动一般都要强调安静。茶艺就是一种“静”的艺术,与劲歌、劲舞完全不同。它与儒、释、道哲学思想追求的“静”相通。儒家本来就以静为本,“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偶成》)以静观之态与四时万物(包括众人)沟通

茶艺香艺花艺现场解说词

茶艺香艺花艺现场解说词 茶序 题目:生命的赞美 主题:时间的重量 表演者:XX 指导老师:XX 解说:XX 背景音乐;古筝现场伴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云水禅心冲泡原料:普洱生茶普洱熟茶 冲泡器具:紫砂壶(2)公道杯(2)茶道组(2) 品茗杯(8)过滤碗(2) 解说词 宋人王禹有诗云: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品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开始冲泡 普洱生茶,回甘强劲。它就像脱缰的野马,野性难驯、苦涩但茶味十足。 清水浅住,那沉淀在岁月底层的茶叶不可阻挡地升腾而起,沿着昨日的茶马古道,带着饱满的岁月芳香,扑鼻而来。携一口淡黄茶汤入喉,鲜爽甘润,清香悠远。 它敢于与时间对抗并消化了时间,把时间变成口味的不朽品质。新者如翩翩少年,带了青少年的活泼,山野的雨露轻灵,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个性昂扬。哪怕有些瑕疵,也还有一段长长的岁月可待磨砺。 普洱熟茶,温润平和。它跳跃了时间,快速发酵,跨越了时空。年轻的我们, 浮燥,心急。还是人生太短,等待不了几十年的沉淀。可是,普洱熟茶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啊,没关系,少些等待也是好的。 一饼陈年老茶,其汤色经历金黄、橙黄、直到艳若琥珀,几十年的风霜守候,几十年的清静修为,少了哪一段都不成。识遍人间滋味,汤里的丝丝缕缕,就是一本发黄的故旧沧桑。随着时间的变化,茶味慢慢醇滑、厚重,野性驯服了,像一个阅历丰富、饱经苍桑的老人,以至“中庸”的境界。当普洱生茶经过时间的磨练后,人生也逐渐变得的深沉,甘醇和圆润。恍惚间,恰若看到人生发展的历程。

古人吟唱惜时如金。面对时间,该多一分欣喜,还是添一分忧愁?抑或就静静地坐下来,沉浸在这一片清幽所处之地,将所有的心得,都投到那茶壶里去。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嗜茶之人,此时茶的过程,便成了人生的过程。时间,那逝去的时间,从茶水中泛起来,丝丝缕缕,缠缠绵绵。 时间,原本是可以因为空间而散发出芳香的啊! 奉茶 唐人白居易云: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茶艺“生命的赞美”表演结束,谢谢大家! 茶序2 题目:春之水新之韵 主题:春之茶 表演者:XX 指导老师:XX 解说:XX 背景音乐:云水禅心灵气养心 冲泡原料:安吉白茶 冲泡器具:玻璃杯(4个)茶荷1个茶针1支

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插花艺术课程论文——《中国历代茶艺插花文化发展简述》 姓名: 学号:130703130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中国自汉代到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着 重称述了在发展历程中花道艺术和茶道艺术的发展联系,以及茶艺插花制 作的要求等。旨在通过对插花历史的研究,探究茶艺插花的发展。 关键词:插花历史、茶道、茶艺插花 爱花是人的天性,采花插花赏花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 统爱好。早在《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审美表 达和“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真情表达。清代文 人涨潮在《幽梦影》里也曾写到: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靖和为知己;竹 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这些虽然说得并不是采花插花 之事,但也能看得出历代对于花卉的独特审美,道出了中国插花 艺术的真谛。 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经历了宗教插画、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插花四个阶段。但是到了文人这里,插花的艺术才真正具有了自然、社会、思想、情趣四位一体的审美意义,经历了从雅到俗,从大俗到大雅的转变。在叙述茶艺插花之前,细数茶道和花道各自的历史,就会发现他们在历史发展上的交融。 中国的插花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就有一方几上盛有六枝红花的圆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花树陶盆,也具有着插花的雏形。 中国的饮茶文化比插花文化早很多,但是初步形成雏形基本都是

