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重点哥德式建筑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中世纪公元500年至1500年

被看成是人类进步征途中一个漫长而毫无目标的迂回时代——穷困、迷信、黯淡的一千年,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新黄金时代分隔开来

中世纪=黑暗时代?

负面评价:

造成黑暗的中世纪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罗马帝国在分裂的过程中遭到日耳曼人的入侵,东罗马帝国长期采取防卫自保的政策,限制了文化创造的活力,使文化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从而与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

一个是基督教分裂之后出现长期纷争,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以政治手段来操纵与压制不同教派,使东正教沦为御用工具,失去了基督教的宗教独立;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新统治者与天主教达成妥协,教皇国的建立加快了其世俗化的进程,远离了基督教的宗教本位,从而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黄金时代形成强烈的反差

BUT

“史学家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因为“经年累月的研究已经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这就是“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结束时,欧洲的技术与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

中世纪文化对欧洲文化的贡献——建筑

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

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

原因::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

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

三个阶段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又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 米兰大教堂为哥特式知名建筑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它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学问。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

特点: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代表: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介绍:

(Flying Buttress)

飞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

法国亚眠大教堂双层飞扶壁

飞扶拱

花窗玻璃

“最后的晚餐”题材的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十字平面

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

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对欧洲文化的贡献

法国: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窗。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

巴黎圣母院

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享誉欧洲。

英国哥特式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

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平方向伸展。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平方向伸展。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德国

克隆主教堂

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汇总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在拉文纳的圣维塔里教堂保存着《皇帝查士丁尼与他的亭沉闷》和《皇后狄奥多拉与她的侍从们》。拜占庭美术的独特个性于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达。高度提纯的色彩与明暗关系强调了人物作为物质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则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艺术中一种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纤巧的双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脸和凝神谛视着的大眼睛,小嘴、弯眉以及窄长的鼻子——这种理想的相貌将在此后的拜占庭美术中反复出现。扁平的人像“悬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时间与深度空间的维度在这里都不存在了,于是尘世中流逝的现象(生命及权力)就被升华成了天国永恒的存在。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及其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剖析两种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面,并加以探讨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西方 前言 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文化具有非遗传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继承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阶段性。文化有三个层次构成,及外层的物质层次,核心部的心理层次,中间的心和物相结合的层次(体质的层次)。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解、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它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体育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第二,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第四,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等。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体育文化的不断交流与传播,我们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既有差异又有着互补。两者虽然形成的体系、内涵不同,但都是人类的财富。 1中国体育文化 中国体育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而发展的。中国体育文化经历了古代体育文化、近代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三个阶段。中国原始体育文化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在生产极其低下的社会情况下为了生存,人们学会了攀登、爬越、泅水等生产和生活技能并将其直接服务于社会形成了“体育”的雏形。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医学知识的积累,养生思想的出现,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古代体育在原始萌芽状态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从而脱离了生产劳动,与军事教育、祭祀、礼仪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具有明显社会职能的初级形态。尤其到了唐朝,当时经济的繁荣为体育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一时期对军事训练的重视和武举制的推行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盛行。宋代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得到了完善,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活跃,体育组织相继出现,马球、蹴鞠由竞技性向娱乐性方向发展,文人对养生的研习、道家对导引的编著在气功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明清时期随着导引养生思想的成熟和完善,武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并发展成为多种门派。中国近代体育文化是1840~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以武术为基本内容

