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朱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级4班重庆永川 402160)

提要各地方言都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也不例外。本文把重庆地区方言从以前的四川话区分出来独立的进行古语词的考证。重庆地区所保留的古语词和四川、湖广地区有较多相同的情况,这也说明了迁徙活动对现代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重庆地区;方言;古语词;本字

Archaism word in the modern dialect of area of

Chongqing

Zhuy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lass four Grade four Chongqing

Yongchuan 402160)

Abstract The regional dialects have all kept a large number of archaismwords, the modern dialect of area of Chongqing is no exception. This text distinguish come outcarrying on textual criticism , archaism of wording independent Chongqing area dialect from Sichuan in the past. There are more the same situations in archaism word and wide area on Sichuan , lake where the area of Chongqing keeps, this has stated and migrated the impact on modern dialect of the activity too.

Keyword Area of Chongqing; Dialect; Archaism word; Original form of a character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在汉语现代方言中存在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客家方言就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人,如其名所示,在其住地很难找到一处肥田沃野。其祖先为了寻找好地方曾经大规模地迁移。尽管客家人在广东东北部比较集中,但其大半分散在六个方言群中。他们不论相距多远,都保持着一种强烈的宗族意识和语言上的一致性。客家人忠于自己的言语,有这样一种说法:“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就给保留古语词创造了条件。重庆地区的现代方言同样有这样的现象,并且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迁徙活动一直没有停止。有时为他乡优越条件所吸引;有时为统治者的政策所影响;但主要的还是迫于水旱兵饥之类的灾难。这是造成现代方言的动力。而造成重庆地区现代方言最重要的迁徙活动就应该是明清两代的“湖广填四川”。迁徙活动对方言的影响就如唐代张籍在《永嘉行》所咏“北人避胡皆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的状况。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西南官话四川方言川东片,而重庆话相对于成都话在代表各自所属方言片上更有代表性。实际上常常把乐山话作为川西片的代表。重庆直辖后从行政区域上包含了几乎整个原川东地区,虽然我们不能按照行政区域上来将四川方言一分为二,但把代表整个原川东地区的重庆现代方言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和川西片区分开来进行方言研究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所以本文所说的重庆地区就包含了重庆直辖市行政区划的四十多个区市县。

从迁徙史看四川方言,“湖广填四川”对四川在方言上的影响是从东到西逐步进行的,又因为重庆地区在地域上接近湖广地区,后来受到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川西地区外来方言影响少接受慢变化慢。在语音上通常也认为川东地区是发展区,保留古音少,但我们也不能否定重庆现代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词汇也是同样的情况,不论是原方言保留下来的还是后来受到影响,重庆现代方言中保留大量古语词

的现象是存在的。对于方言应当从实际语言出发,采用客观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而不是从所谓的规律去框已经存在的语言现象。

对于古语词的界定,目前说法不一。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讲义》中的定义是:古语词(文言词)是古代语言里所使用的一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或者很少用的,一般只在古典作品里看到的词。国内颇有影响的两部高校文科教材,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古语词是指现代汉语少用而多见于古代文献的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认为古语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所以在本文中不讨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多少的情况,以在古代文献中是否使用为准。此外有一类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在现代方言中也出现,但不分地域都能理解的词(如重庆方言中以“落”为下:落雨;落雪。以“元”为一:元月。)没有必要去考释它们。

以下分类例释

一.名词

【臊子】

重庆方言:下面条放点臊子。「释」将肉剁碎后称臊子。

《水浒传》:“自去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tα21]

重庆方言:那个。「释」地方的意思。

《集韵·盇韵》德盍切:“,地之区处。”

民国27年《长寿县志·方言》:“,字书音塌,谓地之区处也。今俗某处曰某,即本此。”

【】[αN214]

重庆方言:买点血吃。「释」血凝结后称。

《说文·血部》:“,血也。”徐注:“,血也。”

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池波风肉陵屯,谽呀钜壑颇黎盆。”朱熹集校引韩谆全解:“血也。亡元切。如云子。”

【豚】[tu21]

重庆方言:屁股豚豚/瓶子豚豚「释」原意为肛门,引申为底部。

《广韵·屋韵》丁木切:“豚,尾下窍也。”

《集韵·屋韵》都木切:“豚,《博雅》:‘臀也’。或作,俗作启,非是。”

清·黄生《义府》卷下:“《季汉书·周群传》:‘昭烈戏作谑语,嘲张裕多须,云:诸毛绕居乎?’当时语呼为督,又俗传臀之入声为督,此盖以下体谑之也。”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土语》“足(豚)”字条下:“身之下体曰足(豚)。俗语移为凡立物之下体亦曰足(豚),重言之曰足足(豚豚)又曰落足(豚),即落脚也。而音移若‘独’,遂不得其字。”

【腡】[luo21]

重庆方言:你手上有几个腡腡儿。「释」指纹花纹的一种。

《广韵》:平声戈韵落戈切:“腡,手指文也。”

【坪】

重庆方言:陈家坪/杨家坪「释」地名,地平的地方。

《说文》:“段注:‘旧小钞徐本作广韵地名今义也。’”

【坱尘】

重庆方言:在年前把坱尘扫了。「释」天花板上的灰尘。

《说文》:“段注:‘坱者尘埃广大之儿也,王逸楚辞注曰坱雾昧儿。’”

《博物志》:“吴人谓尘为坺坱。”

【垣】

作名词

重庆方言:这段垣墙还有点高。「释」围墙的意思。

《说文》:“此云垣者墙也浑言之墙下曰垣蔽也析言之垣蔽者墙又为垣之蔽也。”《书·梓材》:“既勤垣墉。马注:‘卑曰垣,高曰墉。’”

《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尽毁其馆之垣。”

《汉书·萧何传》:“为家不治垣产。”

