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

a.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b.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2、基数效用用特定的数表示效用,比如U1=10或Ua=20之类;而序数效用之间的比较只用顺序或等

级。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a.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Q)/△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Q→0时有:(书P72)

b.“边际”概念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边际效用是本书出现的第一个边际概念。边际量的一般含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抽象的边际量的定义公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

自变量的变化量

C.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①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

去交换商品的效用。

②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说,随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逐步增加,每增加一元钱给该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③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在一般情况下,

消费者的收入是给定的,而且,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所以,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非常小的。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略去不计。这样,货币的边际效用便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3、消费者均衡

a.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b.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c.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书P75

P1X1+P2X2+……+PnXn=I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几种商品,P1,P2,……,Pn分别为n种商品的既定价格,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以X1,X2,……,Xn分别表示n钟商品的数量,MU1,MU2,……,MU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下面以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为例,具体说明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书P75-76

在购买两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P1X1+P2X2=I

MU1 = MU2 =

P1 P2

先从的关系分析:

当时,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得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量,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量。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在消费者用减少1元钱的商品1的购买来相应地增加1元钱的商品2的购买时,由此带来的商品1的边际效用的减少量是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的增加量的,这意味着消费者的总效用是增加的。另一方面,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1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的不断减少而递增,商品2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当消费者一旦将其购买组合调整到同样一元钱购买这两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时,他便得到了由减少商品1购买和增加商品2购买所带来的总效用增加的全部好处,即消费者此时获得了最大的效用。

相反,当时,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根据同样的道理,理性的消费者会进行与前面相反的调整过程,即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直至,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用。

再从的关系分析:

当,时,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这时购买的第i种商品的数量太多了,事实上,消费者总可以把这一元钱用在至少能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的其他商品的购买上去。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减少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至的条件实现为止。

相反,当,时,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是不足的,消费者应该继续购买第i种商品,以获得更多的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增加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同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至实现,的条件实现为止。

4、需求曲线的推导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提高,MU是递减的,不变,因此推出P是递减的。这说明,随着消费量的提高,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递减的。因此得到,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具体分析:书P78-79

图:书P79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图解:

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在产量0到Qo区间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表示消费者为购买Qo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金额(即总价格),即相当于图中的面积????????????

OABQo;而实际支付的总金额(即总价格)等于市场价格Po乘以购买量Qo,即相当于图中的矩形面积OPoBQo。这两块面积的差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PoAB,就是消费者剩余。

用公式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

则消费者剩余为:书P80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深入地阐述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的假定:

①偏好的完全性(次序性):消费者可以比较和排列自己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②偏好的可传递性: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排列之间不矛盾。

③偏好的非饱和性(非饱和性):对一般商品,越多越好。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

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具体分析:书P82-83

2、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U=f(X1,X2)式中,X1,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水平。

在此基础上,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U=f(X1,X2)=Uo 式中,Uo为一个常数,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

3、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a.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的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b.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是:书P85

式中,△X1是增加量,△X2是减少量。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原因: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从几何意义上讲,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四、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表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程度。

1、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因此,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

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12就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则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U(X1,X2)=ax1+bx2

2、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因此,在完全互补的情况

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则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U(x1,x2)=min{ax1,bx2}

其中,x1,x2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常数a、b>0,符号min表示效用水平由括号中最小的

一项决定。只有在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两种互补商品刚好按固定比例被消费,所以,在任

何一条关于完全互补品德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上,都有U=ax1=bx2,且直角点上两商品的边际替

代率为常数,即均有MRS12=a/b

图解:书P87

第三节预算线

一、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P1X1+P2X2=I (I: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1,P2: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X1,X2: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2、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P1/P2。

图:书P88

二、预算线的变动

预算线的变动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四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价格P1,P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额位置会发生平移。

如图a。

2.第二种情况:收入I不变,P1和P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平移。如图a。

3.第三种情况:收入I不变,P1发生变化,P2保持不变。这时,如图b、c。

4.第四种情况: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预算线不发生变化。

图:书P90

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

已知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线约束的前提下,就可以分析消费者对最优商品组合的选择。把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

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第二,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

