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7258-87标准的修订。

随着我国机动车工业和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车辆的技术性能、制造质量和行驶速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机动车运行安全性和减少公害,在这次标准修订中相应地提高了车辆路试制动检验初速度,增加了一些车辆的安全结构、装备和减少机动车公害等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农用运输车发展十分迅速,为加强对这部分车辆的技术管理,保障安全运行,这次修订时在标准中对农用运输车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为了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使用所引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最新版本。

为了便于本标准的实施,在修订稿中增加了检验方法,以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的形式在标准正文之后。

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类型机动车的不同要求,在本次修订时增加了附录F。

本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

a) 3.1.3有关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应在发动机的易见部位铸出商标或厂标的要求;7.6.2有关轻便摩托车应装有远、近光变换装置的要求;7.6.6有关危险报警闪光灯的操纵装置不受电源总开关的控制的要求及有关轮式拖拉机车组装用危险报警闪光灯的要求;11.1.1有关最大设计车速大于100km/h的载货汽车的牵引车、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安装安全带的要求;11.2有关三轮农用运输车、手扶变型运输机、手扶拖拉机车组安装后视镜的要求;11.2有关车长大于6m的平头载货汽车安装下视镜的要求;以上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b) 7.6.11有关至少有两条车厢照明线路的要求;14.2有关驾驶员耳旁噪声控制的要求;以上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19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c) 6.10有关轮式拖拉机牵引的载质量大于等于3t且小于5t的挂车与牵引车意外脱离后,挂车应能自行制动的要求;6.13.1有关液压制动系安装制动液面过低报警装置的要求;7.2.4有关侧反射器的要求;7.6.4对于标定功率小于或等于18kw的运输用拖拉机当前照灯关闭和发动机熄火时有关灯具仍能点亮的要求;7.6.8有关侧转向灯的要求;7.7.3对于标定功率小于或等于18kw的轮式拖拉机车组应装备有关仪表的要求;8.1.6有关机动车所装用的轮胎应与其最大设计车速相适应的要求;以上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25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d) 6.2.7有关座位数小于或等于8的载客汽车行车制动踏板力的要求;6.4.2有关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驻车制动手操纵力的要求;6.14.1.3有关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载客汽车检验时踏板力的要求;以上要求对于轻型越野汽车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25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e) 6.1.2有关应急制动的要求,其实施的过渡期应与有关标准实施的过渡期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均为标准的附录,附录F为提示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机械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中国环境科研究院大气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煜麟、周天佑、潘克秋、叶盛基、白景升、何勇、应朝阳、王凡、崔保寅、赵家琳、袁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照明与信号装置、行驶系、传动系、车身、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车内噪声和驾驶员耳旁噪声控制的基本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

注:本标准所指的机动车是指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乘用或(和)运送物品或进行专项作业的车辆,包括汽车、挂车、无轨电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运输用拖拉机和轮式专用机械车等,但不包括任何在轨道上运行的车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496-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GB/T 3181-1995 漆膜颜色标准

GB 4094-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 4599-94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GB 4785-84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

GB 5948-86 摩托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GB 9656-1996 汽车用安全玻璃

GB 10395.1-89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总则

GB 10396-89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标志

GB 11381-89 客车顶部静载试验方法

GB 12428-90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4621-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1-93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2-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3-93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4-93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5-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 14761.7-93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

GB 15365-94 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符号

3 整车

3.1 车辆标志

3.1.1 车辆在车身前部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至少装置一个能永久保持的商标或厂标,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

3.1.2 车辆必须装置能永久保持的产品标牌。产品标牌应固定在一个明显的、不受更换部件影响的位置,其具体位置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指明。

标牌应标明厂牌,车辆型号,发动机标定功率或排量(挂车除外),总质量,载质量或载客人数(工程作业车除外),出厂编号,出厂年、月及生产厂名。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标牌可不标总、载质量或载客人数、出厂编号。

3.1.3 发动机型号应打印(或铸出)在气缸体易见部位,出厂编号应打印在气缸体易见且易于拓印部位,打印字高不小于7mm,深度不小0.2mm,在出厂编号的两端应打印起止标记。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应在发动机的易见铸出商标或厂标,出厂编号应打印在曲轴箱易见且易于拓印部位,打印字高不小于5mm,深度不小于0.2mm,在出厂编号的两端应打印起止标记。

3.1.4 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车架(对无车架的车辆为车身主要承载且不能拆卸的构件)易见且易于拓印部位,打印字高为10mm,深度不小于0.3mm,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车架易见且易于拓印部位,打印字高不小于5mm,深度不小于0.2mm。在出厂编号的两端应打印起止标记。打印的具体位置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指明。易于拓印的车辆识别号(VIN)可代替整车型号和出厂编号。

3.2 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外廓尺寸限值见表1。

表1 车辆外廓尺寸限值

3.3 车辆后悬

客车及封闭式车厢(或罐体)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3.5m。封闭式车厢的四轮农用运输车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0%。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按一、三轴的轴距计算。

3.4 车辆核载

3.4.1 车辆允许总质量依据发动机标定功率、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轮胎的承载能力、车厢面积及正式批准的技术文件进行核算后,从中取最小值核定。

3.4.2 驾驶室乘坐人数的核定

3.4.2.1 驾驶室内只有一排座位或双排座位的前排座位以驾驶室内部宽度(系指驾驶室门窗下缘,并在车门后支柱内侧量取)等于或大于1200mm核定2人;等于或大于165mm核定3人。车长小于或等于6m的机动车驾驶室内部宽度大于或等于1550mm核定3人。

3.4.2.2 驾驶室内双排座位的后排座位,按座垫中间位置测量的车射内部宽度每400mm核定1人。

3.4.2.3 带卧铺的货车每个卧铺铺位核定1人。

3.4.3 车辆乘坐人数的核定。

3.4.3.1 按载质量核定人数:1t折合15人(长途客车1t折合13人)。

3.4.3.2 按座垫宽和供站立乘客用的地板面积核定:座垫宽每400mm核定1人;按站立乘客用的地板面积计算,城市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为0.125m2核定1人,其他允许有站立乘客的客车为0.15m2核定1人。设立席的客车供乘客用的地板面积根据GB12428的规定确定。

