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122世界建筑2013/03

1 引言

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

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

到的创见。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

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

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

策略。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

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

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

验。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

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

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

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

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

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

供更多的“可选性”。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

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

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

2 螺旋形空间的特征

2.1 旋转性与历时性

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

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

突出的特征。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

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

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

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以螺旋形为

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

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

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

(图1)。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

Minaret in Samarra,848-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

计初衷。对于宗教空间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

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

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

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

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

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

严谨的数理逻辑还为螺旋形提供了“无限生长”

的可能性,使其同时具有了向未来延展的历时性特征。

如何将螺旋形“无限生长”的特性表达出来,是柯布

西耶研究持续30余年的议题。1931年,柯布西耶以

“20世纪的博物馆”为题,提出了“无限生长的博物馆”

的概念。在他所描绘的建筑特征中,“博物馆可随意扩

展,其平面呈螺旋形——真正和谐而规则地生长”[1]。

柯布西耶选取方形作为空间的基本形,以适应他所追

求的构建标准化的需要,建筑屋顶的螺旋形与预留用

地上道路与绿化形态的螺旋形相互呼应,暗示了建筑

体“生长”的趋势。艾哈迈达巴德文化中心(Ahmadabad

Cultural Centre,1957)正是基于这一概念的建成作品,

虽然,柯布西耶意识到“无限生长”或许只存在于概

念中的可能,但他依然为近2 500m2(49m×49m)的

馆体提供了拓展至7 000m2(84m×84m)的可能性。

2.1 放射性与共时性

螺旋线的绘制过程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与圆

之间所存在着的某种关联,螺旋形也因而具有圆的部

分几何特征,例如圆的中心放射性。用九宫格来简化

螺旋形空间中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性,我们可以看

到以下两幅图解(图4)。在旋转性的图示中,时间沿

着螺旋线的方向线性发展,形成从1-9的级数发展

趋势,具有典型的历时性特征。而在放射性的图示中,

空间中心点与相邻任意一点是0与1的对立关系,即

除该点外的其他空间是均质的,呈现无先后关系的“静

止”状态,空间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相对于历时性,关于螺旋形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探

索是相对较少的。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就曾经展示被“弱化”的螺旋——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The "Weaken" SpiRal: DeSign STRaTegy Of SpiRal SpaCe by SOu fujimOTO

邹颖,刘骞/ZOU Ying,LIU Qian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13-01-15

摘要:在当代的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藤本壮介无疑是

一位引人瞩目的先锋人物。他对于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

关系有着敏锐而独到的创见。本文选取了他在2007年以后

设计的4座螺旋形建筑,着重探讨了藤本在面对螺旋形这样

的强势空间形态时,所采取的“弱化”设计策略。对于功

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藤本一直持批判态度,而

这种批判正是他“弱建筑”理论的基础。

Abstract: Sou Fujimoto is definitely an eye-catching

pioneer both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His unique theory roots in his

sensitiv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human

behavior. This artiche gives a survey of four spir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designed and built after 2007,

focusing on the "Weaken" design strategy of Fujimoto

when he handling such a strong form. Fujimoto is always

adopting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orthodox design

method which emphasis on function. This attitude forms

his "Weak Architecture" theory that can be found from

these works.

关键词:藤本壮介,螺旋形空间,时间性,“弱建筑”

Key words: Sou Fujimoto, Spiral space, Temporality,

"Weak Architecture"

1

5

4

3

2

1 巴别塔(图片来源:pieter Bruegel de Oude(1526/1530-1569)绘)

2 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图片来源:Jim Gordon摄)

3 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

4 关于螺旋形空间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图解(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5 20世纪博物馆概念模型(图片来源:《勒·柯布西耶全集》)

过一个“世界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与之后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类似,在这个由金字塔状中庭构建的螺旋形空间中,观众由顶部进入馆体,沿着螺旋形坡道盘旋而下,实现了时间、地点、展品三者的同步,提供了完整的历时性空间体验。然而,柯布西耶不满于螺旋形完全线性的叙述结构对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扼杀,在“无限生长的博物馆”方案中,他开始运用复杂的隔断在内部空间中摆脱螺旋形的控制,打通相邻的空间片段,为视线提供了驻点、阻断和引导。螺旋形空间层层嵌套的墙体,呈现出丰富的“透明性”关系,共时性体验也由此展开(图5)。相比于柯布西耶通过严格控制流线所产生的共时性体验,藤本壮介则采用了完全相反的设计策略。他通过“弱化”螺旋形墙体的空间限定作用,强化了其放射性所具有的空间均质化特点,共时性体验也因之“弥漫”到整个空间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共时性体验不仅得以从内部空间拓展到内外部空间的交互关系上,还进一步从视觉层面转向更深的行为层面。

3 4座螺旋形建筑

3.1 螺旋宅(Spiral House,2007)

关于螺旋宅的材料甚少,并未见于有关藤本壮介的任何公开出版物中[2]。因此,笔者推测,这极有可能是藤本壮介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设计初期,为研究螺旋形空间而自拟的假题。在这里,螺旋线的历时性被充分展现,空间的私密程度依照折线的旋转呈现出递进式的关系——螺旋线的极点是主人的卧室。巨大的窗洞在这里并不具有可通过性,仅提供共时性的视觉体验(图6)。

3.2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Library,2007)

在这个项目中,藤本壮介第一次将其螺旋形空间

构想公开。他认为,“连绵不断、看不到尽头的书架”

本身就是图书馆[3],通高的书架附着在连续的螺旋形

墙面上,从而形成了该设计的核心概念“书籍的森林”

(Forest of books)。他将“无目的的漫游”看做是“图

书馆空间体验的特征之一”[4],因此,在一开始是想

将读者置于这样的“森林”中而不顾的。然而,对于

图书馆而言,采用现行的图书分类检索方法及与之相

应的具有检索性的空间组织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在业

主的极力反对下,藤本转而发掘放射性带来的空间可

能性。一方面,他将螺旋宅中的窗洞变成可以穿越的

洞口,为共时性行为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

放射性的路径也提供了快捷的图书检索方式(图7)。

此外,窗洞的有机叠加,使得外部空间也得以参与到

共时性体验当中(图8、9)。

3.3“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Ordos100,

No.9,2008)

