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1.如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的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C.CO2的浓度①大于② D.①和②的成分差异与毛细血管壁的透过性有关3.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图甲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分裂时DNA 量变化如图乙所示

B.图甲中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8.右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

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上个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

递质,b处于抑制状态

D.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

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

9、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

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

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

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B.③②①

C.②①③D.③①②

10.某同学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11.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2. 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B.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C. 如果分泌细胞是T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B细胞

D. 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①②③④⑤效应B 细胞 抗体记忆细胞13、如图HIV 造成艾滋病的历程,显示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与HIV 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是否已被感染( )

A.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 的存在

B.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HIV 抗体的存在

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 抗体的存在

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 的存在

14.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B 细胞和T 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 .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 .经过吞噬细胞、T 细胞对抗原的传递,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 细胞和记忆细胞

D .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 浓度一定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⑤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⑥生长素对根、茎、芽等不同器官的作用都表现出两重性

⑦能促进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都抑制根的生长

⑧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A 、④⑤⑥

B .②⑤⑧

C .③⑥⑦

D .②⑤⑥

16.用不同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以后植株的结实情况统计如表项目 对照组 经2,4—D 处理的实验组

2,4—D 浓度(ppm) 0 1000 850 720 630

平均结实率(%) 27 100 100 100 100

平均株产量(kg) 0.16 0.73 0.92 0.91 0.72

平均单果重(g) 186 247 277 273 243

A B .该实验结果表明2,4—D 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C .不同浓度的2,4—

D 对同种植物的结实情况影响不同

D .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受粉的,而实验组花蕾是未经受粉的

17.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

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向上方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是引起其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 .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其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是引起其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其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18.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图丙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部向地生长,当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其浓度范围为(c-d)moI/L

B.图乙中曲线①代表的是顶芽

C.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是指向向地侧的箭头③和④

D.将图丙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能存活的是②

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可作为小麦田中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

B.图2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可能分别为A和D

C.图3表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茎远地侧的是C

D.图4中生长素(1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时对茎段细胞分裂的促进效果比单独使用时明显

20.如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

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

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表

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

子的萌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

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2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②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④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抗原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⑤初次接种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⑥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⑦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⑧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2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②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③若在M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

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④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无膜电位的变化,

其原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⑤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a的传导速度相同

⑥在完成这一反射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⑦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⑧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静息

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23、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问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

③传递迅速,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

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3)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

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4)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

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

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垂体部位发生病变

(5)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24、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②我国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③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骨骼肌,而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④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e量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

⑤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5、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取生长状态—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

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段切除,再

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

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人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

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

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

长,其原因是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②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K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

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

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从图乙可知,

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

弯曲角度可以相同,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可知产生这

种结果的原因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

素浓度产生最大α,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

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

③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

相互对抗的;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④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细胞分裂素在果

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⑤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

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

示。由图可知:留树保鲜过

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

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喷施

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

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

含量的升高;赤霉素、2,4

—D与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

调控有协同作用

26、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直接

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

要原因是。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

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实现信息交流。

(4)手术中,为了不产生痛觉,常施用药物麻醉,以阻断信息的传递。请问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环节)是。

(5)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

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起作用,使

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下

图(填A或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

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

用的特异性细胞是,其主要生理

反应是。

27.下图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状腺激素与氨基酸类似,它进入细胞的方式

是。其受体位于,形成激素受

体复合体后,诱导基因的过程。

(2)mRNA通过(填结构名称)出细胞核。

(e)过程在遗传学上表示,该过程除

需图中的结构或物质外,未表明的是。

(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反过来会抑制的

分泌活动。

(5)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发育的实验中需设置的

条件对照是。

28、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

(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

(2)图1所示棉花植株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3)研究者比较丁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是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处理前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1:3.1:11 l:5.4:21.7

29.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

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

产生乙烯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当该植物

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之后,植物茎

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

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的部位,通过促进促进植物生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的部位(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中,作为对照组。

30、为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生物兴趣小组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1)取两只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一致的成年小白鼠,标记为甲组、乙组,并测定体温;

(2)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组鼠的下丘脑,乙组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3)把甲组鼠置于10℃环境中,乙组鼠置于30℃环境中作为对照;

(4)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1)若甲组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组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2)若甲、乙两组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改进意见:

a. ;

b. ;

2.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以下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组鼠生理状况的是 ` ;符合乙组鼠生理状况的是。