在汉代。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图一:汉代花树陶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开始寻求政治之外的精神依托,沉迷于观赏草木。当时,佛教也相当盛行,民间的插花形式多于各种形式的佛事活动相结合,常见的就是佛前供花。《南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而不萎。除了用于佛前供花的瓶花插花形式之外,文人还多用铜盘盛花,是为盘花。北周诗人梁庚就曾在诗中写到:“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翠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诗人以金盘(即铜盘)盛放盛开的杏花,摆放在家中,当做宾客前来的装饰,当时人们对于插花的喜爱。 插花文化正式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魏晋时期,饮茶文化也在此时趋于成熟。随着文人饮茶风气兴起,许多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逐渐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陆纳、桓温、齐武帝认为,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还有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

“茶艺表演”笔试题库

“茶艺表演”笔试题库 1.古代被称为“茶圣”的是哪一位? 答:陆羽 2.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名称叫什么?书上写宁波市的哪个地方产上乘茶叶? 答:第一部茶书的名称叫《茶经》,书上记载宁波的四明山中道士山产瀑布仙茗为上乘名茶。 3.什么叫贡茶?宁波产贡茶在哪里? 答:贡茶即古代名茶产区专门进献给皇帝和朝廷官员享受的精致茶叶。(茶叶为贡品,起源于周代);宁波产贡茶的地方在宁波四明山北麓。 4.历史上是谁创造了大、小龙团? 答:大小龙团为北宋名茶,为当时福建北苑贡茶之一,因制饼模具中有龙凤图纹而得名!大龙团创建人为丁谓,小龙团创建人为蔡襄。 5.“大龙团”多少饼为一斤,“小龙团”多少饼为一斤? 答:大龙团8饼为一斤,小龙团员20饼为一斤。 6.何为饼茶?盛于何时? 答:即茶叶经制作处理后置铁制模具中拍压制成的饼团状的茶,唐宋两代是我国饼茶的鼎盛期。 7.《茶录》是谁著作的? 答:宋代的“蔡襄”所著作。 8.宋徽宗赵佶对茶很有研究,其写了哪一本非常有名的茶著? 答:《大观茶论》 9.我国历史上十大名茶你了解多少? 答: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君山银针、武夷岩茶、铁观音 10.陆羽在《茶经》“五之煮”文中论煮茶方法时,是如何来论水的? 答:其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11.我国有哪五大名泉? 答:第一泉:中冷泉(江苏镇江金山以西) 第二泉:惠山泉(江苏无锡惠山公园内) 第三泉:观音泉(江苏苏州虎丘石观音殿后) 第四泉:虎跑泉(浙江杭州虎跑) 第五泉:趵突泉(山东济南) 12.你知道天下有多少“第一泉”? 答:刘伯刍定中冷泉。 张又新提庐山谷帘泉 明代徐霞客云南安宁的碧云泉 清代乾隆封天下第一泉有两个:北京玉泉和济南趵突泉 13.我们一般常规使用的茶具为六种,你知道是哪六种吗? 答:1、陶土茶具 2、瓷器茶具 3、漆器茶具 4、玻璃茶具 5、金属茶具 6、竹木茶具 14.乌龙茶主产于哪几大省? 答:主要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地 15.孟臣壶最早制作是哪一代,制作人为谁?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插花是一门艺术,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许多。 插花课上了解了花的品种,许多诗人喜爱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 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 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花也有自己的精神,了解 的花不同个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插花艺术虽与雕像、盆景、造园。建 筑等艺术学科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插花特点时间 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总之插花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环境、最容 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一种艺术修养及文化娱乐的活动。 插花的选材也很重要,考虑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还有个人喜好与 创作风格选择花材。选择花材是创作的开始,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所 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历史很是悠长,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不仅流派众多,花 型有特色,技艺高妙,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 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随起源与中国,但却演化成日本大 和名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国的插花种类,按照不同的容器、应用方式和特别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挂掉式、盆景式等。中国插花艺术在汲取 各国,各地区插花艺术的精华中,逐渐成熟起来。 花艺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 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 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

