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学规律的应用

力学规律的应用

力学规律的应用

工程力学在材料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在材料中的应用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干什么的? 工程力学一般包括理论力学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有关内容,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构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理论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这里我们只对工程力学在材料中应用进行讨论,即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到机械中的各种机器建筑中的各个结构小到生活中的塑料食品包装很小的日用品。各种物件都要符合它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才能够安全、正常工作所以材料力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机械常用的连接件如铆钉、键、销钉、螺栓等的变形属于剪切变形在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其剪切应力。汽车的传动轴、转向轴、水轮机的主轴等发生的变形属于扭转变形。火车轴、起重机大梁的变形均属于弯曲变形。有些杆件在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几个方面的变形如车床主轴工作时同时发生扭转、弯曲及压缩三种基本变形钻床立柱同时发生拉伸与弯曲两种变形。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的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可能 材料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因此,制成杆件的物体就应该是变形固体,而不能像理论力学中那样认为是刚体。变形固体的变形就成为它的主要基本性质之一,必须予以重视。例如,在土建、水利工程中,组成水闸闸门或桥梁的个别杆件的变形会影响到整个闸门或桥梁的稳固,基础的刚度会影响到大型坝体内的应力分布;在机电设备中,机床主轴的变形过大就不能保证机床对工作的加工精度,电机轴的变形过大就会使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相撞,使电机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损坏等等。因此,在材料力学中我们必须把组成杆件的各种固体看做是变形固体....。固体之所以发生变形,是由于在外力作用下,组成固体的各微粒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的缘故。在材料力学中,我们要着重研究这种外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变形固体具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但在外力除去后又能立刻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大小的特性,我们把变形固体的这种基本性质称为弹性..,把具有这种弹性性质的变形固体称为完全弹性体.....。若变形固体的变形在外力除去后只能恢复其中一部分,这样的固体称为部.分弹性体....。部分弹性体的变形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随着外力除去

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我们说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假定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 从手摘苹果到行走跑步,从制作手工到建造房屋,从苹果落地到天体运动,都与力学息息相关。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其中一个是砸到牛顿头上的苹果,而这个苹果就代表着力学,由此可见力学的重要性。 力学是最早开始的一门科学。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 力学从很早以前就已经产生,可以追溯到雅典时期,亚里士多德我们都不陌生,除了他的各种理论被后人数次推翻的事迹,他还是当时著名的物理学家,并且对力学颇有贡献。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运动是永恒的,不能在一个时候曾经存在,在另一个时候不存在”,这种运动永恒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包含辩证法的因素,至今仍是积极而有价值的。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又一科学巨匠,他从生产实践出发,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静力学,被誉为“力学之父”。他严格证明了杠杆定理和浮力定律,正式从经验知识走向定律建立的重大飞跃。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进行检验和批判,成为经典力学的先驱,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被推崇为“近代科学之父”。他从关于对运动的描述、自由落体运动、惯性定律和抛体运动的研究和运动叠加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力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牛顿在十八世纪横空出世,成为了整个近代科学革命的象征,可以说,牛顿在总体上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进程。 他在168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概括了之前著名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他自己的创造,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给出了确切的表述,首次创立了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的严密体系,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实现了物理学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牛顿在《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宏观物体运动给出了精确的描述,总结了他自己的物理实现和哲学观点。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资料讲解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1.动量定理的公式Ft=p′-p除表明两边大小、方向的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与物体的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 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F为变力时,F应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守恒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 3.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 (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 (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7章动量微专题36力学三大规律的应用

力学三大规律的应用 [方法点拨] 做好以下几步:(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2)分析物理过程,按特点划分阶段;(3)选用相应规律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列出规律性方程. 1.(多观点分析运动过程)(多选)一辆汽车从圆弧形拱桥最高处匀速驶下,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动量保持不变 B.汽车的机械能减少 C.汽车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汽车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零 2.(守恒条件判断)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两轻质弹簧,一 弹性小球在两弹簧间往复运动,把小球和弹簧视为一个系统,则小球在运 动过程中( ) 图1 A.系统的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C.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系统的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3.(多观点分析动力学问题)(多选)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 的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上后又陷入泥潭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到达距 地面深度为h的B点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球下落 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H+h) B.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gh 图2 C.小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于m2gH D.小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所受阻力的冲量 4.(多观点分析动力学问题)(多选)把皮球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经过一段时间后皮球又落回抛出点,上升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记为A点.以地面为零势能面.设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则( ) A.皮球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皮球上升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冲量

