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基础巩固

1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孟德尔发现问题依据的现象是( )

A.成对的遗传因子随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 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答案:B

2利用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进行遗传学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如果让杂交Ⅳ中的亲本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中的亲本灰色雄鼠杂交,后代最可能是( )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1/2是灰色

D.1/4是白色

答案:A

3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4根据右下图实验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亲本中红花个体都是纯合子

B.F1中白花个体是纯合子

C.白花是隐性性状

D.F1中的红花中有1/3是纯合子

解析:根据题意,红花自交得白花,可知白花为隐性性状,亲本均为杂合子,A项错误,C项正确;隐性性状出现即为隐性纯合子,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性状中,杂合子比例为2/3,纯合子比例为1/3,D项正确。

答案:A

5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辨别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11高茎+105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105高茎+97矮茎

解析:B选项中,亲本为高茎×高茎,子代高茎和矮茎比例接近3∶1,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答案:B

6已知一种生物的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到子一代(F1),

在F1个体只能自交的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F2总数的( )

A.2/3

B.1/9

C.8/9

D.5/6

解析:F1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是1/3AA、2/3Aa,自交时,F2中A_个体所占比例为1/3+2/3×3/4=5/6。

答案:D

7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解析: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首先,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正确;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答案:A

8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 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出现黑翅的概率是( )

A.33%

B.50%

C.67%

D.100%

解析:假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由灰翅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比值约为1∶2∶1,可知灰翅遗传因子组成为Aa。灰翅(Aa)与黑翅AA(或aa)交配,后代中黑翅∶灰翅=1∶1。答案:B

9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W遗传因子)遇碘变蓝,后者花粉(含w遗传因子)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长大开花后取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全部花粉,滴上碘液,显微镜下看到颜色有,比例是,原因是。这株水稻穗上所结米粒的

非糯性的遗传因子组成是,糯性的遗传因子组成是,这符合孟德尔的定律。

解析:遗传因子组成为WW与ww的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是Ww。具有这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水稻植株在形成配子(花粉)时,W和w这对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即形成比例相等的含W遗传因子的配子(花粉)与含w遗传因子的配子(花粉)。含W遗传因子的配子(花粉)遇碘变蓝,含w遗传因子的配子(花粉)遇碘不变蓝。这株水稻(Ww)穗上所结的米粒为其子代,既有非糯性的(WW和Ww),也有糯性的(ww),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蓝色和非蓝色1∶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WW和Ww ww 分离

10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如果用A代表显性遗传因子,a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甲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

为,丙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粒。

(4)若将丙植株的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除去,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

解析:实验一是甲植株的自交,实验二是乙植株的自交,实验三是甲植株作母本、乙植株作父本的杂交,实验四是丙植株的自交。根据实验三、实验四能判断显性性状是紫色,隐性性状是白色,因此甲、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AA、aa、Aa。实验三所结紫色子叶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全部为杂合子,都不能稳定遗传。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其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1∶2,即杂合子占2/3,所以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198粒。丙植株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其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色∶白色=1∶1。

答案:(1)紫色AA Aa

(2)0

(3)198

(4)1∶1

能力提升

1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

便易行的办法是( )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解析:要确定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答案:C

2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表示D)和绿色彩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

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A.在代表雌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种颜色的彩球各10个

B.在代表雄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种颜色的彩球各10个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小桶中的彩球

D.在抓取10次后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

解析:D项实验次数太少,所得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

答案:D

3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解析:实验3双亲表现型相同,子代出现红果∶黄果≈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子代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实验1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果∶黄果≈1∶1,故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2的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红果为显性纯合子,子代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答案:C

4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双亲表现型子代个体数子代表现型①双亲全为

双眼皮

②双亲中只有一个

为双眼皮

③双亲中全为

单眼皮

根据上表中哪一种调查情况,能判断眼睑性状的显隐性?( )

A.第①种

B.第②种

C.第③种

D.三种都可以

解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知:双亲全为双眼皮,其子代有单眼皮的性状出现,说明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

答案:A

5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出如下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曲线b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曲线c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解析: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自交n代,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1/2n,P AA=P aa=1/2(1-1/2n),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答案:C

6某学生用小球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下图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再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内的小球总数可不等

