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8力学实验(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8力学实验(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8力学实验(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8力学实验(含解析)

专题18 力学实验

第一部分名师综述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考纲要求

1、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3、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等处理实验数据。

命题规律

1、高考对于基本仪器的读数作为基础知识考查频率较高。在力学部分,考查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弹簧测力计、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大多数时候是填空题,注意估读和误差分析。

2、力学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能否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能否完成这些实验的关键,利用纸带直接测量的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研究对象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若结合其它物理量的测量,还可以解决与上面这些量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问题,例如:计算动能、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功率、转速等,从而延伸出很多与纸带有关的力学实验。

3、图象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图象具有既能描述物理规律,又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表示物理量之间定性定量关系及变化趋势的优点.当前高考试题对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考查的频率较高。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

1.某研究性实验小组为探索航天器球形返回舱穿过大气层时所受空气阻力(风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如图为测定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CD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均不计的细长裸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小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C点接触,OC=H;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与电阻丝相交于某一点(如图中虚线所示,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

(1)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理想电压表两接线柱分别与O点和C点相连,球P的质童为m,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推得风力大小F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为F=_______。

(2)研究小组的同学猜想:风力大小F可能与风速大小v和球半径r这两个因数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实验后获得了如下数据:(下表中风速v的单位为m/s,电压U的单位为V,球半径r的单位为m)根据表中数据

可知,风力大小F与风速大小v和球半径r的关系是_______(比例系数用k表示)。

【答案】

【解析】

【详解】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受力分析,设金属丝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平衡条件可得,风力

。金属丝与电阻丝交点与C点间长度为,电阻;由串联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联立解得:。

(2)由表中数据可得,在球半径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表示数与风速成正式,则风力大小与风速成正比,即与成正比。

由球的体积公式、密度公式和可得,;在风速一定的情况下,球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电压表示数减小为原来的,可得风速一定的条件下,风力与半径的关系为与成正比。

综上,风力大小与风速大小和球半径的关系是。

2.恢复系数是反映碰撞时物体形变恢复能力的参数,它只与碰撞物体的材料有关,两物体碰撞后的恢复系

数为,其中、和、分别为质量为m 1和m2的物体碰推前后的速度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碰摘后的恢复系数。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质量为m1和m2的两球与木条的撞击点;

②将木条竖直放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质量为m1的入射球从斜轨上A点由静止释放,摘击点为B′;

③将木条向右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质量为m1的入射球仍从斜轨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确定撞击点;

④质量为m2的球静止放置在水平槽的末端,将质量为m1的入射球再从斜轨上A点由静止释放,确定两球相撞后的撞击点;

⑤目测得B′与撞击点N、P、M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

(1)两小球的质量关系为m1_____ m2(填“>”“=”或“<”)

(2)利用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表示两小球碰撞后的恢复系数为e=_______。

(3)若再利用天平测量出两小球的质量为m1、m2,则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两小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若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两小球碰撞前后机械能守恒。

【答案】>

【解析】

【分析】

(1)明确动量守恒规律,知道实验原理,从而确定实验要求;

(2)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利用水平位移相等求出利用下落高度所表达式的速度公式,再根据恢复系数公式即可求出对应的表达式;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代入(2)中所求速度即可求出需要验证的表达式。

【详解】

(1)为了防止两球碰后出现反弹现象,入射球的质量一定要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2)由图可知,两小球打在竖直板上,则可知,三次碰撞中水平位移相等,则可知,水平速度越大,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越小,则由碰撞规律可知,碰后被碰球的速度最大,故其下落高度最小,而碰后入射球速度最小,其下落高度最大,则可知,在不放小球m2时,小球m1从斜轨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m1的落点在图

中的P点,而碰后被碰球落到N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下落时间,则可知,速度,

则可解得:,;,代入给出恢复系数表达式可得:;

(3)若满足动量守恒,则一定有:mv1=m1v1’+m2v2'

代入(2)中所求速度可得:表达式应为:;

若满足机械能守恒,则有:mv12=m1v1'2+m2v2'2

代入求出的速度可得:

【点睛】

本题是由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而来,关键要分析清楚实验的原理,同时要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和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列式分析。

3.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践和探究:

(1)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 d,如右图所示,则摆球直径为_____cm,测量单摆摆长为l ;

(2)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 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 n=60 时秒表的示数如右图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s,则该单摆的周期是 T=______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将测量数据带入公式 g=_____(用 T、l 表示),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的重力加速度值比较,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误将 59 次数成了 60 次

B.在未悬挂单摆之前先测定好摆长

C.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

D.将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

(4)该同学纠正了之前的错误操作,尝试测量不同摆长l 对应的单摆周期 T,并在坐标纸上画出 T2与l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线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_____m/s2,(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答案】2.06cm ;67.4s 2.24s AD

【解析】

【详解】

(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0mm,游标读数为 ,则最终读数为20.6mm=2.06cm.

(2)秒表的读数为60s+7.4s=67.4s,则周期,

(3)根据解得:,

A.误将 59 次数成了 60 次,导致测量时周期T测小,根据可知g值测量值偏大,故A对;

B.在未悬挂单摆之前先测定好摆长,导致测量的摆长小于真实的摆长,根据可知g值偏小;故B错

C.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没有加小球的半径,导致测量的摆长偏小,根据可知g值偏小,故C错;

D.将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导致测量的摆长变长,根据可知g值偏大;故D对;

故选AD

(4)根据可得:,则在T2与l 的关系图线中,斜率代表

根据图像可求出:

故本题答案是:(1)2.06cm ;(2)67.4s ; 2.24s (3);AD (4)

【点睛】

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秒表的读数等于小盘读数加上大盘读数.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出T与L的关系式,结合关系式得出图象的斜率.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以及掌握游标卡尺和秒表的读数方法,难度不大

4.(1)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

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砝码盘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调整砝码多少的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说明错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下右图所示.

①图线________(填“甲”或“乙”)是在轨道左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②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____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取g=10m/s2)

【答案】A错误,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悬挂砝码盘甲0.50.2

【解析】

【详解】

(1)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应用砝码盘拉动小车做匀速运动,应让小车自身下滑(即无拉力)来平衡摩擦力即可.

(2)①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甲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图象斜率:k=,质量:,图象的截距:b=μg,动摩擦因数:。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处理、考查了求加速度与速度、质量、动摩擦力因数问题,掌握基础知识、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以解题;处理图象问题时求出图线的函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5.实验装置探究重锤下落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问题。

(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

B.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接着先释放重锤,再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C.图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分别测出若干连续打点A、B、C……与 O点之间的距离h1、h2、h3……。

以上A、B、C三个选项中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2)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实验中所测的h1、h2、h3,可得重锤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从O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锤增加的动能为________,减小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锤动能增加量______重力势能减少量(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3)取打下O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为零,计算出该重锤下落不同高度h时所对应的动能E k 和重力势能E p,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h,纵轴表示E k和E p,根据以上数据在图中绘出图线Ⅰ和图线Ⅱ。已求得图线Ⅰ斜率的绝对值k1=2.94 J/m,请计算图线Ⅱ的斜率k2=____J/m(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比值为_________(用k1和k2字母表示)。

【答案】B mgh2等于2.80(2.73~2.83均可)(k1用mg表示也可)

【解析】

【详解】

(1)步骤B中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有可能会出现小车已经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电源才被接通,那么纸带上只有很小的一段能打上点,大部分纸带没有打上点,纸带的利用率太低;所以应当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2)B点的瞬时速度,则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 k=mv B2=,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E p=mgh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锤动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3)取打下O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为零,因为初位置的动能为零,则机械能为零,每个位置对应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为相反数,即重力势能的绝对值与动能相等,而图线的斜率不同,原因是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计算图线Ⅱ的斜率k2=2.80 J/m.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fh=mv2,则mg-f=,图线斜率k1==mg,图线斜率k2=,知k1-f=k2,则阻力f=k1-k2.所以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为.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验证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与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以及知道通过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6.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 K,电磁铁吸住第 1 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 M,M 与触头瞬间分开,第 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 2 个小球.当第 1 个小球撞击时,M 与触头分开,第 2 个小球开始下落…….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 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 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 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1.980m,10 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6.5s.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一个有效办法._____________.