3.4.3.3 按卧铺铺位核定:卧铺客车的每个铺位核定1人。

以3.4.3.1、3.4.3.2及3.4.3.3计算出来的乘坐人数取最小值核定乘从人数。

3.4.3.4 有驾驶室的运输用拖拉机除驾驶员外,可再核定乘坐一名副驾驶员。其座垫宽不小于400mm,座椅深不小于400mm,且座椅不应增加拖拉机的外廓尺寸。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只允许乘坐驾驶员1人。

3.4.3.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乘坐人数的核定。

a.两轮摩托车除驾驶员外,有固定座位的可再乘坐1人;

b.边三轮摩托车除驾驶员外,主车和边车有固定座位的各乘坐1人;

c.正三轮摩托车驾驶室核定乘坐驾驶员1人。正三轮摩托车车厢乘坐人数按3.4.3.1和3.4.3.2核定,不得设立席;

d.轻便摩托车核定乘坐驾驶员1人。

3.4.4 轮式拖拉机车组的挂拖质量比(挂车总质量与拖拉机整备质量的比值)应不大于3。

3.5 转向轴(轮)载质量及边三轮摩托车连车车轮载质量

3.5.1 机动车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转向轴(轮)载质量与该车整备质量和允许总质量的比值不得小于:

----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含驾驶员座位,下同)的载客汽车30%;

----正三轮摩托车、三轮农用运输车 18%;

----其他车辆 20%

3.5.2 边三轮摩托车处于空载及满载状态时边车车轮的载质量应分别为车辆整备质量及总质量的35%以下。

3.6 比功率

机动车(无轨电车除外)的比功率应不小于4.8kw/t,其中农用运输车及运输用拖拉机的比功率应不小于4.0kw/t。

3.7 侧倾稳定角及驻车稳定角

3.7.1 车辆在空载、静态状态下,向左侧和右侧倾斜最大侧倾稳定角不得小于:

----三轮摩托车、三轮农用运输车25°;

----双层客车28°;

----总质量为车辆整备质量的1.2倍以下的车辆30°;

----其他车辆(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除外) 35°。

3.7.2 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撑杆支撑时,向左、向右、向前的驻车稳定角应分别不小于8°、4°、4°;在用停车驾支撑时,向左、向右、向前的驻车稳定角应均不小于7°。

3.8 漏水检查

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水箱、水泵、缸体、缸盖、暖风装置及所有连接部位均不得有明显渗水现象。

3.9 漏油检查

机动车连续行驶距离不小于10km,停车5min后观察,不得有明显渗漏油现象。

3.10 车速表检查

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为+20%—-5%。即:当实际车速为40km/h时,车速表指示值应为38km/h-48kn/h。检验方法附录A(标准的附录)。

3.11 车辆外观

3.11.1 车辆外观应整洁,各零、部件应完好,联结紧固,无缺损。

3.11.2 车体应周正,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不得大于40mm.

3.11.3 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方向把和导流板等左右对称的零部件离地面高度差不得大于10mm;正三轮摩托车的驾驶室和车厢等左右对称的零部件离地面高度差不得大于20mm。

3.11.4 两轮摩托车、轻便两轮摩托车和边三轮摩托车的主车前后中心平面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

3.12 图形标志

汽车和摩托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应分别符合GB4094和GB15365的要求。

3.13 行驶轨迹

3.13.1 车辆直线行驶时,其前后轴中心的连线与行驶轨迹的中心线应一致。

3.13.2 汽车列车和轮式拖拉机车组在平坦、干燥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被牵引的车辆不得有明显偏摆。

4 发动机

4.1 发动机应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无异响,机油压力正常。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标定功率的75%。

4.2 发动机应有良好的起动性能。汽车发动机应能由驾驶员在座位上起动。

4.3 发动机不得有“回火”、“放炮”现象。

4.4 柴油机停机装置必须灵活有效。

4.5 发动机点火、燃料供给、润滑、冷却和排气等系统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

5 转向系

5.1 机动车的转向盘不得设置于右侧,其中汽车、无轨电车和四轮农用运输车的转向盘必须设置于左侧;特殊作业的机动车按需要可设置左右两个转向盘。

5.2 机动车的转向盘(或方向把)应转动灵活,操纵方便,无阻滞现象。机动车应设置转向限位装置。车轮转向过程中,不得与其他部件有干涉现象。

5.3 汽车和四轮农用运输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以使车辆具有正常的操纵稳定性。

5.4 机动车转向轮转向后应能自动回正,以使机动车具有稳定的直线行驶能力。

5.5 机动车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或向右转角均不得大于:

a.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100km/h的机动车10°;

b.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km/h的机动车(三轮农用运输车除外) 15°;

c.三轮农用运输车22.5°。

5.6 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运输车的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角不得大于:

a.两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48°;

b.三轮摩托车、三轮农用运输车45°。

5.7 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不得跑偏,其转向盘(或方向把)不得有摆振、路感不灵或其他异常现象。

5.8 机动车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道路上行驶,以10km/h的速度在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施加于转向盘外缘的最大切向力不得大于245N。

5.9 机动车转向桥轴载质量大于4000kg时,必须采用转向助力装置。装有转向助力装置的车辆,当转向助力器失效后,仍应具有用转向盘控制车辆的能力。

5.10 机动车的最小转弯直径,以前外轮轨迹中心线为基线测量其值不得大于24m。当转弯直径为24m时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差(以两内轮轨迹中心线计)不得大于3.5m。

5.11 机动车前轮定位值应符合该车有关技术条件。

5.12 机动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运输车除外)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仪(包括双板和单板侧滑仪)检测时侧滑量值应不大于5m/km。检验方法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5.13 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拦杆及球销应无裂纹和损伤,并且球销不得松旷。对车辆进行改装或修理时横、直拉杆不得拼焊。

5.14 摩托车和三轮农用运输车的前减振器、上下联板和方向把不得有变形的裂损。

6 制动系

6.1 基本要求

机动车应设置足以使其减速、停车和驻车的制动系统。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应设置对前、后轮分别操纵的行车制动装置。

6.1.1 机动车应具有行车制动系。

6.1.2 汽车应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6.1.3 机动车(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应具有驻车制动功能。

6.1.4 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各系统以某种方式相联,它们应保证当其中一个或两系统的操纵机构的任何部件失效时(行车制的操纵踏板、操纵连接杆件或制动阀的失效除外)仍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6.1.5 制动系应经久耐用,不能因振动或冲击而损坏。

