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源叶潭镇申报广东教育强镇

东源叶潭镇申报广东教育强镇

东源叶潭镇申报广东教育强镇
东源叶潭镇申报广东教育强镇

东源县叶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中共东源县叶潭镇委员会

东源县叶潭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十月

目录

一、叶潭镇概况 (2)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3)

(一)教育为先,投入巨资打造省教育强镇 (3)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

(三)重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8)

(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10)

(五)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12)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5)

四、自评结果 (15)

东源县叶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民族复兴之根本,社会发展之原动力。兴镇先兴教,叶潭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于2014年创建广东省教育強镇。我镇本着对全镇人民负责,对叶潭未来负责的态度,全面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叶潭镇的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強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对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強镇作如下自评报告。

一、叶潭镇基本情况

叶潭镇位于东源县东部,东江上游,距离东源县城100公里,是东源县边远山区,全镇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叶潭镇是革命老区,是南方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的游击区,东江纵队的老战士梁胜(广东省副检察长梁德标父亲)、欧阳源(广东省前林业厅厅长)、邹健(广东省前科技厅厅长)就诞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叶潭镇麦輋村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委员会的驻地。

叶潭镇历来尊师重教,叶潭中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考曾经是是河源县教育的一面红旗,曾经创造出中招考试十九连冠的辉煌,曾经是河源县学子向往的学府。我镇现有1所初级中学,6所完全小学,2个教学点,1所中心幼儿园和2个分园点(山下幼儿园、崇志幼儿园),在校中小学生233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98人,全镇有教职工102人,学前教育46人。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教育为先,投入巨资打造省教育强镇

我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与学校挂钩制度,安排镇纪委书记黄友明同志分管教育工作。班子会议上,经常讨论研究教育问题,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发展和部署教育工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数万元资金召开教育表彰大会,表彰对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慰问全镇教职员工。书记、镇长和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各学校调研,现场办公,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为学校办实事好事。同时把抓好教育工作列入镇主要领导、

中小学校和各村居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职责,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联合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

第二,资金投入到位,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镇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优先安排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教育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都逐年增长。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育的优先安排和巨大投入,使我镇中小学校容校貌、办学设施设备等焕然一新。

第三,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我镇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2012年起,镇党委、政府更是把“创强”当作中心任务来抓,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正副组长的创建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下设“创强”办公室,由分管教育领导兼任创强办主任,成员从镇府各部门、中小学校中抽调骨干人员组成,制定了《叶潭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创强”工作部署,我们设立了三个工作小组,分别是筹资组、现场施工组和资料组,由镇副职领导担任小组长,直接对书记、镇长负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同时,每周召开协调会,保证职能部门、工作小组、施工单位之间沟通顺畅,创强办能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及时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便于统筹安排,及时解决问题,确保了创强进度和工程质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创强工作机制,为“创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四,宣传发动到位,聚全镇之力“创强”。我镇于2013年9月9日在庆祝第29个教师节大会上同时召开“创强”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积极宣传发动。各村(居)委会、各学校、各单位也纷纷行动,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将“创强”宣传到千家万户。其中,从去年7月份开始,由书记、镇长亲自带队到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等地邀请叶潭籍的外出乡贤参加座谈会,特别是在2013年国庆期间,叶潭镇党委成员一律停止休假,利用国庆黄金周外出乡贤返乡度假的机会,登门拜访,共同商讨叶潭教育的发展大计,得到了广大乡贤的鼎力支持。据统计,全镇共召开了各类座谈会100多次、制作大型广告牌10幅、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00多条、印发宣传单张8000多张、发送“创强”宣传短信2万余条、出版教育创强简报30多期,制作创强宣传光碟600多张等等,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形成了“全面宣传、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教育创强工作局面。由于宣传到位,使“创强”工作

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镇人民热情关注教育,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创强”。各社会乡贤、民营企业家捐资捐物助学,各单位、各村委干部群众出钱出力支持学校建设,全镇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创强”氛围。目前,教育创强捐赠到位资金1000多万元。镇党委、政府拟召开大型的教育创强汇报会,再筹集一部分资金支持“创强”。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科学规划教育发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叶潭镇始终把教育摆在科学规划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的精神,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出发,我镇制定了全镇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对规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差的小学进行撤并。由原先的1所初级中学、9所完全小学、2所幼儿园调整为现在的1所初级中学、6所完全小学、保留2个教学点和1所中心幼儿园,调整后全镇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全镇中小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全镇以学校布局调整和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投入巨额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来,叶

