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ufern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性能表现

Nufern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性能表现

Nufern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性能表现
Nufern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性能表现

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研究

高质量种子源光纤激光器技术发展与研究现状连续光种子源光纤激光器的性能决定了高功率全光纤MOPA激光系统的激 光输出光谱、线宽和频率稳定性等特性。作为高质量的种子光源必须首先具有 窄线宽、高稳定性和高信噪比,然后再追求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其他功能 特性,如波长可调谐、单/双波长可切换以及双波长间隔可调谐等。在过去的二 十多年时间里,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求可以实现单频窄线宽激光输出的方法,也 陆续提出了基于不同技术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尤其是在1.5μm波段的掺 铒光纤激光器,因为其所在波段为光纤通信低损耗窗口,考虑到长距离通信和 传感的需求,对于激光输出相干特性要求很高,需要激光具有较窄的线宽,使 得掺铒光纤激光器在窄线宽方面发展比较迅速,线宽也达到了kHz量级的水平。在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对具有不同性能的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进行研究, 也开始不断追求输出激光的高稳定性和高信噪比等特性。 1.1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研究与发展 早在1986年,Jauncey等人就已经提出了窄线宽的概念,他们使用掺钕光 纤结合光纤Bragg光栅在1084nm处得到了激光输出,经过使用Fourier转换Michelson干涉仪测量,得到激光输出线宽为16GHz;然而,由于只是使用了线腔结构,腔长较长,激光器没有实现单频运转。 直到1990年,Iwatsuki才首次真正地得到了单频窄线宽的激光输出,使用 的是环形腔结构,配合一个1 nm谱宽带通滤波器,使用15m长掺饵光纤作为 增益介质,成功得到了单频激光输出,并且首次使用延迟自外差干涉仪(Delayed Self-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DSHI)对激光线宽进行了测量,线宽达 到1.4 kHz,是截至当时线宽最窄的激光器,而且该激光器还提供2.8nm的波长 可调谐范围。 1991年,Gowle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行腔光纤激光器,通过使用分布Bragg反射镜作为波长初选滤波器,在1552nm波长处得到了稳定的单频激光输出,使用延迟自外差法测量得到激光线宽小于10 Hz,测量分辨率受限于使用 的25km延迟线长度。 同年,Park等人也提出了基于环形腔结构的单频激光器,在谐振腔内使用 了两个Fabry-Perot (F-P)滤波器,该激光器输出具有当时最高的稳定性,阈值仅 为1OmW,而且具有宽达30nm的可调谐范围;然而,激光器的输出信噪比较低,仅为35dB,而且研究者们并没有对激光器的线宽特性进行测量。 1992年,Laporta等人利用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光纤制作了腔长仅为 2.5mm长的超短腔光纤激光器,在1532.2nm波长处得到了15mW的激光输出,测得的线宽小于lOkHz。 同年,Zyskind等人也报道了短腔光纤激光器,通过在掺铒光纤上直接写入 一对Bragg光栅制作了腔长仅为2cm的谐振腔,利用F-P干涉仪测量激光器处