作动词

重庆方言:把这个地方垣起来。「释」用东西围起来的意思。

《三国演义》:“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二.形容词

【墩笃】

重庆方言:这个人长得墩笃。「释」块头大,壮的意思。

墩:《集韵》:“墩,平地有堆者。”

笃:《尔雅·释诂》:“笃,厚也。”

《诗·唐风·椒聊》:“硕大且笃。”

【】[xou21]

重庆方言:你真的是心得很。「释」贪多的意思。

《广韵·侯韵》:胡遘切:“,,贪财之貌。”

《集韵·侯韵》:下遘切:“,《博雅》:‘,本也’。一曰贝,贪财貌。”

《字汇·贝部》:“,贪财貌。”

杨树达《长沙方言考·》:“今长沙人谓多以物入己曰。又曰。”

王熠《蜀语》:“蜀语谓贪得为,贪欲为心。”

【睩】

重庆方言:眼睛一睩起,没得法得。「释」形容无奈的眼神。

《说文·目部》:“睩,目睐谨也。”段注:“言注视而又谨畏也。”

《玉篇·目部》:“睩,视貌。”

《广韵·屋韵》:卢谷切:“睩,视貌。”

《集韵·烛韵》:龙玉切:“睩,谨视貌。”

《楚辞·宋玉〈招魂〉》::“娥眉曼睩,目腾光些。”

王逸《九思·悯上》::“哀世兮睩睩,浅浅兮嗌喔。”洪兴祖补注:“睩,目睐谨也。”明汤显祖《柴钗记·冻卖朱钗》:“愁凝睩,秦云黯待成飞絮,谁说与玉肌生粟?”

民国十五年《南川县志·土语》:“贪得甚切,卒然失望,曰猫的眼睛—绿(睩)了。”【黢】[t y55]

重庆方言:黢黑/黑黢黢的「释」形容黑的意思。

《集韵》促律切:“黢,黑也。”

《字汇》:“黢,黑也。”

【摦】[k uα43]

重庆方言:这件衣服穿起来大摦摦的。「释」形容宽大的意思。

《广韵》:胡化切:“摦,宽也;大也。”

《说文新附·手部》:“摦,横大也。”

【飖】[iau43]

重庆方言:风飖飖的。「释」形容风的样子。

《正字通》:“风动物。”

《广韵》:“飘。”

《集韵》:“上行风也。”

【凊】[t i214]

重庆方言:冬天洗衣服,水凊人。「释」极冷的意思。

《说文·部》:“凊,寒也。”

《玉篇·部》:“凊,冷也。”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则夏清。”郑玄注:“温以御其寒,凊以致其凉。”《经典释文》:“凊,七性反,字从,水冷也。”

《广韵·劲韵》:七政切:“凊,温凊。又七见切。”

《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菱。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凊。”唐·柳宗元《天对》:“凊温燠寒,叠出于时。”

宋·王安石《洪范传》:“水言炎,则水冽,土蒸,木温,金凊,寒气侵人也。如云冷凊。”《说文》:“凊:‘凊,寒也。’又七厂切,如云冰凊。”

三.动词

【揞】

重庆方言:把虫虫揞到起。「释」用手捂盖的意思。

《说文》卷六:“揞,藏也,荆楚曰揞,吴扬曰掩。”

《广雅·释诂四》:“揞,藏也。”王念孙疏证:“揞,犹掩也。方俗语有侈敛耳。”

《广韵》:“‘揞,手覆也’。覆亦藏也。今俗语犹谓手覆物为揞矣。”

《集韵·感韵》邬感切:“揞,《博雅》:‘藏也,于感切。’”

《燕说》卷三:“以手掩物曰揞,乌感切,庵上声。”

《何典》第一回:“形容鬼忽觉一阵肚肠痛,放出一个热屁来,连忙揞住屁股道……。”【】

重庆方言:把手上的刺出来。「释」用针将异物剔出。

《集韵》平声萧韵他雕切:“,剔也。”

【匐】

重庆方言:匐到地下。「释」伏的意思。

《广韵》:入声屋韵:“匐,伏地貌。房六切。”

《玉篇》:“匐,伏也。”

【裮】

重庆方言:把衣服裮起凉快些。「释」不把衣服扣起来的意思。

《广雅·释训》:“裮被,不带也。”王念孙疏证:“今人犹谓荷衣不带曰被衣。”《玉篇·衣部》:“裮,披衣不带。”

《广韵·阳韵》:尺良切:“裮,披衣不带。”

《燕说》:卷三:“披衣不带曰裮,音昌。”

【灒】[tsan214]

重庆方言:灒了我一身的水。「释」溅的意思。

《广韵》:去声翰韵:“灒,水溅。则旱切。”

《说文》:“灒,污洒也。”段注:“谓用污水挥洒也。释玄应曰:‘江南言灒,子旦反。山东言湔,子见反。’”

【揙】

重庆方言:揙你一顿。「释」打的意思。

《说文·手部》:“揙,抚也。”

王筠《说文句读》卷二十三:“今本皆作搏也。”

《广韵·仙韵》卑连切:“揙,击也。”

《韵》卑缅切:“揙,搏也。”

《燕说》卷二:“以夏楚扑人曰揙。揙音扁,又音辫,又音鞭。《唐韵》:‘击也’。按:北音于此字平上为多。”

【】

重庆方言:把锅头一下。「释」搅动的意思。

把箱子底脚的衣服出来。「释」翻找的意思。

《广韵·号韵》在到切:“,搅也。”

明·李实《蜀语》:“搅动曰音潮去声。”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南五·种人》:“食无著,以手,曹去声,《集韵》:‘手搅也。’”

【跶】

重庆方言:把脚跶断哒。「释」跌,摔的意思。

《广韵·曷韵》他达切:“跶,足跌。”

