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发展史

电动汽车发展史

电动汽车发展史
电动汽车发展史

安徽科技学院

机械设计报告(论文)

题目:电动汽车发展史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工程102班

姓名:陈兴海 1608100205

李国炎 1608100214

束洋 1608100220

2012/9/15

电动汽车发展史

1834年

西博兰斯?斯特町(1785-1841)和他的电动车

电动汽车诞生于1834年,比内燃机汽车早了半个多世纪。内燃机汽车后来者居上,伴随了百年人类自由移动的圆梦过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在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

第一辆电动车是由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间发明的。这辆电动车所用的蓄电池比较简单,是不可再充的。随后,斯特町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组装了

一台电动三轮车,电磁感应原理在这辆电动车上的应用开启了新技术在电动车的应用之门。

1842年

19世纪初叶,在法拉第制出电动机模型后不久,美国的一位机械工人达文波特(1802-1851)在1836年用电动机带动木工旋床,1840年又带动报纸印刷机。1842年达文波特和戴维森一起制造出第一辆有真正实用价值的电动车,他们首次使用了不可充电电池。

1847年

1847年,法莫制造了第一辆以蓄电池为动力的、可携带两人的无导轨电动车。他把电动机装在一个轮车上,由48节格鲁夫电池供电。这是美国第一辆为世人所知的电动车。

1861年

1861年,巴奇诺帝设计了带槽的环形电枢,他发明的环形直流电动机大大增加了输出转矩。在此基础上,格拉姆又发明了环形无槽闭合电枢,它是现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形式。这一时期是直流电动机的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即从模型到样机的逐步定型阶段。

1873年

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

早在19世纪后半叶的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 Davidsson)制作了世界上最初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这比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本茨(Karl Benz)发明汽油发动机汽车早了10年以上。

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是一辆载货车,长4800mm,宽1800mm,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电池。其后,从1880年开始,应用了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从一次电子表池发展到二次电池,这对于当时电动汽车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由此电动汽车需求量有了很大提高。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产品,写下了电动汽车在人类交通史上的辉煌一页。

1875年

电机制造技术的发展和电能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生产对电需要的迅速增长,都大大促进了发电厂和发电站的建设。这些电厂、电站最初都是从直流发电开始的。1875年法国巴黎火车站建立了世界最早的一座火力发电厂。

1879年

1879年,世界上第一座商业发电厂在美国旧金山落成。但是,分散的用电单位要想使用电厂集中生产的电力,还必须解决远距离输送问题。

1881年

特鲁夫和他的电动三轮车

1881年,特鲁夫电动三轮车的动力装置由一台电动机和六节铅酸蓄电池组成,加上乘员后的总重量达160公斤,时速仅12公里。这辆电动车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电器展览会上展出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882年

阿顿和培理的电动三轮车

1882年,阿顿和培理也制成了一辆由铅酸电池供电、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三轮车,车上还配备了照明灯。这辆电动车的总重量为168公斤,时速提高到14.5公里。特鲁夫、阿顿和培里这三位电动车的先驱,在燃油汽车尚未问世,马、骡驴、牛作为动力源的时代,开创了私人电动车的先河,对电动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1882年,德普勒提出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可以将57公里外的水电厂电力输送到慕尼黑,这是世界上最早、最简单的远程供电系统。在此基础上,人们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形成最初的电网,电力成为一种优良而价廉的能源。

1887年

伏尔克的电动轻便车

1887年,英国人伏克尔也制作了一辆电动三轮轻便车。尽管这辆车与阿顿和培里的三轮车比起来功率不大,但它使用了平衡轴,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速度转换。之后,伏尔克还对该车做了相应修改,献给土耳其国王。改装后的整车重量为499公斤,时速提高到16公里。

1888年

世界第一辆电动公共汽车

1888年,华德电气公司制造了一辆时速可达11公里的电动公共汽车,用于伦敦的公共交通。与马车相比,电动公共汽车不会造成路面的损坏和街道的污染,受到伦敦市民的欢迎。这辆电动车采用蜗轮机构转向和脚踩制动,驾驶员站立在电动车的前部操纵车辆。之后,华德电气公司被新成立的伦敦电动公共汽车公司以25万英镑收购。此后,电动轿车、电动出租车陆续在英国出现。

1889年

里克电动汽车公司的广告

1889年他成立了里克电动汽车公司,先后推出双座轻便车、医生专用的轻便车、送货车等系列电动车。随后的1890年,里克制成了美国第一辆电动三轮车。

1891年

1891年,莫里斯制成了第一辆电动四轮车,实现了由三轮向四轮的过渡,可以说是现代汽车的一个雏形。

1894年

莫里斯&萨罗姆电动客车与货车公司的电动运输车

在美国,真正将电动车投入商业运营的非莫里斯和萨罗姆莫属。1894年,两人合作成立了莫里斯&萨罗姆电动客车与货车公司,推出了电动运输车。该车由当时的小货车改造而成,后轮大前轮小,总重1928公斤,所用动力源由60个总

重726公斤的酸性电池组成,总容量达到100安时,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3马力电动机,短时使用功率可达到9马力,车速通过电压控制。

1895年

1895年6月11日,第一届国际汽车大奖赛在法国巴黎举行,比赛路线是巴黎—波多黎各—巴黎,全程1135公里。在这届比赛上,第一次有电动车辆参加。最终,蒸汽车夺得了冠军,历时48小时47分钟,其中包括加油、修车和其它原因所花费的时间,平均时速为23公里。尽管詹韬德和布劳尔特的电动车因续驶里程问题未能完成比赛,只到达了大西洋港口城市波尔多。但是,这辆电动车的参赛向世人证明了电动车的可靠性,是电动汽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时的媒介纷纷报道了这次赛事,其中,世界上第一本汽车杂志《The Horseless Age》专门介绍了詹韬德和布劳尔特的电动车。