双包层光纤设计

双包层光纤是由掺杂纤芯、内包层、外包层、保护层4部分组成, 纤芯作为激光的波导,掺杂了镱离子,由于内包层包绕在纤芯的外围,耦合入内包层的多模泵浦光在内包层反射时,进入纤芯区域,就被镱离子所吸收,产生粒子数反转,当增益足够强时,就将多模泵浦光高效地转换为单模激光。双包层掺杂光纤与普通的单模光纤相比, 除了纤芯和内包层之间满足单模光纤条件外, 还有一层低折射率的外包层 ,使两个包层之间形成一个多模光波导层, 外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包层的折射率,内包层的折射率小于纤芯的折射率,其横向尺寸和数值孔径均远大于纤芯,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将高功率的多模半导体激光泵浦入光纤,并被限制在内包层中传输,不扩散,有利于保持高功率密度光泵。 针对石英玻璃掺杂稀土离子浓度低的缺点,选择对稀土离子具有较高溶解度的磷酸盐玻璃作为增益介质,大大提高了Yb2O3掺杂浓度。并通过熔融过程中通入纯氧和CCl4解决除水问题,提高Yb3+荧光寿命。 内包层采用与纤芯同基质的磷酸盐玻璃,确定纤芯数值孔径,通过调节组分严格控制内包层玻璃的折射率。玻璃折射率与玻璃分子体积和玻璃内阳离子的极化率有关,极化率越大,折射率越大;分子体积越小,折射率越大。阳离子极化率决定于离子半径及其外电子层结构,原子价相同的阳离子其半径越大,极化率越高,且氧离子与周围阳离子之间的键力越大,则氧离子的外电子被束缚得越牢固,其极化率也越小。故当阳离子半径增加时不仅其本身极化率上升而且提高了氧离子极化率。通过改变配方组分可以直接对磷酸盐玻璃的折射率产生影响。 外包层选用自制的磷酸盐玻璃,通过掺入氟化物降低外包层玻璃的折射率, 并掺入B 2O 3 稳定玻璃的网络结构,提高玻璃的热力学性能,以满足光纤拉制要求。 在此基础上采用管棒法拉制双包层磷酸盐光纤。

多模包层泵浦大功率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多模包层泵浦大功率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摘要本文要讨论是多模包层泵浦大功率光纤放大器。简单介绍其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与普通光纤放大器的比较来讨论其应用上的优点和发展前景。关键词多模包层泵浦,双包层光纤,高功率 1引言 多模包层泵浦大功率光纤放大器是一种由多模包层泵浦技术这一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产物。采用Yb3+和Er3+离子共掺杂双包层光纤,是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相结合的产物,是实现光纤放大器超大功率输出的技术核心。 2 多模包层泵浦光纤放大器的结构 多模包层泵浦光纤放大器的光路结构如图1所示: 3 多模包层泵浦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多模包层泵浦,是将多模泵浦激光耦合到双包层光纤的内包层中,当多模泵浦光在内包层中传播时会反复穿过光纤纤芯(如图2所示),泵浦光在穿过掺有稀土元素的光纤纤芯时被吸收从而实现泵浦。 与单模纤芯泵浦不同,用于光纤放大器的双包层光纤,泵浦光主要在内包层中传播,因此,同样的纤芯参数,包层泵浦的泵浦吸收截面要小得多,所以,提高泵浦吸收效率是制造双包层光纤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合理的内包层结构形状能够显著提高泵浦吸收效率,目前,已经设计并制作出了多种内包层形状的双包层光纤,这些专门设计的内包层结构和形状,使泵浦光在单位长度

内有效穿过光纤纤芯的几率大大增加。图3是设计制作的部分双包层光纤内包层形状示意图。 另外,对于1550nm波段光纤放大器,采用铒、镱共掺的双掺杂技术,利用镱元素的高吸收和铒镱之间能量的高效传递,能够获得铒元素的高效泵浦。图4为铒镱共掺有源光纤的泵浦吸收和能量传递简单能级示意图。 铒、镱共掺由于存在能量传递的互逆性,因此,需要尽可能快的消耗铒离子的受激状态。减小纤芯直径,有效提高光密度,是通常的做法,这样做对低功率光纤放大器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大功率和超大功率光纤放大器,会由于过高的光功率密度导致非线性效应,这是有害的。 对于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双包层光纤主要用于大功率和超大功率情况,双包层光纤小芯径纤芯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制约因素。采用高浓度铒单掺杂可能是解决小芯径问题的一种途径。我们知道,阻碍铒元素掺杂浓度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铒元素在掺杂过程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均匀分布,这样会造成铒掺杂的局部浓度过高,从而导致局部铒元素间距过小,相邻铒元素之间出现非辐射交叉弛豫过程,这种局部的过高浓度,还会导致玻璃基质中产生结晶现象。所以,人们正在发展新的技术,使铒元素的掺杂非常均匀,在不引起明显的非辐射交叉弛豫过程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铒元素的掺杂浓度,使采用相对较大