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

MRS12=P1/P2=MU1/MU2

图解:书P91

分析:如果MRS12=-dX1/dX2=1/0.5>1/1=P1/P2,那么,从不等式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2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1,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这样,消费者就因多得到0.5单位的商品1而使总效用增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地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和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以便获得更大的效用。如图a点,所以,当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12>P1/P2,消费者则会沿着预算线AB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和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逐步达到均衡点E。

相反,如果MRS12=-dX2/dX1=0.5/1>1/1=P1/P2, 那么,从不等式右边看,在市场上,消费者减少1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商品2的购买。而从不等式的左边看,消费者的偏好认为,在减少1单位的商品1时,只需增加0.5单位的商品2,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这样,消费者就因多得到0.5单位的商品2而使总效用增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会不断地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和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以便获得更大的效用。如图b点,所以,当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12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必考

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可以得到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a。

图解:书P95

随着商品的1的价格的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1、E2和E3那样的均衡点,它们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如图b。具体过程:书P95

三、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1、在其他条件不变而仅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也会改变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量的位置,并由此可以得到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正常品和劣等品

图解:书P97

如图a,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AB移至A’B’,再移至A’’B’’,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E2、E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a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图a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a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b,采用与图a中相类似的方法,随着收入水平的连续增加,描绘出了另一条收入—消费曲线。但是图b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四、恩格尔曲线

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X=f (I),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把这种一一对应的收入和需求量的组合描绘在相应的平面坐标图中,便可以得到相应的恩格尔曲线,如图:书P8

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在较高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

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

1、收入效应:例如,在消费者购买商品1和商品2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时,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虽然货币收入不变,但是现有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由价格变动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商品1价格的下降,使得商品1相对于价格不变的商品2来说,较以前便宜了。商品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这就是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由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3、综上所述,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以图为例分析正常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书P99

图中,因价格P1下降,使得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AB’。比较a、b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X1’X1’’,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1、先分析替代效应

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做法: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AB’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即图中的FG。这种做法的含义是:补偿预算线FG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表示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减少刚好能使消费者回到原有的效用水平。补偿预算线FG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均衡点c,与原来的均衡点a相比,需求量的增加量为X1’X1’’,这个增加量就是在剔除了实际收入水平变化影响以后的替代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2、再分析收入效应

把补偿预算线FG再推回到AB’的位置上去,于是,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就会由无差异曲线U1上的c点回复到无差异曲线U2上的b点,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量X1’’X1’’’就是收入效应。这是因为,在上面分析替代效应时,是为了剔除实际水平的影响,才将预算线AB’移到补偿预算线FG的位置。所以,当预算线由FG的位置再回复到AB’的位置时,相应的需求量的增加量X1’’X1’’’必然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显然归因于商品1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它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3、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三、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1、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

2、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分析:在上图中,c点必定落在a、b两点之间的原因: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对于抵挡物品来说,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意味着,在类似于上图的分析中,c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由于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不对它们各自的替代效应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所有的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都是成反方向的变动的。

四、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书P102

具体分析:书P102-103

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但是,在少数的场合,某些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会出现违反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这类物品就是吉芬物品。

五、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是一种很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图:书P104

书P104表格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而,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还依赖于该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数目。

假定在某一市场上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则该商品市场的需求函数为:书P105

可见,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

我们可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书P106

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1、不确定性可能是信息不完全引起的;

2、不确定性指经济人事先不知道决策的结果。

二、不确定性与彩票

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对彩票结果的一种简单表示方法L=[p,(1-p);W1,W2] (o

对彩票结果的计算:预期收益L=pW1+(1—p)W2

三、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1、期望效用

期望效用函数也被称为冯·诺依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2、期望值的效用

对于一张彩票L=[p;W1,W2]来说,彩票的期望值为:pW1+(1—p)W2

彩票的期望值是彩票不同结果下的消费者所拥有的货币财富量的加权平均数。相应地,彩票期望值的效用为:U[pW1+(1-P)W2]

先求出总的期望收益,然后代入效用函数求效用。

四、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1、风险回避者:

一般人的风险态度都是如此,这也是考试中最常出现的风险态度类型。

风险回避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纸币财富量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pU(W1)+(1-p)U(W2).