1896年

莫里斯和萨罗姆创建了第一个电动车辆出租车队

1896年底,莫里斯和萨罗姆在纽约市创建了第一个电动车辆出租车队,由12辆汉森车和一辆双座四轮式车组成,开创了美国电动车辆商业运营的先河。百年前,莫里斯和萨罗姆提出的这种充分利用资源的交通模式,在需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1896年9月7日至11日,普罗维登斯汽车竞赛在美国罗得岛州的纳拉干西特举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场地赛。有6辆汽油车和2辆电动车参加了此次比赛。莫里斯和萨罗姆重整旗鼓,又参加了比赛。他们的电动车为双电动机系统,后轮转向,并采用蓄电池的电压调节技术,实现了四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档,最高时速为32公里。参赛的另一辆电动车出自里克电动车辆公司,也是双电动机系统,每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马力,采用全封闭装置防止灰尘的进入。车载动力电源由32块电池组成,重363公斤,容量为100安时。最终,里克电动车以平均38.6公里的时速获得冠军。与之前的芝加哥比赛相比,电动车的车速有了明显提高。吸取了芝加哥车赛的教训,电动车辆的车主提前到处寻找充电设备,但由于比赛组织者没有预先做好准备,能找到的唯一能充电的地方是一个牛棚。虽然离比赛场地较远,但电动车的充电问题算是解决了。第一场比赛伊始,两辆电动车便冲在前面。在整个5英里的比赛过程中,电动车充分展现了它的优势,将汽油车远远抛在后面,两辆电动车分列一二名。在第二天的比赛中,里克公司的电动车仍

然一马当先,一直保持领先,获得了第二场比赛的胜利。而莫里斯和萨罗姆的电动车在这场比赛中表现稍逊,落居第三。接下来的两天,暴风雨袭击了赛场,比赛被迫中断。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意犹未尽,冒雨前来观看这些新型车辆。最后一天,雨过天晴,赛场周围聚满了热情的观众,达5万人之多。在比赛的前两分钟,两辆电动车当仁不让,冲在前面。一辆汽油车紧随其后,一度超越两辆电动车,可惜轮胎穿孔,最终落居第三。最后,莫里斯和萨罗姆的电动车以1

秒的优势取得第三场比赛的胜利,里克电动车屈居第二。

这样,里克电动车辆公司以其在前三场中的优异表现获得最终的胜利,同时也获得了900美元的奖励。随后,电动车在各地汽车比赛中向世人展示出其独有的优越性,噪音小、速度快、不冒黑烟和没有“臭味”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动车的研究开发行列,有些人嗅到了电动车的商机,开起了电动车制造公司或电动车运营公司。由此,电动车迎来了第一次黄金时代。

1897年

伦敦电动出租车公司的电动出租车

1897年,德国纽伦堡第一辆电动消防车问世。该消防车应用同一离合器,可实现“水泵供水”和“行驶”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柏林较晚些时候也引入了不少类似的电动消防车,其中采用了轮毂电机。

1899年

波尔舍和他的电动车

1899年,德国人波尔舍发明了一台轮毂电动机,以替代当时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链条传动。随后开发了Lohner-Porsche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由前轮内的轮毂电动机直接驱动,这也是第一部以保时捷命名的汽车。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该车以Toujours-Contente之名登场亮相,轰动一时。

随后,波尔舍在Lohner-Porsche的后轮上也装载两个轮毂电动机,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驱动的电动车。但这辆车所采用的蓄电池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而且最高时速只有60公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波尔舍1902年在这辆电动车上又加装了一台内燃机来发电驱动轮毂电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混合动力汽车。

1971年

亚洲汽车制造强国日本也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车的国家之一。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石油资源尤其匮乏,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受世界原油市场的影响很大。另外,日本人口密度很大,城市污染比较严重。因此,日本政府特别重视电动车的研究和开发。1965年电动车被正式列入国家项目。两年之后,日本成立了日本电动车协会,旨在进一步促进电动车产业的发展。1971年,日本通产省制定了《电动车的开发计划》,对电动车的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划,其中对购买电动车的用户还制定了优惠补贴措施。日本电动车的发展,与政府早期的扶持密不可分。

1973年

CitiCar的广告

1973年,美国Vanguard-Sebring公司在华盛顿的电动车展上首次展出CitiCar。CitiCar的构造十分精简,它只有两个座位,没有变速箱,依靠选择驱动电压的大小来控制车速,最高时速可达64公里。整个车身由ABS塑料构成,避免了钢铁材质可能引起的锈蚀。整车重量为612公斤,其中作为动力电源的蓄电池重达227公斤。此车搭载36伏直流电机,最大续驶里程达80英里,可用110伏标准电压进行充电,单次充电时间6小时。行驶时不需换挡,倒车按一下开关即可。制造商声称CitiCar几乎不需要维护与保养,因为作为电动车,CitiCar不需要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唯一要做的只是每三年更换蓄电池。相比

于普通汽车,CitiCar的售价稍高,大约在4500美元左右。但由于无须支付高昂的燃油费用,它的使用成本相对低廉,通常在完全充电后,30-40美分的花费就足够人们开上一天。由于实现了一定的量产,因此,相比于原来的电动车,CitiCar已经便宜了很多。CitiCar也正是凭借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打开了电动车的市场。

1975年

1975年,美国邮政服务公司从美国汽车公司购买了350辆电动吉普车,用于试验运营。这些电动吉普车的最高时速为80公里,续驶里程能达到64公里,充电时间为10小时,通过天然气加热器实现供暖和除霜。这350辆电动吉普车虽然对美国邮政的业务没有实质性的贡献,但这一行动清楚地表明了当局对电动车的鼓励态度。

1990年

通用EV1

1990年,加里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一项《ZEV法案》,要求在1998年的汽车总销售量中,必须有2%的零排放污染汽车。到2000年,零排放污染汽车应占汽车总销售量的3%。2001年达5%;而2003年增至10%。随后,美国东部的10个州也仿效加州的做法,出台了相应的零排放法案。

1990年,通用公司在洛杉矶车展上推出了Impact电动车。这辆车仅重998公斤,采用三相交流感应电动机,最高时速达176公里,以88公里的时速可以行驶200公里。Impact的亮相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ZEV法案》的孕育和诞生。当时因为价格劣势,这辆电动车还不具备与汽油车一决雌雄的实力。

随后,通用汽车公司牢牢抓住《ZEV法案》这个大好契机,以Impact的核心技术和设计为原型开发出EV1型纯电动轿车。1996年在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地展销,被视为现代电动车开山之作。1999年,通用公司又用镍氢电池代替EV1的铅酸电池,并可以回收制动能量,达到当时电动车技术的顶峰。但是,这辆车充电数小时竟还跑不到100英里,成本高和续驶里程短使这艘电动车的旗舰最终难逃厄运,被全部回收用作废品处理。即使如此,EV1因其时尚外观和前卫技术堪称电动车永恒的经典