常用光纤的种类及规格

常用光纤的种类及规格.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光纤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是各种各样的。 从材料角度分 按照制造光纤所用的材料分类,有石英系光纤、多组分玻璃光纤、塑料包层石英芯光纤、全塑料光纤和氟化物光纤等。 塑料光纤是用高度透明的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制成的。它的特点是制造成本低廉,相对来说芯径较大,与光源的耦合效率高,耦合进光纤的光功率大,使用方便。但由于损耗较大,带宽较小,这种光纤只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通信,如短距离计算机网链路、船舶内通信等。目前通信中普遍使用的是石英系光纤。 按传输模式分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电缆容许不同光束于一条电缆上传输,由于多模光缆的芯径较大,故可使用较为廉宜的偶合器及接线器,多模光缆的光纤直径为50至100米。 基本上有两种多模光缆,一种是梯度型(graded)另一种是引导型(stepped),对于梯度型(graded)光缆来说,芯的折光系数(refraction index)于芯的外围最小而逐渐向中心点不断增加,从而减少讯号的振模色散,而对引导型(Stepped Inder)光缆来说,折光系数基本上是平均不变,而只有在色层(cladding)表面上才会突然降低引导型(stepped)光缆一般较梯度型(graded)光缆的频宽为低。在网络应用上,最受欢迎的多模光缆为62.5/125米,62.5/125米意指光缆芯径为62.5米而色层(cladding)直径为125米,其他较为普通的为50/125及100/140。 相对于双绞线,多模光纤能够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在10mbps及100mbps的以太网中,多模光纤最长可支持2000米的传输距离,而于1GpS千兆网中,多模光纤最高可支持550米的传输距离。 业界一般认为当传输距离超过295尺,电磁干扰非常严重,或频宽需要超过350MHz,那便应考虑采用多模光纤代替双绞线作为传输载体。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62.5μm,包层外直径125μ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3μm,包层外直径125μm。光纤的工作波长有短波长0.85μm、长波长1.31μm和1.55μm。光纤损耗一般是随波长加长而减小,0.85μm的损耗为2.5dB/km,1.31μm的损耗为0.35dB/km,1.55μm的损耗为0.20dB/km,这是光纤的最低损耗,波长1.65μm以上的损耗趋向加大。由于OHˉ的吸收作用,0.90~1.30μm和1.34~1.52μm范围内都有损耗高峰,这两个范围未能充分利用。80年代起,倾向于多用单模光纤,而且先用长波长1.31μm。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较粗(50或62.5μm),可传多种模式的光。但其模间色散较大,这就限制了传输数字信号的频率,而且随距离的增加会更加严重。例如:600MB/KM的光纤在2KM时则只有300MB的带宽了。因此,多模光纤传输的距离就比较近,一般只有几公里。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

大功率1550nm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

大功率1550n m 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 说明书

前言 本手册适用于高功率光纤放大器(HPEDFA);主要阐述了该产品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处理等相关内容。为了确保设备能被顺利安装和安全运行,敬请用户在安装调试本设备前,务必仔细阅读本手册,并严格按照手册上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安装调试,以免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或对操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本公司联系。 特别提示: ■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是高档专业设备,其安装调试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在操作前仔细阅读本手册,以免因误操作而损坏设备,或对操作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在光纤放大器工作时,位于前面板的光信号输出适配器内会有不可见的激光束射出,应避免光信号输出口对准人体,更不能用肉眼直视光输出口,以免对人体、人眼造成永久性伤害!!! ■设备在加电工作前,应先确认机壳和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已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4Ω),以免静电损坏激光器件,并防止机壳带电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确保设备能长期稳定工作,在电网电压不稳定或电压波形较差的地区,建议用户为设备配置专用的交流稳压电源,有条件的用户更可配置不间断稳压电源(UPS)系统;在环境温度变化太大或机房环境较差(设备的理想工作环境温度为25℃)的地区,建议用户为设备配置专用的空调系统,以改善设备的工作环境。

