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纳米TiO2是一种重要的光催化剂。以钛酸酯Ti(OR)4为原料制备纳米TiO2的步骤如下:

①组装装置如图所示,保持温度约为65℃,先将30mL钛酸四丁酯[Ti(OC4H9)4]加入盛有无水乙醇的三颈烧瓶,再加入3mL乙酰丙酮,充分搅拌;

②将含水20%的乙醇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得到二氧化钛溶胶;

③将二氧化钛溶胶干燥得到二氧化钛凝胶,灼烧凝胶得到纳米TiO2。

已知:钛酸四丁酯能溶于除酮类物质以外的大部分有机溶剂,遇水剧烈水解;Ti(OH)4不稳定,易脱水生成TiO2。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冷凝管的作用是__。

(2)加入的乙酰丙酮可以减慢水解反应的速率,其原理可能是__(填字母)。

A.增加反应的焓变

B.增大反应的活化能

C.减小反应的焓变

D.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制备过程中,减慢水解反应速率的措施还有_。

(3)步骤②中制备二氧化钛溶胶的化学方程式为__。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可用于灼烧二氧化钛凝胶的是__(填字母)。

(4)测定样品中TiO2纯度的方法是:精确称取0.20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加强热使其溶解。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得到含TiO2+的溶液。加入金属铝,将TiO2+全部转化为Ti3+。待过量的金属铝完全溶解并冷却后,加入指示剂,用0.1000mol·L-1NH4Fe(SO4)2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2次,消耗0.1000mol·L-

1NH4Fe(SO4)2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mL(已知:Ti3++Fe3++H2O=TiO2++Fe2++2H+)。

①加入金属铝的作用除了还原TiO2+外,另一个作用是__。

②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为__(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KSCN溶液

c.KMnO4溶液

d.淀粉溶液

③样品中TiO2的质量分数为__%。(Ti相对分子质量为48)

【答案】温度计冷凝回流 B 用含水20%的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

Ti(OC4H9)4+2H2O=TiO2+4C4H9OH a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氛围,防止Ti3+在空气中被氧化 b 80

【解析】

【分析】

以钛酸四丁酯[Ti(OC4H9)4]为原料,在三颈烧瓶中反应可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再经过干燥、灼烧即可得纳米TiO2。

【详解】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温度计;冷凝管可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故答案为:温度计:冷凝回流;

(2)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可降低或增大活化能,而该处减缓反应速率,则增加活化能的作用,导致反应速率减小;另外为减慢水解反应速率,还可用含有20%的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B;用含水20%的乙醇溶液代替水,缓慢滴加;

(3)Ti(OC4H9)4发生水解生成TiO2和丁醇,方程式为Ti(OC4H9)

4+2H2O=TiO2+4C4H9OH;灼烧二氧化钛凝胶,应在坩埚中进行;

故答案为:Ti(OC4H9)4+2H2O=TiO2+4C4H9OH;a;

(4)①加入铝,可与TiO2+反应生成Ti3+,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避免Ti3+被氧化;

②用NH4Fe(SO4)2溶液滴定,含有铁离子,可用KSCN做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③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TiO2~Ti3+~Fe3+~NH4Fe(SO4)2,n(NH4Fe(SO4)2)

=0.1000mol?L-l×0.02L=0.002mol,则n(TiO2)=0.00200mol,m(TiO2)

=0.00200mol×80g/mol=0.16g00,则质量分数为0.1600g

100%80% 0.2000g

?=;

故答案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形成氢气氛围,防止Ti3+在空气中被氧化;b;80。

2.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其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某研究小组欲用以下三种方案制备ClO2,回答下列问题:

(1)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2,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被ClO3-氧化成SO42-,写出制备ClO2的离子方程式__。

(2)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NaClO3制备ClO2,并将制得的ClO2用于处理含CN-废水。实验室模拟该过程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如图所示。

①装置A的名称是__,装置C的作用是__。

②反应容器B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目的是__。

③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有利于将ClO2排出,三是__。

④ClO2处理含CN-废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装置E的作用是__。

(3)氯化钠电解法是一种可靠的工业生产ClO2的方法。

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某次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

②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__。

【答案】FeS2+15ClO3-+14H+=15ClO2+Fe3++2SO42-+7H2O 恒压漏斗安全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防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稀释ClO2,防止其爆炸 2CN-+2ClO2=2CO2+N2+2Cl-吸收ClO2等气体,防止污染大气 BaCl2 Cl--5e-+2H2O=ClO2↑+4H+

