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竞技体育文化特征

浅谈竞技体育文化特征

浅谈竞技体育文化特征
浅谈竞技体育文化特征

浅谈竞技体育文化特征

竞技体育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符号,不仅

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政Z利益,还展现了民族价值取向和人文气息,

逐渐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元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和奥林匹克

精神普及,竞技体育文化日益成为全球文化的代表,展现了人类对

于自我挑战、突破极限和和平发展的期盼,促进了全球多元社会文

化的建设。

1.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竞技体育文化,应当追溯至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孕育了竞技体育文化。在古希腊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公民法律日益完善,市民阶层得到壮大,希腊

人民热爱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雅典城邦尚武精神,这是

最朴素的竞技体育精神,即竞争和突破。在中国历史上,西周初步

萌发了竞技体育文化,周朝将“射”作为“君子六艺”之一,强调

了礼射的重要性,是一种注重礼仪的竞技体育精神。但是,随着封

建社会发展,竞技体育文化日渐衰落。封建文化本质上与竞技体育

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削弱了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无论是

中国的封建社会还是欧洲的中世纪宗教统治,都证明了这种观念。

而近代竞技体育文化,起源于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

展和科学技术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也乐于

参与户外体育活动,使得竞技体育朝着全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方

向发展。一方面,人们注重锻炼身体,寻求身体上的提升和突破;

另一方面,人们追求刺激,通过竞技体育实现释放能量,获得精神

刺激和缓解压力的目标。随着体育运动发展,一般体育运动项目已

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人们渴望拥有一种可以让他们消除自身惰性,

追求身心刺激,获得征服自然的能力,体验回归人性本质的乐趣,

感受个人力量的巨大能量,实现身体的自我突破的一种体育文化。

而竞技体育文化的兴起,正好满足了人们现实需求,日渐成为一种

全球风尚。竞技体育文化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竞技性,人们渴望通

过体育竞技,实现自我超越、公平竞争和不断拼搏,特别是奥林匹

克精神的普及,给竞技体育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人们在追求自我

超越的同时,也追求人类的和平发展与和谐相处,更关注竞技体育

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现如今,竞技体育的文化特征,已经成为

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性体育文化的重要代表。

2.竞技体育文化的特征

随人类社会发展,竞技体育文化已经从古代的攻击战争演变为

现代的和平比赛,更为关注竞技体育背后的和平象征意义,使得竞

技体育文化拥有了独特魅力,日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成为

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代表符号。

2.1竞技体育文化的残酷性与人文性

竞技体育的文化,是非常复杂的,既包含了残酷性,又弘扬了

人性。一方面,竞技体育文化中直接展示了其残酷性。竞技体育是

一种超越自我极限的体育运动,包含着无限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群

体参与其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和谐、追求

竞技体育的科学价值等观念,日益得到人们认同,这使得竞技体育

文化的残酷性越来越明显:无数的竞技体育运动者,为了超越自我

和对手,获得胜利,实现自我价值,不仅需要经过长期的高强度训练,甚至是极限强度训练,还需要承担心理、身体上的磨难和挫折,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影响。这种缺乏人本理念的竞技体育,展

现了竞技体育文化的残酷性。另一方面,竞技体育文化还弘扬了人性。竞技体育文化最显著的魅力,就是那种超越自我、突破极限、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人们获得超越自我之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追求锻炼意志品质,完善自我人格,升华自我品质的理想状态,从而不断弘扬了优秀人性。

2.2竞技体育文化的竞争性与和平性

竞技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文化,它运用体育竞技的方式,吸引人们参与到这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运动项目中,呼吁人们展现征服自我、征服他人、征服自然的竞争本能。在这种竞争文化中,人们的本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释放。竞技体育是一种人为的超越自然的运动项目,人们在运动中找到了自我力量所在,是一种礼仪化的人类对抗,如果缺乏了竞争性,那么竞技体育就丧失了内在灵魂,成为普通运动,缺乏内在价值。就人类的发展历史和进化历史来看,人们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竞争,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优胜劣汰是一种客观规律。竞争不仅存在于竞技运动中,成为竞技运动的“主动脉”,它还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当人类生命需要的广泛性与维护这种需要的利益的有限性之间发生强烈冲突时,竞争就不可避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竞争史,竞争活动始终贯穿于人类活动,换句话说,竞争是人类的本能。在竞技体育文化中,这种竞争本能展现的酣畅淋漓,人们大书特书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使得竞争性成为竞技体育文化的核心。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竞技体育文化也体现了和平性特征。人类历史上曾经经历了无数战争,战争给世界各地的人们造成了重大灾难,加之一战、二战两次世界战争的影响,悲惨的现实已经蔓延到整个人类群体,人们越来越渴望和平,越来

