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2008年7月

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主管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资质证书编号:晋林资证字乙B06号

设计负责人:王金潮

设计主持人:张晓星

设计人员:宋志伟谭璟董志郑强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2. 工程区基本概况 (3)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 (3)

2.1.3 气候条件 (4)

2.1.4土壤条件 (4)

2.2 森林资源 (4)

3.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

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

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5)

3.3 设计依据 (6)

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 (6)

3.4.1 建设方针 (6)

3.4.2 建设途径 (6)

3.4.3 建设目标 (7)

4. 调查与规划设计 (7)

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 (7)

5.1 工程建设范围 (7)

5.2 建设布局 (7)

5.3 工程建设规模 (8)

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8)

6. 工程设计 (8)

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8)

6.2 林种设计 (9)

6.3 树种选择及配置 (9)

1

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 (9)

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 (10)

6.4 造林方式设计 (11)

6.5 造林技术设计 (11)

6.5.1 种苗设计 (11)

6.5.2 整地设计 (12)

6.5.3造林密度与配置 (12)

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 (12)

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 (12)

7. 绿化工程量 (12)

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 (13)

7.2规划苗圃工程量 (13)

7.3 景点片林工程量 (13)

7.4鱼塘美化工程量 (13)

8. 投资概算 (14)

8.1 概算依据 (14)

8.2 投资概算 (14)

8.2.1直接投资 (14)

8.2.2 间接投资 (15)

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 (15)

8.2.4 利润与税金 (15)

8.3 资金来源 (15)

9. 保护设计 (15)

9.1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16)

9.2 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 (16)

9.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

9.4 加强保护执法工作 (16)

9.5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16)

9.6 加强护林防火 (17)

10. 效益分析与评价 (17)

10.1 生态效益 (17)

10.1.1涵养水源效益 (17)

10.1.2水土保持效益 (17)

10.1.3防风固沙效益 (18)

10.1.4改善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效益 (18)

10.2 经济效益 (18)

10.3 社会效益 (18)

附件: (19)

一、文冠果简介 (19)

二、文冠果造林技术 (20)

附表:

工程区规划面积统计表

工程项目规划各树种面积统计表

总需苗量表

护岸景观林工程苗木量统计表

原漳河柳林带小班需苗量表

规划苗圃需苗量表

鱼塘美化需苗量表

景区需苗量表

小班规划设计表

工程预算及汇总表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前言

汾河是太原的母亲河,太原地处汾河中上游,流域内各种资源丰富,农业相对发达,工业比较集中,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流域内人口持续增长,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经济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尤其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流域内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制约了太原经济发展,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因此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保护工程势在必行。对此,省委、省政府从历史和全局发展的高度,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战略工程。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是太原市汾河流域治理工程的一部分,依据省、市发改委对于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中关于林业部分的要求,结合清徐段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工程

1.1.2 项目主管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1.1.3 项目建设单位:清徐县林业局

1.1.4 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

1.1.5 项目建设范围

汾河流域清徐段内包括四个乡镇,十七个行政村,汾河沿岸两侧各100米范围,工程面积5433.3亩。

1.1.6 项目建设内容及其规模

汾河流域清徐段,西坝堰从贯中桥向南沿汾河至清徐县边境,总长12.5公里;东坝堰为清徐县境内汾河沿岸全部,总长19.4公里。本方案建设内容包括,在贯中桥西南,建设一座占地340.7亩的景点片林、南安大桥西侧新建一座占地360.3亩的苗圃,对东坝堰已形成规模的苗圃和鱼塘、农家乐予以保留,并对贯中大桥以北紧邻东坝堰的260.9亩鱼塘进行美化,对不成规模并在工程区汾河沿岸100米范围内的临时性鱼塘,按照护岸固堤的要求,填塘植树。汾河两岸原有10米宽漳河柳防护林带,进行补植完善,在10米林带外90米范围按照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营造护岸林,共植漳河柳21269株,合计补植、新造漳河柳459.6亩;并新造毛白杨1201.4亩、补植梨树330.5亩、垂柳650.7亩、旱柳474.1亩、壶瓶枣906.1亩,试种文冠果54.7亩,总计需新造林4077.1亩;工程总面积5433.3亩。

1.1.7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工程建设期限为1年,管护二年(2009年—2010年)。

1.1.8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 3885.817万元。工程建设投资,省级投资为每亩930元,工程区面积5433.3亩,则省级投资505.2969万元;地市每亩投资240元,则地市投资130.3992万元;其余3250.1209万元由县政府筹措。工程资金不包含拆迁、填塘与土建费用。

1.1.9 工程前提条件

本规划不包含汾河沿岸的临建的拆迁、不成规模的临时鱼塘的填塘及工程用地平整、租地、征地等内容。

2. 工程区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2.1.1地理位置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西南。东邻榆次、太谷,南接祁县、文水,西与交城、古交交界,北靠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地理坐标,东经112°10′-112°38′,北纬

