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构造法,顾名思义是指当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使用通常方法按照定向思维难以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设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性质,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理解对象,牢牢抓住反映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问题的数据、外形、坐标等特征,使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为原材料,运用已知数学关系式和理论为工具,在思维中构造出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从而,使原问题中隐含的关系和性质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并借助该数学对象方便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得、欧拉、高斯、拉格朗日等人,都曾经用“构造法”成功地解决过数学上的难题。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而灵活、巧妙的构造令人拍手叫绝,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增添色彩,更具研究和欣赏价值。近几年来,构造法极其应用又逐渐为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在数学竞赛中有着一定的地位。

构造需要以足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较强的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前提,根据题目的特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已知”与“所求(所证)”之间的联系纽带,使解题另辟蹊径、水到渠成。

用构造法解题时,被构造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按它的内容可分为数、式、函数、方程、数列、复数、图形、图表、几何变换、对应、数学模型、反例等,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想法的实现是非常灵

活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不可生搬硬套。但可以尝试从中总结规律:在运用构造法时,一要明确构造的目的,即为什么目的而构造;二要弄清楚问题的特点,以便依据特点确定方案,实现构造。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简单看一下高中阶段几种常见的构造法。 例1.(构造函数)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m 为正数,求证:a b c a m b m c m +>+++

解:构造函数()1x m f x x m x m =

=-++,则()f x 在()0+∞,上是增函数。 0a b c +>> ,()()f a b f c ∴+>。

()()()()a b a b a b f a f b f a b f c a m b m a b m a b m a b m

++=

+>+==+>++++++++ a b c a m b m c m ∴+>+++

例2.(构造距离)求函数

()f x =的最小值。

解:()f x =其几何意义是平面内动点(),0P x 到两定点()()1,4,3,2M N --的距离之和,当

,,P M N 三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为MN ==即()

f x 的最小值为。

例3.(构造直线斜率)求函数()sin cos 3x f x x =- 的值域。

解:构造动点()cos ,sin P x x 与定点()3,0Q 的连线的斜率,而动点P 的轨迹为单位圆。

设直线PQ 的方程为()3y k x =-,即30kx y k --= 。

211,,844k k ≤∴≤∴-≤≤

即y ≤≤

例4.(构造方程)已知,,a b c R ∈,2221,1a b c a b c ++=++=,求c 的取值范围。 解: ()()2222222a b c ab ac bc a b c ++-++=++ ,

0ab ac bc ∴++=

1a b c +=- ()()1ab c a b c c ∴=-+=--

将,a b 看成方程()()2110x c x c c ----=的两根,

()()2,,0,1410a b R c c c ∈?≥∴-+-≥

即()()11130,13

c c c -+≤∴-≤≤

练习

1. 求证: 31091022≥++=

x x y (构造函数) 解:设)3(92≥+=t x t 则

t t y t f 1)(2+==,用定义法可证:f (t )在),3[+∞上单调递增,令:3≤12t t < 则0)1)((11)()(2

1212122

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f t f

∴310313)3(910322=+=≥++=

f x x y

2. 已知01a <<,01b <<,求证:

22)1()1()1()1(22222222≥-+-+-+++-++b a b a b a b a

(构造图形)

解:构造单位正方形,O 是正方形内一点,O 到AD , AB 的距离为a , b , 则|AO | + |BO | + |CO | + |DO |≥|AC | + |BD |, 其中22||b a AO +=, 22)1(||b a BO +-=

2

2)1()1(||-+-=b a CO 22)1(||-+=b a DO

又:2||||=

=BD AC ∴

22)1()1()1()1(22222222≥-+-+-+++-++b a b a b a b a

3. 求函数y =

解:由根号下的式子看出11x+x =-且01x ≤≤

故可联想到三角函数关系式并构造2sin x θ=

(0)2πθ≤≤ 所以

sin cos )4y x x πθ=+=+, 当4πθ=即12x =时,max y =4. 求证:9)9(272≤-+x x ,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构造向量) 解:不等式左边可看成