图:书P110

具体分析图中的效用函数:U(W)是严格向上突出的,效用曲线上任意两点间的弧都高于这两点间的弦。

2、风险中立者:

风险回避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等于在风险条件下的彩票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pU(W1)+(1-p)U(W2)。

图,书P111

3、风险爱好者:

风险爱好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小于在风险条件下的彩票的期望效用,即U[pW1+(1-p)W2]=pU(W1)+(1-p)U(W2)。

图,书P110

五、风险与保险

1、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险金额S应该等于他的财产的期望损失,即S=p×L+(1—p)×0

(p为风险发生的概率,L为风险发生将损失的财产)

或者说,消费者支付的保险金额S应该使得保险后的稳妥可靠的财产W—S等于在风险条件下的财产期望值,即:W—S=p(W—L)+(1—p)W

2、保险公司风险中立,期望收益满足一下条件,愿接受投保:

-p×L+S≥0

要注意习题:7、8、9、10、11、12

题型分析:

1.求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在只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需求函数的形式:

Q=f(P)或者表示成X=f(Px)

所以,要根据题中所给条件最终得出以消费量Q为函数值的一个表达式。基本思路如下:

偏好→效用函数(往往题中给出)

→根据效用函数求偏导,列出MU1,MU2…的表达式

→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MRS12=MU1/MU2=P1/P2列出方程

→进行简化、代换等工作,得到X=f(Px)形式的需求函数。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总效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是(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为负值,但不断增加 2.当总效用曲线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曲线( ) A.达到最小 B.达到最大 C.为零 D.为正 3.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获90效用,消费三单位获得121效用,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该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 ) A.87 B.40 C.31 D.71 4.一条代表某消费者可以通过花费其所有收入从而购买的商品组合的曲线是( ) A.需求曲线 B.供给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预算线 5.预算约束线的条件决定于(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价格 6.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 A.它的边际效用 B.它的使用价值 C.它的市场供求状况 D.它的总效应 7.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10元,某人在购买第1到第5个单位的该商品时分别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8、16、14、11、9,那么该消费者在消费该商品中所获取的消费者剩余为( ) A.18 B.19 C.68 D.50 8.若消费者的效用数为,2xy U =下列(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x=0 y=2和x=8 y=3 B.x=15 y=5和x=10 y=10 C.x=8 y=3和x=2 y=6 D.x=5 y=10和x=8 y=6 9.如果商品x 、y 的价格分别为Px 、Py 是即定的,当Py Px MRSxy < 时,消费者要实现其均衡,应该( ) A.增多消费x ,减少消费y B.同时增多消费x 和y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 a.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b.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2、基数效用用特定的数表示效用,比如U1=10或Ua=20之类;而序数效用之间的比较只用顺序或等 级。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a.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Q)/△Q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Q→0时有:(书P72) b.“边际”概念则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边际效用是本书出现的第一个边际概念。边际量的一般含义是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抽象的边际量的定义公式: 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 自变量的变化量 C.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①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 去交换商品的效用。 ②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说,随着消费者货币收入的逐步增加,每增加一元钱给该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越来越小的。 ③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在一般情况下, 消费者的收入是给定的,而且,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货币收入量中的很小部分,所以,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是非常小的。对于这种微小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略去不计。这样,货币的边际效用便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3、消费者均衡 a.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b.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教案第3章第3节序数效用论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3_月_22日第__8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 课程导入:案例:生活中的选择——序数效应和无差异曲线。 还记得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吗?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在生活中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分配好自己的收入,如何做到理性支出,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无差异曲线。 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1、商品的效用具有主观性,没有客观的衡量指标,无法准确地用基数来表示其多少; 2、商品效用的多少即使能够衡量并用基数表示,这种做法对于描述消费者的理性选购行为来说也是不必要的。 3、不同商品束的效用高低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对某个商品束的偏好越强烈,该商品束的效用水平就越高。而偏好可以通过人们的选购行为反映出来。 二、消费者偏好理论 序数效用论通过偏好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为了能够研究消费者的选购行为,消费者的偏好必须具有如下良好的特征: 1、完备性: 消费者对任何两种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都是可以比较的。消费者可以明确的排列出商品A 和B 的大小关系。 2、传递性: 设有A、B、C三种可以选购的商品束。如果A>B,B>C 则一定有:A>C 。 3、反身性 消费者对相同两个商品束的偏好也一定相同或者说无差异。 4、不饱和性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向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即“越多越好”。 三、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工具。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来看苹果和梨的消费组合,将带来相同效用的消费组合的点描绘在坐标轴上,就得到一条无差异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一、主要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参见P51) 基数效用 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参见教材P51) 总效用(T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参见P51)边际效用(MU)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参见P5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参见教材P52)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参见教材P52) 序数效用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参见教材P55) 无差异曲线 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参见教材P55)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参见教材P57) 预算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参见教材P59) 收入——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参见教材P62) 替代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参见教材P63) 收入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参见教材P63) 概率-----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种可能性是指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参见教材P66) 期望值 与不确定性事件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参见教材P66) 方差------亦称离差,就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额。(参见教材P66) 二、重难点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 (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习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B) A.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B.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D.预算线斜率小于零;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A)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假定X、Y的价格P X、P Y已定,当MRS 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4、对于正常物品来说,(A);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B.替代效应与价格成正方向的变动; C.收入效应与数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D.收入效应与数量成正方向的变动; 5、序数效用论从(A)推导出需求曲线。 A.价格消费曲线 B.无差异曲线 C.效用可能性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6、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B)。 A.为正数,且不断增加: B.为正数,但不断减少; C.为负数,且不断增加; D.为负数,但不断减少。 7、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为(C)。 A.正数; B.负 C.零; D.不确定,需看具体情况而定。 8、预算约束线取决与于(C)。 A.收入; B.价格; C.收入和价格; D.偏好。 9、吉芬商品与低档物品之间存在的联系是(B) A低档物品一定是吉芬商品B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物品 C低档物品肯定不是吉芬商品D吉芬商品肯定不是低档物品 10、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主要差别在于两种商品的(C) A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增B边际替代率是否递减 C效用是否可加D边际替代率是否不变 11、两种生产要素形成的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意味着边际技术替代率(C)