创下续驶里程之最的IZA

1991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和研究开发公司联合研制出“IZA”豪华型电动车。它以288伏镍镉电池为动力电源,采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并设有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尽管该车最高时速只有176公里,但以40公里的时速行驶,续驶里程可高达544公里,创下了当时电动车的世界之最。IZA凭借其表现不凡的续驶里程,完全可以与当时通用的Impact电动车一争高下。

最早的燃料电池概念车Laser Cell TM

燃料电池车的第一次研发高峰出现在90年代初。1991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燃料电池概念车Laser Cell TM,它采用储氢合金氢瓶,燃料电池功率为12.5千瓦,续驶里程达到303公里。Laser Cell TM的出现提点了各大汽车厂商,“条条大路通罗马”。燃料电池车在续驶里程上以绝对优势压倒了纯电动车,吸引了很多富有探索精神的汽车企业率先涉足燃料电池车这一崭新领域。

1992年

德国政府也在吕根岛建立了欧洲电动车试验基地,在1992-1996年间,进行了装备新型蓄电池和动力系统的电动车实测运行,其它很多国家或城市也加入了这个试验基地。吕根岛近五年的实车运行为德国电动车的发展积累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1993年

PNGV计划的概念车

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制订了PNGV计划,将目光聚集到蓄电池驱动的纯电动车上。这项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研发出一系列新型电动车并实现量产。PNGV计划中的主要成员福特、通用和戴姆勒-克莱斯勒都推出了以柴油机为基本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车,戴姆勒-克莱斯勒的道奇ESX3还使用了大功率锂电池作为辅助动力,通用的Precept因为采用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而更加节能,这些概念车型在降低油耗和排放方面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尽管过高的成本未能使这些概念车实现商业化,但这个计划在全美国掀起了一波汽车新技术研发的浪潮。

在燃料电池技术市场逐步成熟的发展道路上,戴克公司一直走在世界燃料电池发展道路的前列,已经开发了无数的概念车型用于探索燃料电池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

1994年4月13日,戴克推出首辆燃料电池车NEWCAR 1(New Electric Car),来验证这种新的驱动原理的可行性。最初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重达0.8吨,装置在其奔驰货车上,几乎占用了车辆的全部空间,只有驾驶员和副驾驶位置可以有足够的空间。

1995年

大众Golf City-Stromer

大众汽车生产的著名的电动车当属以高尔夫第一代至第三代为原型车打造的Golf City-Stromer车型。首批电动车生产于1981年,是与北威州电力集团合作设计。1995年,德国大众以GolfⅡ为原型批量推出Golf City-Stromer,第二代City Stromer车型配备了功率15千瓦(20马力)的电动机,车重1.7吨,可在13秒内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小时。第三代City Stromer车型所装备的电动机的连续功率提高到了17.5千瓦(24马力),最大功率达到了22千瓦(30马力)。铅胶蓄电池分别安装于发动机舱和行李箱,蓄电量为11.4千瓦时,支持70公里的最大行驶里程。第三代Golf City Stromer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00公里/小时,并带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该车型在萨克森州莫塞尔的工厂生产了约100辆,售价为49500马克起,主要的目标客户为能源供应企业。、

日产Hypermini 丰田E-com

兴盛一时的RAV4

1997年,丰田试制的20辆RAV4电动旅行车顺利完成了两年48万公里的试验,率先在实施零排放法规的加州、纽约和马塞诸萨州出售。RAV4采用镍氢蓄电池和永磁同步电动机,时速可达125公里,一次充电可以行驶215公里。这款威猛气派而且动力十足的电动车沿用了原车型的零部件,并在电子单元和控制技术上有所改进,大幅度降低了成本。RAV4的年平均销量达到300辆,只用于租赁。但在2003年以后,丰田出人意料地结束了RAV4的生命。面对租赁RAV4的高涨需求和公众不满公司这种做法的强烈呼声,丰田道出了它的苦衷。因为RAV4的底盘几乎是“手工打造”,一部车的制造成本高达20万美金,而租赁费用只够制造成本的10%,公司无法承担如此大的成本代价,只好忍痛割爱。

微型电动车E-com和Hypermini

针对现代日本妇女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实际需要,日本两大汽车巨头丰田和日产分别设计出微型电动车E-com和Hypermini,成为日本电动车的一道风景。1997年,丰田开始出售E-com微型电动车。它使用镍氢蓄电池为动力源,最高时速100公里,每次充电2小时便可行驶120公里。无独有偶,日产汽车公司也开发了Hypermini微型电动车,它采用强劲的锂电池作为动力源,最高时速l00公里,最大行驶里程可达130公里。E-com和Hypermini可以用于短途接送、购买商品和运货等,驾驶方便,外型小巧,深受日本妇女的喜爱。

1998年

福特Ranger电动车

1998-2001年,福特、加拿大燃料电池、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技术早期应用评估协会、加拿大国家燃料电池创新研究所等企业及政府部门组织了加拿大首次燃料电池车与加氢系统的示范运行,称之为温哥华燃料电池汽车计划(VFCVP)。

1998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专用于邮政运输的Ranger电动车,它坚固可靠,很适合行驶路线较为固定的邮政业务。次年,美国邮政管理局订购了500辆Ranger电动车用于邮政业务。这款车采用镍氢蓄电池,续驶里程为9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电动车订单。

2003年

超越3号

中国人的清洁汽车之梦

说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燃料电池车之父”万钢教授。2000年,万钢教授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2000年底,在德国留学和工作多年的万钢回到中国,被中国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并作为第一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其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取得了快速的进步。

2003年,同济大学燃料电池车研发团队在万钢教授的带领下,成功研制中国第一辆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并开始示范运行。这是中国电动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车搭载了国内自主研制的30千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采用高压氢气作为燃料。至2004年底,在第一代车型的基础上,又相继推出了“超越二号”和“超越三号”。2008年,超越系列的后续车型作为奥运会用车亮相在北京,圆了中国人的清洁汽车之梦。

参考文献:《汽车构造》第二版主编:臧杰阎岩

《电动汽车技术》主编: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

《电动汽车发展史》主编:ErnestH.Wakefield

《电动汽车简史》主编:周苏

《电动汽车简介》来源:百度文库

中国电动汽车杂志社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11579156.html,/shop/Dshopindex-77277.html

EV ZONE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11579156.html,/about/

图片来源:google图片库;百度图片库;ev zone。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综述

.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计算机晶体管 . 大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银河I”巨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CPU)遭重创龙芯 一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与发展 ..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 .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并生产了50台左右 . .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生产了约200台 . .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中国用了7年时间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

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 .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 二.中国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 .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 . 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时间,这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而美国用了8年 .