欧洲中世纪艺术风格

中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特征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艺术的开始首先是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中心,继而传向西班牙、德国、澳洲、法国和英国。巴罗克艺术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巴罗克风格的盛行是在1620年间,由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首先拉开序幕。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罗克家具最负盛名,跃居欧洲各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巴罗克风格的经典范例。其他如英国的雅各宾式、威廉玛丽式及美国早期殖民地式的家具亦较具影响。 巴罗克风格中常见的雕饰图案有不规则的珍珠壳、美人鱼、半人鱼、海神、海马、花环、涡卷纹等/在法国,巴罗克风格的桌类家具还常常运用人体雕像来桌面的支撑腿,或桌面下的横托装饰。巴罗克家具在表面的装饰上,除了精致的雕刻外,金箔贴面、描金添彩涂漆及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 古代埃及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丰富的物产以及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使得古埃及人民早在公元前2650年就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堪称奇迹的“金字塔”。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活”,就象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他们的统治者,威力永无穷的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就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以及装饰华丽的棺匣和墓室--牢固的金字塔。 出于对死后复生的信念,古埃及的王公贵族们把坟墓看作是永久的“住宅”,必须布置得与死者生前情景一样,放上必备的家具、食品、饮料、兵器、首饰及化妆品。不过,家具在这个环境,它是为统治者的等级观念而设计的,尤其是椅子,被看作宫廷权威的象征,这其中较具代表性,是从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361-前1352)陵墓中发掘出的一把御用的金椅。椅背上的贴金浮雕,表现了国王生前的生活情景。王后正在为国王涂圣油。背面的人物服饰用彩色陶片和宝石镶成。其他的家具如现存最早的椅子是从第四王朝赫特菲尔斯陵墓中出土的黄金扶手椅和黄金床等。他们同当时的建筑一样,都具有安定庄重、威严华贵的特征。在形象上,多将家具的腿雕刻成牛蹄、马脚和狮爪状;材料上,用芦苇编织小桌子和装饰台,用皮革、灯芯草和亚麻绳做叠凳、椅和床的蒙面料。装饰手法多为豪华的金银、象牙及宝石镶嵌和丰富的纹样彩绘与雕刻。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家具创作灵感多来源于自然形态的特征。有一块描述森那凯里布(公元前704-681年)大帝进攻敌城堡的浮雕中所表现的椅子,用松塔圆台装饰椅子腿,将征战的俘虏作为支撑椅子的框和横木,还有高高的踏板以及异常高的坐面等。通过椅子中人物的形象描绘,炫耀东方统治者权威的特征。 另一块表现阿瑟巴尼帕尔(公元前668--631)国王和王后进餐的石刻中,真实的描写了古代亚述式家具的式样。国王随心所欲地半卧在床上与一旁端左的王后正在一边进餐一边交谈。

中世纪欧洲体育

第五章欧洲中世纪体育 一、历史概况 一、历史背景 1、德国历史学家克列斯拉夫·凯列尔把欧洲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 2、宗教意识弥漫:天主教(罗马国教)、东正教及后来的加尔文教、路德教等。 3、日尔曼人建立国家:匈奴人击败里海一带的东哥特人,遂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民 族大迁徙。日尔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法、德、意、英、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等欧洲主要国家。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被称为欧洲历史的中古时期或中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僧侣掌握,没有身体活动的地位。只是在封建骑士教育中,保留着一些身体训练和竞技活动。 10~11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的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产生了不同于贵族与农民的市民体育。 13~15世纪,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的扩大,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新时代和新体育呼之欲出。 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基督教起初只是犹太教的众多派别之一,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统治下的犹太民族中。这个犹太教小宗派声称其牺牲在十字架上的领袖耶稣就是犹太人期盼已久的救世主基督,因而被称之为基督徒。 公元2世纪时,基督徒把犹太的创世神话、历史传说和基督的说教等整理成书,这就是基督教的《圣经》。 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又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为西欧社会的精神支柱。 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与体育 基督教宣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随人的死亡而化为尘土,其灵魂将回到上帝那儿按生前的行为的善恶,接受恩典和惩罚。为拯救灵魂,人要无条件帝服从、忍耐,在祈祷忏悔和冥想中苦度终生,绝不能听任肉欲的驱使,贪图口腹之福、视听之乐 和求爱之欢,造成人们对现世人生的冷漠和对未来审判的恐惧。 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提出了“原罪”说,认为只有信仰上帝,通过禁欲、斋戒、忏悔、出家修行等才能摆脱人间的罪恶和痛苦,得到上帝的挽救,死后灵魂才能升天。在鄙视现实、鄙视肉体、弃绝一切欢乐和幸福的禁欲风气中,体育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1、体育的全面衰退 教会反对一切公共竞技集会,不准参加竞技比赛和格斗表演的基督徒领取“圣餐”,竞技者和角斗士必须保证永远放弃这种职业才能成为基督徒。公元394年,罗马帝 国宣布禁止一切带有异教色彩的活动,希腊的奥林匹克竞技和其他竞技会从此销声匿迹。 教士和修士们极力诱导人们摧残身体以完美灵魂,一切有利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卫生行为都被视为“罪孽”。 统治阶级在培养效忠教会和封建领主、勇猛作战的骑士教育中,有一定的尚武体育训练,使古代某些体育活动和竞技得到了一定的保留。 2、没有体育的教会学校

