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争一件玩具,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争吵起来。这时马上看见教师或家长出面制止,并大声训斥,甚至有的家长大打出手。原因只有一个,在教师和家长眼里,争吵历来是不被认可的、是不文明的,影响友好关系的事情。但幼儿间争吵是不同于成人间争吵的。有人曾对幼儿园的幼儿争吵现象进行过观察记录,从争吵的频率、持续时间、起因等方面进行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l、幼儿争吵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在40分钟的分组桌面游戏中,平均发生16.6次争吵,大约2.5分钟发生一次。争吵发生虽然频繁,但是每次争吵的时间却很短,平均只有0.5分钟左右,而且争吵后,很快和好如初。

2、幼儿争吵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对日常规则不明确、不遵守而造成的所有权争执。在47%的争吵事例中起因于规则不明确,例如有两位幼儿在课间游戏时,不明确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道理,一位幼儿说:我先拿到大积木,积木是我的, 另一名幼儿则认为,这积木上次是我玩的,积木应该是我的.,由此发生了抢夺积木的纠纷。而还有53%的争吵事例是由于违反规则和维护规则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例如有一名幼儿明知其他幼儿带来的玩具要征得同意后才能玩,他却

抢过来就玩,被抢的幼儿很生气,为争回自己对玩具,与"抢者"发生争吵。

综上所述,争吵在幼儿生活中是普遍而自然的现象,幼儿间的争吵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由于双方都不明确参与某个活动的行为而造成的无是非标准的"无谓争吵",另一种是由于对规则的维护或违反而造成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必要争吵"。前者对幼儿社会化发展无多大价值,而后者则不同,争吵中的"有理者"以自己确定的规则为标准,为自己争理,"无理者"通过争辩,逐步明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间的争吵也有其正反两面性,即对于幼儿来说,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后者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为幼师,不应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在强行阻止时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争吵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间的争吵现象呢我认为:

一、幼儿间的争吵是幼儿体验宽容、谦让的好时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他们常常只想着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而不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在父母的过度保护、溺爱下,这种特征尤为明显。但当他们走出家庭、步入幼儿园,与同伴游戏时,他的以自我为中心,及惯有的处事原则,必然会导致与小伙伴的矛盾,并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他会逐步意识到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并不是人人都听他的,并由他说了算得。通过争吵,他逐步明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开心、尽心。这时,幼儿就开始逐步学会宽容、懂得谦让,同时,社会化的发展也向前迈出了一步。

二、幼儿间的争吵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课程

幼儿之间的争吵,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幼儿对玩很感兴趣的,但玩有玩的规则。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应该由谁玩,在孩子心中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必要争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

幼儿之间的争吵反映着协调关系时的障碍。作为幼儿教育者应给子幼儿处理的机会,当幼儿对其处理得当时,应给

予肯定、鼓励。但又不可以听之任之,应适时加以指导,如当孩子对其中的障碍处理不当时,应抓住机会,帮助幼儿分辨是非。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了怎样协调与别人的关系。这种技能的掌握,将终身受益,是将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三、幼儿间的争吵是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实践

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声音宏量面无惧色,变的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用语丰富。可见,在争吵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的很有主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当然,幼儿间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应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教师给予适时引导,对幼儿语言发展是有益的。

四、幼儿间的争吵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生活在平静温和的港湾里,从小就在缺乏困难的环境中成长,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幼儿园里,我们大多数幼儿教师受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怕孩子因争吵而打伤或碰伤。因此,每次问题出现时,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加以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走出家庭,与伙伴之间的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种种交

往的障碍。而解决这些障碍正好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那么以后,孩子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一味地依赖成人,会自己想办法,这便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己解决争端的能力。

既然孩子之间的争吵对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成人特别是幼教工作者对此不必大惊小怪,而要正确对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幼儿争吵也有它一定的弊端。比如幼儿争吵有时会是"力"的较量,打架,遭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这是成人必须制止的。因此,一味的鼓励孩子争吵,是不科学的:概不允许孩子争吵,也是不科学的。舍弃两个极端,加以正确的指导,这样才对幼儿发展有利。

活动案例一

东东是一位非常聪明、非常活泼还带着一点调皮的孩子,在班上总喜欢时不时地从后面抱着老师说:“老师,我好爱你哦!”老师总夸他嘴巴像抹了蜂蜜一样。虽然东东很讨人喜欢,但每天也总能听到小朋友告他的状,不是打人就是推人、、、瞧,这一次又有人告状了,但这一次不是小朋友而是家长。