6.2 行车制动

行车制动必须使驾驶员能控制车辆行驶,使其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车。

6.2.1 汽车、挂车、无轨电车、四轮农用运输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所有车轮都应装备制动器。

6.2.2 行车制动装置的作用应能在各轴之间合理分配。

6.2.3 机动车(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行车制动装置的作用应能在每根轴的左右车轮之间对称分配。

6.2.4 制动器必须有磨损补偿装置。制动器磨损后,制动间隙必须易于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装置来补偿。制动控制装置及其部件以及制动器总成必须具备一定的储备行程,当制动器受热或制动摩擦片的磨损达到一程度时,在不必立即作调整的情况下,仍应保持有效的制动。

6.2.5 采用真空助力的行车制动系,当真空助力器失效后,制动系统仍能保持一定的制动性能。

6.2.6 行车制动系制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有关技术条件。

6.2.7 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对于其他车辆应不大行700N。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和轻便摩托车行车制动系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应不大行400N,手握力应不大于250N。

6.2.8 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包括空行程,下同)不得超过踏板全行程的四分之三;制动器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车辆的踏板行程不得超过踏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且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不得超过120mm,其他类型车辆不得超过150mm。

6.2.9 液压行车制动系不得因制动液对制动管路的腐蚀或由于发动机及其他热源的影响形成气阻而损坏行车制动系的功能。

6.3 应急制动

6.3.1 应急制动必须在行车制动系统有一处管路失效的情况下,在规定的距离内将车辆停住。

6.3.2 应急制动可以是行车制动系统具有应急特性或是与行车制动分开的独立系统。

6.3.3 应急制动系统的布置应使驾驶员容易操作,驾驶员在座位上至少用一只手握住转向盘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制动。它的操纵机构可以与行车制动系统的操纵机构结合,也可以与驻车制动系统的操纵机构结合,但三个操纵机构不得结合在一起。

6.4 驻车制动

6.4.1 机动车(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应设置驻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应能使车辆即使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也能使车辆停在上、下坡道上。驾驶员必须在座位上就可以实现驻车制动。

6.4.2 驻车制动应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止,并且施加于操纵装置上的力: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应不大于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其他车辆应不大于700N。

6.4.3 驻车制动操纵装置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其操纵装置必须有足够的储备行程,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棘轮式制动操纵装置应保证在达到规定驻车制动效能时,操纵杆往复拉动的次数不

得超过三次。不允许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力驱动来获得规定的驻车制动效能。

6.4.4 采用弹簧储能制动装置做驻车制动时,应设置在紧急状态下,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就能快速解除驻车状态的装置。

6.5 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当气压升至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 3min后,其气压的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在气压为600 kPa的情况下,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待气压稳定后观察3min,单车气压降低值不得超过 20kPa;列车气压降低值不得超过 30kPa。

6.6 采用液压制动的机动车在保持踏板力为700N(摩托车为400N)达到1min时,踏板不得有缓慢向地板移动的现象。

6.7 气压制动系统必须装有限压装置,确保贮气筒内气压不超过允许的最高气压。

6.8 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机动车,发动机在75%的标定功率转速下,4min(汽车列车为6min,城市铰接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8min)内气压表的指示气压应从零开始升至起步气压(未标起步气压者,按400kPa计)。

6.9 汽车、无轨电车和四轮农用运输车的行车制动必须采用双管路或多管路,当部分管路失效时,剩余制动效能仍能保持原规定值的30%以上。

6.10 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应有自行制动现象。当挂车(由轮式拖拉机引的载质量3t以下的挂车除外)与牵引车意外脱离后,挂车应能自行制动,牵引车的制动仍然有效。

6.11 制动管路和制动软管的设计的构造应是专用的。它的安装必须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连续功能、足够的长度和柔性,以想应与之相连接的零件所需要的正常运动,而不致造成损坏;它们必须有适当的安全防护,以避免擦伤、缠绕或其他机械损伤,同时应避免安装在可以与车辆排气或高温源接触的地方。

6.12 贮气筒

6.12.1 压缩空气与真空保护:装备贮气筒或真空罐的机动车均应采用单向阀或相应的保护装置,以保证在筒(罐)与压缩空气(真空)连接失效或漏损的情况下,由筒(罐)提供的压缩空气(真空度)不致全部丧失。

6.12.2 贮气筒的容量应保证在调压阀调定的最高气下,且在不继续充气的情况下,机动车在连续五次踩到底的全行程制动后,气压不低于起步气压(未标起步起压者,按400 kPa计)。

6.12.3 贮气筒应有排污阀。

6.13 制动报警装置

6.13.1 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其储液器的加注口必须易于接近,从结构设计上必须保证在不打开容器的条件下就能很容易地检查液面。若不能满足此条件,则必须安装制液动液面过低报警装置。

6.13.2 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当制动系统的气压低于空气压缩机调压器限制动力至少一半的规定压力时,报警装置应能连续向驾驶员发出容易听到或看到的报警信号。

6.14 路试检验制动性能

机动车行车制动性能和应急制动性能检验应在平坦、硬实、清洁、干燥且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7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进行。检验时发动机应脱开。

6.14.1 行车制性能检验。

6.14.1.1 用制动距离检验行车制动性能

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和制稳定笥应符合表2的要求。对空载检验制距离有质疑时,可用表2满载检验的制动性能要求进行。

制动距离是指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车辆停住时止车辆驶过的距离。

表2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简 易版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 机动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 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 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 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 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质量、 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