7与 x 和2与29x -两两乘积的和,从而联想

到数量积的 坐标表示,将左边看成向量a =(

7,2)与b =( x , 29x -)的数量积,又

||||a b a b ≤,

探讨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策略

探讨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5-02-06T10:44:53.7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8期供稿作者:李国良[导读] 高中函数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且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的解析图像,所以这样的知识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加以呈现。 李国良广东省五华县琴江中学514400 摘要: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函数知识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此就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函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函数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函数知识,从而获得对函数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的过程。教学中,函数的学习虽然并非等于求解函数题目,但学习函数是建立在对函数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函数题目的解答来实现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对函数定义与概念的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变量”定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函数,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新教材特别强调了实例的典型性和丰富性,充分运用了表格和图像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其他形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提升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层次,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教学中首先要回顾初中函数概念,然后引用课本中的例题,和学生一起分析例题。例如已知:得出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h=130t-5t2。分析t和h的变化范围。分别令其为数集A和数集B,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进而分析、归纳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其次,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函数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揭示函数关系的本质是表达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按照某些特殊法则所确定的对应关系,从而给出函数的对应说概念以及函数的三要素。 二、联系前后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比如题例:有直线1经过A点(1,2),且在x轴上截距范围在(-3,3)中,求y轴上直线1的截距范围。通过建立函数思想并展开分析:分别设横纵截距为a与b,因A点(0,b),(a,0),(1,2)三点共线,a、b的关系就能求得,如能将b关于a的函数关系建立起来,就能够借助该函数在(-3,3)定义域上的值域,获得最终的答案。 由此可见,高中数学许多知识点的关系都是递进、铺排的,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就能找到与其相关联的前后左右的其他知识点。如果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或是在其他教学中将各方面知识点充分调动起来,对单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能够建立起解题思路,并使解题思路更为多样化。这一点也正是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所侧重的。 三、注重创新数学思维的锻炼 函数和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在不等式教学中巧妙地融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题,能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克服思维定式,领会不等式、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转化,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高中数学函数教学要与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效地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统一关系,进一步体现出新教材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可以看出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密不可分、紧密联系。 如利用kx+b=0或ax2+bx+c=0可以求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问题,利用与0的关系可以判定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等。具体案例为:若直线y=2x+b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2,0),则关于x的方程2x+b=0的解即x的值是多少?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函数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而且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的解析图像,所以这样的知识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加以呈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在绘制“y=x,y=x2,y=a2(a>0且a≠0)(x∈R)的图像”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要求他们借助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作图,并分工协作,共同讨论以上函数的性质和规律,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如,在验证“y=a2(a>0且a≠0)(x∈R)在改变a 的值”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指数函数底不同时对于图像的不同影响,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对函数的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参考文献 [1]刘志旺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9)。 [2]徐志强突破难点,多媒体助力高中数学函数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7)。 [3]张敏对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方法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29。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

2010高考数学备考之放缩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 ∑=-n k k 1 2 142 的值; (2)求证: 3 51 1 2 < ∑=n k k . 解析:(1)因为121121)12)(12(21 422+--=+-= -n n n n n ,所以12212111 4212 +=+-=-∑=n n n k n k (2)因为??? ??+--=-=- <1211212144 4 11 1 222n n n n n ,所以35321121121513121112=+-?>-?>?-=?=+ (14) ! )2(1!)1(1)!2()!1(!2+- +=+++++k k k k k k (15) )2(1) 1(1 ≥--<+n n n n n (15) 11 1) 11)((112 2 2 22 222<++ ++= ++ +--=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例2.(1)求证:)2()12(2167) 12(1513112 22≥-->-++++n n n (2)求证:n n 412141361161412 -<++++