《玉篇·足部》:“跶,足跌也。”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引《子书》:“及地曰跶。”

《水浒全传》第六十回:“(项充、李衮)一齐跶了双脚,翻筋斗颠下陷马坑里去。”

杨树达《长沙方言续考》:“今长沙言扑地为跶。”

【和】[x 55]

重庆方言:你那一套莫来和我。「释」哄骗的意思。

《说文·口部》:“(和),相应也。”

《广韵·过韵》胡卧切:“和,声相应。”

《集韵·过韵》胡卧切:“和,应也。”

《南史·梁本纪上》:“先是,俗语谓密相欺变者为‘和欺’,于是虫儿、法珍等曰:‘今日败于桓和,可谓和欺矣。’”

《降魔变文》:“美语甜言和断人。”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黑阁落甜话儿将人和,请将来着人不快活。”王季思注:“‘和’,哄骗也。”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四十三:“足知绝津四句之说,牙行赚官语,皮下有血人不受他和哄。”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八章:“那些呵(和)人逛人的面子话,你怕愚下说不来么?”【摎】[t iou43]

重庆方言:把帕子摎干。「释」拧的意思。

《玉篇》:“摎,绞也。居由切”

《说文》:“摎,缚杀也。”段注:“凡以绳帛等物杀人者曰缚杀,亦曰摎,亦曰绞。引申之凡绳帛等物二股互交皆得曰摎,亦曰绞,亦曰纠。”

【綄】

重庆方言:把毛线綄起。「释」将线缠绕的意思。

《集韵》去声谏韵,乌患切。

《广雅·释诂》:“綄,缠也。”

【】[t y n21]

重庆方言:鸡毛。「释」拔的意思。

《集韵》平声盐韵:“,摘也。徐廉切。”

《方言》卷一:“,取也。”

黄侃《蕲春语》:“吾乡谓杀禽兽已,纳之沸汤去毛,曰毛。或书作。”【】[ni 55]

重庆方言:小娃儿放。/把纸在墙上。「释」原意为粘,引申为撒娇。《集韵·麻韵》女家切:“,粘着。”

《集韵·马韵》女下切:“,粘也。”

【敥】[y n 214]

重庆方言:敥点辣子面。「释」把粉末状的物体撒散的意思。

《集韵·艳韵》以瞻切:“敥,以手散物。”

《蜀语》:“散物曰掞(敥)。”

【凿】

重庆方言:木头被虫凿了几个眼眼。「释」虫蛀或人为钻的意思。

《说文·金部》:“凿,穿木也。”

《广雅·释诂二》:“凿,穿也。”

《集韵·号韵》在到切:“凿,穿孔也。”

《类篇·金部》:“凿,穿空也。”

《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

《淮南子·汜论》:“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高诱注:“凿,穿。”唐·李白《丁都护歌》:“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清·黄景任《游四明山放歌》:“依稀母乃鬼斧凿,窈冥若有神丁锤。”【缴】

重庆方言:绳子把我的脚缴起了。「释」纠缠、缠绕的意思。

《汉书·司马相如传》:“名家苛察缴绕。”注:“犹缠绕也。”

白居易《早梳头诗》:“年事渐蹉跎,世缘方缴绕。”

元曲《紫云庭》三〔醉春风〕:“我想世上这一点情缘,百般缠缴,有几人识破。”【】[min55]

重庆方言:一点尝一下。「释」小口的喝。

《广韵》上声低韵绵婢切:“《说文》:‘,饮也。’”

【湓】

重庆方言:把水龙头关了,水湓出来哒。「释」水满溢出来的意思。

《郭璞赋》:“湓流雷煦而电激。”

《汉书·沟洫志》:“河水湓溢。”

《广雅释诂》:“湓,渍也。”

【】[?α51]

重庆方言:点猪油起来。「释」用手或瓢、勺等舀的意思。

《集韵》:入声韵乌八切:“,斗取物也。”

【】

重庆方言:水从管管儿出来了。「释」水涌出来的意思。

他在冷汗,肯定生病了。「释」出汗的意思。

《集韵》:“,水涨也。”

【奓】[tsα55]

重庆方言:把嘴奓开点。「释」张开的意思。

《广韵》:陟加切:“奓,张也。”

《玉篇》:“奓,下大也。”

《集韵》:“奓,开也。”

【潷】[pi21]

重庆方言:把中药潷出来喝。「释」将容器中的液体和固体滤开。

《广韵》入声质韵鄙密切:“潷,去滓。”

【】[pi55]

重庆方言:把校徽起。「释」用针或类似物将物体固定、附着。

《集韵》入声屑韵蒲结切:“,也”

【】

重庆方言:我的脚被铁丝到了。「释」挂,挡的意思。

《集韵》:“,捉也。”

【】[tsu21]

重庆方言:感冒了,鼻子起了。「释」塞的意思。

《广韵·入·屋》:“,塞也,侧六切。”

《蜀语》:“鼻塞曰祝()。”

【操】

重庆方言:两个手手儿一操起。「释」双手叉在腰上的样子。

《说文》:“把者握也,操重读之曰节操曰琴操皆去声。”

《释名释姿容》:“钞也手出其下之言也。”

《庄子》:“津人操舟若神。”

《礼记·曲礼》:“操右契。”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擀】

重庆方言:把手擀起。「释」手伸开的意思。

《集韵》:“擀,以手伸物也。”

【】

重庆方言:把衣服干。「释」用火烤的意思。

《集韵》:“,火气也。”

【抈】[y43]

重庆方言:把铁丝抈断。「释」将物体折弯或折断。

《说文》:〔桂注〕:“太玄羡上九车轴折其衡抈,按今人谓手折物为抈本此。”扬雄《太玄·羡》:“车轴折,其冲抈。”