茶艺师考题

一,选择题 1.绿茶的发酵度是() A,0% B,5% C,10% D,20% 2..剪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A,点茶的技艺 B,煎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炙茶的技艺 3.鉴别真假茶,应了解茶叶的植物学特征,叶面侧脉伸展至离叶缘()向上弯,连接上一条侧脉。, (A)1/4处 (B)2/4处 (C)1/3处 (D)2/3处 4.社会鼎盛是唐代()的主要原因。 A,饮酒盛行 B,饮茶盛行 C,斗茶盛行 D,斗鸡盛行 5.在日常营业中为营造品茶环境,为达到“静,雅、洁”的效果,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A,整理茶艺馆内的挂画、插花、陈列品等装饰物 B,播放进行曲 C,点香 D, 使光线柔和,空气流通 6..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茶 (D)普洱茶 7.,湿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茶叶冲泡后下沉快,叶底( ) A, 柔软而薄 B, 粗老花杂 C, 欠匀而轻飘 D, 柔软厚实 8.茶叶中的咖啡碱不具备()的作用 A,,兴奋 B, 利尿 C, 调节体温 D, 抗衰老 9.冲泡茶的过程中,在以下()动作是不规范的,不能体现茶艺师对宾客的敬意。 A, 用杯托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 B, 用托盘双手将茶奉到宾客面前 C, 双手平稳奉茶 D, 奉茶时将茶汤溢出 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诚守信的基本作用的是( D )。 A、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B、有利于企业树品牌 C、树立企业信誉D、提高技术水平 11.泡茶用水要求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不含肉眼可见悬浮颗粒。 A, 5° B, 10°C, 20° D, 25° 12.调饮红茶就是在()中加入调味品 A, 茶壶 B, 茶杯 C, 茶汤 D, 开水 13.尽心尽职具体体现在茶艺服务中充分(),用做大的努力尽到自己的职业责任。 A, 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表现自己 C, 表达个人愿望 D, 推销自己 14.台湾乌龙茶冲泡时公道杯用来()茶汤 A, 冷却 B, 保温 C, 冲淡 D, 中和 15.千看春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 A, 偏平光滑 B, 密披耸毛 C, 较多白毫 D, 捎带白毫 16,红茶的呈味物质,茶黄素是茶汤()的决定性成分 A, 刺激性和鲜爽度B、浓醇和鲜爽度 C、刺激性和醇厚度D、刺激性和甘鲜度 17.青花瓷在()上缀以青色文饰、清丽恬静,既典雅又丰富。 A、青瓷B、白瓷C、金属D、竹木 18.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体现在() A, 促进茶艺从业人员发展,与提高道德修养有关

插花和茶艺培训心得体会(最新)

“领航工程”第三次培训心得体会 雷朝兵 今天,我们领航工程的第三次培训又开始了,回想上周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学院组织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我从打电话联系招聘单位每天打上百个电话,到借器材布置场地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来了,说实话周末本是想好好的睡一个饱觉的!但是我要参加领航工程的培训,我不能睡我不能半途而废,领航不是谁逼我去参加的是我自愿加入的,选择了他我就会坚持到底! 今天的活动可以说是美丽优雅,在前几天的活动通知里我看到了今天我们要进行插花和茶艺的培训,说实话插花这个词对我很陌生,我都不知道插花是什么所以带着一种好奇的感觉去参加这个插花培训,来到教室,看到桌子上好多花我只认识玫瑰,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花,所以对花也没有什么了解,插花培训学校请到了园林园艺的老师给我们进行专业的培训,从理论开始,再到实践操作,由于我好久没有休息好,我在听老师讲理论的时候我听到一半就什么都请不进了,虽然强忍着不睡着但是我不知道老师再说什么,想想现在很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起来清醒清醒,这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老师的理论结束后我们开始了实际操作,我们自由分组去领到了所需要的花和工具,我们之前没有做好分工,但是在领到材料后,我们就自觉分工,一个人准备一种材料,为了能够做出最好看的插花,在插的过程中我们反反复复的做了好多次,看着这里不合适我们又重新弄,那不行了我们就重新拿了再补上去,弄到最后我们的花泥都被插了全都是小洞,导致最后我们插的效果没有其他组的好,但是我们也并不有什么心里阻碍,做的好与不好,那都是我们小组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付出过,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熟练,后来我们各个组都拿着自己的成果拍照合影,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结束了早上的培训。 我们1点又开始了下午的茶艺培训,进到我们学校的大益爱心茶室,看到老师着装整齐,很专业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内容形式也和上午一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操作,我们在那做着,老师就让工作人员给我们送来刚泡好的茶,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喝茶的人我每天都喝茶,我也会品尝茶的味道,比起早上的插花我更喜欢茶,我很认真的听老师给我们讲的理论知识,首先是老师自己的自我介绍,从三个我是什么角色介绍了自己,后来老师进入主题给我们介绍茶艺,和与茶相关的知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天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茶象征数字的一百零八,代表了喝茶的人能够长寿,能够至少能活到一百零八岁,茶是我们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喝茶也是我们南方人最大的一个爱好,虽然喝茶不一定就能够活到一百零八岁,但是也有很多益处的! 老师的理论课结束后,她给我们实际操作了一次,边做边解释,后来我们就开始做,开始做的时候他们把茶具弄的叮当响,动作挺僵硬,我还在边上看笑他们,但是到我来操作的时候我比他们做的还差,我僵硬的手都不会动,我想这种看似简单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操作简单的,每种技能都有自己的深奥之处。