37°28′-37°

47′。工程区涉及清

源镇、孟封镇、柳杜

乡、西谷乡4个乡

镇。

2.1.2 地形地

貌及土壤

清徐县地貌类

型为中低山土石山

区和平川区。西部为

山区,占总面积的27.6%,其余为平川。全县西北高东南低,从地貌单元上来看依次为山区、洪积扇区、冲积平原。最高海拔为庙前山,海拔高1865米,最低为南部柳杜乡常丰村,海拔高735米。山区地表裸露地层主要为石盒子统和石千峰统的砂岩、页岩,上伏地层有石炭系煤系地层和奥陶系石灰岩地层;平川地区为太原断陷盆地一部分,沉积了一整套巨厚新生界地层,其中第四系厚达410米左右,汾河从中穿过,全境河流注入汾河,属黄河水系。

2.1.3 气候条件

清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而天晴气爽。年降雨量300-600毫米之间,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60%;年相对湿度53%;区内平均温度8-10.4℃,极端最高温达40℃,最低为-25℃;年日照总时数2547.6小时,平均无霜期185天。

2.1.4土壤条件

全县土壤分为3个土类,5个亚类,三个土类为褐土、草甸土、盐土。

褐土分山地褐土和褐土性土,山地褐土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区,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扇区。

草甸土分浅色草甸土和盐化浅色草甸土,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于平川一级阶地,是本县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栽培的最好土类;盐化浅色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河滩地。

盐化土主要分布于个别平川地区有盐土斑状存在于河、渠、稻田、水库附近及低洼处。

2.2 森林资源

工程区实施范围内的公路两旁主要是2000年所栽的10米宽漳河柳林带,总体评估需补植40%。,沿岸有少部分临时苗圃、杨树林和以梨、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两岸百米林带规划范围内以农田为主。由于土壤盐碱,现存树种有限,以漳河柳为主,但有枯梢现象,有部分地段有少量刺槐与杨树,目前看长势较好。

3.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全局,

从完成太原市“蓝天碧水”战略任务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和再现汾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建设和谐文明、良性循环、景色秀美的新太原,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针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存在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治理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与太原市正在实施的“蓝天碧水”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实施。突出重点,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依法治理,有效遏制流域内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的趋势,并逐步得到修复与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技术精华相结合、林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相统一,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多林种相结合,多树种配置,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建设,对清徐段内汾河两侧的护岸林进行补充完善、连片,建成环境优美、标准一流的生态风景线。

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走生产发达、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生态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高度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生态建设保证和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持和带动生态建设。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清徐县各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丰富汾河沿线生态景观。

(4)坚持与“十五”林业发展规划目标相衔接的原则。城郊型生态景观林业网络体系建设规划,要与“十五”林业发展规划的目标相衔接,充分反映林业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

(5)坚持突出城郊型生态景观林业特点的原则,建设高标准的河流绿化体系,构建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走观光林业的发展道路。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意见》;

(3)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主要技术规定》;

(4)原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全国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林计通字[1996]137号);

(5)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6)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园林绿化工程》(2005);

(7)太原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8)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9)省、市发改委颁发的《汾河流域(太原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

(10)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汾河干流生态环境治理绿化方案简介;

(11)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植被建设项目”技术标准。

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

3.4.1 建设方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依据山西省委、省政府、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中对林业建设的要求,结合清徐县实际情况,按照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汾河流域(清徐段)植被建设项目工程。

3.4.2 建设途径

生态林业工程是造福全社会的事业,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用好政府投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招标投标、工程监理、检查验收制度,促进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一年的时间,依靠科学技术,在工程规划范围内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汾河两侧各建100米宽的景观防护林带,形成既有生态防护林功能又兼生态景观功能的绿色长廊。

4. 调查与规划设计

本工程调查设计运用了最先进的“3S”信息技术,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RS遥感技术提供的自然资源分布图,GPS定位和导航功能提供动态的资源数据,结合1:1万地形图实地测量,完成了野外调查与设计。

工程设计按不同的行政单位、地类划分小班,兼顾现地实际情况、村民对当地林业发展的要求与汾河护岸林的整体规划,逐个小班进行设计。

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

5.1 工程建设范围

汾河流域清徐段,西坝堰从贯中桥开始,向南沿汾河至清徐县边境,总长12.5公里;东坝堰为清徐县境内汾河沿岸全部,总长19.4公里。涉及清源镇、孟封镇、柳杜乡、西谷乡四个乡镇。

5.2 建设布局

工程区域内因土壤盐碱化原因,可选树种有限,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生态建设上不仅要体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而且要重点体现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的时代特征,建设生态景观防护林带。

根据地域内实际情况在贯中桥西坝堰公路南侧,与滨河西路交汇处,建340.7亩景点片林一处,此处位于滨河西路尽头,作为滨河西路附属的美化,做一缓冲结束,由于该位置处于交通枢纽,北临滨河西路,穿越汾河的贯中大桥连接着不