最新浅谈构造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上课讲义

浅谈构造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富源六中范文波 [摘要]:现代数学素质教育要求大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渗透于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构造法作为一种数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方法,它是一步一步寻求必要条件,直至推导出结论,它属于非常规思维。其本质特征是“构造”,用构造法解题,无一定之规,表现出思维的试探性、不规则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通过大量的例题说明构造法是广泛存在于解题过程中的,而且对于解某些问题是非常有用的. [关键词]:构造法;创造性;构造;几何变换 1 前言 解数学问题时,常规的思考方法是由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但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寻求解题途径却比较困难,甚至无从着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要求我们改变思维方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新途径。构造法就是这样的手段之一. 构造的数学思想提炼于数学各分支的研究方法之中,它融直观性、简单性、统一性、抽象性、相似性于一体,显示出简化与精密、直观与抽象的高度统一. 什么是构造法又怎样去构造呢?构造法是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分析,迁移联想,正确思维,巧妙地、合理地构造出某些元素、某种模式,使问题转化为新元素的问题,或转化为新元素之间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之为“构造法”. 构造法的内涵十分丰富,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是以广泛抽象的普遍性与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为基础,针对具体的问题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其基本的方法是: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研究另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若按习惯定势思维去探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宽自己思维范围,运用构造法来解题也是培养我们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同时对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也有所帮助. 构造法包含的内容很多,在解题中的应用也千变万化,无一定规律可言,它需要更多的分析、类比、归纳、判断,同时能激发人们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高中数学核心方法:构造法 构造法,顾名思义是指当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使用通常方法按照定向思维难以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设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性质,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理解对象,牢牢抓住反映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问题的数据、外形、坐标等特征,使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为原材料,运用已知数学关系式和理论为工具,在思维中构造出满足条件或结论的数学对象,从而,使原问题中隐含的关系和性质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并借助该数学对象方便快捷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得、欧拉、高斯、拉格朗日等人,都曾经用“构造法”成功地解决过数学上的难题。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而灵活、巧妙的构造令人拍手叫绝,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增添色彩,更具研究和欣赏价值。近几年来,构造法极其应用又逐渐为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在数学竞赛中有着一定的地位。 构造需要以足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较强的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前提,根据题目的特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已知”与“所求(所证)”之间的联系纽带,使解题另辟蹊径、水到渠成。 用构造法解题时,被构造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按它的内容可分为数、式、函数、方程、数列、复数、图形、图表、几何变换、对应、数学模型、反例等,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些想法的实现是非常灵

活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不可生搬硬套。但可以尝试从中总结规律:在运用构造法时,一要明确构造的目的,即为什么目的而构造;二要弄清楚问题的特点,以便依据特点确定方案,实现构造。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简单看一下高中阶段几种常见的构造法。 例1.(构造函数)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m 为正数,求证:a b c a m b m c m +>+++ 解:构造函数()1x m f x x m x m = =-++,则()f x 在()0+∞,上是增函数。 0a b c +>> ,()()f a b f c ∴+>。 ()()()()a b a b a b f a f b f a b f c a m b m a b m a b m a b m ++= +>+==+>++++++++ a b c a m b m c m ∴+>+++ 例2.(构造距离)求函数 ()f x =的最小值。 解:()f x =其几何意义是平面内动点(),0P x 到两定点()()1,4,3,2M N --的距离之和,当 ,,P M N 三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为MN ==即() f x 的最小值为。 例3.(构造直线斜率)求函数()sin cos 3x f x x =- 的值域。 解:构造动点()cos ,sin P x x 与定点()3,0Q 的连线的斜率,而动点P 的轨迹为单位圆。