潭镇累计投入教育创强资金3234万元,按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狠抓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办学条件。一是实现校舍楼房标准化。镇党委、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新建了一批标准的教学楼、宿舍楼,并对部分校舍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建、扩建。其中叶潭中学投入资金998万元,新建学生宿舍、师生饭堂4层共2800平方米,翻新综合办公楼4层共2290平方米;叶潭中心小学投入资金765万元,新建师生宿舍、师生饭堂(3层)共2870平方米;双头小学等6所完小以及车田等3所教学点共投入资金1330万元新建和维修教学楼教学楼;中学幼儿园投入资金30万元;叶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投入资金30万元。二是完善体育设施,叶潭镇1所中学,6所完小,2个教学点都新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新建塑胶跑道。三是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我镇对1所中学、6所完小、2个教学点、2所幼儿园按照广东省教育強镇的要求添置功能场室及多媒体电教平台。四是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校园文化。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各校特色,挖掘各校的文化特色,让校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五是改善学校环境建设,各学校、教学点均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校园的绿化、美化建设,让学校成为育人的花园。

第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叶潭镇为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2个教学点共投入241多万元,不仅扩建新建了学校的校舍,还为学校增添了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农村学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效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切实解决了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读书问题。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经济困难家庭的“两免一补”政策及低保家庭的补助政策。同时,镇党委、政府还积极主动协调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近三年,全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年辍学率为零,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0.25%以下,小学、初中的毕业率达100%,中学升学率达90%以上。中小学校数据上报率达100%。

通过教育创强,我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彻底改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镇中学、中心小学和5个完全小学、2个教学点全部被市教育督导室认定为广东省标准化学校(教学点),镇中心幼儿园被认定为广东省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

(三)重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我镇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好抓落实。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全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目前,中学专任教师64人,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5人,占54.7%;

小学专任教师137人,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5人,占81.8%;幼儿园教师28人,达标率100%。

第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校长执政能力建设。通过组织校长参加各类培训班,进一步重视观念更新、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提高治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校长管理制度。完善校长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对校长进行任期目标考核,并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校长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建设。三是强化校长的表率作用。各校校长严格自律,廉洁奉公,求真务实,作广大教职员工的表率,以高尚的师表凝聚人心,激励师生斗志,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建设。镇党委、政府以“养师德、炼师能”为核心,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开展了“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四讲四比(讲师德比爱心,讲纪律比服从,讲奉献比成绩,讲教研比水平)”等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自觉履行岗位职责,自觉遵守学校工作纪律。通过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事例,调动全镇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安教、乐教蔚然成风。二是强化名师培养。中小学制定名师、青年教师培训规划;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拓宽视野,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

实施帮、传、带;多压担子,提供成长平台,鼓励引导教师成长成才;积极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关心教师的学习和生活。三是鼓励科研兴教。全镇中小学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浓郁的科研兴教氛围,坚持以校为本,建立校本科研课题,让教师普遍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制度。以年级、学科为单位开展活动,组织教师到先进学校学习、听课、交流。通过科研促教,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三年来,全镇累计在省、市、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四是加大继续教育力度。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电大进修、高等院校函授,提高学历层次。全体教师按计划分批次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进修,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

(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全镇各学校坚持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以举办法制课堂及争做“文明学生”、“行为规范示范生”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利用德育实践基地、班队课、思想品德课、晨会等阵地,扎实开展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感恩等方面的教育,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有效推进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如举办全镇中小学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联合开展的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专项活动;交警同志到校现身说法,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览活动;法

制副校长为师生上法制辅导课、禁毒教育课等。同时,全镇学校都建立了“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利用家长学校和关工小组的优势,进行家校联动,充分发动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排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无任何形式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各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健康辅导专职或兼职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镇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小学生为100%以上、中学生为90%以上,小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95 %以上、中学生为92%以上,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无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以科研促教学,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加强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促使教师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行不预约听课、互邀听课、上示范课、实验课等活动,加强对教师课堂常规教学督查,不断优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2011-2012学年度,叶潭镇参加东源县诚信“双优”考试中,全镇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成绩均保持在全县中上水平。小教系统在2012—2013学年度,叶潭镇参加东源县诚信“双优”考试中,达到县教育局定的