3.请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小白鼠体温的表格。

1-5DCBDC 6-10BDCBC 11-15BBCBD 16-20BDACC 21②⑦22③④⑥23⑴⑵ 24①④ 25③④⑤

26、(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2)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H+(2分)细胞间的接触(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5)抗原B(6)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1分,两项答全给分,少答不得分)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7. (1)主动运输细胞核转录(2)核孔翻译A TP、酶(缺一不可)

(3)磷脂双分子层(4)下丘脑和垂体(缺一不可)(5)用甲状腺抑制剂饲喂蝌蚪

28、(1)主动运输(2)①②②(3)生长素的含量与棉纤维的发生呈正相关(4)生长素促进细胞内的转录过程29.(1)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M (2)t1 (3)一定浓度的乙烯(4)生长旺盛细胞伸长纵切(5)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③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30、(1)A 应增加两组小白鼠的数量,避免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B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

测定次数(或时间) 1 2 3 4 5 6 7

甲组平均体温

乙组平均体温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 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 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 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注意: 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区别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 (2)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反射类型比较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 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平静状态,神经元细胞膜的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这种电位差叫 做静息电位,此时膜同一侧无局部电流。 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区膜外的电 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动作电位,结果造成膜 同一侧与未兴奋区之间出现电位差,从而产生局部电流。其中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静息电位实质:细胞膜对K+有通透性,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没有局部电流动作电位实质: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练习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1.如图表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的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①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C.CO2的浓度①大于② D.①和②的成分差异与毛细血管壁的透过性有关3.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下左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右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高考模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专题10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选择题 1.(2020·安徽省高三三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 D.组织液中的O2可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解析】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水、无机盐离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种酶,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A错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B正确;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C正确;细胞外的O2(即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 2.(2020·四川省高三三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HCO-3和HPO2-4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态 B.内环境的成分有尿素、氨基酸、胆固醇等 C.血红蛋白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解析】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维持血浆pH的稳定,如HCO-3、HPO-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态,A正确;尿素、氨基酸、胆固醇等均可被血液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能维持血浆渗透压,血浆蛋白可维持血浆的渗透压,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D正确。 3.(2020·湖北省高三期末)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A.兴奋传到b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 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A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 标)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2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https://www.doczj.com/doc/1215665030.html,/bbs/upload/attachment.php?aid=4262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右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3. 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 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 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考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理科综合下生物学科高考在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和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教材基 础实验)。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验 证实验)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实验)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评价和修改)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及实验设计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题型,每年都作为大 题出现。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是许多考生的弱点,应引起充分重视。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得高分,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二、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分析实验题: ㈠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给出了什么样的材料用品?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关键在明确题目中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验证型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探究型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也往往有多个。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实验的结论要和实验的目的相对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㈢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实验中用哪些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㈣分析实验器材认真分析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试剂等,从中选出实验的必备条件。实验的器材也会给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提供启示。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㈤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㈥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应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撰稿教师:李文强责编:陈莉 章节概述 本专题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方式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了多个动物生理的经典实验,很容易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在高考中本专题往往是考察的热点内容,命题热点有:结合人体相关病理,考察激素的功能,不同激素之间的关系,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结合反射弧模式图、突触结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模式图来考察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重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难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网络图:

知识链接: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主要介绍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以及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和作用。重点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内容有反射、反射的结构接触、激素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 知识结构梳理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少量的组织也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许多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性质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都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

高中生物实验专项练习题

实验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 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 线连接起来。 2.使用丹III染色,能 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 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 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 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7.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生命活动的进行

生命活动的进行和生物的繁衍 摘要: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生命形式各种各样的美丽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计其数的物种,那么,生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是有什么组成的,这其中又有什么遗传的秘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生命科学找到答案。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关系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物质的基础、新陈代谢、生殖、细胞分裂、遗传和变异。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是采用描述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随着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实验法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主要研究手段。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将生命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生命科学的探究源自问题的提出,为了解决问题,可以提出多种假设,用观察、调查和实验来加以检验是否正确。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生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出现的,那么,我们的生命活动依靠着哪些物质?首先,水是万物之源,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并有运送物质、参与代谢、调节保持体温的作用。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其次,无机盐也是必不可少,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有重要作用,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的稳定也很重要。 然而,光是如此,只可以称为化合物,生命还有其特别的成分: (1)糖类(CH2O)n。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几类。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动物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淀粉和糖原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2)脂类主要是由C、H、O组成。脂肪、磷脂和胆固醇是最常见的脂质。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主要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脂分子结构中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是构成膜结构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许多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 (3)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以肽键连接形成肽链,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了肽链多样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其能多样性的基础。蛋白质不但是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范文】高二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知识点