(4)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Δt,这导致实验误差.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应________.(填“偏大”或“ 偏小”)。某同学为了消除Δt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他分别取高度 H1和 H2,测量 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T1和 T2.,他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Δt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后,重力加速度测量值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D9.4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多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偏小

【解析】

【详解】

(1)电路中的电源目的是线圈产生磁性,因此直流电也可以,故A错误;小球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因此要使小球能够撞击M,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故B正确;球的正下方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故C错误;敲击M的同时小球开始下落,因此此时应该计时,故D正确.故答案为BD.

(2)一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可得:

(3)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同时该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小球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增加小球下落的高度或者选择密度更大的实心金属球.

(4)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偏小,下落的距离与理论上对应的时间偏小,则导致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5)应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①

联立①②可得:,因此可以消去△t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实验。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实验,图中带滑轮的长木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拉力传感器可直接显示所受拉力的大小。做实验时,下列操作必要且正确的是_______。

A.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小车未挂砂桶时,在木板上静止释放,轻推小车后,恰能匀速下滑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

C.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2)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平衡了摩擦力后,在小车质量 M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砂桶里加砂,直到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 M。测出每次加砂后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F 和小车的加速度 a,作 a-F 的图象。下列图线中正确的表示该小组的图象是________。

(3)该小组通过分析求出 a-F 图线线性部分的斜率 K 与小车质量 M 关系式为:___________.

【答案】ABA

【解析】

【详解】

(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使小车能自由匀速滑动,故A正确;为充分利用纸带,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传感器的示数,故B正确;小车受到的拉力可以由拉力传感器测出,实验中一定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错误;小车受到的拉力可由拉力传感器测出来,不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AB;(2)此实验中平衡了摩擦力,在小车质量 M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砂桶里加砂,直到砂和砂桶的质

量最终达到 M,由于用传感器可直接测出小车的拉力F,则小车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与拉力F成正比,所以a-F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故选A.

(3)小车所受的合力为2F,加速度,a-F图象的斜率k与小车质量 M 关系式:.

【点睛】

本题实验源于课本,但是又不同于课本,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注意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因为拉力可以弹簧秤直接测出.

8.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__的图象.

(3)如图实(a)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_______________)取值不同?

(5)若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1);(2)F;(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4)M;(5)C

【解析】

【详解】

(1)以整体为对象:,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再以小车及车中的砝码为研究对象,可以求出绳子的拉力,即:

当可以近似认为

所以要认为绳子拉力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则必须满足条件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与M成反比,两者图像是一条曲线,因而很难判定出a与M的关系,但存在关系:,即a与F成正比,两者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很容易判定出两者关系,故应作图像。(3)(a)图中拉力F到一定值后才产生加速度,故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4)由关系式易知,a-F图像中,斜率代表,(b)图中两条直线斜率明显不同,故两位同学的实验中M的取值不同。

(5)若,则,即图像a-F是正比例函数,当m不在远远小于M时,关系式不在成立,此时图像a-F会出现弯曲,故选C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2)F;(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

(4)M;(5)C

9.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 5 个计数点 A、B、C、D、E,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打点(图中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 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中数据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打 C 点时滑块的速度的大小为_____m/s;

②滑块的加速度a=_____m/s2;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是_____.

A.木板的长度 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3)不计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及细绳与滑轮间的阻力,则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 g).

【答案】(1)0.54m/s;1.0m/s2(2)CD(3)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道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有:

v C==0.54m/s

②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说明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T=0.1s,根据逐差法有:

(2)要测量动摩擦因数,由f=μF N可知要求μ,需要知道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压力就是滑块的重力,所以需要知道滑块的质量,摩擦力要根据铁块的运动来求得,滑块做的是匀加速运动,拉滑块运动的是托盘和砝码,所以也要知道托盘和砝码的质量,故ABE错误,CD正确.故选CD.