高级中学数学技能妙构造对偶式的八种途径

构造对偶式的八种途径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合理地构造形式相似,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一对对偶关系式,并通过对这对对偶关系式进行适当的和,差,积等运算,往往能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通过实例来谈谈构造对偶式的八种途径。 一.和差对偶 对于表达式()()u x v x ±,我们可构造表达式()()u x v x m 作为它的对偶关系式。 例1若02 πθ<< ,且3sin 4cos 5θθ+=,求tan θ的值。 解析:构造对偶式:3sin 4cos y θθ-= 则3sin 4cos 5,3sin 4cos y θθθθ+=??-=?得5sin 6 5cos 8y y θθ+? =??∴? -?= ?? 再由2 2sin cos 1θθ+=,得:7 3,tan 54 y θ=-∴=。 点评:这种构造对偶式的方法灵巧,富有创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2已知:,,,a b c d R ∈,且2 2 2 2 1a b c d +++≤, 求证:444444 ()()()()()()6a b a c a d b c b d c d +++++++++++≤。 解: 4444444 4 4 4 4 4 ()()()()()():()()()()()() M a b a c a d b c b d c d N a b a c a d b c b d c d =+++++++++++=-+-+-+-+-+-设,构造对偶式 则有: 4444222222222222222226(222222)6()6 M N a b c d a b a c a d b c b d c d a b c d +=+++++++++=+++≤ 又0N ≥,故6M ≤,即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这个对偶式构造得好!它的到来一下子使问题冰消融了。解法自然,朴素,过程简洁,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变式教学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510893903.html,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变式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范粤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难度十分高的一门学科,相较于初中数学具有更加抽象的数学理念、数学定理,使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经过与理解行为变得更加烦琐。因此,文章根据高中数学函数概念的变式教学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概念;变式教学 一、引言 函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起到贯穿知识点的作用,是高中数学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丰富的实际例子和一些易懂的变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抽象函数思想进行理解,以便学生运用抽象的函数思想解决实际函数问题,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注重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加强对三种基本函数模式的应用。 二、变式教学及其在函数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函数概念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数学上的突破,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很多数学家的努力。“函数”一词最早在1673年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进行自变量数学研究时提出的,之后,函数概念就开始被很多数学家使用。函数概念从形成到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变量说 “变量说”有一个经典的函数符号,即,其含义是,函数是一个由变量与一些常数以任何一种方式组成的解析表达式。 (二)对应说 “对应说”是针对函数式中取值取值的对应关系,就是有不同的取值,那么就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值,称为是的函数。 (三)关系说 “关系说”是在19世纪末期被数学家提出的,它把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突破了以往数集的限制,扩展到任意集合。在现代函数的数学教学中,把现代函数的“函数观”以集合的形式展

高中数学选择题技巧讲解

专题一数学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一I 选择题的解法 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选择题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捷、灵活的特点,是高考中的重点题型.在高考试卷中数量最大,占分比例高.全国卷的选择题占60分.因此,正确的解好选择题已成为高考中夺取高分的必要条件. 选择题从难度上讲是比其他类型题目降低了,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解题熟练、准确、灵活、快捷.应“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该算不算,巧判断.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答过程.在对照选项的同时,多方考虑间接解法,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的选择巧法,以便快速智取. 选择题的巧解说到底就是要充分利用选项提供的信息,发挥选项的作用.能力稍差的学生解选择题仅仅顾及题干,然后像解答题那样解下去,选项只取了核对的作用.本来像选择题这样的小题应当“小题小作”,但却做成了解答题.至少做成了填空题.这样就“小题大作”了,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这是不划算的. 由于选择题结构特殊,不要求反映过程,再加上解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灵活多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选择题的解题思想,渊源于选择题与常规题的联系与区别,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常规题的某些痕迹;而另一方面,选择题在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即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或合适的.因此,可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排除迷惑支的干扰,正确、合理、迅速地从选择支中选出正确支;选择题中的错误支具有双重性,既有干扰的一面,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才能揭露其潜在的暗示作用,从而从反面提供信息,迅速做出判断. 1.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的基本策略是:充分地利用题干和选择支的两方面条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解,先排除后求解. 一般地,解答选择题的策略是: 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题型的一般解法; ②结合高考单项选择题的结构(由“四选一”的指令、题干和选择项所构成)和不要求书写解题过程的特点,灵活运用特例法、筛选法、图解法等选择题的常用解法与技巧;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注意映射个数的求法。如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从A 到B 的映射个数有n m 个。 如:若}4,3,2,1{=A ,},,{c b a B =;问: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若}3,2,1{=A ,则A 到B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交点的个数为 个。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高中数学构造函数解决导数问题专题复习

