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材料相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材料相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材料相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材料相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针刺伤对医院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一、针刺伤的原因

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不良工作习惯: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3、范意识薄弱: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4、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与指导: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2、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

3、及时处理利器伤: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HBV、HCV、HIV等到流行病学调查,

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由院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

4、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医院处理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规程。

5、针刺伤后心理预防对策: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针刺伤的职业暴露存在惧怕被传染而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阴性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的概率,保护医务人员。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的心理干预,对掩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针刺伤的情况,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减轻心理反应。以及管理者对受伤者的支持,争取国家立法来保证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权,以减轻针刺伤后的负性心理反应。对于中重度焦虑的医务人员,要循环给予心理干预和焦虑量表评估。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一、什么是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危害? 三、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四、针刺伤的预防? 五、发生针刺伤如何处理? (一)针刺伤: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危害: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三)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 (1)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接触的血量,刺伤锐器物的种类。 (2)病人的相关因素:疾病阶段及病情――血液中病毒的存在和浓度。 (3)医务人员的相关因素:安全教育,预防意识,预防接种,接触频率,安全具的使用。(四)针刺伤的预防: ①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 ②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在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 ③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 ④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 ⑤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 ⑥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 ⑦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 ⑧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 ⑨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其他人协助等 (五)发生针刺伤如何处理 (1)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上报院感科―抽血化验检查―必要时用药―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护士在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于HBV污染的针刺伤可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或乙肝疫苗注射;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 5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参考文献】 1、谢红珍,聂军护士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4,(17):15-161. 2、吴安华.任南.吕一林,护士面对刺伤的危害和及对策划,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6. 3、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护石进修杂志,1999,14(7):51-52.

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

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 天水市中心血站体采科刘向阳 【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和总结采血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比率为0.3%,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比率是3.0%~6.0%,被HCV感染的针刺伤比率为1.8%【1】。针刺伤不仅会造成多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还会给护士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科室群体性恐慌,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结论长时间的强工作量、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当的工作行为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需改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士业务学习,完善防护制度,规范操作技术,加强锐器管理是避免职业伤害、保证职业安全,杜绝针刺伤发生的关键。 Study on the risk factors of getting infection among blood collecting nurses for being stabbed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getting infection among blood collecting nurses for being stabbed.Methods To observe, sum up the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blood draw and analyze the causes. Results If stabbed, people could be infected by a small amount of HBV virus; what’s more, when stabbed, the HIV prevalence is from 0.2% to 0.4%, as a result, the chances of HIV infection is 19% to 40%, and the stabbed infection ratio by HIV virus is from 0.2% to 0.6%. 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s of being stabbed are due to long lasting working hours, crowde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inappropriate opera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against stab and virus infec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nurses to improve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urge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演练 一.主题: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二.时间:2018.6.5 三.地点:外二科病房 四.负责人:潘红 五.参演角色:护士甲,患者护士长 六.演练脚本: 1床张三,女,28岁,头部外伤入住我科,测生命体征平稳,积极做好入院宣教,心理护理,完善各项辅助检查,遵医嘱给予消炎、补液等治疗。护士转抄医嘱,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洗手,戴口罩评估病人可以进行操作后回治疗室准备用物,携用物至床旁按常规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 下午3时,护士正在巡视病房,发现1床张三的水已经快要挂完,回到护士站发现1床张三的水已经输完。来到病人床边: 护士:“张三,您好,您的水已经挂完了,现在我要给您拔针。请您配合我一下好吗?” 患者:“好的,请你轻一些”。 护士:“好的”。 护士拔针并嘱咐患者:“张女士,今天您的水已经全部挂完了,晚上睡觉前最好用热毛巾敷一下或者放温开水里泡一会,这样有利于您静脉的恢复,好了,现在您在床上休息吧,有什么事请按床头铃叫我,我也会随时来看您的。” 患者:“好的,谢谢。” 护士回处置室处理用物,分离针头放于利器盒时不慎被针头刺了一下,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并用流动水反复冲洗,回治疗室用碘伏棉签消毒好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并汇报护士长。 护士:“护士长,我刚刚为1床张三拔完针处置用物的时候不慎被针刺了一下,我翻看了一下她的病历,发现她是乙肝大三阳患者,我已经初步处理过了。” 护士长:“我打电话汇报院内感染科,问他们怎么处理。” 护士长打电话汇报院内感染科。

