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例如: ①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第一句中的“访”字如果照今义“拜访”去理解,就不准确,“访”在上古是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意思,“访”的宾语是事而不是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秦穆公向蹇叔征求关于袭郑的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一、古今词义的差异 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多义词的义项发生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古义消失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 (一)古代义项的消失 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如: 池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桓公伐楚》) 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鼌错《论贵粟疏》) 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例①例②中“池”的意思是“护城河”。例③中的“池”当“池塘”讲。现代汉语中,随着“护城河”这一事物的消失,“池”所具有的“护城河”这个义项也基本不用了。爱①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天下兼相爱》) ②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左传?昭公元年》) 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例①中,“爱”当“喜爱”讲,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这一义项。例②和例③中的“爱”当“吝惜”讲,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对感情认识的深入,“爱”的“吝惜”义项也逐渐消失了。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

所谓“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这种义项微殊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xx宽窄的差异 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如: 子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③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仪礼?丧服》) 例①的“子”指“女儿”;例②的“子”指男孩;例③的“子”兼指男女,郑玄此处注释说: “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现代汉语中,“子”只指男孩。古代汉语中的表义范围宽,现代汉语表义范围窄。臭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 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如: ③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曹植《与杨德祖书》)现代汉语中,“臭”在表示“气味”时,只表示“难闻的气味”,同先秦时期相比,表义范围变窄了。 亲戚 ①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 ②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史记?五帝本纪》)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四章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字与词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音、义的结合体。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联系: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字与词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关系。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占优势,一个汉字基本上记录语言中的一个单音节语素。 汉语中古今词汇的发展 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为缓慢。在词汇的变化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随着社会的发展,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 2、词义的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就要对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一定了解,切忌不要轻易用今义去理解古义。 如:消息、睡觉、地方在古代汉语中都是一个词组。 古今词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些词都是汉语的一些基本词汇,它和变化较为缓慢的语法一起体现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保证了汉语演变的稳定性。 如:日、月、山、马、牛、羊、百、千、万、大、小、多、少等 二、古今词义迥异 这类词的古今词义差异很大。如: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锦绸杠。”《诗经》:“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义指丝绸。 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今义指应该、应当。 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今义指旅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形容:古义指身形容貌。《楚辞·渔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描写。 抢:古义指突过,撞。如《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揭:古义指高举。如揭竿而起。 今义指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把粘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羞:古义指食品。《楚辞·离骚》:“折琼枝以为羞。” 今义指害羞。 三、古今词义微殊 这是最应该注意的一种,即有一部分常用词,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某些不同之处,又有某些相同之处。对于这一类词我们最应该掌握它们之间的异而不在同。从古今词义的结果来看,这类词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古今词义范围不同 (二)古今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范围的扩大 如:江长江大河 河黄河大河 菜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礼记·大学》:“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浅谈古今词义的变化

浅淡古今词义的变化 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在大发面分为三类:一类是古今词义基本不变;一类是古今词义基本不同;还有一类词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今天,在这里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古今词义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今本没变: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如“天”、“地”、“日”、“月”、“风”、“雨”、“雪”、“水”、“火”、“父”、“母”、“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如《说文解字》中有:“钓,钩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鱼钩钓鱼”。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 古今词义基本不变的一些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今词是具有继承性的。 (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在这一点上古今词义的改变主要由分成俩种,一种是古今词义的缩小;第二种是古今词义的转移;第三种是古今词义的增加。

1、古今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词义程度的减弱;词义范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如“饿”在古汉语中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现在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轻了。又如“臭”,文言中表示好坏气味都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系辞上》)的“臭”是气味,如果按照现在的词义去理解这句话就讲不通了。同词义的扩大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例如:“虫”原是动物之通名,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老虎叫大虫,老鼠叫老虫;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般只指昆虫。再如“让”字,文言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只用前一意义。如“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汉书· 苏武传》)的“让”是“责备”的意思,不能释为“谦让”。 2、古今词义的转移 有一些本来是不同的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因而该字的古义和今义迥然不同。如《逍遥遊》:“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qiāng)是触碰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抢”(qiǎng)完全不同,就是一例。 古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一种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可以是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也可以是动作、范围或词性的转移。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这两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下面就古今词义的演变进行一定的分析,讨论。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原因 方案一:语言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影响词义演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词义是以社会客观事物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所以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词义的变化。其次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再则词与词的互相影响、外来的文化语言的影响都可能影响词义的演变。因此词义演变是诸多因素一同作用的结果。 方案二:(一)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词义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形成的认识。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例如“床”,刘熙日:“人所坐卧曰床。”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床既是坐具,又是卧具。而后来出现了椅子、凳子等专用坐具后,“床”的词义便发生了变化。 (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 起词义变化。例如“鲸”,《说文解字》日:“鲸,海大鱼也。”过去,受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误认为鲸是海中的大鱼,后来人

