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201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共4套)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班别: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下图是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据此,我们能进一步研究()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牙齿化石

A.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C.北京人的居住环境 D.北京人的用火情况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右图是近年来海南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

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6 000 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

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公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地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6.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贵族任战士,现在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奖励生产 C.加强刑罚 D.推行县制

7.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C.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

D.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8.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

的是( )

A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

B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9.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

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其实这一问题在秦汉时期也受到高度重视,秦始皇和汉武帝专为监

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

①刺史 ②丞相 ③司隶校尉 ④御史大夫 ⑤太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10.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

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

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 )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

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

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

A.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B.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入中国

14.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 A .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15.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16. 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7.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8. 下图文字节选自藏族人民流传久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 吐蕃人民只从事游牧生产

B. 政治联姻唐蕃友好交往的唯一方式

C. 吐蕃文化没有给中原地区带来任何影响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1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0.《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21.“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试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22.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A.明朝的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23.清宫大戏《甄嬛传》红遍全国。通过许多虚构的情节,电视剧将视皇权为一切之上的雍正帝演绎得栩栩如生。翻开历史,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形象的真实历史细节是()

A.命令锦衣卫监控大臣言行

B. 处死丞相胡惟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C. 设伊犁将军,自称“十全老人”

D. 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24.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中央集权弱化 B.地方权力加强

C.皇权高度膨胀 D.社会秩序动荡

25.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图1 张骞通西域图2 鉴真东渡图3 玄奘西行图4 郑和下西洋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26. 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27.“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榛,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我”是指()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28.卢樘,字子明,明朝处州人。他一生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奋勇抗击外敌,与戚继光、俞大猷并称“抗倭三将”,名垂青史。下列事件与其功绩性质相同的是()

A.霍去病反击匈奴 B.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

29.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政府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山海关之战

B.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C. 台州九捷

D.雅克萨之战

30. 与右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31.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

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玄奘西行

③郑和下西洋④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2. 1780年,乾隆帝亲撰《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他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某边疆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对上述材料解读错误

..的是()

A.清政府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B.清政府民族政策以暴力为主

C.班禅六世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D.“某边疆少数民族”指的是藏族

3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34.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5.《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36.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37. 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到中国朝见乾隆皇帝。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满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廷官员()

A.对世界的发展变化缺乏认识 B.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D.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38.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

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使用火药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贸易发达发明司南④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最好见证,下列史料中能作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一手史料的是()

①司母戊鼎②《本草纲目》影印本③泥活字版④《资治通鉴》影印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0.纪录片《文明》于 2018 年 3 月 1 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41.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科学技术发达 B.医学领先世界

C.手工技艺精湛 D.绘画成就卓越

42.我国医药学的珍贵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千金方》

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

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4.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试弓定力朝钟同法八面转百子连珠炮纺缕图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6.“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

①孔子②徐光启③黄宗羲④陈独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7.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

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②春秋时期商鞅进行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

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著作《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8.“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材料中的“了不起的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49.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

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50.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者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5: BDCBC 6—10:ABBCA 11—15:ACBAC 16—20:BCDCB

21—25:CCDCD 26—30:BDCDC 31—35:DBADA

36—40: AADAD 41—45:ABBDA 46—50:BBADD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班别: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右图)。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2.下图所示哪一幅能反映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向英国收取的进

口货物税率(关税)的变化趋势( )

3.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上述的“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

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

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著名思想家陈虬曾说:“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御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这一言论强调的是()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8.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毛泽东思想

9.“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1.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13.“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4.下列体现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是()

15.在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我们看到如下一组烟标专题展品,其反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北伐 B.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

16.“晚上10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14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7.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造成这里的“一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18. 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加快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9.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队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炳章旅失去联络……遭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A.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B.是正面战场一次重大胜利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20.在抗日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1.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保障”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北平的和平解放

22. 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解放战争打响了

D.大决战开始了

23. 1947年4月,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战略大决战

D.渡江战役

24.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十分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毁于战火,但事实上它们最终几乎

完好无损地得以保存。这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

25.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

C.民间服饰的西洋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的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四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材料五“独立梦”萦绕着几代中国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新中国胜利,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实行了三大改造;为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梦进行了改革开放;现在,全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中国的腾飞梦前进……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什么?(1分)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1分)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2分)

(4)材料四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

(5)据材料三,简要谈谈上述几个“梦”之间的联系。(2分)

27.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年中国》解说词材料三“我们这次举动,把个人的荣誉生死完全抛开,一切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将要发生什么影响,我们真是再三再三的考虑,假如无利于国家民族,我无论如何也不干;反过来说,我们一定要干!我们这次举动……为了拯救国家的危机,是不得不如此,这样做,对于国家终于是有好处的!”

——张学良讲话《举行诤谏与对日抗战的决心》材料四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材料五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庐山谈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2分)

(2)材料二中提到“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分)

(3)材料三中的“我们这次举动”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我们这次举动”“对于国家”产生了什么“好处”?(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发表的背景是什么?(2分)

(5)抗战历程中,哪些史实体现了“全民族实行抗战”“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请举出两例说明。(2分) 中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