越厌恶战争。人们的现实渴望,赋予了竞技体育文化新的内涵。人们借助竞技体育活动,表达他们对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和谐发展的渴望。现如今,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们宣扬世界和平的最有效手段,任何竞技体育文化都离不开和平元素的支持。运用体育竞争模式,取代战争对抗,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远大梦想,也是全人类对于世界和平的殷切期盼和现实追求。

2.3竞技体育文化的痛苦性和快乐性

竞技体育文化的核心就是竞争,在比赛项目上赢得冠军,创造个人记录和人类记录,是竞技体育运动者不懈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不断挑战生理极限,在一次次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中,实现自我突破。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需要遭受病痛、终身运动损伤和药物治疗的苦痛,很多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都需要运用注射治疗来缓解身体痛苦。同时,运动员的精神上需要承受巨大的比赛压力,大部分运动员或多或少都具有比赛焦虑症状,赛前恐怖、赛后忧郁等心理问题已屡见不鲜,这种精神上的压迫,大幅度增加了竞技体育的痛苦程度,而这种痛苦程度往往是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同时,竞技体育文化还具有快乐特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社会,人们将竞技体育运动,泛化为一种民族精神和国家行为,使得竞技体育具有强烈的国家象征,也产生了一批民族英雄和国家英雄。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运动员希望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在赢得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所有的运动苦痛将会被运动快乐取代。但是,这种国家象征层面的运动快乐,显然有利有弊。刘翔获得金牌时,整个中国都称赞他为民族英雄,而他因为伤痛不得不退赛时,似乎成为了全中国的罪人。

这种极端化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显示了我国竞技体育文化的弊端,因此,需要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竞技体育文化。

2.4竞技体育文化的严谨性和自由性

要想保证竞技体育运动者获得比赛胜利,除了选拔身体素质较

高的运动员之外,还需要为运动员制定一套严格的运动计划,让他

们按照严密的规章制度参与各项活动,进行千篇一律的运动和生活

作息。竞技体育运动基地,具备了军事化管理的严谨性。在运动基

地中,很多运动员都像病人一般失去自由,任何时间都需要严格规划,即使是睡眠时间也十分精确。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比赛

场地成为运动员宣泄精神,获得自由的最佳场所。他们在比赛场上

张扬个性,大声呼喊,尽力狂奔,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宣泄情感,展

现自己对于自由的渴望,体现了对于释放训练压力的向往,表达了

渴望通过比赛宣扬自由意志和自身实力的本能欲望,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竞技体育文化的自由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竞技体育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它的本质内涵使

得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类文化,并伴随人类文明发

展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借助对竞技体育文化特征的认识,不断展

现竞技体育的优越性,运用竞技体育中体现的公平、自由与和平特

征使竞技体育文化趋于完美,促使竞技体育得到长远发展。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1450)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姓名:王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谢翔 2006050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发展 特征院系: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王静导师:谢翔教授摘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特 征是通过发展历程展现出来的,因而对其研究便离不开对历史的回顾。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 技体育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 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尝试概括各个阶段现代化和 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总结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 展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中,笔者 对研究这一问题的缘起、意义、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和本文的 研究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第二部分:笔者对本文中所 涉及的“竞技体育”和“现代化”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认为本研究课题中,竞技体育的界定既包括职业运动员高 水平的竞技运动,也含有大众的业余的竞技体育活动。认为中 国的现代化道路属于外源的现代化类型,各种社会矛盾和动荡 的发生是集中的、急速的、大幅度的,经历的曲折与反复较多。第三部分:分别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竞技体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各阶段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概括。新中国成 立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特征:1840—1911 年,改良式现代化进程的顿挫,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起步;