到三公里外的县城,南侧是新建的太中银铁路,右侧是可以行车的西坝堰。在此兴建景点片林并在片林里建一升降式广告牌宣传清徐的核心产品,通过广告宣传所得收入,又能减缓景点维护费用,同时能为本县群众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景点片林树种配置见景点设计。

本项工程在南安大桥西坝堰公路两侧设计规划了一处占地360.3亩的苗圃,为本县造林及景观建设培育用苗。

位于贯中大桥东坝堰北侧的形成规模的260.9亩农家乐鱼塘,本项工程的设计方案为,因鱼塘间隔有25米,规划以中间8米为行车道,道两侧以4米为间距种植景观乔木树种,在乔木下方做一米宽的花坛,花坛内种植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低灌。

对废弃或形不成规模的鱼塘,填塘造林,以现有林地为中心沿汾河向两侧进行防护林建设,以现有经济林为指引,兼顾村民的要求,对现有经济林进行扩建与完善。使汾河沿岸形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具有一定景观、休闲功能的百米宽的护岸景观林带。

5.3 工程建设规模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涉及清源镇、孟封镇、柳杜乡、西谷乡四个乡镇,十七个行政村,共划分47个小班,工程面积5433.3亩。工程位于汾河两岸100米范围,西坝堰从贯中桥向南沿汾河至清徐县县界,总长12.5公里;东坝堰为清徐县境内汾河沿岸全部,总长19.4公里。

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工程建设期限为1年,管护二年(2009年—2010年)。

6. 工程设计

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工程区属汾河两岸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在765米左右,这里土层深厚,特

殊地段,临时鱼塘需推平垫土,少量建筑得拆除,工程区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土壤肥力一般,盐碱。树种选择是否适宜,是工程质量的关键。

6.2 林种设计

依据省、市发改委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定性,结合清徐县实际情况,本工程属护岸林,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景观效果,简称护岸景观林。

6.3 树种选择及配置

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

依造《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植被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对于树种选择的要求(可选树种:泡桐、新疆杨、北京杨、毛白杨、青杨、欧美速生杨、垂柳、旱柳、漳河柳、刺槐、国槐、臭椿、白榆、柽柳、沙棘、紫穗槐),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工程区域特点,优先选择耐盐碱、适应性强,经济、快捷、景观效果明显的乡土树种,以及当地引种试验成功具有推广价值的树种,本工程所用树种为毛白杨、垂柳、旱柳、漳河柳、壶瓶枣、梨及试验性引种文冠果。

本次工程引种试种生长健壮、耐盐碱、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且为国家林业局列为生物柴油林优选树种之一的文冠果,引种依据

....为文冠果为温带树种,喜光,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年平均气温3℃以上地区生长较好。在年降水量140.7—984.3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341.2 —3168.1 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53—72%的地区,均能良好生长。清徐年降雨量300-600毫米之间,平均温度8-10.4℃,极端最高温达40℃,最低为-25℃年日照总时数2547.6小时。文冠果萌蘖力强、根深、主根发达、根幅长,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水份和养分,所以特别耐干旱瘠薄、抗寒性强、耐盐碱,在PH7.5—8的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耐寒,在最低气温-41.4℃的哈尔滨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沙荒、石砾地、粘土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符合护岸林水土保持对树种要求与清徐土壤盐碱化特点对树种的要求,特别重要的是文冠果油是一种优良的生产生物燃油的原料,文冠果油经水解、甲醇酯化后可转化为高效生物燃油,而生物燃油是21世

纪最有希望的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它可取代汽油、柴油而节约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国家林业局、中石油公司中长远发展规划北方至少发展500-1000万亩文冠果种植面积。详见附件、文冠果简介。

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

6.3.2.1 护岸景观林带树种选择及配置

护岸景观林带是为了突出护岸固堤,达到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功效,绿化美化河流两岸生态景观。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因河流两侧的立地条件所限,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应性、观赏性等综合因素,只能选择耐下湿、耐盐碱且生长健壮、树姿优美的毛白杨、垂柳、旱柳及漳河柳作为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的生态林树种。

另外在本工程中安排一小班试种54.7亩的,考察其在清徐的适应性,检验其预期产量与产值,如果可行当大力推广种植,使其成为清徐经济的另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采用二年生苗,每亩种植110株。

原有10米宽漳河柳林带,本次规划是补植完善,株行距还是2×3米。

林带外侧90米,依据实地情况分别以2×3的株行距,造一定规模的毛白杨林、旱柳林、垂柳,形成一定的景观。

依据工程范围内现有经济林与村民要求,对330.5亩原有经济林中的空地和不足部分,以每亩65株的密度补栽20%的3厘米梨树;以每亩74株密度,新壶瓶枣906.1亩。