星期一的早上,明明的妈妈对老师说:“老师,怎么回事,睡觉的时候,东东老是动明明,搞得他都睡不好,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老师解释:“明明妈妈,其实也没有,他们两个相处得挺好的,只是起床前在逗着玩,这是孩子的游戏。”听了老师的话,明明妈妈并没有妥协:“他想跟我们家明明逗着玩,我们家明明还不想跟他玩呢”刚好这话被东东妈妈无意间听到了,家长之间的矛盾就开始了、、、、、、

分析:

其实在幼儿园里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很多时候对于这样的事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参与与介入,而是让他们自己解决了,因为老师看在眼里,他们并不是打架,而是一相情愿的游戏罢了,没过两分钟,他们又重归与好了,所以这样的事情,还需要我们成人的介入吗!孩子之间是没有隔夜仇,玩玩而已,孩子都不在乎,那么家长们又在乎什么呢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也应该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的,鼓励孩子体谅别人,包容别人,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争吵不休,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活动案例二:

过了几天,东东妈妈找到老师说:“老师,这这几天,东东闹情绪了,不想上幼儿园,以前从来不会这样的”老师:“那你试着问他原因了吗”明明妈妈说:“他说了很多原

因,有一个我觉得很重要,‘我现在没有朋友了,他们都说我打人,我没有呀,那他们打我的时候呢’”经过一番了解,才明白原来东东指的‘他们’是家长们,原来这几天东东妈妈连续碰到几个家长跟他告状说东东打了他们家的孩子,东东和妈妈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所以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就产生了。

分析:

显然,家长的言行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生活,其实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不大,但被家长们一说,矛盾激活了,不光影响了家长们的相处还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成人的问题由成人来解决,孩子的矛盾由孩子来化解,如果用成人的想法来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那么简单的问题就会被复杂化,而且成人解决问题或谈话的时候应尽量避开孩子,这样才不能伤害到孩子。

策略:

一、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经常出面替孩子解决矛盾,孩子只会越来越退缩、躲避,还有可能在别的小朋友那里造成了一种软弱无能的形象,更容易受到更多的攻击,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当孩子在托儿所受了欺负时,家长应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告诉孩子:“我们不可以欺负别人,但是别人欺负我们时,要保护自己。你可以尽量躲

开,也可以与人理论,告诉老师,甚至还手抵抗。否则,你会受伤,会痛,妈妈也会难过!”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平日里培养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能力,为孩子提供模仿的对象。如:讲故事、看电视时,可以给孩子讲如何对待别人的欺负及怎样处理等等。注意扩展孩子的社交圈,鼓励他们和别的孩子交往。开始时不妨为孩子安排适当的玩伴,让他们在友善的游戏活动中,建立与他人相处的信心,克服畏惧陌生人或在集体里表现得内向、畏缩等等。

二、孩子吵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

其实,孩子们吵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在争吵中掌握了集体生活方式。孩子吵架有三种情况:自己主动吵架;别人迫使自己吵架;报复性反驳。2岁时,多是别人迫使自己吵架;3岁左右,多是吵架和报复性反驳。这大概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缘故吧。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允许孩子吵架的话,则不会使孩子具有协作精神。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吵闹大加赞扬,也会使孩子丧失协作精神。有时孩子们吵架,双方父母伤了和气,甚至吵闹起来,而孩子们却早已高高兴兴地又在一起玩了。可以说,孩子们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尤其是3岁前,彼此也不记仇。通过争吵,对孩子双方都是一种磨炼,