中外世界各国电动汽车地发展

中外世界各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金炜众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 摘要:自研发出世以来,电动汽车经历曲折的百年历史。如今,电动汽车有着零排放、低噪音和高效率 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家高度重视。美国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较快;日本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与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法国将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命名为“绿色”事业;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电动汽车;发展历史;政策;零排放;低噪声 1.引言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无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噪声也较小,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同时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受到世界各发达国高度重视。 2.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 电动汽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834年,那年ThomasDave Venport制造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它由一组不可充电的干电池驱动,只能行驶一小段距离。第一辆以可充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于1881年在法国巴黎出现,它是法国工程师Gustave Trouve 装配的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 1886年,rankSprague设计生产了有轨电车。从此,电动汽车流行起来,在车辆运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成为金融巨头的代步工具及财富的象征。1890年,美国人里克制成美国第一辆三轮电动车;1891年,美国人莫里森制成了第一辆四轮电动车,这使电动车向实

用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19世纪末,许多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公司都开始生产电动汽车。最早的电动汽车制造厂是由Morris和Salom拥有的电动客车和货车公司。另一个比较早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是Pope制造公司,到1898年底,Pope造了大约500辆Columbia型电动汽车。英国的伦敦电动出租汽车公司1897年生产了15辆电动出租车。法国的BGS 公司在1899 -1 906年也生产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商用型电动汽车,包括小汽车、货车、客车和豪华轿车。 第一辆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汽车是电动汽车,即“Jamais Contente”,由一个比利时人驾驶,它是一辆子弹头的电动赛车,在1899年5月创下时速为110公里的记录。 进入无马车时代以后,电动汽车进入了一个商业化的发展阶段,此时的电动汽车有辐条车轮、充气轮胎、舒适的弹簧椅和豪华的车装饰。到1912年,美国有34000辆电动汽车注册。 1911年,Kettering发明了汽车发动机起动机,使得燃油汽车对于电动汽车司机来说更具吸引力,从此打破了电动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而福特大批量生产福特T型车,使其价格从1909年的850美元降到了1925年的260美元,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消失。燃油汽车的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的2~5倍,且使用成本低,到19世纪5O年代,电动汽车几乎消失了。[1]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警醒,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知,公众对核事故风险的担忧等,促使世界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未来二三十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集中供应能源体系将转变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多样的、分布与集中供应相结合的智慧网联、可持续能源体系。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理念,汽车节能、排放标准持续提升,促使以燃料节约化、排放洁净化、能源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节能环保汽车迅猛发展,推动了汽车动力技术创新变革。我们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与图解

E-bike

电动自行车工作原理 电动自行车是具有电力驱动、脚踏驱动、电力和脚踏并用等功效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原理和结构都不复杂,可以认为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加一套电机驱动机构组成(见图 1-1)。蓄电池经过一个控制器给一个电机送电,电机放在后车轮中,电机的旋转带动自行车的行进。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连接一个调速手柄,在脚踏中轴上装有助力传感器,转动调速手柄可以让控制器检测到不同的电压值,控制器根据电压值大小,模拟调节输送给电机电压的高低,从而控制了电机的转速。 图 1-1电动自行车控制方框图 控制器无刷电机控制的方法是根据电机的位置反馈信号,控制电机三相驱动上下臂MOS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电子换向。如下图所示,电机为三角形连接,三相驱动上下臂各MOS管导通顺序组合为:V1-V2,V2-V3, V3-V4,V5-V4,V5-V6,V1-V6。 图 1-2驱动电路

2 系统方框图 电动自行车采用SPMC65P2404A作为主控MCU。MCU主要任务是进行调速电压检测,电池电压检测,电流检测,过流中断检测,3路霍尔位置信号检测,1路霍尔位置信号中断检测,刹车信号检测,1:1助力检测,温度检测,故障显示输出,PWM控制电机转速输出,6路电机驱动输出,系统方框图如下: 图 2-1系统方框图 3 控制器电气规格 ★型式:直流无刷★额定功率:240W ★额定电压:36V ★额定转速:210R/MIN ★额定扭矩:8.5N.M ★欠压保护:31.5 ± 0.5V ★过流保护:15 ± 1A 4 控制器功能介绍 ★1:1助力;★刹车断电,刹车灯供电; ★自动巡航;★欠压保护(31.5V ± 0.5 ); ★电子刹车;★休眠省电功能。 ★过流保护(限流为15A ± 1 ); ★堵转断流(倒转,转把复位,重电源,自动复位);

电动汽车发展史

安徽科技学院 机械设计报告(论文) 题目:电动汽车发展史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工程102班 姓名:陈兴海 1608100205 李国炎 1608100214 束洋 1608100220 2012/9/15

电动汽车发展史 1834年 西博兰斯?斯特町(1785-1841)和他的电动车 电动汽车诞生于1834年,比内燃机汽车早了半个多世纪。内燃机汽车后来者居上,伴随了百年人类自由移动的圆梦过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在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 第一辆电动车是由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间发明的。这辆电动车所用的蓄电池比较简单,是不可再充的。随后,斯特町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组装了

一台电动三轮车,电磁感应原理在这辆电动车上的应用开启了新技术在电动车的应用之门。 1842年 19世纪初叶,在法拉第制出电动机模型后不久,美国的一位机械工人达文波特(1802-1851)在1836年用电动机带动木工旋床,1840年又带动报纸印刷机。1842年达文波特和戴维森一起制造出第一辆有真正实用价值的电动车,他们首次使用了不可充电电池。 1847年 1847年,法莫制造了第一辆以蓄电池为动力的、可携带两人的无导轨电动车。他把电动机装在一个轮车上,由48节格鲁夫电池供电。这是美国第一辆为世人所知的电动车。 1861年 1861年,巴奇诺帝设计了带槽的环形电枢,他发明的环形直流电动机大大增加了输出转矩。在此基础上,格拉姆又发明了环形无槽闭合电枢,它是现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形式。这一时期是直流电动机的技术发展初级阶段,即从模型到样机的逐步定型阶段。 1873年 戴维森发明的电动汽车