6.3.2.2规划苗圃树种选择及配置

本项工程在南安大桥西坝堰公路

两侧设计规划了一处占地360.3亩的

苗圃,苗圃规划为6个区,分别培育

漳河柳、毛白杨、文冠果、国槐、条

桧、园柏,为本县造林及景观建设培

育用苗。

6.3.2.3景点片林及鱼塘美化树种选择及配置

贯中大桥处的景点片林树种配置见景区设计图而定。位于贯中大桥东坝堰北

侧的形成规模的农家乐

鱼塘,本规划对其进行

美化,因鱼塘间隔有25

米,本次规划以中间8

米为行车道,道两侧以

4米为间距种植景观乔

木树种,在乔木下方做

一米宽的花坛,花坛内种植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灌木;东西向的道路靠汾河这边种植一颗合欢,其后以4米间隔种植大的卫矛球配以月季或美人蕉,南北方向的道路以四米为间隔种植高度在2米以上的龙爪槐或华北卫矛,其下方花坛配置大叶黄杨、红叶小檗等低灌。

6.4 造林方式设计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中乔木树种建议

..全部

采用高垄人工植苗方法

..........,行间挖50×50厘米沟用于排除盐碱。

6.5 造林技术设计

6.5.1 种苗设计

购置苗木时要把好起苗关、运苗关和假植关,做到起苗不伤根,运苗不晾根,拉回苗木后及时栽植(或假植),尽量缩短起苗至植栽时间,保证苗木不失水分。可采用“根保”、“生根粉”、“吸水剂”、泥浆蘸根等技术,确保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旱柳植干造林要在旱柳春季发芽前截干,拉回后在水中浸泡10天,吸足水分后再进行栽植。

种苗来源及供应:该工程的营造所需种苗量较大,必须拟定供苗供种计划,保证使用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优质种苗,注重树种的适生区划,就近购置种苗,

搞好产地检疫。实行定点育苗、定向供苗。工程选用一级壮苗,所用种苗应符合省颁优质种苗标准规格要求。

6.5.2 整地设计

设计区域整地,严格按照设计的整地规格进行作业,保证植苗穴长、宽、深尺寸规格。整地时,尽量保留原有灌草植被以利水土保持,表土与新土分别堆放,表土回填,底土筑埂,捡尽石块,乔木树种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80×80×

80厘米,建议

.......。

..沟用于排除盐碱

...50..×.50..厘米

..行间挖

6.5.3造林密度与配置

护路景观林带建设工程中,设计乔木树种株行距为2×3米;经济树种按每亩65株密度种植与每亩74株两种规格;鱼塘美化所需小乔木按4米间隔种植在宽为一米的花坛中。

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

本工程造林乔木树种主要选择春秋季节。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进行施工。根据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栽植,栽植时先填一层表土,再填新土。修整树盘不小于1×1米,栽植后即时浇水、浇透,一周后复水,以后视墒情而定。

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

幼林每年5—9月抚育三次,内容为浇水、松土、锄草、扩穴、扒淤、扶苗、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

7. 绿化工程量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量:工程面积5433.3亩。分加是栽植油松1013株、元宝枫580株、香花槐2484株、碧桃960株、丁香蓬450株、紫丁香754株、紫叶李1016株、小叶黄杨2118.9平米、紫薇2356

株、小叶女贞1271.6平米、丰花月季1925.9平米、胶东卫矛1005.3平米、矮牵牛(粉)58平米、矮牵牛56.4平米、万寿菊65平米、牡丹948.9平米、毛白杨134248株、育苗毛白杨14300株、垂柳71577株、旱柳52151株、国槐1353株、国槐育苗16800株、漳河柳21269株、漳河柳育苗271600株、梨树4295株、文冠果6017株、文冠果育苗152550株、壶瓶枣67049株、龙爪槐412株、华北卫矛282株、合欢5株、卫矛球578株、大叶黄杨1660平米、红叶小檗1140平米、美人蕉940平米、条桧育苗81600株、园柏43700株。

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作业面积4077.1亩。包括原10米宽漳河柳林带的补植完善以及需要新栽90米宽的林带,需栽植乔木354512株,其中:垂柳71577株,旱柳52151株,毛白杨132154,文冠果6017株,漳河柳21269株,壶瓶枣67049株,梨树4295株。

7.2规划苗圃工程量

苗圃工程量:作业面积360.3亩。培育漳河柳135.8亩,271600株;条桧54.4亩,81600株;园柏43.7亩,43700株;毛白杨71.5亩,143000株;文冠果33.9亩,152550株;国槐21亩,16800株。

7.3 景点片林工程量

景区占地340.7亩,需苗木为油松1013株、元宝枫580株、国槐1353株、香花槐2484株、碧桃960株、毛白杨(小)D=4-6厘米1020株、毛白杨(大)D=6-8厘米1074株、毛白杨(小)D=4-6厘米1020株、丁香蓬450株、紫丁香754株、紫叶李1016株、紫薇2356株、小叶女贞1272平米、丰花月季1926平米(16株/平米)、胶东卫矛1005平米、矮牵牛56.4平米、矮牵牛(粉)58平米、牡丹(两年以上生)949平米、万寿菊(一年生)65平米、小叶黄杨1170 平米。