(3)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3g-f=(m2+m3)a ①

f=μm2g ②

联立①②解得:.

【点睛】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熟练应用所学基本规律解决实验问题.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滑块A和B相碰的端面上装上弹性碰撞架,它们的上端装有等宽的挡光片。

(1)实验前需要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借助光电门来检验气垫导轨是否水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两滑块所组成的系统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种情况下的动量关系,实验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让滑块A置于光电门1的左侧,滑块B静置于两光电门间的某一适当位置。给A一个向右的初速度,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A与B碰撞后又分开,滑块A再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滑块B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

第二次:在两弹性碰撞架的前端贴上双面胶,同样让滑块A置于光电门1的左侧,滑块B静置于两光电门间的某一适当位置。给A一个向右的初速度,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A与B碰撞后粘连在一起,滑块B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

为完成该实验,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挡光片的宽度d

B.滑块A的总质量

C.滑块B的总质量

D.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间距L

(3)在第二次实验中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4)在第一次实验中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答案】使其中一个滑块在导轨上运动,看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导轨水平

BC

【解析】

【详解】

(1)检验气垫导轨是否水平的方法是:使其中一个滑块在导轨上运动,看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导轨水平;

(2)要验证动量守恒,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用计算,则,

即,则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A的总质量m1和滑块B的总质量m2;故选BC.

(3)在第二次实验中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滑

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用计算,则,即

(4)在第一次实验中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应该满足的表达式为:

即,

即 .

【点睛】

本题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要求能明确实验原理,注意碰撞前后两物体的位置从而明确位移和速度,再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

11.如图是“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示意图。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A点,图甲表示在两个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将橡皮条的结点拉长到O点;图乙表示准备用一个拉力F拉橡皮条,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合成图示。

(1)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夹角越大越好

B.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

C.拉力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

D.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保证O点的位置不变,F1变大时,F2一定变小

(2)图丙中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填“F”或者“F′”)。

(3)若在图甲中,F1、F2夹角小于 0,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拉力F2方向不变,增大F1与F2的夹角,将F1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F1__________,F2___________。

【答案】BC F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增大

【解析】

【详解】

(1)在进行图甲的实验操作时,F1、F2的夹角大小适当即可,并非越大越好,选项A错误;在进行图乙的实验操作时,必须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以保证等效性,选项B正确;拉力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以免产生误差,选项C正确;在进行图甲的实验

操作时,保证O点的位置不变,即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则当F1变大时,F2不一定变小,选项D错误;故选BC.

(2)图丙中有两个力F与F′,其中F'是以F1、F2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在这两个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F,而力F'由于存在误差,会与AO方向成一定角度;

(3)若在图甲中,F1、F2夹角小于 0,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即两个拉力的合力不变,拉力F2方向不变,增大F1与F2的夹角,将F1缓慢转至水平方向的过程中,由图可知,两弹簧秤示数大小变化为: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增大.

【点睛】

在解决设计性实验时,一定先要通过分析题意找出实验的原理,通过原理即可分析实验中的方法及误差分析;掌握图解法在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12.图(a)所示为测量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提供的器材有:光电计时器,固定有遮光片的木块(图中未画出遮光片),游标卡尺,米尺,8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以及细线等.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按图(a)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将细线一端与木块相连,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其余钩码都叠放在木块上;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木块从光电门^的左侧由静止释放,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记下悬挂钩码的个数n.

④将木块上的钩码逐个移到悬挂钩码端,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操作③,⑤测出每条纸带对应术块运动的加速度a.作出a-n图象如图(c)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 A和△t B表示为a=____

(3)根据图(c)中的a一n图线,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μ=____(选用图线中的截距b、 p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答案】0.960;;;系统误差;

【解析】

【详解】

(1)游标卡尺读数为:0.9cm+0.05mm×12=0.960cm;

(2)物块经过AB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根据v B2-v A2=2as解得

(3)对小车和钩码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则由图像可知:;即 .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每次滑块都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滑块每次下滑时遮光板到光电门所在位置的距离L及相应遮光时间t的值。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板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 ______cm。

(2)为测出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本实验还需要测出或知道的物理量是______(填下列序号)。A.滑块和遮光板的总质量m

B.斜面的倾角θ

C.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实验中测出了多组L和t的值,若要通过线性图象来处理数据求μ值,则应作出的图象为_________;

A.图象 B.图象

D.图象 C.图象

【答案】0.225cm; BC; B

【解析】

【详解】

(1)d=0.2cm+0.05mm×5=0.225cm.

