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城市与交通

人口城市与交通

人口城市与交通
人口城市与交通

人文地理专题一人口、城市与交通

知识体系

■ 核心提炼

1

模式。

2.人口问题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3.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4

考点透析

1.人口增长

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和婚育观念等方面分析人口增长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

(1)判断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3.0%) 高(>3.0%) 低(<1.0%)

传统型高(3.0%左右) 低(2.0%左右) 高(>1.0%)

现代型低(<2.0%) 低(<1.5%) 低(<1.0%) (2)影响

图6-2

3.人口问题

(1)人口结构

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

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

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

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

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

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

②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

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

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

别。

③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

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

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

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2)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

图6-3

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 图6-1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图6-1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考向一人口增长特征分析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图6-4),回答1~2题。

图6-4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B.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的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的低

考向二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

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图6-5,含预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回答3~4题。

图6-5

3.在人口红利期( )

A.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

B.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C.0~14岁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

D.2010年前后人口抚养负担最轻

4.我国要想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下列措施可

行的是( )

①实施“单独二孩”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体

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④促进国内人口迁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命题点二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

2 图6-6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据图可以推断,甲

地人口迁出比例( ) 图6-6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 考点透析

1.人口迁移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

括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气候、淡水、土壤

和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和家庭等)、政治因素(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差异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企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3.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②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 新题预测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图6-7为北京市流动人数占国内流动人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图6-7

5.2014年1月17日至31日,北京市人口流动的主

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图示期间( )

A.能够确定2月1日北京市人口总量最少

B.北京市人口总量减少

C.不能确定2月1日北京市人口总量最少

D.北京市人口总量增加

命题点三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体系

3 图6-8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

(2)题。

图6-8

(1)按城市功能分

区,甲地带应为

( )

A.行政区 B.商务区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4 图6-9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图6-9

A.⑥①② B.⑤③⑥C.③②④ D.①④⑤

■ 考点透析

1.功能区类型:城市主要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区、科教文化区、休闲娱乐区等。

2.影响功能区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

远近、交通通达度),它们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2)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3)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4)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5)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4.城市等级体系

从城市数量、功能、服务范围和距离区别城市等级高低。

■ 新题预测

考向一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6-10(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6-10(b)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7~8 题。

(a)

(b)

6-10

7.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 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特点 原始型(“高高低”) 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 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 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 “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 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素养材料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探讨1.(地理实践力)此统计图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探讨2.(地理实践力)该统计图的构成是什么? 提示:竖轴表示百分比,横轴表示时间变化,用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的时间变化反映主题内容。 探讨 3.(综合思维)图示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以迁入为主还是迁出为主?为什么? 提示:人口以迁入为主,因为在图示时间范围内,人口迁入率始终大于人口迁出率。 读图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读轴:如上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迁移率。 (2)看线:迁入率曲线波动变化上升,迁出率曲线波动下降。迁移差额率即两曲线之间的垂直差值呈波动上升,意味着人口净迁入,且净迁入人口比重上升。 (3)抓点:抓住特殊点。如迁入率峰值、谷值等。 素养达标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1.C 2.A[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箭头A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 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 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变化规律; ②为未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设施及交通管理控 制手段。 二、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涉及人、车、路与环境等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各个方面,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有 l.交通流要素调查 2、交通需求调查 3.交通事故调查 4.交通环境调查 由于交通需求调查已成为交通规划部门的专项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均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及城市建设部门的专项调查。 三、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 ①调查条件、目的必须予以注明; ②交通调查与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也应视实测目的要 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选择; ③调查人员要有较好的素质,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 工作态度; ④需要有广泛的协作和良好的组织。

§3-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交通量调查目的. 交通量的调查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内的车辆数量调查。 调查汽车交通量的目的是: 1、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营运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 如:为确定投资顺序,安排资金与效益评估提供依据; 确定设置信号,标志及采取某乡交通管理措施; 为道路几何设计及交通控制设计提供依据…… 3、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的规律; 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二、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就交通动态观点分类交通量调查有如下几种: 1.区域交通量调查 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 3.核查线调查 4.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三、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1.确定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一般选在下列各处: 1)不受平面交叉口交通影响的路段; 2)交叉口各人口停车线处;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人口与城市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人口与城市一 1.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 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 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 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 区分布也不平衡。以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作为我国东西部分的分界线,东部地区人 口密集,特别是沿海地区更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西部地区虽地域广阔占我国面积55%但人口稀少占全国人口的4%。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们总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地区进行生 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面有着决定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趋势也不同,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 平的差别,人口分布也不同。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九人口与城市二 1. 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 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 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