护士长:“我刚刚已经打电话问过了,他们让你现在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护士长就这件事展开科内讨论 护士长:“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如果不慎被患有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利器刺伤或割伤后一定不要慌张,按照院内感染科教会我们的方法处理,就是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相应的预防药物→通知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 析与预防措施 姓名:秦静 工作单位: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邮编:430012 【摘要】针刺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为减少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护理人员缺乏,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表现的比较匆忙,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因素,对此上述主要原因以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意外针刺伤;防护对策;护理工作;职业防护意识;医疗锐器 1、引言 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易发生针刺伤。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的报道,而这一数字可能仅为实际发生的1/

3,其中60%-90%是由护理人员造成的。另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3% -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工作中意外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护对策介绍如下: 2、针刺伤的原因 2.1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多数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而且被刺过的护士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伤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护士被刺过后看看患者的乙肝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乙肝hbsag阴性,就没有做进一步的处理,殊不知,有的患者可能还有其他的血液传染病,如丙肝,更严重的如hiv。这些病毒检查,一般不做,可能就是一种潜在的危害。 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 2.2 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4]。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2.2.1 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2.2 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2.2.3 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2.2.4 把已经用过的空针头摆放在操作台上面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 及防范措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邮编430400 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新洲大街61# 单位: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张慧霞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湖北武汉 430400) 关键词:医务人员;针刺伤;原因;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2]。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针刺伤对医院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1针刺伤的原因 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

1998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由于收集储存不当,造成伤害达12%[3]。 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4]。 2防范措施 加强培训与指导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

针刺伤

远离针刺伤 近年来,针刺伤已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之一,它不仅会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还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据有关文献报告,被相关病原体污染的针头刺伤后HIV的感染率为0.3%,HBV的感染率为6%-30%,HCV的感染率为18%,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及感染管理。 在临床上发生针刺的原因各色各类,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①对针刺伤意识不足,②针头回套,③针头暴露,未及时处理医疗废弃物,④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有躁动、精神障碍不配合治疗的病人治疗时被针头划伤。 针对以上几个因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不良行为 医院定期开展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把相关知识灌输给每位临床工作者,其中特别关注低年资员工及实习生。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护生发生针刺伤的概率比较高,医院缺乏对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统计及上报;加强穿刺技术的规范性;医疗锐器的处理以及发生穿刺后应急处理方案等。 2、合理调配人员 医院管理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床护比安排工作,给繁忙、任务重的科室安排工作,弹性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3、改善医院工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如使用有安全保护性留置针、负压抽血试管等。 4、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一旦发生针刺伤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及时咨询和处理,从而有关部门也可以方便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时发生,建立健全完整的、系统的、全面的诊断治疗流程是我们每位医务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有效处理方案,提高防护意识,从而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职业感染。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材料相关)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血液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针刺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我院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针刺伤对医院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一、针刺伤的原因 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不良工作习惯: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3、范意识薄弱: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4、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与指导:院领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自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 2、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有条件医院还可提供用于防针刺伤的产品。如无针头产品、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锐器收集器、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刺针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 3、及时处理利器伤: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HBV、HCV、HIV等到流行病学调查,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的预防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1,目前已证实的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2,虽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包括针头)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3,有效的预防可将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医院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的医务人员,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他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我国针刺伤的防护用品相对较少,而防护用品对减少职业暴露有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表明操作时戴手套十分行重要。。此外,工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 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时乱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笔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等。 3、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反思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反思 [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发生针刺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教育与感染管理。教习全体医务人员预防针刺伤和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迫在眉睫! 1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出血。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 (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5)拔针时或分离针头时 (6)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发生的策略 3.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指导护士整我防护知识和技能,如戴口罩帽子,六部洗手法、护理操作前后洗手,接触污物是要戴手套等。做到言传身教、放手不放眼。严把护理操作关。 3.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9T14:48:33.5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9期作者:路新慧[导读]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所以,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尤为重要。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士、废物回收人员等)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1]。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擦伤等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医务人员;针刺伤;原因;预防措施 一、针刺伤的原因 1、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不良工作习惯: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 3、范意识薄弱: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与指导:院感染科和护理部等应高度重视职业暴露危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等,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另外,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培训。 2、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以免忙中出错。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改善手卫生的非接触式水龙头设施;为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服、帽子、口罩、不易穿透的橡胶手套等。配备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配备锐器物收集被认为是理想的减少针刺的方法,可降低50%的针刺伤发生率【1】。 3、及时处理利器伤:安全使用锐器【2】,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刻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对针刺伤口进行HBV、HCV、HIV等到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由院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 4、建立针刺伤报告制度:医院处理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规程。 5、针刺伤后心理预防对策: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血液传播性疾病针刺伤的职业暴露存在惧怕被传染而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阴性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的概率,保护医务人员。对有明显心理焦虑者的心理干预,对掩蔽性的心理焦虑者应给予心理支持,解释针刺伤的情况,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减轻心理反应。以及管理者对受伤者的支持,争取国家立法来保证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者的健康权,以减轻针刺伤后的负性心理反应。对于中重度焦虑的医务人员,要循环给予心理干预和焦虑量表评估。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吴欣娟.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2]周序玲,冯闻,沈问俊,等.针刺上损害浅析及预防.当代护士,2003,10:56.