电动车的全车电路原理

电动车的全车电路原理 电动车电路原理图 电动车线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灯与喇叭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控制电机部分 您500W电摩也一样,大部分车子就是控制的正极,也就就是说车子负极全部相通!电池的正极出来后有个空气开关,然后空气开关上的出线直接连接到锁线与充电插孔线还有控制器电源部分的粗红线;经过锁线出来后的线分别连接到转换器(将48V转化成12V)与控制器电源部分的细红线,转换器三根线(细黑直接接电池负极就就是车子的负极;细红线接锁线,就就是48V正极;然后细黄线出来的就是12V)细黄的12V电出来后到喇叭开关,大灯开关,转向开关与刹把上的开关;然后打开后再到喇叭,大灯,转向灯 下面来说说控制电机部分,控制电机的东西就就是控制器(铝制盒子,上面有很多出线) 1电源部分(刚刚上面已经提到的)电源线就是三根线组成:粗黑—直接接电池负;粗红—直接接电池正,但就是要经过空气开关;细红—直接连接的就是锁的出电线 2电机部分:电机线就是由三根粗线与5根细线组成(这里就不细说)这八根线根据颜色连接在控制器上 3控制部分:转把(转把由三根线组成这里也不细说)刹把(电摩百分之九十九都就是高电平断电,前面已经说了刹把上的开关一边连接的就是12V正极,还有一边就连接在控制器的高电平刹车断电线上,刹车断电线一般就是绿黄色线) 4防盗部分:现在的大部分控制器都有外接防盗器功能,插上防盗器可以用防盗器的遥控器开关电源与锁电机,一共有5根线,市面上有两种插件方式,一种就是一个6孔插头,上面插着5根线(红,黑,兰,绿,橙)还有一种就是两个插件组成的(红黑插在一个插件上,兰绿橙插在一个4孔插件上) 5仪表显示线,电摩控制器一般就是紫色线,直接接仪表 电动车维修全集 电动车,全集,维修 ①:电动车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仪表显示正常,电机不转(1)故障原因①闸把损坏判断②调速转把损坏判断③电机损坏判断④控制器损坏(2)故障排除①拔下刹把插座(常开型刹把)。如电机运转,则为刹把故障,应更换刹把。②转把源5V电压正常,检测转把信号电压,转动转把,信号电压应在0、8~4、2V由低向高变化。如电压无变化且小于1V,则为转把故障或转把线有短路。如电压大于1V且变化正常,检测电机霍尔信号(黄、绿、蓝线)。如三相霍尔信号线电压全部为5V且接

电动车电路图和维修

电动车电源转换器电路图

3845内部结构及引脚功能 工作原理: 本图是根据实物剖析而来,电源经D2、R1为IC1提供+12V左右的电压,6脚输出脉冲经C4和变压器耦合后驱动Q1振荡,当Q1导通后输出电流通过L经C9滤波后向负载供电,当Q1截止时,变压器式电感B3磁能转变为电能,其极性左负右正,续流二极管D4导通,电流通过二极管继续向负载供电,使负载得到平滑的直流,当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时,从电阻R11、R10、R9组成的分压电路中得到取样电压送到IC1 2脚与内部2.5V基准电压比较后控制Q1导通脉宽,从而使输出电压得到稳定。当负载电流发生短路或超过8A时,IC1 3脚电压的上升会控制脉宽使Q1截止,以确保Q1的安全。 C8和R7构成振荡时间常数,本电路的振荡频率为65KHz,其计算公式为下: ①误差放大器输出/补偿 ②电压反馈输入 ③电流取样输入

④振荡电路时间常数 ⑤地 ⑥开关管驱动脉冲输出 ⑦电源 ⑧5V基准电压一般与振荡器相接 这是低电平刹车线路图

这是高电平刹车线路图 以上两个就是电动车整车线路图(简易) 电动车刹把原理详解 刹把的作用就是当刹车时,控制器检测到刹车信号,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断开电机供电,分为:机械常开,机械常闭,电子常高,电子常低。电子刹把是采用开关型霍尔元件的,所以有3条引线:电源(5V),信