高考物理专项练习50 力学三大规律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专项练习50 力学三大规律的综合应用 1. 如图所示,某超市两辆相同的手推购物车质量均为m 、相距l 沿直线排列,静置于水平地面上.为节 省收纳空间,工人给第一辆车一个瞬间的水平推力使其运动,并与第二辆车相碰,且在极短时间内相 互嵌套结为一体,以共同的速度运动了距离l 2,恰好停靠在墙边.若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恒为车重的 k 倍,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购物车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工人给第一辆购物车的水平冲量大小. 2.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形金属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边紧靠竖直墙 壁.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金属槽上端R 处由静止下落,恰好与金属槽左端相切进入槽内,到达最低 点后向右运动从金属槽的右端冲出,小球到达最高点时与金属槽圆弧最低点的距离为7 4R ,重力加速度 为g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对金属槽的压力大小; (2) 金属槽的质量. 3. 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 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 物体上,一起以v 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 匀速运动,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 发生碰撞,碰撞后B 、C 的速度相同,B 、C 的上表面相平且B 、C 不粘连,A 滑上C 后恰好能到达C 板的右端.已知A 、B 质量相等,C 的质量为A 的质量的2倍,木板C 长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A 物体与木板C 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当A 刚到C 的右端时,B 、C 相距多远?

4.足够长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固定一轻弹簧,弹簧的上端连接质量为m、厚度不计的钢板,钢 板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上方距离为3x0的A处沿斜面滑下,与钢板碰撞后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O为弹簧自然伸长时钢板的位置.若物块质量为2m,仍从A处沿斜面滑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计算结果可以用根式表示,求: (1)质量为m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1; (2)碰撞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3)质量为2m的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离O点的距离. 5.如图所示,质量为m1=0.5 kg的小物块P置于台面上的A点并与水平弹簧的右端接触(不拴接),轻弹 簧左端固定,且处于原长状态.质量M=1 kg的长木板静置于水平面上,其上表面与水平台面相平,且紧靠台面右端.木板左端放有一质量m2=1 kg的小滑块Q.现用水平向左的推力将P缓慢推至B点(弹簧仍在弹性限度内),撤去推力,此后P沿台面滑到边缘C时速度v0=10 m/s,与长木板左端的滑块Q相碰,最后物块P停在AC的正中点,Q停在木板上.已知台面AB部分光滑,P与台面AC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C间距离L=4 m.Q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木板下表面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1(g取10 m/s2),求: (1)撤去推力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长木板运动中的最大速度; (3)长木板的最小长度. 6.如图所示,某时刻质量为m1=50 kg的人站在m2=10 kg的小车上,推着m3=40 kg的铁箱一起以速 度v0=2 m/s在水平地面沿直线运动到A点时,该人迅速将铁箱推出,推出后人和车刚好停在A点,铁箱则向右运动到距A点s=0.25 m的竖直墙壁时与之发生碰撞而被弹回,弹回时的速度大小是碰撞前的二分之一,当铁箱回到A点时被人接住,人、小车和铁箱一起向左运动,已知小车、铁箱受到的摩擦力均为地面压力的0.2倍,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人推出铁箱时对铁箱所做的功; (2)人、小车和铁箱停止运动时距A点的距离.