在“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中,藤本再一次使

用了螺旋形的空间构形。在这个大型的集群设计项目

中,为了不使单体建筑显得“孤立无援”,藤本提出“场”

的概念。他将螺旋形的构筑物铺满整个基地,在其中“随

意”地分隔出使用空间,从而在螺旋形之外提供了另一

种空间限定体系。两种空间限定体系的存在,打断了螺

旋形空间中的历时性体验;而可穿越洞口比例的提高,

则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共时性体验(图10)。

3.4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Dalarna Media

Arena,2010)

达拉那大学媒体馆的设计虽然以“知识的螺旋”

(Spiral of Knowledge)为概念,但在空间形态上已不再

具有螺旋形的特征,历时性空间体验也随之隐匿。运用

书架墙进行的几个层次的围合,使得空间形态更趋近于

某种向心图形,放射性成为唯一的几何特性,中心的下

沉中庭的存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特性(图11)。

4 “弱建筑”——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从以上4个案例可以看出,螺旋形空间的旋转性

和历时性体验被逐步消解,其放射性和共时性体验则

被逐步放大。事实上,这种放射性其实并非螺旋形所

独有,因此,在达拉那大学媒体馆的设计中,“螺旋”

甚至只是概念上的表述,而非实体的空间形态。在这

一过程中,螺旋形的强势空间形态被不断“弱化”,成

为藤本壮介用来探讨其“弱建筑”理论的工具;而藤

本对于共时性空间的追求,也是以“弱建筑”的空间

形态为基础的。

4.1洞穴

藤本的“弱建筑”理论是基于他对建筑原型的认

知而产生的。虽然,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和近代建

筑理论家德·昆西(Q·D·Quincy)都将洞穴视作建

筑的原型之一,但自古以来,关于“棚屋”与“洞穴”

的争论却一直喋喋不休。隈研吾曾在1990年代初出版

的《新建筑入门》中论述了“洞穴”的3大特征,该

书获得日本建筑界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巨大关注,当时

还在求学的藤本壮介很可能受到了这本书的一些影响

而成为“洞穴说”的拥趸。正如隈研吾所言,洞穴“具

有‘迷宫性’。这种天然生产的空间未被人类进行划

分,因而具有无限性,无始无终,没有边界”[5]。因此,

洞穴中的时间也是杂乱的、弥散性的,具有某种静止的、

无始无终的特征,而这种共时性特征是藤本在空间中

11

9

7

6

6 螺旋宅模型照片(图片来源:http: //https://www.doczj.com/doc/145355316.html,/)

7 关于检索性与漫游性的概念图解(图片来源:世界建筑,2011(01))

8.9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图片来源:Architectural Record,

2011(03))

10 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模型照片(图片来源: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145355316.html,/都市世界)

11 达拉那大学媒体馆模型照片(图片来源:http://www.adeptarchitects.

com/ ADEpT事务所)

设计与理论/DeSign & TheORy 810

检索性漫游性

123游戏永恒:马克斯·杜德勒/fliRTing WiTh eTeRniTy: max DuDleR

124

世界建筑 2013/03

所一贯极力塑造的时间体验。

这种对时间体验的探索是建立在对空间观念认知基础之上的。在藤本看来,“棚屋”是人工建造的“功能性场所”,而“洞穴”则是天然的“启发性”空间。与布置周到的“棚屋”不同,“洞穴”中或凹或凸的界面为人类行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非僵化的固定使用方式。在“人工”和“天然”的背后,体现出对于空间的两种不同立场:一种是基于功能的“强关系”模式,即建筑的使用方式由建筑师强加在使用者身上,不容改变;一种是基于人体行为的“弱关系”模式,即建筑的使用方式由使用者自行探索,可随意更改。藤本将“洞穴”式空间视为未来建筑的雏形,其“弱建筑”理论亦可以解释为“弱关系建筑”。

4.2人/建筑

“弱建筑”理论首先体现在人与建筑的“弱关系”上。藤本壮介曾借用和服与身体的关系来探讨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与西方为容纳身体所采用的三维化剪裁方式不同,和服基本上是平面的,它并不追随人体的形状,只有在被穿上之后才具有三维的形式,并随着人的运动产生即时性的变化。人的行为方式与人的运动方式一样,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既定的功能预设往往并不能满足使用者时时变化的使用要求,因此,新的建筑空间应该像和服一样“柔软”以贴合人的行为。针对于硬体的建筑空间,这种“柔软”体现在空间的“可选性”上。在终极小木屋(Final Wooden House )的设计中,藤本通过对人体工学特性的研究,将长短不一的标准方木堆叠成一个内含不规则“腔体”空间的立方体,使用者可以在其中找到适宜自己行为方式的各种空间(图12)。

在前述的螺旋形空间案例中,空间的“可选性”则主要体现在空间的可视性与可达性两个方面,这也是藤本壮介大部分作品表达“可选性”的手段。传统以旋转性为导向的螺旋形空间,将人的视线和行为流

线限制在沿螺旋线展开的单向轴线内。这事实上是一条线性的强制性流线,其“可选性”显然很低。因此,藤本在设计中注重发掘螺旋形空间的放射性特征,从螺旋宅到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限定螺旋形空间的元素被不断“弱化”,从墙体“弱化”到窗口,再“弱化”到洞口和门框,最后甚至连螺旋形本身也被“弱化”不见。在这一过程中,空间中各点的可视性和可达性不断提高,螺旋形的旋转性所代表的“强关系”空间与放射性相叠加之后,形成了类似蛛网结构的“弱关系”空间,在螺旋形空间中实现了自由的视线和行为体验。