7.4鱼塘美化工程量

鱼塘美化工程量:作业面积260.9亩。栽植小乔木和大灌1282株,其中龙

爪槐412株,华北卫矛282株,合欢5株,卫矛球578株。种植草灌5100平米,大叶黄杨1660平米,红叶小檗1140平米,月季1360平米,美人蕉940平米。

8. 投资概算

8.1 概算依据

⑴国家林业局有关规程、规定确定的经济技术指标;

⑵原林业部关于印发《林业部关于全国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及投资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⑶《建设部城市绿化定额标准2000》;

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5);

⑸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重点工程质量监督报告(试行)》的通知;

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种苗、其他物资的市场价格。

8.2 投资概算

工程建设总投资3885.817万元。其中:直接投资2655.470 万元,间接投资520.445万元,规划设计费84.975万元;工程监理费66.387万元。其它费中利润204.096万元,税金115.258万元,施工图预算编制费8.498万元,不可预见费174.763万元,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27.962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27.962万元。

8.2.1直接投资

工程直接投资2655.470万元。其中,分项目直接投资:

⑴护岸景观林带直接投资2294.965万元;

⑵规划苗圃直接投资60.001万元;

⑶景点片林直接投资233.755万元;

⑷鱼塘美化直接投资66.749万元;

8.2.2 间接投资

工程间接投资520.445万元。其中,分项目间接投资:

⑴护岸景观林带间接投资476.823万元;

⑵规划苗圃间接投资3.859万元;

⑶景点片林间接投资30.125万元;

⑷鱼塘美化间接投资9.6381万元;

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

工程规划设计费84.975万元;工程监理费66.387万元。

8.2.4 利润与税金

工程利润204.096万元,税金115.258万元。其中,分项目利润、税金:

⑴护岸景观林带利润186.989万元,税金100.894万元;

⑵规划苗圃利润1.513万元,税金2.229万元;

⑶景点片林利润11.814万元,税金9.401万元;

⑷鱼塘美化利润3.78万元,税金2.734万元;

8.3 资金来源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 3885.817万元。工程建设投资,省级投资为每亩930元,工程区面积5433.3亩,则省级投资505.2969万元;地市每亩投资240元,则地市投资130.3992万元;其余3250.1209万元由县政府筹措。工程资金不包含拆迁、填塘与土建费用。

9. 保护设计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太原市护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把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保

汾河生态修复标语

1、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努力实现河湖长治久清 4、打造汾河流域靓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富民产业带 5、金钱是一时的财富、环境是世代的瑰宝。 6、大力搞好河道整治、努力改善河道环境、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7、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宜居黄岩。 8、铁腕治水大会战,百河竞赛争上游。 9、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整治母亲河,造福全临汾。 11、治水治堵治污,打造宜居环境。 12、搞好河道管护、共创美好家园。 13、搞好河道环境整治、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14、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15、污染河道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16、加强河道管护、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17、治水播绿造景,共建生态宜居城。 18、请保护河道、维护生命健康。 1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保护河道环境、追求完美人生。 21、谋治水方略,建宜居黄岩。 22、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让河道岸更绿、水更清、流更畅。 23、污染河道千夫指,铁腕治水万人颂。 24、全民开展河道整治,共创健康和谐环境。 25、古有大禹治水,而今铁腕治水。 26、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7、山美水美生活更美,卫生健康幸福和-谐。 28、宜居治水梦,和谐尧乡情。 29、还城乡碧水,共建美丽尧都。 30、加强河道管护、维护良好环境。 31、保护青山绿水、营造美好家园。 32、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33、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4、保护碧水蓝天,共迎生命绿色。 35、打造水景观,丰富水文化。 36、坚持长效治水,构建和-谐河流。 37、卫生环保创文明,治水增绿为宜居。 38、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39、积极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40、科学治水,人水和谐。 41、加强河道水质保护、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2、截住千家万户污水,流淌千条万渠清泉。 43、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44、加强水环境治理,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45、保护环境常抓不懈、保持清洁持之以恒。 46、全面开展截污治污努力建设宜居黄岩。 47、全民参与、全员动手、整治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新农村。 48、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自然资源厅(局)、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我们研究制定了《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以下简称治理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治理资金是指中央预算安排的,用于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废弃工矿地整治等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的资金。 第三条治理资金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益方向。治理资金使用要区分政府和市场边界,支持公益性工作。 (二)合理划分事权。治理资金使用要着眼全局,立足中央层面,支持具有全国性、跨区域或者影响较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统筹集中使用。中央层面注重集中分配,聚焦于生态系统受损、开展修复最迫切的重点区域和工程;地方层面注重统筹使用,加强生态环保领域资金的整合,发挥资金协同效应,同时避免相关专项资金重复安排。 (四)资金安排公开透明。治理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根据项目法安排的治理资金要坚持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择优确定,并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治理资金由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制定。 本办法实施期限至2023年底。期满后财政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及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形势需要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及延续期限。 第五条财政部负责审核治理资金分配建议方案,编制资金预算并下达,指导地方加强资金管理等工作。 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核,研究提出工作任务及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开展日常监管、综合成效评估和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指导地方做好项目管理,配合财政部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1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