茶艺师试卷答案

茶艺师试卷答案

茶艺师中级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 红茶属于(D)。其叶色深红,茶汤呈朱红色。 A、半发酵茶类 B、轻发酵茶类 C、重发酵茶类 D、全发酵茶类 2.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 (C)色,茶汤呈密绿或密芡色。 A、褐色 B、红褐色 C、青褐色 D、黄褐色 3. 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C)的黄茶类共等六大类。 A、大部分发酵 B、重发酵 C、部分发酵 D、轻微发酵 4. 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碗容量 (D)。 A、160ml B、180ml C、190ml D、200ml 5. 红茶的呈味物质,茶黄素是茶汤(A)的决定性成分。 A、刺激性和鲜爽度 B、浓醇和鲜爽度 C、刺激性和醇厚度 D、刺激性和甘鲜度

17. 瓷器茶具按色泽不同可分为(D)茶具等。 A、玉瓷、青瓷和黑瓷 B、玉瓷、青瓷和彩瓷 C、白瓷、青瓷和红瓷 D、白瓷、青瓷和黑瓷 18. (C)作品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大者浑朴,小者精妙。 A、时大彬 B、陈鸣远 C、惠孟臣 D、邵大亨 19. (C)是用于中和茶汤,使之浓淡均匀。 A、茶托 B、茶杯 C、茶海 D、茶荷 20.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A)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茶 D、普洱茶 21. (B)泡茶,汤色明亮,香味俱佳。 A、河水 B、雪水 C、湖水 D、自来水 22. 井水属于地下水,在地层渗透过程溶入许多矿物质和盐类,当镁的含量大于2毫克/升时,茶汤品质(A)。 A、汤色加深,汤味变淡。 B、汤色加深,汤味变涩。 C、汤色变淡,汤味带咸。 D、汤

茶席设计—插花

茶席设计—插花 插花,是指人们以自然界的鲜花、叶草为材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的再造形象。 插花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寄托人们美好的情感。插花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中国插花历史悠久,素以风雅见称于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色彩鲜丽、形态丰富、结构严谨。 1.根据所用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1)鲜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鲜花进行插制。它的主要特点是最具自然花材之美,色彩绚丽、花香四溢,饱含真实的生命力,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水养不持久,费用较高,不宜在暗光下摆放。 (2)干花插花 全部或主要用自然的干花或经过加工处理的干燥植物材料进行插制。它既不失原有植物的自然形态美,又可随意染色、组合,插制后可长久摆放,管理方便,不受采光的限制,尤其适合暗光摆放。在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十分盛行干花作品。其缺点是怕强光长时间暴晒,也不耐潮湿的环境。 (3)人造花插花 所用花材是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绢花、涤纶花等,有仿真性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人造花多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易于造型,便于清洁,可较长时间摆放。 (4)混合式插花 2.按插花器皿和组合方式可分瓶式插花、盆式插花、盆景式插花、盆艺插花。 (1)瓶式插花

