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化学 6年高考4年模拟汇编: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

2013年高考化学 6年高考4年模拟汇编: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

2013年高考化学 6年高考4年模拟汇编: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
2013年高考化学 6年高考4年模拟汇编: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

【化学精品】2013版《6年高考4年模拟》

化学反应速度及化学平衡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荟萃

2012年高考题

1. [2012·江苏化学卷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 <0

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2(g)+3H2(g)2NH3(g) △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

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B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

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一般是常识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仅在高温下自发。内容来源于《选

修四》P34-P36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中铁为负极,更易被氧化。

C.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越热越电离,水

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2012·江苏化学卷14]温度为T 时,向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 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 mol ·L -1·s -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 ·L -1,则反应的△H <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

小于80%

C 解析:本题素材似乎来源于《选修四》课本第32页习题的第8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

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理解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

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反应在前50 s 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前50 s 内PCl3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而不是PCl3

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B.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应先求平衡常

数K 为0.025,再求浓度商(Qc )为0.02,K >Qc,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 ,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

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2O 转化率减小,H2O 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D.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先建立原容器两倍关系的模型,即与原平衡完全等效,再把容器两倍

关系压缩成原容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应大于80%

3.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22()2()2()(1)SO g CO g CO g s ++ 催化剂 0h ?<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 .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分享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2SO 的转化率

D .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考查考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

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A 项错误;

硫为固体,减少其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B 项错误;升温,平衡左移,SO2的转化率降低,

C 项错误;只有温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的平衡常数,故

D 项正确。

4.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燃料R 降解反

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50min 之间,pH=2和pH=7时R 的降解百分率

相等

B .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 .R 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 .在20-25min 之间,pH=10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 —1·min —1

A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读出pH =2时,曲线下降是最快

的,说明溶液的酸性越强,降解速率越大,所以B 项错

误。一般来说,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R 的

起始浓度越小,其降解的速率越小,C 项错误。D 项中可

计算出其速率为0.04×10—4mol·L —1·min —1,D 项错误。

A 项中R 都是完全降解,降解百分率都是100%。这题是

选择题的创新点,题给信息量大,考查学生能力全面,

尤其是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其中D 项要注意横坐标的数

量级,不太细心的同学要吃亏。

5. [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13]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 △H1<0;

x(g)+3y(g) 2z (g) △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 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 气体,反应器中温度

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 气体,y 的物质的量

浓度增大

C

6. [2012·四川理综化学卷1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 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 2SO2+O2 催化剂

加热 2SO3;△H <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0.315mol 时反应达到平衡,在相

同的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8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将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过量BaCl2溶液中,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61.980g

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是90%

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及计算。SO3的生成速率和SO2的消耗速率都是正反应速率,两者始终相等,不能说明已达平衡,A错;由于正反应是放热的,所以降温时平衡右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正反应速率较小程度小于逆反应速率,B错;根据化学方程式知: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是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量的2倍,即0.63 mol,SO2不与BaCl2反应,则生成硫酸钡为0.63 mol,得到146.79 g,C错;根据平衡前后的压强比知反应前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0.315 g,即减小1-82.5%=17.5%,所以反应前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8 mol,O2为1.1 mol,则SO2为0.7 mol.消耗的SO2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即0.63 mol,转化率为0.63 mol/0.7 mol=90%,D正确。

7. [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6]已知2SO2 (g) + O2 (g) 2SO3 (g);ΔH =-197 kJ·mol -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 ;(丙) 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 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 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 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G 丙> 2Q乙

答案:B

考查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有些单一。等温等容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规律:将起始投料量按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投料量相等,则建立的化学平衡是等效的,简称“ 等量等效” 。这种情况下的等效平衡中的“ 等效” 指平衡体系中的各种性质( 各对应物的浓度、体积分数、转化率、物质的量) 是完全相同的。类似于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也可叫“ 全等平衡” 。甲和乙容器内的平衡是完全相同的平衡(等同平衡),各物理参数除热量都相同。甲和乙的比

较可用下图处理帮助理解

P甲<2P乙,m甲>2m乙,K甲<K乙,Q乙=197-Q甲,Q甲不等于Q乙所以选B

8.[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 H2O(g) ???→

←???

催化剂

CO2(g) + H2(g) △H <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增加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增大CO 的浓度

D 更换催化剂

B 【解析】CO(g)+ H2O(g) ???→

←???

