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 、ALIF 及 TLIF 手术

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 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 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 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 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 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 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 PLIF, ALIF 和TLIF 。

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

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 MRI 和CAT 扫描,以确定患者 需要的植

入物尺寸。

? 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

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

,这 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 更多空

间给神经根。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 骨表面为椎体

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 BMP 骨移植物

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 也

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 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术采用与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 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

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 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我们诊所喜欢使用

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 因为这种方 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 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

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在PLIF 和ALIF 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插入椎间隙的骨植入物 (如 果有必要的话,连同融合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融合,增加脊椎 的力量和稳定性。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 甚至包括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融合架。

的正面。这种方法维持了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常常用来融合L5-S1的椎间盘间隙ALIF

ALIF 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

部)进行,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侧面

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

我们诊所采用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脊椎的 PLIF 术类似,不同的是从身体正面(前 3-5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 ALIF 方法,这样可以保留肌肉和到达脊椎

一旦切开切口达到腰椎并让腹部肌肉和血管缩进后,椎间盘组织就可以移除了。接着外科医生插入骨植入物(如有必要还须植入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棒或螺杆)来稳定脊椎和促进融合。

最小入路

我们通常使用最小的入路技术进行几种类型的脊椎手术。开发这些技术源于在显微解剖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腔镜技术的应用。现在,已被应用到融合手术中。问问我们临床团队的一位医生,看看这是否也适合你。

融合手术后

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时间都不一样。然而,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但大多数患者一般留院3-5天。出院后,接受了PLIF、ALIF或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有必要,医生会开出止痛药物以及一份详细术后活动计划,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和恢复健康生活。

使用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椎滑脱症的病例

如以上X光片和MRI检查结果所示,这位58岁老年女性患L4/5级的退行性脊椎

滑脱症。她走远路困难,背部及腿部疼痛。她接受了椎板切除与内固定物融合手术治疗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 术:M I S T L I F介绍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 、ALIF 及 TLIF 手术 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 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 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 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 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 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 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 PLIF, ALIF 和TLIF 。 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 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 MRI 和CAT 扫描,以确定患者 需要的植 入物尺寸。 ? 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 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 ,这 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 更多空 间给神经根。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 骨表面为椎体 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 BMP 骨移植物 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 也 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 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术采用与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 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 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 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我们诊所喜欢使用 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 因为这种方 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 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 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在PLIF 和ALIF 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插入椎间隙的骨植入物 (如 果有必要的话,连同融合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融合,增加脊椎 的力量和稳定性。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 甚至包括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融合架。 的正面。这种方法维持了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常常用来融合L5-S1的椎间盘间隙ALIF ALIF 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 部)进行,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侧面 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 我们诊所采用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脊椎的 PLIF 术类似,不同的是从身体正面(前 3-5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 ALIF 方法,这样可以保留肌肉和到达脊椎

骨科脊柱微创技术

骨科脊柱微创技术 骨二科朱智华手术就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得基本手段,但手术却就是一把収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得得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得损伤,一直就是外科医生追求得最爲境界。随着Wickham 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 Iy invasive surgery, MIS)M 得槪念以来,传统得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得运用取得了可喜得变化。 一、微创观念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淸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得微创观点就是指微小损伤,就是以最小得侵袭与最少得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得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得切口,重要得就是有更佳得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得全身反应, 更短得愈合时间,更少得瘢痕愈合,以及更好得心理效应。 二、骨科微创手木得发展在微创技术全面发展时期,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得发展。由于脊柱微创手术对软组织得牵拉与剥离较少,因而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随着显微內窥镜技术得发展与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得临床应用,外科医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微小得切口来完成以往得手术操作。与开放手术相同,微创脊柱手术也能实现微创下得神经减压,济柱稳定与融合,以及济柱畸形得矫正,且对病人损失更小,出血更少,伤口更小等特邑。从那个时间先后顺序出现了:化学髓核溶解疗法(1963年);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975 年);经皮臭叙髓核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1986年);人工髓核置换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998年);经皮射频髓核成形术。但随着临床应用目前如化学薇核溶解疗法、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因术后并发症较多逐步退出,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因神经根热损失逐步淘汰,经皮穿刺技术由于其风险高,预后并不优于开发性手术,因此大部分被淘汰。目祈国内及国际符柱骨折、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常用技术有: 1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就是一种经后路椎板间隙得腰椎内窥镜手术,其特点就是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一个直径16?18mm 得工作通道完成全部手术操作。MED手术中使用得窥镜英文称为Microendoscope,直译应该就是显微内窥镜或者显微内镜。MED结合了开放式手术得可靠性与微创手术得优势切口小;电视下视野放大,术野淸晰。(64倍);扩大器得应用减少了组织牵拉与出血;疗效确切可靠(95-98%),并发症少;手术过程同开放式手术一致,医生较易上手。 MED手术得适应证:(1)以根性痛为主得腰椎间盘突出症;(2)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究出症;(3)术后原节段对侧复发者;(4)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症与(或)神经根管狹窄症;(5)椎管狭窄减压;(6)椎管狭窄单侧入路双侧城压;(7)减压后行椎间融合及经皮内固定术。MED得优势就是微创,术中可以瞧清楚解剖结构,能够切除椎板、关节究、骨赘、钙化韧带、究出得椎间盘组织。从这个意艾上瞧很难提出绝对禁忌症,临床上通过开放手术完成得椎间盘手术均可通过MED完成。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腰椎滑脱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管狭窄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麻醉: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骨赘,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讲解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 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 概述及优缺点 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TLIF技术是单侧入路经椎间孔至椎间隙,这就赋予了它很多理论上的优点。首先,它使用常用的后侧入路,该技术为大多脊柱外科医生所熟知,TLIF进入后侧结构及椎间隙,可获得环形融合。其次,保留对侧小关节及后侧椎板弓,特别是在使用微创技术时,这在理论上降低了相