《国语·晋语》:“其置本也固矣,故不可抈也。”

【】[m 55]

重庆方言:把头发一下。「释」捋的意思。

把桌布平。「释」抚的意思。

《字汇》:“,捋也。”

【拄】

重庆方言:用棍子拄他一下。「释」戳、刺的意思。

《礼记丧服大记》:“即葬拄楣「疏」谓在墓拄楣稍举以纳日光。”

《国策·齐策六》:“修剑拄颐。”

《傅灯録》:“便当心一拄。”

《汉书朱云传》:“连拄五鹿君。”

【拈】

重庆方言:用筷子拈菜。「释」用指或长条状物夹取的意思。

《广雅释诂》:“拈,持也。”

《说文》〔桂注〕〔玉篇〕:“拈指取也,列子汤问篇汝何蚩而三招予注云招一本作拈指取物也。”

《释名释姿容》:“粘也两指之粘着不放也。”

《列子·汤问》:“女何蚩而三招子。”注:“拈,指取物也。”

《三国演义》:“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拊】

重庆方言:把桌子上的东西拊开。「释」动作,用手将物抹开。

拊他一巴掌。「释」打的意思。

《说文》:“拊,揗也。”段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

《汉书·外戚传上》:“主拊其背曰:‘行矣!’”

《史记秦始皇纪》:“执捶拊以鞭笞天下。”

【抻】

重庆方言:抻个懒腰。「释」从弯、紧的状态到直、展的状态。

《集韵》:“展也,抻物长也。”

【揩】

重庆方言:把汗揩一下。「释」擦的意思。

《广雅释诂》:“揩,磨也。”

《玉篇》:“揩,摩拭也。”

《字汇》:“揩,檫也。”

《字林》:“揩,摩也。”

张衡《西京赋》:“揩枳落,突棘藩。”

梅尧臣《送方进士游庐山》:“我方坐垢难磨揩。”

【】[tau214]

重庆方言:把剩菜了。「释」丢弃的意思。

《说文》:“弃也,从土帚。”

《诗墙有茨》:“不可也。”

《张衡赋》:“项军垓下。”

《汉书布传》:“大王宜淮南之众。”

【】

重庆方言:他在路边起的。「释」蹲的意思。

《集韵》:“,蹲也。”

【】

重庆方言:我踢球的时候被了一脚。「释」踩的意思。

《玉篇》:“,踏也。”

《集韵》:“,歧道也。”

【诓】

重庆方言:你莫来诓我。「释」骗的意思。

《玉篇》:“诓,狂言也。”

《集韵》:“诓,诳也。”

《广韵》:“诓,谬言。”

《史记·郑世家》:“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雍熙乐府·一枝花》:“你常是赖了人钱,诓了人钞,苦了人物。”【褡】

重庆方言:吹风了,把衣服褡起。「释」把衣服放在身上而不穿好。《玉篇》:“褡,衣敝也。”

《集韵》:“褡,衣敝也。”

《广韵》:“褡,横褡,小被。”

重庆方言

安客号子

楼上客,楼下客,

听我幺师办交涉,

灯要吹,门要撇,

夜壶屙屎来不得,

鼻子口痰莫乱摆,

叶子烟锅巴要踩灭,

深更半夜莫打跳,

耽搁瞌睡要遭诀,

不忙你的事,

丢心睡迄太阳白,

要赶你的路,

到时开门我晓得。【诀】

「释」骂的意思。

《韵会小补》:“诀,怒也。”

四.副词【迄】

「释」到的意思。

《说文新附》:“迄,至也。”

《诗·大雅·生民》:“以迄于今。”

《国语·周语下》:“迄于天下。”

《楚辞·天问》:“吴获迄古。”

《汉书·艺文志》:“声教迄于四海。”

《汉书·扬雄传》:“降周迄孔。”

【】

重庆方言:香肠已经烤得干。「释」极干的意思。

《广雅释诂》:“,曝也。”

《玉篇》:“,火干物。”

《集韵》:“,干燥也。”

【寡】

重庆方言:你啷个寡吃饭不吃菜耶?「释」只的意思。

《广雅释诂》:“寡,独也。”

《说文》〔段注〕:“少也从颁颁分也分故为少。”

在现代方言中要考证某词是否是古语词,首先要找到只有音而无字的方言词的本字。然而由于词汇演变的各种原因有大量的方言词和它的本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要证明这种词是不是古语词就要探寻词汇的演变过程。还有一个情况,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保留的古语词并不一定是只有重庆地区才保留下来的,其它地区也有可能保留了同样的古语词。往往只有某一地区保留下来的情况是比较少的,事实上重庆地区保留的古语词和四川湖广地区相同的情况相当多,这也反过来证明了迁徙活动对现代方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次

[2] 许嘉璐.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第2次

[3] 何耿镛.汉语方言研究小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1次

[4] 刘君惠.杨雄方言研究[M].巴蜀书社,1992年10月1版1次

[5] 翟时雨.汉语方言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次

[6] 中华大字典[M].中华书局,1978年10月第1版第1次

[7] 黄尚军.四川话部分词语本字考[J].川东学刊,1994年7月第4卷第3期72页-76页

[8] 王士元.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断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57页-61页

[9] 戴伟,周文德.巴蜀方言重庆话的语音特点[J].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3月第18卷第1期98

页-102页

[10]翟时雨.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月第25

卷第2期13页-15页

[11]李永.方言本字研究和历史语法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19卷第1期108

页-110页

[12]林涛.中卫方言本字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第47期75页-83页

[13]曹文安.宜昌方言字考古[J].三峡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25卷第1期31页-35页