(2)设斜面的倾角为θ,释放滑块时遮光条到光电门间的距离x,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沿斜面的方向:mgsinθ-μmgcosθ=ma,由导出公式2aL=v2-0,由于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比较小,所以可以用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即v=,联立解得μ=tanθ?,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摩擦因数与斜面的倾角θ、遮光片的宽度d、重力加速度g、遮光时间t以及释放滑块时遮光片到光电门间的距离L有关,所以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斜面的倾角θ和释放滑块时遮光条到光电门间的距离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故选项BC正确;

(3)实验中测出了多组L及t的值,则有t2=?,应作出的图象为t2?图象;故选B. 14.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N,测出所对应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③找出②中F=2.50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该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求出橡皮筋的原长______N.

(2)测得OA=6.00cm,OB=7.60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2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的图示______.

(4)通过比较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0.00;1.80;如图;F OO’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数据,图象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2)橡皮筋两端拉力相等,根据题意求得总长度即可求得皮筋上的拉力;(3)通过给出的标度确定力的长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得出图象如图所示;(4)根据实验原理可明确应比较实验得出的拉力与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合力.

【详解】

(1)根据表格中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图象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由图可知;(2)AB的总长度为6.00+7.60cm=13.60cm;由图可知,此时两端拉力F=1.80N;(3)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合力如图所示:

(4)只要作出的合力与实验得出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即可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要注意通过认真分析题意掌握实验原理,注意本题中橡皮筋挂在钩上时,两端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总长度即可求得拉力大小.

15.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其中第“1”点先打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9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4)物块在加速阶段,如果以(其中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象,得到图象的斜率为k,则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

【答案】670.762.002k

【解析】

【分析】

①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③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④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与t的函数关系,结合数学知识可知斜率k与加速度的关系.

【详解】

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

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有:,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有:,

,,,根据,得,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根据运动学公式有:,变形得:,若以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象,得到图象的斜率为,解得:。

【点睛】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16.“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好从孔中央通过而不碰到边缘,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点。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重锤线、有孔的卡片,除此之外还需要的一项器材是______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②在此实验中,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使实验的误差增大;如果斜槽末端点到小球落地点的高度相同,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那么小球每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如图乙所示是在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小球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的,经测量A点的坐标为(40cm,20cm),g取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___m/s,若B点的横坐标为x B=60cm,则B点纵坐标为y B=_________m。

④一同学在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如图丙所示,斜槽末端的正下方为O点.用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的O1处,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平移至O2处,再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O、O1间的距离为x1,O、O2间的距离为x2,A、B间的高度差为y.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工艺流程题含解析(I)