力学的发展历程

力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力学的发展 古代最早的物理学体系是亚里士多德系,物理学者这门学科的名称就是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主要讨论运动(及产生和消灭)、空间和时间以及事物变化的原因等物理世界的根本原理,应该说,亚里士多德是比较系统和深入研究运动及有关的时间、空间的第一人。 关于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永远在运动变化,“运动是永恒的,不能在一个时候曾经存在,在另一个时候不存在”,这种运动永恒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包含辩证法的因素,至今仍是积极而有价值的。 对物理学的发展来说,亚里士多德初步提出以物质运动及其与时间、空间、周围物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形成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重视对近身事物的具体观察,强调思维逻辑的作用,首先引用数学方法来考虑具体物理定律,从而引起众多的讨论与研究等。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又一科学巨匠,他从生产实践出发,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起静力学,被誉为“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理和浮力定律。这是从经验知识走向定律建立的重大飞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一生创造发明了许多机构和机器。 经典力学的发展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进行检验和批判,成为经典力学的先驱,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被推崇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在力学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1.关于运动的描述 伽利略抛弃了亚里士多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观点,采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分析运动,对位移、距离和时间的概念给予确切的数学表达形式,运用笛卡儿创立的坐标系来定量的描述运动,认为应该依据运动的基本特征量速度对运动进行分类,由此,把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两种,并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2.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首先运用从一个理想实验得出的佯缪入手,对亚里士多德落体学说提出了反驳。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度为4,当我们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整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加起来比大石头还要重,因此重物体比轻物体都小。这样,就从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假设,推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慢的结论,从而在逻辑上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再通过著名的斜面实验检验自由落体运动符合他所提出的匀加速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当时用实验直接验证自由落体是匀加速运动仍有困难,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的实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时的加速度小得多,所以时间容易测量些。实验结果表明,光滑斜面的倾角保

力学发展史

力学的发展史 力学总体介绍 通常理解的力学,是指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人类早期的生产实践活动是力学最初的起源。 物理学的建立是从力学开始的,当物理学摆脱了这种机械(力学)的自然观而获得健康发展时,力学则在工程技术的推动下按自身逻辑进一步演化。最终,力学和物理学各自发展成为自然学科中两个相互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学科分类。在力学与物理学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按研究对象的物态进行区分,力学可以分为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根据研究对象具体的形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不同,固体力学可以分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板壳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机械振动、声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分析等等,流体力学包含流体力学、流体动力学等等。根据针对对象所建立的模型不同,力学也可以分为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通常分为固体和流体,固体包括弹性体和塑性体,而流体则包括液体和气体。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理论力学是力学的学科基础 它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①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规律;②运动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描述,如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等等,但不涉及受力;③动力学:讨论质点或者质点系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力学的起源 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器具,逐渐积累其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对力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保持运动,否则物体就会停止。任何运动,都是通过接触而产生的。真空也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物理作用。因此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的“世界是由真空和原子组成”的观点。他认为,空间必须是一个物质的连续体。 《物理学》是亚氏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运动学说又是其核心内容 1. 运动的本性 1运动的连续性(1时间的连续2量的连续) 2运动的过程性亚氏把每一类事物分为现实的和潜能的 .他认为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一、力学的三个基本观点: 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 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能量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例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v0,某时刻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小结:先大后小,守恒优先 变1: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小结:涉及时间,动量定理优先 变2:质量为M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中途拖车脱钩,待司机发现时,汽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设运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与重力成正比,汽车牵引力恒定不变,汽车停下时与拖车相距多远 小结:涉及位移,动能定理优先 二、力的观点与动量观点结合: 例2.如图所示,长 12 m、质量为 50 kg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因数为,质量为 50 kg 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 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板右端时立即抱住立柱,(取 g=10 m/s2)试求: (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3)人抱住立柱后,木板向什么方向滑动还能滑行多远的距离