目录 一、应用................................................................. - 4 - 二、性能特点............................................................. - 4 - 三、原理框图............................................................. - 4 - 四、技术参数............................................................. - 5 - 4.1 技术参数......................................................... - 5 - 4.2型号与功率对照表................................................. - 6 - 五、外部功能说明......................................................... - 6 - 5.1前面板说明....................................................... - 7 - 5.2后面板说明....................................................... - 8 - 5.2.1 DC电源模块介绍............................................ - 8 - 六、菜单系统............................................................. - 8 - 6.1显示参数说明..................................................... - 8 - 6.1.1 主菜单..................................................... - 8 - 6.1.2 显示菜单.................................................. - 10 - 6.1.3 设置菜单.................................................. - 11 - 6.1.4 警告菜单.................................................. - 12 - 七、通讯设置说明........................................................ - 13 - 7.1通讯接口说明.................................................... - 13 - 八、安装调试............................................................ - 13 - 8.1开箱检查........................................................ - 13 - 8.2仪器和工具...................................................... - 14 - 8.3安装步骤........................................................ - 14 - 九、售后服务说明........................................................ - 14 - 十、光纤活动连接头的清洁维护方法........................................ - 15 - 十一、免责申明.......................................................... - 15 -

光纤结构和基本原理

光纤基本结构及原理 2011-08-16 12:04 2.6.1 光纤通信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多种多样的通信业务迫切需要建立高速率的信息传输网。在传输网,特别是骨干网中,高速数字通信的速率已迈向每秒G(109)比特级,正在向T(1012)比特级迈进。要实现这样高速的数字通信,依靠无线媒质或是以传统电缆为代表的有线媒质均是不可想象的。这一难题直到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被人们发现之后才得以破解。光纤的潜在容量可达数百T,要比传统电缆的容量至少高出5个数量级。 纵观通信发展史,不难发现,人们一直在不断开拓电磁波的各个频段,把如何利用电磁波作为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已经学到,光可以看作是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因此,开发光波作为通信的载体与介质是很自然的。在光通信的发展历史中,两大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光源和传输介质。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发了第一台激光器,相对于其他普通光源,激光器具有亮度高、谱线窄、方向性好的特点,可以产生理想的光载波。另一方面,激光如果在大气中传播,会受到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人们设想利用可以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纤进行长距离的光波传输。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1km的石英玻璃光纤,达到了实用水平。目前实用的光纤直径很小,既柔软又具有相当的强度,是一种理想的传输媒质。目前,在朗迅(Lucent)、北电(Nortel)、阿尔卡特(Alcatel )、西门子(Siemens)等公司的实验室中,光纤传输技术已经达到数千公里无中继的先进水平。 光纤通信的定义: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载频,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一般在发送方对信息的数字编码进行强度调制,在接收端以直接检波的方式来完成光/电变换。 2.6.2 光纤的工作窗口 1.工作窗口的定义 光波可以看作是电磁波,不同的光波就会有不同的波长与频率。我们知道,透明的彩色玻璃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它只允许一种颜色的光波通过,而其他颜色的光波通过较少。石英光纤也具有类似的选择特性,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的传输损耗要明显小于其它波长的光波,这些特定的波长就是光纤的工作窗口。工作窗口是随着原材料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对光纤传输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一个接一个被打开的。

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纤芯吸收系数、内包层直径试、包层泵浦吸收系数试验方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内包层直径试验方法 A.1 概述 本方法适用于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内包层直径的测试。 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内包层形状涉及多种多边形,应根据被测光纤内包层实际情况对其内包层直径进行测试。 当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内包层为N(N>3)边形时,取任意连续不同的三条边进行切线圆拟合,共取3次,取3次拟合圆直径平均值作为内包层直径。并取中间值拟合圆圆心作为内包层中心与纤芯计算纤芯/内包层同心度误差。例如,六边形内包层光纤6条边依次为L1、L2、L3、L4、L5、L6,则可取L1、L2、L3三边,取L2、L3、L4三边,取L3、L4、L5三边分别作切线圆。如图B.1所示。 图A.1 六边形内包层切线圆示意图 图A.2是典型的八边形内包层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结构示意图 图A.2 典型的八边形内包层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结构示意图 A.2 测量设备 A.2.1 光学显微镜 采用具备配套几何尺寸拟合软件的光学显微镜。

