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X年 X 月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宏观经济学执笔人: XX 适用学期:第四学期审核人:

学时: 36 制(修)订时间: XX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经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要注意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中基本的分析方法的运用,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方法,一般均衡理论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专业的技术经济分析上去。

二、教学目标

在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中,《宏观经济学》课程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经济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经济技能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的概念,掌握经济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经济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思路。

2、理解经济增长理论和决定理论,掌握均衡产出的计算。

3、了解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能力目标

熟练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具有经济岗位相关工作能力;具有涉及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企业经济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经济知识解决现实中企业经济实际案例的能力;具有运用相关经济知识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能力;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音乐、书画养成素质;具备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素质;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职业适应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宏观经济运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揭示国民经济在短期经济波动,长期实现经济增长的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还要熟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教学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学时分配:10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总量、相互关系及其核算方法。本章学习的关键是:掌握GDP、GNP、NNP、NI、PI、DPI、最终产品、中间产品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和支出法,了解名义GDP和GDP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国土领域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用货币衡量,属于流量;测度的对象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最终产品;具有地域性;是市场活动导致的,非市场活动不在计算之列。

二、为什么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或总支出

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测定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测定GDP。支出法也称使用法,因为一国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去向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等四个方面。用支出法测定GNP,就是计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表示为:

GDP=C+I+G+(X-M)。

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服务、创造产品从而提出的收入要求权核算而得到的国民收入指标。这些收入换个角度可以看作是GDP生产出来以后分配给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以也称为生产要素所得法。

项目构成:工资与雇员其他补贴;净利息;个人的租金收入(包括房屋的租金);非公司企业的收入;税前公司利润;股息,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企业间接税;折旧;统计误差的调整。

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五大总量的关系

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NI =雇员报酬+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

PI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政府转移支付= NI-个人得不到的+个人额外得到的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 政府转移支付 + 红利 +政府支付利息 + 企业转移支付

DPI=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C+S

二、GDP与GNP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本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来自国外要素的净要素收益,关系为:NFP=GNP-GDP=本国在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的收入。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投资-储蓄恒等式:S=I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总需求)的角度:国民收入Y=C+I+G;从收入(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Y=C+S+T;恒等式为:I+G=S+T。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总需求)角度:Y=C+I+G+(X-M);从收入(总供给)角度:Y=C+S+T;恒等式为:I+G+(X-M) =S+T。

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名义GDP

按每年名义价格计量的GDP

二、实际GDP

按每年实际价格计量的GDP

三、GDP平减指数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一国总体物品平均价格的上涨程度,经济学上称为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或GDP折算指数。公式为:

名义GDP/实际GDP =ΣPtQt /ΣP0Qt

思考题:

1.怎样理解GDP的含义?与GDP有关的总量有哪些?

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3.你对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有何看法?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课时分配:10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从总需求角度阐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学习本章首先重点掌握凯恩斯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和乘数理论,知道三部门和四部门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变动和主要乘数,了解其他消费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主要的假设条件

假设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只有厂商和家庭,只分析产品市场主体的行为。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于是:GDP=NDP=NI=PI=DPI

二、均衡产出的含义

均衡是指一种静止或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国民收入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这时无论供给还是需求处于不再改变的状态。

三、均衡产出分析的一般方法

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实际总产出 Y=实际AD=c+i+IU(非意愿存货投资)

从均衡角度看:均衡国民收入y=计划AD=c+i

当总供给y=c+i时,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当总供给y> c+i时,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增加,厂商倾向于缩小生产规模,产出减少,y逐渐向均衡国民收入接近,直到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反之亦然。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也即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指收入增量所引起的消费增量。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指消费量与收入之比。

消费函数可表达为:c=α+βy

二、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指收入与储蓄关系。

公式表达:s=y-c=-α+(1-β)y,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y=c + s; MPC+MPS=1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

由家庭消费曲线推导社会消费曲线,不能直接相加,应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AD=c+I 45°线的功能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y)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c+i+g

总供给:要素收入总和=消费+储蓄+净税收=c+s+t

均衡的条件:总供给=总需求,即 y=c+i+g= c+s+t 或 i+g= s+t

第四节乘数理论

一、乘数的含义

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的比率,乘数也称倍数。

二、乘数的计算

(一)投资乘数 :β-=

11K

(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

β-=

11K (三)税收乘数 : ββ--=1K

(四)转移支付乘数 :

ββ

-=1K (五)平衡预算乘数 :1=K (六)出口乘数:

γβ+-==11dx dy K

思考题: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机制是什么?