高中数学构造函数解决导数问题专题复习 【知识框架】 【考点分类】 考点一、直接作差构造函数证明; 两个函数,一个变量,直接构造函数求最值; 【例1-1】(14顺义一模理18)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曲线在处的切线方程; (Ⅱ)若在区间上函数的图象恒在直线下方,求的取值范围. 【例1-2】(13海淀二模文18)已知函数. (Ⅰ)当时,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曲线在点 处的切线平行,求实数的值; (Ⅱ)若,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h x f x g x =-2 1()ln 2 f x ax x x = -+,0a R a ∈≠2a =()y f x =(1,(1))f [)1,+∞()f x y ax =a ()ln ,()(0)a f x x g x a x ==- >1a =()y f x =00(,())M x f x ()y g x =00(,())P x g x 0x (0,]x e ?∈3 ()()2 f x g x ≥+a

【练1-1】(14西城一模文18)已知函数,其中. (Ⅰ)当时,求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Ⅱ)如果对于任意,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练1-2】已知函数是常数. (Ⅰ)求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的方程; (Ⅱ)证明函数的图象在直线的下方; (Ⅲ)讨论函数零点的个数. 【练1-3】已知曲线. (Ⅰ)若曲线C 在点处的切线为,求实数和的值; (Ⅱ)对任意实数,曲线总在直线:的上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练1-4】已知函数,求证:在区间上,函数的图像在函数的图像的下方; ()ln a f x x x =-a ∈R 2a =()f x (1,(1))f (1,)x ∈+∞()2f x x >-+a ()=ln +1,f x x ax a R -∈=()y f x (1,(1))P f l =()(1)y f x x ≠l =()y f x :e ax C y =(0,1)2y x m =+a m a C l y ax b =+b ()2 1ln 2 f x x x = +()1,+∞()f x ()3 23 g x x = 分析:函数)(x f 的图象在函数)(x g 的图象的下方)()(x g x f =F 要证不等式转化变为:当1>x 时,)1()(F x F >,这只要证明: )(x g 在区间),1(+∞是增函数即可。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讲义】函数求值域的十种方法.docx

前言: 总有人求助如何学好数学,这个问题很宽泛,并非寥寥数语能够厘清。有一点很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了解数学。 高中数学可以归结为两个“三位一体” :教学体系的三位一体和知识结构的三位一体。 知识结构的三位一体: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典型习题。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典型习题归纳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方法,数学方法解决典型习题。 数学思想举例: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数学方法举例:配方法、反证法、倍差法等。 典型习题举例:恒成立问题、是否存在问题等。 教学体系的三位一体:教、学、练。 老师教什么: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是优秀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思想的是顶尖学生。 学生怎么学:课堂紧跟老师,课下善于提问。 如何做练习: 01,选题:中学数学最大的误区就是题海战术,有的老师不学无术只 会告诉你多做题。多做题没用,多做类型才有用。典型习题,做一顶

百。 02,做题:一题多解。对于选定的习题,运用尽量多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比较各个方法的优劣,归纳出某类型题对应的最佳方法。 03,总结:针对错题。大量统计表明,我们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大多是重复性的。通过总结,避免两次踏入同一条水沟。 由上可知,我讲数学的特点是方法论、重总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种数学方法就是我们解决难题的利器。总喊看题就没思路的童鞋,回忆一下高中阶段你能说出多少种方法。说不出?有思路才怪!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函数求值域的十种方法” (高中数学最重要就是函数,函数之于高中数学好比力学之于高中物理。 高中数学函数的要点无非:三要素,四变换,五常见,六性质。 三要素中的求值域就是本讲的主题) 方法一:配方法 用于解决二次函数值域问题,考试中几乎不会单独考察配方法(太简单),但常与其他方法综合使用。