使他们的社会要求可以得到满足,有助于他们成长为善于自我克制,理解他人情感、富于同情心的人。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粟敏.doc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事物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的一种表现,历来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重视。 现在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而父母大多数都是八零后,他们会常把一切的爱都倾注在 自己孩子身上,对孩子百般爱护、关心,想方设法的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是霸道和无理的 要求,这种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孩子入园后这种现象更能明显 的表现出来。现在人们错误地认为在未来社会,将幼儿的“攻击性与“竞争性”相提并论。他们认为攻击强的幼儿“富有竞争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被人所欺负”。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不去制止而且还夸耀自己的孩子棒;有的家长则不以为然,听之任之,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助长的趋势。有的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 欺负,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在幼儿园被人家欺负时,你就狠狠地揍他。”这样易于纵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事实上,攻击性与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完全是两码事。竞争性是一种富有超前性、自我挑战性及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富有竞争精神的人的确有一种不甘落后的“攻击意识”, 但是这种“攻击”是有限的,一旦超出就不成其为竞争性了。相反,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机体造成危害,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有相关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与同伴之前的关系较差。大多数孩子会对其持一种拒绝的态度,他们一般会做出:“我不跟你玩,因为你总是欺负小朋友。”“我不喜欢他,因 为他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由于此类幼儿爱惹是生非,故而也不易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可想而知这类的孩子长期在这种消极、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之下各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 很大的限制。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常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喜欢动手打人,经常惹事生非,爱欺负别人。2、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时常发出尖叫声。3、好斗性强,平时话多,爱与别人争论。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自尊心强,当别人不同意他的观点时,他爱与别人争论。一、要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家庭教育不当2、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好的他们去模仿不好的他们也会去模仿。3、强化的作用及心理因素当一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得到默许或赞同时,他的攻击性欲望会有所增强。例如:当一个孩子偶尔几次使用攻击性行为抢 的别人的玩具后,他的这种行为在他的脑海里得到强化,他就会认为只要使用攻击性行为就会得 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理不健全的幼儿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对其攻击 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应以正面疏导为主,而不宜再以刺激等去强化他的攻击性行为。 首先,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时很有必要的。例如:给 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第二,启发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例如: 可设法让他明确打人、推人、抢夺等行为是不对的,不受大家的欢迎。幼儿因年龄不成熟,思想 理解有限,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意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让孩子认识 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 为的儿童形象,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欢迎的。 第三,给予榜样示范,或者直接交给孩子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所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运用攻击性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能想到解决冲突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是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 性倾向。所以,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可以给与榜样示范或者直接交给其正确的方法。例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发脾气是孩子不安或者愤怒的表现。孩子最初发脾气,是因为不能够做或者不被允许做他想要做的事时他感到挫折的一种表现。此外,由于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词语来解释他的感受或者告诉别人他想要什么,这时他也会发脾气。孩子失去控制,这对他自己也很可怕。一、对付孩子发脾气的方法1.父母能通过下面的方式对孩子的发脾气作出反应 (1)承认孩子的感情。(2)找出他发脾气的理由。 2.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来承认孩子的感情。例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感到很生气,但是你现在还是不能吃饼干。”对孩子的解释应该简短而且是用平静和关心的口吻。 3.父母能帮助孩子处理他的情感并且恢复自控力,但不必因孩子发脾气就对他让步。如果转移孩子注意力能够帮助孩子平静下来,父母就应该这样做。如果让孩子单独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待一会对他有帮助,父母也应该试一试。不能仅仅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给他他想要的东西。这些方法会使孩子意识到,父母已经明白他的感觉有多么糟糕,但是如果将发脾气作为自己想随心所欲的一种技巧是行不通的!等孩子平静下来,一个温暖的热烈拥抱能使他再次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 4.父母必须承认,这些行为是孩子发展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孩子必须认识到,那些规则和限定是不会更改,而且父母期望严格执行它们。父母应该态度镇定、充满慈爱和对孩子的支持,用一种平静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当孩子有抵触时,避免对孩子尖声喊叫或者变得感情用事。孩子表现出他的愿望的表现正反映了他内在的冲突,渴望独立自主,但这并不能表明孩子想激怒或者违背父母或者其他亲人。 二、发脾气和其它负面情感在大约三岁时开始减少在三岁以前,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持一致的规定和行为约束,孩子在处理情感和按照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上就会具有更多的内在控制力。孩子不再需要被提醒纪律或者是考验这些限制。他能够依赖他自己的个人期望。孩子可能会发现,让父母或者其他的亲人加入到关于愿望的辩论或者竞争中来是件有趣的事情。这些小插曲显示了孩子的能力,他已经意识到操纵控制的力量,它对孩子在未来的快速发展大有裨益。三、处理孩子愤怒的方法孩子需要明白,愤怒是一种自然和合理的情感。他们也需要知道引起他们愤怒的原因。愤怒的情感不应该被抑制或者被忽视,相反应该用建设性的方法予以承认和输导。孩子的愤怒通常是由于挫折和压力引起,这两者都可以被人为的降低。父母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发泄愤怒的感觉。他们必须决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释放愤怒的方式。可以选择的方法包括锻炼身体、跳跃、击打枕头、把(内装豆子)沙包扔进洗衣篮里、到室外散步、跑步或者大声叫喊。父母需要从身体上安慰他们的孩子,显示出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并且用爱来平息孩子的愤怒。四、孩子需要偶尔认定他们的独立并且表达挫折和愤怒的感情在那些孩子不能公开表示愤怒的环境里,孩子看上去更有依赖性、很安静和被动、喜欢模仿而缺少个性,很少能处理困难或者混乱的局面。为了使他们对长大以后的复杂环境有所准备,孩子看上去似乎需要体验这种激烈的行为。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五个“正确 对待” 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五个“正确对待”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纪检监察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做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是非常光荣的。使命意味着奉献,特殊就需要作出牺牲。做一名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一、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要辩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估价,知深浅,知轻重,知长短,在众人当中、在事业和生活当中把位置摆正。要敢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思,勇于发现不足,乐于纠正错误。其次,要牢牢把握自己。人对美好的东西,总想获取它、占有它。因此,人必须慎欲,必须淡泊名利,要心底无私,心怀赤诚,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定信念,坚守原则。要有荣辱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不断激励自己。下级对领导最大的愿望、最大的幸福是信任,领导对下级最大的愿望是干好工作。只有立足于干好本职工作,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报怨,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