C.从统计数据来看,两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

D.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和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解析: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和Dd组合的概率不同,DD组合的概率约为25%,Dd组合的概率约为50%。

答案:D

7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D.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答案:D

★8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发现F2中高茎∶矮茎=3∶1。实现F2中高茎∶矮茎=3∶1的条件是( )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以上三项

解析:由题意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必须同时满足A、B、C三项条件,F2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9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生出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和棕色中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2)若分别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遗传因子组成。

(3)上述两头黑牛生出一黑色子牛的概率是。若上述两头黑牛生出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为纯合子的概率是,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

(4)若用X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为黑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如果子牛中10头为黑色,10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若子牛中15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X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解析:(1)根据题意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可推知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2)子代的隐性遗传因子必来自双亲,亲代黑牛有棕毛遗传因子,但表现出黑毛,说明亲代黑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Bb。(3)Bb×Bb→1BB∶2Bb∶1bb,亲代黑牛(Bb×Bb)产生黑色子牛(BB或Bb)的概率是3/4;若已知子牛为黑色,则它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要鉴定一头黑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用测交的方法,即选用棕色牛(bb)与之交配。(4)纯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后代全是黑色牛;棕色牛与杂种黑牛交配,后代中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1∶1;杂种黑牛与杂种黑牛交配,后代中黑牛与棕牛的比例为3∶1。

答案:(1)黑色(2)Bb、Bb、bb (3)3/4 1/3 C (4)BB bb Bb

★10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

(1)应选取果蝇与待测果蝇交配。

(2)用喂养子代果蝇。

(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

①若子代,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②;

③。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用含某种添加剂的食物饲喂的果蝇全为黑体,则待测黑体果蝇的遗传因子可能为VV、Vv或vv,要确定其遗传因子组成,应选用遗传因子为vv的雌果蝇与其交配。此外,为保证子代果蝇有较多数量,便于分析,可选用多只雌果蝇。(2)为防止食物中添加剂对子代果蝇体色的影响,应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来喂养子代果蝇。(3)根据杂交子代果蝇的体色,可推断被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①若子代全为灰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②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③若子代中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答案:(1)多只用不含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雌

(2)不含添加剂的食物

(3)①全为灰体②若子代全为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③若子代中有灰体,也有黑体,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题型分析

第1章遗传的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相对性状的判断 判断依据是必须为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类型 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二、实验材料的选择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 然状态下为纯种(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授粉的过程:去雄(未成熟的母本)→套袋→人工受粉→套袋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 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操作及其目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A.花成熟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防止自花传粉 B.去雄后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人工授粉→进行杂交 D.授粉后继续进行套袋处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去雄后自然授粉 ④去雄后人工授粉⑤授粉后套袋隔离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三、配子的种类 有性生殖的生物可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即卵细胞和精子。就雌雄配子的数量而言,一般雄配子的数目远大于雌配子,即精子远比卵细胞多,就配子的类型而言,每个配子只含一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例如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型,Dd个体则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即D型和d型,且D:d=1:1 1.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自交过程中产生的配子情况如下,正确的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4 C.AA∶aa=1∶1 D.A∶a=1∶1 2.遗传组成为Aa的杂合子豚鼠,一次产生了100万个精子,产生精子的类型及其中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精子数目为() A. A或a两种类型;50万个 B.仅含A一种类型;0个 C. AA和aa两种类型;50万个 D. 仅含a一种类型;100万个 3.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经典练习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有关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皮的白色和豆荚的绿色B.羊的白毛和马的棕毛 C.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D.人体肤色的白化与正常 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出现新性状 D.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同胞兄弟或姐妹个体之间的性状总有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 4.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删除了猪细胞中对人产生排斥的基因,培育成可以用于人类进行器官(如心脏)移植的“转基因猪”.从变异的角度看,这种变异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不遗传变异 5.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 A.由单个基因引起的B.涉及许多个基因和环境的 C.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D.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6.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H2O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碘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 C..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中含有还原糖

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7.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也可导致基因重组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Aa自交后代中出现aa个体的原因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 D.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或3或4 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B.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很低 C.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9.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存在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晚出现 C.有性生殖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10.下列各种遗传现象只,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 D.长毛兔与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长毛兔 11.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④一对等位基因中,显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⑤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 ⑥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⑦在植物的一生中,分化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达到最大. A.2个B.3个C.4个D.5个 12.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遗传练习题四