们的认识程度加深了,就知道鲸不是鱼。《辞海》曰:“鲸, 水栖哺乳动物。外形似鱼,大小随种类而异,最小的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可达30米。” (三)词与词之间的互相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当“走”被“跑”代替后,“走”又取代了“行”的意义。 (四)外来语的影响。汉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族语言吸收养分,如:站:古汉语原始义为“久立”,随着蒙古语传入,出现“站赤”一词,逐渐进入“站”的义项之中,如“车站”等,词义扩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类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发展缓慢,与缓慢发展的语法一 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固性。如“日、月、牛、马、人、手”等常用词,以及“唉、逍遥、凤凰”等不常用词。 (二)汉语词汇中大量的非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如“该”,中古以前它是“完备”的意思,以后演变为“应当”。又如《世说新语》中“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中“造”是“到”的意思,而今义却完全没有这个含义。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有细微差别 1、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意义有了新的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有以下几

张光乾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大。例如:“诗”,古代专指《诗经》,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河”,古代专指黄河。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后来泛指一般河流。把一条河的名称扩大成为一般河流名称,由专称变为通称,今义把古义的范围扩大了。“齿”,古义是指排列在唇前的牙。甲骨文画的正是门牙。把门牙扩大成为牙齿,“齿”的词义扩大了。“响”,古义是指回声。《玉篇》:“响,应声也。”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扩大,就是把意义范围扩大了。 第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小。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金”词义范围逐渐缩小。(现在“五金”、“金工”、“金属”等复合词里的词素还保留古代词义的痕迹。)“宫”,上古泛指房屋。“宫”、“室”是同义词,先秦都指房屋。秦汉以后。“宫”专指封建帝王的住宅,如“阿房宫”、“未央宫”。现在除了某些叫“宫”的旧有名称外,只有某些化娱乐场所才称宫,如少年宫、文化宫。“宫”的词义范围越来越缩小了。“坐”,古代除当“坐下”的动作讲之外,还有“犯罪”的意义,如《曼子春秋·内篇》“王曰:‘何坐?’曰:‘坐盗。”而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的“坐”当“因为”讲。现在专指“坐下”讲,今义比古义缩小了。“丈夫”,古代指成年男子。后来只指配偶的男性一方,即“妻之夫”而言。概念外延缩小了,就是把意义范围缩小了。 第三、词义的转移 是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例如“坟”,古代本指高大的土堆或河堤。今义则把原来的“高大的土堆”、“河堤”转移到“坟墓”上来了。“豆”,甲骨文中形似高脚杯,是一种盛肉食的木制的高脚碗。后来,“豆”的意义转移到豆类植物及其果实上了。豆类植物,上古不叫

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

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例如: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专指族外亲属。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 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 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 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 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路的境地 7.无论古义:不用说 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 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 今义:专指族外亲属 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 11.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 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 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 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 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品质恶劣 17.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 20.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1.走古义:跑今义:行 22.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 23.股古义:大腿 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 24.几何古义:多少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章古今词义的异同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阐述古今词义的差异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古今词义在理性义与色彩义上的各种差异,并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古籍时从古代词义的角度理解词义的意识。 【基本概念】 基本词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基本理论】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 古今词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 【重点难点】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所用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古今词义变化的基本情况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减和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变化上。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一面。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例如: 埃:尘也。巢:鸟在木上曰巢。 皑:霜雪之白也。澄:清也。 慈:爱也。钓:钓鱼也。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如: 绸: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该: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今:应当。 再:古:指两次。“三年再会”是指三年中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再拜”是指拜了两拜。 今:再一次。而今天则是指动作重复一次,“又”的意思。 犕:两岁的牛。 犙:三岁的牛。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 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 —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 的国家。 今天主要是指“敌人”。 凫:是“类”的意思。《尔雅》“凫,雁丑也。”一一有人说,“凫”是丑雁,这是错

