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钳工一体化教学任务六

钳工一体化教学任务六

钳工一体化教学任务六
钳工一体化教学任务六

任务六之模块一:装配工艺概述及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目的:掌握装配工艺基础知识、学会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要点:装配工艺基本知识

重点: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难点:平衡测试、密封测试

一、装配概念

机械产品一般由许多零件和部件组成。

零件:是构成机器(或产品)的最小单元。

部件: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结合成机器的一部分称为部件。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整机的过程称为装配。

装配基准件:最先进入装配的零件或部件称为装配基准件。

组件:直接进入总装的部件称为组件。

分组件:直接进入组件装配的部件称为分组件。

装配单元: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部件(组件、分组件)称为装配单元。

装配是机械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装配工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二、装配工艺过程

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包括以下4个阶段。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A、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B、确定装配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C、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和洗涤,清除零件上的型砂、铁锈、油污,特别是仔细清理孔、沟槽等易存污垢的部位;去除零件上的毛刺、铁锈、油污等。

D、检查零件加工质量,将所有待装配的零件按部件图号分别进行清点和放置;对某些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平衡试验或密封性试验等。2、装配工作

装配工作通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A、部件装配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单元的装配工作,称为部件装配。

B、总装配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整机的装配工作,称为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A、调整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面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如轴承间隙、蜗轮轴向位置的调整。

B、精度检验是指几何精度检验和工作精度检验等。几何精度通常是指开形位精度,如车床总装后要检验主轴中心线和床身导轨的平行度等。工作精度一般指切削试验,如车床进行车外圆或车端面试验。

C、试车试验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密封性、振动、工作温度、噪声、转速、功率等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4、涂装、涂油、装箱

目的是使装配后的产品美观、防锈和便于运输。

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

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

(1)清洗作用、方法(2)连接连接方式(3)校正找正、找平(4)调整具体调节(5)配作组合加工(6)平衡动静平衡(7)验收和试验涂漆、包装等

装配结构的工艺性:

(1)产品应能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装配单元。

(2)装配中的修配工作和机加工工作量应尽可能少。

(3)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与拆卸

三、装配的组织形式

装配的组织形式随着生产类型、产品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分为固定装配和移动式装配两种。

1.固定式装配

固定式装配是将产品或部件的全部装配工作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进行。在装配过程中产品的位置不变,装配所需要的零件和部件都汇集在工作地附近,主要应用于单件生产或小批量生产中。

2.移动式装配

移动式装配是指工作对象(部件或组件)在装配过程中,有顺序地由一个工人转移到另一个工人,即所谓流水装配法。移动装配时,每个工作地点重复地完成固定的工作内容,并且广泛地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因此装配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是一种先进的装配组织形式,适用二大量生产,如汽车、拖拉机的装配。

四、装配工艺规程

1.装配工艺规程及作用

装配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及部件的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及装配所需设备、工夹具、时间、定额等的技术文件。它是提高产品装配质量和效率必要措施,也是组织装配生产的重要依据。

2. 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所需原始资料

1)产品的总装配图样、部件装配图样、主要零件图样以及零件明细表等。

2)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包括试验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3)产品的生产规模。

4)现有的工艺装备、车间面积、工人技术水平以及工时定额标准等。

3、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

(1)对产品进行分析研究产品装配图、装配技术要求及相关资料,了解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性能,确定装配方法;根据企业的生产设备、规模等决定装配的组织形式。

(2)确定装配顺序通过工艺性分析,将产品分解成若干可独立装配的组件和分组件,即装配单元。

产品的装配总是从装配基准件(基准零件或基准部件)开始。根据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时,应首先确定装配基准件,然后根据装配结构的具体情况,按预处理工序先行,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大后轻小,安排必要的检验工序的原则确定其他零件或装配单元的装配顺序。

(3)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表示产品装配单元的划分及其装配顺序的示意图称为装配单元系统图。

装配单元系统图的绘制方法:

1)先画一条横线,在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长方格,在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长方格,横线右端画出代表产品的长方格。2)按装配顺序从左到右将代表直接装配到产品上的零件或组件的长方格从水平线引出,零件画在横线下面,长方格内注明零件或组件名

称、编号和件数。

3)用同样方法吧每一组件及分组件的系统图展开画出。

(4)划分装配工序及装配工步根据装配单元系统图,将整机或部件的装配工作划分成装配工序和装配工步。

装配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地点,利用同一设备完成的装配工作。

装配工步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位置,利用同一工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完成的装配工作。

(5)编写装配工艺文件主要是编写装配工艺卡,它包含着完成装配工艺过程所必须的一切资料。大批生产则需一序一卡。

五、零件的密封测试举例说明

对于要求密封的零件。如液压元件、油缸、阀体等,要求在一定压力下不得发生漏油、漏水、漏气的现象,需要进行密封测试。

六、平衡测试举例说明

1、静平衡测试

2、动平衡测试

附:密封测试和平衡测试是两门学科,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也听不懂。

七、作业

1、什么是零件、部件、组件、分组件?

2、什么是装配、部件装配、总装配?

3、什么是装配工序、装配工步?

4、装配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5、为什么装配前要做密封测试和平衡测试?