号,地。在不刹车时有输出高低之分,所以叫常高,常低。现在市场上常用电子常高刹把。机械刹把的缺点是防水性能不好,长时间使用易发生接触不良,可靠性低,一般使用一年多,但价格便宜,电子刹把防水性能好,长时间使用不会有接触不良现象,但价格稍高,刹把有长线(1200MM)和短.(450MM)线之分,与不同车型配套使用。电子刹把供电电压范围为:4.5V-24V(与电机霍尔电压相同)。机械常开刹把和电子常高刹把都可以直接并联工作的(或门),而机械常闭刹把则串联工作(与门),电子常低刹把则用附加电路(电子开关线路)工作。如何改刹把? 电子刹把与机械刹把的区别就在于:电子刹把的刹车开关是由霍尔元件和磁钢组成的,其原理和无刷电机的霍尔一样,都是开关型的,霍尔元件靠感应磁钢的位置来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如捏住刹把后,霍尔元件和磁钢位置对应准确,输出高电平信号,信号驱动控制器内部的电子开关电路(NPN三极管组成),将转速信号与地旁路.还有一种是捏住后输出低电平信号,它驱动控制器内部由PNP三极管组成的电子开关电路,将转速信号与地旁路,机械刹把就很好理解了,内部就是一个常开开关,捏住刹把后开关闭合,将转速信号与地旁路,还有一种是常闭开关的刹把,因为现在市面上不常见了,就不介绍了,霍尔电子刹把的车子改为机械刹把的车子即把机械刹把的两根线(没有正负之分)其中一根线接信号线,另一根接负极线就可,红5V不用,其原理为:机械刹把两根线接在了控制器内部三极管(以常用的NPN电子开关电路为例)的集电极和负极上,因为集电极上就是控制器的转速信号经过的地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编年(1956-2006)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 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 计算技术发展道路” 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972年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 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电动汽车概论..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P1 一、汽车的发展及在社会中的地位P1 1.汽车的发展状况P1 (1)人力车和畜力车(2)蒸汽机车(3)电动汽车 2.汽车在社会中的地位P2 (1)汽车优化了交通结构(2)汽车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4)汽车产业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5)汽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二、汽车对环境及石油资源的影响P4 1.汽车对环境的影响P4 (1)汽车废气排放造成污染(2)汽车噪声污染 2.汽车加剧了石油资源的短缺P5 3.汽车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P5 三、电动汽车的优势P6 1.电动汽车可以较好地解决汽车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P6 2.电动汽车可以解决汽车队石油资源的依赖P6 3.电动汽车可以节约大量能源P6 第二节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P6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P6 1.第一次发展机遇P7 2.第二次发展机遇P7 3.第三次发展机遇P7 二、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P8 1.国内外电动汽车的研发计划P8 2.国内外电动汽车技术状况与应用现状P11 三、电动汽车发展展望P14 1.电动汽车的前景P14 2.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P14 3.电动汽车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P15 (1)车载电源:蓄电池、燃料电池(2)电动机及控制器(3)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第二章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 第一节电动汽车用蓄电池概述P17 一、蓄电池的发展概况与存在的不足P17 1.蓄电池的发展概况P17 2.蓄电池存在的不足P17 (1)能量密度低(2)充电时间长(3)价格高且使用寿命短(4)汽车附件的使用受到限制 二、蓄电池的分类P18 1.按蓄电池电解质分类P18 (1)酸性电池(2)碱性电池(3)中性电池(4)有机电解液电池 2.按蓄电池所用正、负极材料不同分类P18 (1)锌系电池(2)镍系电池(3)铅系电池(4)锂系电池(5)金属空气电池 三、蓄电池的性能参数与常用术语P19 1.蓄电池的性能参数P19 (1)电压:开路电压、放电电压、充电电压 (2)内阻 (3)容量:理论容量、实际容量、i小时放电率容量、额定容量 (4)能量:标称能量、实际能量、比能量、能量密度 (5)功率:比功率、功率密度 (6)寿命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doc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余磊 摘要:目前,全球的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石油,而有限的石油资源也同时向高速发展的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已不同于昨日。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的腾飞,能源消耗日渐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汽车能源消耗不仅是造成全球石油短缺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技术政策扶持企业创新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术、新结构的汽车。按动力源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FCEV)。按照电池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目前由于全球汽车新能源技术比较繁多,每个国家在这个技术上侧重点不尽相同。欧、美、日各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但在不同时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是不同的。 一、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种类 (一)、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二)、纯电动汽车

5-3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开篇语: 从1953年1月我国成立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到今天,我国计算机科研人员已走过了近五十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历程。从国外封锁条件下的仿制、跟踪、自主研制到改革开放形势下的与"狼"共舞,同台竞争,从面向国防建设、为两弹一星做贡献到面向市场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源泉,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立一个又一个永载史册的里程碑。 一、华罗庚和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 华罗庚教授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 早在1947~1948年,华老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和冯·诺依曼(J·Von Neunann)、哥尔德斯坦(H·H·Goldstime)等人交往甚密。华老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深受冯·诺依曼等的赞誉。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冯让华老参观他的实验室,并经常和华老讨论有关的学术问题。这时,华罗庚教授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回国后也要在中国开展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任务就是要设计和研制中国自己的电子计算机。 1956年春,由毛泽东主席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教授担任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8月,成立了由华罗庚教授为主任的科学院计算所筹建委员会,并组织了计算机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方法专业训练班,并首次派出一批科技人员赴苏联实习和考察。 同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二、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研制(1958-1964年) 我国的计算机制造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中期。1957年下半年,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正式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北京有线电厂(原738厂)共同承担。在那个独特的历史年代里,闵大可教授率队赴苏考察。根据(前)苏联提供的M-3机设计图纸经局部修改,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科院计算所等单位完成了我国第一台小型电脑。1958年6月,该电子计算机安装调试,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为纪念这个日子,该机定名为八一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后改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共生产36台。103机,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当时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十次,后来安装了自行研制的磁心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 1

电动汽车充电桩发展历史

电动汽车充电桩发展历 史 https://www.doczj.com/doc/11157915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修建充电站和小型充电桩等设施,也可以把现有一些分布过密的加油站改建成充电站。这种充电站外形类似加油站,但投资成本仅为普通加油站的10%,并且安全要求比加油站低。 日本情况 在日本,与各汽车厂商产生密切伙伴关系的是日本最大电力公司东电。不久前,它成功开发大型快速充电器,使得充电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提高了日本普及使用电动车的可能性。东电指出,每10分钟完整充电,所能行驶的路程是60公里。为了方便驾驶人上街时也能充电,就必须通过一项大型的基础设备建设工程来推动。与此同时,东电也宣布基于“环保”、“经济”等考虑,将引进3000辆电动车作为营业、服务用途。 每设立一个充电器所需费用是400万日元。该公司准备在日本的超市停车场、便利店及邮政局等公共场所内陆续建设充电器设备。使得人们在下车购物,办事时就可让汽车补充电源。日本汽车业界认为,电动车适合都市型驾驶,预计只要充电基础设备齐全,很快就会被一般消费者接受。 欧洲各国情况 法国资助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长期创新,以法国电力公司为主导电力公司每年编制1.1亿以上法郎预算(占该公司营业收入0.05%),投入电池、充电器的研发,在巴黎设有几百个充电器,凡重要停车场都设有充电器,配置电动汽车充电的专用插头。 德国也规划在5年内免除电动汽车税及重量税;企业研制电动汽车可享受5年免税大部分充电站(68%)完全免费,少部分收取充电费或停车费。 我国现状 日产汽车与中国工信部建成合作关系。日产汽车将为工信部提供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信息,制定包括电池充电网络建立和维护、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的综合规划。武汉将成为日产汽车在国内推行其零排放汽车计划的首个试点,今后武汉必须沿用日产的标准,这将确立日产在电动车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7月14日据深圳传来的消息,未来该市可能会采购比亚迪30辆双模电动车作为出租车。根据此前比亚迪的介绍,这款F3双模电动车的百公里耗电为16度,大约为9元。比亚迪一位负责人士表示,比亚迪已经在深圳建设一批充电桩来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但是范围只限于深圳主城区附近。 安徽省地方性政策也指出,未来城市新增公交车和出租车一律购买安徽省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新能源