1911— 1928 年,革命性巨变之后的探索,近代中国竞技体 育的发展; 1928— 1937 年,三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分野,近 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分化;1937—1949 年,现代化发展范式 的转换,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低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 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特征:1949— 1956 年,社会主义 现代化发展范式确立,竞技体育新模式初现端倪; 1956— 1965 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竞技体育的“马鞍形”发展; 1966— 1976 年,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范式 的深刻危机,竞技体育的发展波折重重; 1976— 1992 年,现代化进程的伟大转折,竞技体育优先战略的运行; 1992 年至今,沿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勇往直前,竞技体育深化改革高水平竞技成绩斐然。第四部分:总结我国现代化进 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经济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决 定因素;政治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因素;思想现代 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引导因素;法制现代化是竞技体育的发 展的保障因素;科技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因素;宣 传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助力因素;人才现代化是竞技体 育发展的主导因素;错误的现代化思潮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误 导因素。第五部分为结语。关键词:现代化;竞技体育; 特征;启示 I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Cours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Cours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的特点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中国体育运动的特点 中国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一支艳丽的奇葩,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且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注重“礼”,后来又被广泛应用于战争,最后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融实用性、技巧性强、擅长个人战和保健特色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1、中国的体育运动脱胎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早期,人类为抵御猛兽的袭击而发明了弓箭,后来他们发现射杀的动物可以作为食物来满足日常所需,因此,射箭便在生产实践中保留并不断发展起来。由于各诸侯国分裂割据,常年征战,为了适应战争需要,那些能全面培养、锻炼人的力量、耐力、速度及灵活性的项目被用作一种实用手段而引进练兵的活动中,如武术,马术、田径和射箭等。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育项目开始出现商业性和娱乐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娱乐生活中,如武术表演、赛马、蹴鞠等,官府和商人利用这些娱乐项目来敛财的同时,也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中国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非力量型技巧,准确说就是要求项目具有技巧性,但这种技巧性对力量要求不大。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至今,新中国的奥运代表团已经参加了八届奥运会,共获得201块金牌。从金牌的分布可以确定中国的六大传统优势项目,分别是跳水金牌33枚、举重29枚、体操26枚、乒乓球24枚、射击21枚和羽毛球16枚。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六大优势项目中除举重外都是比较注重技巧性的,但举重也是有技巧的,只不过更偏向于力量型。中国体育的另一特点是擅长非集体项目。这可能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有关,因为场地有限,所以即这种参与人数人少且对场地面积没有很大要求的室内活动就比较发达。而像足球、篮球、排球、曲棍球这类需要大型运动场地的项目在我国则比较落后。在所有的201块奥运金牌中,只有女排在1984年和2004年夺得的两块金牌是真正的集体项目,其他金牌中除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有双打项目外大部分为单人项目。 3、中国的体育运动与中国人所接受的社会文化教育也有关。中国自古以来都自诩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礼”,中国人的性格里面的那种温和、谦逊的态度使得中国人不喜欢粗鲁、野蛮的行为和运动。因此,中国人的更偏爱轻松休闲的运动,如体操,乒乓球,围棋和象棋等。这类运动不像足球、篮球

竞技体育文化与鉴赏

竞技体育文化与鉴赏之 篮球竞技与鉴赏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电商14-3班 姓名:刘刚 学号:09143782

一、起源及其简介 (3) 发展 (3) 球员简介 (4) 二、篮球战术 (5) 进攻战术 (5) 防守战术 (5) 三、打篮球的好处 (6) 增强心脏功能: (6) 提高身体素质: (6)

一、起源及其简介 从1891年加拿大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距今仅仅过去一百二十多年,然而这短短的一个多世纪间,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与足球几乎并驾齐驱的运动项目,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 篮球比赛一般分四节,每节各10分钟,NBA与CBA为12分钟(NBA全明星新秀赛和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为每节20分钟,共2节),每节之间休息5分钟,NBA 为130秒,中场休息10 分钟,NBA为15分钟,另在NBA中在第4节和任何加时赛之间休息100秒。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 5 分钟,若 5 分钟后比分仍相同,则再次进行 5 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比赛中上场的队员可分为五个位置,分别是: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和中锋。 发展 1891年12月初,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借鉴了篮网球的规则发明了篮球。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19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不断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除了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有所涉猎外,欣赏一场好的篮球比赛,对篮球比赛规则的谙熟是重要的先决条件。鉴于比赛规则过于繁冗,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具体见于网络、书籍等。仅仅做到将规则烂熟于胸,只是能够保证能够看懂篮球比赛,要想真正去欣赏比赛,融入比赛,我们所说的“球感”就非常重要。所谓“球感”,就是指对比赛进程的把握,对场上战况的认知,对不同球员的理解和对双方攻守的评价。大多数人看篮球都是由自己喜欢追捧的球星引发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不同的球星拥有不同的素质和技巧,在场上的位置不同,打法多样,观赏性往往比较强。像为国人熟知的已退役球员姚明,其本身是一个标准的中锋,三秒区内才是他的天下,凭高度吃饭。而在其在火箭奋斗时常常与之对位的前爵士中锋布泽尔却是一个非典型型中锋,不但能肆虐对手三秒区,也能有三分线外的神来之笔。NBA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球星大多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比如科比的后仰,麦迪的干拔,诺维斯基的单足后仰,詹姆斯的霸道上篮,韦德的迷踪步,罗斯的恐怖滞空,格里芬的暴扣,隆多的诡异传球等等。而诸如“飞人”乔丹的后仰跳投和漂移,“大梦”奥拉朱旺的梦幻舞步,“天勾”贾巴尔的勾手这些堪比教科书式的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动作,也在一代又一代新生球星的模仿与发展下发扬光大。说到球星,不得不提的是,不同球员在场上司职不同,自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织形式; 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 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方面。 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运动训练一样,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在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其次,为了使运动员能承受体育竞赛时的极限运动负荷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以及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再次,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即使是接受相同的训练内容,他们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训练要求、内容、