高中数学构造函数专题.docx

I1例] 定义在]R上的函数/(?T)满足:/(x) + f\x)> 1, /(()) =4,则不等式e x f(x) >e x + 3 (其中e为 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为()。 A: (O.+oo) B: (—00,0) U (3, +oo) C: (-00, 0) U ((), +8) D: (3,+oc) (单选)定义在(O.+x)上的函数/仗)满足: /(x) > xf(x)9且/(2) = 4,则不等式f(x) - 2x > 0 的解集为()。 A. (2,4-oc) B. (0.2) C. (0.4) D. (4. -Foo) (单选)已知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的导函数为fk),满足/(") 2的解集为()。 e4* A. (―x.()) B. (0.+oc) C. (一oo?2) D. (2,+oc) (单选)定义域为R的可导函数"二几门的导函数为d 满足/(」

?)>/‘(?“,且/(0)=1,则不等式凹V 1的解集为()。 A.(—oo.()) B.(0, +x) C.(—oo.2) D.(2. +oc) (单选)函数/何的定义域为R, /(-1) = 2,对任意T€R,f(x) > 2,则f(x) > 2x + 4 的解集为()o A. (― 1. +oo) B. (-oo.-l) C. (2?+x) D. (—oo. 一2) 函数/(x)的定义域为R, /(-1) = 2015,对任意的 XER .都有f\x) < 3z2成立,则不等式 /(.r) < r34-2016 的解集为() A. (―l.+oc) B. (-1,0) C?(-oc. -1) D. (-oo.-Foo) F 例7 (单选)函数/⑴的定义域是R, /(0) = 2,对任意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之构造法(含答案)

十、构造法 解数学问题时,常规的思考方法是由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但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思维 方式来寻求解题途径却比较困难,甚至无从着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要求我们改变思维方 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新途径。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数学家,如欧几里得、欧拉、高斯、拉格朗日等人,都曾经用“构 造法”成功地解决过数学上的难题。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而灵活、 巧妙的构造令人拍手叫绝,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增添色彩,更具研究和欣赏价值。近几年来, 构造法极其应用又逐渐为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在数学竞赛中有着一定的地位。 构造需要以足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较强的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前提, 根据题目的特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已知”与“所求(所证)”之间的联系纽带, 使解题另辟蹊径、水到渠成。 用构造法解题时,被构造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按它的内容可分为数、式、函数、方程、 数列、复数、图形、图表、几何变换、对应、数学模型、反例等,从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 些想法的实现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不可生搬硬套。但可以尝试从中总结 规律:在运用构造法时,一要明确构造的目的,即为什么目的而构造;二要弄清楚问题的特 点,以便依据特点确定方案,实现构造。 再现性题组 1、求证: 3 10910 22≥++=x x y (构造函数) 2、若x > 0, y > 0, x + y = 1,则4 2511≥???? ??+??? ??+ y y x x (构造函数) 3、已知01a <<,01b <<,求证: 22)1()1()1()1(22222222≥-+-+-+++-++b a b a b a b a (构造图形、复数) 4、求证:9)9(272≤-+x x ,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构造向量) 5、已知:a>0、b>0、c>0 ,求证:222222c ac a c bc b b ab a ++≥+-++-当且仅当 c a b 111+=时取等号。(构造图形) 6 、求函数y = 再现性题组简解: 1、解:设)3(92 ≥+=t x t 则t t y t f 1)(2+==,用定义法可证:f (t )在),3[+∞上单调递增,令:3≤12t t < 则0)1)((11)()(2 1212122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f t f ∴310313)3(9 10322=+=≥++= f x x y