常用电动车控制器电路及原理大全

!!电动自行车控制器电路原理分析 目前流行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大都使用直流电机,对直流电机调速的控制器有很多种类。电动车控制器核心是脉宽调制(PWM)器,而一款完善的控制器,还应具有电瓶欠压保护、电机过流保护、刹车断电、电量显示等功能。 电动车控制器以功率大小可分为大功率、中功率、小功率三类。电动自行车使用小功率的,货运三轮车和电摩托要使用中功率和大功率的。从配合电机分,可分为有刷、无刷两大类。关于无刷控制器,受目前的技术和成本制约,损坏率较高。笔者认为,无刷控制器维修应以生产厂商为主。而应用较多的有刷控制器,是完全可以用同类控制器进行直接代换或维修的。 本文分别介绍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电动自行车控制器整机电路,并指出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及其特点。所列电路均是根据实物进行测绘所得,图中元件号为笔者所标。通过介绍具体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有刷控制器实例 (1)山东某牌带电量显示有刷控制器 电路方框图见图1。 1)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图见图2所示,该控制器由稳压电源电路、PWM产生电路、电机驱动电路、蓄电池放电指示电路、电机过流及蓄电池过放电保护电路等组成。

稳压电源由V3(TL431),Q3等元件组成,从36V蓄电池经过串联稳压后得到+12V电压,给控制电路供电,调节VR6可校准+12V电源。 PWM电路以脉宽调制器TL494为核心组成。R3、C4与内部电路产生振荡,频率大约为12kHz。 H是高变低型霍尔速度控制转把,由松开到旋紧时,其输出端可得到4V—1V的电压。该电压加到TL494的②脚,与①脚电压进行比较,在⑧脚得到调宽脉冲。②脚电压越低,⑧脚输出的调宽脉冲的低电平部分越宽,电机转速越高,电位器VR2用于零速调节,调节VR2使转把松开时电机停转再过一点。 电机驱动电路由Q1、Q2、Q4等元件组成。电机MOTOR为永磁直流有刷电机。TL494的⑧脚输出的调宽脉冲,经Q1反相放大驱动VDMOS管Q2。TL494的⑧脚输出的调宽脉冲低电平部分越宽,则Q2导通时间越长,电机转速越高。D1是电机续流二极管,防止Q2击穿。TL494的⑧脚输出低电平时,Q1、D2导通,Q4截止,Q2导通;TL494的⑧脚输出高电平时,Q1、D2截止,Q4导通,迅速将Q2栅极电荷泄放,加速Q2的截止过程,对降低Q2温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蓄电池放电指示电路由LM324组成四个比较器,12V由R24、VR1、VR4、VR3、VR5、R21分压形成四个不同基准电压分别加到四个比较器的反相端。蓄电池电压经R23和R22分压加到每个比较器的同相端,该电压和蓄电池电压成比例。VA=VB*R22/(R22+R23)。当蓄电池电压不低于38V时,LED1、LED2、LED3均点亮;当电池电压低于38V时,LED3熄灭;当电池电压低于35V时,LED2熄灭;当电池电压低于33V时,LED1熄灭,此时应给电池充电。调节VR1、VR4、VR3可分别设定LED3、LED2、LED1熄灭时的电压。LED4用作电源指示,LED5用作欠压切断控制器输出指示。 蓄电池过放电保护当蓄电池放电到31.5V时.LM324的①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5导通,约5V电压加到TL494的死区控制端④脚.该脚电位≥3.5V,就会迫使TL494内部调宽脉冲输出管截止,从而使三极管Q1、Q2截止,电机停止运转,蓄电池放电停止,进入电池保护状态。此时LED5点亮,指示出该状态。VR5用于设定电池保护点电压。

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一、电动汽车概况 (一)国外电动汽车的概况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由于新技术发展的推动和政府对汽车排放越来越苛刻,各大汽车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为了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关国家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对电动汽车购买者的优惠政策,对燃油汽车使用者的限制政策,还有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和优惠政策等,这些政策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美国 美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得到了来自法律、政府的资金和科研力量的支持。1976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电动汽车和复合汽车的研究开发和样车试用法令》,以立法、政府资助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加速发展电动汽车。1990年,加利福尼亚州在为防止大气污染而制定的限制法规中规定:到1998年,“零污染”汽车的销售额要占新车销售额的2%;到2000年,“零污染”汽车的销售额要占新车销售额的5%;到2003年,“零污染”汽车的销售额要占新车销售额的10%。随后,美国东部的10个州也都通过了相应的法规。法规的强力推行,促进了电动车小批量、商业化生产和实践应用。此后,美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开发生产电动汽车的政策。这些因素加快了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进程。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1991年签订协议,合作研究电动汽车车用先进电池,成立先进电池联合体,同年7月美国电力研究院参加了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1992年,美国电力研究院、克莱斯勒公司与南加州爱迪生公司共同开发50辆电动货车。统计数据表明,美国1995年有190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共有电动汽车2000多辆。福特汽车公司投资1.5亿英镑开发电动汽车,1993年研制成功,分赴美国各地进行试运行,采用480个钠硫单位电池,取代原来的铅酸蓄电池。福特公司还在德国投资3500万美元,成立欧洲研究中心,从事环保车的开发和研究,福特公司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P2000是以氢为燃料的电动汽车,它是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通用公司1990年在洛杉矶展出“冲击”牌电动轿车,1994年生产50辆。通用公司欧洲分公司还建立了一个全球代用燃料推进中心(GAPC),从事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他们在Opel Vauxhall Zafira轿车上装上燃料电池,采用甲醇作为燃料。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功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制成首辆可驾驶的零污染环保汽车—“NECAR4”。该车在充电后可连续行驶450Km,最高时速可达145Km。 出于成本和技术可行性的考虑,美国政府似乎逐渐将重心从清洁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转向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奥巴马的倡导下,联邦政府为推进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强力的措施,并斥资140亿美元支持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费者购车补贴和政府采购。美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个总额为250亿美元的基金,以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厂商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生产。美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研发汽车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预计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车中一半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美国本土将有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 (2)日本 从世界范围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看,日本是最早开始发展电动汽车的国家之一。日本国土狭小,石油资源匮乏,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油价很高。同时,日本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很大,城市污染严重。因此,日本政府特别重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很早就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布置和计划。日本政府将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清洁动力