A.3 试样制备 A.3.1 端面处理 剥去光纤一端的涂覆层,清洗干净,用专用光纤切割刀处理端面。 A.3.2 光纤放置 将光纤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下通过程序拟合多边形切线圆。 A.4 测试条件 在测量期间,温度15℃~35℃,湿度45%~60%。 A.5 测试步骤 A.5.1 接通测量系统相关仪器的电源,按规定进行预热。 A.5.2 把制备好端面的被测光纤放置在光纤显微镜中。 A.5.3 调整焦距及位置,保证被测光纤端面处于显微镜正中。 A.5.4 用拟合软件连续3次对不同三边进行切线圆拟合,并计算对应切线圆直径分别为D1、D2、D3。 A.5.5 取三个切线圆直径均值作为内包层直径D。 A.6 计算 内包层直径计算见公式(B.1): ()………………………………………………(A.1) 式中: D—内包层直径; D1—(L1、L2、L3)三边切线圆直径,单位为微米(μm); D2—(L2、L3、L4)三边切线圆直径,单位为微米(μm); D3—(L3、L4、L5)三边切线圆直径,单位为微米(μm)。

MOPA技术放大

MOPA放大技术 引言 1917年,Einstein在《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他认为:在物质与辐射场相互作用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可以在光子激励下产生新光子,这就为激光(受激辐射光放大)概念的提出打下了最初的理论基础。但是,激光器的研究真正开始于1958年科学家Schawlow和Townes 提出的利用尺度远大于波长的开放式光学谐振腔实现激光器的思想和Bloembergen提出的利用光泵浦三能级原子系统实现原子数反转的思想。之后,全球的研究小组开始了一场研制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的激烈竞赛。很快,在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美国California州休斯实验室,Maiman等科学家成功进行了红宝石全固态激光器的实验演示,从此开启了激光器研究的大门。 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起源于1961年,当时Snitzer在纤芯为300μm的掺钕玻璃波导中发现了激光辐射现象。随后,Snitzer等人又发表了有关共掺杂光纤中光放大的论文,分别提出了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的构想。 1966年,高馄和Hockham首次讨论了研制低损耗光纤的可能性,为现代光纤通信奠定了基础,也为通信波段光纤激光光源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大约到了1975年左右,随着低损耗光纤的研制成功和作为光纤激光器泵浦源的半导体激光器的不断实用化,光纤激光器和光纤通信的研究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85年,英国Southampton大学的Poole等人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作出了第一根低损耗的单模掺铒光纤(Erbium-doped Fiber, EDF)并制作了掺铒光纤激光器,标志着稀土离子掺杂技术走向成熟,也为各种掺杂增益光纤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1987年,英国Southampton大学的Mears等人和美国Bell实验室的Desurvire等人先后对掺铒光纤放大器进行了研究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实现了光纤通信线路中的光放大,极大推动了光纤通信向更长中继传输距离发展。 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光纤激光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不仅仅只是用于光纤通信。随着不同掺杂稀土离子光纤激光器被提出,如:掺铒、钕、镱、铥、铒/镱共掺、铥/钬共掺等等,其应用范围已经拓展到传感、医疗、工业加工以及军事国防等领域,尤其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提出,可谓是光纤激光器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1988年,美国Massachusetts州Polaroid公司首次提出了双包层光纤设计思想,泵浦光进入包层中传输,但是圆形内包层吸收效率很低。 1994年,Pask等人首次实现了包层泵浦,并制作了包层泵浦掺镜光纤激光器,获得500mW功率输出,中心波长为1040nm,使得在光纤中实现高功率激射成为可能。