三、动量观点与能量观点综合: 例3.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 h,质量为 m1的小物块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在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 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 M 处的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 m2的挡板 B 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 恰位于滑道的末端 O 点.A 与 B 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 OM 段 A、B 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物块 A 在与挡板 B 碰撞前瞬间速度 v 的大小. (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 d 时的弹性势能 E p(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四、三种观点综合应用: 例4.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 d 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 d 时,存在大小恒为 F 的斥力.设 A 物体质量 m1= 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 物体质量m2= kg,以速度 v0从远处沿直线向 A 运动,如图所示.若 d= m,F= N,v0= m/s,求: (1)相互作用过程中 A、B 加速度的大小; (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 A、B 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动能的减少量; (3)A、B 间的最小距离. 例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 L的小车,小车左端有一质量也是 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车子的右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长度与车长相比可忽略),物块与小车间滑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0,物块刚好能与小车右壁的弹簧接触,此时弹簧锁定瞬间解除,当物块再回到左端时,恰与小车相对静止.求: (1)物块的初速度 v0及解除锁定前小车相对地运动的位移. (2)求弹簧解除锁定瞬间物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工程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结构力学的发展史和学科体系,来阐述工程力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结构受力强度 结构力学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工程结构是能够承受和传递外载荷的系统,包括杆、板、壳以及它们的组合体,如飞机机身和机翼、桥梁、屋架和承力墙等。结构力学的任务是研究工程结构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的规律;分析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工程结构,为工程设计提供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确定工程结构承受和传递外力的能力;研究和发展新型工程结构。 观察自然界中的天然结构,如植物的根、茎和叶,动物的骨骼,蛋类的外壳,可以发现它们的强度和刚度不仅与材料有关,而且和它们的造型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工程结构就是受到天然结构的启发而创制出来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还要做到用料省、重量轻.对某些工程来说减轻重量尤为重要,比如飞机重量的减轻就可以使飞机航程远、上升快、速度大、能耗低。 结构力学的发展简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结构设计的规律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逐渐有了认识,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表现在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中,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赵州安济桥、北京故宫等等。尽管在这些结构中隐含

有力学的知识,但并没有形成一门学科。就基本原理和方法而言,结构力学是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同时发展起来的。所以结构力学在发展的初期是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融合在一起的。到19世纪初,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设计各种大规模的工程结构,对于这些结构的设计,要作较精确的分析和计算。因此,工程结构的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开始独立出来,到19世纪中叶,结构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中出现了许多结构力学的计算理论和方法。法国的纳维于1826年提出了求解静不定结构问题的一般方法。从19世纪30年代起,由于要在桥梁上通过火车,不仅需要考虑桥梁承受静载荷的问题,还必须考虑承受动载荷的问题,又由于桥梁跨度的增长,出现了金属桁架结构。从1847年开始的数十年间,学者们应用图解法、解析法等来研究静定桁架结构的受力分析,这奠定了桁架理论的基础。1864年,英国的麦克斯韦创立单位载荷法和位移互等定理,并用单位载荷法求出桁架的位移,由此学者们终于得到了解静不定问题的方法。基本理论建立后,在解决原有结构问题的同时,还不断发展新型结构及其相应的理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学者们对船舶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力学研究,并研究了可动载荷下的粱的动力学理论以及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方面的问题。20世纪初,航空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对薄壁结构和加劲板壳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以及对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同时桥梁和建筑开始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这就要求科

§4 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4 电磁感应与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电磁感应等电学知识解决力、电综合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电综合问题的解法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等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有 1、利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研究电磁感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问题。 3、应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问题。 4、应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这类问题覆盖面广,题型也多种多样;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运动状态的分析来寻找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取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条件等,基本思路是: 【例1】如图所示,AB 、CD 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在导轨的 AC 端连接一个阻值为 R 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 、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 ,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求此过程中ab 棒的最大速度。已知ab 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都不计。 F=BIL 界状态 v 与a 方向关系 运动状态的分析 a 变化情况 F=ma 合外力 感应电流 确定电源(E ,r ) r R E I +=