2.有人断言,如果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裕者转移给贫穷者,这将会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的理由是什么?

3.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的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是等于计划投资?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课时分配:10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的中心是在于引入货币因素,分析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存在条件下,两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理论构建投资函数,用IS 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均衡,表示满足收入-支出均衡条件式的所有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用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构建货币需求函数,利用货币市场均衡推导LM 曲线。LM 曲线代表货币市场

均衡,表示在既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上,满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关系式的所有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学习本章在掌握投资需求曲线、货币需求曲线、流动性陷阱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熟练把握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经济学含义和决定因素及其IS –LM 模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实际利率和投资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投资与利率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dr e r i i -==)(

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如果资本边际效率(r )大于市场利率(i ),则此投资就值得。

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量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MEI-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公式表达为:dr e r i i -==)(

第二节 IS 曲线

一、IS 曲线及其推导

1.总供给—总需求法推导IS 曲线

利用45度线分析法中,不同利率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进行推导。

2.四象限法推导IS 曲线

二、IS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函数的斜率;储蓄函数的斜率。

三、IS 曲线的移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移动;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左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的。

二、流动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又称“流动性偏好”。

1.交易性需求: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2.预防性需求: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交易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函数:L1=ky

3.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为:L2= -hr

三、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四、货币需求函数

β

α--+=1dr

e y

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需求函数为:

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1.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

2.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ky - hr

3.利率r 的变化:

L 增加,利率r 上升;m 增加,利率r 下降。

第四节 LM 曲线

一、LM 曲线及其推导

LM 曲线的含义: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组合。函数为:

LM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利率与所相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二、LM 曲线的斜率

1.LM 曲线的斜率用公式表示:h k

。k 越小,LM 曲线越平缓。h 越大,LM 曲线越平缓。

2.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无限,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使得LM 曲线也成为一条水平线。

3.古典区域:当利率极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零,货币的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使得LM 曲线也成为一条垂直线. hr ky L L L -=+=21k m k hr y +=

h

m h ky r -=

三、LM曲线的移动

1. 名义货币供应量M的变动。

2.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第五节 IS–LM 模型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1.IS-LM模型的几何表达

2.IS-LM模型的数学表达:i(r)=s(y) m= L1(y)+L2(r)

3.两个市场的失衡与调整:产品市场不均衡首先导致收入变动;货币市场不均衡首先导致利率变动。

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IS曲线与LM曲线移动,则均衡点变动。

1.假定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

2.假定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

思考题:

1.什么是IS曲线?为什么它向右下方倾斜?

2.什么LM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

3.为什么IS曲线的斜率为负而LM曲线斜率为正?决定两条曲线倾斜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当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在IS-LM模型的第二区域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什么状态?国民收入和利率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二)教学项目

(三)实训项目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考核时要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并建议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及纪律情况打分,占

40%。

(2)期末考试成绩:采取闭卷笔试或口试方式,占60%;

五、建议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

2.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3.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4.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1次出版.

5.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8月第1版.

6.尹伯承,《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2版.

7.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8.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 版.

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 (一)参考教材 1.徐为列主编:《宏观经济学》,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2.高志文,方琳主编,《宏观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10。 3.[美]保罗?克鲁格曼、罗宾?韦尔斯:《宏观经济学》第二版,赵英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美]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王根蓓译,上海财经大学额出版社,2009年版。6.[美]戴维?柯兰德:《宏观经济学》(第6版),胡修浩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7.[美]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美]罗伯特?J?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沈志彦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宏观经济学》(第5版),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11.(美)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文版。12.高鸿业主编:《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魏埙、蔡继明等者《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二)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年。2.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3.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5.李京文:《中国经济前景》(2001),团结出版社,2001年。 16.刘小怡、夏丹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6.孙国茂著:《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计量经济学教学日历.薛明皋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日历 一、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8/3 四、先修课程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本经济理论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微积分 五、课程教学目标 计量经济学是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模型方法来定量描述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应用经济分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该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的关系。(2)熟练掌握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基本估计理论和检验方法,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3)熟练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选择模型,进行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经济分析。(4)了解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熟悉构造理论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方法,以及计量经济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5)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和能力。 六、适用学科专业 管理学院各专业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引言(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计量经济学的三要素,研究对象,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 第二节、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步骤:建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散点图。先验信息。几种常见的数据类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包括的几个方面。) 第1篇:单一方程回归模型(共9章)(24学时) 教学内容: 第1章:回归分析的性质 第2章:双变量回归分析:一些基本概念。 第3章:双变量回归模型:估计问题。 第4章:经典正态线性回归模型。