中世纪城市建筑特点总结归纳

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特征总结归纳 这学期学的是欧洲中世纪建筑文明,于是想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特点归纳一下。中世纪欧洲城市建筑风格有三种,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 首先是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时代是指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东迁到到君士坦丁堡开始,一直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将拜占庭帝国灭亡为止。而拜占庭的建筑在6世纪以后与拉丁西方的建筑形式拉开了差距。一般来说,从建筑形制来说,拜占庭人更喜爱集中式的建筑布局。这种集中式形制在帝国境内和东欧、西欧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变体,这些教堂规模虽不及巴西利卡那样大,但比例适度,造型完美。从材料与构造技术来看,拜占庭建筑是一种砖砌或砖石混砌的结构,这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所决定的。从建筑装饰来说,由于建筑物的墙体是以砖层与石板层相重叠的方法来砌造,表面较为粗糙,必须加以装饰,这就促使拜占庭的大理石与马赛克贴面技术发达起来。 就比如说在查士丁尼时代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公元325年始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后受损于520-532年的平民暴动。查士丁尼大帝在平定这次暴动之后重建,于公元537年竣工,成为了基督教的宫廷教堂。前后历时5年多,耗资巨大,它代表着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的顶峰。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的重量。教堂前部是一个华丽的庭院,周围有柱廊环绕,中央是水池。经过三联门便到了外前廊,其后就是宏伟的大前廊,分为两层,下层为新教徒与忏悔者使用,上层为教堂游廊的

一部分。 教堂的内部空间相当宏伟,既统一又富于变化,大小半圆顶错综变化。特别是中央大圆顶的支点,加之组成穹顶的40个柱子下部开设了40个窗子,当人们置身那幽暗的大殿中,斜射的阳光穿过窗户照到大殿中,这一圈窗子使穹顶宛如不借依托,飘浮于空中。 在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是色彩的利用。圆顶用砖砌,外面覆盖着灰色的铅皮。墙身内部各处都贴上彩色的大理石,有白、绿、蓝、黑、红等颜色。柱子大多是绿色的,柱头镶有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界处有包金的铜箍。地面用马赛克铺成各种图案,拱顶与圆顶则为玻璃马赛克装饰,并用金子镶嵌了天使及圣徒像。整个大厅璀璨夺目,神奇非凡,使人感受到宗教的神秘色彩。 所以总的来说,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有四点第一点: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点: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点: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点: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而罗马式建筑可以说是公元4到5世纪早期基督教教堂的直接继承者,被罗马式建筑所汲取的是古罗马的拱券与拱顶构造技术,像筒形拱顶、交叉拱顶、圆顶等结构与构件在罗马式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般罗马式建筑具有巨大的