解析:ab 沿导轨下滑过程中受四个力作用,即重力mg ,支持力F N 、摩擦力F f 和安培力F 安,如图所示,ab 由静止开始下滑后,将是↓↑→↑→↑→↑→a F I E v 安(↑为增大符号),所以这是个变加速过程,当加速度减到a =0时,其速度即增到最大v =v m ,此时必将处于平衡状态,以后将以v m 匀速下滑 ab 下滑时因切割磁感线,要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电磁感应定律: E=BLv ① 闭合电路AC ba 中将产生感应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 ② 据右手定则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为aAC ba ,再据左手定则判断它受的安培力F 安方向如图示,其大小为: F 安=BIL ③ 取平行和垂直导轨的两个方向对ab 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应有: F N = mg cos θ F f = μmg cos θ 由①②③可得R v L B F 22=安 以ab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应有: mg sin θ –μmg cos θ-R v L B 22=ma ab 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a =0时速度达最大 因此,ab 达到v m 时应有: mg sin θ –μmg cos θ-R v L B 22=0 ④ 由④式可解得()2 2cos sin L B R mg v m θμθ-= 注意:(1)电磁感应中的动态分析,是处理电磁感应问题的关键,要学会从动态分析的过程中来选择是从动力学方面,还是从能量、动量方面来解决问题。 (2)在分析运动导体的受力时,常画出平面示意图和物体受力图。 二、电磁感应中的能量、动量问题 无论是使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还是使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都要消耗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回路中的电能。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能量的转化,而且保持守恒,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包含电和磁在内的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分析问题时,应当牢牢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就可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如有摩擦力做功,必然有内能出现;重力做功,就可能有机械能参与转化;安培力做负功就将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做正功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然后利用能量守恒列出方程求解。

工程力学习题答案_范钦珊_蔡新着_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_第二版

(a) (b) 习题1-1图 (a) (b) 习题1-2图 D R (a-1) C (a-2) D R (a-3) (b-1) 1-1 图a 、b 所示,Ox 1y 1与Ox 2y 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试将同一方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解:(a ),图(c ):11 s i n c o s j i F ααF F +=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 i n j F αF y =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 i n 1F F y = 讨论:?=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 ),图(d ): 分力:22)tan sin cos (i F ?ααF F x -= ,22sin sin j F ?α 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F F y 讨论:?≠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2 试画出图a 、b 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1-3 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1 (c ) 2x (d )

习题1-3图 1-4 图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力F 1作用在B 铰上。杆AB 不计自重,杆BD 杆自重为W 。 试画出图b 、c 、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并加以讨论。 或(a-2) B (a-1) (b-1) F Ay (c-1) 或(b-2) (e-1) (f-1) (f-2) 1O (f-3)

Ax F ' (b-3) E D (a-3) 习题1-5图 B (b-2) (b-1) F ' C C (c) F Ax F 1-5 试画出图示结构中各杆的受力图。 1-6 图示刚性构件ABC 由销钉A 和拉杆GH 支撑,在构件的点C 作用有一水平力F 。试问如果将力F 沿其作用线移至点D 或点E (如图示),是否会改变销钉A 的受力状况。 解:由受力图1-6a ,1-6b 和1-6c 分析可知,F 从C 移至E ,A 端受力不变,这是因为力F 在自身刚体ABC 上滑移;而F 从C 移至D ,则A 端受力改变,因为HG 与ABC 为不同的刚体。 F F 1 (d-2) y B 21 习题1-6图 F (b-2) (b-3) F y B 2 A A B 1 B F

三大力学面试总结

1、三大力学概述 (1)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刚体。 (2)材料力学就是研究构件承载能力的一门科学,包括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主要研究对象是单个杆件。 (3)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作用下的响应,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计算等。主要研究对象是杆件结构。 2、材料力学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认为整个物体体积内毫无空隙地充满物质 (2)均匀性假设: 认为物体内的任何部分,其力学性能相同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在物体内各个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4)小变形与线弹性范围 认为构件的变形极其微小,比构件本身尺寸要小得多。 3、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受力特点与变形特点 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杆件变形是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4、圣维南原理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二二F N/A,这一结论实际上只在杆上离外力作用点稍远的部分才正确,而在外力作用点附近,由于杆端连接方式的不同,其应力分布较为复杂。但圣维南原理指出:“力作用于杆端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与杆端距离不大于杆的横向尺寸范围内受到影响” 5、扭转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杆件受到方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杆件的横截面绕轴线产生相对转动。 6切应变 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单元体的直角将发生微小的改变,这个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7、切应力互等定理 两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数值相等,且均指向(或背离)该两平面的交线。 8、正应力、切应力、主应力 应力:为了表示内力在一点处的强度,引入内力集度,即应力的概念。将总应力分解为与截面垂直的法向分量(正应力)和与截面相切的切向分量(切应力)。其中主应力为没有切应力作用的截面上的法向应力 9、中和轴的定义