2.79亿m3。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2008年7月

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主管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资质证书编号:晋林资证字乙B06号 设计负责人:王金潮 设计主持人:张晓星 设计人员:宋志伟谭璟董志郑强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2. 工程区基本概况 (3)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 (3) 2.1.3 气候条件 (4) 2.1.4土壤条件 (4) 2.2 森林资源 (4) 3.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 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 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5) 3.3 设计依据 (6) 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 (6) 3.4.1 建设方针 (6) 3.4.2 建设途径 (6) 3.4.3 建设目标 (7) 4. 调查与规划设计 (7) 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 (7) 5.1 工程建设范围 (7) 5.2 建设布局 (7) 5.3 工程建设规模 (8) 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8) 6. 工程设计 (8) 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8) 6.2 林种设计 (9) 6.3 树种选择及配置 (9) 1

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 (9) 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 (10) 6.4 造林方式设计 (11) 6.5 造林技术设计 (11) 6.5.1 种苗设计 (11) 6.5.2 整地设计 (12) 6.5.3造林密度与配置 (12) 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 (12) 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 (12) 7. 绿化工程量 (12) 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 (13) 7.2规划苗圃工程量 (13) 7.3 景点片林工程量 (13) 7.4鱼塘美化工程量 (13) 8. 投资概算 (14) 8.1 概算依据 (14) 8.2 投资概算 (14) 8.2.1直接投资 (14) 8.2.2 间接投资 (15) 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 (15) 8.2.4 利润与税金 (15) 8.3 资金来源 (15) 9. 保护设计 (15) 9.1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16) 9.2 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 (16) 9.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 9.4 加强保护执法工作 (16) 9.5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16) 9.6 加强护林防火 (17) 10. 效益分析与评价 (17)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技术方案

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 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 编制依据 (1) 1.2.1法律和法规 (1) 1.2.2标准和规范 (1)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 1.3 编制目的 (3) 1.4 编制原则 (3)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地形地貌 (7)

2.1.3 气候气象 (9) 2.1.4 水文水系 (10) 2.2 建设条件 (10) 2.2.1 交通条件 (10) 2.2.2 配套条件 (10) 2.2.3供水条件 (11) 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 3.2 治理思路 (16) 第四章总平面布置............................................................................. 17 4.1布置原则 (17) 4.2 平面布局 (17) 4.3 竖向布置 (18)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 19 5.1 山体裂缝治理 (19) 5.2 生态恢复方案 (19) 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 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 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第十章专项规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论文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如何合理的制定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并简单列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措施及水源净化方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河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治理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 河道被硬化、渠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 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 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防治水污染, 使其质量不再下降。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性,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还要注意保护水文化。其二, 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修复, 遏制退化趋势,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可利用现有的或建设湿地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等) 、清除内污染源(受污染的淤泥二次释放, 还有藻类和其他水生物残体等) 、相机以水工程科学调度调水释污、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江河湖泊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滨水生态隔离带工程(包括滨水景观绿化带) 、河道曝气、前置库等各项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合理选配。目的是要起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进入水体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使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配套, 确保工程技术措施的全面实施, 发挥其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效果。【1】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经济社会现实可行原则、保护与修复长期性原则、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2】。 (1) 遵循自然规律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健康江河湖泊应该是生态功能与开发利用功能和谐统一的, 既有良好的生态, 又能够合理利用, 造福人民。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 既要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使用功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要树立与江河湖泊和谐共处观念,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水的关系。国内一些湖泊的治理经验表明, 要慎重采取换水和清淤的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否则, 都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要深化对江河湖泊的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与产业发展 第三章生态修复 第四章生态保护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范流域内开发、利用、建设等活动,实现汾河流域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汾河流域,是指汾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出露带在流域范围内的岩溶泉域、跨流域向汾河补水的水源和输水工程沿线管理

范围。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汾河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在汾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专项资金,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机制,协调和解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河长,实行河长负责制,逐级落实本行政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任务应当逐年分解落实,其完成情况应当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含辽东湾、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北黄海、苏北沿海、长江口—杭州湾、浙中南、台湾海峡、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北部湾、环海南岛、西沙、南沙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自然生态状况 本区域是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纵贯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海水表层水温年均11—27℃,沿海潮汐类型和潮流状况复杂。区域内大陆岸线长度1.8万公里,分布1500余个大小河口、200余个海湾,滨海湿地面积约为580万公顷。本区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海岛、海湾、河口、上升流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区域内海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记录海洋生物约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是我国乃至