4.3内/外

“弱建筑”理论还进一步拓展到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弱关系”上。对于成长于北海道的藤本而言,家乡的建筑需要把人从严酷的环境中保护起来,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内向化空间。据此推论,藤本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理应呈现一种对立的“强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东京的求学经历对他的建筑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时,藤本租住的公寓位于一条宽2m 的窄巷之中,东京温和的气候和小巷狭促的空间,使得房屋好像随身体延伸进入了城市[6]。建立在对室内外空间连续感知的基础上,藤本将所有的空间都看作是相互嵌套的“弱关系”,内部与外部处于相互翻转的不稳定状态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其外部也是其自身。N 宅(N House ,2006)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整座建筑由3个相互嵌套的方盒子构成,最外层的庭院处于一种介于室外与室内之间的模糊状态(图13)。

螺旋形空间本身便具有嵌套空间的特点,然而在藤本对其的早期探索中,嵌套所带来的模糊的室内外关系,却是单纯依靠窗洞来表达的。螺旋宅和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沿放射性方向布置的窗洞相互叠加,形成了具有“透明性”的浅深度空间体验,从而拉近了观者对室内外认知的心理距离。尤其是在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中,

读者不仅身处“书籍的森林”,同时也处于室外的真实的茂林之中。“看”与“被看”、“读书”与“游憩”在这里以一种共时性的方式展开,“室内”与“室外”完成了颠覆性的倒转。而在“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中,另一种空间体系的存在使得螺旋形本身的空间嵌套关系得以彰显。在层层环绕的螺旋形构架之间,覆顶空间与无覆顶空间、实墙与玻璃、窗口与洞口,打破了单纯的均质嵌套关系,使得室内外关系进一步“弱化”

(图14)。

5 结语

藤本壮介在设计实践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建筑理论,创造出一系列赋有创新性的空间形态,表达了他对传统空间认知方式和设计策略的反思。这些螺旋形空间设计所体现出的“弱化”策略和“弱化”趋势,正是藤本对其“弱建筑”理论的探索和诠释。藤本的“弱建筑”理论,打开了认识空间中各种关系的新视野,对于正在构建自身空间理论体系的中国当代建筑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参考文献:

[1]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 柯布西耶全集. 牛燕芳,程超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关于螺旋宅的资料,目前仅见于2008年Designboom 网站对藤本采访的附图(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145355316.html,/eng/interview/sou_fujimoto.html )[3]、[4]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东京,日本[J]. 李璠译. 世界建筑,2011(1).

[5]隈研吾. 新建筑入门[M]. 范-琦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2-24.

[6]藤本壮介:原始的未来. EL croquis (151):198-213.(中文译文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145355316.html,/2011/02/el-croquis-151-intentionality-gradation.html )

14

1312

12 终极小木屋内景照片(图片来源:《EL Croquis 151 Sou Fujimoto》)13 N宅模型照片(图片来源:《EL Croquis 151 Sou Fujimoto》)14 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一层平面图(图片来源:http://www.cityup. org/都市世界,笔者填色)

展示设计设计说明

灯具展示设计说明 我设计的是灯具展示空间设计。它的主体为灯具。展示空间是指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为了更好的突出灯具这一展示物品,我在了解各种灯具的一些相关信息之后,找出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将主题以展示装置加以诠释,来完成这次设计。在进行设计时。 为了让整体设计整合而统一,达到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我采用了主色调偏浅暖,中间穿插了些跳跃的颜色(选用亮色系的灯具,使空间动起来)。 任何艺术活动的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创造是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这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以;给人以震撼、令人过目不忘,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 我设计的展示空间考虑到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设计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容易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我将一面墙设计成凹进去一部分的,这样体现了空间感,再由几个单个元素前后错落拼合,也可将产品放在错落的元素上,就形成了一面特色墙。错落的单元不仅可以做展示台,还可以当做共顾客的休息平台,我对空间中的展柜进行了设计,达到和整体空间的统一,又合理利用了空间。 经过这次的展示设计,我认识到好的展示设计应当是坚持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的设计。 所用材料说明 1纸面石膏板具有防火、阻燃、隔热、防潮、防腐、防霜冻、无害无毒、材质轻、坚固耐用、强度高、耐冲击力强、表面装饰效果好、隔音吸音、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 2、灯具采用雷士格栅灯盘,新款式、安装方便、品质卓越、安全、稳定、耐用、晶莹纤巧、节能、照度自然。 3、电线全采用阻燃电线(武汉电缆总厂),质优品正、经久耐用。防火、阻燃、耐腐蚀之性能。 4、复合塑铝板,阻燃、抗冲击、质轻刚性强、隔热、隔音、防震、防火、防潮、耐气候、耐腐蚀、有褪色、易清洗、易保养、平滑度佳,具有突出的高负荷抗挠曲能力及弯曲性能。 5、墙面丝光墙布,耐冲击、不褪色、光泽优、防潮、阻燃,耐酸碱性、耐沾污性,广泛适用于木基层、水泥砂桨面层和混凝土表面。 6、乳胶漆:属高档内墙数码涂料,专用颜料复合而制成的,具有无毒无味,能耐洒精和洗涤剂或水擦洗,涂膜坚韧耐久,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抗刻性,色彩可现场调配,可任意套色,可喷、滚、批、抹、刷等方法施工,可使用水溶剂等优良,可涂饰在混凝土、灰浆、石膏板、木板、玻璃和金属等多种基层上,防潮、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122世界建筑2013/03 1 引言 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 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 到的创见。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 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 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 策略。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 理解,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 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 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 验。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 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 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 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 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 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 供更多的“可选性”。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 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 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 2 螺旋形空间的特征 2.1 旋转性与历时性 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 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 突出的特征。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 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 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 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以螺旋形为 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 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 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 (图1)。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 Minaret in Samarra,848-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 计初衷。对于宗教空间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 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 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 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 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 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 严谨的数理逻辑还为螺旋形提供了“无限生长” 的可能性,使其同时具有了向未来延展的历时性特征。 如何将螺旋形“无限生长”的特性表达出来,是柯布 西耶研究持续30余年的议题。1931年,柯布西耶以 “20世纪的博物馆”为题,提出了“无限生长的博物馆” 的概念。在他所描绘的建筑特征中,“博物馆可随意扩 展,其平面呈螺旋形——真正和谐而规则地生长”[1]。 柯布西耶选取方形作为空间的基本形,以适应他所追 求的构建标准化的需要,建筑屋顶的螺旋形与预留用 地上道路与绿化形态的螺旋形相互呼应,暗示了建筑 体“生长”的趋势。艾哈迈达巴德文化中心(Ahmadabad Cultural Centre,1957)正是基于这一概念的建成作品, 虽然,柯布西耶意识到“无限生长”或许只存在于概 念中的可能,但他依然为近2 500m2(49m×49m)的 馆体提供了拓展至7 000m2(84m×84m)的可能性。 2.1 放射性与共时性 螺旋线的绘制过程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与圆 之间所存在着的某种关联,螺旋形也因而具有圆的部 分几何特征,例如圆的中心放射性。用九宫格来简化 螺旋形空间中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性,我们可以看 到以下两幅图解(图4)。在旋转性的图示中,时间沿 着螺旋线的方向线性发展,形成从1-9的级数发展 趋势,具有典型的历时性特征。而在放射性的图示中, 空间中心点与相邻任意一点是0与1的对立关系,即 除该点外的其他空间是均质的,呈现无先后关系的“静 止”状态,空间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相对于历时性,关于螺旋形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探 索是相对较少的。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就曾经展示被“弱化”的螺旋——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The "Weaken" SpiRal: DeSign STRaTegy Of SpiRal SpaCe by SOu fujimOTO 邹颖,刘骞/ZOU Ying,LIU Qian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13-01-15 摘要:在当代的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藤本壮介无疑是 一位引人瞩目的先锋人物。他对于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 关系有着敏锐而独到的创见。本文选取了他在2007年以后 设计的4座螺旋形建筑,着重探讨了藤本在面对螺旋形这样 的强势空间形态时,所采取的“弱化”设计策略。对于功 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藤本一直持批判态度,而 这种批判正是他“弱建筑”理论的基础。 Abstract: Sou Fujimoto is definitely an eye-catching pioneer both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His unique theory roots in his sensitiv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human behavior. This artiche gives a survey of four spiral architecture which are designed and built after 2007, focusing on the "Weaken" design strategy of Fujimoto when he handling such a strong form. Fujimoto is always adopting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orthodox design method which emphasis on function. This attitude forms his "Weak Architecture" theory that can be found from these works. 关键词:藤本壮介,螺旋形空间,时间性,“弱建筑” Key words: Sou Fujimoto, Spiral space, Temporality, "Weak Architecture" 1 5 4 3 2 1 巴别塔(图片来源:pieter Bruegel de Oude(1526/1530-1569)绘) 2 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图片来源:Jim Gordon摄) 3 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 4 关于螺旋形空间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图解(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5 20世纪博物馆概念模型(图片来源:《勒·柯布西耶全集》)