高中生物遗传练习题四 24.(8分)(2009·孝感质检)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现有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3:1:3: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1。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子代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________,子代雌性个体中与雌性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子代总数的________。 (4)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自然界中获得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现任意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请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雌、雄亲本中的显性性状。(用文字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bX W X w×BBX W Y (2)BX W、bY或bX W、BY (3)1:1 1/2 (4)①若子代果蝇只出现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若子代雌、雄果蝇都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各为11,则亲本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是显性性状;③若子代雌、雄果蝇分别只有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雄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①和②可合并说明) 25.(7分)(2010·江苏省扬州中学 高三综合练习)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 (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 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 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 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 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即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开白花的纯种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图解说明基因与控制的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用开白花的纯种植株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4)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________。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理解课文: 1 、你认识豌豆花的结构吗?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随机均等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成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 存在的纯种高茎豌有成对的高茎遗传因子(DD ), 纯种矮茎豌豆有成对的矮茎遗传因子(dd )。 F1自交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所以在F1细胞 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显性 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D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拓展视野、解题技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②DD×dd→Dd(全为显性) ③DD×Dd→DD∶Dd=1∶1(全为显性) ④Dd×Dd→(1DD、2Dd)∶1dd=3∶1(显性:隐性=3:1) ⑤Dd×dd→Dd∶dd=1∶1(显性:隐性=1:1) ⑥dd×dd→dd(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二是逆推类型。常见解题方法有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1. 隐性纯合突破法: 即根据隐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型,比如白化病患者一定为aa,可推出他的双亲一定各含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推出双亲的完整遗传因子型。 2.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都为隐性纯合子。 3.配子的确定 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4.基因型的确定 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5.显隐性的确定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6.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7.遗传概率的计算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 A.100% 褐色褐色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 2:1,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 B 3.(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 【答案】 C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答案】 C 5.(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 、a 表示,果色用B 、b 表示、室数用D 、d 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 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 1自交得到F 2,如果F 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 、a )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 染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①常 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 亲(X A Y )的女儿(X A X -)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 ×Aa 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 AA 或Aa 。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 . 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 族遗传系谱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遗传学的相关概念 (一)交配类型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是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测交:F 1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 4.正交与反交: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则为乙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 5.自交与自由交配辨析: (1)自交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如基因型为2/3AA 、1/3Aa 植物群体中自交是指:2/3AA ×AA 、1/3Aa ×Aa ,其后代aa =1/3×1/4=1/12。 (2)自由交配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是: ???2/3AA 1/3Aa ♂ × ♀??? 2/3AA 1/3Aa ,aa =1/3× 1/3×1/4=1/36,也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推算。 (二)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表现出来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 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基因类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4.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超过2个以上,这些基因就称作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仍然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类ABO 血型的决定方式:I A I A 、I A ⅰ→A 型血;I B I B 、I B ⅰ→B 型血;I A I B →AB 型血(共显性);ⅱ→O 型血。 (四)个体类 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成的个体。 3.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 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 1)测交地概念 2)侧交地过程 思考: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 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 地分离比,你能确定 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 测交后代 ()() 测交比 2、分离定律地内容: 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 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 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 (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 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 (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 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 (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 (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

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 (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 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 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 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 (2)解题思路与方法 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 即Aa×Aa→3A_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11、隐性纯和突破法 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 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 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 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 (用B、b 表示) 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 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 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 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 (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 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 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 (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 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1.2遗传规律(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遗传规律 1.人的血友病属伴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属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两病皆患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9/16 B.3/4 C.3/16 D.1/4 2.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能发生自由组合 B.若两对基因可独立遗传,则显性杂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是9∶3∶3∶1 C.人类的红绿色盲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只根据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无法确定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4.人群中甲病(A/a基因控制)和乙病(B/b基因控制)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每100人中有一个甲病患者,下面的系谱图中Ⅱ3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1和I2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8 B.Ⅱ6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X B的概率为5/11 C.Ⅱ3和Ⅱ4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D.Ⅲ7和Ⅲ8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1/48 5.某植物花色有白色和蓝色两种,花色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 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基因型为AAX B X 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杂交 得到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蓝花个体的基因型有aaX B Y、aaX B X B、aaX B X b三种