催化剂

CO2(g) + H2(g) 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

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考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改变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

移动。

②改变浓度:若Qc <Kc ,化学平衡正向(向右)移动。若Qc >Kc ,化学平衡逆向(向左)

移动。

③改变压强:若Qp <Kp ,化学平衡正向(向右)移动。若Qp >Kp ,化学平衡逆向(向左)

移动。

【点评】: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

掌握程度;题目推陈出新,难度适中,貌似简单,实则有一定的陷阱,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理解不深刻的考生容易出现失误,非常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要求。

9. [2012·海南化学卷15](9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反应初始

6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 时c(A)= mol·L-1, C 的物

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答案】(1)c (C )c(D)c(A )c(B ) < (2)0.022 mol·L-1 0.09mol 80% 80%

(3)c

(4)2.5

【解析】 (1)因反应中的物质都是气体,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其K=c (C )c(D)c(A )c(B )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 值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即ΔH<0。

(2)υ(A)=0.003 mol·L -1·s-1 ,则6s 后A 减少的浓度c(A)= υ(A)t=0.018 mol·L -1,故剩余的A

的浓度为0.2mol 5L

-0.018 mol·L-1=0.022 mol·L-1;A 减少的物质的量为0.018 mol·L-1×5L=0.09mol ,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关系,生成的C 的物质的量也为0.09mol 。

设830℃达平衡时,转化的A 的浓度为x ,则:

A(g)+B(g)C(g)+D(g)

起始浓度(mol·L -1) 0.04 0.16 0 0

转化浓度(mol·L -1) x x x x

平衡浓度(mol·L -1) 0.04-x 0.16-x x x

有:x×x ( 0.04-x)×(0.16-x)=1, 解得x =0.032,故A 的转化率α(A)=0.032 mol·L -10.04 mol·L -1

×100%=80%;由于容器的体积是固定的,通入氩气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不

移动。

(3)由于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容器中压强、气体的密度都永远不变,故a 、b 错;

c(A)随反应的进行要减小,故c 可以;不论是否达平衡,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

量永远相等,故d 错。

(4)反应“ C(g)+D(g)A(g)+B(g)”与“A(g)+B(g)C(g)+D(g)”互为逆反应,平衡常数互

为倒数关系,故1200℃时,C(g)+D(g)

A(g)+B(g)的K=10.4

=2.5。 10. [2012·海南化学卷20-II ]

【答案】(1)液化、分馏 与C 反应后除去CO2 C+H2O

高温CO+H2、CH4+H2O 高温CO+3H2

(2)合成塔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3)冷却塔 n 高温气体由冷却塔的上端进入,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果好

(4)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

(5)13.8

【解析】 (1)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

加热,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故分离方法是液化和分馏。

另一种方法是将空气与C 反应后除去CO2。采用煤和天然气制备H2的方程式为:

C+H2O 高温CO+H2、CH4+H2O 高温CO+3H2。

(2)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的反应是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3)冷凝分离氨气的设备为冷却塔;为了增强冷却效果,冷却水应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却效

果好。

(4)设备c 是分离器,能将液氨和未反应的原料分离。

(5)设CO 、H2O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x 、y ,且CO 的转化率为90%,则:

CO2(g)+H2(g)CO(g)+H2O(g)

起始浓度(mol·L -1) x y 0 0

转化浓度(mol·L -1) 0.9x 0.9x 0.9x 0.9x

平衡浓度(mol·L -1) 0.1x y -0.9x 0.9x 0.9x

K =)()()

()(222H c CO c O H c CO c =0.9x·0.9x 0.1x (y -0.9x)

=0.627,得:y x =13.8,只要增加H2O 量,就可提高CO 的转化率。

11.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23](1)元素M 的离子与NH4+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则M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 HSO3—+OH —水解平衡的事实

是 (填序号)。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红色退去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

(4)元素X 、Y 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2X 和Cu2Y 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

D 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

aOH 22u N D Cu X C Y ????→?????→????→过量浓硝酸一定量的溶液澄清溶液悬浊液

①非金属X Y(填“>”或“<”)

②Cu2Y 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 (g )2C (g )+D (s )反

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

度的变化关系: 。

物 质

A B C D 起始投料/mol

2 1 2 0

解析:(1)铵根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与之相同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则M 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

