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花夕拾》公开课说课稿

《朝花夕拾》公开课说课稿

《朝花夕拾》公开课说课稿
《朝花夕拾》公开课说课稿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说课稿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一、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后面安排的导读,《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共收入10篇作品。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二、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影响,学生们很少能真正接触到一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或引读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②了解名著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篇目的同时对《朝花夕拾》产生兴趣。

依据上述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语文阅读教学更要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激励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课前准备

为了让本节课教学内容更丰富,我除了认真研读课本上的知识点之外,还查阅并搜集了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取舍,做成课件;同时,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我安排了他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芜杂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通过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对作品情感及背景的了解。

(二)了解写作背景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

苦的日子里毅然完成《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在那里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又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与之前创作的五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释题

鲁迅先生说,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他在心境芜杂的中年,回忆起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朝花夕拾》这个题目的理解,进而过渡到整本书的理解。

四.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浏览整本书,思考: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

2.《朝花夕拾》原名是什么?一共有多少篇?每一篇的篇名是?

略读整本书,根据呈现的内容悟一悟这是哪篇文章?

因为鲁迅的文章不大好读懂,为了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我设计了如此环节:呈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们猜文章题目,希望孩子们以一份轻松的心情走进这本书,了解主要内容。

教师过渡:

百草园里有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三味书屋里不“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无味;急切盼望着盛大的迎神赛会,父亲的一句“背不出《鉴略》,就不要去看会!”让他从头冷到脚;幸而有善良朴实的长妈妈给他买来了“三哼经”;知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就着辣椒吃花生米看《天演论》,探求真理,乐此不疲;然而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的庸医却让父亲永远的离开了他;于是立志赴日学医,遇见可亲可敬的藤野先生;一位正直倔强的范爱农,却备受打击迫害,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以虚幻的无常来安慰自己寂寞悲凉的心。本应可爱温顺的猫,却天生一副媚态,言在此而意在彼,他以冷静的笔触尖锐而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闲来翻看《二十四孝图》,发现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中国儿童的可悲可叹。十篇文章,各有特色,

这个环节是我自己对本名著的理解,从鲁迅的童年开始到他的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鲁迅写作这本名著的用心,进而学生有信心走进《朝花夕拾》。

接下来是精读环节

挑出你喜欢的文章,精读,小组内交流并展示。

方法指导:

1.勾画圈点

利用一套自己能理解的符号,标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标在课文生字或用的好的词语下面;“?”标在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的地方;“!”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感想的地方;“~ ”(曲线)标在优美语句下面......)

2.赏析

从字词、修辞、结构、语言等角度赏析。

3.摘录

摘抄喜欢的句子、段落等。

教师过渡:各种各样的名著,都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来读:

五.阅读方法总结:

(1)先读小引、目录和后记。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2)浏览、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3)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圈点勾画,概括大意,摘抄,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有课内的方法引导到读所有名著的方法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

浏览+略读+精读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的呈现了名著阅读方法。

《朝花夕拾》公开课说课稿

《朝花夕拾》读前指导说课稿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一、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后面安排的导读,《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共收入10篇作品。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二、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影响,学生们很少能真正接触到一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或引读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②了解名著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篇目的同时对《朝花夕拾》产生兴趣。 依据上述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语文阅读教学更要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激励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说课前准备 为了让本节课教学内容更丰富,我除了认真研读课本上的知识点之外,还查阅并搜集了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取舍,做成课件;同时,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我安排了他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芜杂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通过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对作品情感及背景的了解。 (二)了解写作背景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要求: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 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1 (二)初读课文(25’) 1、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事情说,但要求说出趣在何处。) (生答略) 2、花5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请同学上讲台交流,注意: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 (三)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明确:不矛盾。“似乎”和“确凿”连用,貌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用词准确之处。 “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分析课文第第二自然段段 ①仔细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②自由大声诵读第2自然段3遍,争取不看书,能按顺序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 学生读时,板书:

九年级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习题及答案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答案一、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草园 6、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7.三8.活无常9、江南水师学堂10、《琐记》11乌烟瘴气12 强烈欲望13生活片段14弃医从文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16迎神赛会 17《藤野先生》18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19 “妨害白话者”20《琐记》21《无常》,《五猖会》。 22新学堂与旧学堂23无常_ 24藤野先生25范爱农。 二、选择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要求: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3、解题: 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阅读《朝花夕拾》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2、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鲁迅其人与时代背景 1、指名学生介绍鲁迅,教师视情况补充。 2、指名学生介绍《朝花夕拾》,教师视情况补充。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典型的江南水乡——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81——1936,先后在南京、日本、北京、厦门等地学习、教书;1927年10月到上海,直到逝世。肺病,55岁。几十万人自发为其送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后来又加了“小引”和“后记”。基本写于1926年。当时鲁迅在北京工

作,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进步学生,发生三·一八惨案,鲁迅支持学生,受到通缉,四处躲藏,后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备受保守势力的排挤。苦闷,愤懑,正如《小引》中所说:“浪迹天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于是便想起了往事。)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朝花夕拾》公开课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黄堡镇中心学校王冉 在引导中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朝花夕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打开《朝花夕拾》的小引部分,听老师给你们念一段话。1927年鲁迅写下:1.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总要算是无聊了吧,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 2.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出炎热的。这两句话让我们隐约感到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并不好,纷扰芜杂,甚至还带着强烈的悲观与虚无。 被毛主席评价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遭遇了什么?我们

一起来看一下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 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在惨案中牺牲的就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的22岁的刘和珍,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困苦的日子里毅然完成《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在那里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又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与之前创作的五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释题 鲁迅先生说,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他在心境芜杂的中年,回忆起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四.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主备人:郭颖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得失,揭示艺术规律。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4.掌握一些有关阅读散文的方法。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1)小引(2)狗?猫?鼠(3)阿长和山海经 (4)二十四孝图(5)五猖会(6)无常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父亲的病(9)琐记(10)藤野先生(11)范爱农(12)后记 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五、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朝花夕拾教案阅读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藤野先生》 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不是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快速的观其概貌) (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略读课文,概括内容。 《狗?猫?鼠》——作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作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本质。 《无常》——记述了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

朝花夕拾》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公开课

《朝花夕拾》教材解读 一、框架分析 《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回忆自己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整部文集结构简单、明晰,前七篇讲述了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了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文集多侧面地记录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性格和志趣形成的过程。 二.故事情节 《狗?猫?鼠):作者针对人们对自己“仇猫”的态度,展开了反击。他清算了猫的种种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提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这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气相同:第二,它与虎同族,却是一副媚态;第三,它们总是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属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的好感却没有增加,而且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于。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典型,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某些学者,并把他们与禽类作比较,尖锐而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达了自己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坚定信念。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作者儿时与自己的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自己的隐鼠一事,充满了懵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作者从自己小时候阅读《ニ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愚孝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展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渴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和被父亲强迫背通《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展现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推残。 《无常》: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作者在夹叙夹议中展现了人们对“无常”这一“有人情味”的鬼的喜爱,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送“我”

《朝花夕拾》推荐名著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 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 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童年》 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 2、阅读要讲究方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 一、导入 1、鲁迅的成长足迹 17岁那年,奋力求学 21岁那年,国人麻木不仁 28岁那年,回国任教 45岁那年,写下《朝花夕拾》 55岁那年,逝世 2、《朝花夕拾》的成长足迹 “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3、展示图片,推测插图属于《朝花夕拾》的哪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五猖会 藤野先生琐记 4、看目录,回忆初读印象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二、文本研读 1、散文: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2、翻看阅读本,分享一下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对于事物刻画最感染你的一处,并说明理由。 3、读散文,首先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体会作者的“托物寄意”。 4、讨论《朝花夕拾》的思想感情: A.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B.具有强烈的饭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C.以炽热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 5、散文: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形散而神不散” 三、拓展延伸 1、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2、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3、总结:《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四、总结 想起鲁迅说过:“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如果说没有童年的百草园,如果说没有童年的阿长与山海经,没有童年的这些那些,就没有日后伟大的鲁迅无尽的远方和无穷的想象,以及丰富的未来。我们多幸运,在我们的青春,就这样和鲁迅的童年相遇,让我们阅读吧,相信在你人生的路上,能不断地和鲁迅相遇,在这样的过程中,继续去感受,继续去感悟,继续去收获。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背景知识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 2、关于《朝花夕拾》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 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 3、解题 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 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地方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整体把握 哪些段落是写百草园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明确:1-8段 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那时”指什么时候? 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 A、有趣的景物; 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最有趣呢? 四、品味感悟 (一)有趣的景物 1、我们来听听第二段的范读录音,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 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 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 泥墙根一带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完整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二、合作交流 (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着。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 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 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 2、阅读要讲究方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 1926年间。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范爱农》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书目推荐】《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课时安排】1至2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 【教学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抒情,即事以明理。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精通作品内蕴,必须下以上三种功夫。 一是“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是“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