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五大趋势(一)

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五大趋势(一)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窗口,集中反映出人类社会文明和向上、健康的生活追求。从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到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生活观念的变化,竞技体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志,而竞技体育则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进入新世纪以后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由此,世界竞技体育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竞技运动水平会更加接近,国家和政府也会更加重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一些高水平的国际大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各国对金牌争夺更加重视,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走向成熟。奥运会赛场正在成为显示各国实力、扩大影响、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并将奥运会作为展现民族精神的场所和窗口,树立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一)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成绩和排名 法国青年体育部曾制订了长达10年的“体育复兴计划”,强化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美国奥委会也对1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将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项目中。同时美国奥委会

还制定了“金牌行动计划”、“运动员奖学金计划”、“就业计划”,使运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准备奥运会。俄罗斯总统曾经颁布加强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命令,强调将全面帮助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国家的有限任务。澳大利亚不惜重金向俄罗斯购买“奥运金牌计划”,制定“奥运会运动员培训计划”,并利用奖学金等形式激励运动员出成绩。韩国对7个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并采取对优秀运动员的“终身津贴奖励”和免服兵役的奖励政策。新加坡等国家也都确立了自己的重点项目。这些国家都期望这些重点项目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或争得奖牌。亚洲、欧洲、美洲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中的国家也都确定了各自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在管理、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二)从战略高度调整项目发展结构 加速形成优势项目群,各国均如此。美国在田径、游泳等项目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26届奥运会美国在这两2大项上获得27枚金牌,17届奥运会上获得25枚金牌,为其在奥运会上连续稳坐奖牌榜首位打下稳固的基础。俄罗斯将体操、摔跤项目作为传统强项,重点投入,并针对备战第28届奥运会重新确定13个重点项目。法国的自行车、击剑和水上项目,德国的皮划艇、赛艇项目等,甚至一些处在奥运会第二集团边缘的国家也拥有自己的优势传统强项,如古巴的拳击,韩国的射箭、跆拳道等。加拿大把奥委会的一些职能转为政府行为强化实施,并调整项目结构,形成自己优势项目的群体。 (三)优化训练方式,促进优秀选手水平的迅速提高

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利大于弊

今天,我们看到举国体制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历史成就,被称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它既是振奋民族精神和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情国力的客观要求。 一百年前,国人被西方列强嘲笑为“东亚病夫”,一百年后,我国在自己的首都成功举办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高水平奥运会,并且夺得奖牌榜第一的位置。这些成就从何而来的呢?可以说举国体制功不可没!可以看到,奥运赛场上,有中国体育健儿参与的项目就会吸引全国人民的关注,甚至连六七十的老太太,每当提起中国奥运,也能眉飞色舞说上几句。每当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澎湃的爱国主义就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荡,极大的激发了海外华人华侨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在政治上,著名的“乒乓外交”,正是为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乒乓球代表队所开启,从而打开了 中美建交的大门。同时,在举国体制 的大背景下,我国成功的恢复了在国 际奥委会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合法 席位,解决了台湾问题。 其次,举国体制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被很多西方国家当作“中国模式“加以研究,同时,这又是应对国际竞技体育竞争加剧的有力武器。随着 竞技体育的系统化、科学化趋势加强,竞技体育的参与人群变成了运动天才,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后则是一支专业 化的保障队伍,统计数据表明,一个 专业体育运动员平均要10年的时间锻炼,可想,如果没有举国体制,那么 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国竞技体育怎能 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怎能赶上不在 同一起跑线上的西方国家?怎能使得 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而辉煌的成 绩表明举国体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是中国竞技体育的必然选择,这也是 由竞技体育的特殊性所决定。