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空间设计 1 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人展览空间之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设计师在该馆在空间处理上,采用灵巧的划分空间的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无限的空间中包含着有限,以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流畅、有节奏,让人们在不断变换的视觉构图中 欣赏到全方位的空间。 中国的园林艺术在这点上与展示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如园林在空间序列上讲究启承转合,明暗开合;在游览路线上讲究移步换景,情景交融。这些都值得在考虑空间展示形式时 采纳借鉴。 2 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空间的基本结构由场所结构、路径结构、领域结构所组成,其中场所结构属性是展示空间的基本属性。因为场所反映了人与空间这个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了以人为主体。通过中心(亦即场所)、方向(亦即路径)、区域(亦即领域)协同作用的关系“力”,即“突出了社会心理状态中人的位置”。是人赋予了展示空间的第四维性,使它从虚幻的状态通过人在展示环境中的行动显现出实在性,同时人在对这种空间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全部的心理感受。“人”是展示空间最终服务的对象,所以人做为高级动物在精神层 面上的需求是展示设计必须满足的一个方面。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

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工业设计 姓名:张雪瑞 学号:1008024213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展示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店面的布置是引导人群和提高自我品位的关键店面布置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商品特征,使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又便于他们挑选和购买。专卖商店的设计十分讲究,它需要线条简洁明快,不落俗套。在布置专卖商店店面时,要考虑多种相关因素,诸如空间的大小,种类的多少,商品的样式和功能,灯光的排列和亮度,通道的宽窄,收银台的位置和规模,电线的安装及政府有关建筑方面的规定等。 在展示设计中,空间的分割组合是展示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展示设计的风格、形式、构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展示设计的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设计的功能区怎样划分,展品怎样陈列等。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入展览空间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在运动中所看到的不断变化的视觉氛围会引起人们浓郁的兴趣,所以该馆在空间处理上,以变化和灵巧划分空间的手法,是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并且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让空间序列产生异常丰富和流畅的效果。 贵阳的企业馆对于空间的处理也很精彩,让观者对于前方的展示内容及空间产生强烈的欲望及好奇。此展厅有科幻的效果,整个展示的空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功能分区相对被弱化了。 展示设计是使参观者与展品交流的一种设计活动。空间的分割与组合使展示设计得到了不同的构成形式,分为了公众空间、信息空间、辅助空间等众多类型,而观众正是在这些空间中活动,从而获得对展品的认识、感受。因此,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的的重要环节,一个精美的展示设计离不开非一般的空间设计。