任务六之模块二: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

目的:掌握装配方法,学会装配尺寸链计算

要点:装配方法

重点:合理选择装配方法

难点: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一、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1、装配精度:是指产品装配后实际达到的精度。为保证产品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装配精度稍高于标准。通用产品有国标、部标,无标准根据用户使用要求

2、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零件间的距离精度;相互配合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接触精度。

3、尺寸链: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所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它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每个尺寸链至少有三个环。

A、尺寸链的特征:即关联性和封闭性。

关联性:尺寸链中各尺寸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封闭性:有关尺寸首尾相接,呈封闭状态。

装配精度:即装配技术要求。它是间接获得或自然形成的。即封闭环的大小

装配尺寸链:影响某一装配精度的各有关装配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

B、装配尺寸链的组成:构成尺寸链的每一个尺寸都称为“环”,每个

尺寸链中至少应有三个环。

封闭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间接获得)的尺寸,称为封闭环。一个尺寸链只有一个封闭环,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即装配技术要求。

组成环尺寸链中除封闭环以外的其余尺寸均称为组成环。同一尺寸链中的组成环,用同一字母表示。组成环分为增环和减环两种。

①增环:在其他组成环不变的条件下,当某一组成环的尺寸

增大时,封闭环随之增大,那么该组成环称为增环。如尺寸链简图中的B1和A1。

②减环:在其他组成环不变的条件下,当某一组成环的尺寸增大时,封闭环随之减小,那么该组成环称为减环。如尺寸链简图中的B2和B3和A2。

增环和减环的判断方法:由尺寸链任一环的基面出发,绕其轮廓转一周,回到这一基面,按旋转方向给每个环标出箭头,凡是箭头方向与封闭环相反的为增环;反之为减环。

C、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1)确定封闭环,通常是产品或部件的装配精度要求;

2)确定各组成环,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件尺寸或

位置关系;

3)按层次分别建立部件和产品装配尺寸链;封闭环一次性

4)影响小的组成环忽略,遵守组成环最少原则即一件一环

D、装配尺寸链简图

为简便起见,通常不绘出装配部分的具体结构,也不必按严格的比例,只要依次绘出各有关尺寸,排列成封闭的外形就是尺寸链简图,如下图。

二、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1、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

有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公式为:

2、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

有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公式为:

3、封闭环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公式为:

例题

A、如下图,在某齿轮轴装配中,为了使齿轮正常工作,要求装配后,齿轮端面和机体孔端面之间有0.1~0.5 mm的间隙,已知B1=100+0.20 mm、B2=70-0.10 mm,那么B3的尺寸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才能满足其间隙要求?

B、锉配如下图所示的长方体时,凹件尺寸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才能满足间隙为0~0.04 mm的要求。

?零件的加工精度是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基础,但装配

精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装配精度的保证应从产品结构、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

方法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装配方法不同,解算尺寸链的方法及结果也不同。

?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偏差,根据装配精度要求和装配

方法通过解算装配尺寸链来确定。

三、装配方法

(一)装配方法

1.互换装配法: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装配精

度。

A 、完全互换装配法

特点:零件无需选择修整,即达装配要求。装配过程简单,生产

率高,对工人要求不高,便于组织自动化装配;在各种生产类型

中都应优先采用。但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时,组成环公差小制造

困难。用于低精度或较高精度少环装配。

条件:各有关零件的公差之和小于或等于装配允许公差。

式中 T OL ——封闭环极值公差 T 0′——装配允许公差

B 、统计互换法(分组选配法)

条件:相关零件公差平方之和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装配

允许公差。

式中 T OS ——封闭环统计公差k 0 ——封闭环的相对分布系数

k i —— 第i 个组成环的相对分布系数

实质是将组成环公差适当放大,零件容易加工。但有极少数产品

精度超差。只有大批量生产时,加工误差才符合概率规律。故统计互

换装配法常用于大批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较多(大于4)的情况。

2.选择装配法:用于成批大量生产时组成环不多装配精度很高情况

下。

A 、实质是将各组成环公差放大按经济精度加工,然后选择合适

01OL T T T m i i '

≤=∑-=101122200S T T k ξK T m i i i i '

≤=∑-=1

的零件进行装配。

(1)直接选配法:工人凭经验挑选合适零件试凑的装配方法。(2)分组选配法(分组互换法):先将互配零件测量和分组,然后按对应组零件装配

(3)复合选配法(组内选配法):先将零件测量分组,然后在组内再直接选配。配合件组内公差可不等,装配精度可达很高。

B、分组选配法的特点:

1)零件制造精度不高,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2)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

3)增加零件测量、分组、存贮、运输工作量,组不宜太多。

C、必须满足的几个条件:

(1)相配件的公差应相等;

(2)相配件公差应同向扩大,分组数与扩大的倍数相等;

(3)相配件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尺寸分布曲线;

(4)相配件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仍按图纸要求加工。

适于大批量生产中组成环少而装配精度特别高的情况

3.修配装配法:单件小批生产中,组成环较多装配精度很高的产品,常用修配法装配。此时各组成环先按经济精度加工,装配时根据实测结果对某一组成环进行修配,达到很高的装配精度要求。增加了修配量,装配效率低,装配质量受工人技术水平限制。

注意以下三点:

(1)正确选择修配对象,应选便于装拆、修配与测量的,不需热处

理、非公共环做修配环。

(2)修配件余量要经过计算

(3)尽量利用机械加工代替手工修配

例:车床装配前后轴线等高,A0=0+0.06,A1=202,A2= 46,A3=156,试确定修配环及尺寸公差。

确定修配环偏差

修配环A23为增环,刮修A23→A0减小A0'min ≥A0min A23min -A1max=0 A23min =A1max=202.05 A23max = A23min+T23=202.15 A23 = 202+0.15

确定实际修配环偏差

取最小刮研量为0.15,A23 ′= 202+0.15+0.15=202 +0.30 最大刮量Z max=A max -A0max= 202.30-201.95-0.06=0.29

实际上正好刮到最大尺寸是很少的修刮量会稍大于0.29

当修配环为减环时,随着修刮使封闭环实际尺寸变大,应使

A0 ′max ≤A0max

4.调整装配法(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

原理与修配法基本相同,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按经济精度加工,造成封闭环过大的累积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的尺寸或位置,达到装配精度要求。装配可达较高的精度,效率比修整法高。分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三种。

1)可动调整法装配示意图

特点:零件精度不高可达较高装配精度,调整方便,应用很广。需增加一套调整装置,适于小批生产中。

2)固定调整装配法适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调整环可采用多件拼合的方式。适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

3)误差抵消调整法在装配中通过调整零部件的相对位置,使加工误差相互抵消,达到或提高装配精度的要求。例如车床主轴装配中调整前后轴承的径跳方向来控制主轴的径向跳动。在滚齿机工作台分度蜗轮装配中,调整蜗轮和轴承的偏心方向来抵消误差,提高分度蜗轮工作精度。适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

四、装配方法的选择

完全互换法优先选用,多用于低精度或较高精度少环装配

互换法

统计互换法大批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较多的情况

五、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1.研究产品装配图和装配技术条件

2.确定装配的组织形式

(1)固定式装配是全部装配工作都在固定工作地进行,产品位置不变。对工人技术要求高,效率不高,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2)移动式装配产品或部件不断地从一个工作地移到另一个工作地,每个工作地重复地完成某一固定的装配工作。对工人技术要求低,效率高,多用于大批量生产。

3. 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

将产品划分为套件、组件、部件等能进行独立装配的装配单元,选定装配基准件,便于组织生产。

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基准零件之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并以装配工艺系统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安排装配顺序的原则是: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

后一般

4. 划分装配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①划分装配工序,确定工序内容;

②确定各工序所需设备及工具;

③制订各工序装配操作规范;

④制订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

⑤确定各工序的时间定额,平衡各工序的装配节拍;

5.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只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成批生产时还编制部装、总装工艺卡。在大批量生产中,编制装配工艺卡及装配工序卡。附:1、完全互换飞解尺寸链(教材P110 例5—2)

2、分组选配法解尺寸链(教材P111例5—3)

六、作业

1、什么是装配精度?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制造精度有何关系?

2、什么是尺寸链?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增环、减环?

3、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哪些?各适应什么场合?

4、什么叫解尺寸链?其解法有哪几种?

5、P112 T13 T14 T15

钳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吉林航空工程学校 钳工一体化 课程标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 (一)课程定位.................................................................................1(二)设计思路 (1) 二、课程目标 (1) (一)知识目标.................................................................................2(二)能力目标 (2) (三)素质目标 (2)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2) 四、考核与评价 (3) 五、实施建议 (4) (一)教材及相关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 (4) (二)教学师资配备建议 (4) (三)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4) (四)教学考核与评价建议 (5) 钳工一体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14001214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 课程类别必修课、专业技能课 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96 修读学期第一、二学期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⒈课程定位 本课程就就是数控技术专业得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学习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与机械基础等课程得同时,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典型零件加工与工艺分析等技能,突出实用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使用钳工常用工具得能力、工艺编排能力、工件精度检测得能力。与后续课程相衔接,为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⒉设计思路 通过对中航吉航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江北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钳工工作岗位得分析,结合钳工职业技能鉴定得要求,确立“理论加实践、理论与应用并进”得设计思路,使教学内容贴近岗位工作实际,体现职业教育得技能性与应用性得特色。课程共分成十个任务:钳工入门、划线、锯削、锉削、錾削、孔加工、螺纹加工、锤头加工、凹凸对配零件加工与方对配零件加工。 二、课程目标 ⒈能力目标 ⑴能使用、维护与保养钳工常用设备;

钳工一体化教学任务六

任务六之模块一:装配工艺概述及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目的:掌握装配工艺基础知识、学会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要点:装配工艺基本知识 重点: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难点:平衡测试、密封测试 一、装配概念 机械产品一般由许多零件和部件组成。 零件:是构成机器(或产品)的最小单元。 部件: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结合成机器的一部分称为部件。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或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整机的过程称为装配。 装配基准件:最先进入装配的零件或部件称为装配基准件。 组件:直接进入总装的部件称为组件。 分组件:直接进入组件装配的部件称为分组件。 装配单元: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部件(组件、分组件)称为装配单元。 装配是机械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装配工作的好坏,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二、装配工艺过程 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包括以下4个阶段。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A、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工艺文件和技术要求,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互连接关系。