第三章效用理论

第三章效用理论 案例1: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 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在离开分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真是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难怪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作为最大的幸福;企业家把赚到更多的钱当作最大的幸福;我们教书匠把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作为最大的幸福;老百姓往往觉得平平淡淡衣食无忧作为在大的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反之,就越幸福。从“幸福方程式”使我想起了“阿Q精神”。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是用来唤醒中国老百姓的那种逆来顺受的劣根性。而我要说的是人生如果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会感到不幸福,因此“阿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手段。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那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倒不如用“知足常乐”,用“阿Q精神”来降低自己的欲望,使自己虽穷却也获得幸福自在。富人比穷人更看重财富,他会追求更富如果得不到他也会感到不幸福。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完全是主观感觉。 讨论题: 1. 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效用? 2. 为什么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案例点评: 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 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其实不尽然,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因此,“知足常乐”“是可 而止”“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该“阿Q时得阿Q”,这些说法有着深刻的经济 含义,我们要为自己最大化的幸福作出理性的选择。 案例2: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 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反而是负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

第三章 效用理论 学习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dTU MU = ———— dQ

图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是一种主观感受。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考试知识题

第三章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2、根据所用教材中序数效用论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是()。 A、P X/P Y=MU Y/MU X B、P X/P Y=MU X/MU Y C、P X?X=P Y?Y D、以上三者都不是 4、假如某消费者所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为了使其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 足,该消费者应该购买()。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在横轴表示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商品Y的数量的坐标平面上,如果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某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个单位X而获得1单位Y。 A 、5 B、1 C、1/4 D、4 6、假定X和Y的价格P X和P Y已定,当MRS XY>P X/P 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 A、增加购买X,减少购买Y B、减少购买X,增加购买Y C、同时增加购买X,Y D、同时减少购买X,Y