藤本壮介

本文译自el croquis 151,自英文粗粗译出,个别地方参照西班牙文。仅供网友学习参考,请勿转载,万勿商用,谢谢。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告知。图版请参阅原文。 【巢还是洞?】 巢和洞都是原始的建筑形式,但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对立的。巢是为了居住的人(或动物)而安排周到的“功能性的场所”。相反,洞脱离人类自主存在,它是作为自然现象而出现的场所,与是否便利居于其中者无关。然而,当质疑洞穴的非适居性时,会发现这样的臆断是不真实的。在一个洞穴里,有各种半凹半凸的表面,预料不到的扩展和收缩。进入洞穴,人类可以从那些地貌特征中重新发现生活方式。逐渐地,他们开始使自己的生活适应这种地貌,诸如:这些压低处似乎适合睡觉;这儿的高度适宜进餐;或者,这些凹处可以作为小的私人空间。换句话说,洞穴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启发性的。它作为场所的姿态是激发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使之变得容易,而非专制的功能主义。在那里,人们将在生活常态中发现新的用途。 如此,巢和洞也许显得相像但实际上却是完全相对的概念。一个是为人而建的功能性场所,另一个则比人类出现得还早,对人来说是“别的”场所。然而,正因为它是一个客观物,意外发现的可能性弥漫在整个场所。进而,它不必为了被称为洞穴而显得像一个洞穴。我们反而能想象一个可被称为透明洞穴的洞穴,在那里洞穴的特性展现在一个纯形式里。 建筑的未来,我相信,必定是类似于洞而不是巢。我认为这更加丰富。然而,问题是洞穴本身是自然形成的地貌,作为人类的外在物有被发现的希望。在“人造建筑”中“人工洞穴”是否可获得?这是个很大的谜,它关乎我们主动地去创造缺乏甚至超越意向性(intentionality)的东西的能力。只有人工的和透明的洞穴才是明天的建筑的可能形式。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藤本壮介的人生经历对他设计的影响 摘要:深度地解读一个建筑师,我们不仅应从建筑的外部出发,更应该透过现 象观察本质。身为现代炽手可热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建 筑理念,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师对自己更是 对社会历史负责。他通过自己对空间、材料与技术的不断探索,以建筑本身来作 为自己思想的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以 藤本壮介具体代表作品为实例,分析研究了藤本壮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藤本壮介;森林;经历 1 北海道的森林 藤本壮介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并在那里长大,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他在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由15位成员组成。由于北海道大部分位于地处 北纬度之间属寒温带气候,与地处北纬度左右的本州十分不同,其特点是四季变化不明显、 冬季较长。这也使得这里的植物、动物的分布十分不同。《北海道的秋天》一文的作者风卷 景次郎,作为一个移民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他所居住的北海道,其秋天是“生产性的”,它是那 样“充实”、“健康”、“新鲜”、是那样“充满活力”。这对藤本壮介之后的建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森林一样的建筑 藤本壮介在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以及对其他大师的研究发现,认为当代建筑设计虽然 越来越强调建筑的可控性,但自从建筑落成使用甚至设计结束之时,其就已经对之后由外界 而来的不可控要素失去了足够的包容性。这样的建筑太过于封闭,隔绝了环境以及人活动的 多样性,它们拒绝、不给机会,因而对于其将要存在若干年的未来而言是反动的。与此同时,森林的某些特质吸引了藤本壮介:那些“恰巧兼备了某种复杂性和单纯性,同时让人感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局限性和偶然性”给予了他启发。 他就此提出了未来的建筑应当是像“森林一样的建筑”,它涉及场所、局限性、无形化、 局部和间隔。这分别指涉了场所、局限性、无形、局部、空间。从这样的表述中,藤本壮介 隐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类似森林般谦虚的、和谐的、对人与不可预知的行为保持开放的建筑 理想。然而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需要怎样的策略呢?——这有赖于更为细致的思考来指导他 的操作。 3 由“巢”回“穴”——居住的地形 在北海道成长的藤本壮介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思考。在那里无论是人还是建筑,都更多程 度地依托于自然而生存,因此也决定了与地形紧密相关的、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反观当今 的建筑学,将建筑高度地分门别类,然而被过度细分功能的建筑是否更好地适合了居住与生 活呢? 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藤本壮介认为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是人工的“巢”,它从机能主义出发去照顾人的需求,相较之下“穴”则显得更为中立。而对人类的居住而言早 在巢出现之前就有了洞,它必然强调因地制宜,凹凸的形状与尺度提供人们依附其上的基础,它与地形绵延不断地衔接而没有明确的边界。 图1 图2 如何发展出像自然地形那样延绵的建筑呢?藤本壮介从两方面进行了尝试。一为竖向空间:在N-HOUSE(2001年)中建筑以0.35m的高差不断变化,模糊了一般建筑设计中“层”的 概念,突破了传统空间中的竖向界面。正如密斯对于传统平面的突破一样,楼板或者隔墙都 不应成为限制空间的边界。用以形成界面的板材可以是“桌椅、地面、屋檐、柜子、台阶、照明设备、结构物、门窗等敞开部分或庭院”(图1)。虽然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但这成为 藤本壮介后续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母题之一;2005年的Atelier/House in Hokkaido以更接近建造现实的方式重塑了这一“原始模型”(图2 );同一年设计的Final Wooden House,这一概念首次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说明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 一.商品空间设计的特点 1、实用性 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为功能服务.任何一个商业空间的设计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特别是主要功能的需要。 2、艺术性 商业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体现在商业空间设计的涵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商业空间设计的涵是通过空间氛围意境及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来表达艺术性:商业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空间的适合美韵律美均衡美和谐美塑造的美感和艺术性。 (1). 空气氛围和意境, (2). 心理感受, (3). 表现形式。 3.科学性。 4.地域性。 二.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1).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趋势

(2).人为本源的设计发展趋势:满足室使用功能的需要、注重绿色建材的选用、注重不理想物理环境的创造、注重人的心理情感需要、注重自然景观的再创造。 (3).体现民族化、本土化的文化特色设计趋势 (4).高科技化的设计趋势、 (5).强调动态的室设计观念趋势 (6).多元化设计风格流行的趋势 (7).业主及大众参与的设计趋势 三.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原则 1.真实性 2.时代感 3.环境观念 4.审美效应 四.商业空间展示设计要素 1.展示道具 展示道具的分类【承载、贮藏、述、表现】 展示道具的流动【旋转台、旋转架】 2.照明设计 (1).照明基础知识【基础、重点、辅助】 (2).照明的应用【高级品牌专卖店、普通专卖店、大众商店】 3.色彩设计 (1).色彩的分类 (2).色彩的搭配与偏好 (3).专卖店商业空间中环境色彩的应用 4.材料设计 (1).材料的分类 (2).材料的空间表情及其在商业环境中的运用