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

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 科室年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避免发生医疗锐器伤? 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有其他安全有效的设备可选择时尽量避免使用锐器;(2)不要回套已开封或使用后的针头,如确需回套,则使用单手回套;(3)不要弄断、打破或扭曲已开封或使用后的针头;(4)禁止手持针等锐器物随意走动;(5)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或已开封的针头;(6)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7)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中,到指定容量时应及时密封并更换;(8)丢弃锐器时应先检查锐器盒,确定锐器盒未装满且无针头突出;(9)帮助评估和选择可降低锐器伤危险的设备;(10)有条件时可使用安全的注射工具,如无针系统和回缩针用于静脉连接、自动毁形的注射器、预充药物的注射器、具有可包裹枕头的滑动套的注射器、针尖连接有保护套的注射器等;(11)使用锐器前掌握正确使用锐器的方法以及用后处置程序;(12)发生锐器伤后及时报告,以确保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13)向上级报告你发现的任何可能发生锐器伤的危险;(14)参加预防锐器伤的培训。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事件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 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疫苗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等。

针刺伤考核试卷及答案

针刺伤理论考核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医务人员80—90%的职业伤害由以下情况造成:() A.针刺伤 B.意外跌倒 C.手术器械伤 D.殴打伤 2.以下针刺伤防护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禁止徒手传递利器 B.单手回套针帽 C.直接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 D.尽快,准确地将用过的针头丢弃在锐器盒内 3.针刺伤发生后应该用以下哪种消毒液进行消毒:() A.95%酒精 B.0.1%碘伏 C.0.5%碘伏 D.双氧水 4.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A.0.01ml B.0.001ml C.0.004ml D.0.005ml 5.以下伤口处理的方法哪项不正确:() A.应当在伤口远心端向近心端轻轻挤压 B.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C.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D.用0.5%安多福碘消毒 6.针刺伤的危害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包括:() A.焦虑 B.绝望 C.恐惧 D.紧张 7. 预防利器伤的措施包括() A.在有创操作时应光线充足,利器使用完毕立即放入利器盒; B.注射器使用后严禁双手回套针帽,即使要回套针帽,只能单手操作; C.手术中利器采用徒手传递时应仔细小心。避免扎伤。 D.以上都是

8.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不包括:() A.梅毒 B.乙肝 C.淋病 D.麻疹 9.发生暴露后感染HCV的几率:() A.0.2% B.0.3% C.0.4% D.0.5% 10.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A.乙肝五项 B.肝功能检查 C.乙肝病毒DNA检查 D.乙肝定量检查 二.填空(每空3分,共60分) 1. 针刺伤是由如注射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的。 2.针刺伤可引起医务人员感染传播疾病,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 3.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并与其它医疗垃圾。 4.被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小时内抽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做对比,同时注射。 5.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按个月、个月、 个月复查,同时口服。 6.针刺伤发生后须填写、。 7.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需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针,按照、、个月程序接种。 8.锐器收集到利器盒容量的时应停止使用,更换时确保盒盖,并送指定地点统一毁形。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对杨艳华同志4月21号针刺伤情况追踪调查,因为杨艳华同志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自身有抗体,之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跟踪情况良好。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1、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 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1)工作时间短由于工龄短的员工进入工作岗位时间短,注射操作不熟练,动作不规范,对使用后的针头处置不规范,工作忙时很容易出现忙乱,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其针刺伤发生率远较工龄长的员工高。 2 )(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由于对针刺伤及危害认识不足,加上工作忙(有时护士工作忙不能及时处置针头),导致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最高。 3)针头回套虽然标准预防明确禁止双手操作进行针头回套,医务人员也接受过相关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双手操作进行针头回套,极易导致针刺伤,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4)针头裸露各种注射、采血及拔针大多在病房进行,而目前没有在每一个病房设置利器桶;遇到需拔针头时,很难做到再回去推治疗车,需将针头连同注射器或输液、输血器带回处置室进行处置,导致针头裸露,很容易导致针刺伤,也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因素。 5)工作忙护士工作越忙乱时针刺伤发生几率越高,人员相对比较充裕的工作一般不会出现忙乱,针刺伤发生几率较低。 3、预防针刺伤的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直接关系到全体人员的执业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实行全员培训,把相关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提高全体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能力,降低针刺伤发生率。要认真做好标准预防,强调进行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手套是第一道防线,如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减少50%以上,改变医护人员操作不安全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掌握针刺伤的防护知识以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置,目的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纠正一些医护人员不安全行为,使之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医疗垃圾应专人收集和焚毁。目前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的一系列过