必修课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浙江财经学院 西方经济学(2) 教学大纲 (第四版)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2010年3月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4)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收入-支出模型 (5)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 IS—LM 模型 (6)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7)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9)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10)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1)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12)

前言 1、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经济学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的,其中研究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是其基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式是个量分析;《西方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经济学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是理论与政策的结合。 2、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宏观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适用对象: 全校各财经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 4、课程性质: 必修课。 5、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 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本大纲规定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序号教学内容课时数合计 1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4 2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收入-支出 模型 10 3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 —— IS—LM 模 型 10 4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8 5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6 6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6 7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6 8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4 54 6、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版 主要参考书: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 1)需求函数 Q d f P 线性需求函数 Q d P 供给函数 Q s f P 线性供给函数 Q s P 弧弹性公式 e y / x y x y x x y 点弹性公式 e dy / dx dy x y x dx y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Q / Q (Q 2 Q 1)/Q (Q 2 Q 1) / Q 1 Q 2 e d 2 P / P (P 2 P 1)/P P 1 P 2 ( P 2 P 1) / 2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e dQ / dP dQ P d Q P dP Q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 dQ P GB CG GB CB FO e d Q CG OG OG AC AF dP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dQ dP dQ P e / s Q P dP Q 弧弹性: Q (Q 2 Q 1 Q 2 Q Q 1) / e s 2 P P (P 2 1 P 1)/ P P 2 (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2 dQ x dP y dQ x P y e xy e xy Q x / P y dP y Q x ( 3)需求的收入弹性 : Q M dQ dM dQ M e M M Q Q / M 第dM 三章Q 效用论 (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Q 2 Q 1 . P 1 P 2 P 2 P 1 Q 1 Q 2 1) Q x Q x P y P y 1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 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时间:2019年12月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任务 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 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较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贯彻精讲的原则,突出重点,简化推导,图文并貌,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 (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5)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评析。实事求是的分析宏观经济理论的优缺,重在学习和探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 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 3、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 4、总需求曲线及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类型;AD-AS模型及其应用; 5、失业的类型;通货膨胀的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内涵、特性和政策含义;长期和短期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矛盾;货币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的效果; 7、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高分考生岭院专业课复习经验 (1)