LV橱窗 五.橱窗设计 橱窗是展示设计中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其基本宗旨非常明确:展示商品,促进销售。它也是商业广告的一种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广播传播形式的影响。 1、橱窗的形式 按照展示设计的原则来区分,商品橱窗的列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1)、场景式列 这一类的展示通常是将商品以某种生活或情节构成一个场景, 而商品则成为其中的角色。这种展示的特点是将商品通过适当的场景充分展示其在使用中的情形,显示其功能上和外观上的特点。同时,场景化的展示场面容易引起顾客的联想和亲切感,因而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2)、专题式列 以某种与商品有关的专题为主题选择和布置商品,既突出了商品,又具有丰富的涵。列中既可以有实物列,又可以有与该类商品相关的容,如有关的文字介绍、图片等。这类列也可能是以某纪念活动、庆典仪式或节日为主题的,配合各类道

解读藤本壮介与House N

建筑思潮报告 ——解读藤本壮介与 House N 日本建筑师在当今的建筑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从最早的建筑之父丹下健三到现在刚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奖的伊东丰雄,建筑师在日本人才辈出。他们“新陈代谢”的思想影响和培养了许多人才,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也影响了一代代日本建筑师,他们认为,今天建筑的根本问题是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传统西方世界,建筑强调人的理性,强调征服自然,而日本人自古强调“我”与“自然”的平等,其实更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由于这个思想,日本一代代建筑师都试图创造渗透和流通的空间,因为这样的空间能使室内外,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黑川纪章的“利休灰”思想,妹岛和世的“透明性建筑”还有隈研吾的“消隐性建筑”都是试图将建筑融入环境,融入自然的思想。作为日本建筑界的后起之秀—藤本壮介通过暧昧空间的创造,也试图将建筑融入城市,融入自然。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他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藤本壮介在建筑界主要的理论成就是他对于建筑产生本源的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原始的未来建筑,藤本壮介认为未来的建筑应该回到它产生的起点,即回到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上,需要从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和穴居,藤本认为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原始建筑中,里面没有建筑、家具之分,没有墙。这是受到类型学的思想,以古代“巢穴”为原型来创造建筑和空间。藤本壮介暧昧空间的处理方法也是基于这种原始建筑的思想。而且,藤本壮介本人也学习了柯布西耶的思想,对他很崇敬,所以他的建筑外立面也是使用最简洁原始的白色素混凝土,对这种原始不加修饰的材质也说明藤本壮介对“原始的未来建筑”的执着追求。 藤本的一系列作品也清楚地揭示了他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崭新座标系,或说建筑的关键词: 1、暧昧的秩序 2、如同洞窟般、没有意图的场所 3、既分离又连结的空间—作为一种距离感的渐层场域 4、是住宅同时也像都市般的场域 5、当住宅与市街、森林还未分开之前的情境 6、居住在暧昧的领域当中 从藤本壮介创作的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藤本壮介的这些思想其实是对现代建筑或者是一般建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的否定,对于藤本壮介而言,House N可以延伸至一条街、一座城,甚至代表这个无限的世界,“因为整个世界本就是由无限的嵌套组成。在他的脑海里,城市与建筑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不同,它们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构成,或者说是对本质的不同表达——都代表一种人类居住生活的原始空间的一种状态。 其中“像住宅同时也像都市般的场域”这种模糊“建筑”与“城市”的思想跟罗西类型学中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思想有相通之处。罗西认为应抛开任何有关功能主义的浅薄幻想,使建筑回到建筑秩序的另一极形式,从而寻找一种形态学关系—所谓“建筑实际上是一座小城

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和他的代表作品

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和他的代表作品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他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他于1971年出生于北海道,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2000年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2009年,东京大学特任他为准教授。同时,他还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的客座讲师。无论是房屋、临时装置还是医疗和文化设施,其先锋设计总能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 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由15位建筑师、设计师、工艺师和研究员组成。自创立以来获奖无数,包括连续3年夺得Architecture Review Award,包括《建筑评论》大奖,2008日本建筑家协会大奖,2008巴塞罗那世界建筑节一等奖,2009年《Wallpaper》奖等。 设计理念 藤本的设计理念是原始的未来建筑,这一理念探索一种原始的状态,与人类早期穴居的生活习性有关,而建筑则要在表现这一原始生活方式的同时,创造出一些属于将来的新东

西。他认为原始建筑代表了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我们需要懂人的角度来进行对过去和未来进行自省,建设未来的时候需要考虑过去,这样才能创作与众不同的建筑。 人类最早的居所是巢居(nest)和穴居(cave),藤本认为 巢居对于人们的居住来说具有很强的便利性,而穴居则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他的很多作品都能够体现巢居和穴居的影子。他在自己的设计研究中,强调空间的丰富多样,他模糊了地面、屋顶、楼梯和家俱的界限,并根据这一理念设计出了“终极木屋”项目。这个建筑由原木搭建而成,不同的层次能够作为不同的空间和家具使用。 藤本另一个关注的点是室内与室外、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他在houseN中,采用了多层的环作为设计的主要概念,从而将“内与外”严格对立的界限模糊,创造出层层递进、层层 深入的特殊的关系。建筑设计中,他也加入了自己的城市理解。 思想根源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

展示空间设计教案

展示空间设计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学时学分48学时2学分 专业班级13艺设4班 授课教师胡岳 系部美术系环艺教研室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学时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展示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展示设计技能,并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专题设计实践逐步让学生掌握展示设计中相关的技术结构知识,了解展示空间形态、展示道具,展品陈列和展示照明的设计原理,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培养培养学生对展示空间的想象能力、平衡协调的能力、策划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安晓波着《展示空间分析与结构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李梦铃着《室内设计基础》湖北美术出版社 朱淳着《展示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方卫着《空间展示创意与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系统完成设计方案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4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60分) ﹙1﹚通过对学生展示空间设计施工图和效果图质量来评定,包括平面、立面和大样图等设计内容。要求功能分区合 理,制图规范。(20分) ﹙2﹚设计有创新性。(20分) ﹙3﹚设计效果图表现能很好地体现设计意图。(20分)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第一章展示与展示设计概述 学时分配:共3课时 1.1展示活动与展示设计概念 1.2展示设计特征 1.3展示艺术设计原则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展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明确展示空间的类型和空间的划分,重点掌握展示空间分类与构成要素分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能够正确处理空间关系,认识空间的表现形式与特征,体现展会功能特征;通过掌握展示艺术设计的原则,解析和欣赏优秀的展示设计方案。 其它: 采用的方式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图例的分析与观摩来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展示与展示设计概述,共3课时。