工程力学的应用和发展

题目:工程力学的应用和发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工程力学专业 学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2012 年11 月17 日

摘要 随着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步入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怎样才能让自己学有所有,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里面,让自己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使自己的人生观的以实现。我认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应用与发展,为将来的职业规划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从自身来讲,作为工程力学系的一名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研究是必要的。 1.绪论 1.1工程力学专业的基本特征 工程力学专业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力学方面的知识,而正是因为基础学科的特性,所以在很多方面他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与数理化天地生同样重要,是机械、土木、交通、能源、材料、仪器仪表等相关工科的基础;作为应用学科,它几乎与所有工科专业交叉,直接解决工科专业发展和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难题。现在的工程力学专业,与时俱进,多增加了使用大型工程力学分析软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进行工程测试和分析的学习。可以说,它亦理亦工,同时精通计算机。学理工的人都知道,力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力学不好学,学得好的人必定能够在工程领域中游刃有余,无论在哪一行,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都可以一点即通,是最为典型的“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就时代而言,工程力学也是碰到了好年头,百业俱兴,各类基础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工程力学无论参与到建筑设计还是土木施工中都大有可为,能源采掘、船舶制造和航天器制造,也都要充分用到力学知识,力学是工科中的“万金油”专业。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工程力学专业大致的研究方向。从而对于他的发展及应用有大致认识[1]。 2.工程力学专业的应用和发展 2.1工程力学专业的大致就业前景 工程力学专业大致的就业方向有下面五点 1 学校和科研单位 选择研究所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大多数是航空集团下属的研究所。这种单位的工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也是比较安稳的。工作地点主要在沈阳、西安、北京、上海。去学校当老师的相对少一些,主要是由于目前硕士生的扩招,学校对老师的学历要求也随之提高。 2 继续读博 这也是很多工程力学硕士生的选择。而且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继续在南航读博,除了南航的工程力学实力比较雄厚原因之外,导师因素和本身对硕士课题比较了解

高考物理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复习

高考物理力学规律的综合应用复习 【考点透视】 解决动力学问题有三个基本观点,即是力的观点、动量的观点、能量的观点。 一、知识回顾 1.力的观点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见的公式(或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ma F = 运动学公式:at v v t +=0,202 1at t v s + =,as v v t 22 2=-,t v s =,2aT s =? ⑵.圆周运动的主要公式:22 ωmr r v m ma F ===向向 2.动量观点 ⑴.恒力的冲量:Ft I = ⑵.动量:mv p =,动量的变化12mv mv p -=? ⑶.动量大小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 ⑷.动量定理:p I ?=,对于恒力12mv mv t F -=合,通常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物体。 ⑸.动量守恒定律: 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比系统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问题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对于两个物体有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系统(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 3.用能量观点解题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关系 ⑴.恒力做功:θcos Fs W =,Pt W =, ⑵.重力势能mgh E P =,动能221mv E k =,动能变化21222 121mv mv E k -=? ⑶.动能定理: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变化,表达式2 1222 121W mv mv -=总 ⑷.常见的功能关系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P G E W ?-= 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的负值E W P ?-=弹 有相对时,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产生的内能,即2221202 12121mv mv mv fl Q --= = ⑸.机械能守恒:只有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做功系统的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有 2211p k p k E E E E +=+、减增p k E E ?=?、减增B A E E ?=? ⑹.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 二、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时,一般用力的观点解题。