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防撞装置、配备灭火器等。 2)机动车的安全检验 机动车辆的安全检验是根据道路交通对机动车运行的要求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对车辆与行驶有关的全部或分性能进行检验。 3)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目的 机动车安全检验,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充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 言前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与 GB 7258—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1章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修改了第3章的机动车、汽车、乘用车、客车、公共汽车(城市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专项作业车、两用燃料汽车、双燃料汽车、挂车、牵引杆挂车、中置轴挂车、半挂车、汽车列车、铰接列车、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的定义,增加了载客汽车、公路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校车、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中小学生校车、专用校车、低速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教练车、残疾人专用汽车、普通摩托车、两轮普通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两轮轻便摩托车、正三轮轻便摩托车、特型机动车的定义,删除了卧铺客车(2004年版的3.2.2.1)、电动汽车(2004年版的3.2.9)的定义;将汽车分为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和专项作业车三大类,将2004年版中的摩托车(2004年版的3.5)及轻便摩托车(2004年版的3.6)合称为摩托车(见3.5),将2004年版中的摩托车(2004年版的3.5)改称为普通摩托车(见3.5.1); ——修改了第4章的部分机动车产品标牌需标识的内容(见4.1.2)和车辆识别代号的打刻要求(见4.1.3),增加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摩托车应打刻电动机型号、编号的要求及标识的视认性和永久保持性的要求(见4.1.4); ——增加了乘用车和总质量小于等于3500kg的货车(低速汽车除外)应在靠近风窗立柱的位置设置能永久保持的车辆识别代号标识的要求,以及乘用车应具有能读取车辆识别代号的电子数据接口、在后备箱(或行李区)的合适位置标示车辆识别代号,且应在至少5个主要部件上标示车辆识别代号或零部件编号的要求(见4.1.5和4.1.6),修改了危险货物运输车的标志要求(见4.1.7),增加了对机动车进行改装或修理时不得对车辆识别代号等整车标志进行遮盖(遮挡)、打磨、挖补、垫片等处理及凿孔、钻孔等破坏性操作的要求(见4.1.8); ——修改了车长小于16m的发动机后置的铰接客车的后悬要求(见4.3),增加了铰接列车的半挂车的总质量不得大于半挂牵引车的最大允许牵引质量的要求(见4.5.1.5),修改了载客汽车乘员数的核定要求(见4.5.2.和4.5.3),增加了乘员数核定的特殊规定(见4.5.6); ——修改了客车、罐式汽车和罐式挂车的侧倾稳定角要求(见4.7.1),增加了旅居车和旅居挂车旅居室内的专用装备设施应明示安全使用规定(见4.8.4)、所有货车和专项作业车应喷涂总质量、栏板货车和自卸车应喷涂栏板高度、罐式车辆应喷涂灌体容积及允许装运货物的种类、部分货车及所有挂车应标识放大号、部分客车应喷涂座位数、专用校车车身外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局1987-02-16批准1987-08-01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含列车)的整车及其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的总质量26T以下的机动车和总重量45T以下的汽车列车及拖拉机带挂车。其他机动车辆可参照执行。 1整车 1.1车辆标记 1.1.1车辆的商标(或厂牌)、型号标记必须装设在车身前部的外表面上。 1.1.2车辆必须装置产品铭牌。铭牌应置于车辆前部易于观察之处。客车铭牌应置于车内前乘客门的上方。 1.1.3车辆的铭牌应标明厂牌、型号、发动机功率、总质量、载质量或载客人数、出厂编号、出厂年、月、日及厂名。 1.1.4发动机的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发动机气缸体侧平面上,字体为二号印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的两端打上星号(☆)。 1.1.5底盘的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金属车架易见部位,字体为一号印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的两端打上星号(☆)。 1.2车辆外廓尺寸 1.2.1汽车的外廓尺寸限值应符合GB1589—79《汽车外廓尺寸的界限》的有关规定。 1.2.2无轨电车的外廓尺寸限值按照GB1589—79的有关规定执行。 1.2.3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外廓尺寸应为: 车辆高:≤3.0M; 车辆宽:≤2.5M; 车辆长:≤10M。 1.2.4车辆外廓尺寸的术语和定义按GB3730.3—8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的规定。 1.3车辆后悬 客车及封闭式车厢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3.5M。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至双后轴中心线的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应按一、三轴的轴距计算。 1.4车辆核载 1.4.1车辆允许总质量,以发动机额定功率、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轮胎的承载能力、车厢面积及正式批准的技术文件进行核定。 1.4.2驾驶室乘座人数的核定: A.驾驶室内只有一排座位的或双排座位的前排座位以驾驶室内部宽度(系指驾驶室车窗下缘,并在车门后支柱内侧量取)等于或大于1200MM核定2人,等于或大于1650MM核定3人。小型汽车驾驶室内宽度等于或大于1550MM核定3人; B.驾驶室内双排座位的后排座位,座垫长度(从中间位置测量)每400MM核定1人。 1.4.3车辆乘坐人数的核定: A.按载质量核定人数:1T折合15人;长途客车1T折合13人; B.按座垫长度和站立面积核定;座垫长度每400MM核定1人。允许站立面积1M^2核定4人;城市公共汽车及无轨电车1M^2核定5人。 以本款A及B项计算,乘座人数以最小值核定。 1.5转向桥负荷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稿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 B7258-2012) 言前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 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与 GB 7258—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1章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 —— —— —— ——“教练车”“禁止烟火” ——增加了机动车环保要求的原则规定(见和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相关规 定(见; ——

——增加了有驾驶室的正三轮摩托车使用方向盘转向时的相关规定(见,修改了机动车方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要求(见和转向力测试的要求(见,增加了专用校车应采用转向助力装置(见及前轴采用双转向轴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不作要求的规定(见; —— ——3); —— ——; —— —— —— —— —— —— —— —— ——

—— —— —— —— ——增加了残疾人专用汽车的附加要求(见第14章); ——删除了车速表指示误差检验方法、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检验方法、制动性能检验方法、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检验方法、气密性检验方法(2004年版的附录A~附录E)及四种类型机动车技术条件要求对应一览表(2004年版的附录G),增加了典型车型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例及要求的相关说明(见附录B)。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上海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应朝阳、周天佑、耿磊、罗跃、王凡、刘雪梅、孟秋、龚标、何勇、王学平、王冬梅、吴云强、刘欣、张炳荣、张咸胜、尚项绳、秦煜麟、孙巍、裴志浩。

车辆运用的安全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车辆运用的安全要求(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89-27 车辆运用的安全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车辆在运用过程中的安全,为客货运输服务,是铁路车辆部门职工的基本职责,由于客车是固定配属、固定编组的,而一般货车是全国铁路通用的,因此在保证车辆安全的具体要求上,也有所不同,现分别予以说明。 1.对货车运用的安全要求 铁路货车一般无固定配属单位。因此对货车的日常检查维修工作都是在运用过程中进行的(定期检修外),这个任务由列车检修所(简称列检所)担当。 (1)主要列检所对本站编组的始发列车,应按规定的作业范围认真检查和修理,并保证能安全运行至