空间设计说明书

QQ空间系统设计说明书 姓名:高亭亭 学号:11042051031 班级:11级信管一班 科目:WEB软件开发技术

前言 QQ空间系统概述 QQ空间系统是一种类似于博客的软件 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像使用免费电子邮件一样 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QQ空间就是开放的私人空间 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等特点 在网络中 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 也可以将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 发挥个人无限的表达力 更可以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 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一、功能 系统登录,注册新用户,记录COOKIE,找回密码功能。用户信息可以更新、查看、编辑、删除等功能。用户相册信息查看、上传。统计、显示访问时间。个人资料管理功能,对个人信息的修改以及实现简单的注册功能。 二、设计的主要内容、功能 1、登录模块 进入主程序界面,要先判断用户是否具有使用权限。用户登录界面中用户名选项为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用户名,所以用户只需输入密码即可,若用户输入密码错误则系统不能进入。

2、注册新用户 如果是新用户需要登录,必须先注册,然后才能够登录。 3、找回密码功能 如果用户登录忘记密码,可以通过点击登录界面上的找回密码,然后按照提示就可以找回密码,重新登录就可以登录。 4、记录COOKIE 用户可以通过登录就可以记住信息,下次登录不需要注册就可以再次登录。

5、用户基本信息录入、修改、编辑、查询等功能 6、图片浏览、上传、功能

三、后台管理 1、数据库表的设计1.1用户表 1.2日志表

展示空间设计概述

展示空间设计概述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以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1.展示空间的功能与形式 展示空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区: (1)公共空间:是供公众使用和活动的区域,要有足够的面积便于进出,在停留交谈时又不影响其他人出入,必要时还能提供休息的空间。 (2)信息空间:是陈列住处源的地方。空间的大小,由展品数量、大小和日流量决定。展品的陈列要有科学性,不要使参观者越往里看越失望。展示空间的设计要以吸引参观者为目的。 (3)辅助功能空间:是指参观者不容易觉察的地方,具隐秘性或半隐私性。如储藏间,工作间和接待间。其中接待间多为方便参展商与客户间相互交流洽谈而设计,常被安排在信息空间的结尾处,用与展示活动相统一的道具搭建,风格也相互和谐统一。 参展商可选择的总体空间形式有两种类型: (1)外向式展示空间:亦称“敞开(岛屿)式展示空间”,展台就像小岛一样自成一体,它从各个方向吸引着参观者的注意力而且从四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这种展台的结构可以是双层的也可以是三层的,气势宏大,个性突出。 (2)内向式展示空间:亦称“封闭式展示空间”。一般小展台容易采用这种子方法,由于展台面积小所以空间形式容易把握,造价出相对低一些,但采何种方式将参观者吸引入内却是比较难做的。也有个别面积大的展台做成封闭式的展示空间,像第七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报喜鸟展台的设计就是将四周围隔起来,只开了一个出入口,依靠其庞大的展示空间、极富个性的造型手段同样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无论采用哪一种空间形式,作为一个完整的展台必须是醒目而与众不同的。 2.空间形式的处理手法 (1)水平横向空间处理中,应使各功能区的分配明确合理,内外通透和谐,形式丰富有趣。在室内展示空间设计中使用最普遍的手法即是“围隔空间法”。这种手法凭借对展示道具的经纬安排,在平凡朴素之中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当一个展览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场地,安排在不同的展示空间里时,为了给参观者一个总体印象,使参观者看完展览后能将两处的展览内容联系起来,就要使用连系空间法,可采用地毯一直延伸过去,或摆放彩带、盆花等,还可依靠相同色调的安排来显示,既有统一性又有导向功能。现代展览中,很多信息空间或会谈空间经常使用全透或半透玻璃幕墙与室外相隔,使展厅内外浑然一体,这种方法为渗透空间法,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对于一般的小展台而言,在竖向空间处理中,为了吸引远处参观者的注意力可以采用突出主体的高大明亮而降低辅助空间的手法。将前面的一个展示空间降低形成强烈的对比形式,这种手法易出效果,使用得当,能左右全局的空间安排,有时由于场地位置不好,为了全面介绍宣传自己,可以采用沿垂直方向向上叠加层的手法扩大空间,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宣传企业形象。

展示空间设计理念

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 对展示设计中空间问题的初探——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1.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无论从展示空间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都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1 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于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辩证关系,中国两千年前的老子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 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时间意味着运动,抛开时间研究空间将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自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以后,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深化,知道了空间和时间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达方式。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人在展示空间中,就必然体验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构成完整的感观体验。空间的时间性在展示设计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因素,充分运用时间这“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空间形式的根本,也是创造“流动之美”的必经之路。1.3 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展示设计的影子,事实上展示空间和展示艺术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展示艺术甚至组织和利用着空间,把艺术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如果没有了空间,一切都成为了空谈,因为展示空间为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创作环境的前提,空间规划是展示设计的核心要素。空间的概念由始至终贯穿在展示设计之中,无论是从展示的本质概念上看,还是从展示设计的程序范畴来看也是如此。因此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展示设计的研究和探讨之前,要遵循“理念的基石”,也就是首要明确空间的概念。 (一)四维性。空间的思维主要是指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时间的维度,会制约到人们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与感受。 (二)时间性。人们在展示空间中进行观赏的时候,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是静止的。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时间一直在流逝,空间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时

一种动态的观赏运动,也是对于动态的一种诠释方法。人们体验到观赏的时间性,从而有更加完整的感官体验。时间性作为空间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的空间形式的根本。 (三)流动性。从上面的时间性我们可以得知,观众的观赏活动具有流动性,它是必然存在与展示环境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展示空间的特定功能和特点,来形成一种独有的流动形式和表现手段,为观众传达着信息。展区中不同的规划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把不同的效果和参观的路线结合起来,能够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四)多功能性。如今的展示空间功能不再单一,为了满足到人们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如精神需求、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展示空间的功能变得多样化,集展示、娱乐、沟通、营销等服务为一体,故要求空间的区域划分要对符合指定的功能要求,符合该区域的性质。