(3)选C ,ABC 三个选项描述都是正确的,但要说明亚硫酸钠显碱性是亚硫酸离子水解造

成的,存在水解平衡这一事实。比如说向氢氧化钠这样的碱溶液中加入酚酞后变红,用AB

两项中的试剂都可褪色,但用C 中的试剂就不行。选择试剂最好是中性,并与亚硫酸根离

子反应,使水解平衡移动,这样一比较C 可以充分说明亚硫酸钠显碱性是亚硫酸离子水解

造成的。

(4)先推断元素,悬浊液与D 的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则Y 为

O 元素,X ,Y 同主族,则X 为S 元素。问题就很好回答,非金属性X <Y ,Cu2O 与浓硝

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NO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并配平可写出方程式:Cu2O+6HNO3

(浓)=2Cu(NO3)2+2NO2↑+3H2O

(5)在恒容绝热的情况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压强升高,可推知气体体积变大,说明

反应是向左移(注意D 为固态)。另外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压强升高,温度升高,如果正反

应是放热的情况下,则是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符合题目情况。因此推出正反应是放热反

应,那平衡常数与温度成反比。

23题考查得都是主干知识,只是觉得拼盘得太明显,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是否可

用10电子,18电子微粒把它们串起来,比如Na+,Al3+,O2—,S2—。其中第4问涉及有

机化学知识,把知识很好的揉合在一起,第3问,第5问要求思维推理能力较高。

12.[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24](1)电镀是,镀件与电源的 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

单质沉淀在镀件表面形成的镀层。

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

用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

应。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 变化如右

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 控制在12.5

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i )中Cu2(OH)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ii )所加试剂起调节pH 作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在步骤(iii )发生的反应中,1molMnO2转移2个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步骤(iv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244244263e 26e()()6F NH SO H O NH F SO OH H +-+

+++=↓+ 过滤后母液的pH=2.0,c (3+e F )=a mol·L —1,c (4NH +)=b mol·L —1,c (24SO -)=d mol·L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a 、b 、d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电镀池中,镀件就是待镀金属,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镀层金属为阳极,

与电源正极相连。

(2)①要把铜从铜盐中置换铜出来,比如用铁就可以,铁是作还原剂的,所以加入还原剂,②根据图示信息,pH=8—9之间,反应速率为0,所以要使反应停止,调节溶液的pH至8—9 之间,可见读图信息的重要性。

(3) ①碱式碳酸铜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直接写,用观察法配平。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②题目要求调高PH,铵根离子显酸性,碳酸氢根离子显碱性,则起作用的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

③依题意亚铁离子变成了铁离子,1mol MnO2转移电子2 mol,则锰元素从+4变成+2价,溶液是显酸性的,方程式经过观察可要补上氢离子,综合上述分析可写出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④氢离子浓度为10-2,依据K的表达式马上就可写出来K= 。

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的流程,这个信号在质检题中已经给出,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难度不大。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对图中信息的获取要求较高。

13. [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27](15分)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 2(t-BuNO) 。

(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 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 %。列式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 = 50.5 kJ·mol-1,活化能Ea = 90.4 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4)该反应的ΔS 0(填“>”、“<”或“=”)。在 (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

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5)随着该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

的关系(即比色分析),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于比色分析的仪器 是 。

A .pH 计

B .元素分析仪

C .分光光度计

D .原子吸收光谱仪

(6)通过比色分析得到30℃时(t-Bu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同一图

中绘出t-BuNO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解析:(1)物质t-BuNO)2是2-甲基2-亚硝基丙烷二聚体。在正庚烷溶剂中会部分分解为

t-BuNO (2-甲基2-亚硝基丙烷),反应:

(t-BuNO)2 2(t-BuNO) 。对于这种物质没有

过,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的反应也没有见到过,很陌生,这就给解题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

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分解反应,一个可逆反应,只要按常规的化学平衡三段式方法解题就

可求得20℃时平衡常数。

(t-BuNO)2 2(t-BuNO)

c0 0.5 0

c 转 -x -2x

c 平 0.5-x 2x

已知20℃时(t-BuNO)2的平衡转化率α= 解得 X = 0.325 mol·

L-1

由于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只有一种,因此也可以用下列方法来求平衡常数:已知

20℃时(t-BuNO)2的平衡转化率α=65 % , 则

(t-BuNO)2 2(t-BuNO)