又叫瓶花,是比较古老而普通的一种插花方式,人们剪取适时的花枝配上红果绿叶,插于花瓶内。这种插花由于花瓶瓶身高,瓶口小,因此插时不需要剑山和花泥,只需将花枝投入即可,日常生活插花多属此种。 (2)盆式插花 又称盆花,即利用水盆进行插花,或利用其他类似于水盆的浅口器皿进行插花,由于容器较浅,需要借助花砧、泡沫、卵石等固定物才能完成作品,与瓶花相比,盛花的难度较大,需先造型,然后再根据造型,安插花枝和配叶。 (3)盆景式插花 是利用浅水盆创作的一种艺术插花形式,它利用盆景艺术的布局方法,使插花作品形似植物盆景。这种插花是利用插花树枝制作而成。制作时可在水盆中放置些山石等作为背景和点缀。 (4)盆艺插花 是将盆栽植物和鲜花花枝艺术地组合在一起,进行室内布置的一种植物装饰艺术。所用盆栽一般是小型室内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例,它本身虽适于室内观赏,但无色彩鲜艳的花果,鲜花鲜果枝配插于观叶植物盆栽中,可以使它的色彩艳丽起来。另外,一些姿态欠佳的室内盆栽用鲜艳的枝叶花果来配插,还可以使它们的姿态完美起来。 3.插花器皿 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瓷、金属、玻璃、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 (1)陶瓷花器 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 (2)素烧陶器 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3)金属花器 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

茶艺表演解说12篇

茶艺表演解说12篇 茶艺表演解说(一):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不一样风格的茶艺文化。 今日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功夫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品茗赏艺,和我们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 1展示茶具 1茶船主泡小姐端起的底盘部分叫做茶船,是用来盛放茶具和方便接水的。茶船上的是一套造型古朴别致的紫砂茶具。 (1)茶壶是用来冲泡茶叶的。 (2)茶盅(公道杯)是用来传递茶汤和均匀茶汤浓淡的公用器具,意为启发做人公正,随遇而安。 (3)闻香杯杯体细长,便于笼住香气,是用来闻香的。 (4)品茗杯用来品茶汤和观色之用。 2随手泡用来保温或增温,因冲泡不一样的茶对水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3茶具组合 (1)茶则撮取干茶和观赏茶叶之用。 (2)茶匙用来轻轻拨取干茶的。 (3)茶针是疏通壶口的备用品。

(4)茶漏放在壶口上以免茶叶外漏的。 (5)茶筷用来夹洗杯子的。 所有这一切,放在茶盒里就是一套茶具组合。 最终是茶巾,用来擦干茶汁。 2鉴赏佳茗 茶小姐用茶则从茶盒里取出干茶,置于赏茶盘中。有请茶艺小组以示各位来宾观赏干茶。我国茶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今日茶艺表演所选用的茶叶是乌龙茶的一种--安溪铁观音。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有沙绿带白霜的特征。还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在泡茶之前,我们的茶艺小姐要先净手,以示尊敬和圣洁之意。 3烫壶温杯 因冲泡乌龙茶需100℃高温,所以在泡茶前先用开水烫壶,提高壶温,将壶水倒入茶盅内,再依次倒入闻香杯和品茗杯内。 4乌龙入宫 5乌龙初展 这是初泡也叫温润泡。用开水浸泡茶叶使茶叶舒展,并提高壶温,然后迅速将茶水倒入茶盅内,又叫洗茶。 6高山流水