竞技体育对校园文化的价值

竞技体育对校园文化的价值 1竞技体育的特点 1.1规范性每一项竞技体育项目都有相对应的竞赛规则,以此来规范 运动员的行为,要求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如果运动 员的行为不符合规则,就会受到裁判员的判罚或终止其比赛,取消参 赛资格。竞技体育严格的规范性还体现在竞赛的组织管理方面及运动 员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等,如对裁判员的执裁资格、制裁要求、运动员 的参赛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则。这些严格的规则性使竞技体育健康、持 久地发展。换句话说,没有竞赛规则竞技体育就无法进行。 1.2观赏性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性,要求运动员的竞技技术接近完美,否则比赛中就难以取胜,运动员在展现新颖、难度和高度的同时凸显 了竞技体育的技艺性和观赏性。竞技体育的可观赏性高,才会赢得人 们的关注和喜欢。每一项竞技项目的参赛者,都要持续地提升运动技术,来满足人们直接或间接的感受自由、轻松和美的要求,只有这样 竞技体育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高度的技艺性和观赏性是竞技体 育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竞技体育赖以存有的社会基础。 1.3国际性竞技体育作为人类无声的语言,被用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竞技体育如同科学知识一样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以共同文化形式促 进着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有着不同的政 治制度、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但在竞技体育的领域中大家遵循同样 的竞赛规则,为竞技体育的良性、持久的发展共同做着努力,无论两 国有何渊源,在竞技体育中要平等、友好。人类通过竞技体育各国可 以增强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和平发展。 2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 2.1竞技体育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竞技体育是由无数次的日常训练和 一系列的竞赛活动组成的,在这些训练与竞赛中无时无刻不呈现着最 激烈、最显著、最直接的优与劣、强与弱的对抗。虽然不能说这里是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地发展特征

广西师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王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指导教师:翔 2006050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院系: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王静导师:翔教授摘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特征是通过发展历程展现出来的,因而对其研究便离不开对历史的回顾。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分析,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尝试概括各个阶段现代化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特征,总结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中,笔者对研究这一问题的缘起、意义、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和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第二部分:笔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竞技体育”和“现代化”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和 说明。认为本研究课题中,竞技体育的界定既包括职业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也含有大众的业余的竞技体育活动。认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属于外源的现代化类型,各种社会矛盾和动荡的发生是集中的、急速的、大幅度的,经历的曲折与反复较多。第三部分:分别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竞技体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阶段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特征:1840—1911 年,改良式现代化进程的顿挫,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起步;

1911—1928 年,革命性巨变之后的探索,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1928—1937年,三种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分野,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分化;1937—1949 年,现代化发展式的转换,近代中国竞技体育的低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特征:1949—1956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式确立,竞技体育新模式初现端倪;1956—1965 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竞技体育的“马鞍形”发展;1966—1976 年,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式的深刻危机,竞技体育的发展波折重重;1976—1992 年,现代化进程的伟大转折,竞技体育优先战略的运行;1992 年至今,沿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勇往直前,竞技体育深化改革高水平竞技成绩斐然。第四部分:总结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经济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政治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因素;思想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引导因素;法制现代化是竞技体育的发展的保障因素;科技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因素;宣传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助力因素;人才现代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因素;错误的现代化思潮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误导因素。第五部分为结语。关键词:现代化;竞技体育;特征;启示 I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Cours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e Course of

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

? ?

2000~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 现策略 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蔡睿刘大庆张英波 4.1 1979~2000年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历程 4.1.1 迅速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 自1978年至1999年底,我国选手共获得1176个世界冠军,超创世界记录770次,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已稳居亚洲首位。 1984年,我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在前苏联、东欧及古巴等国缺赛的情况下,获得了15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第4位的较好赛绩。经历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波谷时相,在第25、26两届奥运会上皆获得16枚金牌,并连续位列排名榜第4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更进至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三位,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 可以说,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获得迅猛的发展,已然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 4.1.2 重点发展优势项目战略获得成功 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之后,我国竞技体育运

动的决策组织机构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势运动项目”的战略。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我国重点竞技项目的设置与布局研究。1980、1984、1989年分别确定了13、16、18个重点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在全国各省市的重点布局作出了统一规划。这一战略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功(见表1)。我国体操、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5个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5届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60块,占80块金牌总数的75%,是构成我国竞技运动水平总体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表1 我国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项目及数量分布 项目第23届第24届第25届第26届第27届合计 体操 5 1 2 1 3 12 15.0% 举重 4 0 0 2 5 11 13.8% 跳水 1 2 3 3 5 14 17.5% 乒乓球 2 3 4 4 13 16.3% 羽毛球 1 4 5 6.3% 射击 3 0 2 2 3 10 12.5% 柔道 1 1 2 4 5.0% 田径 0 1 1 1 3 3.8% 击剑 1 1 1.3% 游泳 4 1 0 5 6.3% 跆拳道 1 1 1.3% 女排 1 1 1.3% ∑ 15 5 16 16 28 80 100.0% 4.1.3 为国争光、举国体制、团结拼搏、科学训练结出丰硕成果 我国竞技运动水平能够在短短20年中发展为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重要的原因一是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员有着强烈的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举国体制”,支持和保证优秀选手的选拔和训练;三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拼搏;四是尊重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这是半个世纪来我国体育战线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可喜成果。4.2 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 4.2.1 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社会的“缩影”竞技运动一方面浓缩和反映着社会关系、社会心态和社会行为的现存状态,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激励与促进的作用。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强烈。 首先,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达有助于社会成员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国家社会的凝聚力;同时,竞技选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的积极参与意识、敢于展示个性的意识都是当今时代所推崇倡导的理念。 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人的主观态度与客观行为应是积极进取的,开放包容的,理性坚定的,同时又是个性鲜明的。竞技运动带给社会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需求的满足以及民族自尊的激发,而且在更深的层面,塑造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人的精神理念。竞技运动给了我们一个积极进取的舞台,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个严格游戏规则下公平竞争