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迁移与融合 (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黄科) 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从文化学文化史的角度去认识考察体育,拓宽了体育理论研究的视野。体育作为文明的先导,作为人类发展自身的一种工具,它以自身活动为基本特征,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身心共健”的双重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功能在日益扩大,人类在超越自然、超越社会、超越自身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反作用于人类成为人类有效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衡量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显著标志,成为展现人类主体意识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西方还是东方,体育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文明生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更完善了精神文明,它是科学的求实精神与浪漫的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与体育文化 “文化”是古代汉语中较古老的词汇。对于“文化”概念的解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认知尺度,人的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拉丁文的原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筹。18世纪以后,其含义逐步演变为个人素质,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素养,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以及引伸为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生活内容。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文化的涵义在西方历史就有1印余种。我们比较同意这样一种定义,即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及其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整体,它是一个有机系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和自然与社会统一的特殊表现,是人对人类创造力和才能发挥程度的鉴定。体育文化作为这一大圆圈中的子圆圈,是人类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种种尝试,包括运动方式、健身教育、精神意识、科学发明和价值确定等等。未来体育会以大文化为灵魂、以高科技为筋骨、以国际性为面貌,在碰撞与融合中将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 1.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方由于地域环境、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从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中国哲学观讲“天人合一”,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而西方哲学将天人相对、天人有别。人生观方面,中国人乐长生,重节制,讲中庸之道(温、良、俭、让);西方人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在认知形式上,中国人重直观感受、求整体把握西方人重视知行分析、细剖层究。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直觉顿悟;西方重抽象思辩。由于以上原因,产生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流变性为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中国封闭的农业基础、自给自足、缺少更高文化竞争等方面产生了崇尚经验、注重伦理、看重礼仪教化、稳健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也孕育出了“养生体育文化”。 2.中西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l)中西方在体育于人的价值上有着不同的强调和侧重中国的道家、儒家、佛家三

中世纪欧洲城堡建筑

外国建筑艺术史 浅谈中世纪欧洲城堡 学院(部):科技学院艺术教学部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学生姓名:杨鹤刘欣张玄刘岱源 班级:环艺0903 学号: 0912011228 指导老师:范为超职称:讲师 2012年6月

摘要 提到城堡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第一个景象可能不是某栋宏伟建筑、也不是某个景点、更不会是某本史论书,而是一个个的童话故事、电脑游戏、科幻大片和儿时的回忆等。城堡就是这样,它脱离了常规的建筑仿佛产生于虚幻的世界,但它又的确存在。不是梦也不是幻想,它是现实生活与童话世界最为接近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城堡的介绍、发展、结构的演变以及实例的赏析,来分析城堡的艺术特征、建筑结构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相关的建筑装饰和所反映的社会状况,最后阐述城堡给自己所带来的感受。 关键词:中世纪,城堡,建筑,童话故事

目录 第1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最接近童话的地方 (1) 第2章城堡的发展历程......................................... 2-7 2.1 简介 (2) 2.2 城堡的发展................................................ 2-4 2.3 城堡结构的演变............................................ 5-7第3章经典城堡图文欣赏...................................... 8-15 3.1部分经典城堡简单介绍..................................... 8-10 3.2德国新天鹅堡实例赏析.................................... 10-15 个人感言 (15) 参考文献 (15)

中世纪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中世纪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1.拜占庭风格 特征: (1)以集中式布局,往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 (2)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及?个穹窿顶对称布置,在高度上层层跌落,形成庄重、辉煌的造型效果。 (3)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 此建筑位于君士坦丁 堡(今伊斯坦布尔)建成于 公园537年,为中世纪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建筑东 西长77m,南北宽72m,是 一座以典型的以穹窿顶大 厅为中心的集中布局的建 筑。 俄罗斯华西里教堂 此建筑位于莫斯科的 红场的边上,由俄罗斯历史 上第一位沙皇伊万四世于 1555年到1561年间兴建, 拥有九间独特的礼拜堂,每 间都自己独特的穹顶。由俄 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 万四世于1555年到1561 年间兴建,拥有九间独特的 礼拜堂,每间都自己独特的 穹顶。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 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 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 重建于1043~10711年,它 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 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 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 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 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 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 顶。 2.罗马风格 特征:(1)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罗马式教堂在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这种结构,甚至屋顶也是低矮的圆屋顶。这样,整个建筑让我们感到圆拱形的天空一方面与大地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现出它与现实大地分离 (2)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著的建筑。 (3)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堂是意大利罗 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 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 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 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 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 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 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 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 架结构屋顶。

