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祖”:散文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文之祖:《尚书》叙事文之祖:《春秋》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国语》

2、《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也“十三经”之一。

3、《左传》的叙事特征:

(1)褒贬分明的倾向性:注重对人物、事件进行道德评价。《左传》发展《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体现道德评价。

(2)《左传》创立一种新体例,那就是其道德评价还通过“君子曰”等直接议论来提供。

(3)叙事结构:按时间顺序灵活运用倒叙、插叙、预叙、补叙等手法叙事,讲述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倒叙、预叙概念详见课本77页)

(4)叙事风格: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过程及因果关系,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有戏剧性。

(5)塑造人物:描写出一批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绝少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4、《左传》语言特点: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语博而奥。

5、《左传》地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6、《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

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特点详见81页)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战国时期的历

史特点和社会风貌。西汉刘向编校整理为三十三篇。突出表现纵横家在现实政治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塑造一系列“士”的传神形象。情节波澜起伏,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8、《左传》、《国语》对比:均为史家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9、先秦叙事散文对我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及独特艺术性格形成的作用:

(1)在叙述历史事件中褒贬分明

(2)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常以时间顺序串联情节,重视完整性。

(3)常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多借鉴先秦叙事散文的历史题材。

六、《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先秦说理散文的体制:语录体(《论语》《孟子》《曾子》)韵散结合体(《老子》)专题论文(《荀子》

《韩非子》)语录体向专题体过渡(《墨子》《庄子》)

注:特点:情感性、形象性、思辨性

2、《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

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3、《孟子》特点:

(1)说理充满形象性:长于论辩、长于警喻

(2)说理充满情感性:气势浩然、无私无畏

(3)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

4、《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庄子

后学。(庄周及其思想详见96页,了解内容)

5、《庄子》三言说理: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1)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

(2)重言: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

(3)寓言: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寓言内涵:顺应自然、打破偏执、凝神专注、全身远害、揭示自身困窘的处境

6、《荀子》现存32篇,自成体系,严谨详密。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主张化“性”起“伪”,

又主张用音乐(《乐论》)、后天学习(《劝学》》、礼教(《礼论》改善人性,用法制约束人性。《荀子》学说以儒家为主而兼采各家精华。

7、韩非子思想内涵:

(1)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

认为君王要以法、术、势治理国家。

(2)强调法的重要,吸收“性本恶”理论。主张施刑于民,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3)在施行法的过程中,主张“以法为教”

8、韩非寓言与庄子寓言比较

(1)取材不同:《韩非子》寓言多取材历史故事和现实;《庄子》寓言有大量神话传说、拟人化的动物。

(2)风格不同:《韩非子》寓言,冷峻凝练,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庄子》寓言,奇幻怪诞,表现他的出尘之想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9、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说理散文的影响

(1)确立说理散文的体制(2)形象化的说理方式(3)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七、屈原与楚辞

1、“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

明显的区别。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2、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屈

瑕的后代。屈原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作品有《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招魂》共23篇。

3、《离骚》内容:美政理想、忠君与爱国的主旨、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上下求索浮游求女的象征

行为、高洁坚贞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屈原其他作品:

(1)《九歌》:原为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祀乐歌。战国楚人屈原改作、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

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其余篇

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2)《九章》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四言体诗《橘颂》,其余几篇为楚辞体,它们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

(3)《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充满理性探索精神。表现屈原对宇宙人生、历史现实全方位的思考,而归结为对楚国现实的忧虑。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

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172个问题。

(4)《招魂》屈原为招楚怀王魂所作。

5、《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新诗歌样式(2)浪漫精神气质(3)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

八、秦及西汉散文

1、《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

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2、《吕氏春秋》特点:

(1)战国时期理论著作

(2)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生动

(3)丰富的寓言

(4)结构严谨:先提论点,引述寓言加以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

3、李斯散文及特点:

散文:《谏逐客书》(骈体之祖)《峄山刻石》

特点: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4、贾谊作品分类:专题政论文、疏牍文、杂论

5、贾谊政论散文特点:全面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体现了汉初知识分

子在封建帝国始创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散文的最高成就。

6、《过秦论》中通过鲜明对比造成感情落差的具体表现:

(1)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

(2)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

(3)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刘国诸侯进行对比

7、《淮南子》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原称《淮南鸿烈》(鸿:广大;烈:光明),

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8、《淮南子》艺术特点:论说博奥深宏、文学色彩强(引历史、神话、传说明事说理)、采用辞赋写

法(描写、叙述)、广征博引反复论证、道家倾向、浪漫色彩(超现实主义、神秘性)

9、西汉政论散文特点:

(1)先秦诸子各自著书相互攻

(2)严谨质实、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本经栗义

(3)叙述抒情具感染力

九、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汉赋分类: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2、骚体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现今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贾谊代表作品(赋):《吊屈原赋》《鵩鸟赋》

《吊屈原赋》与《鵩鸟赋》比较:

前者多人生感悟,后者多政治感慨;前者偏于析理,后者偏于抒情

3、“九体”:与《九歌》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的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

4、枚乘和《七发》(注:《七发》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七体”开山之作)

枚乘:梁园文学群体中杰出代表,《汉书〃艺文志》录其著9篇,今存《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七发》等。

《七发》特点:借鉴先秦文学、运用逐步盘升手法、运用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

5、“七体”:以《七发》为模板的韵散结和、采用设为问答形式结纂全篇、笔墨夸张描绘精细、多用

比喻叠字、辞藻繁富、以叙事状物为主的鸿篇巨制,是汉大赋的体制。

6、司马相如:字子卿,为梁园文学群体之一,后世称之为“赋圣“,代表作:《子虚赋》(被誉为“圣

世王朝第一篇鸿文”)、《上林赋》(内容特点:塑造帝国形象、弘扬一统观念、体现时

代精神)、《白头吟》

7、司马相如艺术成就:

(1)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

(2)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

(3)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8、扬雄四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9、《甘泉赋》描写方面写作特点:

(1)采用主观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

(2)铺陈空间的多项维度,展示三维六度空间

(3)对骚体赋予新功能(表达汉代盛世和天子声威)

10、西汉其他赋家:东方朔——《答客难》枚皋王褒——《洞箫赋》

十、司马迁与《史记》

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为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

例)。宗旨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史记》人物形象共性多方面体现在: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以牙还牙以怨抱怨、士为知己者死、人

物复杂多面性(相关概念——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

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体现)

4、《史记》风格特点: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浓郁的悲剧气氛、强烈的传奇色彩

5、《史记》写作特点:宏大叙事、纪传体例之以人为纲、记事全面结构严谨、全面反映历史真实面貌

6、《史记》地位及影响: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是传记文学

名著,但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充分体现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合;在《史记》

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

戏剧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的开发利用。

十一、两汉乐府诗

1、两汉乐府诗:又称“两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

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2、乐府:(1)指在西汉衰帝之前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

(2)由各地歌谣和文人创作的供朝廷使用的一种诗歌总名。

3、《乐府诗集》:由宋代郭茂倩编写,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分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

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

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其中相和诗辞数量最多。

4、汉乐府诗内容(代表作见书):

下层百姓的疾苦不幸、富贵人家的享乐、热烈直率的爱情表白、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5、汉乐府诗艺术特点:善于选择场景、善于写偶然性突发性事件、叙事有尚奇特点

总之,乐府诗以叙述为主,具有娴熟的叙事技巧,成为叙事诗的典范。

6、乐府五言诗的基本轨迹:西汉五言歌谣——乐府五言诗——文人五言诗

7、诗体演变中的三类诗体:楚声与三言、七言体北狄、西域乐与杂言体从四言到五言(具体看书)

十二、东汉词赋

1、京都赋: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以描写京都为内容的大赋,滥觞于扬雄《蜀都赋》。代表作:班固

《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西晋左思《三都赋》

2、班固《两都赋》内容详见202-203页,艺术突破:打破了“劝百讽一”的结构模式,详略有致,

别具匠心。

3、张衡《二京赋》分《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借“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的对答结传成

篇。特点:理性精神与充分的社会内容完美结合、在旧有格式中注入新内容(民俗事象、诗情画意景物描写)

4、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从总体上看明显分为两个板块,前一个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后一个叙述