7、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1,消费者购买每一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取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取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8、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 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9、一般而言,消费者在其收入较低时会购买黑白电视机,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 会选择购买彩色电视机。由此,我们可以说黑白电视机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是()。 A、生活必需品 B、奢侈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0、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点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1、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时候,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使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位置发生移动,这里,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而形成的曲线被称为()。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12、就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来看,该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 A、均是能给这个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第三章---效用论习题答案-(1)

第三章 效用论习题答案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 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 切入点: MRS 的定义公式: X Y MRS XY ??- = 表示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X 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Y 的消费数量。该消费者在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效用最大化时,均衡点上有: Y X XY P P MRS = 则有: 25.080 20 == XY MRS 2、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 图3—1 某消费者的均衡 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看书上图) 切入点:预算线方程1122P X P X I +=,斜率12 p p - 注意边际替代率公式:1 122 P MRS P = (1)图中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所以,消费者收入60302=?=M 元。 (2)因为总收入是60元,纵截距表示消费者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所以商品2的价格为: 330 60202=== M P 元 (3)由(1),(2)可得预算线方程式为: 603221=+χχ (4)将预算线方程整理得:203 212+-=χχ 则预算线斜率为:3 2-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无差异曲线的绝对值等于预算线的绝对值,则:3 2 2112== P P MRS

第三章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提要 1.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满足人们欲望和需求的能力,也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要程度以及消费者对其满足程度的主观心理评价。 2.围绕着效用的衡量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不同的概念: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计量,并且可以加总求和。序数效用论认为,不能用基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的顺序或效用水平。相应的,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方法也有两种: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3.效用函数表示效用量与商品或劳务消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TU 表示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得到的总的满足感,称为总效用。MU 表示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和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称为边际效用。它是最后消费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当MU >0时,TU 递增;当MU <0时,TU 递减;当MU=0时,TU 最大。经济学只研究MU >0的情况。 4.当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他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此规律可以从心理或生理角度、商品的用途两个方面来解释。 5.效用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均衡问题。如果在现行的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既定的货币收入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实现了效用最大化,他将不愿意再改变购买数量,这种状态就是消费者均衡。消费者为了使自己既定的收入获得最大的效用,必须调整商品的购买量,使最后一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就等于这一单位货币本身的效用λ。消费者购买n 种商品时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λ====n n Y Y X X P MU P MU P MU ΛΛ 也就是说,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他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都相等。 6.基数效用论给需求规律以有力的支持。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反映了在不同的价格水上,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7.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代价与他实际付出代价的差额,既可以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得到的总效用与实际付出的总效用的差额来表示,也可以用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总额与实际付出的货币总额的差额来表示。消费者剩余度量了消费者参与市场交易而获得的净福利。其变化可以被用来衡量消费者福利的变化、评价市场效率的高低,并为政府制定公共决策提供依据和标准。 8.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明了消费者对两种商品消费的偏好态度。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反映了消费者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

第3章 效用论

第3章效用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基数效用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消费者均衡 2.序数效用论 (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消费者均衡 (3)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消费者剩余 计算题:课本97页5、6、9(1)(2)、10、11。课本第55页11。 一、单项选择 1.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且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增加; d.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2.无差异曲线上商品X、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商品X、Y价格与消费者收入按相同比例下降,预算线( )。 a.向左下方平动; b.向右上平动; c.不变动; d.转动。 4.预算线的位置与斜率取决于( ) 。 a.消费者收入; b.消费者偏好; c.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5.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效用大小( )。 a.取决于它们的价值; b.取决于它们的价格; c.可以比较; d.无法比较。 6.无差异曲线为直线时,则两种商品( )。 a.互补; b.独立;

c.完全替代; d.部分替代。 7.边际效用递减是由于( )。 a.人的欲望是有限的; b.商品有多种用途及人的欲望本身的特点; c.人的欲望的多样性; d.商品用途的多样性。 8.PCC曲线为一水平线,说明X商品与Y商品间交叉需求弹性为( )。 a.0; b.1; c.大于1; d.小于1。 9.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消费者均衡点转到较高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是( )。 a.替代效应; b.价格效应; c.收入效应; d.无法确定。 10.某商品价格下跌,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反而使该商品消费量下降,收入效应为负值,该商品为( )。 a.正常商品;b.劣等品; c.耐用品; d.替代品。 11.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为dY/dX=-1/2,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放弃( )单位的X而获得一单位Y。 a.O.5; b.2; c.1; d. 15。 为( )。 12.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 X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13.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 )。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运动到另一条效用水平更高无差异曲线; c.运动到另一条效用水平更低无差异曲线; d.无法确定。 14.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 )。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运动到另一条效用水平更高无差异曲线; c.运动到另一条效用水平更低无差异曲线; d.无法确定。 15.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第三章_效用论选择题及答案[1]