尔雅意大利文化

中世纪(一) 1中世纪可以分为下面哪两个时期?() ? A、上中世纪;下中世纪 ? B、前中世纪;后中世纪 ? C、南中世纪;北中世纪 ? D、上中世纪;中中世纪 我的答案:A 2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于向东哥特王国发动了持续多少年的战争?()? A、16 ? B、17 ? C、18 ? D、19 我的答案:C 3下面哪一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 A、但丁 ? B、彼特拉克 ? C、薄伽丘 ? D、达芬奇 我的答案:B 4下面关于意大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资产阶级诞生的地方 ? B、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 C、位于欧洲南部 ? D、由西西里岛和阿拉伯半岛组成 我的答案:D 5欧洲的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我的答案:√ 6阿基米德是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奠基人。() 我的答案:× 中世纪(二) 1墨洛温王朝建立于下面哪一年?() ? A、公元479年 ? B、公元480年 ? C、公元481年 ? D、公元482年 我的答案:C 2西西里岛于公元800年被()占领。 ? A、阿拉伯人

? C、西哥特人 ? D、盎格鲁人 我的答案:A 3君士坦丁堡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地方?()? A、威尼斯 ? B、土耳其 ? C、伦敦 ? D、巴黎 我的答案:B 4“丕平献土”事件奠定了教皇辖地的疆域。()我的答案:√ 5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始终起着维系欧洲文明的作用。()我 的答案:× 中世纪(三) 1下面哪一个是“公爵”的意思?() ? A、首领 ? B、伙伴 ? C、敌人 ? D、皇帝 我的答案:A 2下面哪一类人是斯堪的纳维亚和日德兰半岛上的居民?()?A、盎格鲁人 ? B、撒克逊人 ? C、日耳曼人 ? D、土耳其人 我的答案:C 3奥托一世于下面哪一年被加冕为“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A、公元960年 ? B、公元962年 ? C、公元964年 ? D、公元966年 我的答案:B 4欧洲中世纪的分封制度是查理大帝建立的。() 我的答案:√ 5“伯爵”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意思为“战友”。() 我的答案:× 中世纪(四) 1下面哪一位于公元1075年发布教皇赦令?() ? A、尼古拉一世

中国建筑界流行的九大建筑风格(图文并茂版)

中国建筑界流行的九大建筑风格(图文并茂版)

一、北美建筑风格(The North American Style) 在中国发展进行的北美风格,更多体现在别墅这种业态上,北美别墅发展成为既简约大气,又集各种建筑精华于一身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了简洁大方、轻松的特点,居住常常具有人性化。 北美建筑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混合风格,不像欧洲建筑风格是一步步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它在同一时期接受了许多种成熟的建筑风格,相互之间又有融合和影响,具有注重建筑细节、有古典情怀、外观简洁大方、融合多种风情于一体的鲜明特点。在北美建筑中,既有私密性强的个体居住单位,

又有恢弘大气的整体社区气氛。而街区概念的形成,不仅满足了居住的需要,更要满住一个阶层心灵归属、文化认同、邻里回归的需要。 北美风格主要依据四个主要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典时期的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中世纪时期和现代风格。古典时期的风格主要参照了古罗马或古希腊时期的纪念物,和它较为类似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这两种古典风格具有许多相同的建筑细部。第三种传统风格出现在中世纪时期,在时间上连接古典风格和文艺复兴古典风格,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参照教堂建筑纯

正的哥特风格,也有居住建筑。这一时期英国和法国的建筑对北美住宅的影响最大。第四种传统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开始于19世纪晚期并延续到现在。它没有过多的装饰,外部效果简洁明朗,新的结构技术的应用使其空间有了变化的余地。其他影响北美住宅的风格有西班牙风格,包括北美地区西班牙殖民地的简单建筑和西班牙本土精巧的建筑。东方和埃及的建筑或多或少也成为北美住宅的参照。 北美建筑的明显特点,是大窗、阁楼、坡屋顶、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街区氛围追求悠闲活力、自由开放。美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