平衡时: C0(1-α) 2c0α

平衡常数()()1

-1020L mol 4.2L mol 65.0165.065.05.0412?=?-???=-=-ααc c K

(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即增加反应物(t-BuNO)2的浓度,虽然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由于 (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是减小的。

保持温度20℃不变,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平衡转化率越小,K 值越小。已知该反

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则(t-BuNO)2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3)由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 = 50.5 kJ·mol-1,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排除能量关系图B和C,又依据活化能Ea = 90.4 kJ·mol-1,Ea-ΔH<50.5kJ·mol-1, 能量关系图A中, Ea-ΔH.>50.5 kJ·mol-1,Ea与ΔH的比例不对。而能量关系图D是合理的。

(4)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所以是一个混乱度增加(熵增)的反应,ΔS>0;而该反应又是一个吸热反应,ΔH>0,所以该反应应在较高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5)现代化学分析中,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用用于比色分析的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颜色深浅,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即比色分析),从而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pH计是测定溶液pH的仪器。

(6)在图中绘出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先从图中30℃时(t-BuNO)2浓度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曲线上,分别查得1min、3 min、4.5 min、8 min等时刻时(t-BuNO)2的浓度,然后按

(t-BuNO)2 2(t-BuNO)

c0 0.05 0

c转-x -2x

c某时刻0.5-x 2x

求出1min、3 min、4.5 min、8 min等时(t-BuNO)的浓度,最在图上找出相应的点,连成平滑

曲线即可(见答案)。

答案:(15分)

(1)

()

()1-

1

2

0L

mol

4.2

L

mol

65

.0

1

65

.0

65

.0

5.0

4

1

2

?

=

?

-

?

?

?

=

-

=-

α

α

c

c

K

(2)减小小于(3)D

(4)>较高(5)C

(6)

14. [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29](14分)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1)工业上尿素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

(2)当氨碳比322()4,()n NH CO n CO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29图1所示。 ①A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CO2) B 点的正反应速率为V 正(CO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

(3)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29图2。

①电源的负极为 (填“A ”或“B ”)。 ②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 。

③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 与电解前相比将 ;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L (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 g

29. 【答案】(1)2NH3+CO2CO(NH3)2+H2O (2)①小于②30%(3)①B ②2Cl-—2e-=Cl2↑, ③不变;7.2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知识

溶液29题 图2

α(CO 2t/min 29题 图1

15. [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31](16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_______。Na2S2O3,<2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x=__2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反应物K2S2O8浓度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到达实验目的。

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2Li(s)+I2(s)=2LiI (s)△H

已知:4Li(s)+O2(g)=2Li2O(s)△H1

4 LiI(s)+O2(g)=2I2(s)+2Li2O(s)△H2

则电池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___________极。

(△H1-△H2)/2; 负极

16. [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32](17分)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主要成分有和以及未溶杂卤石。Ca(OH)2 Mg(OH)2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K2CO3 H2SO4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

随着温度升高,

①②

①在同一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②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短。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已知298K 时, Ksp(CaCO3)=2.80×10—9, Ksp(CaSO4)=4.90×10—5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K=1.75×104

17. [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29] (16分)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1)=2CO2(g)+3N2(g)+4H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 (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

mol·L -1·s -1。

【解析】(1)反应(Ⅰ)中N2O4中N 由+4价变为0价,作为氧化剂。(2)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3)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气体分子数逐渐增大,而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体积增大,气体密度减小,达平衡时保持不变,a 对;该反应的△H 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 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逐渐减小,恒压过程中容器体积增大,N2O4浓度减小,v 正逐渐减小,达平衡时保持不变,c 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转化率逐渐增大,达平衡时保持不变,d 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常数不

变。v(N2O4)=12v(NO2)=12×0.6/13mol L

s =0.1mol/(L·s )。(4)NH4NO3溶液由于NH4+

水解溶液显酸性,滴加氨水后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b =c(NH4+)·c (OH -)c(NH3·H2O)