二、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别人关键是要讲“诚信”。这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气度。古人讲“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恶”。以诚待人,先诚而后得。孔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一个人交往的原则,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待人首先要有谦虚谨慎的作风。要善于同人打交道,自觉做到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鄙人之短,不恃己之长,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要具备谦和仁厚的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言、容人、容事,要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志们的尊敬、信服和爱戴。同时,要有善待他人的品格。善待他人,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纪检监察干部就是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做到同志之间赤诚相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只有善待他人,心底无私,才能公道处事,秉公执纪,抵制庸俗思想。要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化误解为理解,以良好的心态待人。 三、正确对待工作。就是要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行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首先,要敢于坚持原则。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中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甚至会遇到威胁和恐吓。但不论遇到何种情况,纪检监察干部都要敢于坚持原则。要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在复杂的斗争和突发事件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用

小孩子的叛逆期处理方法

小孩子的叛逆期处理方法 幼儿在某个阶段会表现出很强的违拗意识,这是人的第一个叛逆期. 在7-8岁的时候出现第二个叛逆期. 在13-18的时候出现第三个叛逆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 通常认为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小孩很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他们老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尤其是大人(老师跟家长),大人么觉得这样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 觉得凭什么他们说怎样我们就怎样) 他们就是有这种心灵 ..... 所以称之为叛逆!!! 这个阶段的家长要(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家长应辩证看待小孩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小孩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小孩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小孩。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小孩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小孩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小孩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小孩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小孩”,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爸爸妈妈交流的大门。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小孩,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小孩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小孩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小孩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小孩的一生。小孩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小孩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小孩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小孩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小孩说过,虽然是为了小孩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小孩到底在想什么。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小孩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小孩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

做到“三个正确对待”提升思想境界

做到“三个正确对待”提升思想境界 从政者要有良好的心态,于自修处求自强,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进退留转、升迁奖惩。关键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第一,要正确对待组织。在对待组织安排问题上。 一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 任何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都是党组织在不同时期培养、教育、选拔、使用的结果,我们政治上所有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党给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多想常想自己对党组织、对这个地方、对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贡献了些什么,少想不想党组织和这个地方这个单位还欠自己什么。 有一句政治格言讲得好:只有对不起组织的个人,没有对不起个人的组织。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千部都要对党组织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勤奋工作,用感恩的心报答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用感恩的心报答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要以理解之心对待组织。 党组织是怎样酝酿人事方案的,这是不少干部经常关心和议论的一个话题。 党委人事方案的形成除了必须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实施外,有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必须面对和处理好的。 一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每个干部所在岗位和单位都是一个局部。党委在选人用人时必然要关注每个局部,分析每个局部,评估每个干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最终要把局部综合起来,从全局来统筹、比较、遴选、摆放干部,因此就常常会出现某一个干部从局部选择看很可能安排,但在全局范围综合平衡中又被放了下来。这就是全局统筹与局部选择的不同结果。从全局看,够条件的人选就更多了,必须好中选优,强中选最。 二是干部个性和岗位要求的关系。也就是人岗相宜、人岗相适的问题,是把干部的个人所长和岗位的特性所需结合起来,做到甩人所长。每个干部都是有个性有特点的,每个岗位也是有它特定要求的,不是任何一个干部都适合任何一个岗位,干部有差异性,岗位也有差异性,哪个干部用到哪个岗位,不仅要考虑干部的综合素质优秀不优秀,还要考虑干部的个性、气质、专业与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不是相适应。有时二个干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以提拔使用,但是出缺的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和这个干部的特点不相适应,组织上就要选择更适合这个岗位的干部。这样做才叫不乱点“鸳鸯谱”。 三是职位资源少和优秀干部多的关系。领导职位配置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而且整体上是宝塔形的,底下基数大,上面空间小,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而我们的干部队伍总量是庞大的,优秀干部也是很多的,可每次使用和最终使用的只能是少数。这种“僧多粥少”的状况,必然使很多优秀干部都在一定的时期内稳定在现在的岗位上。 四是干部使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我们说的必然性是从一般来说、总体来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是玫瑰总是要开花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干部总是会得到使用的。但具体到优秀干部个体,什么时候、什么岗位使用,带有偶然性,这就是干部任用的机遇问题。优秀干部常有而机遇不常有,好干部很多但机遇不是很多。这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矛盾。干部对提拔使用的期望值与组织上所能提供职位职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矛盾,认清了这些关系、这些难处、这些矛盾,我们的心态就应该平静下来,情绪就应该稳定下来,就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牢骚。 我们经常讲干部成长靠什么?主要是靠“三个人”:一是靠党组织,党组织是法人;二是靠众人,众人是群众;三是靠自己,就是你本人。 党管干部是前提,群众拥护是基础,关键在你自身的努力。三要以信任之心对待组织。首先,任何组织都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集体领导