茶艺舞台表演

茶艺舞台表演理论讲义 一、解释课程 五级(初级)茶艺师要求的三种基本茶艺沏泡方式为:杯泡、壶泡、盖碗泡。 针对三种沏泡方式不同场合的应用,我们的课程安排又有所侧重。首先课表中带圈圈的,如①、②等为考试应用学习,要求比较高,各个动作要严谨、熟练、流畅,而且动作都比较固定; 第二部分是课表中大写的罗马数字的品饮课,如Ⅱ、Ⅲ等为生活应用学习,所以对动作而言不是很严格,甚至有些随意,只要把握沏泡的几个关键步骤即可,但是这一部分却要求对所沏泡的茶叶的深入了解,才能有所饮,有所品; 第三部分是课表中的舞台表演理论与操作课程,为⑤、⑥两个课程。其目的是为让大家在学完茶艺课程之后,如果需要上台表演,则有内容可以呈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引导为主,辅以自由发挥的创造性设计,只要可以自圆其说就可以。对大家的要求是: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随舞台要求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变化。 茶艺表演在我国自古有之,随着现代茶艺的蓬勃发展,茶艺表演也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一般的艺术表演相比,茶艺表演既具有一般艺术表演的共性特征,也存在着一些个性特征,具体包括: 1、茶之性——静。茶树默默生长在大自然中,禀山川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天然赋有谦谦君子之风。自然条件决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与一般饮料不同,饮后使人清醒而不过度兴奋,更加安静、冷静、宁静、平静、雅静、文静。因此茶事活动一般都应具有静的特点。周渝先生曾说:静不是死板,静是活的,要由动来达到静,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有些人心里很烦,你要他去面壁,去思考,那更烦,更可怕。可是如果你专心把茶泡好,你自然就进去了,就“静”了。所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入静法门,又是很快乐的。茶艺和一般的艺术不同,它是静的艺术,动作不宜太夸张,节奏也不宜太快,音乐不宜太激昂,灯光不宜太强烈。 2、茶之魂——和。和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也是中国茶艺的灵魂。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直到后孟子、荀子等大家的丰富,和一直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历代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常会注入儒家修身养性、锻炼人格的功利思想,同时也就将儒家的一些精髓融入茶事当中,并提出茶具有中和、高雅、和谐、和平、和乐、和缓、宽和等意义。因此无论是煮茶过程、茶具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和的风韵,选择的主题不宜太过对立、冲突、争斗、尖锐。 3、茶之韵——雅。雅可与高尚、文明、美好、规范等内容,与雅一起组成的高雅、儒雅、文雅、风雅、优雅、清雅、淡雅、古雅、幽雅等等组成美好的词汇。雅也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在“和”、“静”基础上形成的神韵。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从始至终要表现出高雅、文雅、优雅的气质,不能俗气、俗套、俗不可耐。 茶艺表演的这三个艺术特征,我们在整个编创过程中应紧紧遵循,从整个茶事活动中体现出来。 二、茶艺的分类 茶艺表演的类型,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茶具分类。如壶泡法、盖碗泡法、杯泡法等。 2、根据地域分类。如潮州工夫茶茶艺、岭南茶艺、台湾茶艺、江南流派的茶艺等,此

茶艺与插花实验报告

茶艺与插花实验报告 在第一次课上,我们学习的是实验八——绿茶的冲泡技艺,在这堂课上,我通过学习碧螺春、竹叶青、大红袍等不同种类的茶的冲泡技艺,品茗自己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泡的茶,了解到了不同茶品的冲泡技巧的差异以及其独特的风味。在大二的时候,我选修过《茶道与茶文化》这门课程,对茶的相关知识有比较粗略的了解,在这几次实验课上,由于亲自参与了实践,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泡茶,我进一步地了解了茶。 首先,我们看到了桌面上摆放的一套茶具。我很早以前逛过一家茶具专卖店,里面有着各种漂亮精致的茶具,可是当时只能看看而已,并没有使用茶具泡茶的机会。在第一次实验课上,老师介绍了茶具的各个组成部分,我觉得最美的是“玉手指”,它的造型有一种佛教的韵味,把茶漏放在上面后,很有观音手托净瓶的感觉。茶荷也很好看,边缘的弧面使得其整体看起来很像向里卷起的花瓣。老师接着介绍了一些关于绿茶冲泡技巧的基本知识。碧螺春、蒙顶黄芽要使用上投,六安瓜片和龙井要采用中投法。在之后的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自己更习惯直接用手来递送品茗杯,而不是使用茶夹,周围的成员也是有这个习惯,因为感觉茶夹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很容易夹滑。在茶具的选择上也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喝红茶、绿茶绿茶使用的是直升杯和白瓷杯,而在第二次课上喝乌龙茶和铁观音时使用的事紫砂茶壶以及配套的茶具。碧螺春的茶叶很有趣,是细细的,卷卷的样子,汤色是碧绿的,之后喝的一种茶,有一种青草的味道,味道很淡雅,又有茶的香味。 第二次课很有意思,因为可以自己制作奶茶。自己做的奶茶跟市面上出售的奶茶有本质的区别,就算是外面价格稍微高一点、正宗一点的奶茶(如台湾贡茶奶茶品牌),它的奶味一般都是盖过了茶味的,而自己制作的则相反。首先,我们要冲泡的是红茶。祁门红茶的茶叶闻起来有点酸,我觉得有那么一点陈皮的味道,它的汤色比较红,味道没有绿茶那么苦。我们自己带了饼干和锅巴作为茶点,边吃点心边喝茶,感觉很惬意。在冲乌龙茶的时候,起初我总是没办法拿好紫砂壶,手的姿势一直是错误的,后来再练习一下就好了很多。铁观音在二泡、三泡的时候味道比较淡,泡久了之后茶味就出来了。大红袍属于岩茶,它的味道真的是是最苦的,都类似于中药了,单枞茶的苦涩感没有大红袍那么重,有清香。最有趣的环节就是制作拉茶了。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里面印度人制作拉茶的那段让我印象深刻,左右手配合,让牛奶和茶水混合好,不仅制作过程有极强的观赏性,味道也不差。但我自己就做不好了,胳膊稍微抬高一点,就很容易把奶茶弄洒。喝了自己做的奶茶后才发现原来奶茶并不需要那么甜,也能很好喝。加了玫瑰花后就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萦绕在鼻尖,很舒服。之后,我们又往奶茶里加了一点白兰地,酒味一下就出来了。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插花艺术 课程类型: 选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观赏园艺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插花的历史,掌握插花艺术学的基本知识,领悟插花造型与鉴赏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插花、盆景与压花等花卉艺术品的创作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主要讲授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及造型技法,主要内容包括:插花艺术的定义与范畴、花卉装饰的意义、方式、规律,插花艺术的特点及效果,插花的艺术流派及其风格特点,插花的原理,基本造型,花材和花器的选择,花材的整理加工和保养、造型技法;东方插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要求,西方插花艺术的技法与要求,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及评判以及前卫另类插花等;仿真花的插作;并辅以动手实践,使学生能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初步具备插花艺术造型的技能。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及现场演示的方法对理论做形象、直观的解释,力争使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课堂现场演示,目的是通过图片及实物对基本理论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的图片,增强本课程的艺术欣赏性,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 插作课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把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渗透到学生的实践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插作课完成,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在练习中指导、在练习后点评。