增益平坦型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及其应用

增益平坦型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及其应用 增益平坦型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及其应用 摘要:波分复用是光纤CATV系统进一步升级的主要方向。本文对增益平坦型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GF-EYDCFA)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相关数据表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迅科技)开发的GF-EYDCFA能实现1543-1565nm范围内多波长光信号的增益均衡放大,其输出功率在1W以上,增益平坦度(<0.25dB)和噪声指数(<5.5dB)等关键指标均达到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水平。结合光迅科技相关产品的应用实例,本文还讨论了GF-EYDCFA在波分复用光纤CATV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表明,GF-EYDCFA能弥补EDFA功率水平偏低的不足,同时解决级联EDFA 造成的增益平坦度劣化问题。 关键字:EDFA,WDM,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CATV 1引言 光纤,因其近乎无限的带宽,成为信息爆炸时代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输媒质,而波分复用(WDM)方式则是利用光纤带宽的最有效方法。目前主干网的光传输都利用了WDM 技术,而光纤CATV系统还是以单波长应用为主,因此光纤的带宽利用率很低。今后,随着CATV网络容量的增加以及业务管理灵活性的提高,应用WDM技术的光纤CATV 系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因其补偿了光纤线路中C(L)波段光信号的衰减,极大地延长了中继距离,是光纤通信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光纤CATV网,其光功率分配数目一般都比较大,因此对光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要求都比较高。而由于EDFA的单模泵浦机理限制了泵浦功率(980nm/1480nm)水平,传统的EDFA很难实现高功率输出或者单位功率的成本非常昂贵,据了解,目前商用EDFA的最大饱和输出功率为500mW 左右,这显然很难满足光纤CATV系统的应用要求。为了获得高功率输出,铒镱共掺双

大模场直径(LMA)双包层掺铒光纤

大模场直径(LMA)双包层掺铒光纤 Liekki公司采用专利的纳米粒子直接掺杂(Direct Nanoparticle Deposition :DND)技术推出了第一款双包层大模场直径的掺铒光纤,Er60-125DC,是掺铒光纤领域的最新尝试,和市场上传统的用于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单包层掺铒光纤,以及用于高功率的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相比,Er60-125DC双包层掺铒光纤具有出色的效率。该光纤具有极高的铒离子掺杂浓度,保证光纤的高转换效率,20um的纤芯直径可以保证高功率的应用,同时只有0.07的纤芯数值孔径能够确保高质量的光束输出,八面形125um直径的包层易于使用,也可以方便和传统光纤相连。Er60-125DC已经展示了非常出色的性能,在980nm泵浦的情况下,该光纤的转换效率>30%,激光的发射谱能够高达1.6um波段。 Liekki公司的产品经理Mr. Mikko Soderlund说:Er60-125DC双包层掺铒光纤的研制成功非常清楚地展示了纳米粒子直接掺杂(Direct Nanoparticle Deposition :DND)技术的能力和质量,Er60-125具有高的掺杂浓度,大的纤芯/包层比,低粒子聚集,和低的背景损耗。采用传统的光纤制作工艺不能把这些特性融合在一起制作高质量的光纤。Er60-125DC的出现将完全打开1.5um波段这一人眼安全波长领域的一些新的应用机会,同时为在这个核心平台上进一步开发其他芯径/包层的双包层掺铒光纤,其他类型的光纤例如偏振保持和全玻璃双包层掺铒光纤留下空间,从而满足更多客户的应用需求。 Er60-125DC将为1.5-16um波段带来很多的应用机会,例如: 人眼安全波长的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 军用和商用激光雷达(Lidar) 单频光纤激光器 高峰值功率脉冲光纤放大器 超短脉冲光纤放大器 工业加工 医疗成像等领域和铒镱共掺双包层光纤相比,采用直接掺铒的方式可以避免一些铒镱共掺光纤众所周知的缺点,例如铒镱共掺光纤具有比较差的转换效率,转换效率的重复性差,纤芯数值孔径偏高,在1um波段有寄生光激发等等。Er60-125DC可以采用980nm或者1480nm泵浦,Liekki公司同时提供相匹配的(6+1)x1泵浦/信号合束器等产品用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