“双优”标准,获得县教育局的表彰。在2013-2014学年度的“创双优”考试中,叶潭镇全镇的平均分更是达到90分以上。

第三,注重个性发展,重视体艺特长教育。我镇重视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建设,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和艺术教育基本条件达标率达到100%。全镇各学校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发展,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有益的竞赛和展示活动,为培养学生特长、展示学生才能搭建有效平台。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学生学习兴趣点切入,扎实开展了美术、舞蹈、作文、英语、体育、书画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竞赛和展演,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体艺专长的学生。在参加第二届田径运动会中,我镇共有6名学生获得名次。在参加2013年东源县书法比赛中我镇获得教师组硬笔书法一等奖1个,软笔书法二等奖1个;学生组硬笔书法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在参加2014年东源县首届科技比赛中荣获二等奖1名;在参加东源县古典诗文朗诵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全镇所有完小以上中小学校全被县教育局评定为“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达标学校”。

(五)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我镇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擦亮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味,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抓好幼儿教育、发展成人教育、丰富社区教育,扎实构建全民教育体系,以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以教育凝聚人心,以教育服务经济生活社会,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第一,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落实家访制度,切实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工作,严禁开除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严抓好“防流控辍”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和困难学生“两免一补”工作,每年都有1000多名学生受益,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积极开展助学活动,重点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费用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四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由于措施得当,效果十分明显,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初中入学率100%,初三辍学率下降到0.7%以下。

第二,科学发展幼儿教育。我镇幼儿教育十分薄弱,办园不规范。对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为各幼儿园排忧解难,完善幼儿园设备设施,改善办园条件。2009年,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考察选址,投资100多万新建一所中心幼儿园。

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相关管理制度,从教材征订、教育教学管理、卫生保健、安全接送等各环节依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我镇幼教事业逐步走向了有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2012—2014学年,全镇适龄幼儿入学率达98%以上。

第三,努力发展成人教育。我镇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同时,全面发展成人教育。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河源广播电视大学、东源灵通职校、叶潭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机构的作用,采取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法教育和劳动就业等培训工作。近三年,全镇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累计35期,共培训13200人次,每年平均培训面达到35%以上。通过开展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的培训与法制讲座等,深化了对从业劳动者的继续教育,扩大了成人教育的培训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以及使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能力,为叶潭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四,扎实抓好社区教育。我镇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深挖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努力建设和谐社区。一是完善文化休闲和体育活动场所。我镇建有一个文化广场和篮球场,每天都有许多人在这里打篮球,在这里跳广场舞,开放各校运动场,供各村村民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学习和体艺活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助各村(居)委会开展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讲座、文艺表演、法律咨询以及安全生产演练等活动,拓宽群众的知识面,营造活跃型和学习型的村(居)委会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了叶潭镇与黄村镇的民间文艺团体,到各镇进行民乐及山歌表演。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广大乡贤、校友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二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强化拓展。今后我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尤其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促进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第三,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大成人、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我镇全民教育水平。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进行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6.8分,教育管理18.8分,办学水平11.4分,合计得分97分,且必达条件全部达标。我们认为叶潭镇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予以评估验收。

中共东源县叶潭镇委员会

东源县叶潭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十月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电馆〔2013〕40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工作,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结合我市实际,在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鄂尔多斯数字教育云平台,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自主学习、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不断努力探索,为努力推进我市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面,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资源和服务,构建本地化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探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

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三、区域试点工作容 (一)建设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通过软、硬件建设,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录播系统的建设,完成国家要求的精品课程、学校优秀课例、优质课程的录制。由此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丰富资源容,促进资源建设;通过点播、直播增加教研手段;通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功能,建立起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二)充分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推送资源、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名师”导学、网校选课、网校辅学、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10种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 (三)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探索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校试点工作重点容(主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校本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教研模式创新探索;信