下一个负责检查该部位的列检所,其检查范围和维修安全要求如下: ①车辆的磨耗、擦伤、缺损等均无过限;轮箍、轮毂无松驰。 ②轴箱及其部件齐全、作用良好,并消除热轴故障。 ③转向架侧架、摇枕、拱板、拱架柱等无裂纹,拱架柱、轴箱螺栓等无折断,螺母无松动、丢失。 ④车钩及钩尾框无裂纹,钩舌销无折断。车钩互差不超限。缓冲器、从板等无破损等。 ⑤制动机配件齐全、作用良好,鞴鞴行程符合规定。守车紧急制动阀完整,风表作用良好。基础制动装置配件齐全、作用良好。闸瓦磨耗不过限。

GB2186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word版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要求和检验结果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本标准也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入境机动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经批准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的机动车和临时入境的机动车,可参照本标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拖拉机运输机组等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1567.1 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 11567.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GB 1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 16735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 GB 18986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9151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GB 20300 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GB 24315 校车标识 GB 24407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 25990 车辆尾部标志板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7676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 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26765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 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GA 802 机动车术语类型和定义 GA 804 机动车号牌专用固封装置 GA 118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监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doc

GB 7258-2004 (2004-07-12发布,2004-10-01实施)代替GB 7258-1997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7258-1997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中置轴挂车、乘用车列车、电动汽车等概念;将"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明确了拖拉机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作业。 2、在"4.1 整车标志"中,⑴删除了GB7258-1997 第3.1.1 条中的"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的要求;⑵细化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产品标牌应标明的项目,明确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柔性标牌(4.1.2);⑶明确了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半挂车必须具有车辆识别代号,规定车辆识别代号一经打刻不允许更改、变动(4.1.3);⑷取消了GB7258-1997 第3.1.3 条中的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易于拓印的要求;⑸ 增加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4.1.5)。 3、在"4.4 轴荷及质量参数"中增加了汽车及汽车列车、挂车的轴荷和质量参数的要求。 4、在"4.5 核载"中调整、细化了机动车乘坐人数(或乘员数)核定的要求。 5、在"4.8 图形和文字标志"中增加了"机动车的警告性文字均应有中文标注"的要求。 6、在"7.2 行车制动"中增加了部分重型汽车和挂车应装备防抱制动装置的要求,在"7.12. 制动报警装置"中规定了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应装备液压传能装置部件失效报警装置的要求及安装具有防抱制动装置的汽车应具有防抱制动装置失效报警功能。 7、在"7.13 路试检验制动性能"中增加了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 检验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行车制动性能的规定;在"7.14 台试制动性能检验"中增加了乘用车和总质量不大于3500kg 的货车的后轴制动力及三轮汽车的整车制动力等要求,并针对用平板检验台检验乘用车行车制动提出了特殊要求。 8、在"8.4.6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中适当提高了部分机动车远光光束的发光强度要求;在"8.4.7 光束照射位置要求"中调整了前照灯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的高度照射位置和水平照射位置要求。 9、在"8.5 其它电气设备和仪表"中增加了部分汽车应安装行驶记录装置的要求。 10、在"9 行驶系"中增加了乘用车用轮胎应有胎面磨耗标志的要求(9.1.8)及部分机动车的车轮动平衡要求(9.4)和悬架特性(9.8)要求,允许乘用车备胎规格与其它轮胎不同(9.1.8)。 11、增加了"10.5 车速受限车辆的特殊要求"。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7258-87标准的修订。 随着我国机动车工业和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车辆的技术性能、制造质量和行驶速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机动车运行安全性和减少公害,在这次标准修订中相应地提高了车辆路试制动检验初速度,增加了一些车辆的安全结构、装备和减少机动车公害等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农用运输车发展十分迅速,为加强对这部分车辆的技术管理,保障安全运行,这次修订时在标准中对农用运输车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为了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应使用所引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最新版本。 为了便于本标准的实施,在修订稿中增加了检验方法,以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的形式在标准正文之后。 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类型机动车的不同要求,在本次修订时增加了附录F。 本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 a) 3.1.3有关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应在发动机的易见部位铸出商标或厂标的要求;7.6.2有关轻便摩托车应装有远、近光变换装置的要求;7.6.6有关危险报警闪光灯的操纵装置不受电源总开关的控制的要求及有关轮式拖拉机车组装用危险报警闪光灯的要求;11.1.1有关最大设计车速大于100km/h的载货汽车的牵引车、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安装安全带的要求;11.2有关三轮农用运输车、手扶变型运输机、手扶拖拉机车组安装后视镜的要求;11.2有关车长大于6m的平头载货汽车安装下视镜的要求;以上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b) 7.6.11有关至少有两条车厢照明线路的要求;14.2有关驾驶员耳旁噪声控制的要求;以上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19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c) 6.10有关轮式拖拉机牵引的载质量大于等于3t且小于5t的挂车与牵引车意外脱离后,挂车应能自行制动的要求;6.13.1有关液压制动系安装制动液面过低报警装置的要求;7.2.4有关侧反射器的要求;7.6.4对于标定功率小于或等于18kw的运输用拖拉机当前照灯关闭和发动机熄火时有关灯具仍能点亮的要求;7.6.8有关侧转向灯的要求;7.7.3对于标定功率小于或等于18kw的轮式拖拉机车组应装备有关仪表的要求;8.1.6有关机动车所装用的轮胎应与其最大设计车速相适应的要求;以上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25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d) 6.2.7有关座位数小于或等于8的载客汽车行车制动踏板力的要求;6.4.2有关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驻车制动手操纵力的要求;6.14.1.3有关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载客汽车检验时踏板力的要求;以上要求对于轻型越野汽车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第25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 e) 6.1.2有关应急制动的要求,其实施的过渡期应与有关标准实施的过渡期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均为标准的附录,附录F为提示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机械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中国环境科研究院大气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煜麟、周天佑、潘克秋、叶盛基、白景升、何勇、应朝阳、王凡、崔保寅、赵家琳、袁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照明与信号装置、行驶系、传动系、车身、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车内噪声和驾驶员耳旁噪声控制的基本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3744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示范文本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示范文 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运行可靠,凡参加营运的车辆均应符合以下安全技术条件。 一、车容整洁,装备齐全,外露部位的螺栓、螺母紧固可靠。 二、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不得有异响,无漏水、漏气、漏油、漏电等现象。 三、底盘各总成连接牢固,不过热,无异响,性能良好,各润滑部门不缺油。 四、转向轻便灵活,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