《朝花夕拾》公开课评课稿姜老师

《朝花夕拾》评课稿 姜受红 今天听了王老师《朝花夕拾》这一课。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地说一说: 一、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文本,触摸人物。本节课中,老师先后多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归纳信息。如“阿长与我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等都是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经典名篇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为了让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溶入文本,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情感的生发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事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物特点?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这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让学生因文生情,再带情入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课堂容量饱和,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本外的恰当补充;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要求,也有写作训练;既强化文本内容,也培养想象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教师点拨适时适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老师的语言精练而优美,既有益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精巧的点拨与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个体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朗读、写作训练、集体交流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在突出这一理念。从课堂的整体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是张弛有度,轻松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识落实,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较好。课堂上,教师既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同时对重点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实知识,又培养能力,体现出很强的教学实效性。总的看来,王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呈献了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渗透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朝花夕拾阅读课教案

三堡学校阅读课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16周 年级:八年级任课教师:张付立 阅读内容:1、《无常》、《二十四孝图》、《琐记》等篇目 阅读目的:1快速阅读、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体会语言的形象性、丰富性,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 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2、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了解作品诞生的 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学会欣赏运用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和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3、品味语言,学习抓住关键性语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 调,领会作者情怀,增强阅读、鉴赏作品能力。 4、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投影鲁迅画像,看到这幅画像,想必大家对他都非常熟悉,配合这幅画像,哪位同学能想起鲁迅的一句自评名言,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

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七年级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刚学过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鲁迅的作品,并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鲁迅的伟大情怀吧。(板书) 二、分组展示整体感知 全班分五组展示各组内容,一名同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两名同学分别介绍内容,具体步骤: 1、第一组:展示《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2、关于《朝花夕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3、解题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了介词“从……到……”,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地方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三、整体把握哪些段落是写百草园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明确:1-8段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时”指什么时候?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A、有趣的景物;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最有趣呢?四、品味感悟(一)有趣的景物1、我们来听听第二段的范读录音,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4、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泥墙根一带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1).“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都是静物(2).“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写的都是动物由此可见“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景物到动物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畦到桑葚,在空间高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徐赛儿)完整版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 ——基于《朝花夕拾》的阅读 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 “名著阅读”指导沦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这是语文教学的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整本书的阅读和指导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似乎集体无意识地在逃避。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课时时间有“限”。课时本来就紧张,再加强势学科的层层加码都在不断挤压着学生的时间,如果只是冲着“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卷上区区六七分的占比去读那十多部皇皇巨著,很多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都认为这大块的阅读时间的付出是划不来的。而且,名著阅读太耗时间了,我今年教初一,最近在给学生作《小王子》的阅读指导,试图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并让《小王子》成为能陪伴他们一生的经典。我预计得花至少十节课的时间。 二是速成有“招”。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资料,不少老师(包括家长)就让学生采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急就”方式来应对考试,这在几年前也许有些用,但是,现在,名著阅读的考查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层面了,而是要求学生整理、体验、感悟、思考,所以,这样的“招”已经没用了。 三是指导无“门”。我们知道,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和单篇的阅读指导是很不相同的,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者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书”概念。因此,习惯了面对一篇篇课文的语文老师,一

旦面对一本本的书的时候,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也正因为语文教师的“指导无‘门’”,学生的名著阅读才长时间处于无规划无指导无提升的“三无”状态。 如今,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名著阅读要纳入课程体系,要有相应的课时保障,这就倒逼着我们语文教师要把专业的整书阅读指导引入课堂内。 那么,面对一学期一本必读和两本选读的数量,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呢? 我想,要让阅读指导专业而有效,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