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教育基础数据库操作指引及常见问题答疑

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教育基础数据库操作指引及常见问题答疑 一、2011年基础库工作概况 (2) 二、教育基础数据库操作指引 (2) 【新生录入】 (2) 【学生异动——转入申请】 (4) 【学生异动——转出申请】 (5) 【学生异动——其他异动】 (5) 【在校生信息修改】 (5) 【学生档案导出】 (6) 【教师信息】 (6) 【学校占地、场室及校舍信息】 (6) 三、教育基础库系统常见问题答疑 (7) 1、基础库中没有去年学生数据? (7) 2、去年数据没有做升级处理? (7) 3、批量导入新生数据时,提示格式不匹配? (7) 4、批量导入后,导入不成功的数据原因是“籍贯、户口所在地、生源地等代码有误”? (7) 5、批量导入后,导入不成功的原因是“学生档案中已存在相同学生”? (8) 6、批量导入后,导入不成功的原因是“身份证错误”? (9) 7、导入学生数据后,提示导入成功但在学生档案中未找到该生? (9) 8、修改学生信息后不能保存? (9)

一、2011年基础库工作概况 1、录入新生数据; 2、做好学生数据的异动处理,包括:转入、转出、休学、复学、退学、跳级、留级、降级、死亡申报等; 3、做好教师、校舍、校产、占地及场所的新增和变动。 二、教育基础数据库操作指引 【新生录入】 1、登录系统,进入“教育基础数据库”系统; 2、进入“班级管理”,点击“添加”按钮,进行建班; 注:录入新生前,一定要先建班,否则录入新生无法与班级匹配,还需要再通过“新生分班”去分配班级,会增加工作量。 3、进入“新生登记”,可通过“添加”按钮进行逐条录入,也可以进行批量导入,点击“批量导入”—>“导入学生”,下载模板,按填写要求填好模板后,点击“浏览”取得待上传数据,点击“开始导入”即可批量导入学生资料。

东源叶潭镇申报广东教育强镇

东源县叶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中共东源县叶潭镇委员会 东源县叶潭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十月

目录 一、叶潭镇概况 (2)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3) (一)教育为先,投入巨资打造省教育强镇 (3)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 (三)重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8) (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10) (五)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12)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5) 四、自评结果 (15)