简析欧洲中世纪建筑的特点 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5世纪,大举涌来的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在一片荒芜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都失传了。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此时,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封建制建筑大体上分二个时期: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罗马风”建筑和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中的典型代表是拜占庭建筑,下面介绍一下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成立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建筑的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顶。并且采用集中式形制----拜占庭建筑的构图中心,往往是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它的结构特征是帆拱,帆拱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帆拱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做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的个角上的球面呈三角形状。帆拱外形上使穹顶完整、结构上覆盖完整的方形平面、用四个支点支撑穹顶的特点既使建筑方圆过渡自然,又扩大穹顶下空间,是拜占庭结构当中最具有特色的。 以拜占庭建筑代表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模样。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教堂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美丽程度比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毫不逊色。它的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圣索菲

试论述东西方体育文化有哪些差异

试论述东西方体育文化有哪些差异 最佳答案 我刚看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的一些相关书籍,在我印象中中国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天人合一和集体主义;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天人相分和个人主义。 1·中国体育讲礼重德,中国体育追求和谐。2·西方体育重利重法,西方体育突出竞争。 中国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较为宁静、庄重,常常表现出内向、沉稳、含蓄、爱面子的特性,不走极端,追求至善至美。扼杀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削弱了人们去探索自然和揭永自然科学规律的才智。 西方体育认为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不断地去应对自然的挑战,努力支配和改造自然,在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在体育文化培养的目的上,偏重外在人格的培养。在竞技场上,只有胜负之分,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提倡始终超越对手。这样的价值观,使西方人形成了惯于向外探求,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不畏天地、征服自然的信念和能力,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的超越过去,培养了人们勇敢开拓、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希望对你有 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在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影响下,东方体育文化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和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体育文化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我刚去参加了伦敦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大学一次反思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报道的讨论会,这一活动汇集了一些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士。 会上发言的一个人是美国一所大学的人类学系主任,又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客座教授。 勾起我的兴趣的一点是,她也是体育健将:在美国七项全能比赛中得过第四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又曾参加中国的全国青年运动会,还得过金牌。 我会后拉住这位中文名字是包苏珊的美国圣路易密苏里(Missouri)大学的Susan Brownell教授,请她谈了谈在她眼中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你看到并参加了东方和西方-中国和美国的运动会,现在又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研究中心工作,对两边的体育文化都有所了解。你觉得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其实在体育领域,我认为相同的东西比较多,不同的观点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因为体育是一个世界性的通用语言。 我85-86年在北大,参加青运会北京代表队的时候发现,队里的训练方法和美国的差不多。设施可能没有美国的那么先进,不过基本理论是相同的。 70年代中国和美国改善外交关系,曾经使用“乒乓外交”。可能你也记得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来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口号,意思是说在比赛里赢与输不那么重要。现在这恐怕不大听到了。 这个口号在80年代就已经被取代了。那时候我在北京,已经有一个新的口号,就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还记得比较清楚,有一次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教练和我一起练跳远。这是七项全能的项目之一,我

体育史资料

体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是指在举办奥运会时,其举办地伊利斯城邦成为和平的圣域,不允许携带武器进入,也禁止一切战争行为。后来发展成为在每一届奥运会举行期间,全希腊所有城邦都自动停止战争,进入和平状态,以便参加奥运会。表现着希腊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瑞典体操:17—19世纪初,曾经一度是北欧强国的瑞典,由于长期战争而逐渐衰微,沦为割地赔款的悲惨处境,从而极大激发了瑞典人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瑞典体操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是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之一,瑞典体操的创始人是比尔·亨利克·林,他发展了顾茨穆茨的科学体操原则,由此而创立了著名的林氏体操体系,也就是瑞典体操体系。体操的主要内容保存在其【体操的一般原理】中,瑞典体操分为四类:教育体操,兵式体操,医疗体操和健美体操,瑞典体操成为国际流行的体操的重要基础。 3.业余原则:早在英国绅士体育时代,就出现了有关业余运动的争论。随着十八九世纪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者的身份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导致“业余原则”作为影响近代体育发展最重要和最具有争议性的价值观和制度之一得以确立。是近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基本精神是:运动者不能将体育作为盈利或谋生的手段,也不能领取