城市交通大数据可视化框架及实现

城市交通大数据可视化框架及实现 随着智能交通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领域的结合应 用和迅速发展,其发展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信息不均衡、信息处理能力低效的系统发展成为真正的运用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多个与交通有关的系统的综合应用,包括车路协同系统、公众出行便捷服务、车联网等,这些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为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不断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分析判断能力,以优化交通的运行管理,精准地掌握交通状况,给车辆和出行者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在很多城市的智能交通领域,公众出行越来越离不开交通大数据分析带来的便利。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智能交通的发展也在飞速前进的阶段,交通大数据的总量已从TB级跃升为PB级并仍在不断攀升。但目前,在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处理分析这些日益剧增的交通大数据分析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的问题上,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然处于开始阶段。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分析利用交通大数据,实现大数据的可视化,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现阶段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 1数据可视化基本框架 1.1 数据可视化流程 科学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分别设计了可视化流程的参考体系结

构并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可视化系统中。可视分析学的基本流程则通过人机交互将自动和可视分析方法紧密结合。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方式有两种途径,交互的可视化方法和自动的数据挖掘方法。过程中用户即可以对可视化结果进行交互的修正,也可以调节参数以修正模型。 在相当多的应用场合,异构数据源需要在可视分析或自动分析方法之间被整合。因此,这个流程的第一步需要将数据预处理并转换,导出不同的表达,便于后续的分析,其他的预处理任务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规范、数据归类和异构数据源集成。在任何一种可视化分析过程中,人都是最核心的要素。机器智能虽然在很多场合都比人的效率要高,但是机器只能承担替代一部分人所承担的工作,并不能够最终决策或对知识进行加工和使用。所以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并不是替代人的判断和决策,而是为人所用,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的效率。 1.2数据可视化流程中的核心要素数据可视化流程中的核心要 素包括 3 个方面。 1.2.1 数据表示与变换数据可视化的基础是数据表示和变换。为了允许有效的可视化、分析和记录,输入数据必须从原始状态变换到一种便于计算机处理的结构化数据表示形式。通常这些结构存在于数据本身,需要研究有效的数据提炼或简化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持信息和 知识的内涵及相应的上下文。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专题提升练7 人口、城市和交通

专题提升练7人口、城市和交通 能力升级练第16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年份指标甲国乙国 2000 老年人口比重 6.916.2 老年抚养比10.024.8 2010 老年人口比重8.517.0 老年抚养比18.625.6 2020(预测) 老年人口比重11.920.8 老年抚养比26.333.0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乙国人口老龄化晚于甲国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第2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2016·天津卷,5)读图,完成第3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放缓,人口增长率较低。D项符合要求。 读2005—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2005—2012年,河北省的城市化处于()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5.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①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②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③城镇体系不完善,大城市带动能力弱④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4.B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05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37.70%,到2012年城镇化率为46.80%,说明河北省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是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的现象;再城市化是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退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第5题,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镇体系不完善,大城市带动能力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而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是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2018·海南卷,4~5)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第6~7题。

高三地理人口复习题(试题)

高三人口复习(2011年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D.2040年以后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城市化速度快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D.经济衰退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 C.德国D.泰国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国家名称美国德国印度日本 出生率‰)14 9 25 9

死亡率(‰)9 10 8 8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35.2001 - 2007年江苏人口()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人口城市与交通