plif、alif及tlif手术

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 PLIF, ALIF 和 TLIF。 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 MRI 和 CA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 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 BMP 骨移植物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术采用与 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我们诊所喜欢使用 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在 PLIF 和 ALIF 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插入椎间隙的骨植入物(如果有必要的话,连同融合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融合,增加脊椎的力量和稳定性。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括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融合架。 ALIF 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 PLIF 术类似,不同的是从身体正面(前部)进行,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侧面 3-5 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 我们诊所采用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脊椎的 ALIF 方法,这样可以保留肌肉和到达脊椎的正面。这种方法维持了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常常用来融合 L5-S1 的椎间盘间隙。一旦切开切口达到腰椎并让腹部肌肉和血管缩进后,椎间盘组织就可以移除了。接着外科医生插入骨植入物(如有必要还须植入前路椎体间融合器、棒或螺杆)来稳定脊椎和促进融合。

2021年PLIF、ALIF 及 TLIF 手术

PLIF、ALIF 及 TLIF 手术 欧阳光明(2021.03.07) 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PLIF, ALIF 和 TLIF。 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PLIF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MRI 和CA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 BMP 骨移植物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术采用与 PLIF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我们诊所喜欢使用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在 PLIF 和 ALIF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插入椎间隙的骨植入物(如果有必要的话,连同融合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融合,增加脊椎的力量和稳定性。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括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融合架。 ALIF 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 PLIF术类似,不同的是从身体正面(前部)进行,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侧面3-5 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 及TLIF 手术 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PLIF, ALIF 和TLIF。 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MRI 和CA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3-6 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BMP 骨移植物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这种融合术是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TLIF 技术采用与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我们诊所喜欢使用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在PLIF 和ALIF 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插入椎间隙的骨植入物(如果有必要的话,连同融合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融合,增加脊椎的力量和稳定性。我们目前应用多种最先进的融合器技术,包括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括可吸收材料制成的融合架。 ALIF 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这种手术与PLIF 术类似,不同的是从身体正面(前部)进行,通常是通过一个在下腹区或侧面3-5 英寸的切口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 我们诊所采用一个非常小的切口进入脊椎的ALIF 方法,这样可以保留肌肉和到达脊椎的正面。这种方法维持了腹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常常用来融合L5-S1 的椎间盘间隙。

腰间盘突出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TLIF手术的比较研究

腰间盘突出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行TLIF手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34例腰间盘突出症行TLIF手术患者,分别采用Wiltse手术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总结Wiltse手术入路的临床优劣。方法2012年3~12月对34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手术治疗,随机采用Wiltse手术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V 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V AS、术后3个月V AS、术前ODI及术后1周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V AS、术后3个月OD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tse入路组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在腰间盘突出患者行TLIF手术的治疗过程中,Wiltse手术入路可明显降低对椎旁肌,特别是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有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Wiltse手术入路;多裂肌;后正中手术入路;研究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可以通过标准的手术入路实施,由腰部后正中切口,或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进入,同时辅以椎弓根钉固定。常规的经后正中入路行腰椎融合术,暴露过程中广泛剥离组织和肌肉,可造成明显的医源性肌肉和软组织损伤。而且,肌肉损伤带来的远期效应是术中失血量的显著增多,是导致术中或术后输血的一个重要原因[1]。Wiltse手术入路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间隙进入,勿需剥离肌肉的抵止点,对多裂肌与最长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影响很小,减少了术后腰背痛,提高了患者的脊柱功能,是微创手术的首选手术入路[2]。近年来,我们应用Wiltse手术入路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于2012年3~12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4例,拟行TLIF 手术治疗,随机采用Wiltse手术入路和后正中入路两种方法治疗。 Wiltse手术入路组男9例,女8例;年龄为26~64岁,平均49.8岁;术前ODI评分平均为28.9分;其中单节段腰间盘突出13例,双节段突出3例,3节段1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1例,其中8例为单侧下肢不适,3例为双侧下肢不适。后正中入路组男12例,女5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53.7岁;术前ODI 评分平均为34.0分;其中单节段腰间盘突出12例,双节段突出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3例,其中11例为单侧下肢不适,2例为双侧下肢不适。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