2021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工艺流程题含解析(I) 1.【xx年高考四川卷】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磷尾矿主要含Ca5(PO4)3F和CaCO3·MgCO3。某研究小组提出了磷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方案,制备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CaCO3、Mg(OH)2、P4和H2,其简化流程如下: 已知:①Ca5(PO4)3F在950℃不分解; ②4Ca5(PO4)3F+18SiO2+30C2CaF2+30CO+18CaSiO3+3P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950℃煅烧磷尾矿生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3)NH4NO3溶液能从磷矿I中浸取出Ca2+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浸取液II中通入N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kPa时:CaO(s)+H2SO4(l)=CaSO4(s)+H2O(l) △H=-271kJ/mol 5 CaO(s)+H3PO4(l)+HF(g)= Ca5(PO4)3F (s)+5H2O(l) △H=-937kJ/mol 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条件下CO(g)+H 2O(g) CO 2(g)+H 2(g),当CO 与H 2O(g)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5,达平衡时,CO 转化了5/6.若akg 含Ca 5(PO 4)3F (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的质量分数为10%的磷尾矿,在上述过程中有b%的Ca 5(PO 4)3F 转化为P 4,将产生的CO 与H 2O(g)按起始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则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能产生H 2________kg 。 【答案】(1)CO 2 (2)漏斗、烧杯、玻璃棒。 ( 3)N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与CaO 、Ca(OH)2反应生成Ca 2+ (4)MgSO 4+2NH 3+2H 2O===Mg(OH)2↓+(NH 4)2SO 4 。 (5)Ca 5(PO 4)3F (s)+ 5H 2SO 4(l)=5CaSO 4(s) +H 3PO 4(l)+HF(g) △H=-418kJ/mol (6)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70)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8.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斜槽末端的切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 (2)关于这个实验,下列选项中的会增大实验误差的有AC(填选项代号)。 A.斜槽末端不水平 B.斜槽轨道不光滑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 D.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 (3)验证实验得到的轨迹是否准确的一般方法,如图(b)所示:在轨道上从起点O点起,沿水平方向取两段连续相等的位移△x与曲线交于两点A、B,过A、B作水平线交于y轴,则OA、AB两段的竖直位移大小之比y1:y2=1:3。 【解答】解:(1)检查斜槽末端切线是否水平,将小球放在槽的末端看小球能否静止,如果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A、当斜槽末端切线没有调整水平时,小球脱离槽口后不做平抛运动,但在实验中,仍按平抛运动分析处理数据,会造成较大误差,故斜槽末端切线不水平会造成误差,故A正确; B、只要让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 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因此,斜槽轨道不必要光滑,所以不会引起实验误差,故B错误; C、实验小球为泡沫球,则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小球不是做平抛运动,故C正确; D、根据实验原理,则要求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确保以同一初速度平抛运动,

故D错误。 故选:AC。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相等,则运动时间相等,而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从起点开始,连续两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 故答案为:(1)把小球放在槽口末端,看小球能否处于静止状态;(2)AC;(3)1:3。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8力学实验(含解析)

专题18 力学实验 第一部分名师综述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考纲要求 1、掌握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3、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等处理实验数据。 命题规律 1、高考对于基本仪器的读数作为基础知识考查频率较高。在力学部分,考查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弹簧测力计、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大多数时候是填空题,注意估读和误差分析。 2、力学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能否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能否完成这些实验的关键,利用纸带直接测量的时间和位移,可以计算研究对象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若结合其它物理量的测量,还可以解决与上面这些量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问题,例如:计算动能、重力势能、动摩擦因数、功率、转速等,从而延伸出很多与纸带有关的力学实验。 3、图象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图象具有既能描述物理规律,又能直观地反映物理过程、表示物理量之间定性定量关系及变化趋势的优点.当前高考试题对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考查的频率较高。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 1.某研究性实验小组为探索航天器球形返回舱穿过大气层时所受空气阻力(风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如图为测定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CD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均不计的细长裸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小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C点接触,OC=H;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与电阻丝相交于某一点(如图中虚线所示,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 (1)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理想电压表两接线柱分别与O点和C点相连,球P的质童为m,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推得风力大小F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为F=_______。 (2)研究小组的同学猜想:风力大小F可能与风速大小v和球半径r这两个因数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实验后获得了如下数据:(下表中风速v的单位为m/s,电压U的单位为V,球半径r的单位为m)根据表中数据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一、力学: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①1638年,伽利略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抛体运动,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②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评价: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理想实验是实际实验的延伸,而不是实际的实验,是建立在实际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 奥托··格里克(德国马德堡市长)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①提出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笛卡儿(法国物理学家)①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①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归纳为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 ①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微小形变放大思想)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①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①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电阻定律 B.库仑定律 C.欧姆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 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a 火>a 地>a 金 C.v 地>v 火>v 金 D.v 火>v 地>v 金【答案】A【解析】A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 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 CD.由22Mm v G m R R =得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D 都错误。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12F F , B.12=F F ,