古今词义的演变讲课讲稿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例如: ①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第一句中的“访”字如果照今义“拜访”去理解,就不准确,“访”在上古是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意思,“访”的宾语是事而不是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秦穆公向蹇叔征求关于袭郑的意见,而非一般的拜访。如果把第二句的“去齐”理解为“到齐国去”,意思就全弄反了。“去”的古义是“离开”的意思,“去齐”就是“离开齐国”。 古今词义的这种差别有的比较大,一旦了解了它们古今意义之间的差别之后,再去阅读古文时就比较容易辨别了。有的差别比较小,虽然知道古今意义有某种差别,还是不太容易辨别。“去”属于前者,“访”则属于后者。从正确理解文意来说,二者都应重视,从掌握的难度来说,则需要注重后者。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讲古今词义演变时,所谓“今义”并不全是现代才有的意义。现代汉语词义是古汉语词义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义有许多早在古代就有了。例如“谤”这个词的今义是“诽谤”,这个意义早在汉代便有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谤”这个词古今都有

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

TAG:古今词义分类讲析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1、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扩大。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说文》:“焚,烧田也。”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就是一例。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等等。 3、词义范围的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了转换。“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生了转换。

第三讲古今词义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一些次要的属性上仍然有一定差别。 1.词所概况的客观对象发生了变化 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词义差异显著的 ?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李广军极简易。(《史记·李将军列传》)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传》)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战国策·齐策》) 三、有联系又有区别 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这些差异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要在了解“同”的基础上,去辨明其“异”。这类词数量多、难度大,同中有异,是学习的重点。 ?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 ?齐国虽偏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墨子·兼爱下》)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悬购之千金。(《战国策·韩策》)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雅量》) 四、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 1、词义扩大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禹贡》 以河为境。《韩非子·有度》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温庭筠《菩萨蛮》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记·滑稽列传》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 车错毂兮短兵接。《九歌·国殇》 2、词义缩小

古今词义浅析

古今词义浅析 王银风 古代汉语

古今词义浅析 王银风 提要: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古今词义的差异给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突出,往往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集于一身,难以辨认;另一方面,古今词义有差异和演变,要准确理解也不容易,有的词古今意义迥异,成为阅读障碍,有的词意义抽象灵活,也难于把握。本论文通过《古代汉语》一书中字词来分析古今词义的范围、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和词义的转换来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关键词:范围感情色彩转换 正文: 首先,有些词在古今词义的范围上有一些变化。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而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在《大龙湫记》中,“乃缘石矼下”中的“乃”字,在这里是“于是”的意思,而“乃”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有很多:①才,“今乃得之”,如今才知道。②是,为,“乃大丈夫也,是大丈夫。③竟,“乃至如此”,竟然这样。④于是,就,“乃还”,就回来了。⑤你,你的,“乃父”,你的父亲。古代汉语中有这么多的意思,但到了现代汉语中偶尔会用到其“于是,就”这一意思,其它的意思几乎不再出现。而这句话中的“缘”字,在这里的意思为“顺着,沿着”,而如今

这个意思我们几乎不用,而是用其它的意思比如“衣服的边饰,机缘,边沿(名词)”。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字的今义词弱化了一些文言词的意义,使得今义词的用途范围变小。虽然二者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在《庐山草堂记》中“恋恋不能去中的“去”字的意思是“离开”。但在现代汉语中“去”的意思常作为“到某地”,意义正好相反。而“去”字在古汉语中还可指离开或放弃某一职位以及距离(某一空间或某一时间)。 其次,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中的“谤”是“批评议论”之义,而今天的“谤”却是“恶意中伤”之意,已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还有大家熟悉的“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比如在《王子坊》中,“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中的“恨”字,在这里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而在今天多表示仇恨、怀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遗憾我不去见石崇,只遗憾石崇不来见我”。在这里我们不能翻译为仇恨,结合文本如果翻译成仇恨的话感情色彩久太过严重,不能符合元琛的性格。又如“怨恨”的“怨”字,古义即“恨”,而今天的“怨”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如“任劳任怨”;《大龙湫记》中“挽崖端偃木牵连下”一句话意思为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其中,“牵连”的意思为互相拉着,一个接一个的,也就是把“牵”和“连”的意思组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牵连”的古意还有连接、联系、连累、留连、牵挂等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牵连”常常作为一个词出现,意为“连累”。同时,在《王子坊》中,“伎女楼上,坐而摘食”中的“伎”通“妓”。妓:古代指从事歌舞