人文地理专题一人口、城市与交通 知识体系 ■ 核心提炼 1 模式。 2.人口问题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3.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4 考点透析 1.人口增长 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和婚育观念等方面分析人口增长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 (1)判断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3.0%) 高(>3.0%) 低(<1.0%) 传统型高(3.0%左右) 低(2.0%左右) 高(>1.0%) 现代型低(<2.0%) 低(<1.5%) 低(<1.0%) (2)影响 图6-2 3.人口问题 (1)人口结构 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 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 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 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 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 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 题 ②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 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 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 别。 ③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 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 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 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2)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 图6-3 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 图6-1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图6-1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考向一人口增长特征分析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图6-4),回答1~2题。 图6-4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B.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的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的低 考向二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地理专题复习三——人口与城市

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一、《考试说明》解读 二、安徽卷考点统计 三、温故知新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其______;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______;工业革命后,人口______增长。 2、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_____________。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 3、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原始型:_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传统型: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现代型: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_,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别是东亚、__________、西欧和___________。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_______________、开发历史长短等。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______。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 6、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以________、大批移民为主,主要从欧洲迁移到______、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__________。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从________国家流向________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调整了________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017年互联网+城市交通大数据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汇报内容A 城市交通的数据 B 大数据应用现状 C 未来展望

交通基础数据动态运行数据 车辆和人员行为数据 城市交通数据 检测设备交通基础设施 城市背 景数据 人口、土地开发、社会经济 气象、道路施工、大型活动 第五次综合调查交通调 查数据 运输经济调查

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规模(以北京为例) 动态运行数据道路检测数据断面流量、速度、车型采集:2分钟,500万记录/天 车辆卫星定位数据 (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 车和部分货车) 经纬度、时间、方位角、车辆代码采集:60秒(将升为12秒) 6万辆出租车,15G,9000万记录/天 2万辆公交车,5G,3000万记录/天电子收费数据 (IC卡、ETC) 收费时间、位置、线路、额度公交IC卡:2500万记录/天,10G/天 ETC:300万记录/天 车辆识别数据 (视频、RFID) 检测位置和时间、车牌号 (车辆属性数据) 采集:2分钟 2G,500万记录/天(按检测点存储)交通事故数据事故位置、时间、类型 伪码移动信令数据信令发生位置、时间、活动类型北京移动:1800万样本,10亿条/天移动互联网众包数据触发时间、位置、用户高德:2013年12月6日,9G/天 抽样调查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运输经济专项 调查、出行方式意愿性调查第五次综合调查:共18项调查,其中:入户调查4万户约12万人(面对面) 城市背景数据土地利用、人口分布、气象 道路施工、交通事件 多张网、交错关联 交通基础数据人(从业人员)、车、路(道路网、 公交线路) 数据规模及特征

应用一:浮动车计算系统 由行驶车辆(出租汽车)作为样本,计算获得路段车速(拥堵水平) 北京:40000辆出租汽车,5分钟(20秒)计算一次 五环内路网覆盖率80%,精度86%以上 出租汽车GPS点实时路况

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语文

2019年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 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018年度高等考试地理精选题收集06人口,城市与交通【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6人口、城市与交通【解析】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6782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读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仍呈增长态势,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B.人口总数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总量逐年减小 D.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解析】由图可知,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我国由于实现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大。 【答案】D 2.促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大 B.工业化迅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 C.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得到认可 D.人口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降低,促使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答案】D

下图为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5%。据此回答3~4题。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人口普查。3.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住人口减少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 C.劳动力不足,劳务输出数量减小 D.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解析】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因此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人口外迁导致的,这也说明该省的劳动力较充足;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根据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可知,该省目前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较低。 【答案】D 4.解决该省目前人口问题的对策最可行的是( ) A.鼓励生育 B.推迟退休年龄 C.接纳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解析】根据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可知,该省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应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应对这一问题。 【答案】D 读“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6题。

人口与城市与交通解读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13·石家庄联考一]读某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完成1~2题。 1.该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解析:读表可知,人口流入的地区主要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而人口流出的地区主要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乡村流出人口较多,流入人口较少,而城市流出人口较少,

流入人口较多。由此可判断,该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具有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特点。 答案:C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②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高于人口流出地区③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入地区④人口流出地区的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入地区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答案:A [2013·黑龙江东部高三联考]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完成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北京、上海人口出现负增长