比亚迪发展简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5万人。 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五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G3R、L3/G6、速锐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 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通过这笔收购,比亚迪拥有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 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2009年,比亚迪计划将推出纯电动汽车。 比亚迪的汉语拼音“Bi Ya Di”首个字母缩写BYD,比亚迪公司用其企业文化“build your dreams”来诠释,意为“打造你的梦想”。2012年中日发生钓鱼岛争端时,“BYD”被网友戏称为“保鱼岛”。几年前,2008年,BYD一度被人联系到中国人的粗话,不过,比亚迪似乎不受这个影响,或者说反而受到了正面的影响,发展越来越好,2008年后,比亚迪股票因为受到巴菲特青睐的缘故,港股最高涨到元港币。随后几年,比亚迪陆续推出新产品,包括S6、G6、速锐

电动汽车发展历程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及地区简况 供稿人:祝毓供稿时间:2007-9-24 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充电蓄电池)作为储能方式、用电动机为动力来驱动车轮行驶,不仅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还有动能来源广泛的优点,可以利用水力、风力、核能等发电或利用电力系统低谷期给蓄电池充电,从而提高电网效能。 历史沿革 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中发展时间最长。自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汽车以来,20世纪初第一次达到生产高峰,占领了40%的汽车市场。后来由于电子启动器的发明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性差的原因,在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1974年-1975年和1979年-1982年欧美两次能源危机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研制重新进入高峰。这一阶段汽车电力电子学尚未建立,既没有完善的科学理论做指导,更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汽车电力电子装置可供采用。特别是,当时仅有铅酸蓄电池可供使用,而铅酸蓄电池体积大、质量重,能量密度小、功率密度低,充电时间长,每次充足电后续驶里程较短,再加上电力传动系统的制造成本过高等因素困扰,1997年以后绝大多数公司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代纯电动汽车的出现,是以汽车电力电子学的最新发展为基础的,其技术亮点包括高能量密度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的发明,以及乘用车电动轮技术的开发和实用化等。虽然,纯电动汽车离真正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与第一代纯电动汽车相比,它已经在充电时间、续驶里程、动力性、快速充放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汽车相比,第二代纯电动汽车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控制精确度高于混合动力车,风阻系数可降至0.19,整车质量大大低于燃料电池车,CO2排放量低于同级别汽油车,使用过程的能耗费用低于汽油车。当然还存在技术瓶颈和若干问题。 地区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中,各个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依据自己的评估作了不同的选择,对纯电动汽车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从当前整体情况看,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国家与企业较多,选择重点研发与产业化纯电动汽车的较少。 1、美国 199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协议,成立了“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高能电池,并且与美国能源部签订协议在1991~1995年间投资2.26亿美元来资助电动汽车用高能电池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克林顿政府曾制订了发展电动车的“新一代汽车伙伴(PNGV)计划”,

电动车无刷控制器电路图(高清)

(原文件名: 1.gif) 图1:350W 整机电路图 整机电路看起来很复杂,我们将其简化成框图再看看: (原文件名: 2.gif)MJdrf* .4* i.w wi 今以应用最广泛的以PIC16F72为智能控制中心,350W的整机电路为例,整机电路如图1 :

图2:电路框图

电漪俱忻 —)HlSft曲5井 ■rd; ____ > ____ 〉 电路大体上可以分成五部分: 一、电源稳压,供应部分; 二、信号输入与预处理部分; 三、智能信号处理,控制部分; 四、驱动控制信号预处理部分; 五、功率驱动开关部分。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此电路最核心的部分:PIC16F72组成的单片机智能处理、控制部分,因为其他电路都是为其服务或被其控制,弄清楚这部分,其它电路就比较容易明白。 (原文件名:3.gif) RAIANI RAl'AHI RAJAN J- RM1CN KASAN4 VSSGND OSCl (JtiLZ RCD RCI AL3 RFT.fm 1W RSI RR5 RB2 uiy RHMNT 心 M27 RC6 R£ H L4 孕FANG》 C2i ,打4小) I* GND0 MCVPP < 4h^j : 25 14

图3:PIC16F72在控制器中的各引脚应用图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PIC16F72的外部资源:该单片机有28个引脚,去掉电源、复位、振荡器等,共有22个可复用的IO 口,其中第13脚是CCP1输出口,可输出最大分辨率达10BIT的可调PWM信号,另有AN0-AN4共5路AD模数转换输入口,可提供检测外部电路的电压,一个外部中断输入脚,可处理突发事件。内部软件资源我们在软件部分讲解,这里并不需要很关心。 各引脚应用如下: I : MCLR复位/烧写高压输入两用口 2:模拟量输入口:放大后的电流信号输入口,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A-D转换后经过运算来控制PWM的输出,使电流不致过大而烧毁功率管。正常运转时电压应在0-1.5V左右3:模拟量输入口:电源电压经分压后的输入口,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A-D转换后判断电池电压是否过低,如果低则切断输出以保护电池,避免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正常时电压应在3V以上 4 :模拟量输入口:线性霍尔组成的手柄调速电压输入口,单片机根据此电压高低来控制输出给电机的总功率,从而达到调整速度的目的。 5 :模拟/数字量输入口:刹车信号电压输入口。可以使用AD转换器判断,或根 据电平高低判断,平时该脚为高电平,当有刹车信号输入时,该脚变成低电平,单片机收到该信号后切断给电机的供电,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6 :数字量输入口:1+1助力脉冲信号输入口,当骑行者踏动踏板使车前行时,该口会收到齿轮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该信号被单片机接收到后会给电机输出一定功率以帮助骑行者更轻松地往前走。 7 :模拟/数字量输入口:由于电机的位置传感器排列方法不同,该口的电平高低 决定适合于哪种电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所谓120°和60°排列的电机。有的控制器还可以根据该口的电压高低来控制起动时电流的大小,以适合不同的力度需求。 8:单片机电源地。 9:单片机外接振荡器输入脚。 10 :单片机外接振荡器反馈输出脚。 II :数字输入口:功能开关1 12 :数字输入口:功能开关2 13 :数字输出口:PWM调制信号输出脚,速度或电流由其输出的脉冲占空比宽度控制。 14 :数字输入口:功能开关3 15、16、17 :数字输入口: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入口,单片机根据其信 号变化决定让电机的相应绕组通电,从而使电机始终向需要的方向转动。这个信号上面讲过有120。和60。之分,这个角度实际上是这三个信号的电相位之差,1 20°就是和三相电一样,每个相位和前面的相位角相差120。60°就是相差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