,而c(OH -)=10-7mol/L ,则c(NH4+)=200c(NH3·H2O),故n(NH4+)=200n(NH3·H2O),根据电荷守恒,n(NH4+)=n(NO3-),则溶液中n(NH4+)+

n(NH3·H2O)=a +a

200,根据物料守恒,滴加氨水的浓度为(a +a 200-a )mol÷bL = a 200b

mol/L 。

答案:(1)N2O4 (2)吸热 (3) a ,d ;不变;0.1 (4) NH4++H2O

NH3·H2O+H +;逆

a

b

d

c

a 200b

17.[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10](14分)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

为:WO3 (s) + 3H2 (g) W (s) + 3H2O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温度的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假设WO3完全转化为W,则三个阶段消耗H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已知:温度过高时,WO2 (s)转变为WO2 (g);

WO2 (s) + 2H2 (g) W (s) + 2H2O (g);ΔH =+66.0 kJ·mol-1

WO2 (g) + 2H2 W (s) + 2H2O (g);ΔH =-137.9 kJ·mol-1

则WO2 (s) WO2 (g) 的ΔH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

其工作原理为:W (s) +2I2 (g) WI4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

a.灯管内的I2可循环使用

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c.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

该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反应热的计算、转化率计算。

根据反应方程,注意的是WO3和W都是固体,不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所以

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2:3,消耗的H2体积为3,所以H2的平衡转化率为3/(2+3)=60%。温度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吸热。

第一阶段的方程:2WO3+H2=W2O5+H2O,第二阶段方程:W2O5+H2=2WO2+H2O

第三阶段方程:WO2+2H2=W+2H2O所以三个阶段消耗H2的物质量之比为1:1:4

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H=+203.9KJ.mol-1.

根据可逆反应原理I2可以循环使用,WI4是在灯丝上分解,生成的W沉积在灯丝上,选a、b。

18. [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26](12分)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

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已知:Ⅰ反应A中,4mol HCI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中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若”)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n(HCl):,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_.

②当曲线b, c, 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I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

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⑧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①(1分)②4HCl(g)+O2(g)2Cl2(g)+2H2O(g) △H=—115.6kJ/mol(2分)

③32 (2分) 强(2分)

⑵①4:1(1分)②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2分)③30.8%(2分)

【解析】解析:(1)由题给条件可知,4molHCl被氧化,放出热量为115.6KJ,可知?H=—115.6KJ/mol;由?H=—(生成物键能之和—反应物键能之和)可得,E(H—O)—E(H —Cl)=〔115.6+(498—(2×243))/4=31.9,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强,所以水中的H—O键比氯化氢中H—Cl强。(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O2的量越大,HCl的转化率越大,由此可确定a为6:1,b为4:1,c为2:1,d为1:1;由图可知,当HCl的转化率相同时,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bcd,由此可确定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投料比越高温度越高;由图可读出投料比2:1,温度400℃时,HCl的转化率为80%,由此可建立三段式:

n(起) 2 1 0 0

△n 1.6 0.4 0.8 0.8

n(平)0.4 0.6 0.8 0.8

所以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0.8/(0.4+0.6+0.8+0.8)=0.308。

19. [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27](14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 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H = +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

②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填“<”、“>”或“=”);

③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2~13) (填“<”、“>”或“=”),原因是。

【答案】:(1) 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2)5.52×103 KJ;

(3)CHCl3 + H2O2 = HCl + H2O + COCl2

(4)①K = 0.234 mol·L-1;②<③0.031

④v(2~3) >v(5~6) =v(12~13)

⑤>,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解析】:此题中挡题。但拿满分较难,这主要体现在计算麻烦上,第2问其实出题人完全直接说CH4、H2和CO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283.0 KJ·mol-1,这样很多同学在计算反应热的时候更容易出错。因为反应为CH4 + CO2 = 2CO + 2H2 △H = 反应物的燃烧热- 产物的燃烧热= + 247.3 KJ/mol,也就是生成2mol CO,需要吸热247.3 KJ,那么要得到1立方米的CO,放热为(1000/22.4)×247.3/2=5.52×103 KJ。

第3问要根据电负性分析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HCl3碳为+2价,COCl2中碳为+4价,即可写出方程式。

第4问,①根据K计算公式即可求出;

②同时计算T(2)时的K值很明显小于T(8)时的K值,说明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

③题目说了是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那么后面温度就不会改变。根据K值可计算C(COCl2);

④因为5-6分钟,CO浓度在改变所以平均反应速率大于其它的,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V的计算公式,2-3、12-1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⑤因为5-6分钟时浓度改变大于12-13。

本题第四问中①、③的答案有待商榷,为什么都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从题目中能看出来吗?