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

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 TAG:古今词义分类讲析 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 1、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扩大。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说文》:“焚,烧田也。”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等等。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生了转换。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章古今词义的异同【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阐述古今词义的差异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古今词义在理性义与色彩义上的各种差异,并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古籍时从古代词义的角度理解词义的意识。 【基本概念】 基本词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基本理论】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 古今词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 【重点难点】 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所用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古今词义变化的基本情况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减和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变化上。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一面。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 例如: 埃:尘也。巢:鸟在木上曰巢。 皑:霜雪之白也。澄:清也。

慈:爱也。钓:钓鱼也。 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如: 绸: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该: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今:应当。 再:古:指两次。“三年再会”是指三年中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 “再拜”是指拜了两拜。 今:再一次。而今天则是指动作重复一次,“又”的意思。 犕:两岁的牛。 犙:三岁的牛。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 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 今天主要是指“敌人”。 凫:是“类”的意思。《尔雅》“凫,雁丑也。”——有人说,“凫”是丑雁,这是错误的。“凫”是雁的一类。 骤:古代指“再一次”。《楚辞·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 今天指“急速”。 由此可见,学习古今词义的异同,重点不在于“迥别”,而在于有同有异,特别在于“微殊”。对于“迥别”的,我们不懂,就会去查字典等工具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而对古今词义“微殊”的,如果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笑话。因此,我们就要特别引起注意。 再如:少:《左传·僖公五年》“太后之色少解。”“少”是“稍微”的意思,而不是“多少”的“少”。

古今异义之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古今异义之词义的扩大与缩小 姓名:高月 学号:64 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 [摘要]:在我们的文字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最为灵敏,因而大量新词应运而生,比如我们常用的“给力”“秒杀”等等。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与语境的变化,词义所涵盖的范围也有或大或小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古今异义中的词义的扩大与缩小部分。 [关键词]:古今异义新词词义的扩大与缩小语境 [正文]: 民谚常说:“言为心之声,衣为身之表”,在社会的发展演变之中,语言也随之变化。有些基本词汇由于其稳固性和继承性,并未有什么变动,如鱼,笑,犬吠等。有些词汇的意义则会随着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而随之转移、消亡或变化。所谓古今异义,即文言词语或短语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的词。 形成“古今异义”的原因并不来源于词本身,而是源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及其相对应的语境。如《石壕吏》中的“老翁逾墙走”,根据杜甫所见识到的征兵之残酷,竟是在夜间捕人,导致一老翁翻墙而逃。其中的“走”,就要理解为“逃跑”的意思。 对于古今异义的分类,大致有那么几种:词义扩大,词以缩小,词义转移,

感情色彩变化,词义强化,词义弱化等。举一个常见的例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其中“妻子”一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词义所适用的范围也从原本的“妻子和儿女”缩小为“妻子”。 从上一个例子中,很简单就可以推断出“词义缩小"的概念,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范围大,而在汉代汉语中意义范围变小了。又如出自《周易.系辞》中的“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在古时香气或是秽气都称之为臭,而不同于我们现在对于它的第一印象,即“臭豆腐”之中的臭,也就是难闻的味道。再如,“让”,古代既可以表示谦让退让之义,又有责备的含义。《庄子.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此处即可理解成退位让贤;“二世使人让章邯”中,很明显就要理解成责备、谴责的意思了。至于今义,则是多取不争、谦让之义。 相对而言,何为“词义扩大”也就不言而喻了。如《荀子.富国》中“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这个“菜”字的古义仅有蔬菜之义,而到现如今我们的饭桌上,则是涵盖了主食以外的食品,荤素全有,也就是包含肉、蛋、奶以及熟食在内。又如,“亲戚”的古义为父母兄弟等亲属,通指家里的亲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正是如此。今义则是泛指旁系亲属,比如叔叔,舅舅之类的。再如,《吕氏春秋.分职》一文曾写道:“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库”在当时特指的是收藏兵甲战车的地方,而今则是成为一个更大众化意义的词汇,比如货物仓库,图书的库藏等等。 由于古时多使用单音节,而现今人们更习惯于双音节词语,这其实也是词汇形成古今异义不得不说的原因之一。先看《夸父逐日》一例,“欲得饮,饮于河、渭”,此处的“河、渭”,特指黄河与渭水;再看另外一例中,“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腾文公下》)中,“河”依旧是黄河,“江”则特指长