高二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 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1)达尔文的试验: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试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试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

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 (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理解)"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3、(了解)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不同作用 特点: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了解)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 名称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专题八生态因子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邱国强 (重庆市黔江中学) ***************************************************************************** ●知识联系框架 *****************************************************************************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非生物因素 1.生态因素作用的主要特征 (1)综合作用 每个生态因素都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的,而是在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共同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生物的存在、发展和繁衍是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 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降雨会引起气温下降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综合影响。 (2)主导作用 强调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不是把各种生态因素等量齐观,在通常情况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 所谓主导作用是指某种因素对整个环境有重要影响,它的变化能引起部分或全部生态因素的变化。或由于主导因素的存在与否和强度的变化,而使生物的生长发育、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 如光照强度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光照强度也能影响温度,通过温度不仅影响到光合作用,也影响到呼吸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对有机物的积累,通过温度还能影响到动物的活动和分布等,所以光照强度是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在生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是不完全相同的。 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光是主导因素,但在荒漠等缺水的地区,主导因素就不是光而是水; 又如小麦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苗阶段必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果,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所以对小麦而言,低温也是一个主导因素。

高中生物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机械采收棉花需要除去叶片,某农场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3)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它能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_;促进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促进不同种类植物的同一器官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生长素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2、(4分)向触性是某些植物的一种向性运动,是指由接触刺激引起的植物的卷须卷成许多圈呈盘旋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下列两则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观察到西番莲卷须的顶端接触到支柱后,在20-30S内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现象。他认为如此快速的运动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进行解释,并大胆提出:卷须的向触性运动是靠电信号传递和原生质收缩来实现的。 资料二:为探究向触性的原因,有科学家在卷须顶端均匀涂抹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结果发现,卷须卷成了许多圈呈盘旋状。 (1)向光性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达尔文认为不能用向光性原理解释向触性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向触性是否是靠电信号传递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 (3)分析资料二中的实验现象,结合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请针对向触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假说: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3、(5分)下列化学物质中,是植物激素的是 A.生长激素 B.生长素 C.胰岛素 D.乙烯利 4、(5分)研究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一种转录抑制剂)对大麦种子中淀粉酶生成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去胚的大麦种子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表示加入该物质,“一”表示不加该物质。) A.去胚的原因是大麦种子的胚会生成大量的淀粉酶 B.放线菌素D可能抑制RNA聚合酶与mRNA的结合 C.赤霉素和放线菌素D对淀粉酶生成的影响有协同效应 D.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淀粉的分解进而促进大麦种子萌发 5、(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产生的效果可能相同,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通过预实验摸索适宜浓度范围 D.植物生长过程中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激素发挥作用,衰老时脱落酸、乙烯才可发挥作用 6、(5分)“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 A.乙烯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7、(5分)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胚芽鞘中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部位都是尖端 C.开花期喷洒高浓度的NAA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缺乏氧气会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 8、(5分)芸苔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下表是有关芸苔素内酯对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表中结果不能证明芸苔素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若要继续探究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最适浓度,则需降低实验的浓度梯度 D.促进油菜幼苗生长的芸苔素内酯的最适浓度在0.3?0.4mg·L-1之间 9、(5分)“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高考生物二轮热点专题复习教案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考点 [范围]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及调节、免疫[能力要求] 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关于植物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免疫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某调节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围绕血糖平衡,不仅要能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还要能对糖尿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知识与血糖平衡的关系进行阐述,此外,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也要掌握。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掌握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队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能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新的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等。尤其要能从所学的实验中提炼、归纳出某些共同的东西,如生长素发现中的对照实验的思想,单一变量原则等,并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解决问题。考查这一能力的题目,不仅需要实验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生物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如验证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其结果的预测和分析,更多需要的是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知识。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的知识。例如:能对曲线图(常见于对激素及某物质含量变化的描述)、知识结构图(常见于免疫、各物质代谢调节之间的关系)和示意图(常见于某种新实验信息的提供)等形式所描述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内容准确把握。关于免疫部分,近年来科学研究进展较快,因此,常以生物技术最新进展为素材,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常考知识点]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其它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激素分泌的调节;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与动物行为; 内环境与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血糖,体温的调节; 免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