2011年高考题

(2011·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1)=Mg(1)+Cl2(g)的△H>0 △S>0

B.水解反应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 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内容来源于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

B.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解方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升高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AD

(2011·江苏卷)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t1min内H2浓度变化与t1的比值,而不是H2物质的量的变化与t1的比值。

B.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常数不会改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似乎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H2O和1.20 molCO 效果是一致的,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H2O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D.原平衡常数可通过三段式列式计算(注意浓度代入)结果为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C

(2011·安徽卷)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2O72-(aq)+2Pb2+(aq)+H2O(l) 2 PbCrO4(s)+2H+(aq)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由题意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

)

(

)

(

2

2

2

7

2

2

+

-

+

?

=

Pb

c

O

Cr

c

H

c

K

可知K应该减小,A正确;pH增大溶

液碱性增强,会中和溶液中H+,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的转化率会增大,B不正确;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增大反应物Pb2+的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的物质的量会减小,D不正确。

【答案】A

(2011·北京卷)已知反应:2CH3COCH3(l) 催化剂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

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H3COCH3的

(0)

1 (20)

v C

v C

?

>

?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0)

1

(20)

n C

n C

??

=??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就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短,由图像可与看出曲线b首先到达平衡,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20℃时的Y-t曲线,A不正确;根据图像温度越高CH3COCH3转化的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方应是放热反应,C不正确;当反应进行到反应进行到20min时,从图像中可以看出b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高于a曲线对应的转化

分数,这说明b曲线即20℃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快,所以,B不正确;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66min时a、b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均相同,都是0.113,这说明此时生成的CH3COCH2COH(CH3)2一样多,所以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

(0)

1

(20)

n C

n C

??

=

??,即选项D正确。

【答案】D

(2011·福建卷)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

专题8.1 化学反应速率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百强校·2016届哈尔滨6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数增加了 C.分子间所有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速率的因素判断 2.【2017届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 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 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2017届湖北省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是() ①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②改变气体的压强 ③加入催化剂④改变气体的温度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中,只有温度和催化剂才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而不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2017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 度、催化剂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改变压强不一定能改变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速率 B.增大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故B选;C.温度升高,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倒计时67|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知识清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碱式、通用、酸式)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精确度为0.01毫升,“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如氨水、碳酸钠溶液)。因碱与玻璃作用会使磨口旋塞粘连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氯化铁溶液),均不能使用碱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给旋塞涂凡士林。把旋塞芯取出,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然后把旋塞芯插入塞槽内,旋转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2)检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1-2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转动180°再放置1-2分钟,若两次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3)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

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4)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高考化学总复习之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docx

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 再用 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 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 20mL B.小于 20mL C.等于 20mL D.等于 5mL 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 3.刻度“ 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滴定管B.移液管C.量筒D.烧杯 4.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 CO2,丙不变然后滴加指示剂酚酞后,用同浓度的H2SO4溶液滴定至完全反应后,所需溶液的体积()A.甲 =丙 >乙B.丙 >乙 >甲C.乙 >丙 >甲D.甲 =乙 =丙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 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 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A.胶头滴管B.量筒C.滴定管D.移液管 7.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1×10 - 18 ,下列说法正确C( H )和 C( OH)的乘积为 的是()A.该溶液的 pH 一定是 9B.该溶液可能 pH=5 C.该溶液的 pH 不可能是 7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 8.常温下, 0.1mol/L 的一元酸 HA溶液的 pH=2,0.1mol/L 的一元碱 BOH的溶液中 c(OH- )/c(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c(OH- ) > c(H +) C. c(H +) < c(OH- )> c(B +) > c(A - )B. c(OH- ) < c(H +)<c(A-)<c(B+) c(A - ) <c(B +)D. c(B+ ) =c(A - ) > (H+) = c(OH- ) 9.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 NaOH转变为 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解读】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达方式 t A c v A ??= ) (,式中Δc(A)表示物质A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单位为mol/L ,Δt 表示时间,单位为s (秒)、min (分)、h (时)。v(A)表示物质A 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是mol/(L ·s)或mol/(L ·min)或mol/(L ·h)。 3.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 A(g) + b B(b) = c C(g) + d D(g),则存在v(A):v(B):v(C):v(D) = a :b :c :d 。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种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⑶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固体和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⑷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速率的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是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所以为相同的速率。所以比较速率时不能只看速率的数值,还要说明是用那种物质表示的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 v (A)a >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2011化学高考复习第12讲 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二讲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盐类的水解 【考纲要求】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导致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原因,能熟练地写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微粒浓度之间存在的几种等量关系的应用。 3.掌握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4.了解其它水解反应类型。理解水解反应能否进行到底的条件。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一、盐类的水解: 1.概念: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所电离的或结合生成的 的反应。 2.规律:有弱就,无弱不;都弱都,谁强显,同强显。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2)外因:①温度②③PH值。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a2CO3 FeCl3 4.应用 ⑴配制FeCl2溶液时,既要加,其作用是;又要加,其作用。 ⑵把AlCl3溶液蒸干后在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理由是 。 二.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用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使完全反应,测出两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2.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3.仪器: (1)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①下端是旋钮②精确到 ②不能盛放的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的溶液:。 (3)锥形瓶 4.操作:(标准浓度HC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⑴.准备:查漏→洗涤→→装液体→→读数 ⑵.滴定:(1)用滴定管移取一定体积的NaOH到中,加, 在瓶底垫;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提高)