对孩子发脾气的坏处

对孩子发脾气的坏处 1、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等,认为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但是事实上,家长总是 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可是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哟,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 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 相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2、爸爸妈妈们可要注意了,尽量不要对孩子生气,即使真的生气了,也要先控制好情绪,如果忍不住爆发出来了,事后也要马上抚慰孩子,告诉他:“宝宝刚才不乖,妈妈好伤心呀, 忍不住生气了,但是妈妈还是很爱宝宝的,宝宝只要改正了坏毛病,还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1、试着冷静下来分析问题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先不要急着生气,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 哭闹,在了解原因之后再做定夺。孩子犯错都是有根源可循,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先生气,孩子不仅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而且还容易给他的心里造成阴影。家长这 时候应该冷静下来耐心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2、分析是孩子错了还是大人的观念错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思想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他觉得应该是这样,而在大人的世界 里却是另一番模样。如果这时候你认为是孩子的错,那么很有可能你就把孩子单纯的世界 给抹杀了。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奇怪的想法,但作为父母先不要急 着否定他,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观点何尝不是一种想象力的表现呢。 3、分清楚大错和小错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太过敏感,总想着要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就纠正他,但很 多时候孩子犯的错无非是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而很多家长都会小题大做。有时候家长应该 容忍孩子犯的小错,不需要每次都去纠正他,可能在他尝到了错误做法的后果之后,他自己 会觉悟过来什么才是正确的。让孩子自己领悟,这效果远远比家长的教导要来得好。家长 如果直接对孩子生气,这样很有可能就会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叛逆因子,这对你的教育来说 是一块绊脚石。孩子都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和关心,一味的责怪只会让他心理产生阴影,耐心 引导才能够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如果父母常常轻易对孩子发脾气,知道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 1、孩子由于害怕而变得“顺从”,可能导致以后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变得软弱, 失去自我。

正确对待考试

正确对待考试 一、教材版本 傅宏主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程说明 很多学生临考前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尤其是面临决定人生前途的中考的学生。这种情况,实质上就是考试焦虑。它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考试焦虑从时间上讲,可以包括考前焦虑、考场焦虑及考后焦虑。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对当前或预想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所产生的 一种担忧或恐惧的情绪体验。考试焦虑是每位考生考前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由应考情景引起,主要表现为紧张、忧虑、不安、烦躁等心理情绪。 如果不能对考试焦虑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就会停留在焦虑的体验表层,不能很好地进入备考状态,甚至会影响考场的发挥。因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考试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会有的,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备考技巧,这都有利于学生备考和在考场的正常发挥。 三、教学目标: (一)了解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 (二)理解考试焦虑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三)掌握一些考前、考中、及考后的调节技能 (四)能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考试焦虑

(五)能理性地看待考试,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 四、教学重点: (一)理性地看待考试 (二)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的一些心理调节技能 五、教学难点: 理性地看待考试 六、课程准备: (一)1.课前小调查问卷 (1)一想到中考,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请凭感觉写三个。 (2)面对考试,你有哪些困惑 (二)整理问卷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热身练习,引出主题 1.热身活动。 同学们,我们做一个小的热身活动。这是枪,这是4,组合在一起,这个活动叫“枪打4”。 反过来,继续。 快一点儿,一,二、……十,做得怎么样 2.这个小练习,我们怎样才能做得好呢 学生回答。引入。 (二)触动我心:谁会发挥出色

