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

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定都在哪里?长安。刘邦建立了西汉,成为了汉高祖,开辟了新的汉王朝帝国。

那么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这个汉朝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辉煌的盛世局面?不是。其实,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国家还很不安宁,有些想造反的诸侯不归顺他,边疆又经常有匈奴来侵扰他,内忧外患,汉高祖看到自己刚刚建立的国家非常贫弱,知道自己没有实力打得过他们,所以他非常的苦恼、焦虑,他必须先解决汉朝内部的问题,要先稳住自己的国家才能提高实力。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仔细找找汉高祖刘邦他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播放视频:《汉定天下》)

看完这段视频,告诉老师汉高祖刘邦他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秦朝灭亡的悲剧,让百姓过上安定而富足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汉朝是个又弱又穷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怎样的状况?

我们来看一则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作业就是农作

之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西汉初年经常了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老百姓,甚至人吃人,物价也很不正常,飞涨到一石米五千钱。这个时候的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人民得不到温饱,人口是锐减的。

而且这个时候连皇帝也很穷酸,“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醇是纯的意思,醇驷就是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贵为天子连坐的马车要凑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成,而堂堂的将相们也乘不上马车了,只能乘牛车去上朝。这说明这个时候的牲畜也非常的少。所以刚刚建立的西汉,面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景象。

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汉初期如此萧条荒凉的景象?回想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在西汉建立之前发生了哪些事情?(回答: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秦朝的暴政,很多人都被拉去徭役打仗了,没法在家耕田了,农业生产就荒废了;而在家耕田的农民赋税很沉重,吃不饱穿不暖,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视频引入,直观生动,引起学生兴趣。

材料教学法:分析汉初经济形势、社会状况。

秦末农民起义,还有楚汉相争,西汉建立前差不多有7年的战争战乱,这么多年的战乱会给社会带来什么?给社会带来灾难和破坏。就是这些原因给刚刚建立的西汉带来很多后遗症——残破荒凉的社会问题。

所以汉高祖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秦朝这种暴虐

的统治是不可行的,会引起民怨引起公愤的。那汉高祖要避免重蹈覆辙,要拯救这样一个贫穷萧条的国家,要稳住他的新王朝、稳住这个社会局势,他该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这个贫困问题?休养生息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

来看看从汉高祖开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内容。

材料:

1“兵皆罢皆归

家”

(解甲归田)

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释奴为民)

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鼓励农桑)

4“减田租,复十五税

一。”

(薄赋)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

身。”(轻徭)讲解:

1让士兵放下武器回家乡做什么?务农,把他们家荒废的田重新耕起来。

2把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学生讨论

回答汉初

萧条的原

因。

由学生来

解析材料,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回

顾秦朝暴

政、秦末战

争等相关史

实。

材料教学

法:引导学

生解析材

料,理解和

得出休养生

息政策的内

容。学会论

从史出。

平民,安顿好这些流民,也让他们回去耕田。这样用在农业上的劳动力就怎么样?增加了。

3而且汉初的统治者也带着他的群臣亲自下田示范,下基层劝农,也就是要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4十五税一什么意思?就是农民只要把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就可以了,这种赋税叫做田赋,不用交那么多田赋了,农民的负担就减轻了,这叫薄赋。汉高祖让这些曾经跟随着他去蜀、汉、关中打仗的这些士兵,终身免除徭役的,这里的复终身就是终身免除徭役的意思,这就是减轻了徭役兵役。轻徭薄赋,人民就可以安居乐业,专心耕田发展农业了。

从汉高祖开始的休养生息政策,经历了好几代统治者,执行了有六七十年的时间,给这个新生的国家带来了什么效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这个时候人民的生活有了一点改善了,经济好转起来,这个新生的王朝也稳定下来了。

三、“文景之治”

稳定下来的汉朝,国力还是不够强大的,要想从恢复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治理,所以接下来哪两个皇帝的时候有了进一步的治

理?汉文帝、汉景帝。

汉文帝是汉高祖的儿子,叫刘恒,是个性情平和待人宽厚的人,做事低调,而且还很有孝心,她母亲薄氏生病的时候,汉文帝天天给她熬药,亲自为她母亲尝汤药。接下来的汉景帝叫刘启,是汉文帝的儿子,他继承和发展了他父亲汉文帝的事业,脾气比他父亲稍微暴躁一点。但是这两父子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发展励精图治,进一步的推行这个休养生息政策。