[14]左林霞.孝感方言本字考[J].孝感师专学报,1998年5月第18卷第2期80页-83页

[15]王雷.陕北方言本字续再考[J].延安大学学报2003年4月第25卷第2期118页-120页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吴立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他对本论文的构思、框架和理论运用给予了许多深入的指导,使得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写作期间,吴老师的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我学习的楷模。此外,学校和系上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写论文期间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理论功底有限,文中有些观点尚不成熟,望各位老师与同学批评指正。

朱义

2005年5月于重庆文理学院

经典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xx名言名句大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xx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xx》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xx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xx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xx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镜破不改光,xx不改香。——xx 君子坦荡荡,小人xxxx。——xx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xx xx于xx,风必摧之。——《旧唐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xx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xx》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精诚所至,xx。——《xx》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xx》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云南方言

①曾经有一段相当板扎呢爱情摆的我前面,我就某克理皮,等到打失的才觉的相当闷灶,杂个会呢个鬼火,如果有机会再来一么我一定会对那个姑娘说:?老子爱你!?硬是要加个时间在前面呢话么干脆就来个一万年。 ②在哪个冷眯日眼呢冬天,我们抖鳞阔站呢站在脏巴拉施呢滇池边,我被你跟楞半倒呢外表吸引,特别是你曹逼十奈呢声音,从此每天想的都是憨眯日眼呢你! ③一老倌到某汽车销售中心,只见他掏出2000元人民币往桌子上一拍:?挨我整辆桑塔那?,营业员大惊:?你家呢钱不够啊?,老倌不解:?外面不是写的‘桑塔那,2000’噻??营业员:?哦.么您出门往右拐,那家公司呢奔驰才600~~!? ④屎壳郎与蚊子谈恋爱,郎:你喃样职业?蚊:护士,打针儿呢,你来?屎壳郎笑道:缘分啊,同行,我在中药局里首捏药丸. ⑤女友:?你咯喜欢我?? 老臭虫:?嗯。? 女友:?我长呢很漂亮,咯是?? 老臭虫:?嗯。? 女友:?你觉得我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我的容貌像盛开的樱花,比世界小姐美丽得多,咯是?? 老臭虫:?嗯。?

女友:?买,你太会讲话啦,我太高兴啦!? ⑥云南人脖子嗓子不分,某生到北方上学,喉咙发炎,去校医室:医生,我脖子疼. 医生围他脖子找了一圈,告诉他:你的脖子很好,不行就去医院照片. ⑦布什:?布莱尔噶,这事情么有小点难整。都打了好几天了,萨达姆那憨杂种是哪样事情都某得,你们再派一小点兵,噶要得??布莱尔:?买买撒撒,你是整哪样?我们支点人本来就米渣几个,能整呢早就整喽,再派么该挨推长坡呢克了!? 布什:?有病呢也可以呢,整杆枪发给他们,拼命呢冲塞? 布莱尔:?拼命冲?那他们打自己呢人噶咋个整?? 布什:?打球呢么,反正病人不去伊拉克那点误伤呢也不少。实话挨你讲,我们队伍里手就有不少长坡呢!? 布莱尔:?买买,我说咋个你呢导弹老是挨我头上砸,原来是致份啊,简直是鬼火绿!? ⑧有两个云南人到北京去游玩,听说北京烤鸭很出名,就决定去吃。刚坐下其中一个就对服务员说:?去拿两只烤鸭来甩甩!?等了一会,他们只见哪个服务员提了一只烤鸭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就走了。有一个等不急了,就把服务员叫来问为什么还不上他们的烤鸭,那个服务员说:?你不是叫我提一只烤鸭来甩甩吗?? ⑨客轮驶过荒岛,远远看到一个满脸胡须的人一面狂叫,一面拼命的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6、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云南方言言语理解

云南方言言语理解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鬼火录”是什么意思? A、磷火 B、很生气、发火 C、打架 2、“你这事是老火了”中的“老火”是什么意思? A、过时 B、老辣 C、严重 D、厉害 3、“你这人真的是神了”中的“神”是什么意思? A、人精神不正常 B、神仙 C、神机妙算 D、不合情理 4、“你葛来?”的意思: A、你过来 B、你去了来 C、去去就来 D、你来吗 5、“给你两把头”是什么意思? A、形容要打人,给你脸上两巴掌的意思 B、给你什么好的东西 C、无特殊意思 6、云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买买”所表示的意思是: A、表示强烈的购买欲望 B、表示强烈的惊讶 C、表示十分高兴 7、“甩米线”是什么意思? A、做米线 B、把米线丢了 C、吃米线 D、卖米线 8、父亲抱着孩子在圆通山动物园,指着一个残疾的动物对孩子说: “买买,赶跌看,特只有一个国!” 这位父亲说的“国”指的是: A、上肢 B、翅膀 C、角 D、爪子 9、发生口角之争,以武力相威胁时,男人一般会威胁说: “你葛是想我挺你两托才好在”,此时他所说的动作是? A、用脚题对方两脚 B、用拳击打对方两拳 C、用肘击对方两下 10、见面打招呼时一般会说的是: A、你整喃样 B、你葛吃得啦 C、你要克哪点 D、出来玩改 11、“说我呢左边”可以用来: A、自我批评 B、否定别人 C、介绍自己 D、指点方向 12、“鬼眯日眼”是:

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形容词 13、“马普”全称: A、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B、马术普及 C、训马技巧 D、马街普通话 14、“卡拉国罗”指: A、去唱卡拉OK吧 B、保卫祖国 C、墙边角落 D、拟声词 15、“诺诺”的意思是: A、睡觉 B、懦弱 C、可爱 D、暗恋 16、云南话里的“板扎”意思是: A、家具样式 B、骂人的话 C、做的非常好 17、“咋个整”最对应的是: A、唱歌 B、怎么办 C、翘辫子 18、“曹耐/务俗”云南方言中是: A、骂人是话 B、赞美人的话 C、形容词 19、云南话中“大街小巷”的正确发音应该是: A、da jie xiao xiang B、da jie xiao han C、da gai xiao hang D、da gai xiao han 20、学校放学以后,很多学生都会留在学校里“爪一哈球”,他们所进行的球类运动是: A、足球 B、篮球 C、排球 D、羽毛球 21、“嘛挨老子鬼眯日眼呢嘎”意思是: A、别让我看你那死样子 B、别鬼头鬼脑地跟我说话 C、别扯淡了。 22、“赶紧过来肿脖子”一般是什么情况下说? A、吵架的时候 B、看病的时候 C、购物的时候 D、吃饭的时候 23、“你葛是还要枪的起?”中的“枪”这个动词代表什么动作? A、用眼睛瞪 B、打架 C、用手指着对方 D、用刀子或利器刺对方 24、最常用的口语要素:“葛活啦?”是什么意思? A、起床了没? B、对不对? C、真的吗? 25、云南方言里“阿根”的意思是: A、那个 B、一种草药 C、蹭饭 二、名词解释,请用普通话形式解释下列短语(每题三分,共15分)

古诗词名言警句大全(含出处)

古诗词名言警句 1、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辅辅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荀子·劝学》)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2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3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3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3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6、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 题》) 成语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3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3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3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38、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9、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4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4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国学经典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 潘秉雄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无欲速,不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1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12.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2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32.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4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 氏) 4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4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4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5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5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 子·离娄下) 5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5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云南方言研究

云南方言溯源 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方言丰富,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广泛地搜集研究这些方言古语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同时,利用方言词汇来考释古词,也是训释古词、整理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我选择了云南方言中有代表性的古语词做了些整理和考释希望通过对云南方言中古语词的保留情况,体察古语词在云南方言中的发展演变,追溯云南居民移民的轨迹及解读古代历史文献。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方言。 云南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它隶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北方方言基本一致。由于历史和地理 官话曾先后在明、清两代对云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方言词语的解释: 名词: 1.[鱼(酢)]yúzh 鱼酿酢法。制鱼毕,便盐腌。”白居易《桥亭卯饮》诗“就荷叶包鱼 ?(zha 第三声)”。

2.[坝]b?代宗大历十四 注“蜀人谓平川为坝。”今方言“坝”音。 3.[眼扎毛]yǎnzhámáo。睫毛,眼睫毛。《元曲选?单鞭夺槊》第二折[小梁州]白“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今方言“眼扎毛”。 4.[毛贼]máoz?i。泛称盗贼。《西游记》第十四回:“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今方言“毛贼”音。 5.[索子]suǒzi。绳子。《虚堂和尚语录? 期取证,又作麽生”今方言“索子”音[so31ts?53] 多以草,麻或棕搓成。 6.[端公]duān?ōn? 公送崇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今方言“端公”。 动词: 1.[望]wàng.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今方言“旺”音。 2.[优]yōu?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优:调戏也。今方言“优”音。 3.[和]hu折[乔牌儿]

古诗词经典名句500句

古诗词经典名句5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南?关雎) 2、昔我往矣,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求。(诗经?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风?采)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诗经?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云南方言与普通话量词使用不同的现象存在原因浅探

云南方言与普通话量词使用不同的现象存在原因浅探 姓名:季晓博学号:201006424205 摘要: 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量词使用的问题上有诸多不同,本文试图以浅显的语言简要说明其中不同用法的量词的类型,以及这些有不同的用法的量词(个体量词)的由来和演变,解释我们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和误解。 关键字: 量词个体量词产生发展流变 云南方言在量词使用方面和普通话相比有一些有意思的区别,初来云南省的人会有诸多不适,产生一些笑话。如云南方言中的:一张车(一辆车),一根人(一个人),一坨棉花(一团棉花),打了几托(打了几拳)。这些使用习惯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有的甚至不能理解。如果简单把这些语言现象归为“地域差异”一句话,则显得太粗糙。如果想仔细探究这些日常生活中奇怪而寻常的语言现象,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什么是“量词”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这条解释非常简单,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我们需要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与我们的第二语言英语比较,就会发现汉语中的量词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英语中也存在量词,例如:a dozen of apples,a pair of shoes,a piece of paper。相对应的,汉语中有“一双鞋”、“一张纸”,但是没有对应的“dozen”这个词。只不过这些和汉语中的量词并不是一个概念,如汉语中有:一个人,一辆车,一只羊。像“个”“辆”“只”这些貌似不存在也不影响意思表达的量词是英语中没有的,英语中用简单的“数+名”的形式轻松解决。 这确实很奇怪,汉语中为什么会有这些无所谓的量词存在?而且貌似就是这些“无所谓量词”在云南方言中搞鬼,才会出现“一张车”这种奇怪的说法,如果大家用简单的“数+名”说“一车”好像也没有什么歧义。 这种量词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个体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或动作持续时间的数量单位,一般分作动量词、名量词(有的将“时量词”从中分出)两个大类。“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是相对“集合(集体)量词”而言的。 关于量词的范围、性质和作用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只有个体量词才是量词,表示的是事物的种类、性质等等,应该把它和度量词(或称计量单位词、度量衡单位名词)严格区分开来。另一种意见认为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计量,其他作用(如有时具修辞色彩)是次要的;量词包括个体量词,也包括度量词、货币单位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不定量词等,虽然各个小类产生有先后,性质也有差异,但它们都属于统一的量词系统,共同点是主要的。 持第一种意见的多为外国学者及部分海外华人学者,他们的母语中有度量词,利用容器名称来计量也很常见,但是基本没有个体量词。所以他们从自己语言的视角观察,发现汉语的个体量词很特别:跟其他语言相比是多出来的东西,又不像度量衡单位那样只是机械地表示数量,而是丰富多彩,带有某种形象性,因之判定这是完全不同的词类。有人并为之取了特别的名称。较早的例如日本人宫胁贤之助,认为“连结于数词之后表示事物种类性质的那种词叫做陪伴词”。国内的前辈学者刘世儒也曾持这类看法,他把通常所说的个体量词称为“陪伴词”,说“这是纯然的语法范畴,同实际称量的数量没有关系”。但后来他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多数中国学者均持第二种意见。尽管“量词”的定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早期的语法著作对于它能否独立于名词另成一类也有不同看法,但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后增订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将量词正式列为一个