应对孩子发脾气全攻略岁孩子脾气越来越犟怎么办 细数孩子发脾气的 大原因

2岁孩子脾气越来越犟怎么办 Q:我女儿刚满2岁,小时候脾气挺好的,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脾气越来越犟。前几天,我不让她去肯德基,她竟然赖在地上打滚。真让我生气! 孩子越长越大,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思维,也许是以前孩子试过,当他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胜利过,所以当他不乐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的意见,希望爸爸妈妈顺从他。当他再哭闹的时候可以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并且要坚持家长的意见,慢慢的纠正吧! 应对孩子发脾气全攻略 大人都会任性、乱发脾气了,何况是小孩。发脾气从发展学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或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的。它和先天的气质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比别的孩子大的缘故了。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会"动肝火",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发脾气高峰在两到三岁,这和他们的自我意识地初步形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性有关。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同时这个年龄孩子的父母又要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化。在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突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选择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一般这种现象会延续到四到五岁,以后会好一些。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 细数孩子发脾气的6大原因 1、过分溺爱。父母如果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会倾向利用父母的失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养成他们的暴躁性格。 2、遭受挫折。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哭闹的主因之一。两岁的孩子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 这时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 3、模仿成人。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孩子会模仿他们。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4、身体劳累。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2-3岁的孩子可能已经不睡午觉了,但是体力仍不足以支持过久,而身体疲累会令人容易发怒。若婴儿湿了尿布,肚子饿了或身体虚弱等,都可能令他们容易发怒。 5、健康问题。身体不适、生病了都会影响控制能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还有在生病期间,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孩子便会发脾气。 6、饮食状况。有些饮食可能引起孩子的敏感反应,会造成他们失去自制能力。对于食物的敏感程度各人不同,一般会引起敏感的食物包括:染色素、防腐剂、巧克力或过多的糖分等。 聪明父母巧对孩子发脾气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反应方式不受欢迎。 1、表现对他的爱 ▲千万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记住,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来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发泄怒气,但是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温柔、温和地和孩子讲话,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简化自己的用语,而且平静地和孩子说话。不要让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气。 ▲靠近孩子,抱他爱他。身体上的亲密能达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气氛缓和下来。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亲密地坐在孩子身边帮她平静下来。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而发脾气,此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因为这时他发脾气不是无理取闹。 ▲当他表现出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你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比如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应该表扬他。 2、不予理会 ▲有时候孩子会存心想试探你而故意哭闹,此时你只要站稳立场,他看看没有指望控制你了,会安静下来,就不会再任意哭闹了。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争一件玩具,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争吵起来。这时马上看见教师或家长出面制止,并大声训斥,甚至有的家长大打出手。原因只有一个,在教师和家长眼里,争吵历来是不被认可的、是不文明的,影响友好关系的事情。但幼儿间争吵是不同于成人间争吵的。有人曾对幼儿园的幼儿争吵现象进行过观察记录,从争吵的频率、持续时间、起因等方面进行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l、幼儿争吵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在40分钟的分组桌面游戏中,平均发生16.6次争吵,大约2.5分钟发生一次。争吵发生虽然频繁,但是每次争吵的时间却很短,平均只有0.5分钟左右,而且争吵后,很快和好如初。 2、幼儿争吵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对日常规则不明确、不遵守而造成的所有权争执。在47%的争吵事例中起因于规则不明确,例如有两位幼儿在课间游戏时,不明确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道理,一位幼儿说:我先拿到大积木,积木是我的, 另一名幼儿则认为,这积木上次是我玩的,积木应该是我的.,由此发生了抢夺积木的纠纷。而还有53%的争吵事例是由于违反规则和维护规则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例如有一名幼儿明知其他幼儿带来的玩具要征得同意后才能玩,他却

抢过来就玩,被抢的幼儿很生气,为争回自己对玩具,与"抢者"发生争吵。 综上所述,争吵在幼儿生活中是普遍而自然的现象,幼儿间的争吵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由于双方都不明确参与某个活动的行为而造成的无是非标准的"无谓争吵",另一种是由于对规则的维护或违反而造成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必要争吵"。前者对幼儿社会化发展无多大价值,而后者则不同,争吵中的"有理者"以自己确定的规则为标准,为自己争理,"无理者"通过争辩,逐步明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间的争吵也有其正反两面性,即对于幼儿来说,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后者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为幼师,不应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在强行阻止时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争吵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间的争吵现象呢我认为:

应对孩子发脾气全攻略岁孩子脾气越来越犟怎么办细数孩子发脾气的大原因

2岁孩子脾气越来越犟怎么办? Q:我女儿刚满2岁,小时候脾气挺好的,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脾气越来越犟。前几天,我不让她去肯德基,她竟然赖在地上打滚。真让我生气! 孩子越长越大,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思维,也许是以前孩子试过,当他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时候胜利过,所以当他不乐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的意见,希望爸爸妈妈顺从他。当他再哭闹的时候可以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并且要坚持家长的意见,慢慢的纠正吧! 应对孩子发脾气全攻略 大人都会任性、乱发脾气了,何况是小孩。发脾气从发展学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或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的。它和先天的气质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比别的孩子大的缘故了。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会"动肝火",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发脾气高峰在两到三岁,这和他们的自我意识地初步形成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限性有关。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又不能很好地表达,同时这个年龄孩子的父母又要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社会化。在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突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选择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来规范和纠正他们的行为。一般这种现象会延续到四到五岁,以后会好一些。孩子发脾气并不说明他们"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 细数孩子发脾气的6大原因 1、过分溺爱。父母如果溺爱孩子,任其为所欲为,有求必应,孩子就会倾向利用父母的失败,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放纵失教的情形,会养成他们的暴躁性格。 2、遭受挫折。挫折感也是孩子发脾气、哭闹的主因之一。两岁的孩子成长得很快,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事情的愿望,却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 这时孩子会对自己有限的能力感到沮丧,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因此要发泄。 3、模仿成人。有些大人遇事很容易大发雷霆,若父母或老师容易发怒,孩子会模仿他们。许多父母在儿女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有可爱的影子,也有可憎易怒的形象。 4、身体劳累。导致身体疲累的原因可能是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等,2-3岁的孩子可能已经不睡午觉了,但是体力仍不足以支持过久,而身体疲累会令人容易发怒。若婴儿湿了尿布,肚子饿了或身体虚弱等,都可能令他们容易发怒。 5、健康问题。身体不适、生病了都会影响控制能力。孩子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亦容易失去自制能力。还有在生病期间,孩子受到的待遇特殊,一旦病好了,特殊待遇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孩子便会发脾气。 6、饮食状况。有些饮食可能引起孩子的敏感反应,会造成他们失去自制能力。对于食物的敏感程度各人不同,一般会引起敏感的食物包括:染色素、防腐剂、巧克力或过多的糖分等。 聪明父母巧对孩子发脾气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们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其次应该了解孩子是怎样通过发脾气来得到需求的表达;然后应该和孩子沟通,了解和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最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这种反应方式不受欢迎。 1、表现对他的爱 ▲千万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记住,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来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发泄怒气,但是不要针对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温柔、温和地和孩子讲话,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如果孩子在叫嚷,注意简化自己的用语,而且平静地和孩子说话。不要让孩子抱怨或者太孩子气。 ▲靠近孩子,抱他爱他。身体上的亲密能达到很好的安慰效果,可以使气氛缓和下来。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亲密地坐在孩子身边帮她平静下来。 ▲如果孩子因为生病而发脾气,此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可以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因为这时他

孩子脾气暴躁、易发脾气怎么办

有小孩子的父母们,你们是否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平常都很听话,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乱发脾气,撒泼打诨。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做呢? 这是我的看法,仅供父母们参考。 孩子发脾气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由于家长的溺爱,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家长决不要让步和妥协,不然会助长孩子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他单独放在房间里,作短暂的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不再乱发脾气了。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二、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这时,家里人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孩子平时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讲个爱听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去玩最喜爱的荡秋千游戏,等等。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三、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充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所以,家长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务,以专注的神情倾听孩子的话语,以欣赏的态度理解孩子的话语,并饶有兴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说一说,那对孩子将会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四、因为延迟满足而发脾气。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学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 除了以上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 导读:本文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 作者/ 周静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一般认为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其实,小孩子发脾气有很多类型,只要加以区别,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排解与疏导工作。 一、成因 1. 幼儿自身原因 一是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二是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规范与平等,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三是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 2. 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一是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倾听孩子的想法,对孩子做事也没有回

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而为此发脾气;二是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产生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三是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袒护,使孩子觉得有了“保护伞”,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大人。 3. 家庭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 许多家长拒绝给孩子建立规则,因此在遇事时会让孩子的内心混乱、大发脾气、情绪失控,表现得无秩序、乱闹、乱打,在家里遭受过压抑和控制的孩子更会表现出过激行为。所以让“规则”帮助孩子的成长。规则是什么?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全体人”指的是在规则范围内的所有的人,只有这些“全体人”在共同遵守某种约定时,规则才成为规则。例如:如果想要孩子在教室里或者家里小声说话,那么教师或者家长也一定要小声说话。因此,用科学的育儿方法给他建立的规则,奠定了他一生的道德基础,是为孩子的一生作准备。 二、疏导 1. 家长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也像潮汐一样,有时高涨有时低落,父母不稳定的情绪通过语言甚至行为表现出来,强烈地影响孩子,所以做父母的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切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发脾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