我本科是数学专业,跨专业考岭院西经,专业课方面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岭院西经指定参考书为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三联出版社,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则柯欧瑞秋的《图解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考都为中级内容,对于我跨学校跨专业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去年三月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下列为我用过的除以上指定三本以外的专业课资料: 1.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恳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解析(微观部分)》 3. 《西方经济学解析(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4.钟根元陈志洪主编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课后习题详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6. 姜伯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7. 《货币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8.《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练习册》三联出版社 9.金圣才系列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0.金圣才系列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石化出版社 11徐现祥《图解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历年真题 13.江湖中的《微观经典36题》《宏观经典54题》 14.王则柯《经济学几何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如何用以上的资料: 1是经济学基础,虽然编写比较烦冗,但很好的诠释了经济学的基础,建议参考,尤其微观,宏观无所谓感觉;2和3陈恳的有一定的价值,编写水平也不错,时间允许可以看;4钟根元的很难,考中山不需要看,考上交就有必要;5没必要参考,书中有一处好像错了,忘了哪里了,因为其中内容9中都有;6可以参考,由于宏观12章21章涉及到很多国际金融的知识,国际金融需要参考下;7无所谓;8不需要看,这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范的练习册;9和10有必要参考,11重点参考,这是岭院徐现祥老师编写的宏观,直接和真题有关系,书中就有06年一道真题原题;去年真题中的涉及到大萧条的整个分析在书中也能找到影子,重点参考;12重点参考,不过都没有答案,真题有很多知识点都隔年出现;13可以参考,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重要知识点;14没必要参考,其中的很多都包含在图解微观中了。 在没考试的时候我看了08年岭院真题,着实担心我的水平,太难了感觉,微观有的题目都没法下手,其中有拉格朗日乘子中拉姆达的经济学意义,有寡头垄断中价格的关系;宏观更恐怖,三元悖论,货币发行等那会对于我来说根本就啥也不知道。我知道专业课对于我来说很难很难,自己估计数学三拿下130+有可能,专业课最多我只能拿下105,这样按照往年岭院的分数线我政治和英语必须拿下135,总分370+,这样就有戏啦,政治英语必须过线,估计英语拿下63左右,政治拿下70+,算盘是这样打的,可是结果是那样无奈…… 下面还是介绍专业课的学习吧 三月份我开始看范的现代观点,刚开始觉得很简单,没什么东西。整个三月专业课我都在搞微观,没有做笔记,没有做什么题,就是一个劲的看书,2、3、4、5、6章是基本消费者理论,7、8、9、10涉及到显示偏好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以及交易时的替代收入效应,11、12、13资本市场,14、15、16消费者市场理论,17拍卖,18,19,20,21,22,23加进来生产者,24,25,26,27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 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9.国民收入是()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都是 和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I+G=S+T B.I=S+T C.I=S D.I+G=S 16.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8.当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量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070006 英文名: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置课: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后置课: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18课时辅导) 主讲教师: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 选定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阐述宏观经济理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中注意介绍经济分析的逻辑,强化图形分析和数理分析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判断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加大学生的阅读和训练。针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在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督促学生加强课后自学,加强教学互动,安排适量学时进行课堂讨论;加大课程训练力度,配备助教加强课后辅导,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鼓励学生阅读主要参考书,了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写出读书心得,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本科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XX学院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XX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课程负责人: XX 制(修)订时间: 专业负责人审核: 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 XX年 X 月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宏观经济学执笔人: XX 适用学期:第四学期审核人: 学时: 36 制(修)订时间: XX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经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基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部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第三部分,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第四部分,经济增长和波动分析,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二年级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他们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要注意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中基本的分析方法的运用,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方法,一般均衡理论方法可以运用到很多专业的技术经济分析上去。 二、教学目标 在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中,《宏观经济学》课程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经济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经济技能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经济的概念,掌握经济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经济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思路。 2、理解经济增长理论和决定理论,掌握均衡产出的计算。 3、了解产品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能力目标 熟练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具有经济岗位相关工作能力;具有涉及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企业经济过程中的分析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经济知识解决现实中企业经济实际案例的能力;具有运用相关经济知识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能力;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再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精编_推荐】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E21102 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0.5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一、实验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涉及许多复杂的宏观经济变量,且各变量主要呈现出随机状态分布的特征,这对于完整而客观的理解宏观经济问题带来困难,实验和模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宏观经济学实验紧紧围绕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对于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变量通过理论逻辑关系,建立经济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经验数据加以推证和检验,以体现和说明理论的正误,提高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实验是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实验,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知识经济类、管理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通过模拟实验和相关的计量检验: 1、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可控操作环境中。通过学生的模拟和实验,强化理论理解,提高认识经济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对经济分析和运行的感性认识。 3、熟悉现代宏观经济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运用。 4、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实验的基本要求 1、了解实验的软件环境和操作平台的运用,学会用现代的分析手段和技术 模拟和实验经济参数变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完整而清楚的陈述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理论逻辑和实验逻辑关系相一致,基 本结论明确,分析说服有力。 3、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体现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基本结论及相关 变量关系的详细分析。 四、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国内重点财经大学金融专业以往考研参考书目 一、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学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公司财务公司理财S 罗斯吴世农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 .杂志:《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金融工程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黄达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学Lawrence Galitz 唐旭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4 .概率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盛骤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 无参考杂志) 金融:保险专业 1 .经济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保险学保险学张洪涛等人民大学出版社 3 .保险法(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保险法规条文) 4 .杂志:《保险研究》、《金融时报》 二、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著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姜波克、朱云高编著《国际金融(最新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钱荣堃主编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主著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胡庆康编著

《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夏德仁、李念斋主编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 财政学 《财政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共主编 《财政学复习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陈共主编 金融法 相应法律的单行本即可,无须购买专门的金融法教材 经济、金融热点 《国际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研究》,月刊,定价10 元/ 期 《金融时报》,日报,定价27 元/ 月 其他参考书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修订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唐旭、戴小平著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一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唐旭主编 《证券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周正庆主编 《保险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马永伟主编 三、北京大学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证券投资学》,曹凤歧,北大出版社 《金融学》,兹维·博迪,罗博特·莫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英文名《Finance》《货币银行学》,姚长辉等,北大出版社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John Hull,华夏出版社 其他参考书 《投资学》,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大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周惠中