初级茶艺师模拟试题

初级茶艺师理论知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144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职业道德是( B )所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A、人们在家庭生活中 B、人们在职业工作和劳动中 C、人们在与人交往中 D、人们在消费领域中2.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 A )。 A、态度和蔼、热情友好 B、低声说话、缓慢和气 C、快速回答、简单明了 D、严肃认真、语气平和3.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B )。 A、绿、白、粗、散茶 B、粗、散、末、饼茶 C、团、粒、末、饼茶 D、黄、粒、粗、散茶4.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A )。 A、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B、茶叶的物质及经济价值关系 C、茶叶艺术 D、茶叶经销5.茶树扦插繁殖后代的意义是能充分保持母株的( D )。 A、早生早采的特性 B、晚生迟采的特性 C、高产和优质的特性 D、性状和特性 6.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水分含量过高,避免( C )和阳光直射。 A、高温干燥 B、低温干燥 C、高温高湿 D、低温低湿 7.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 A )时,就会加速茶叶的变质。 A、5% B、6% C、7% D、4% 8.玻璃茶具的特点是( B ),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保温性强 B、质地透明 C、质地坚硬 D、可塑性差 9.( B )是用于中和茶汤,使之浓淡均匀。 A、茶荷 B、茶海 C、茶壶 D、茶通 10. 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D )茶叶。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绿茶 11.泡饮乌龙茶必须用( C )以上的水冲泡。 A、75℃ B、80℃ C、95℃ D、100℃ 12.通常泡茶用水的总硬度不超过( A )。 A、25℃ B、30℃ C、35℃ D、45℃ 13.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 D )。 A、雨水 B、雪水 C、井水 D、纯净水 14.冲泡茶的过程中,在以下( A )动作体现茶艺师借用形体动作传递对宾客的敬意。 A、双手奉茶 B、高冲水 C、温润泡 D、温壶 15.冲泡绿茶时,通常一只容量为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为( C )。 A、1~2g B、1~1.5g C、2~3g D、3~4g 16.茶叶中的咖啡碱不具有( C )作用。 A、兴奋 B、利尿 C、强心 D、抗氧化 17.经营单位取得( A )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 A、卫生许可证 B、商标注册 C、税务登记 D、经营许可 18.在茶艺表演时茶艺师的站姿,下列( C )的姿态是不正确的。 A、双脚呈“丁”字步 B、目观下垂,嘴微闭,面带微笑 C、双手在体前交叉 D、收腹挺胸提臀19.为体现礼节,茶艺师在服务中要注意“三轻”,即( C )。 A、问候轻、迎客轻、送客轻 B、点茶轻、泡茶轻、奉茶轻 C、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D、与宾客交谈轻、与同事交流轻、行为举止轻20.为营造品茶氛围,品茶环境布置的基本格调讲求:(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