B、确定装配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C、对装配的零件进行清理和洗涤,清除零件上的型砂、铁锈、油污,特别是仔细清理孔、沟槽等易存污垢的部位;去除零件上的毛刺、铁锈、油污等。 D、检查零件加工质量,将所有待装配的零件按部件图号分别进行清点和放置;对某些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平衡试验或密封性试验等。2、装配工作 装配工作通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A、部件装配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单元的装配工作,称为部件装配。 B、总装配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整机的装配工作,称为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A、调整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面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如轴承间隙、蜗轮轴向位置的调整。 B、精度检验是指几何精度检验和工作精度检验等。几何精度通常是指开形位精度,如车床总装后要检验主轴中心线和床身导轨的平行度等。工作精度一般指切削试验,如车床进行车外圆或车端面试验。 C、试车试验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密封性、振动、工作温度、噪声、转速、功率等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4、涂装、涂油、装箱 目的是使装配后的产品美观、防锈和便于运输。 装配工作的主要内容

浅谈钳工一体化教学与学生评价

浅谈钳工一体化教学与学生评价 发表时间:2014-07-14T11:42:21.60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葛福合 [导读] 在备课时,除了正常的备课外,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即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操作。 河北省邢台技师学院葛福合 摘要:一体化教学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实现评价过程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词:一体化模式过程评价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我认为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需要做以下工作: 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在备课时,除了正常的备课外,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即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操作。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学生操作的结果与教师备课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出现很大偏差。如果教师能以学生的身份亲自完成学习任务,则讲课内容会更丰富,同时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课前有个心理准备。当然最重要的是,由于是以学生的身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能体会到学生是否乐意去完成这个任务、完成任务后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就感。 2、信息技术课不但要有教师自己的上课教案,还应提供给学生操作步骤。在课堂上,教师演示的操作自己感到简单,学生在听课时也没有感到有多少困难,但学生自己操作时却经常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因此,还应给学生提供有关操作步骤的学案。以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3、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教学素材,哪些教学素材是老师需要提供给学生的,那么老师在课前就应该将素材准备好,并放在某个共享文件夹中,提供给学生使用;如果希望学生自己准备的,那么应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时间。再如学生上传作业的文件夹、电子作品范例等,应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在每堂课前还有许多常规的准备工作要做,如:教师机、学生机工作是否正常,网络是否畅通,教学控制系统是否可用等网络教室的准备工作。只有充分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趋于流畅;学生每堂课都能高效的完成任务,那么,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一天比一天高涨。 其次,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实现积极的意义构建。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复习旧课、播放视频、演示实例等方式导入新课。如在学习自定义动画时,播放两张份内容一样的演示文稿,一份是没有任何动画的,一份是动画精心修饰过的,画面新颖、独特,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Powerpoint的学习。再如,《在文章中插入图片》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一些文章中带图片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第四,自主评价、及时调整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对其学习成果加以评价,以达到完善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在评价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在《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评价活动。第一次是学生自主完成“幻灯片的超链接”(任务一)后,主要对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技能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会使用“插入”命令,以及超链接的设置等,通过评价,会操作的人更多,操作更熟练。第二次是学生完成“设置动画”(任务二)后,展示好的作品,如《魅力家乡》效果设置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这次评价侧重审美意识和情感的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做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以他们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钳工基础课程标准

《普通钳工与测量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普通钳工与测量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 课程类别: A 类:理论课 □B 类:理论+实践课 □C 类:实验(践)课 课程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相继颁布和实施,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对钳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钳工的分类越来越细,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广,但不管如何分工都必须掌握好钳工的基本技能,而各项技能之间又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新技术工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水平,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培养学生对《普通钳工与测量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增强针对性,又兼顾适应性;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锯,锉,錾,钻,攻丝,套丝等钳工操作技能,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划线、錾削、锯割、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等方法及基本测量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工种所必需的钳工操作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钳工基本知识与设备, 掌握平面划线与立体划线方法与技巧。 熟悉量具划线原量与使用方法与保养。 懂得锯、锉、錾、刮、研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具体操作流程。 掌握攻螺纹、套螺纹方法入步骤。 熟悉常用机械加工方法。 2.能力目标 能掌握锯、锉、錾、刮、研、攻螺纹、套螺纹等金属冷加工工艺,量具与钳工工具的正确使用。 3.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普通钳工与测量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钳工工艺 教学大纲

钳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钳工工艺知识和培养本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它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思想,融专业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钳工常用量具,钳工基本操作知识,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装配的基础知识,固定连接的装配,传动机构的装配,轴承和轴组的装配,卧式车床及其总装配,机械装置的润滑、密封与治漏,钻床夹具,数控机床及其装配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级钳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1)熟悉钳工常用设备的结构并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 (2)掌握中级钳工常用量具、精密量具和量仪的结构、原理,掌握用其进行测量的技能。 (3)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掌握钳工常用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切削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及正确的刃磨刀具。 (4)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5)掌握中等复杂工件(工具)制作的技能。 (6)掌握部件、机构及整台设备的装配工艺知识与装配操作技能。 (7)能熟练进行钳工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技能训练要求,突出实用性。要利用多种教学用段加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为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技能训练时要首先复习理论知识,在教师讲解、示范和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综合技能训练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综合训练,教师要认真观察、指导,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4)技能训练时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养成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二、学时分配表 钳工工艺课程一览表