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函数学习方法: 利用口诀,提高记忆效果在三角函数这个章节,公式众多,总体需要学生记住多大16 个,及时我们对三角函数有着做够清晰的理解,但是记忆这么多的公式难度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讲解和相关的参考书籍中摘抄三角函数相关的口诀。以口诀的形式记忆三角函数的知识点,TY面可以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调动我们学习三角函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我们的记忆,让我们记得更加准确。如记忆三角函数的符号,我们就可以尝试这样的口诀:“函数名不变,象限定正负”。 高中数学函数学习方法: 数形结合,巧记函数性质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许多周围的同学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三角函数的性质简直太多了”。发出这样感慨的同学都是没有领悟到学习三角函数性质的真谛,我们学习三角函数要牢记一点,数形结合贯穿于三角函数解题的始终。我们要研读三角函数图像的特点,直到我们的头脑中能够勾勒出三角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的建立,我们根本无需死记硬背,三角函数诸如周期性、单调性、对称轴都会清晰的显现出来。 如例题:如果函数f( x) = | 4x - x2| + a 的函数与x 轴有4 个不同交点,求参数 a 的取值范围。如果用数 形结合的函数思想来解决该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观察上式可知,函数的图像是由二次函数经过翻折变换,再平移而得,则

本题可看作y = - a 与y = |4x - x2| 的图像相交公共点的个数即可讨论a 的范围。 高中数学函数学习方法:变式训练,提高解题技能我们要主动提高自身的解题技能,变式训练是极其有效的学习形式,三角函数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在解答一道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力求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一解等,尽可能的发散我们同学们的解题思维,这样能够全方位锻炼我们掌握三角函数的能力。 分类讨论,化繁为简。凡是数学结论,其必有使其成立的条件,数学方法的使用也没有完全的绝对性,也必有其适用范围。数学研究的很多问题中,它们的结论也不是唯一确定的。将繁复的理解过程分解为几个类别,再按照不同情况进行讨论研究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面对结果不明问题或者参数问题都可以运用分类讨论思想。一方面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避免漏解,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与严谨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1.1数列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作为两类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可直接根据它们的通项公式求解,但也有一些数列要通过构造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之后再应用各自的通项公式求解,体现化归思想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 例1:(06年福建高考题)数列{}=+==+n n n n a a a a a 则中12,1,11 ( ) A .n 2 B .12+n C .12-n D .12+n 解法1:121+=+n n a a )1(22211+=+=+∴+n n n a a a 又211=+a 21 11=++∴+n n a a {}1+n a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12,22211-=∴=?=+-n n n n n a a ,所以选C 解法2 归纳总结:若数列{}n a 满足q p q pa a n n ,1(1≠+=+为常数),则令)(1λλ+=++n n a p a 来构造等比数列,并利用对应项相等求λ的值,求通项公式。 例2:数列{}n a 中,n n n a a a a a 23,3,11221-===++,则=n a 。 解:)(2112n n n n a a a a -=-+++ 212=-a a {}1--∴n n a a 为首项为2公比也为2的等比数列。 112--=-n n n a a ,(n>1) n>1时 122 1211 222)()()(211 12211-=--=++++=+-++-+-=-----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显然n=1时满足上式 ∴=n a 12-n 小结:先构造{}n n a a --1等比数列,再用叠加法,等比数列求和求出通项公式, 例3:已知数列{}n a 中)3(,32,2,52121≥+===--n a a a a a n n n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2132--+=n n n a a a )(3211---+=+∴n n n n a a a a 又{}121,7-+=+n n a a a a 形成首项为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则2137--?=+n n n a a ………………………① 又)3(3211-----=-n n n n a a a a , 13312-=-a a ,{}13--n n a a 形成了一个首项为—13,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则21)1()13(3---?-=-n n n a a ………………………② ①+?3② 11)1(13374---?+?=n n n a 11)1(4 13347---+?=∴n n n a 小结:本题是两次构造等比数列,属于构造方面比较级,最终用加减消元的方法确定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4:设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n n n S a S =-22,若成立,(1)求证: {} 12-?-n n n a 是等比数列。(2)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证明:(1)当 2,)1(2,1111=∴-=-?=a a b a b n 又n n n S b a b ?-=-?)1(2 ………………………① 111)1(2 +++?-=-?∴n n n S b a b ………………………② ②—① 11)1(2++?-=-?-?n n n n a b a b a b n n n a b a 21+?=∴+ 当2=b 时,有n n n a a 221+=+ )2(22)1(222)1(11-+?-?=?+-+=?+-∴n n n n n n n n a n a n a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构造函数法证明导数不等式的六种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六种方法 1、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再由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是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中的一个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2、解题技巧是构造辅助函数,把不等式的证明转化为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求最值,从而证得不等式,而如何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可导函数是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关键。 以下介绍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的六种方法: 一、移项法构造函数 【例1】 已知函数x x x f ?+=)1ln()(,求证:当1?>x 时,恒有 x x x ≤+≤+?)1ln(1 11 分析:本题是双边不等式,其右边直接从已知函数证明,左边构造函数 11 1)1ln()(?++ +=x x x g ,从其导数入手即可证明。 【解】1111)(+?=?+=′x x x x f ∴当01<′x f ,即)(x f 在)0,1(?∈x 上为增函数 当0>x 时,0)(<′x f ,即)(x f 在),0(+∞∈x 上为减函数 故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1(?,单调递减区间),0(+∞ 于是函数()f x 在),1(+∞?上的最大值为0)0()(max ==f x f ,因此,当1?>x 时,0)0()(=≤f x f ,即0)1ln(≤?+x x ∴x x ≤+)1ln( (右面得证), 现证左面,令111)1ln()(?+++=x x x g , 2 2)1()1(111)(+=+?+=′x x x x x g 则 当0)(,),0(;0)(,)0,1(>′+∞∈<′?∈x g x x g x 时当时 , 即)(x g 在)0,1(?∈x 上为减函数,在),0(+∞∈x 上为增函数, 故函数)(x g 在),1(+∞?上的最小值为0)0()(min ==g x g ,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 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 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函数的概念; 2.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 (1)解析法; (2)图象法; (3)列表法. 二、新课教学 (一)典型例题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f(x)”有三种含义,它