汉语词义的演变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词义的古今演变 张志奎电话 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词汇的演变是语言发展变化中的一个主要方面。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其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也最灵敏。本文重点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三方面讨论词义演变的方式。并从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语言学方面因素分析引起词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对汉语词义演变的规律谈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学者们研究的兴趣,壮大汉语研究的队伍。同时通过对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方式的分析,加深自己对词语本质及词义演变历史的理解,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词义、演变、原因、方式、规律 词义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词的意义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词义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语言是发展的,尤其是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发展,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而且词义演变的形式也很多,根据演变的结果大致可以归纳为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一、词义演变的形式 1、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词义的扩大。还有义项的增多也应该看作词义的扩大,有些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但我认为这样能将问题简单化,有利于研究。 (1)发生在较早时候的词义扩大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概说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古今汉语词汇的差异,从中可见古今汉语的词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那么,古今汉语的词义呢?是否也有这种变化呢?我们先从几个大家熟知的成语入手,来进行一番考察: 痛哭流涕不速之客求全责备 上述这些成语中加“一”的词,如按照现代常用义理解均会误解。它们不是“鼻涕,” “快”,“责备”。在古文中是常用词。如: (1)《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闻一多云:为,成也。寤寐无为,言不能成寐也。],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2)《周易?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又:《荀子?乐论》:“主人来速宾及介,而众宾皆从之。” (3)《孟子?梁惠王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 又:《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左传?桓13》:“宋多责赂于郑。” (5)《诗?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尔雅:明察貌] (6)《左?成公二年》:“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戳,君之惠也。” 又:“摆甲执兵,固即死也。 以上说明,古代习以为常的词的用法,如今却只保存在成语中了,甚至连成语也不能理解,于是想办法加以改造:如:斤斤计较-------------- 两两计较。走马观 花跑马观花。何以要改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词的古义鲜为人知,不改就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也是词义变化的反映。如果单纯是改而从今,还无可厚非,怕的是不知为非。如: (1)《吕氏春秋?先识览?去宥》:(齐人)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有人理解为“粥”。 (2)《左传》:“虽及胡耈,荻则取之。”有人译为“俘获了就捉住他。 (3)罄竹难书一一80届高考生释为“竹山难读书”。 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其误有三不明:a.罄,器中空也,从缶,殸声。(难词) b.竹(古代书制) c.书,古今义异。(写) 有人读《战国策》:“认为赵太后有作风问题。“丈去亦爱怜其少子乎?” 这都是因为缺少词义发展的观点而以今律古。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就对许多词的古今义作了说明:例如: 玺:《说文》王者之印也。段注:“盖古者尊卑通称,至秦汉而后为至尊之称。 堂:《说文》:“殿”也。段注: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 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当然,现在方言有“堂屋” 。存古义)。 删:剟(duo)也。徐错系传:“古以简牘,故曰孔子删《诗》,《书》,言有所取

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_1

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 导读:TAG:古今词义分类讲析古今词义范围的变化分类讲析 1、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扩大。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说文》:“焚,烧田也。”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等等。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生了转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古代汉语之古今词义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因为继承,使汉语古今相对稳定,有相同的一面,因为发展,就形成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就有不同的一面。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物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习俗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人们认识的深化,新的概念的产生,词组对这一切反映最迅速,新义不断产生,旧义不断消亡。汉语的这种新陈代谢,使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词的形式和内容上。从形式上看,一方面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另一方面,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从内容看,词义也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有古今完全不同的,也有古今有同有异的。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大小轻重短长,坐退说讲,一二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