钳工一体化教学大纲

钳工一体化教学大纲(试行) 一、前言 一体化教学突出的是“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侧重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团队: 教师团队: 专业队伍:既能讲理论知识,又能进行技术指导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学生团队: 每个班进行分组:6人/组(小组成员不固定,每个课题后都进行重组,以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 三、教学项目与过程: 教学项目: 以钳工基本知识、技能和综合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配合件的实现为载体实现钳工一体化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给出任务 对学生进行分组 下达任务书 第二阶段:分析任务 各组阅读任务书 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 第三阶段:制定计划 各组讨论、制定计划、步骤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讨论 第四阶段:完成任务 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第五阶段:检查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各小组派代表自我评价 对任务过程进行总结 对本组作品进行评价 第六阶段:师生互动,结束指导 学生、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教师总结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钳工常用的设备; 2)掌握钳工常用的工具、量具; 3)掌握钳工各种操作的规范; 4)掌握一般工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

1)了解钳工常用工具、量具的名称、规格、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 2)正确使用和保养钻床、砂轮机、虎钳等设备; 3)掌握平面划线及立体划线的基本知识,能完成平面划线和简单的立体划线操作; 4)掌握錾、锉、锯、钻孔等基本操作技能,熟知安全注意事项; 5)能够识读简单的零件图,制定零件加工工艺和方法; 素质目标: 1)把“5S”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关健能力,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2)通过对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 3)通过实训纪律、实训日记和实训体会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所想,进而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达到身心健康的要求; 4)通过实训过程中爱护公物,损坏赔偿,培养学生诚实负责的职业道德素养。四、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采用自编一体化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一钳工基本知识训练 课题一:钳工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钳工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 2) 掌握钳工实习场地设备和本工种操作中常用的工量具; 3) 了解实习场地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文明生产要求。 学习情境二基本技能训练 课题二:钳工基本操作——划线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明确划线的作用和目的; 2) 正确使用划线工具; 3) 掌握一般的划线方法和正确地线条上打冲眼; 4) 划线操作应达到线条清晰,粗细均匀,尺寸误差不大于±0.3mm。 课题三:钳工基本操作——錾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掌握錾子和手锤握法及锤击动作; 2)錾削的姿势、动作初步达到正确、协调自然; 3)了解錾削时的安全知识和文明生产要求。 课题四:钳工基本操作——锯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正确的锯削操作姿势; 2)能根据不同材料正确选用锯条,并能正确装夹; 3)做到安全和文明操作。 课题五:钳工基本操作——锉削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 2)懂得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 3)能掌握正确的锉削速度; 4)懂得锉刀的保养和锉削时的安全知识。 学习情境三拓展训练(综合技能训练)

(新)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加工技术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员、产品质量检验员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其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认知,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技能,具备从事机械加工相关技术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数控技术专业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课程。 课程结构以机械加工技术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几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机械加工技术人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以典型的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学习小组领取任务、查阅资料、制订方案、师生研讨、指导实施等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广阔的创新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锻炼技能,修炼素养;培养学生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234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整体认识机械加工过程,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沟通、合作、务实、严谨等基本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 能对结构不同的零件采取合理的表达方法并绘制该零件的零件图,标注完整的尺寸与技术要求; 能正确识读机械零件图样,能读懂简单的装配图;

钳工实训大纲

《钳工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性质:钳工实习是工程技术类专业的重要实训课,能够培养学生钳工操作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初步具备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良好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任务: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检修,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打下扎实的基础。 要求: 1?了解钳工的工作范围及安全技术。 2?了解钳工常用的设备构造,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3 ?初步掌握钳工主要工序的基本操作方法,正确使用钳工的常用工具、量具。 4、能够按图样要求独立加工简单零件。 二、时间分配: 三、实训内容: 项目一、钳工工艺理论及安全操作规程 介绍钳工技能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介绍钳工常用设备、量具和工具极其特点;介绍钳工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重点:介绍钳工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项目二、划线

戈懺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步骤;常用划线工具的正确使用;划线基准的选择;平面划线和简单零件的立体划线方法。 重点:常用划线工具的正确使用;平面划线和简单零件的立体划线方法 项目三、锯削 锯条的种类和选择方法;锯割方法和常用型材的下料方法;锯条损坏和拆断的原因。 重点:锯割方法和常用型材的下料方法;锯条损坏和拆断的原因 项目四、錾削 錾削的基本概念与錾削的工具的种类;用途和操作要领;平面錾削、板料錾削。 重点:平面錾削、板料錾削方法; 项目五、锉削 锉削的概念;锉刀的种类、规格和用途;锉刀的选择及操作; 掌握平面、曲面的锉削方法。 重点:握平面、曲面的锉削方法 项目六、钻孔 钻孔的基本知识及设备;麻花钻的几何形状和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麻花钻的钻孔方法;钻床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重点:麻花钻的刃磨和钻孔方法 项目七、攻螺纹和套螺纹 螺纹的形成,各部分名称;丝锥,板牙的构造,规格和用途; 攻螺纹,套螺纹的操作方法 重点:攻螺纹,套螺纹的操作方法 项目八小结及成绩评定 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劳动态度、劳动纪律,操作技能,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收获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讲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成绩评定,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钳工实习》教学实施性 教学计划 、钳工实习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1、实习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以机械制造生产为主,使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工艺、机电一体化等实践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1)