及球销无裂纹和损伤,锁销牢靠,并且球销不得松旷。横、直拉杆不得拼焊;方向盘的最在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各不得超过15度;前轮定位应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五、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规定,行车制动最大效能应在踏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内达到;制动距离应符合规定,无跑偏现象;驻车制动器作用可靠。 六、传动轴连接牢固,运转时不发生震抖和异象,中间轴承、方向节不得有裂纹和松动现象。 七、轮胎气压正常;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在磨损后不得少于3.2mm;轮胎面因局部磨损不得露出帘面层;轮胎的胎面和胎臂上不得有长度超过 2.5cm,深度露出帘面层的破裂和划伤,同一轴上的轮胎应为相同的型号和花纹;前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

胎。 八、钢板弹簧不得有裂纹、断片和缺片或错开现象,中心螺栓和U形螺栓须紧固牢靠。 九、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侧底不得有异响抖动和打滑现象,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和踏板力应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十、照明、信号装置、仪表、电气设备齐全,工作性能良好;电喇叭性能可靠,声音悦耳。 十一、后视镜、下视镜齐全、有效;挡风玻璃刮水器工作性能良好。 十二、燃油箱及燃油管道应紧固并具有防护装置,不致于因振动、冲动而发生损坏及漏油现象;燃油的加油口及通气口应保证在汽车晃动是不漏油;燃油箱与排气管的位置应相距300mm,以上或设置有效的隔热装置;燃油箱应距裸露电气接头及电气开关

电厂电气运行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电厂电气运行安全技术措 施要求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7716电厂电气运行安全技术措施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operation safety in power plant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电气防误操作事故技术措施 1、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做好事故预想,按照计划组织反事故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事故的处理能力,防止误操作事故发生。 2、为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所有带有闭锁和联锁装置的设备应运行正常,运行中的防误闭锁装置不得随意退出,须停用时必须经总工、当值值长批准,方可使用解锁钥匙或破坏闭锁操作。 3、电气操作前应按《电气倒闸前标准检查项目表》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调度部门,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解除防误闭锁装置。操

作后应由操作人按照《电气倒闸操作后应完成的工作项目表》,完成操作后的相关工作。 4、建立完善的万能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闭锁装置时,要经甲方项目部负责生产领导批准;使用解锁钥匙时,同样应经甲方项目部负责生产批准,并做好记录;使用后,重新贴上封条,并在封条上注明年、月、日;严禁非当值值班人员和检修人员使用解锁钥匙。 5、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 6、运行负责人,不允许随意修改操作票,不允许解除防误闭锁装置,操作时严禁跳项、漏项。 7、加强各种保护的投入率,未经总工批准不得擅自解除各种保护。严格执行保护管理规定。 二、防止全厂停电事故技术措施 1、培训运行人员熟悉期柴油发电机负荷的分配及盘车电机的操作程序及油泵的操作。 2、非正常的厂用电运行方式要事先写好安全措施,做好事故预想。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 检测线号:01 资格许可证号:XK2014018 一、基本信息检测类别注册登记检验 检验报告编号2011206-0039检验机构名称襄阳金华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号牌号码注006554所有人徐建林 车辆类型轻型普通货车品牌/型号王牌牌CDW3040N 使用性质 注册登记日期2014-12-06出厂年月2014-10-08检验日 期 2014-12-06 驱动形式前驱动前照灯制2整本质 量 2600 kg 车辆识别代号 (或出厂编号)LJVN34D77ET006554 发动机号码 (或电动机号码) 00890438 二、检验结论 检验结论授权签字人 检验资料1 单位名称(盖章):襄阳金华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 司 三、人工检验结果检验员陶化敏序检验项目结果判具体不合格项目情况备注1车辆唯一性检查合格无 2联网查询合格无 3车辆特征参数检合格无 4车辆外观检查合格无

5安全装置检查合格无 6底盘动态检验合格无 7车辆底盘部件检合格无 四、仪器设备检验结果检验员唐飞序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标准限值结果判定备注8一轴制动率/不平衡率77.6/4.8≥60%/≤20%合格/合格 9二轴制动率/不平衡率71.2/4.7≥35%/≤24%合格/合格 10三轴制动率/不平衡率—/——/——/— 11四轴制动率/不平衡率—/——/——/— 12五轴制动率/不平衡率—/——/——/— 13六轴制动率/不平衡率—/——/——/— 14驻车制动率22.4≥20%合格 15整车制动率74.2≥60%合格 16前照灯左外/内灯过光30500/—≥18000cd/—合格/— 17前照灯右外/内灯过光20300/—≥18000cd/—合格/— 18前照灯左外灯远/近光0.84/0.63—/0.6~0.8H—/合格 19前照灯左内灯远/近光—/——/——/— 20前照灯右外灯远/近光0.95/0.77—/0.6~0.8H—/合格 21前照灯右内灯远/近光—/——/——/— 22前照灯总发光强度50800<225000cd合格 23车速表指示误差37.532.8~40km/h合格 24转向轮横向侧滑量0.6-5~5m/km合格 25路试制动性能--- 26路试驻国坡度性能--- 27车辆外廓尺寸——— 28整备质量——— 五、建议 备注重要提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有效检验合格标志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扣留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 检测线号:01 资格许可证号:XK2014018 一、基本信息检测类别在用车检验 检验报告编号20170214-0127检验机构名称襄阳金华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号牌号码鄂A7AS66所有人徐琳琳

机动车运行安全条件(整理)