论体育舞蹈竞技能力特征

论 体 育 舞 蹈 竞 技 能 力 特 征 姓名:柳思 学号:2009143205 专项:体育舞蹈

一.体育舞蹈简介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可简称为“国标”。它既是一种舞蹈,与艺术体操、冰上舞蹈、花样游泳一样,融体育、艺术于一身;又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分为两个项群,十种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的舞曲、舞步和风格。 二.体育舞蹈的体能特点 1 体育舞蹈的身体形态 身体姿态的优美性。不同的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由美的事物的模样所显示出的“美”,就是形态美。形体美、姿态美是体育舞蹈的先决条件。体育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体育舞蹈美的基本特征,其美感是通过躯体反映选手所展示的形象,如手、臂、肩、胸、颈、头发、五官、臀、腿、足等,充满力量与活力的身体表现是体育舞蹈美的载体。 体育舞蹈要求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挺胸、收腹、立腰、平肩、梗头、松膝、大腿臀部夹紧上提,这种舒展挺拔、刚健优美、端庄典雅的形态,既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又蕴涵极大的艺术魅力。在运动中通过人体点线的配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以美的形体、优美的舞姿,征服观众,给人以美的享受。 体育舞蹈的身体形态美与选手健美的体质、精神面貌分不开的,如快步舞表现出的轻快活泼、敏捷、轻盈及愉快的精神面貌;探戈舞则表现了豪放、刚劲、平稳的精神面貌;伦巴舞缠绵深情,舞步婀娜多姿,充满了令人陶醉的浪漫情调。这些都充分表现了形体美的体育舞蹈特性。 2体育舞蹈的运动机能 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代谢系统供能。从运动强度和时间来看,体育舞蹈属于以无氧系统功能为主,有氧系统功能为辅的运动项目。也就是以无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辅。因而,体育舞蹈即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代谢系统供能的项目。 3 体育舞蹈的健康素质 目前体育舞蹈选手的动作难度是越来越高,负荷强度是越来越大。如拉丁舞选手平均动作速度在45小节/分左右,要求选手每分钟完成一个动作,有时甚至要求完成两个以上的高难度动作,每分钟大约完成100多个动作,赛完一支舞大约需要1—1.5分钟,心率最高达210次/分。 由于国际标准舞共有十个舞种,完成比赛规定的舞种需要运动员在较长时间里(最长达5—7分钟)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就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比赛。生理学实验表明,“华尔兹”平均心率为136次/分;“探戈”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伦巴”平均心率为128次/分;“恰恰”平均心率为142次/分。 同时,由于体育舞蹈技术规格较高,动作复杂多变,绝大部分动作都是在全身各环节协同参与下完成,因此要求运动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听、触觉和本体感觉准确、灵敏。动作节奏、平衡、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强。

电子竞技的发展历程

关于电子竞技的发展历程 一、电竞产业的诞生(1998——2000年) 电竞发端于1998年,韩国人将电子竞技发展职业化产业化,推动了国家在文化娱乐转型的重要步骤之一。 前言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家用电脑进行电子游戏的开发后,众多种类的电子游戏进入人们的视野。90年代末是一个电子游戏快速发展的时期,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产业。随着世界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新的竞技运动电子竞技应运而生。 【电子竞技概念和定义】 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的定义是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每一项体育运动应该说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电子竞技运动是在科技革命下,计算机硬软技术及网络传播技术普及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电子竞技是一项集竞技、科技、娱乐、时尚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是信息时代有益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用人才的健康运动。电子竞技运动是至今为止容量最大的体育项目产业,其发展最具创意空间,它是科技产业、文化产业、传统体育产业、传媒产业的集合体。 1、《星际争霸》给经融危机中的韩国带来电子竞技产业的契机 由于1997年底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经济一落千丈,东亚两大经济强国日本与韩国也未能幸免。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失业人员。次年1998年,《星际争霸》发行了。韩国青少年马上被这部游戏吸引。于是,在暴雪的官方战网(https://www.doczj.com/doc/f73657922.html,)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了韩国人的身影。到1998年7月时,韩国人已经占据了BN排名前1000的大部分位置。韩国电子竞技,至此悄然兴起。到1999年上半年,星际暴风雨般席卷全球,而在韩国则成为时尚,无数20岁左右的甚至更小的人们开始接触星际。同时,韩国第一个星际职业选手诞生,他就是申周龙。 2、《星际争霸》+电视转播推动了电子竞技产业发展