高中生物遗传图谱题做法及习题

遗传图谱题做法 1.伴性遗传的概念 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1.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代代相传。 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图谱题解法 1.看是否为伴y遗传:只有男性患病,而且代代相传(如:胡须) 2.判断显性和隐形: 无中生有为隐性:父母没病,子女有病 有种生无为显形:父母有病,子女没病 二者都没有,说明既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形。 3.(1)若为显性: 看“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是否一定患病。” 若是,则既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有一个不患病,都说明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找不到男患者,说明既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若为隐形: 看“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是否一定患病。” 若是,则既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 若有一个不患病,都说明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找不到女患者,说明既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如果考虑细胞质遗传:只要有女性患病,而且女性子女全部患病。 则极有可能为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特点)

1 2 3 4 7 8 5 6 9 11 I II III 10 12 1. 右图为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 )和乙种遗传病(设 显性基因为H ,隐性基因为h )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就乙病来看,I 2、II 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B .II 1、II 2产生的基因型为aX H 的生殖细胞含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C .II 1、II 2所生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为1/8 D .两种病的相同特点都是来自于基因重组 2. 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 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 ) A .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 .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 .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 D .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3.右边遗传系谱图中,可能属于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 4. 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 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 .9/16 B . 3/4 C .3/16 D .1/4 5.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 )对窄叶(b )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A .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B .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 .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6. 右图是一个某遗传病的家谱。3号与4号为异卵双生。他们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A. 5/9 B. 1/9 C. 4/9 D. 5/16 7.右图是人类某跗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是 A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8.三倍体西瓜之所以无籽,是因为三倍体植株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形成正常卵细胞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 A .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联会紊乱 B .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 C .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 D .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 9.下列各项中,产生定向变异的是 A .DNA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异 C .良好的水肥条件或基因工程 D .不同物种间的杂交 1 2 3 4 5 A B C D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引言: 同学们好!如果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那么孩子是什么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还记得发现这个定律的人吗?就是奥地利的孟德尔。他利用修道院一块儿不大的园地做了八年的豌豆杂交实验,终于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在众多的实验材料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豌豆呢?豌豆这种植物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是自花传粉当中的极端情况叫做闭花传粉,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豌豆它是自己的雄蕊的花粉传到自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进行传粉受精,甚至于花儿还没有开,内部就已经完成了传粉,这样就可以保证完全按照实验者当初的设计意图来进行实验,完全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其次更大的优点是在豌豆的身上我们能发现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我们在遗传学上把她它叫做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籽粒的圆滑和皱缩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而籽叶的颜色黄色对绿色也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身上的这些相对性状都很容易识别在我们识别的时候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非常地清楚明白,基于这两个优点,孟德尔最终选择了豌豆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其实豌豆的杂交实验就是一次人工的传粉受精,当一朵花儿它还没有开放时也就是当它还是处于花蕾期的时候首先用剪刀把这朵花的雄蕊去除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去雄然后我们看但你花粉发育成熟时我们可以用一支毛笔把一朵花的雄蕊的花药当中的花粉沾一点然后把它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人工传粉受精,也就是让这两朵花所在的两株植物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再到接受花粉的这一方,也就是母本接触种子或者等种子种下去,在长成植株之后我们便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了。在在这个过程当中请大家注意接受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母本,而提供花粉的一方我们把它叫做父方。好了,有了这些知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看下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我们来看他研究的到底是哪一对相对性状?请看图,这幅图放映的就是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首先他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就是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首先使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叫做子一代,通常记做F1我们看到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豌豆没有一株是矮茎豌豆,因此我们就把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而在子一代没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隐性性状。问题就来了,子一代全部都是高茎性状,那么矮茎性状到底是永远的消息了呢?还是暂时的隐藏了,接下来我们再往下看让子一代自交,也就是进行一次自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我们把它称之为子二代,结果发现在子二代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也就是说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同时出现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由于孟德尔曾经在大学中接受过非常完善的教学训练,因此他就想到了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来看一下统计结果是在子二代中高茎有787株而矮茎有277株,如果对二者进行一个比值的话那么比值大致接近于3: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3:1这样的一个数字究竟是一个偶然的结果呢?还是一个固有的规律呢?子一代自交后后代发生的这种性状分离到底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呢?我们暂且就把3:1这样一个数字叫做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没有停歇,他马上又开始对其他六对相对性状在,逐对进行同样的实验。都是首先让纯种的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再进行自交,观察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我们来看一下,其他杂交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也就是均为子一代,只表现出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而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一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遗传经典题总结.doc