附件1:《钳工实训课程标准》实例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三号,加粗) 本课程标准供我院数控专业使用 系主任:专业负责人: 主持人: 参与人:XX(兼职教师) 一、课程定位(五号、宋体、加粗) 1、钳工是一种比较复杂、细微、工艺要求较高的工作。目前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加工 方法,但钳工所用工具简单,加工多样灵活、操作方便,适应面广等特点,故有 很多工作仍需要由钳工来完成。 2、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 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 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 3、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使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走 向科学化、规范化 4、使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具备中级水平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钳工中,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等得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钳工工艺理论及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 1、掌握平面划线要领,能熟练使用各种划线工具。 2、熟练掌握钳工中锯削、锉削、钻孔的基本动作要领及办法。 3、熟悉钳工中锯削锉削钻孔攻套螺纹加工工艺。 4、掌握其他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管理维护要求和方法。 5、熟悉钳工车间所需的规范和制度并能参与制定。 6、培养严谨细致工作作风河吃苦耐劳精神。 三、设计思路 该门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了解管理常识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联系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 钳工课程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范围,根据任务完成的需要及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实际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和内容,通过预设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完后能达中级钳工技能水准。 四、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钳工工艺学习题[与答案]

钳工工艺学 第一章钳工概述 一、填空题 1、钳工大多是用(工具)并经常在(台虎钳)上进行手工操作的一个工种。 2、当机械设备产生(故障)、出现(损坏)或长期使用后精度(降低),影响使用时,就要 通过(钳工)进行维护和修理。 3、钳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 孔、攻螺纹与(套螺纹)、刮削与(研磨)、矫正与(弯形)、铆接与(钎焊)、装配、技术测量与简单的(热处理)等。 4、钳工是起源最早、技术性最强的工种之一,其主要任务为:在工件上(划线),(加工零 件),机器的(装配)和调试,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以及工具的(制造)和(修理)。 5、钳工常用的设备有(钳工台)、(台虎钳)、砂轮机、(台钻)、立钻等。 6、台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通用夹具,其规格是用(钳口宽度)表示。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机器上所有;零件都必须进行机械加工。(×) 2、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锻造、铸造和焊接等。(√) 3、可有机械加工方法制作的零件,都可由钳工完成。(×) 4、普通钳工主要从事工具、模具、夹具、量具及样板的制作和修理工作。(×) 5、对台虎钳丝杆、螺母等活动表面,应经常清洁、润滑防止生锈。(√) 6、砂轮起动后,可以不用等砂轮旋转平稳后再开始磨削。(×) 7、磨削过程中,操作者应站在砂轮的侧面或斜对面,而不要站在正对面。(√) 8、台虎钳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9、钳口上的交叉网纹是防止工件滑动,使装夹可靠为目的的。(√) 10、在台虎钳上强力作业时,力的方向应朝活动钳身。(×) 11、磨削时,操作者为便于工作应站在砂轮机的侧面或对面。(×) 三、简述题 1、钳工在机器制造业中,担负着哪些主要任务? 答:钳工的主要任务有加工零件,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以及工具的制造和修理等。 2、钳工的特点有哪些? 答:加工灵活方便,能够加工形状复杂和高精度的零件;工具简单,制造刃磨方便,材料来源充足,投资小成本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不稳定,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 一、填空题 1、量具按其用途和特点,可分为(标准)量具、(专用)量具和(通用)量具三种类型。 2、长度基准单位是(米),等于(1000)mm。 3、1in=(25.4)mm。 4、游标卡尺按其测量精度,常用的有(0.02)mm,(0.05)mm两种。 5、1/20mm的游标卡尺,尺身每小格为(1)mm,游标每小格为(0.95)mm,二者之差为(0.05) mm。 6、游标每小格为49/50mm的游标卡尺,尺身每小格为(1)mm,二者之差为(0.02)mm,测 量精度为(0.02)mm。

技工教育钳工一体化教学经验谈

基于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钳工工艺》课程 开发与设计的探讨 伊犁州奎屯技工学校机械与交通教研室 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通过融合与贯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紧密企业实际、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技能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更是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训实训与顶岗工作教学做合一。一体化课程不是将某一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简单的组合,而是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学习,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验证。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建立,按照工作过程的实施将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的融合,学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的学习实践,一方面增加专业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实践,更好更快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我校不断提高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并不断改革与实践,在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已初见成效。本文主要是基于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钳工工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探讨。 《钳工工艺》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我校自建校以来开设了多年的传统专业课,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并拥有实力强劲的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现有理论教师4人(两位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高级讲讲1人,讲师3人;专业实训指导教师3人,均为钳工高级工,多次在州、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现有钳工操作工位46个。虽然我们有着丰富的钳工工艺课程开设经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机电类学生钳工理论与技能要求的提高,我们已经感觉到现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这主要表现在《钳工工艺》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脱节上。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理论课上完后才进行钳工实训。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上理论课时,由于学生自身理解力较低,在学习中无法获取足够的感性认识,很简单的问题也会使其感到茫然,例如在讲授“典型零件的锯削”内容时,由于没有操作过锯削,很多学生对所讲内容不能理解,学生感到有难度就