任何物质的奖金或奖励,而只能作为教育手段和“高尚的”娱乐方式。 4.瑜伽术:源于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修炼理论与技术,其中包含了很多呼吸术和健身术,是古印度体育文化的独特方法与典型代表。在长期的瑜伽活动中,人们逐渐体会到了练习瑜伽对身心健康有明显的益处和功效。从而使这样一种宗教修炼活动演化成一类身心健康理论与技术。 5.盖伦: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兼医生。他曾花大量精力,研究运动和营养对人体健康的作用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人的身体应当全面协调地发展,认为体育是锻炼身体,使人心情愉快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对近代体育思想的兴起产生了较大影响。 6.骑士体育:指骑士为了参加战争的需要而形成的身体和技艺训练的方法手段体系。骑士体育是欧洲中世纪体育的代表,在世界体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7.骑士7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游戏(包括下棋,球戏)和吟诗等。 8.伊本。希纳:波斯人,他所著的【医典】是阿拉伯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被誉为“古代和穆斯林全部知识的总汇”,直到17世纪中叶,仍作为欧洲各大学的医学和健康教科书。【医典】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体育思想,其学说基础与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他的思想对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巨人,如达芬奇及洛克等都有巨大影响。 9.顾茨穆茨:在近代学校体育由只为极少数人服务的贵族性质转变成

体育史复习资料讲解

体育史复习资料 1、体育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P1 2、学习体育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人类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为今天的体育实践服务。P2 3、体育史学是研究体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P1 4、史前体育是指史前时期原始文化共同体中带有身体锻炼和生存技能学习性质的活动。P4 5、史前体育是在不同的人类文明发源地独立产生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明进程,使史前体育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P4 6、史前体育 P4 7、原始教育兼有知识、社会规范和动作技能技巧的学习及审美等多种功能,并且和劳动实践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教育和体育的共同源头。P4 8、史前体育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祭礼运动,它丰富了体育的内容和作用,是各种运动的综合运用,兼有娱乐、健身、宗教和教育等多种功能。P6 史前体育具有原始的平等性质。P7 9、史前体育原始性质的主要表现。P6-7 10、史前体育的基本特征。P7 11、体育起源历史进程中的三次质变。P7-9 12、祭礼竞技的产生,表明组织化的运动形式已经出现。P8 13、在促使动物动作转化为人的动作、自然动作转化为身体练习动作的过程中,生产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8 14、在体育产生的过程中,生产劳动、军事、宗教、艺术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P8 15、古代世界各大文明区域相对隔绝地独立发展,造成了古代体育发展中的社会分化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P9 16、古代两河流域常遭异族入侵,因而其体育具有很强的军事性。P9 17、古巴比伦有为祭祀太阳神而举行的祭礼竞技,竞技的主要内容是赛跑。P10 18、在古埃及,早期的法老要参加宗教性的赛跑,后来逐渐被更能体现力量、技巧和意志的摔跤、狩猎活动所替代。P10 19、在古埃及,妇女享有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这有利于妇女参加体育活动,她们最喜欢球戏和游泳。P11 20、古埃及人十分注意卫生保健,分科的医学知识和按摩术、美容术都很发达。P12 21、被誉为“古代穆斯林全部知识的总汇”,伊本·希纳的《医典》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体育思想。P13 22、荷马史诗中提到的竞技项目有战车赛、站立式摔跤、拳斗、赛跑、掷标枪和铁饼、跳跃、格斗、射箭等,胜者通常可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P14 23、古希腊城邦斯斯巴达的五项运动包括投枪、掷铁饼、跳跃、角力和赛跑。P15 24、雅典妇女不象斯巴达妇女那样享有较广泛的体育权利,她们只是在音乐学校接受一些与舞蹈有关的身体训练。P16 25、古希腊最盛大的民族和宗教庆典是为祭祀主神宙斯而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P16 26、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始于公元前 776年。P16 27、古奥运会的历史发展与影响。 P16-19 28、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奥运会最初的比赛项目,是从阿尔提斯的宙斯祭坛跑到珀罗普斯基,距离约 192.25 米。后来陆续增加了往返跑、武装跑、五项运动、摔跤、拳击、赛车和赛马 等项目。P17 29、荷马时代的祭礼竞技不仅孕育了奥运会,而且产生了许多地方性或全希腊的运动会。P17 30、古希腊体育和古奥运会对世界体育发展的影响。 P17 31、提出多方面和谐发展和分段教育思想,主张在少年儿童阶段应特别重视体育,但要避免过度训练的古希腊哲人是亚里士多德。P18 32、认为给予奥林匹亚竞技优胜者以很高的荣誉和奖赏“是一种毫无根据的习俗”,“智慧要比人和马的体力更加优良”的古希腊哲人是色诺芬。P19 33、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颁布了禁止异教活动的“米兰敕令”,古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迫终止。P19 34、古奥运会 P16-19 35、竞技场和浴室是古罗马体育领域的两大特色,有圆形阶梯看台的大型竞技场成为罗马文化的典型代表。P20 36、古罗马学者昆体良强调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性,认为体育和舞蹈有益于恢复体力,促进学习,帮助演说家养成优雅姿态。P21