C.1213==22F mg F , D.1231=22 F mg F mg ,【答案】D【解析】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容易找出两斜面对圆筒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对圆筒的支持力与圆筒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相同。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A.2kg B.1.5kg C.1kg D.0.5kg 【答案】C 【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联立两公式,得到m =1kg、F =2N。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 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5π6m qB B.7π6m qB C.11π6m qB D.13π6m qB

【优等生】专题05++万有引力定律—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5 万有引力定律 优生-百日闯关 第一部分 名师综述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该定律的内容,还要知道其主要应用,要求能够结合该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估算天体质量、密度、计算天体间的距离(卫星高度)、以及分析卫星运动轨道等相关问题。由于高考计算题量减少,故本节命题应当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以前会有所降低。本章核心内容突出,主要考察人造卫星、宇宙速度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与实际生活、新科技等结合的应用性题型考查较多。 第二部分 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探月的“嫦娥工程”已启动,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假如宇航员在月球上测得摆长为L 的单摆做小振幅振动的周期为T ,将月球视为密度均匀、半径为r 的球体,则月球的密度为 ( ) A. 2 3L GrT π B. 2 3L GrT π C. 2163L GrT π D. 2316L GrT π 【答案】 B 【解析】据题意,已知月球上单摆的周期为T ,据单摆周期公式有: 2l T g =加速度为: 224l g T π=;据月球表面物体重力有月球万有引力提供,有: 2 Mm G mg R =,月球平均密度设为ρ,据343M V R ρπρ==,联立以上关系可以求得: 2 3L GrT πρ=,故选项A 正确。 【结束】 2.由于太阳不断向外辐射电磁能,其自身质量不断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宇宙演变过程中,地球公转的情况是 ( ) A .公转周期变大 B .公转半径减小 C .公转速率变大 D .公转角速度变大 【答案】 A 【解析】如果太阳质量不变,线速度V 正好能够满足万有引力提供需要的向心力.可是太阳质量变小了,万有引力就变小了,这个时候需要的向心力就比万有引力大了.地球就做离心运动了,也就离太阳越来越远了.所以运动半径变大; B 、地球跑远了,同时是在背离太阳做负功的,这个时候动能转化为势能,所以速率变小了.同时半径又变大了,根据r ν ω= ,所以角速度就变小了,根据2r T πν = 所以周期就变长了.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纲要导引】 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 考点一打点计时器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 (1)逐差法 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 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 (2)平均速度法 ,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 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

1. 【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 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 B、、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16.6=126.5=624.5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 S ②打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取2位有效数字) 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用、、和f表示) 【答案】①0.1s②2.5③ 【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2.5/s . ③利用逐差法:,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 2. 【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lpf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 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 个 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 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专题06 扩展和压缩语段-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学生版)

专题06 扩展和压缩语段-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学生版)

(√)测隐之心(恻)成出不穷(层) 层见迭出(叠)层峦叠障(嶂) 插科打浑(诨)蝉连冠军(联)陈陈相应(因) 陈词烂调(滥)自学成才(=材)惩前毙后(毖)惩一禁百(儆)吃里爬外(=扒) 斥之以鼻(嗤)冲耳不闻(充)首当其充(冲)忧心冲冲(忡)山峦重迭(叠) 三、我能背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

子滕文公下》) (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技能培训营 一、考点综述 “扩展语句”是指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 “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依照给定词语, - 5 -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学实验题

课时作业(二十六)[第26讲本单元实验] 基础热身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将固定在重物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再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B.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打点计时器下方,再接通电源 C.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取下固定在重物上的打好点的纸带,再切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质量m=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K26-1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则(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锤的速度v B=__________m/s; ②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__________J; ③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26-1 2.在用如图K26-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6-2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速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技能强化 3.2011·德州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图K26-3 4.2010·安徽卷利用如图K26-3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0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0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2gh计算出瞬时速度v0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 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 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 处装有图b 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 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 、t 表示); (3)测得A 、B 两处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 01234 01234 5 45 50 45 可动刻度固 定 刻 度 固定刻度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全国1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 .P 和Q 都带正电荷 B .P 和Q 都带负电荷 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 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 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8 N ,则它在1 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1.6×102 kg B .1.6×103 kg C .1.6×105 kg D .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 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6物质结构必修含解析