标准名称: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标准编号:GB 7258-87 标准正文: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局1987--02--16批准1987--08--01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辆(含列车)地整车及其发动机、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行驶系、照明和信号装置等有关运行安全地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路及城市道路行驶地总质量26t以下地机动车和总重量45t以下地汽车列车及拖拉机带挂车.其他机动车辆可参照执行. 1 整车 1.1 车辆标记 1.1.1 车辆地商标(或厂牌)、型号标记必须装设在车身前部地外表面上. 1.1.2 车辆必须装置产品铭牌.铭牌应置于车辆前部易于观察之处.客车铭牌应 置于车内前乘客门地上方. 1.1.3 车辆地铭牌应标明厂牌、型号、发动机功率、总质量、载质量或载客人数、 出厂编号、出厂年、月、日及厂名. 1.1.4 发动机地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发动机气缸体侧平面上,字体为二号印 刷字,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地两端打上星号(☆). 1.1.5 底盘地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打印在金属车架易见部位,字体为一号印刷字, 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在出厂编号地两端打上星号(☆). 1.2 车辆外廓尺寸 1.2.1 汽车地外廓尺寸限值应符合GB 1589—79《汽车外廓尺寸地界限》地有关 规定. 1.2.2 无轨电车地外廓尺寸限值按照GB 1589—79地有关规定执行. 1.2.3 方向盘式拖拉机带挂车外廓尺寸应为: 车辆高:≤3.0m; 车辆宽:≤2.5m; 车辆长:≤10m. 1.2.4 车辆外廓尺寸地术语和定义按GB 3730.3—83《汽车和挂车地术语及其 定义车辆尺寸》地规定. 1.3 车辆后悬 客车及封闭式车厢地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地65%,最大不得超过3.5m.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地55%.对于三轴车辆,若二、三轴为双后轴,其轴距应按第一轴 至双后轴中心线地距离计算;若一、二轴为双转向轴,其轴距应按一、三轴地轴距计算. 1.4 车辆核载 1.4.1 车辆允许总质量,以发动机额定功率、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轮胎地承载能 力、车厢面积及正式批准地技术文件进行核定. 1.4.2 驾驶室乘座人数地核定: a. 驾驶室内只 有一排座位地或双排座位地前排座位以驾驶室内部宽度(系指驾驶室车窗下缘,并在车 门后支柱内侧量取)等于或大于1200mm核定2人,等于或大于1650mm核定3人.小型汽 车驾驶室内宽度等于或大于1550mm核定3人; b. 驾驶室内双排座位地后排座位,座垫长度(从中间位置测量)每400mm核定1人.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参考文本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 机动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 要前提。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 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 性、结构尺寸、质量、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 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 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

门、防撞装置、配备灭火器等。 2)机动车的安全检验 机动车辆的安全检验是根据道路交通对机动车运行的要求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对车辆与行驶有关的全部或分性能进行检验。 3)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目的 机动车安全检验,是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督促车主保持良好的车况,充分发挥车辆效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避免发生机械事故,确保行车安全。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7258-1997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中置轴挂车、乘用车列车、电动汽车等概念;将"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明确了拖拉机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作业。 2、在" 整车标志"中,⑴删除了GB7258-1997 第3.1.1 条中的"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的要求;⑵细化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产品标牌应标明的项目,明确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柔性标牌();⑶明确了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半挂车必须具有车辆识别代号,规定车辆识别代号一经打刻不允许更改、变动();⑷取消了GB7258-1997 第条中的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易于拓印的要求;⑸增加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

3、在" 轴荷及质量参数"中增加了汽车及汽车列车、挂车的轴荷和质量参数的要求。 4、在" 核载"中调整、细化了机动车乘坐人数(或乘员数)核定的要求。 5、在" 图形和文字标志"中增加了"机动车的警告性文字均应有中文标注"的要求。 6、在" 行车制动"中增加了部分重型汽车和挂车应装备防抱制动装置的要求,在". 制动报警装置"中规定了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应装备液压传能装置部件失效报警装置的要求及安装具有防抱制动装置的汽车应具有防抱制动装置失效报警功能。 7、在" 路试检验制动性能"中增加了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 检验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行车制动性能的规定;在" 台试制动性能检验"中增加了乘用车和总质量不大于3500kg 的货车的后轴制动力及三轮汽车的整车制动力等要求,并针对用平板检验台检验乘用车行车制动提出了特殊要求。 8、在" 远光光束发光强度"中适当提高了部分机动车远光光束的发光强度要求;在" 光束照射位置要求"中调整了前照灯近光光束和远光光束的高度照射位置和水平照射位置要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试题(1)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试题 一、多项选择(每题2分) 1、机动车的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几个方面。 A、制动效能 B、制动拖印 C、制动方向稳定性 D 、制动效能恒定性 2、外检员在对车辆进行外观检验时,下列()车辆应使用量具测量相关尺寸参数。 A、乘用车 B、货车 C、挂车 D、车长大于6M的客车 3、在线外人工检验中,被检车辆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应进行线内检验。 A、轮胎花纹严重磨损 B、轮胎气压不足 C、排气管漏气 D、发动机怠速不稳 4、登录员在对车辆登录时除基本信息外,还应对下列()信息进行选择,防止造成结果误判。 A、驱动形式 B、悬架形式 C、前照灯制式 D、速度、制动能否上线 5、根据GB7258-2012规定,外检员对下列()车辆应核查汽车行驶记录仪。 A、乘用车 B、校车 C、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 D、危险货物运输车 6、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在静态标定时,制动力示值误差符合检定规程要求,但在实际检验时,动态误差超标,造成动态误差超标的原因可能是()。 A、减速箱加工精度低 B、滚筒与减速箱同心度误差大 C、主从滚筒中心距 D、滚筒动平衡差 7、安检机构对机动车制动性能检验主要是评定机动车的制动效能,根据GB7258-2012,机 动车的制动效能可用()来衡量。 A、制动稳定性 B、MFDD C、制动器 D 、制动协调时间 8、制动试验台第三滚筒的作用是()。 A、增加轮胎与滚筒之间摩擦力 B、保护驱动电机 C、控制滑移率 D、防止制动滚筒剥伤轮胎 9、在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进行制动性能检测时,下列()影响制动力大小。 A、滚筒表面粗糙度 B、轮胎花纹 C、滚筒中心距 D、轮胎与滚筒表面正压力 10、根据GB7258-2012要求,在进行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检测时,对于()测试结果不做评判依据。 A、单转向轴(非独立悬架) B、双转向轴 C、单转向轴(独立悬架) D、都是 11、下列()是外检员在进行唯一性认定时,需要核查的项目。 A、号牌号码 B、车辆识别代号(或整车出厂编号)及打刻特征 C、颜色 D、外廓尺寸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参考文本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 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运行可靠,凡参加营运的 车辆均应符合以下安全技术条件。 一、车容整洁,装备齐全,外露部位的螺栓、螺母紧 固可靠。 二、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不 得有异响,无漏水、漏气、漏油、漏电等现象。 三、底盘各总成连接牢固,不过热,无异响,性能良 好,各润滑部门不缺油。 四、转向轻便灵活,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 销无裂纹和损伤,锁销牢靠,并且球销不得松旷。横、直 拉杆不得拼焊;方向盘的最在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 右各不得超过15度;前轮定位应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