全球海洋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区域。 二、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影响,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显著退化,部分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风暴潮、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多发频发。具体表现为,17%以上的岸段遭受侵蚀,约42%的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加剧。 三、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批复》)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的观念,建立我省“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基本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 明确煤炭生产企业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的义务与责任。按规定把保护与恢复治理费用列入企业成本,实现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在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新、改、扩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发放

生产许可证的条件。通过开展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年度审核,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评估和监理等工作。强化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管理。各相关单位按其职责,加快推进恢复治理工作和项目实施。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制订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及企业矿山生态环境保 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方式,整体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2010年建立和不断完善我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2010年以前重点推进汾河沿线6个市、27个县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确定大同、阳泉、临汾、太原等市为重点矿区区域治理地区,使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强力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开始显现,全省矿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炭工业步入环境污染少、生态恢复快、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社会发展。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 修复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厅(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整合财政资金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为抓好贯彻落实,现就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 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期以来,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生态系统破损退化严重,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地区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不断下降。此前开展的一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由于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考虑,客观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状况,生态整治修复效果不尽理想,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亟待进一步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是破解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迫切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开创生态保护建设的新局面。 二、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部署要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指导开展工作,充分集成整合资金政策,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真正改变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一般应统筹包括以下重点内容:(一)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我国部分地区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造成地质环境破坏和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特别是在部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仍存在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威胁。要积极推进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突出重要生态区以及居民生活区废弃矿山治理的重点,抓紧修复交通沿线敏感矿山山体,对植被破坏严重、岩坑裸露的矿山加大复绿力度。 (二)推进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应围绕优化格局、提升功能,在重要生态区域内开展沟坡丘壑综合整治,平整破损土地,实施土地沙化和盐碱化治理、耕地坡改梯、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工程。对于污染土地,要综合运用源头控制、隔离缓冲、土壤改良等措施,防控土壤污染风险。 (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加快对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并对已经破坏的跨区域生态廊道进行恢复,确保连通性和完整性,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带动生态空间整体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 (四)推动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要选择重要的江河源头及水源涵养区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重点流域为单元开展系统整治,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功能重要的江河湖泊水体休养生息。 (五)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在生态系统类型比较丰富的地区,将湿地、草场、林地等统筹纳入重大工程,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通过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河湖水系连通、岸线环境整治、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手段,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三、加强对地方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和支持 (一)加强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地方要在全面摸清本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千 户 祥 砂 石 厂 生 态 修 复 方 案 2013年7月9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玉树县联合执法大队: 在4.14的强烈地震后,为了保障灾后重建期间的石料供应,加快重建的步伐,我千户祥砂石厂加入到建材料供应组,该项目组地于青藏高原腹地通天河谷间,采挖后,项目地区环境恢复首要任务是通过采取覆地坑填整措施在不破坏原有的基础上开采,将拟治理区高低不平的落地整理成一定坡度的平顺地面,减少控制水土流失,然后利用土改,客土回填等于段改善裸地的土壤状况,为设有土壤或母质的裸地皮面创造土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产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尊重当地民俗,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切实采取措施确保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并与当地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周边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的保护。对于工程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及其效果,应主动接受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验收检查,以利于本工程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山体崩塌,泥石流、尾跨 坝等应作出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2、要做好本工程的施工组计划,明确工程可能扰动和破 坏的范围,应做到少占地。 3、加强开采砂石施工期间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施工 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因此减少认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 4、加强对生产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增强的环境 保护意识。 5、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加以保护及时平整压实,黑土尽 可能集中堆放,防止到处散落,影响生态景观。 6、确保场地坡脚稳定,必要时加强挡护,防止地质灾害 发生。 7、高山的植物是世界既有的草植物,为了留下美好的三 江源自然风景,不擅自开采不属于砂石的范围,我公司将 予以平整,在规定开采砂石内进行采砂,不随意采挖,原 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8、自觉服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监督和 管理鉴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协议,落实管理制度和保护措 施。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不 得随意破坏植被,同时车辆不得下道行驶。 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1、使用工程措施,平整弃料堆和恢复植被工程,防治土 址砂化,临时堆的废石全部回填采砂坑改善当地牧民的生 存环境,提高牧民的生产条件,消除开采点地质灾害隐患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在植被破坏干拢区通过播种牧草建设植被,多草种混 种,提高生物多样性,防治了土址沙漠化的发展,提高土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利水电学院 课题名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作者:薛子学号:2016b18022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老师:白福青 2017年1 月5日

河道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城市河流往往是孕育城市文明的摇篮,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后来由于防御、运输、用水、防洪等需要,逐渐出现了护城河(壕)、运河、引水河渠和排洪河道等城市河流。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城市硬化面积的高速扩使得城市河道排洪压力越来越大,而城市有限的土地又让河道面积越来越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加剧了城市河道的污染。设计逐渐从以水利治水为主转向景观绿化、水利建设、防污治污等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局限性特征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称之为河道景观,而怎样保护它们,确保后人能够合理的应用,是当今设计师需要认真分析的问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河道景观应该是一种综合体,不但有物质上的,还应该有人文性质的。我们所讲述的景观设计是为人而提供的,而我们的活动又离不开自然以及文化的特征,而目前的设计通常没有注意到这个特征,而且和河道有着密切关联的一些历史要素也应该放到设计中。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2005年6月5日