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解:(略) 注意: ○1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2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3图象法:是否连线; ○4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第1题 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及班级平均分表: 第一次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第六 次 王 伟 98 87 91 92 88 95 张 城 90 76 88 75 86 80 赵 磊 68 65 73 72 75 82 班平88.2 78.3 85.4 80.3 75.7 82.6

均分 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 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 解:(略) 注意: ○1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更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 ○2本例能否用解析法?为什么? 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第2题 例3.画出函数y = | x | . 解:(略) 巩固练习:课本P27练习第3题 拓展练习: 任意画一个函数y=f(x)的图象,然后作出y=|f(x)| 和y=f (|x|) 的图象,并尝试简要说明三者(图象)之间的关系.课本P27练习第3题 例4.某市郊空调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乘坐汽车5公里以内,票价2元; (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在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后,学习的函数的第一个性质,主要刻画了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某区间上图像(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学习函数其它性质提供了方法依据,如在研究函数的值域、最大值、最小值等性质中有着重要应用,而且在解决比较数的大小、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数列的性质等数学问题时也有重要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性质的基础。所以函数的单调性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核心知识地位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1.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归纳、抽象概括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单调性的定义; 2.利用图像和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能正确书写单调区间,并能用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类比化归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题函数单调性,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图像(上升?下降?)变化趋势,过渡到在区间上用自变量x和相应函数f(x)的变化进行语言表述;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总结,师生互相讨论交流,最终形成严格的数学概念; 3.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让学生从多种形式认识概念的本质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巩固练习问题(1)为了加深学生对单调性定义中自变量取值“任意”性的理解,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问题(2)的变式题体现了“逆向思维”,深化对定义的理解;问题(3)通过教师的引导,针对于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的一部分学生,对判断方法进行适当的深入和拓展,加深学生对单调性定义的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