东源县叶潭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民族复兴之根本,社会发展之原动力。兴镇先兴教,叶潭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于2014年创建广东省教育強镇。我镇本着对全镇人民负责,对叶潭未来负责的态度,全面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叶潭镇的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強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对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強镇作如下自评报告。 一、叶潭镇基本情况 叶潭镇位于东源县东部,东江上游,距离东源县城100公里,是东源县边远山区,全镇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叶潭镇是革命老区,是南方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的游击区,东江纵队的老战士梁胜(广东省副检察长梁德标父亲)、欧阳源(广东省前林业厅厅长)、邹健(广东省前科技厅厅长)就诞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叶潭镇麦輋村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河源县委员会的驻地。 叶潭镇历来尊师重教,叶潭中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 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 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 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 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 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 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 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 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 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系统建设 图t 校园悟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建设目标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 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 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智蜀校园 *肢毎甘向?智匪泛备< 葩合创新?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三、建设原则 育人为本、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驱动、整体设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重新设计和推动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与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提供动力,打造适合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的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驱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建设、当地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省“粤教翔云”和区域教育云,实现通用流程和资源服务的高度共享,鼓励学校联盟发展,避免出现“单兵作战”、“信息孤岛”。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设施、模式创新和学校形态的系统重构,系统框架如图2 所示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语文(7-9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将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初中一年级(即7年级)将全面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确 保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指导思想 1.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全新的阐述,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是针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片面强 调语文工具性的弊端提出来的。实验教师必须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全面 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并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全充分地体现出来,力求 真正做到二者的统一: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 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基于上述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新定位,课程标准提出了贯穿于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全过程的几个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 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导、改革重 点和实践追求,实验教师要很好地领会,并且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程体系。 2.准确把握、认真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新体系,指出语文 课程的总体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 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 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 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 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 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能力。实验教 师要准确把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体目标,把它认真落实在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中,保证三个维度的 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广东教育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版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第一课上网查找资料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整合信息的能 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将每一网页中的其中一段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提出任务。 二、自主探索 协同学习加深理解利用计算机展现黄河上游大面积 植被破坏的画面和洪涝灾害给人 们带来灾难的画面 1.怎样从网站上下载与黄河有关 的图片; 2.如何从网站上下载自己想要的 黄河现状的文字资料; 3.怎么样才能将内容发送出去。 结合教材上的内容,操作计算机, 教师强调: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要 注意二个问题:一是结合教材上的 内容,二是边看书边操作,对不明 白的地方作标记。第三步:每小 组的同学先在组内汇报自己的学 习收获,最后由组长整理好你小组 的学习情况,向全班汇报。 自己学习,然后 同位之间,小组 之间共同讨论, 把这些问题初 步解决, 互相讨论自己 的收获,看还有 哪些不清楚的 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 收集问题,问题 解决,请教老师 或其它小组的 同学。 掌握从网 上下载图 片、网页的 方法。 从小养成 正确的网 络道德意 识 板书设计:上网查找资料 下载图片、网页、发送内容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第二课留住网上精彩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网址收藏的意义及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在信息浏览过程中捕获有价值的信息。 情感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能够根据需求甄别、捕获信息;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收藏夹管理所捕获的信息; 教学难点能根据需要甄别、捕获信息。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教学活动 引导:上网发现有价值 的信息时,如果靠手抄,既烦 琐又浪费时间。而如果把网页 记下,过后再仔细阅读,才是 一种高效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在网上迅速捕获信息的方法。 活动一:收藏网页 1、使用收藏夹收藏网址 任务:登录网站,浏览其中网 页,将网页收藏起来。 (2)关闭浏览器,利用收藏夹 收藏的网址重新登录网站。 引导: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 洋,在上网浏览信息时,要学 会判断和甄别信息,从中选取 最有价值的信息收藏,而不能 泛泛地什么都收藏。 请同学们将刚才收藏的网页 分类整理好。 这个网站是不是很有意思,想 收藏起来吗?对于喜欢或常 用的网页,为了下次用时不必 再搜索,我们可以把它“收藏” 到收藏夹内。 任务完成了吗?棒极了!数数 看,你收藏了几个? 1、讨论:遇到有价 值的资料时,如何记 录和收藏的? 2、在上网时遇到很 有价值的资料时,该 怎么办? 交流,教师补充指 导。 交流:与输入网址相 比,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合作,参考 课本第57、58页的 操作步骤。 讨论:当收藏的网址 越来越多时,我们该 怎么办? 小组合作,尝试一下 “收藏夹”中的“整 理收藏夹”都可以做 些什么?学生交流。 操作要点: (1)进入“卡秀”的 网页 (2)点菜单项“收藏” 了解网址收 藏的意义及 分类的方法; 了解网址收 藏的意义及 分类的方法;

6-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 评 报 告

始兴县城南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月 巧借创强东风给力城南教育 中共始兴县城南镇委员会 始兴县城南镇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二)扎实推进“创强”,发动全民参与。(三)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1、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2、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备设施。(四)履行政府职责,推进教育发展。 1、落实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 2、坚持“防流控辍”,巩固“普九”成果。 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营造良好氛围,建立激励机制。 2、抓好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3、实施名师工程,着力人才培养。(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1、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2、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全面发展。(七)协调各类教育,促进和谐发展。 1、规范办园行为,发展幼儿教育。 2、办好成人学校,提高农民素质。 3、完善社区设施,建设和谐家园。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四、自评结果

巧借创强东风给力城南教育 ——始兴县城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城南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举全镇之力,积极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使全镇的教育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对我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作如下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城南镇位于始兴县中部,与县城只一河之隔,因在县城之南,故名城南。东部与北部分别与顿岗镇、太平镇隔河相望,南与深渡水接壤,西与沈所镇相连。墨江河从东往西流经城南镇东西全境,经墨江桥与国道323线连接。全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44户,总人口20114人,其中农业人口17054人。境内居住人口主要有汉、瑶两族,其中以汉族居多,瑶族主要分布在城南胆源村辖区内。中部和东、西、北部一马平川,属墨江中下游平原,是始兴县的主要粮产区。南部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主要有樟、枫、楠、酸枣、毛竹等,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柑桔、茶叶、杨梅、青梅、沙梨、李子等,林木面积约为3.72万亩,耕地面积约为1.35万亩。 目前,城南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