项目名称:沈阳市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项目托付单位:沈阳市环保局 项目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项目总负责:郝明家郭怀成 项目参加人员: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郝明家教授级高工 赵玉强高级工程师 张丽君高级工程师 乔卓工程师 薛兵工程师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郭怀成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永博士范英英硕士 周丰博士毛国柱博士 王金风硕士邢可霞博士

王真硕士王丽婧硕士 郁亚娟博士黄凯博士 王树通硕士 前言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持续的改革、调整、改造和建设,这座新中国的老工业都市积蓄了巨大的进展能量,沈阳人民重新焕发了重振老基地、再造新沈阳的激情和干劲。面对老工业都市如何实现可持续进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2年初,沈阳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克服一切困难、三年创建国家环保榜样都市的目标,到2003年底,差不多完成了创模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然而,沈阳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沈阳市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方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专门落后,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状况依旧存在,日益激烈的都市竞争,焦

点在环境,作为老工业都市,沈阳进展的关键也在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生产力的进展,就没有对外开放的条件,就没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就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此,沈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建设生态都市的伟大战略构想。通过生态都市建设,实现沈阳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生态都市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及众多学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水环境是都市生态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促进沈阳市生态都市的建设,特设立“沈阳市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本规划由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联合编制完成。编制单位在辽宁省和全国其他地点开展了多项水环境研究和规划工作,同时参与了沈阳市水环境的多项研究,积存了丰富的经验。 本规划在充分分析沈阳市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与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建设生态都市的需求,并将兼顾沈阳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后的进展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要求,以水环境预测与污染操纵、沈阳市景观格局分析与水生态功能区划、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为基础,开展沈阳市水系建设及爱护规划、水

生态保护和恢复及乔木保护方案

. 目录 一、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1) 二、项目分析 (1) 三、水土保持方案 (15)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7) 五、公园修复措施 (18) 六、乔木保护方案 (19) 七、场地绿化分析 (20) 7.1 施工期 (20) 7.2 运营期 (21) . . 一、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14 中“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利用表层土,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土石方平衡。”的规定。 本项目对场地内原有树木、水系和表土进行有效的保留、利用,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方案。 二、项目分析 项目用地原位于悦来新城会展城国际博览中心片区,土地开发使

用权是通过政府“土地招拍挂程序”而取得的,无生产性企业在此分布,因此不存在工业“三废场”导致场地环境土壤污染的可能性。拟建地块呈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由于受国博中心及国博大道、国博城等的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人类活动频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面经人工改造成草坪绿化带,地形平缓,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地形坡角5~10°,地面高程307.00~339.60m,相对高差约32.6m。场地位于城区,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已被整平,地表覆盖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 .

. .

. .

. .

. .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水生态修复‘2016年第10期 山西水利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王伟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介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生态修复规划环境保护指标评价体系、实现指标的主 要影响因素,通过现状和规划预期成果对比对规划目标可达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环境效益;汾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05-03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既有历史时期生态变迁 的因素,又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植 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纳污量超出水环境承载 能力。表现为: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地表径流量不断减 少,水域面积严重萎缩,植被减少退化、水土流失加 剧,河流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此次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规划(2015—2030年)的目标是恢复汾河河道健 康生命,谋求汾河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5年建 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流域 “两山两盆一河”的协调发展格局。 1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内容 结合汾河流域生态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生 态修复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坚持节水优先,控制用水总量;充分利用山洪水和外 调水,压采、限采地下水,增加水域面积,加大人渗补 给,提升地下水位;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河流水源;强 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土结构,保障经济 发展,使汾河流域实现植被茂盛、河宽水清、支流纵 横、生态和谐。把“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促进 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自然水循环和社 会水循环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使流域的上下 游兼顾,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根据流域实际情况 和功能地位,规划主要任务有: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节 水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规划和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 划;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污染防 治规划。 2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针对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可能涉及的敏感 环境保护要素及引发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包括环境和生态功能目标。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 上,结合环境规划内容、现状调查和保护目标,初步确 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3.1环境保护指标实现影响因素 3.1.1政策因素 规划是否启动,政策因素和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 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 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方略和海绵城市的 新理念。针对汾河出现的生态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 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战略 工程。 3.1.2组织和管理因素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 治理工程,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是工程顺利实施 的关键。为此,省人民政府成立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协调 和决策工作,各成员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 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丄3经济技术因素 新的科学技术为此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带 来了新理念、新特点。规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 于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对项目的科学 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和论证,兼顾区域经济条 件,求得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协调。 2016 年 10 月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