高中生物遗传专题经典题 1、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 、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 的正交实验中, F 1 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 F 1 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据此回答: (1) 控制眼色的基因在 _______染色体上 (2) 正交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 (3) 反交的 F 1 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___________ 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 ,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 。某种鸟羽毛的颜 色由常染色体基因 (A 、 a)和伴 Z 染色体基因 (Z B 、Z b )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 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 不存在,不管 B 存在 A 存在, B 不存在 A 和 B 同时存在 与否 (aaZ - Z - 或 aaZ - W) (A_Z b Z b 或 A_Z b W) (A_Z B Z - 或 A_Z B 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 ______种,灰鸟的基因型有 ______种。 (2) 基因型纯合 的灰 雄鸟与杂 合的黑雌 鸟交配,子 代中雄鸟 的羽色是 ________,雌鸟的羽色是 ________。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色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__, 父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__。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 的基因型为 ________,父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__,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 分离比为 。 3、解析:(1)黑色为 A_Z B Z - 或 A_Z B W ,基因型有 AAZ B Z B 、AAZ B W 、AAZ B Z b 、 AaZ B W 、AaZ B Z B 、 B Z b 。灰鸟为 A_Z b Z b 或 A_Z b W ,基因型有 AAZ b Z b 、 b W 、 AaZ AAZ AaZ b Z b 、 AaZ b W 。黑鸟的基因型有 6 种,灰鸟的基因型有 4 种。 (2)灰雄鸟 (纯合 )为 AAZ b Z b ,黑雌鸟 (杂合 )为 AaZ B W 。则 AA ×Aa → 1 AA 、 1 2 2 b b B 1 B b 1 b B b B b Aa ; Z Z × Z W →2Z Z 、2Z W 。子代中雄鸟: AAZ Z (黑色 )、AaZ Z (黑色 );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 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 F1 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 A.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①④⑤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 1 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基因型为 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 3:1 B . 1:2:1 C .1:1:1:1 D .9:3:3:1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 yyrr ) F2 豌豆杂交, 种子为 480 粒,从理论上推测, 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A. yyrr ,20粒 B .YyRR,60 粒 C. YyRr,240粒 D . yyRr , 30 粒 7.番茄的红果( A)对黄果( a)是显性,圆果( B)对长果( 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 .1:2:1 C .1:1 D .1:1:1: 1 8.基因型为 ddEeFf 和 DdEeff 的两种豌豆杂交,在 3 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 1/4 B .3/8 C . 5/8 D .3/4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测试题

1、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人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 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 D、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2、有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 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据此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 D、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3、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从该家系图上可以判断出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B、从该家系图上不能判断出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C、若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6是携带者,且致病基因一定来

自于Ⅰ-2 D 、若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Ⅲ-5和Ⅰ-6婚配生下的女儿一定不 患该病 4、如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分析该家系图且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Ⅲ-3和Ⅲ-6的致病基因来源的描述,不可能的是()A 、B 、Ⅰ-2→Ⅱ-4→Ⅲ-6 C 、 D 、5、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图所示系谱图。经分析得知,该病由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 、Bb 表示)控制,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 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X 隐性遗传 B 、Ⅰ-1、Ⅰ-2、Ⅱ-3和Ⅱ-4只能为杂合子 C 、若Ⅱ-6为纯合子,则Ⅱ-6与Ⅱ-7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可能为1/2或3/4 D 、两种致病基因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同 Ⅰ-1或Ⅰ-2→Ⅱ-4 Ⅱ-5 }→Ⅲ-6 Ⅰ-1和Ⅰ-2→Ⅱ-2 Ⅱ-1 }→Ⅲ-3 Ⅰ-1或Ⅰ-2→Ⅱ-2 Ⅱ-1 }→Ⅲ-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