第二节 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第二节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儿童大约从二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是求知欲的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多为“这是什么”,幼儿时常接连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成人告知了该物的名称或用途后,幼儿便满足了。再大一些的幼儿会提出“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如一个三岁的幼儿向老师提出:“蚂蚁是好虫还是坏虫”四五岁的幼儿常常凑在一起热烈地发表着、争论着,如“动物中谁最大?”“动物中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更对事物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最喜欢提问“为什么”的问题,如问“铅笔芯是怎么装进去的?”“山是怎么来的?”“早晨的太阳为什么看起来特别大?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雪为什么是白色?”等等有无穷无尽的问题,是他们接触周围生活后,表现出更大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能够提出问题,正是幼儿积极活动的结果,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是幼儿智力水平发展的一个标志。对此,教师与家长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问题,下面具体提出几点对幼儿提问的正确做法。 一、倾听幼儿的提问 要耐心地、认真地听幼儿的提问,要听明白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持轻视、敷衍的态度,更不应粗暴地制止幼儿的提问。 二、正确解答幼儿的问题 幼儿提问后,获得满意的回答,可留下长久的、甚至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需要谨慎地、正确地解答幼儿的问题。万万不可随便地应付幼儿的提问,轻率地甚至错误地作答;也不可过低估计幼儿的知识和能力,不予回答。高尔基说过,对小孩的问题回答说等一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就是打消他的求知倾向。明白地回答小孩的问题,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它是需要谨慎的。 三、解答幼儿问题须知 当幼儿提问后,成人要善于和幼儿一起思考他的提问,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提问受到了重视,得到了支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估计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智力水平,如果经启发后幼儿可能自己解答的,就引导幼儿自己解答,或请幼儿相互解答,成人再给予肯定或者补充。如一个幼儿问:“为什么白天下雨以后有彩虹?夜里下雨后没有彩虹?”由于曾经观察过彩虹的现象,老师便请其他幼儿回答,另一个幼儿回答说:“白天下雨后天晴出太阳了,太阳光照射在还带有水珠的天空上,就出现了彩虹,夜里下雨后没有太阳光,就看不见彩虹了。”老师肯定了幼儿的这一回答,并补充解释了七色光形成的原因,幼儿听后都比较满意,在提问与回答问题的双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力,浅显易懂地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不顾幼儿的理解力,照搬科学原理去回答,将是有害无益的。如有的幼儿喜欢问:“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有一位父亲从生物的进化来讲到人类的进化,这种讲解虽然是符合科学的,但却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具体现象性的特点,反而将幼儿带入了知识的迷惘中,造成了不科学的观念。这个幼儿在听了父亲的解释后说:“我知道了,爷爷原来是猴子,他劳动了就变成了人,后来生了爸爸,爸爸又生了我。”显然,幼儿理解错了。另一位老师在回答幼儿的这一问题时,是将这一复杂的知识作了简化的、概括的解释,“很多很多万年以前的人是由猿猴变成的,但有了人类以后,现在的猿猴是不会变成人了。”幼儿听后没有产生错误的理解。 在回答幼儿问题时,可以伴以实地观察,使幼儿从观察中直接获得答案。如幼儿问:“什么东西在水中会沉下去?”可以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然后由幼儿自得答案,有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是激发幼儿独立解答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有些幼儿的问题,限于他们的知识和理解力,难以回答清楚的,要善于机敏地处理。既不拒

对孩子千万别发脾气

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死敌,但几乎每个家长都在做 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如果父母能明白: 孩子是自己的镜子 父母与孩子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那家庭将充满爱与温暖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儿子定居美国。 这次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来在国外定居,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那就是发脾气。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 脾气越大, 教育效果越差。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1、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2、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里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政工干部如何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9335044.html, 政工干部如何做到“五个正确对待” 作者:洪岩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政工干部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贤达理念,以企业生存发展为己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和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领导带头落实活动部署,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取得活动的新成效、实现事业的新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正确对待自己。首先,要辩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估价,知深浅,知轻重,知长短,在众人面前、在事业和生活当中摆正位置。要敢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反思,勇于发现不足,乐于纠正错误。其次,要牢牢把握自己。人对美好的东西,总想获取它、占有它。因此,人必须慎欲,必须淡泊名利,要心底无私,心怀赤诚,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定信念,坚守原则。要有荣辱不惊的心理素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不断激励自己。领导对下级最大的愿望是干好工作,只有立足于干好本职工作,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报怨,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 二是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别人关键是要讲“诚信”。这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气度。孔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一个人交往的原则,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待人首先要有谦虚谨慎的作风。要善于同人打交道,自觉做到谦虚谨慎,虚心向周围的同志学习,要具备谦和仁厚的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言、容人、容事,要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只有這样,才能赢得同志们的尊敬、信服和爱戴。同时,要有善待他人的品格。善待他人,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做到同志之间赤诚相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只有善待他人,心底无私,才能公道处事,秉公执纪,抵制庸俗思想。要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化误解为理解,以良好的心态待人。 三是正确对待工作。就是要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切行动符合工作的要求。首先,要敢于坚持原则。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但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敢于坚持原则。要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在突发事件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真正靠得住,信得过,用得上。其次,要严格遵守纪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风廉洁建设的各项规定,在执行制度上发挥表率作用。要有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是一种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是一种谦虚谨慎的作风,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成熟。要正确对待工作的荣辱得失。实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关键是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工作做出了成绩,走上了领导岗位,也不要沾沾自喜,放松自己,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干出一番事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