试卷——会计专业宏观经济学

成人高等教育考试试卷《宏观经济学》 年级专业姓名分数 第一题答题表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3.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 A.销售税; B.公司利润税; 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4.下列( )项命题不正确。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5.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 )。 A.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J的下降; B.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C.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6.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I; B.计划的消费支出C的总额超过计划投资I的总额; C.GDP,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D.计划投资I的总额和计划消费C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入乘数变小; C.支出乘数和净税收入乘数都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入乘数变大。 8.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他们之和必定等于1; B.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他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 C.他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D. 他们之和必等于0。 9.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10.IS曲线表示满足( )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D.以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宏观经济学48课时大纲

淮阴工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编号: 1816251 学时学分: 48(3) 专业层次: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 制定日期: 2015年11月 版次: 4 归口单位:商学院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学科基础课,适用于管理大类即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方法,拓宽学生经济学知识视野,获得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初步能力。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建议先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 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与实际GDP。 基本要求:掌握GDP、GNP、NNP 、NFP、NI、PI 等基本概念;熟悉国民收入的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4.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内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论;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与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与乘数。 基本要求: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熟悉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凯恩斯消费理论;了解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4.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教学内容: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基本要求:掌握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熟悉投资的决定,IS 曲线的推导过程,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决定,LM曲 线及其推导;了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及其调整。 4.4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内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基本要求: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 掌握财政政政策效果与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 端情况和政策组合。 4.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教学内容: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基本要求:掌握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熟悉货币创造乘数,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4.6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教学内容:总需求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基本要求:掌握总需求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了解总

财政学推荐书籍

推荐书籍 注:部分书籍在明秀校区图书馆,请移步过来借阅。 1.与官员谈财政税收,王东京,F812/52 2.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财政部,F810/236 3.推开宏观之窗,韩秀云,F015/118=3或F015-49_/1 4.寓言中的经济学,梁小民,F0-49_/13 5.图解经济学,唐译,F0-64/3 6.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F279.23/551 7.听厉以宁教授讲故事(F0/212) 8.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王东京,F0/134或F0_/168 9.与官员谈西方经济学,王东京,F01_/9或F091.3/83 10.经济学的故事,F0-49/19 11.生活中的经济学,F737.123/4=2 12.读经济学书,F0/185 13.古今中外话财政 14.趣味经济学,于跃龙 15.与中国官员谈经济学,F0/452 16.图说经济学,黄友牛,F0-49/123 17.故事中的经济学(王玉霞) 18.大学生活“经济学”,TS976.15-49/15 19.看不懂的中国经济,韩秀云,F12/308 20.中国新趋势,韩秀云,F124/343 21.中国财政情况(2013-2014) 22.经济学的8个聊天室(F0/217) 23.生活在经济中(王玉霞F0-49/34) 24.自由选择(F171.23/6) 25.牛奶可乐经济学(F0-49/198) 26.图解经济学,苏陌,F0-49/188 27.大家的经济学,岑科,F0-49/23 28.好好学点经济学,唐华山,F0-49/76 29.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叶楚华,F124/209 30.趣味经济学100问,黄典波,F0-49/87 31.论经济学方法——与林老师对话,林毅夫,F011/11 32.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Paul Heyne),F0/329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17224教学提纲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最全)17224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12112122 1 122 1121212.2 /)(2/ )(/)(/)(//e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Q 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 AF FO 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 (1)供给的价格弹性 点弹性: 弧弹性: P Q s γδ+-=()P f Q d =P Q d βα-=()P f Q =s y x x y x x y y e ???=??= /y x dx dy x dx y dy e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Q P dP dQ P dP Q dQ s e ?==//)(2/ )(2 11 22 112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 s +-+-=??=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3)需求的收入弹性: 第三章 效用论 (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2)消费者均衡条件 (3)消费者剩余 (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5)预算线( budget line ) (6)均衡的条件 第五章 成本论 x y y x y y x x Q P dP dQ P dP Q dQ xy e ?==/y y x x xy P P Q Q e ??= Q M dM dQ M dM Q dQ Q M M Q M e ?==???=/()dQ dTU Q Q TU MU Q =??=→?lim I X P X P X P n n =+++ 2211λ====n n p MU P MU P MU 22 11()0 00 0Q P dQ Q f CS Q -=? dx dy x y MRS x xy = ??-=→?0lim 2 121 22112P I X P P X X P X P I +- =+=2 112P P MR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