钳工工艺学第五版习题册参考答案

钳工工艺学(第五版)习题册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零件;工程 2. 毛坯制造;零件加工;机器装配;顺序 3. 划线与加工;装配与调试;安装与维修;制造与修理 4. 装配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 5. 工装、工具;组合装配;调试工作 二、判断 1. (" 2. (M 3. (“ 4. ( X) 5.(% 三、简答 1. 试述钳工工作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1

答:钳工工作的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适用于以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 2. 安全、文明生产对钳工使用的工、夹、量、器具的摆放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生产中,对使用的工、夹、量器具应分类依次排列整齐,常用的放在工作位置附近,不要置于钳台的边缘处。精密量具要轻取轻放,工、夹、量器具在工具箱内应固定位置、整齐安放。

第一章 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1 — 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一、 填空 1. 工件;切削运动;进给运动 2. 主;进给 3. 主;进给 4. 待加工表面;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 5.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6. 已加工表面;待加工;垂直 二、 判断 1. 3 2. (“ 3.(V ) 三、 选择 1. A 2 . A 四、 名词解释 1. 答:金属切削是利用刀具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材料,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零件的加 工方 法。 2. 答: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 时速 度。 五、简答 答:在机床、工件、刀具和工艺系统刚性允许的前提下,首先选择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 择大的进给量,最后选择大的切削速度。 六、计算 1. 答:背吃刀量为 1mm ;切削速度为 94.2m/min 。 解: d m 2 =50 48=1 2 (mm ) d n v= = 3.14 5 0 600 - =94.2 ( m/min ) p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

《钳工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基础钳工操作实训》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程体系中的一门实践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取得装配钳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的一门基础能力课程。本课程与先修课程《识图与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检测》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相衔接,并将其进行综合运用,本课程以学生了解钳工基本操作知识为核心,共同培养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要领,从而熟练使用钳工工具进行零件加工,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为后续课程《装配钳工》技能鉴定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模拟工作情景,涉及工作任务由单一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演示、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各项作业内容,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燃料和润滑液等各种材料有一个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初步掌握汽车常用材料与车用油品的性能、具备合理选材及应用的能力;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使用钳工工具、设备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并了解钳工工艺理论。 (2)会使用划线平台、高度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刀口型直角尺、丝锥、铰杠进行零件加工与检测。 (3)会使用錾子和锤子对零件进行錾削加工。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维护保养钳工常用设备。 (2)能够正确识读零件图,并能够根据零件图纸要求制定工艺方案,并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零件加工。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钳工工具,独立完成含有划线、锯削、锉削和钻孔的钳工作业件。 (4)能够正确操作台式钻床进行钻孔、扩孔和铰孔等工艺的操作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三)参考学时:70学时 (四)课程学分:6学分

钳工工艺机电一体化a

钳工工艺(机电一体化)a

————————————————————————————————作者: ————————————————————————————————日期: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钳工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训练、钻床与夹具知识、常用精密量具和量仪、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技能训练、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及原理,以及综合技能训练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级钳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熟悉钳工常用设备的结构并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 (2)掌握中级钳工常用量具、精密量具和量仪的结构、原理,掌握用其进行测量的技能。 (3)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掌握钳工常用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切削角度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及正确刃磨刀具。 (4)掌握钳工基本技能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5)掌握中等复杂工件(工具)制作的技能。 (6)掌握部件、机构及整台设备的装配工艺知识和装配操作技能。(7)能熟练进行钳工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技能训练要求,突出实用性。

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为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技能训练时要首先复习理论知识,在教师讲解、示范和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综合技能训练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训练,教师要认真观察、指导,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4)技能训练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养成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二、学时分配表 章节课题内容 总学时理论课 学时技能训练学时 绪论 第一单元钳工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课题一钳工一般知识 课题二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 课题三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知识 2 28 2 16 2 2 12 12 12 第二单元钳工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训练 课题一划线 课题二平面加工117 24 4 8 93 24 33