经典编辑古诗词名言名句全套汇编(终)

经典古诗词名句(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3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3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4.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5.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3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7.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3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4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3、学无止境。——荀子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5、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老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5、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0、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2、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马诗》 2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5、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9、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3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3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3、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4、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经典古诗词名言名句

经典古诗词名言名句 [标签:栏目] ,经典古诗词名言名句 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2、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3、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4、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郑思肖《二砺》 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7、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曹丕《燕歌行》 8、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黄巢《自题像》 9、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10、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1、今年何以报君恩。——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12、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13、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14、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15、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杜甫《悲青坂》 16、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17、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18、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9、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20、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1、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白居易《南湖早春》 22、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一箩穷,二箩富——云南方言

一箩穷,二箩富——云南方言 烟煪火燎 “我的眼睛被烟煪了”,字典上说煪qiú 火貌。燥。 在云南方言中读qiū,有烟熏之意,常说的词有“烟煪火燎”。 民间通常将腌制的猪肉挂在灶头用烟熏,也称为用烟煪。 这个煪字首见于《云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涂良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舀yǎo 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体):舀水、舀汤。 在云南方言中除了舀流质外,也可用于非流质,如舀饭、舀菜、舀米。 这个舀字大家都常说,但会写的没有几个。 臊子 《水浒》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到: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文中的“臊”sào是指剁细的肉,臊子指剁好的肉末或切好的肉丁。你要是在昆明的传统小吃或快餐店里点一碗米线或是面条,服务员会问你要什么“sào 子”,这sào应该就是臊子,也叫“帽子”,就是放在米线或面条上用酱和碎肉炒制的调料。常见的有红烧肉、pā内、杂酱、三鲜等。 是箩还是脶? 脶luó 手指印在平面上的图纹,也就是指纹 [fingerprint] 脶,手指文也。——《广韵》 手指头的纹路一般有两种,儿时称像同心圆一样封闭的指纹为“箩”,另一种不封闭的称为“簸”。儿时不知道这“luó”是“锣”还是“萝”,从像形的角度看,“箩”与“簸”较为帖切。前些时日偶然翻字典时看见“脶”,不知这“脶”是不是儿时说的“箩”,但愿不是望文生意吧。云南方言源于明代,但愿这“脶”也是一枚语言活化石。现在小孩可能都不太注意自已手上的指纹了,记得儿时还

云南话

土话词语 1、给吃掉饭了——意为饭吃了没有?“给”(用此字仅表读音,也有人写为“左口右格”,不知何意。以下举云南读音皆如此不再一一说明)在云南话里用得极多,多置于句头,表反问、提问。例,给打牌?意为——打不打牌。 2、走,上该买孩子克。——诸位别吓着,此句意为”走,上街买鞋子去”。云南街读“该”;去,念”克“而且一般用在句末,或者句首。比如说”给克?“就是问”去不去“,”克我家嘛“就是”去我家“ 3、哪费食堂,菜难吃死掉。打一个如呢还要2块,老实个鬼火绿(读第二声)呢!此句有点难,注解一下“哪费”即什么、哪样,如者肉也,肉在云南读“如”。呢语气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老实非诚实。是非常、很之意。鬼火绿,非常常用,不难理解,太生气了,怒发冲冠之谓也。注意,要读“陆”! 4、你支费男朋友太”曹奈”了,十块“切”(读第二声)“吼”场电影呢舍不得。注解:“这”念“支”音,“支费”者,“这种”也。“曹奈”,龌龊也,昆明人尤其爱说,切,即钱,读切(第二声)。看,本地人一般用“瞧”和“吼”,吼字现在多老年人还有,快失传喽,可惜可惜! 5、昨日(第一声)巴西队“哎费”球“抓”(读第二声)呢老实臭呢!“哎费”,基本同“哪费”|“支费”,不过有点看不起或蔑视之意。抓,踢球也,如,走抓球刻!意为走踢球去! 6、”不有“二字连起来说变成了一个字念”biu“,意思是指没有。比如说,我还biu 吃饭呢,就是我还没有吃饭呢!,这个biu(不有)在滇西和红河等地方很流行! 7、你聂饭给请掉了?“你聂”,尊称对方,约同于“您”。兄弟估计,可能就是“您”的变音。说句题外话,云南汉族多为明时从内地移入。因旧时交通不便,可能云南方言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读音。还有不少有特色的句子和词汇无法表达,刚才哪些例子,兄弟一面嘴里念念有词,一面手翻字典,累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实在顶不隹喽。今天就此打隹,以后有机会再说罢!最后留两个“四六级”难度的云南话,如有非云南之朋友能知其意,独行云南可矣!(云南朋友勿泄露答案)。 8、“知道地”。到了保山的朋友们问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如果对方回答“知道地”那就是不知道的意思,你别在哪儿傻等着对方会再告诉你,或者还一直追问“既然知道那要往哪儿走”。“知道地”在这里是否定,就是不知道喔。 9、“喇擦”——形容词,多指女子很勤快。例如:你家(jie,一声)姑娘太喇擦了!(昆明人读家是“结”)10、板扎——形容词,之非常棒,非常好,非常牛逼,例如:么么三三(语气词,通常表示惊叹),你妈做呢菜太板扎了!另外云南人说话结尾通常以”呢“、”捏“、“噶“、”嘛“等语气助词作为结尾,这一点和四川话是区别很大的,比如:他早上才克掉学校呢!是吃掉饭克呢!,意思就是”他是早上才去的学校,吃了饭去的!“或者”还是个大伙子呢噶,冒跟小妹妹斗气噶!“此类,都是语气助词,没有专门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能运用自如的话,那么你就差不多云南话四级毕业了,^_^ 昆明常说的四字词语 1、日弄惯散——形容人行为笨拙,散漫。 2、跟愣半倒——形容一个人做事东扯西扯的,不具体。 3、呜噜拜来——形容一个人说活没准,整天在你耳边吵你。 4、疯天扩地——形容一个人很疯癫,举动奇怪。 5、啰里八嗦——形容一个人反复说一件事,把简单说得复杂。 6、神头二五——形容做事没准,不考虑后果,一般指危险的事。 7、板五板六——形容激动,被冤枉时很着急的样子。同义:跳脚板手8、雀神怪鸟——行为举动很奇怪。9、鬼扯十扯——谈些话题之外的事物。10、憨不碌出——形容笨,傻,不动脑筋。11、抖零壳颤——形容被吓到时发抖,或是行为冷而发颤。 鬼火了就是生气发怒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500句).