【藤本壮介】EL croquis 151 西泽立卫对藤本壮介的访谈

L croquis 151 西泽立卫对藤本壮介的访谈 EL croquis 无疑是世界上最有眼光的建筑杂志,创刊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双语刊(英语和西班牙语),向读者介绍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师,分析他们的设计和建筑。杂志创始人是两兄弟,都是建筑专业毕业,三十多年来,他们不仅是发行人,编辑,美术指导,同时也自己负责拍摄照片。他们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详细的描述建筑作品,并具有与年代,潮流,环境无关的强烈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这两点使得该建筑出版物在建筑领域与优秀建筑作品一样拥有重要地位。 151期介绍的是大家为之熟悉的日本年轻建筑师藤本壮介。他只有39岁,做着日本国内常见的小型项目,却以极大的冲击,引起世界范围的回响。作品中别开生面的体验感以或真实或遥远,但一定强烈的共振力,引起了起人们惊叹,反思,争论,最后余味悠长,印刻在心。从这一点看,藤本壮介推动建筑向前迈了一步。 本次转载杂志的开篇访谈。 非常感谢译者:amigojeff 点击彩色链接,到豆瓣上了解译者更多~ --------------------------- EL croquis 151 / sou fujimoto / theory and intuition,framework and experience Conversation between ryue nishizawa and sou fujimoto 西泽立卫vs藤本壮介 ------------------ 西泽:我对你称之为“弱建筑”时期(早于2005年)之后的许多作品不太熟悉。但是,看过武藏野艺术大学图书馆和东京公寓(Tokyo Apartments)后,我有个印象:你的近作变得更多样性。我想就以我想到的这个主题做些讨论。 我也现场体验了终极木屋(Final Wooden House)和H宅,我感觉到在这些近作里有一种越来越主导的趋势。换句话说,我觉得在你的涉猎甚广的兴趣中,似乎有一个特别的部分正在压倒其他方面。 藤本:那么,你是不是说某个特别的部分被过度强调了?我很好奇地想知道你所指的我的日渐增长的偏好是什么。 西泽:我该从好的方面开始还是坏的方面? 藤本:同时吧。(笑) 西泽:我想在谈话中把它们混合起来比较好。长期以来,我相信你的建筑包涵了一个理论的层面。有种感觉就是逻辑参与了其创造,当我最近去看了一些项目后,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认识。你的建筑里有一些不同于“日本性”(Japan-ness)的东西,或许可以概括为‘国际的’。尽管我认为‘国际的’一词在这个语境里相当特别,也许我可以说,是你的内在的理论本质,以一种快速的直觉性(immediacy)生成了你的建筑。我能想象你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正被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 藤本:在某种意义上,我确实渴望加倍地表明上面提到的理论和直觉,以及结构和身体体验。但你刚才说的似乎在暗示,我强调理论甚于直觉,甚至取代了直觉。 西泽:当你给我看你最近的两个作品时,我就想到‘图解性’(diagrammaticity)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你的作品中越来越主导的某些东西。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这次对谈的问题之一,但在我们开始这个题目前,我想就早先提到的关于理论和直觉之间的来回摆动说一说。 比如,在东京公寓里,人们首先被一个叠一个的坡屋顶房子的图解式外观所震撼。我相信你更关注内在于那些形式

藤本壮介建筑新秩序

日本新世代建筑家系列之一 藤本壮介所提示的建筑新秩序 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近年来日本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安藤与伊东的建筑风潮无疑已经席卷全球,不过更值得注意的会是逐渐展露头角而崛起的三十岁代年轻建筑师。这个新的建筑世代即便也受过建筑学院教育的洗礼,然而从他们的作品当中却能窥见另一种有别于过去重视都市涵构、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他们勇于搁置学院派教育的包袱、发明出过去所未曾存在的形式,并透过某种原理与规则来进行建筑创作上的探索。最具代表性的包括藤本壮介、石上纯也,以及受邀参与台湾澳底大地建筑设计案的年轻新秀平田晃久。作为一系列的追踪报导,本篇首先以藤本壮介一连串惊为天人的创作来解读这个(从状况(context)迈向原理(theorem))的建筑新思维。 199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的藤本壮介于1971年在北海道出生。2000年设立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以来已经获奖无数,包括连续3年夺得Architecture Review Award。代表作有(伊达的援护寮)(04年JIA新人赏)、(T House)(06年住宅建筑赏金赏)、(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08 JIA日本建筑大赏)等等,目前也担任京都大学、东京理科大学等建筑设计名门的兼任讲师。 在上大学之初,藤本原先更想成为爱因斯坦般的物理学者。由于爱因斯坦对于时间与空间有着异于常人的解读,也曾提到过空间与密度随着速度与时间因素而扭曲变形的论述,因此这份对于空间的特殊解读方式让藤本为之深深着迷。虽然藤本后来转为专攻建筑,不过这份深受物理学影响所产生的(空间思维)却早就已经体质化在藤本的身上。 另一个对藤本影响深远的是与东京这个高度复杂的复合性都市的接触。相对于藤本故乡北海道那片宽阔的大地,东京这个复杂纠葛的现实环境带给藤本决定性的震撼,同时也让他发觉都市所这个复杂体系中的无穷魅力。例如藤本在东京的住处周遭盖了一大堆房子,让来自北海道大自然当中的他感到无比新鲜,并觉得舒适而饶富趣味。这样的人工环境仿佛就像是自然形成的模样。 在人造环境与大自然的空间缩与放的实际体验当中给予藤本许多启示,特别是对于(复杂体系)之逻辑的领悟。藤本指出(空间就是一种关系性),而空间/建筑不也可以看做是依循着局部的规则与秩序所(长)出来的结果吗。而藤本的一系列作品也清楚地揭示了他在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崭新座标系,或说建筑的关键字: 1.暧昧的秩序— Primitive Future House、Atelier House 2.如同洞窟般、没有意图的场所— Primitive Future House、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中心 3.既分离又连结的空间—作为一种距离感的渐层场域— T House、O House、Diagonal walls登别共同住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