现在我们看到课本52页下面这段文字,来小组合作一下,一起在课文中找找文帝景帝的四个主要的措施找出来划出来。我们要学会在一大段文字中归纳出主要的信息点。(1分钟讨论归纳,自由学生回答。

汉初休养生

息政策的影

响。(恢复)

发言)

一起来归纳一下这些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关心农桑。(进一步发展农业,继续发展经济。)

2.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统治者不压迫人民,让人民休养生息,减轻人民的负担。)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之前秦朝那些动不动就把人整成残疾的肉刑,到了汉文帝的时候,开始废除了,将原来的墨刑、劓刑和斩左右趾改成笞刑,笞刑就是用竹条、木板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废除了这种不道德的肉刑,就要更加重视以德化民,也就是统治者用恩惠道德来感化教化人民,这样人民才会服从你的统治,这叫以德服人。)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有个皇帝就是出了名的节俭?汉文帝,他以身作则,穿衣简朴,那个时候已经有布鞋了,但是他还是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就连他的龙袍,也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一穿多年,旧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的后宫也是穿着朴素的,即使给自己最宠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长得下摆拖到地上。有人送他千里马,他也拒绝了,汉文帝本来想修一个露台的,算了一下要花的钱相当于十户百姓的家产了,所以为了省钱还是舍不得建造这些宫室、园林,连他自己的陵墓和其他皇帝的陵墓比起来,都显的很简朴。做皇帝的,能节俭到这份上,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之后,出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时国家府库里积累了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国家的粮仓也很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我们也考古发现有一个西汉酒器里面残留了大量的液体,是

若学生

知道,由学

生谈谈对

汉文帝、汉

景帝的认

识。

讨论、归

纳文帝景

帝的措施。

学生通

过分析材

料得出文

景之治的

影响。

强调进一步

治理。(发

展)

介绍历史

人物特点、

事迹,引起

学生兴趣。

比较秦

朝与汉初的

赋税。

讲讲汉文帝

废除严刑苛

法具体内

容。

简单谈谈

关于汉文帝

节俭的故

事,引起学

生兴趣。

材料教学

法:分析“文

景之治”。

(影响)

初中历史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十一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于(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下面不属于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 A.秦末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汉初分封了一些诸侯王 C.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D.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的需要 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6.《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 一度取消了田税。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 A.励精图治,主张改革 B.重视“以德化民”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皇帝勤俭节约 7.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8.“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0. 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 发展农业生产 D. 巩固汉朝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 11.汉初萧条原因?采取的措施? 12.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汉高祖的措施?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 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重点】 “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 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1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2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 休养生息; (2) 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 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下符桥中心学校葛敏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1、西汉建立 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2.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