专题06 物质结构(必修) 1.【2015天津卷】(14分)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的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 (4)已知1mol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R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②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若R溶液改加20mL1.2 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 量为__________mol。 【答案】(1)第三周期ⅢA族(2)r(O2-)>r(Na+)、HClO4>H2SO4 (3)(或) (4)2Na(s)+O2(g) =Na2O2(s) △H=-511kJ·mol-1 (5)①c(SO42-)>c(NH4+)>c(Al3+)>c(H+)>c(OH-) ②NH4+ + OH-=NH3·H2O ③0.022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图像、盐类水解、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涉及元素的判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化学用语的书写、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名师点睛】本题将元素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判断、原子半径与元素化合价规律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酸性的比较,电子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对图象的分析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化学用语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再到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层层递进,逐步加大难度。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每个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尤其是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的问题,抓住溶液的酸碱性,水解程度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强弱进行判断。电子式的书写中应注意物质的类别,根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单质的电子式的不同进行书写。离子半径的比较应掌握一般规律三步法: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49)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题及答案 27.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弹簧测力计等装置完成实验。 (1)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是ABDE。(填选项前的字母)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甲。(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3)在以上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若合力测量值F'是准确的,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①作图时两虚线分别与F1线和F2线不严格平行平行;②确定分力的方向不准确存在误差。。 【解答】解:(1)A、为了读数准确,在进行实验之前,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故A正确; B、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 并平行于木板,故B正确; C、为减小实验误差,细绳套应适当长些,两细绳套不必等长,故C错误; D、为减小实验误差,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故 D正确; E、为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故E正确。 故选:ABDE。 (2)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际值,其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I试卷分析及2020备考建议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分析 尧中物理教研组:潘敏科 2019.6.20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像问题考查量明显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和2018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具体来看,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知识体体系的主干内容 试卷中,必考部分:力学(占49分)、电学(占46分)为主,选修3—5中对原子核中的质量亏损(占6分),选考部分:选修3—3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或:选考3—4部分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图像,干涉法测波长)(占15分),总分110分。其中,选择题为:4道力学试题(24分)、3道电磁学试题(18分)、1道原子核试题(6分),和2018年的试题分布基本相同,力学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实验题为1道力学(5分)和1道电学(电路分析)试题(10分),其中电学实验考查二极管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补尝来调

整动态电路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计算题为1道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试题(12)和1道力学试题,其中,第25题的力学试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及多过程计算,并含有变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使刹车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分析难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加。选考题3-3把5选3改为3个填空,而且是通过P—V图分析气体的状态,并对微观状态进行分析,难度也略有增加;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是将两部分气体通过大小活塞联系在一起,分析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考3-4为机械波图像和干涉法测波长,难度和2018年基本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高于2018年的试题。 二、把握物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关键能力,体现核心素质 2019年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9题以滑雪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曲线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题通过v—t图来描述滑雪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考查考生对v—t图的理解,由此分析判断其运动状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比如第14、18、19、21、23、25题,选修3—3的33题的第⑴小题(或选修3—4的34第⑴小题)题,共计59分都涉及到用函数图象描述物理变化规律,考查了作图和处理图像信息的的能力;第23题,通过对二极管的温阻信息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理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2 力学实验(一)(解析版)

2020年5月全国名校联考最新高考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一期) 力学实验(一) 1、(2020·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某同学用弹簧OC和弹簧测力计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量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为90°,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____N;(图乙中所示) (2)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增大弹簧测力计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___ 、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3.50(3.48-3.52)(2). 变小(3). 变大 【解析】 (1)[1]由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3.50N; (2)[2][3]若弹簧秤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弹簧秤a的示数变小,b的示数变大。

2、(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小华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个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中_____。 (填写序号)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小红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了小车运动的v一t图象: 第一,先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 第二、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第三,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一t图象。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