【解析】

【分析】

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分别利用无机反应和电解原理制备二氧化氯,三种方法均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

(1)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2,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被ClO3-氧化成SO4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以写出制备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5ClO3-+14H+=15ClO2+Fe3++2SO42-+7H2O。

(2)①装置A的名称为恒压漏洞,装置C为安全瓶,起到防止液体倒吸的作用。

②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原料中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高的温度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反应容器B应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

③根据题文可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其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引起爆炸,故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3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有利于将ClO2排出,三是稀释ClO2,防止其爆炸。

④ClO2处理含CN-废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CN-转化为无污染的CO2和N2,故离子方程式为2CN-+2ClO2=2CO2+N2+2Cl-;装置E在整套装置之后,起到吸收尾气,防止环境污染的作用。

(3)①用于电解的食盐水需先除去其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需要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过量的钡离子可以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因此在加入Na2CO3之前应先加入过量BaCl2。

②用石墨做电极,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因此氯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和水反应得到ClO2,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

3.淀粉水解的产物(C6H12O6)用硝酸氧化可以制备草酸,装置如图1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1:1的淀粉水乳液与少许硫酸(98%)加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5℃~90℃,保持30min,然后逐渐将温度降至60℃左右;

②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烧瓶中;

③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④反应3h左右,冷却,减压过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C6H12O6+8HNO3→6CO2+8NO↑+10H2O

3H2C2O4+2HNO3→6CO2+2NO↑+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加入98%硫酸少许的作用是:_________;

(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

(3)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

(4)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

器有_________;

(5)将产品在恒温箱内约90℃以下烘干至恒重,得到二水合草酸.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称取该样品

0.12g,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用0.02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杂质不参与反应),此时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如图2所示,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催化剂的作用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H2C2O4进一步被氧化碘水布氏漏斗、吸滤器无色突变为淡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84%

【解析】

【分析】

【详解】

(1)淀粉水解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即浓硫酸的作用是提高淀粉水解的速度(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会导致产物H2C2O4进一步被氧化,所以不能滴入的过快。

(3)由于碘能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所以可以用碘水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4)减压过滤时需要布氏漏斗、吸滤瓶。

(5)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显紫红色的,所以当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突变为淡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根据滴定管的读数可知,消耗高锰酸钾溶液是18.50ml-2.50ml =16.00ml。根据方程式可知,草酸的物质的量是0.020 mol·L-1×0.016L×5/2=0.0008mol,则

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0.0008126

100%84.0%

0.12

?

?=。

4.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的操作现象

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

加酚酞

i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

②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滴管试管现象

0.5mol·L-

1K3[Fe(CN)6]溶液iii.蒸馏水无明显变化

iv.1.0mol·L-1NaCl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

色沉淀

v.0.5mol·L-1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

以上实验表明:在有Cl-存在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够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填字母序号)。

实验试剂现象

A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

B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产生蓝色沉淀

C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

D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产生蓝色沉淀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___(回答相关操作、现象),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答案】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O2+4e-+2H2O=4OH- 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AC 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

【解析】

【分析】

(1)①实验i中,发生吸氧腐蚀,在碳棒附近溶液中生成OH-,使酚酞变色。

②在碳棒上,发生O2得电子生成OH-的电极反应。

(2)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既然

K3[Fe(CN)6]具有氧化性,就可直接与Fe作用。

②用稀硫酸酸洗后,铁片表面的氧化膜去除,再进行实验iii,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则Cl-的作用与硫酸相同。

(3)A.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表明K3[Fe(CN)6]能与铁作用生成Fe2+;

B.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

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也可能是铁片发生了吸氧腐蚀;

C.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只能是Cl-破坏氧化膜,然后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

D.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片与盐酸直接反应生成Fe2+,也可能是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

(4)为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不让K3[Fe(CN)6]与Fe接触,而是取Fe电极附近的溶液,进行Fe2+的检验。

【详解】

(1)①实验i中,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为正极,发生O2得电子生成OH-的反应,从而使碳棒附近溶液变红。答案为: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②在碳棒上,O2得电子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答案为:O2+4e-+2H2O=4OH-;

(2)①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既然K3[Fe(CN)6]具有氧化性,就有可能发生K3[Fe(CN)6]与Fe的直接作用。答案为: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②用稀硫酸酸洗后,铁片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再进行实验iii,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则Cl-的作用与硫酸相同,也是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答案为: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3)A. 已除O2的铁片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发生铁片、K3[Fe(CN)6]溶液的反应,从而表明K3[Fe(CN)6]能与铁作用生成Fe2+,A符合题意;