浅析当今体育竞技文化

浅析当今的竞技体育文化 【摘要】本文从竞技体育的内在结构属性、竞技体育文化和谐内涵的表现形式和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前景三方面来浅析当竞技体育文化,认为它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外因素的整合体,具有科学和谐性规律。 【关键词】竞技体育文化因素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竞技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主体,伴随着人类社会迅速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身整体系统的构建。它既给人类生活带来观念上的变化,推动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又加快了国家物质文明建设前进的步伐;它既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又是使世界达到和平相处的有效手段。竞技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这些功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杠杆。为了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文化的功能作用,人类应积极主动去认识,理解,把握它的发展规律,这就必须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一、竞技体育文化的内在结构属性 竞技体育项目的结构都是由动作设计,规则设计,场地要求,器材规格等组成的。以这些要素为基础在竞技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矛盾体,比赛结果是确定还是非确定的、竞技体育项目存不存在必胜法则、竞技体育项目的规则,器材,场

地等设计是固定的还是非固定的。这三个矛盾体决定着竞技体育文化系统的演进和发展方向。解决这三个矛盾体也就抓住了它的内在结构属性。 (一)比赛结果不具有确定性 假如比赛结果是确定的,冠军就会经常被某个人或某个团体获得,那么其它人就失去了对该项竞技体育的兴趣和追求,导致参与该项竞技体育的人就会越少,那么这项竞技体育就可能被淘汰。正是由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使系统处在一种动态的寻求和谐的过程中,使系统在演变进化中,能找到多个关节点,使竞技体育项目有牢固的基础,在平稳中向前发展。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对比赛结果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做好失败与成功的心理准备,不至于走极端。 (二)竞技体育项目不存在必胜法则 当今有的教练或运动员宣称找到了某项竞技体育的制胜规律,这是错误的。纵观各级各类项目赛事,几乎每次都有“冷门”爆出,制胜规律本身就是客观的非固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训练方法,制胜理论也许现在可行,但以后未必可行。制胜规律只是人们理想化了的规律,静止的看待问题,在比赛中针对不同的选手,采用不同的策略,在规则变化时寻找不同的训练理论。在科技先导下开创新的训练方法,任何训练方法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谁适应快谁就优先胜出。掌握这一规律有

竞技体育发展计划-体育工作计划

竞技体育发展计划/体育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备战省十四届运动会为重点,力争在省十四届运动会上运动成绩实现新突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参赛人数、成绩力争超上届。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后备人才基地,优化项目布局和人才结构,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竞技体育新模式。 (二)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参加和举办重大赛事的任务。组织好20**年第七届省青运会、20**年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年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参赛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备战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举办好年第十一届和20**年第十二届市运动会,力争实现办赛规模和赛会成绩都有新突破。 (三)调整项目结构,优化项目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在项目设置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优势项目继续巩固和保持,使其成为争分夺牌的中坚力量;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要加大投入,促其向优势项目转化,成为争分夺牌的基础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填补空白项目,使其成为争分夺牌的新生力量。鼓励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与自身条件相符的优势项目,形成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 (四)建成完备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做好市体育运动学校下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继续保持其“国”字号的地位;在保证我市现有的两处“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顺利通过下一轮认定的基础上,力争