(完整版)工程力学习题答案范钦珊蔡新着工程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二版

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 1 - 3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1 - 1图a 、b 所示,Ox 1y 1与Ox 2y 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试将同一方 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 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解:(a),图(c ): 分力: 投影: =90 ° 时, (d ): F cos i 1 F X 1 F y1 F sin F y1 F sin j l 讨论: (b ),图 F X 1 F cos 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 X 2 投影是代数 量。 F sin sin 分力: j 2 B D (b) D (b-1) (a-3) 投影: 工90°时, F X 2 F cos , 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讨论: 1 -2试画出图a 、b 两情形下各物体的受力图,并进行比较。 F y2 F cos( F X 2 (F cos F sin tan )i 2 F y2 (a) l F Ay F A X 1 F RD 值大小也不同。

a 5 A ■d F B F F C A B B (a-1) (b-1) B C D B C B C W D Ay 或(b-2) (c-1) (d-1) D C A B C D Ft D 或(d-2) (e-2) (e-1) C O i Oy B F A (f-3) (e-3) IV 2 [f W (f-1) (c) 习题1—3图 F B F B F Ax F A F D B F F c W (f-2) A O A F A 力 F i 作用在 ,并加以讨论。 ----------------- : B 铰上。杆AB 不计自重,杆BD 杆自重为 W 。试画出图 1 —4图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 b 、c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 A z z ” X X z r ' i /A 1 r C [ ------------ D F Ax A B 虾 F 或(a_2)

热力学三大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不灭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简单的解释如下: ΔU = Q+ W 或ΔU=Q-W(目前通用这两种说法,以前一种用的多) 定义: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基本内容: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转变为热;消耗一定的功必产生一定的热,一定的热消失时,也必产生一定的功。 普遍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一切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表征热力学系统能量的是内能。通过作功和传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使内能有所变化。根据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由初态Ⅰ经过任意过程到达终态Ⅱ后,内能的增量ΔU应等于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 和系统对外界作功A之差,即UⅡ-UⅠ=ΔU=Q-W或Q=ΔU+W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如果除作功、传热外,还有因物质从外界进入系统而带入的能量Z,则应为ΔU=Q-W+Z。当然,上述ΔU、W、Q、Z均可正可负(使系统能量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对于无限小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为 δQ=dU+δW因U是态函数,dU是全微分[1];Q、W是过程量,δQ和δW只表示微小量并非全微分,用符号δ以示区别。又因ΔU或dU只涉及初、终态,只要求系统初、终态是平衡态,与中间状态是否平衡态无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是: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这是许多人幻想制造的能不断地作功而无需任何燃料和动力的机器,是能够无中生有、源源不断提供能量的机器。显然,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1)概述/定义 ①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按照热传导的方向来表述的)。 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把它全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任何影响(这是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说的,它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2)说明

工程力学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题目:工程力学的应用与发展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系): 2012 年11 月13 日

目录 摘要 0 1 绪论 0 2工程力学的发展 (1) 2.1工程力学的特点........................................................................ .. (1) 2.2研究内容和方向........................................................................ .. (1) 3 工程力学的应用 (2) 3.1材料力学........................................................................... .... .. (2) 3.2固体力学........................................................................... .... .. (2) 3.3流体力学........................................................................... .... .. (3) 3.4结构力学........................................................................... .... .. (4) 4.结论 (5) 参考文献 (5)

摘要 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它包括: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1.绪论 工程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首先提出这一名称并对这个学科做了开创性工作的是中国学者钱学森。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些极端条件下的工程技术问题,所涉及的温度高达几千度到几百万度,压力达几万到几百万大气压,应变率达百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秒等。在这样的条件下,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很难用实验方法来直接测定。为了减少耗时费钱的实验工作,需要用微观分析的方法阐明介质和材料的性质;在一些力学问题中,出现了特征尺度与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可比拟的情况,因而必须从微观结构分析入手处理宏观问题;出现一些远离平衡态的力学问题,必须从微观分析出发,以求了解耗散过程的高阶项;由于对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大批新型材料的出现,要求寻找一种从微观理论出发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配方”或预见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促使了工程力学的建立。工程力学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迫切要求能有一种有效的手段,预知介质和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及其随状态参量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是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分子物理和统计力学的建立和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已经比较清楚,为从微观状态推算出宏观特性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总的来说,工程力学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