钳工工艺学》期末试卷试题答案

二00四学年第一学期《钳工工艺学》期末试卷C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划线基准是指划线时选择_工件上_的某个点、线、面作为依据,用它来确定工件的_各部分尺寸_、_几何形状__及工件上各要素的相对位置。 2、找正就是利用_划线工具使工件上有关的_毛坏表面_处于合适的位置。 3、要做好借料划线,首先要知道待划毛坯_误差 程度_,确定需要借料的_方向_ 和 大_小__,这样才能提高划线效率。 4、用划针在连接件的表面上直接划出待加工孔的位置的方法叫__配划线___。 5、粗齿锯条适用于锯削 较软 材料或 较大 切面;细齿适用于锯削 较硬 材料或切面 较小 的工件;锯削管子和薄板必须用 细 锯条。 6、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应满足的要求是 高硬度 、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高耐磨性__、 高耐热性 、 较好的导热性 、 较好的工艺性 。 7、若车刀的主偏角为75°,副偏角为26°,其刀尖角为 79 。 8、刀具的刃倾角是 主切削刃 与基面间的夹角,是在 切削平面 内测量的。 9、旋转零、部件因不平衡而产生 惯性力 ,其大小与不平衡量大小,不平衡量偏心距及 转速 平方成正比。 10、旋转零、部件不平衡形式有 静不平衡 和 动不平衡 。 11、调整法解尺寸链,分为 可动 调整法和 固定 调整法。 44、带传动在生产应用中,常用的有 平 带和 三角 带两种 12、车床主轴部件的精度包括主轴的 径向跳动 、轴向窜动以及主轴旋转的 均匀性 和平稳性。 13、滑动轴承是一种 滑动 摩擦的轴承,按其摩擦状态分为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14、滚动轴承是标准件,内圈与轴的配合为 基孔 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为基轴 制。 15、松键连接所用的键有普通平键、半圆键、导向平键和滑键等。 16、在带传动机构中,常用的传动带有V 型带和平带。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6分) (× ) 1、找正和借料这两项工作是各自分开进行的。 (× ) 2、划线时,一般不应选择设计基准为划线基准。, (×) 3、简单形状的划线称为平面划线,复杂形状的划线称为立体划线。 (×) 4 、切削加工时,主运动可以有几个。通常是速度较低、消耗功率较大的运动。 ( 0 ) 5、双齿纹锉刀锉削时锉痕交错而不重叠,锉面比较光滑。 (×) 6、双齿纹是指锉刀上有两个方向排列的齿纹,大多为剁齿,先剁上去的为面齿纹。 (×) 7、圆锉刀和方锉刀的尺寸规格,都是以锉身长度表示的。 (×) 8、锉刀粗细规格的选择决定于工件材料的大小。 (×) 9、松键连接所获得的各种不同的配合性质,是靠改变键的极限尺寸来得到的 ( 0 ) 10、楔键连接,键的上下两面是工作面,键侧与键槽有一定间隙。 (×) 11、动连接花键装配,套件在花键轴上应可以自由转动。 (×) 12、销连接装配,一般被连接件的两孔不宜同时钻、铰。 (×) 13、主轴轴承的调整顺序,一般应先调整移动支座,再调整固定支座。 ( 0 ) 14、厚壁轴瓦与轴承座、盖装配时,应以座孔为基准,修刮轴瓦背部。 ( 0) 15、剖分式滑动轴承间隙的大小,可通过中分面处的垫片调整。 (×) 16、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均为滚动摩擦。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7分) 1、分度头的手柄转1周时,装夹在主轴上的工件转( D )。 A 、1周 B 、10周 C 、40周 D 、1/40周 2、用分度头等分工件圆周36°为一等分时,每转过一等分,分度头手柄应摇过( B )周。 A 、911 B 、4 C 、9 D 、10 3、找正的目的,不仅是使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保持尺寸均匀,同时还可以使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 D )。 A .增加 B .减少 C .去消 D .合理和均匀分布 4、分度头手柄不应摇过应摇的孔数,否则须把手柄( A )一些再正摇。 A 、多退回 B 、稍退回 C 、多摇前 D 、稍摇前 5、刀具刃磨后,由于后刀面微观不平及刃磨后的表面层组织不耐磨,因此开始切削时磨损( B )。 A 、缓慢 B 、较快 C 、正常 6、当磨钝标准相同时,刀具寿命越高,表示刀具磨损( B )。 A 、越快 B 、越慢 C 、不变 7、硬头手锤是用碳素工具钢制成的,并经淬硬处理,其规格用(B )表示。 A 、长度 B 、重量 C 、体积 8、锉刀主要工作面是( A )。 A 、锉齿的上、下两面 B 、两个侧面 C 、全部表面 9 、确定装配组织形式的主要根据是( A )。 A .根据产品结构和生产批量 B .设备情况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 — — — — — — — — — 装 订 线 — — — — — — — — — —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钳工实训 【课程编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C2-1-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C2-1-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C2-1-5)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C2-1-5) 数控技术专业(C2-1-5)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数控技术 【学时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64学时(16*4W)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32学时(16*2W)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32学时(16*2W)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32学时(16*2W) 数控技术专业 32学时(16*2W) 【学分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4学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2学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学分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2学分 数控技术专业 2学分 【开设时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第2学期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第2学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1学期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第1学期 数控技术专业第1学期 一、课程概述 《钳工实训》是机电工程系各专业培养基本手工加工技能的专业群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让机械类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操作方法及技能。 本课程在学习目标定位上,充分考虑了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以及各专业对钳工实训的共性和特性;在项目任务的遴选上兼顾了学生认知规律及钳工基本技能内

容,尽量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结合企业实际产品设计项目。在具体的操作指导上综合了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的的经验,力求深入浅出,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项目任务,使学习者通过及时主动地巩固训练,即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知识转化成真实的技能,最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 (2)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4)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社会能力目标 (1)团队协作:能与人为善、能顾及他人想法,能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 (2)身心健康:具备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工作兴趣,有较好的社会角色适应性,行为举止符合职业特点和社会规范; (3)交流沟通:能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与人交流,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4)吃苦耐劳:通过手工加工和检测养成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零件手工制作工艺流程。 (2)掌握一般的平面划线、锯削、锉削和錾削等平面加工基本方法。 (3)掌握钻孔、铰孔及螺纹加工方法。 (4)掌握钳工常用工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5)掌握简单手工制件的修配加工。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开设的同时或之前已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测量》、《金属材料学》等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识图、材料选用、加工工艺设计等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为是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操作、典型零件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