新增加一处省级后备人才基地;结合第十四届省运会周期,开展第二轮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业余训练基地认定工作,使基地数量从现在的20所增加到30所以上,从而建立更加完备的三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网络,推动我市的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 (五)打造一支事业心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公开招聘一批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通过聘请和引进省级、国家级高级教练,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六)狠抓赛风赛纪,净化赛场风气。进一步完善竞赛规程,建立健全体育比赛中赛风赛纪的监督、检查、认定和处置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继续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反兴奋剂工作方针,提高抵制兴奋剂的自觉性。竞技体育发展计划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在源流上的差异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存社会是历史上社会的延续.现存的文化也是历史上文化的发展,人类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都是在原有文明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也必然具有长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它是体育文化的源头,体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传统的影响。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会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没有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及其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相反,它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组成。由于交通较为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在其近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外受西方近代民主的熏陶,内受移民民族精神的影响,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杂交特征。所以,在其不太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较好的民族传统,这或许是它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价值观、民族精神和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国社会存在着长达数千年的高度封建专制统治,这种传统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在这种高度专制的社会结构中,君主决定一切,拥有统治天下的无限权利,臣民在君主面前只能绝对服从,而没有任何个人的民主权利。在这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长期压制下,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奴性文化,使得人们的创造活力、进取精神,严重受到了束缚。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缺少民主制的历史,却有太多专制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始终围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转动,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德、礼”等伦理道德标准为前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民主传统产生出来的是个性、权利和自由这些特质的话,那么,专制文化遗留给今天的则是完全相反的东西,那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服从。我们今天的体育中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讲究整体和秩序,无不折射出历史留给我们的权威和服从的传统观念,其中的整体主义尤其压抑人们个性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体育为什么常常凸现这些东西的历史原因。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体育文化有着极其鲜明的历史阶段性.,中西方文化各个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特性也形象的显示了两者的差异。源于爱琴海的古罗马、古希腊的海域文化其背景是众城邦小国之间的相互竞争,从而形成丁当时人们重视体力、技巧等在战争中实用的身体条件的观念。在中国,由于中原地域平坦广阔,江南鱼米丰富,十分适宜农业发展,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华夏民族“和”的思想内核。虽然边境有少数民族的侵袭,但中原大地大多处于和平状态。人们缺乏竞争环境,重文轻武。所以形成了以和谐养生为特色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随着美国的崛起。尤其是他们在“西部拓荒”时期形成的拓荒精神、自我价值观使西方体育文化的以极大的完善和空前的发展。中国在建国以后经过曲折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前进。又重新用“扬弃”的态度复兴了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三.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化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单就作为世界文化主体的东西方文化而言,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了解中西方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于理解中西体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三面与邻国接壤,一面临海。四周是高山、沙漠和无法自由通行的巨大海洋,可以说是一个近似封闭的地理环境。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极不便利。与西方早期文明的发展环境相比,既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在古代更多地体现出幸运的一面。从其封闭的内部看,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环境,这就促使人们只能向内陆和腹地寻求发展的空间,无需与自然做太艰苦的抗争,便可获得自足的生活,人们也希望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和的关系。于是,农耕便成了人们主要的生产方式。长期以农业生产为

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及竞技实力研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辽宁省竞技体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不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而且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运动人才,为我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从半个多世纪以来辽宁省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既有辉煌的时候,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坡时期,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充满了变数.那么, 辽宁省竞技体育应该如何继续保持其辉煌的成绩,同时避免再次出现下滑现象,这就需要对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其出现了下滑的时候,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该省竞技体育的实力状况,为辽宁省在十二运上再创佳绩做好准备,进而最终促进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本文将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段来分析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出辽宁省竞技体育实力的状况.1 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2结果与分析 2.1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2.1.1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平稳发展时期(1949年-1979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辽宁省 竞技体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项目开始有了不俗的表现.足球项目表现最为突出,在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足球比赛中,该省的足球队以7战6胜1平赢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在第1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了第四名,在1973年的全国青年足球比赛中以10战9胜夺得冠军,而在第3届全国运动会上荣登榜首; 田径项目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优势,在第1届全国运动会上打破了男子4×400m接力和10000m两项全国纪录;辽宁女排在1962年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中获得冠军,在第2届全运会中获得亚军;女子射击在1964年的全国射击冠军赛中,打破了自选小口径步枪50米60发卧射的世界纪录,在第3届全运会上,又以超出世界纪录一环的成绩获得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冠军.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项目也开始崛起.这一平稳发展时期主要集中在第1-4届全运会期间,辽宁省的奖牌名次由第1届全运会的第15名逐步上升到第4届全运会的第7名,名次变化比较平稳,但始终排在全国5名以外,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呈现出逐步增加的状态,奖牌总数由第1届的18枚逐步增加到第4届的72枚,金牌数由第1届的4枚逐步增加到第4届的28枚,从这一时期的名次、 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的变化情况来看,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处在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2.1.2 从改革开放后至今:曲折发展时期(1980年-至今)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辽宁省竞技体育呈现出了曲折发展的特征,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快速跃进阶段、持续下滑阶段和恢复发展阶段.2.1.2.1 快速跃进阶段(1979年-1993年)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快速跃进阶段主要集中在第4-7届全运会期间,辽宁省在全国的排名出现过 Vol.28No.7 Jul.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7期(上) 2012年7月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及竞技实力研究 王 明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竞技体育的比赛成绩,总结出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并在总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在近几届重大赛事上的竞技实力,以期为继续进行辽宁省竞技体育相关方面的研究做好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部门研究竞技体育提供参考,以促进辽宁省竞技体育健康、 持续的发展.关键词: 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竞技实力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7-0113-03 113--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 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 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与其他竞技运动不 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 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 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 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

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3个项目。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