定。 五、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规定,行车制动最大效能应在踏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内达到;制动距离应符合规定,无跑偏现象;驻车制动器作用可靠。 六、传动轴连接牢固,运转时不发生震抖和异象,中间轴承、方向节不得有裂纹和松动现象。 七、轮胎气压正常;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在磨损后不得少于3.2mm;轮胎面因局部磨损不得露出帘面层;轮胎的胎面和胎臂上不得有长度超过2.5cm,深度露出帘面层的破裂和划伤,同一轴上的轮胎应为相同的型号和花纹;前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 八、钢板弹簧不得有裂纹、断片和缺片或错开现象,中心螺栓和U形螺栓须紧固牢靠。 九、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侧底不得有异响抖动和打滑现象,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和踏板力应符合有关技术条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人工检验部分)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人工检验部分) 一、基本信息 号牌号码(编号:车辆类型:使用性 质:里程表读数: km 车辆出厂日期:年月日初次登记日 期:年月日检验日期:年月日 二、检验结果 序号检验项目判定序号检验项目判定 1 车辆唯一性 检查号牌号码/车 辆类型 4 安全装 置检查 (续) 车辆尾 部标志 板 车辆品牌/型号侧后防护装置 车辆识别代号 (或整车出厂编号) 应急锤急救箱 发动机号码 (或电动机号码)限速功能或限速装置 防抱死制动装置 车辆颜色和外形 辅助制动装 置 2 车辆特征参数检 查 外廓尺寸 盘式制动 器 轴距紧急切断装置

整备质量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 核定载人数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核定载质量副制动踏板 栏板高度校车标志灯和校车停车指示标志牌 后轴钢板弹簧片数 客车应急出口危险货物运输车标志 客车乘客通道和引道肢体残疾人操纵辅助装置 货厢5联网查询车辆事故/违法信息(对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送检机动车,人工检验时应重点检查损伤部位和损伤情况:) 3车辆外观检查车身外观 外观标识、标注和标牌 外部照明和信号灯具6底盘动态检验转向系轮胎传动系 号牌及号牌安装制动系

加装/改装灯具 仪表和指示 器 4安全装置检查汽车安全带7 车辆底 盘部件 检查 转向系 部件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传动系部件灭火器行驶系部件行驶记录装置制动系部件车身反光标识其它部件 序号不合格项(填写 编号和名称) 不合格项目 说明 备注 车辆外廓尺寸(mm×mm×mm):整 备质量(kg): 机动车所有人:手机电话:地址/邮 编: 检验方式检验员建议检验员签字车辆外观检查 底盘动态检查 车辆底盘检查 注1:判定栏中填“○”为合格,“╳”为 不合格,“—”表示不适用于送检车。 注2:当车辆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检验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74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 条件(正式版)

营运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运行可靠,凡参加营运的车辆均应符合以下安全技术条件。 一、车容整洁,装备齐全,外露部位的螺栓、螺母紧固可靠。 二、发动机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速稳定,不得有异响,无漏水、漏气、漏油、漏电等现象。 三、底盘各总成连接牢固,不过热,无异响,性能良好,各润滑部门不缺油。 四、转向轻便灵活,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销无裂纹和损伤,锁销牢靠,并且球销不得松

旷。横、直拉杆不得拼焊;方向盘的最在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右各不得超过15度;前轮定位应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五、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应符合规定,行车制动最大效能应在踏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内达到;制动距离应符合规定,无跑偏现象;驻车制动器作用可靠。 六、传动轴连接牢固,运转时不发生震抖和异象,中间轴承、方向节不得有裂纹和松动现象。 七、轮胎气压正常;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在磨损后不得少于3.2mm;轮胎面因局部磨损不得露出帘面层;轮胎的胎面和胎臂上不得有长度超过2.5cm,深度露出帘面层的破裂和划伤,同一轴上的轮胎应为相同的型号和花纹;前轮不得装用翻新的轮胎。 八、钢板弹簧不得有裂纹、断片和缺片或错开现

车辆安全技术检验

上海租赁企业 运输事业部 车辆技术检验管理规程文件编号WYS03--2014 修改状态 1 页码第1页共5页 1.0目的 为规范车辆技术检验程序与制度,符合国家车辆技术检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上海租赁企业运输事业部所属车辆。 3.0 职责 3.1驾驶员负责严格执行本规程,掌握所驾驶车辆是否符合国家技术检验规定。 3.2部门安全员负责监督部门所属车辆的技术检验执行情况与管理,并记录《车辆年检统计表》。 3.3部门经理负责制定与修改本规程,全面监督管理本规程的实施情况。 4.0 工作程序 4.1 载客汽车安全技术检验 4.1.1 载客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遵照国家有关规定,从车辆注册登记之日起,按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4.1.1.1载客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4.1.1.2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以内每2年检验1次;超过6年的,每年检验1次;超过1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4.1.2 驾驶员应经常检查驾驶车辆证照有效性,必须在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到期前1个月,向部门安全员提出检验申请。 上海租赁企业运输事业部文件编号WYS03--2014 修改状态 1

车辆技术检验管理规程页码第2页共5页 4.1.3 凡因工作疏漏造成所驾车辆安全技术检验超期未检,视情节扣罚驾驶员当月考核工资50~200元。 4.1.4 车辆安全技术检验秉着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实行委托定点检验,统一结算的方式。 4.1.5 载客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办理程序: 4.1. 5.1车辆安全技术检验由驾驶员提出检验申请,部门开具《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并注明办理验车,并提供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副本及要求驾驶员填写《机动车牌证申请表》。 4.1. 5.2驾驶员持《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车辆行驶证、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副本、《机动车牌证申请表》,至委托检验站办理车辆安全技术检验登记。 4.1. 5.3车辆检验合格后,由驾驶员持《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至缴费处打印单据,并办理行驶证登记及领取车辆检验合格证。 4.1. 5.4车辆检验完毕归队后,驾驶员需将车辆行驶证(包括附页)复印件交至部门安全员负责存档。 4.1.6 本规定所指委托检验机构为“上海市第二十六机动车辆检测站”。 4.2 载货汽车技术检验 4.2.1 载货汽车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按下列要求检验及年审: 4.2.1.1安全技术检验(以下简称:验车) 载货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4.2.1.2货运车辆等级评定检测(以下简称:评定检测) 上海租赁企业运输事业部文件编号WYS03--2014 修改状态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