【精品】广东教育出版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教师用书) 广东教育出版社

前言 为了帮助老师们领会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基础》这本教科书,我们编写了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编写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科书是怎样编写的,用这本教科书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有哪些。 关于教科书怎样编写的问题,本书分三个层面阐述:第一层面是“教科书编写说明”,对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体系结构、课时安排建议、编写体例说明、教科书主要特点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第二层面是章教材分析,对该章教材的目标要求、作用与地位、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第三层面是节教材分析,对该节教材目标要求、作用与地位、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阐述,能方便老师们从整体和局部来把握这本教科书。 关于用这本教科书怎样进行教学的问题,“教科书编写说明”中的“教学活动设计”有说明,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课前准备、问题考虑等,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的问题,各章、节相应给出了一些教学评价建议,内容包括评价内容、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希望使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习惯。 关于提供参考的课程资源问题,本书对应教科书各节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练习题或实践项目给了参考答案或提示。 本书的体系结构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章节体系结构。编写体例:章设置“概述”,内容包括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时分配建议,节设置课标内容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练习参考答案(或提示说明)、参考教学案例、参考资料、参考网站等。 本书仅供教学参考。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来进行。 本书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尚需教学实际的完善,我们诚恳地希望老师们为这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对于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欢迎老师们及时批评、指正。来函请寄:,E-mail:,网址: 编者 2004年2月

第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官制 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 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 C.隶书D.楷书 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12. 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 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 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阳东县合山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doc

谢谢观赏 阳东县合山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 评 报 告 阳东县合山镇人民政府 2014年3月

目录 一、基本概况 (1)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2) (一)党政重视落实责任,全镇上下联动“创强” (2) (二)合理安排布局调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5)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 (四)抓好抓实德育工作,保障校园平安文明 (8) (五)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9) (六)重视体艺卫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 (七)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2)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3) 四、自评结果 (14)

凝各方力量强合山教育 ——合山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阳东县合山镇人民政府 一、基本概况 合山镇位于阳江市东北部,距市区约20公里,居于那龙河中游。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下辖1个居委会和13个行政村。合山镇是首批省级中心镇,是广东省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是广东省工业卫星镇之一。合山镇拥有独特的温泉资源、“东湖湖光风景”和“莲塘古驿站文化”,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是一个绿水青山的宝地。自1988年阳东撤区建县以来,合山镇“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被省授予“南粤尊师重教先进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等称号。近几年来,合山镇工业发展势头好,镇内有大小工厂3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针织机械、家具制造、化工、香料生产、针织加工为支柱产业,钢材批发、印刷、五金、制衣、食品、文用品等多种行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产品远销国内外;创办了三条“万亩水果长廊”和丰多采农业示范基地、百盛园绿化树生产基地、万丰种养基地、裕山种养基地等几个千亩以上生态农业旅游基地;以五星级休闲圣地阳江温泉度假村以及在建的阳东山水绿洲旅游项目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正蓬勃发展。合山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正以加快打造溪水特色的“广东宜居小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附件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 建 设 指 南 2017年11月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其特征如下图所示: 1 / 24

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 二、建设目标 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 2 / 24

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名单

附件: 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名单 (按姓氏笔划排序) 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 组长:邝丽湛 副组长:谢绍熺 王卫平广东教育学院副教授 王定国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付爱民广东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邝丽湛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任洁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副研究员 吴少荣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余静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何亮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陈友芳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沈林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 何顒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张云平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戚正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 谢辉志广东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谢绍熺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楚瀚开平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组长:徐德卿 副组长:钟守权 王清平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编审 丘少娟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 刘晓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李雪红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高级教师 陈礼兴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陈燕红深圳市罗湖区桂园小学高级教师 郑航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

胡芳梅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城小学高级教师 钟守权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席在芳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徐德卿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副教授黄举泮阳江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章华汕头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曾文燕东莞市长安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中学语文 组长:陈佳民 副组长:王土荣 王土荣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石真平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冯善亮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 任泽汕头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李子良广东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陈佳民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建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邹寿元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 吴惟粤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 林惠生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周灵广州大学附中高级教师 唐建新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级教师唐荣缵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崔干行广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黄淑琴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程少堂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副教授 谭健文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小学语文 组长:宋其蕤 副组长:杨建国 卢务全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陈基广州市越秀区一德东路小学高级教师 陈春艳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高级教师