宫殿的功能效果,是二元分立的格局。

5、述行赋:西汉后期出现的以文学家记叙自己漫游的经历,在对漫游之地治乱兴废变迁、名人遭遣

的追忆中表达自己治乱、兴亡、存没的感慨的一类赋。代表作:班彪《北征赋》刘歆《遂初赋》蔡邕《述行赋》

6、抒情小赋《归田赋》(张衡)特点:自然景物描写明丽清新生趣盎然,表达对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的喜爱之情。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大三上) 一、填空题。 1、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又称紫金山,这座山向西距南京城7里,向东距钟山山顶也是约7里,因此称半山,这期间他的诗以七绝形式描写自然风光,注重炼字炼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受到历代诗论家的赞赏,世称半山体。又称“王荆公体”、半山绝句、半山诗。 2、《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存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北宋处士林逋(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4、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悲)也”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5、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6、柳永,北宋婉约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二、选择题。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唐P185 2、通俗诗派,又称“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元稹(《织妇词》、《田家词》)、白居易(组诗《秦中吟》 10首、《新乐府》50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一个诗派,诗歌多用写实手法,多用“新乐府”诗,语言通俗易懂和浅显,重要作家还有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王建(《田家行》)、李坤等。唐P277 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4、陈子昂论诗提倡汉魏风骨,主张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自己的创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诗,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

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 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其酬唱作品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有三类题材:①怀古咏史②咏物③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西昆体诗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很少抒写诗人的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其诗师法李商隐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及答案汇总 宋诗 一、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

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宋初文学

第一章宋初文学 、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从白居易进 步,以杜甫为典范。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题1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题(2011级)

一、填空题(20x1’=20’) 二、名词解释(4x6’=24’) ●文章四友 初唐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称为“律诗正宗》。苏味道与李峤又以“苏李”并称。 ●初唐四杰 初唐诗坛出现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怀有改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创作上扩大了诗歌的创作领域和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感情基调昂扬、壮大、激烈,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白体诗歌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其中王禹偁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王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开宋诗一代新风。 ●晚唐体诗歌 晚唐体又称苦吟派,是宋初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九僧、林逋、寇准等,他们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诗歌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清雅有味,具体内涵表现为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 ●西昆体诗歌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馆阁文人在秘阁编书、制诰的余暇,写作而成的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优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推崇李商隐,主要学习其字句锤炼、典故应用,追求形式技巧。是一个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美的诗歌流派。 ●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时流行的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等。他们的作品多写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内容狭窄,情调缠绵,辞藻华丽,后蜀赵崇祚选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编辑一个词集《花间集》,花间词派由此得名。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派诗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是一个松散的作家群体,仅拥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他们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面广,题材来源丰富,刘克庄、戴复古成就最高。但部分诗人也多应酬之作,辞意俗套,作品粗糙。 ●大历十才子 是对大历年间十位诗人的合称,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主要内容是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散文文体文风改革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5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上隋高帝革文华书》的作者是隋唐诗人李谔。 2、“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的作者是初唐诗人刘希夷。 4、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 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诗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6、有“词中老杜”之称的大晟词人是周邦彦。 7、赵冀《瓯北诗话》:“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此继李杜之后一大评论家对苏轼的评论。 8、《断肠词》全集(25首),是南宋朱淑真作。 9、词在唐,五代时统称为曲子词。 10、裴铏,唐,著有《传奇》三卷,有“传奇之词”之称。 11、《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 12、与“诗俊”陈与义并称为“洛阳八俊”的“词俊”是周敦儒。 13、《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源自于元稹的《莺莺传》,元代时王实甫发展到第三阶段。 14、“上官体”的特色是绮错婉媚。 15、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的初唐诗人是刘长卿。 1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作者是崔颢。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 19、柳永字耆卿,周邦彦字清真。 20、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的诗人是贺铸。 21、陆游的诗集题做《剑南诗稿》。 22、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出自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4、《扬州慢》的作者是姜夔。 25、耶律倍是辽朝诗人。 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翻译题。(翻译,标点,繁化简)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原文】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仆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9.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11.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12.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13.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6.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1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18.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