中世纪建筑特点

中世纪建筑特点 一般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的4个不同特点。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 1、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2、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3、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做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4、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马式建筑特点: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特征是: 1、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2、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半圆形的拱券结构。 3、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 4、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5、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6、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7、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特征是: 1、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以新的框架结构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3、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4、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5、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6、由于采用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巴洛克式建筑的特征: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特征: 1、炫耀财富。常常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 2、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 3、充满欢乐的气氛。反对神化,提倡世俗化。 4、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常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

欧洲中世纪文化与文学述评

欧洲中世纪文化与文学述评 刘建军Ξ 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对这一文化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始终存在着以下一些弊端: 第一,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认为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化精神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断裂,是在北方蛮族用武力打碎的希腊罗马古代文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这一“废墟论”夸大了“黑暗时代”的破坏作用,结果在两个层面陷入了窘境:第一个窘境是当我们承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源头时,那么,中世纪欧洲文学似乎抛弃了这一源头而另立了门户。这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中世纪文化在精神上实则就成了整个欧洲文化发展上的一个空白。第二个窘境在于,我们承认,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形态较之于原始公社制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形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废墟论”的看法,却导致了中世纪的欧洲文化似乎不如奴隶制时代的文化,甚至不如原始时代的希腊早期文化的错误观点的形成。于是,我们在承认中世纪社会形态是一种历史进步的同时,又在贬低其文化与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对基督教文化作用的认识偏低或干脆采取一种简单的否定态度。以往人们一说到欧洲中世纪社会里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和文学,往往不加具体分析地就武断认为它是落后的和反动的。很多学者常常机械地引用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关于“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纪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49)的说法,想当然地认为欧洲中世纪文化的来源就是基督教,缺乏对基督教这一极其重大的文化现象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的科学分析。这步入了对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基督教文化和文学现象的性质的简单化界定和对此文化系统粗暴否定的误区。 第三,对世俗文化和文学范围的划分和定义简单化。很多学者常常想当然地认为欧洲中世纪绝对有宗教的和世俗的两种文化与文学形态。但是,持这种主张的人又不能令人信服地清楚划分宗教的和世俗的两种文化形态的界限,这样的划分往往造成对读者的误导,似乎世俗文化与文学就是与落后的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相对立的进步的文化现象。持此种看法的人没有看到所谓世俗文化和文学,其实是与基督教思想文化密不可分的现实;也没有看到世俗文化和文学内部各种要素、各种成分交融杂糅存在的极其复杂的特性。 第四,对欧洲中世纪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如加洛林文艺复兴、修道院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保存、拜占廷文化和文学的成就等),对一些重要的文化史料与文学文本(如修道院的古 Ξ刘建军,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本文为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欧洲中世纪文学(5-13世纪)的重新阐释》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比较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