广东教育版信息技术教学计划B版(第一册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广东教育版)B版第一册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男女生比例;学生来源、思想品德、心里素质状况;学生知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概况。)四年级学生共有人,那女比例约为1:1,学生均来自古市本镇各村。学生个性活泼,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好奇,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但是由于学生来自本地农村,学校电脑设备也薄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学生的电脑基本知识较弱,电脑操作技能技巧也较差,有待于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一同进步,从而为日后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应有的基础。 二、本册教材内容的基本分析: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特点: 本学期采用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册,全册共有12课,内容包括"学会英文打字"和"用计算机写作文"两个主题。第1—6课为前一主题,第7-12课为后一主题。 课本以贝贝和玲玲作为贯串全书的角色,把发生在同学身上的实例编成故事,作为学习的情景导入学习内容,让同学们倍感自然、亲切和有趣。课本中设置了"学着做"、"试一试"、"说一说"、"小妙招"、"显身手"、"长见识"、"小盘点"等栏目,引导同学们学得实在,学得有趣,学得快乐。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在练习中提高指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是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和打印。 3、本册教材教学任务及目标: 1)认识计算机键盘的应用于布局开始,尝试通过键盘按键,输入和保存各种字母符号。 2)了解使用键盘的基本规范。 3)逐步熟悉英文打字指法与击键要领,并借助打字软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法训练不断,不断提高自己的键盘操作技能。 4)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和打印。 5)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表达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和教学方法(要求详细、具体、切实可行。) 1、任务驱动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 2、课程整合思想。(1)与相邻学科的课程整合(2)与德育整

雷州市企水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雷州市企水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雷州市企水镇人民政府 2014年8月20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2) (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氛围 (3)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教育创强项目顺利建设 (3) (四)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6) (六)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8) (七)发展各类教育,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11) 三、存在问题 (13) 四、今后努力方向 (13) 五、自评结果 (14)

雷州市企水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2014年8月20日) 雷州市企水镇人民政府 企水镇镇位于湛江市雷州市西部海岸,海岸线37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5.6万,下辖21个村(居)委会,48个自然村。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3.98亿元(比去年增长5.41%),镇址位于企水圩。近几年来,镇委、镇政府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把创建教育强镇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重点,努力化解资金紧缺等问题,强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使我镇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2014年,全镇教育工作各项指标达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指标要求。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5所,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劳动实践基地2个。在校初中生1443人、小学生3561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813人。全镇有中小学教职工421人,其中中学教职工121人,专任教师116

广东省晒课平台登录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省晒课平台登录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导语:广东省公共服务平台晒课版是一款广东公共服务平台, 还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上“晒课、云教云平台一师一优课网上晒课网址,通过省活动平台进入教育部活动网站进行晒课、优课评选等活动。下面是的广东省晒课平台登录,欢迎点击登录! 点击进入:广东省晒课平台登录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又开始啦 不知不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已来到第四个年头,它对汇聚共享优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 活动目标 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组织引导教师在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晒课”,数量达到270万堂以上,从中遴选2万堂“优课”纳入国家平台优质库,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活动内容 组织网上晒课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平台或已和国家平台对接的地方平台登录,利用国家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1.版本要求 “晒课”教材的版本为经教育部审定的中小学教材,以教育部公布的xx年度教学用书目录为准(教基二厅〔xx〕12号)。 2.晒课内容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完整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教育部“优课”征集的为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最低不少于30分钟),画面清晰。 晒课内容须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性质和特点的融合,注重展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除民族语文、外语课程外,其他课程晒课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所提交的内容须为本人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内容,不得冒名顶替,杜绝抄袭,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3.晒课时间 为防止网络堵塞给教师传课带来不便,综合考虑各年段教师数量和晒课数量等因素,本年度晒课采取按学段分阶段传课的方式,不同学段传课时间安排如下:

一、网络课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为落实教育部《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应用力度,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加快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资源,特制定《2013年度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指南》。 一、建设原则 教师培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包括:(1)适切性原则:在对教师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成人认知方式和网络学习模式等研究成果为依据,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2)前瞻性原则:本着信息技术动态发展的观点,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要体现超前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以及教师日益发展的专业需求;(3)实用性原则: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应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必须符合信息技术特点,体现技术的应用性,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公开征集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500学时数字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研修工具等。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辐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三、资源种类与基本要求 (一)资源种类 2013年教师培训优质数字资源重点建设的种类包括网络课程、典型案例、“微课”资源和研修工具。 1.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培训活动的总和。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2.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是指在记录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典型意义事例及相关信息的资源。概括来说,典型案例有两类,一类是培训案例,可用于培训者总结培训教学经验,开展培训研究,促进培训水平提高。这一类培训案例需要包括培训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有的还包含专家、培训学员点评)。另一类是应用案例,可用于培训学员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激发培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微课”资源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资料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大坪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大坪镇概况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统一认识,全力创建教育强镇(二)创新思维,大力优化办学条件(三)强基固本,稳步提升教育水平(四)突出特色,努力发展素质教育(五)解放思想,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四、自评结果