第三章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效用;2.边际效用;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预算线;5.无差异曲线;6.消费者剩余;7.边际替代率;8.替代效应;9.收入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E.无法确定。 2.以下()项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面包;B.吉芬商品;C.低档品;D.小汽车。 3.如果x与y商品是替代品,x价格下降,将使y商品()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 4.如果x与y商品是互补品,x价格下降,将使y商品()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5.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而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6.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A、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B、欲望是无限的; 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 D、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7.若无差异曲线上一点的斜率dy dx= -2,这意味着,消费者放弃一单位X 商品能获得()单位Y商品。 ' A、1/2 ; B、1/4; C、2; D、4。 8.当雇用第7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用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A、边际收益递减; B、边际成本递减; C、规模收益递减; D、劳动密集型生产。 9.下列哪一项不是消费者行为的无差异曲线模型的假设:() A、消费者不能影响物品的价格; B、消费者计算边际替代率; C、消费者把既定的收入用于不同物品; D、消费者选择他最偏好的可以达到的物品组合。 10.效用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它是() A、客观的; B、主观的; C、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D、既非客观,也非主观。 11.如果消费者的预算收入为50美元,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5美元和4美元,消费者打算购买6单位X和5单位Y,此时商品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8和20,那么,要达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 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一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炫耀性消费凡勃仑效应消费主义攀比效应虚荣效应答:略。 二、思考题 1.试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答:基数效用论是效用论的起点,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根据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可以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是多少,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 (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相同点 ①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③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的大小来决定的。 ④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不同点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第三章效用论习题集及答案

Y 第三章 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恩格尔曲线 2、吉芬商品 3、补偿预算线 4、收入效应 5、替代效应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7、消费者剩余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商品X 的价格为8元,Y 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 和3个单位Y ,此时X 和Y 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 )。 A 、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 、增加X 的购买,减少Y 的购买 C 、增加Y 的购买,减少X 的购买 D 、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 2、图3-1表明的是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则消费者剩余为( )。 A 、12 B 、6 C 、9 D 、3 3、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图3-2),( )。 A 、消费X 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 获得的总效用 B 、消费X 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 获得的边际效 用 C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 边际效用相等 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 总效用相等

4、关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不正确的是()。 A、边际替代率递减说明每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为保持效用不变,所减少的其他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B、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递减都说明了随着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多,人的主观效用递减的趋势 C、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所有的商品组合中都是适用的 D、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预算线上的点表明()。 A、没有用完预算支出 B、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C、状态不可确定 D、处于均衡状态 6、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预算线将()。 A、斜率变化,位置不变 B、斜率不变,位置不变 C、斜率不变,位置向左下方平移 D、斜率不变,位置向右上方平移 7、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在基数效用论下,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 B、在基数效用论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C、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 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8、若X和Y的边际替代率MRS>P/P,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将()。 A、增购X,减购Y B、减购X,增购Y C、同时增购X和Y D、X和Y的量不变 9、若MRS递减,MU X和MU Y必定()。 A、递增 B、递减 C、MU X递减和MU Y递增 D、MU X递增和MU Y递减 10、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总效用一定()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11、某些女性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杏仁蜜作为化妆品,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欧莱雅,杏仁蜜对这些人来说()。 A、吉芬商品 B、低档商品 C、正常品 D、生活必需品 12、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效用论教案