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主备人钱传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苏版初一历史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 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定都在哪里?长安。刘邦建立了西汉,成为了汉高祖,开辟了新的汉王朝帝国。 那么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这个汉朝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辉煌的盛世局面?不是。其实,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国家还很不安宁,有些想造反的诸侯不归顺他,边疆又经常有匈奴来侵扰他,内忧外患,汉高祖看到自己刚刚建立的国家非常贫弱,知道自己没有实力打得过他们,所以他非常的苦恼、焦虑,他必须先解决汉朝内部的问题,要先稳住自己的国家才能提高实力。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仔细找找汉高祖刘邦他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播放视频:《汉定天下》) 看完这段视频,告诉老师汉高祖刘邦他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避免秦朝灭亡的悲剧,让百姓过上安定而富足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汉朝是个又弱又穷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怎样的状况? 我们来看一则记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作业就是农作 之业,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西汉初年经常了发生饥荒,饿死了许多老百姓,甚至人吃人,物价也很不正常,飞涨到一石米五千钱。这个时候的人民生活的民不聊生,人民得不到温饱,人口是锐减的。 而且这个时候连皇帝也很穷酸,“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醇是纯的意思,醇驷就是四匹颜色一样的马。贵为天子连坐的马车要凑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成,而堂堂的将相们也乘不上马车了,只能乘牛车去上朝。这说明这个时候的牲畜也非常的少。所以刚刚建立的西汉,面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景象。 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西汉初期如此萧条荒凉的景象?回想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在西汉建立之前发生了哪些事情?(回答: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秦朝的暴政,很多人都被拉去徭役打仗了,没法在家耕田了,农业生产就荒废了;而在家耕田的农民赋税很沉重,吃不饱穿不暖,经济也发展不起来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视频引入,直观生动,引起学生兴趣。 材料教学法:分析汉初经济形势、社会状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教材分析: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难点:“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西汉建立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4.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结果:汉高祖及其继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注意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6.措施 (1)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7.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C)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2.经典诵读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C) A.西周—东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西汉 D.秦朝—东汉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A)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与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个部分有着因果承接关系,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吸取秦王朝暴政,推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治,使得民生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而汉文帝、汉景帝继承了这一治国理念,继续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秦王朝暴政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很容易从反方向上理解,只有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但是其中的各项具体的政策可能不是很清楚,因此,老师在这一方面,应注重设计,为学生们打开豁然开朗之门,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的基本事实。知道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通过分析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高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局面 教学难点: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西汉强盛的历史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预习 1、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被称为汉高祖。 2、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回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减免地租、兵 役,注重农业生产,使社会局势安定下来。 3、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将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并重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二、新课导入 师:关于楚汉战争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刘邦和项羽极具戏剧性的逆转也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无数色彩,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几幅图片,为大家叙述楚汉战争的传奇? 鸿门宴楚汉之争霸王别姬刘邦称帝 生:开始刘邦和项羽一起起兵反抗秦朝,刘邦最先攻入咸阳,灭掉了秦朝。但是当时项羽却是最有实力的,于是项羽摆下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想在宴会上杀了刘邦,当时没有成功。之后,刘邦联合其他诸侯,一同讨伐项羽,最后项羽自刎乌江,刘邦成功当了皇帝,建立西汉。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项羽为什么会失败,而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呢?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只会屠杀,刘邦会收买人心。 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按照刘邦自己的理解,他能够重用人才,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 都能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项羽却不知道如何任用人才与治理国家,所以注定失败。 老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刘邦是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 当时的中国,经过秦朝的暴政,又经过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刘邦又是 如何收拾旧山河的呢? 阅读材料,分析思考问题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 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重始。 ——《史记》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 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文景之治的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 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来,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福。 ——《盐铁论》教师先请学生讨论尝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教师补充:文

(人教版)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 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 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 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重点】 “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 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 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

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4内容,完成第1题。 1.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5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休养生息;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及措施。 2.“勤俭治国”“以德化民”对现今治国的启迪。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D) 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2.“文景之治”是指(B)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B)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精品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材分析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史料,以获得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简朴,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颂,培养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难点】 文景之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下秦朝的重要事件,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这场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建立天下。图上是汉并天下的瓦当,直径17.5厘米,是稀罕的建筑材料,用于屋顶的每行瓦的末端,目的在于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1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为”与“无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讲授新课 (一)西汉建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1.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西汉疆域图,学习西汉建立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时空观念。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归纳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难点归纳一、重难点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商鞅变法;孔子的思想;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对他的评价;汉武帝的大一统与评价;王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经济重心的南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二、考点详解 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西周。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东周开始。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3、平时镇守疆土,战时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的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商鞅变法:

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私田出现。 主要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性质:一次比较彻底、全面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意义: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的统治取代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农民和地主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汉武帝刘彻以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 道家: 老子《道德经》,庄子; 儒家: 孔子,孟子, 荀子; 法家: 韩非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之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之最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4、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6、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7、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8、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9、祖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10、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 11、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半坡居民 1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被尊称为“大禹” 1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4、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1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18、春秋诸侯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19、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0、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23、战国时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2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25、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7、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于秦朝 28、、“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 3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西汉 3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32、两次出使西域:张骞 33、纸最早发明于西汉 34、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人是华佗 35、医圣:张仲景 3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写的《史记》 3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38、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9、曹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 40、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41、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4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 4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是祖冲之 44、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45、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教案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一课时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汉朝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其鼎盛时期则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局面。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几代统治者都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平,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局面,为西 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2、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点】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 1、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2、怎么理解“修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师:出示王珪的《咏汉高祖》中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进入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课件出示: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阅读后请同学们思考: 1、汉初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目标一) 2、如此境况是如何造成的?(目标一) 师:统治者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境况呢?(学生回答) (二)、休养生息政策 师: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修养生息的政策。 思考: 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的措施?(目标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