同心协力办教育把握机遇创强镇 ---普宁市大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少年智则人民智,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大坪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环境。现将我镇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坪镇概况 大坪镇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南与陆丰市陂洋交界,北与陆河县水唇镇为邻,总面积75平方公里。林木、水力、矿产资源丰富,花岗岩石遍布多个山头,储量约有1亿立方米。大坪镇下辖12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2000人,镇区面积1.56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大坪镇经济发展迅猛,201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57亿元。镇内主要工业企业有4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雪源食品厂、雅斯登织造制衣有限公司、佳益果品厂等工业企业。农业朝生产基地化方向发展,有青梅、油甘、青榄等4.2万亩的生产基地,发展势头喜人。大坪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好的发展,有“小山城”的美誉,现大坪镇已成为普宁市南阳山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重要战略地位,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我镇有小学11所,其中大坪小学获得揭阳

解放前的广东教育

解放前的广东教育 发布日期:2013-10-25 高等教育 广东于民国元年(1912年)2月将原有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培养中学老师,地址在广州文明路旧贡院内)改称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据《新教育》4卷5期记载,自民国5年8月至民国6年7月广东有1所高等师范学校和两所专门学校。在同一期间,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有学生223人,毕业生262人,教职员93人。 民国5-6年(1916-1917年)广东两所专门学校情况表 民国13年(1924年)前,广东有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警监专门学校、省立工业专门学校、私立岭南大学、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广州铁路专科学校、私立夏葛医学校、私立广州法学院、私立光华医科专门学校共12所。同年2月,孙中山命令将前3所学校合并为广东大学。孙中山逝世后,民国15年9月1日,国民政府决定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成为广东最高学府。此外,民国14年9月成立广东国民大学,民国16年3月成立私立广州大学,同年,还成立千顷商科大学和中国国民党学术院。民国12年,由梅县中美人士10余人筹办了梅县地区第一所高等学府嘉应大学。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36年)广东高等教育有所发展。除改善国立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等10所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外,还创办了省立劝勤大学、省立国医学院、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广东陆军军医学校,学生由4000人增至5000人。还创办省立农业、水产、美术、音乐等4所专科学校。 民国23年(1934年)秋,私立广州法学院奉命停办,民国25年秋夏葛医学院并入岭南大学,广东大专院校只存8所,在校学生6236人,教职员1644人,经费464.15万元。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校调整,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山大学,省立劝勤大学改组,民国27年暑假,该校原有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商学院则改称为省立劝勤商学院,师范学院则改称为省立教育学院,分别在劝勤大学原址或迁往梧州单独设立。 民国27年(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各校被迫迁移,国立中山大学迁往云南澄江,省立劝勤商学院迁往遂溪麻章,再由麻章迁往信宜,省立教育学院迁广西容县,省立体育专科学校迁往云浮。私立岭南大学、私立国民大学、私立广州大学、私立光华医学院均迁往香港。 由于学校迁离,联络困难,民国28年(1939年)秋,省立教育学院由容县迁回乳源,易名为省立文理学院并附设体育专修科,将省立体专裁并。私立光华医学院则暂行停办。是年冬,省立文理学院复由乳源迁到连县东陂。这时,学生数比战前减少68%以上,教员数和经费数亦均减少78%以上。 民国29年(1940年)起,战局渐趋稳定。为适应战时需要,广东高校增至7所,学生增至4839人,教职员增至1040人,经费增至237万元,但仍未恢复战前规模。同年7月,为培植战时艺术人才,特设战时艺术馆,次年春改组为艺术院,第三年5月奉部令改为艺术专科学校。民国32年秋,筹办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校址在罗定,先办机械、水利、纺织3科。民国25-37年广东大专院校情况见下列3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