1.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效用、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等基本概念,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方法,学习运用效用最大化方法解释实际经济问题的事例。 重点难点:重点是效用的概念、边际的概念及规律、无差异曲线和最大化方法的应用。难点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通过此图说明,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同一件商品,对人产生的效用是不同的。 6.效用论的历史: 现代效用理论有它功利主义的根源。功利主义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理性思潮的主流之一。1700年数理概率学的基本理论开始发展后不久,效用这一概念就产生了。例如,一位聪明的的瑞士数学家,丹尼尔。贝努力,在1737年观察到,一们似乎按下列方式行动:在一种公平的赌博中,他们认为赢到的一美元的价值小于他们所输掉的一美元的价值。之就意味着:人们厌恶风险,并且,相继增加的新的美元财富给他们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真实效用。 早期将效用用这一概念引入社会科学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杰里米。本瑟姆(1748—1831)。在研究了法律理论并受到亚当。斯密学就的影响之后,他转入研究制定社会立法所必需的准则。他建议,社会应该按“效用原则”组织起来,他们效用原则定义为:“任何客体所具有的可以产生满足、好处或幸福,或者可以防止痛苦、邪恶或不幸-----

的性质。”根据本瑟姆的理论,所有立法都应该按照功利主义原则来制定,从而“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在他的其它立法建议中,也有关于犯罪和处罚的带有相当现代意味的思想。他建议通过严厉的处罚来加大犯罪者的痛苦,这样可以阻止犯罪活动。 本瑟姆关于效用的观点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似乎是很简单的。但是在200所以前,这些观点却颇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们强调社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能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而在此之前,制定政策的正当理由和根据却是基于传统、君主的意志或宗教教义。今天,许多政治思想家正是以什么会使最大多数人的境况变好的功利主义观念为基础,来为他们提出的立法建议作辩护。 在效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接下来的一步是古典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推广本瑟姆的效用概念,用以解释消费都行为。杰文斯认为经济理论是一种“愉快与痛苦的计量”,他说明理性的人们应发每一物品所能增添的或曰边际的效用为基础来作出他们的消费决策。19世纪的许多功利主义者相信,效用是一种心理上的实际存在---可直接地基数加以衡量,像长度和温度一样。他们通过反观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来断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成立。 序数效用今天的经济学家反对附着于普通物品消费上的基本的、可衡量的效用那样一种概念。实际上,即使根本不提到效用概念,也能很容易地推导出需求曲线。与现代需求理论有关的只有序数效用的原则。序数效用的问题是“A是否比B值得偏好?”运用这种偏好顺序,我们可以坚实地确立起市场需求曲线的一般性质。

第3章效用论

第二章 1.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解答: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总效用是消费者在这一时间内所消费的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得到的效用加总。很显然,一个消费者消费特定商品获得的总效用取决于消费商品的数量。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增加的一单位商品消费所产生的增加的效用,消费商品的数量不同,增加的效用也不同,所以边际效用与消费商品的数量密切相关。边际效用表示了总效用的改变率,而每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构成了这些商品的总效用。 2.无差异曲线具有哪些特点?试解释其经济意义。 解答: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就会导致逻辑上的错误。 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因此,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另外一种商品产生了替代。所以,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外一种商品减少的数量越来越小,即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 3.什么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为什么会出现递减? 解答: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定义为: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1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第三章 效用论1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跨时期和不确定情形下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 一、关于效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1.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含义与区别 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消费一定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可以用基数来加以衡量;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一定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难以量化,在比较商品或服务的效用时,无需给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赋值,只需要根据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不同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 二、边际效用分析 1.总效用、效用函数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2)效用函数:U=U(X)

(3)边际效用(MU):指每增加一单位的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MU=⊿TU/⊿X 当⊿X→0时,MU=dTU/dX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中所获得效用是中间减少的,即dTU/dX<0 3.际效用递减对需求规律的解释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A﹥B,或者B﹥A,或者A~B 2.偏好的非对称性:若A﹥B,则不存在B﹥A 3.偏好的传递性:若A﹥B,且B﹥C,则A﹥C 4.偏好的单调性:若A=(X1,X2),B=(X*1,X*2),如果X1≥X*1,且X2≥ X*2,则A≧B,通俗地说,偏好的单调性就是消费者认为商品的数量“多多益善”。 5.偏好的凸性:A~B,C=[tA+(1-t)B],(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