高考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重点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考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要点诠释: (1).表达式为:υ = ?c/?t。 式中:v—化学反应速率,单位mol/(L?min)、mol/(L?s)、mol/(L?h) Δc—浓度变化,单位mol/L Δt—时间,单位s、min、h (2).意义: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3).不用纯固体、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为某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不指某时刻的瞬时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须标明物质:同一反应,同样快慢。不同物质浓度变化可能不同,速率数值也就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2.化学反应速率与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气体或溶液)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 pC(g) + qD(g) v (A)∶v(B) ∶v(C) ∶v(D) = m∶n∶p∶q。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格式: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可按以下格式(“三段式”)求解: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mA + nB pC 起始浓度(mol·L―1) a b c 转化浓度(mol·L―1)x nx m px m 某时刻浓度(mol / L)a-x nx b m - px c m + 4.比较反应的快慢的方法: 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1)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大小。 (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aA+bB cC,即比较 (A) v a 与 (B) v b ,若 (A)(B) v v a b >,则用A表示时的反应速率比用B表示时大。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内因:反应物自身的结构和性质,内因对反应速率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如金属与水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 的平稳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8:酸碱中和滴定

专题八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导向】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考点聚焦】 知能图谱: 一、中和滴定的概述 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它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2.原理:H++OH-==H2O,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总量)与碱提供的OH-(总量)的物质的量相等。 3.指示剂的选用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所以一般不选用石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滴定时一般选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 强酸滴定强碱,强碱滴定强酸,都用酚酞作指示剂;强酸滴定弱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指示剂一般只能加2~3滴,否则会引起误差。石蕊试液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中学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如下表: 二、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洗瓶; 药品: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 1.准备过程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涤玻璃仪器—→用标准液润洗装标准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装待测液的滴定管—→装溶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2.滴定操作 手眼:左手操作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30s 内不恢复原色,读出体积并记录。 3.计算: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减少实验误差。如果用A 代表酸,B 代表碱,可以利用以下关系式来计算未知碱(或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应依原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求出c B B A A B V V c C = 。 三、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分析步骤:⑴确定滴定物质和被滴定物质;⑵写出滴定未知浓度和滴定物质体积的关系式;⑶判断。 2.分析依据:c B B A A B V V c C = ,若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其误差可从计算式分析。 引起体积误差的常有: ①读数,②仪器洗涤,③滴定管漏液,④标准液不标准(如称量、配制、混入杂质等引起的),⑤指示剂用错,⑥待测液的量取等。 注意:①一般锥形瓶盛放待测液不需用待测液润洗,有水不影响结果,润洗反而会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盛放标准液)一定要用标准液润洗,如不润洗,结果会偏高。 ③滴定管(移液管)在量取待测液时要润洗,否则结果会偏低。 (另: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容量瓶不需用待配液润洗,否则浓度会偏高。) 【例1】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的氢氧化钠为例,判断以下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⑴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 ) ⑵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 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