古诗文名句五百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3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经典古诗词名言

经典古诗词名言精选 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4.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5.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6.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8.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9.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8.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9. 玩物丧志。书经 10.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1.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2.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5.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2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21.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22.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2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24.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2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2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7.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30.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云南方言的特点

云南方言的特点 云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法规律与普通话十分接近。云南方言的语音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鼻音尾韵母普遍鼻化;多数县市的方言无撮口呼韵母;近半数县市的方言无翘舌音声母;调值系统以降调为主,中低调占优势。(以下特点主要是指与英语相对应、受到方音影响的一些音素而言) (1)滇东北、滇西的大部分地方n、l不分。 (2) f是唇齿清擦音, h是舌面后清擦音。普通话的音节在云南许多县的方言中,往往读做fu音节,如湖呼读作fú,壶读作fú,虎读作fǔ,户读作fù。 (3) z、c、s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前。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接触或接近上齿背。zh、ch、sh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后,发音时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颚前部。上下齿之间稍稍离开。云南人发这组音时舌尖只是微微翘起,没有到达硬腭前端。 (4) u是舌面后高唇元音。云南人发这个音时唇形不够圆;有些地方u自成音节,前边往往加上唇齿音声母v,读做vu。 (5) 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云南人发e音时舌位常常靠前,应将舌位后移;有一部分普通话读e韵的字,云南话都给读做o韵。 (6) er是卷舌元音。云南人发这个音时,卷舌程度往往不够。 (7) ai发音时舌位靠前,由低到高,口型由开到闭,有一个动程。云南有的方言把普通话读ai韵的字念成单元音e韵;把另一些ai韵字读成e韵。 (8) ei发音时由舌位较前的e开始,舌位逐渐升高。 (9) i是舌面前,高,展唇元音, u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云南的大多数方言中没有u韵, i, u两韵字都读成i韵。ie韵大多数云南方言都具备,发ue时,由u开始发音,舌位渐降到e与ie韵相似。 (10)鼻韵母是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和鼻辅者复合而成的韵母,分为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两类。前鼻韵母以舌尖中鼻音n做韵尾,后鼻韵母以舌面后鼻音ng做韵尾。发准n和ng是发准前后鼻韵母的关键。云南大部分地方方言都把鼻韵念成鼻化元音韵母。

云南方言词_不有_的来源及语音演变

2008年3月第25卷第2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 f Y unnan N ati onaliti es U niversity V o l 25,N o 2 M ar.2008 语言研究 云南方言词!不有?的来源及语音演变 杨育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昆明650092) 摘 要:!不有?、!冇得?、!不有得?在云南方言中占了半数以上,其中的!得?字是古代汉语中!得?的表示动作的完成或持续的用法在云南方言中的保留,!不有?在古汉语中和在云南方言中也基本一致。云南历代有移民移入,保留了历代语言痕迹。 关键词:云南方言;不有;得;语音演变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2008)02-0148-04 收稿日期2007-10-20 作者简介杨育彬(1971-),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 文中!??表示在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汉字。 % 148 %

% 149%第2期 杨育彬:云南方言词!不有?的来源及语音演变

% 15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5卷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 馆, 1985. [2]涂良军.云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M ].昆明:云南 大学出版社,2001. [3]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4]刘坚,江蓝生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2. [5]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 ].武汉:武汉市古籍书 店影印. [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 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6. [7]王力.汉语史稿[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8]潘悟云.汉语否定词考源[J].中国语文, 2002, (4). The Origin and Pronunciati o n Evolve m ent of t he W ord !bu you ?i n Yunnan D ialect YANG Yu-bin (Editor ial D epart m ent o f J YNU,Y unnan N or m al U niversity ,K un m i ng 650092,China) Ab stract :!bu you ?,!you de ?and !bu you de ?accoun t for mo re than ha lf o fY unnan d i a lectwh ile !de ?i n Y unnan d i a lect o rig i nated fro m !de ?i n ancien t Chi nese tha t i nd ica ted t he ending o r conti nu ity o f an acti on .!bu you ?used i n ancient Ch i nese has a l m o st the sa m e m ean i ng as that i n Y unnan d i a lect .T he re have been i m m igrants to Y unnan i n d ifferent h istor ica l per i ods and t he l anguage tra its i n t hese per i ods have re m a i ned un til today . K ey word s :Y unnan d i a lect ;!bu you ?;!de ?;pronunc i ation evo l vement (责任编辑 丁立平) % 151%第2期 杨育彬:云南方言词!不有?的来源及语音演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