预防针刺伤演讲稿

强化认知为自己添加防护之盾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强化认知为自己添加防护之盾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刚入职时候的小故事:记得那是我刚做实习护生。之前我从未下过临床,所以对临床实习期待又好奇,热情高涨,总想自己做点什么。虽然护士长反复强调学生不能单独操作,但是这些挡不住我的工作的热情。一天下午,我在给一输液病人拔针时,被病人带血的针头刺伤了,并且那病人血样乙肝检查还有问题。带教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医生,于是立即进行伤口处理,挤血消毒伤口,采血送检。并且报告了预防保健科,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带教老师又咨询权威科室有关那个病人血样检查结果,结果是虚惊一场后才放心。刚开始,我觉得一点针刺伤,不必这么小题大做吧,可是老师们紧张的神情,还是吓了我一跳。通过后来的进一步学习我才了解到针刺伤的危害性。现已证实 20 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 较 HIV 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0.004 ml 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被携带 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 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因此,预防针刺伤事故发生,及时处置针刺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穿刺、注射、抽血时戴手套,执行与锐器有关的高危操作时要戴双层手套。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改掉回套针帽及拔出针头等不良习惯。如果可能,手术中推荐使用钝针;留院病人推荐使用留置针。废弃的锐器应丢弃于防刺破的容器中,并不要装得太满,容器应靠近锐器使用的地方。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减轻针刺伤风险。 针刺伤事故发生后,尽量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并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做好登记、报告、评估暴露级别、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追踪检查,必要时应用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随访并存档。 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屡有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做好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各位同行,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尽力杜绝针刺伤事故的发生,为自己添加一面强有力的防护之盾。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反思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反思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反思 [摘要]:目的通过护士发生针刺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并可能产生致命后果,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教育与感染管理。教习全体医务人员预防针刺伤和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迫在眉睫! 1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出血。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经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可能发生致命后果的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HBV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 (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5)拔针时或分离针头时 (6)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3 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发生的策略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指导护士整我防护知识和技能,如戴口罩帽子,六部洗手法、护理操作前后洗手,接触污物是要戴手套等。做到言传身教、放手不放眼。严把护理操作关。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第一篇: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再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结仇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水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的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按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以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

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做相应处理。【应急处理程序】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第二篇: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池,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

护士针刺伤论文(DOC)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1) 1.1针刺伤的定义 (1) 1.3国内现状 (1) 2.导致护生刺伤的原因 (1) 2.1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 (2) 2.2实习护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术不熟练。 (2) 2.3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 (2) 2.4医疗机构缺乏职业防护措施,忽视实习护生的安全防范管理。 3 3.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3) 3.1强化培训教育,增强防护意识 (3) 3.2制订严格的操作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3) 3.3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及临床新方法 (4) 3.4正确处理针刺伤 (4) 4.小结.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摘要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针刺的现状,分析发生针刺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量文献资料都研究证实了实习护士易发生针刺伤。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是防护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不熟练等。增强实习生的防护意识,建立并执行全面的防护措施等可以减少实习生针刺伤。结论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可因多种因素发生刺伤,学校及医院应对实习护士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重视技能培训等。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针刺伤

ABSTRACT Objective :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nursing the probationer armature's , analyse the cause acupuncture happened , bring forward th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 Method: Come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by reading the magnanimous document. Result: The large amount of document data all studies the occurrence needle puncture easy to have confirmed a student nurse. A student nurse occurrence needle puncture and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re weak , nursing operation is unskillful wait relevant. Strengthen probationer's protection mental consciousness, building and carrying out all-round protection measure and so on can cut down the probationer needle puncture. Conclusion: Puncture happened in a student nurse during the period of practice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 , school and the hospital answer a student nurse reinforcing safe occupation protection education , taking technical ability training seriously and so on. Keywords: nursing, internship, acupunc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