D.每年净增加人口西藏多于宁夏 解析:图中各省市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差值为死亡率,可见上海的死亡率最高,北京最低;北京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表明人口仍在增长;西藏人口基数远低于宁夏,尽管出生率略高,但人口净增长值小于宁夏。 答案:A 4.从图中可以看出() A.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一定高 B.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相差明显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江苏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超过其他四区市总和 解析:上海人口出生率高,但自然增长率低于北京;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死亡率相差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D [2013·新课标高考原创卷]读西欧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 5.该市①、②、③、④功能区最可能分别是()

地理 高中必修二 人口与城市 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知识点 【学习目标】 知识点: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科思想和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能力要求:掌握人口与城市中的基本地理概念,能够迅速、全面、准确地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 2、3 4、人口增长模式(记忆)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记忆)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文化观念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记忆) 1.2人口迁移 1、 2 3、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 (记忆)二战后,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地区: 拉丁美洲、亚洲 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的地区: 欧洲 二战前后一直为迁入地的地区: 大洋洲、北美洲 4、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理解记忆)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地区具体说:按照气候应布局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按照地形应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按照距海远近应布局在临海的边缘地区。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海拔较低的中低纬度地带和临海的边缘地区。 (记忆)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记忆)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 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 及历史因素等。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记忆) 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此外,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 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也是我国人口分 布的特点。 4、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理解)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 数,也称为最大的抚养能力或最大负荷能,是一个警戒值。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 世界环境人口容量为100亿。 人口合理容量又称人口适度容量,主要讨论的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 口保持多少才最适宜。 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那些?哪些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记忆) 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此外,环境人口容量还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6、如何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理解)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相对于不同的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 7、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理解记忆) 根据我国的地理国情,我们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知识点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剩余农产品,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②社会分工,特别是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及商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2、城市的发展

交通大数据的应用

交通大数据应用分析 大数据时代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衍生而来,大数据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数据的来源、安全等问题,并将其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政府、智能金融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1]在政策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在实践方面,2016年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交通”项目在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交通大数据是“互联网+交通”发展的重要依据,其发展及应用在宏观层面能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设、建、管、运、养”等提供支撑;在微观层面能够指导优化区域交通组织,如:优化交通信号、交通诱导、路况融合、规范停车场管理等。[2] 一、“互联网+交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交通”城市指数研究报告》,2016年“互联网+交通”领域中数据开放、资源共建、政务智能服务、智能出行、交通拥堵、绿色出行、交通大数据发展势头强劲,七大热点紧跟时代前沿,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且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就业息息相关。[3]在新常态新形势之下,结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互联网+交通”领域将重点发展绿色、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大容量公共交通,一是通过借助“互联网+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模拟城市交通运行情况,采取有效的诱导与控制措施,引导居民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与出行舒适度;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协调与资源共享机制,借助“互联网+交通”领域先进技术,共同致力于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充分实现城市道路体系的高效率利用。[4]实践证明,交通大数据是“互联网+交通”发展的关键支撑,是“互联网+交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构建智能出行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出行的基础,因此,在“互联网+交通”背景下,不仅要关注交通大数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如何解决交通大数据的来源、安全、储存及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交通大数据的价值更为关键。[5]

人口与城市(区位分析)1

区位分析 区位的含义: 1、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2、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口的分布:气候舒适,利于开发的地区(温暖湿润的沿海平原) 利于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 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1.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 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 (36分)图10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11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图10中M 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6分) 4. (30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 里?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5.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 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8. (34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 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 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 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 过了东北部。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 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9.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 N 流 域

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项测试题有解析语文

1 / 10 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项测试题(有解析)认真做题是帮助考生提高成绩最好的办法,下面是人口与城市专项测试题,请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 (2019江苏)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9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1980年以后,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由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4,说明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C 【解析】放开单独二孩,可以增加少儿比重,从而减少老年人口比重,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 / 10 (2019黄山一模)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完成3~5题。 3.据材料可知() A.2019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 B.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C.2019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D.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A 【解析】2019年后,65岁以上人口超过7%,说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C项错;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说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A项对;分别读出不同年份60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两者之差最大的年份才是60~65岁人口数量最大的年份,而两者之差最大的年份并不是2023年,所以B项错;由图可知,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大于2040年,所以D项错。 4.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