B.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同时满足两个反应发生的条件,既可能是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也可能是铁片发生了吸氧腐蚀,B不合题意;

C.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是Cl-破坏氧化膜,然后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C符合题意;

D.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片与盐酸直接反应生成Fe2+,也可能是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D不合题意。答案为:AC;(4)为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Fe电极附近的溶液,放在另一仪器中,加入K3[Fe(CN)6]溶液,进行Fe2+的检验。答案为: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

【点睛】

在进行反应分析时,我们需明确Cl-的作用,它仅能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而不是充当铁与K3[Fe(CN)6]反应的催化剂,从硫酸酸洗铁片,命题人就给我们做了暗示。

5.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2H+===Cr2O+H2O Ba2++CrO===BaCrO4↓

步骤Ⅰ移取x mL一定浓度的Na2CrO4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 mL。

步骤Ⅱ:移取y mL BaCl2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x mL与步骤Ⅰ相同浓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mL。滴加盐酸标准液时应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________(填“上方”或“下方”)。BaCl2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Ba2+浓度测量值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上方

()

01

b V V

y

-

偏大

【解析】

【详解】

酸式滴定管的“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上方;

步骤Ⅱ: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mL,则发生2CrO42-+2H+═Cr2O72-+H20 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V1×10-3×bmol,步骤Ⅰ:用b 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V0mL,加入的总盐酸的物质的量:V0×10-3×bmol,Ba2++CrO42-═BaCrO4↓,与Ba2+反应的CrO42-的物质的量为V0×10-3×bmol-V1×10-3×bmol=(V0-V1)b×10-3mol,步骤Ⅱ:移取y mLBaCl2溶液于锥形

瓶中,所以BaCl2溶液的浓度为:()3

01

3

10

10

V V b

y

-

-

-?

?

mol/L=

()

01

V V b

y

-

mol/L;

若步骤Ⅱ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V1减小,则Ba2+浓度测量值将偏大。

6.三氯化氧磷(PO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实验室制取POCl3并测定产品含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I.制备POCl3采用氧气氧化液态的PCl3法。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及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熔点/℃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其他

PCl3―112.076.0137.5均为无色液体,遇水均剧烈

水解为含氧酸和氯化氢,两者互溶POCl32.0106.0153.5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生成POCl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需控制通入O2的速率,对此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除观察O2的流速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

(5)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6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POCl3产品含量的实验步骤:

①实验I结束后,待三颈烧瓶中液体冷却到室温,准确称取16.725g POCl3产品,置于盛有

60.00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00mL溶液

②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3.5mol/L AgNO3标准溶液(Ag++Cl-=AgCl↓)

③加入少量硝基苯(硝基苯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

④以硫酸铁溶液为指示剂,用0.2mol/L 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Ag++SCN-=AgSCN↓),到达终点时共用去10.00mL KSCN溶液。

(6)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测得产品中n(PO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Ksp(AgCl)>Ksp(AgSCN),据此判断,若取消步骤③,滴定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答案】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2PCl3+O2=2POCl3控制分液漏斗中双氧水的加入量平衡气压、干燥氧气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滴入最后一滴试剂,溶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0.11mol 偏低

【解析】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为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正确答案: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2)加热条件下,PCl3直接被氧气氧化为POCl3,方程式为:PCl3+O2=POCl3。

(3)装置A产生氧气,则可以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双氧水的滴加速率即可控制通入O2的速率;正确答案:控制分液漏斗中双氧水的加入量。

(4)装置B中为浓硫酸,其主要作用:干燥氧气、平衡大气压、控制氧气流速;正确答案:平衡气压、干燥氧气。

(5)根据图表给定信息可知,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但是温度也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率会变小;正确答案: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小,温度过高,三氯化磷会挥发,影响产物纯度。

(6)以硫酸铁溶液为指示剂,用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红色溶液,且半分钟之内颜色保持不变;正确答案:滴入最后一滴试剂,溶液变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7)KSCN的物质的量0.2mol/L×0.01L=0.002mol,根据反应Ag++SCN-=AgSCN↓,可以知道溶液中剩余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POCl3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5mol/L×0.01L-0.002mol=0.03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规律可得n(POCl3)=0.011 mol,则16.725克POCl3产品中n(POCl3)=0.11mol。

(8)加入少量的硝基苯可以使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与溶液分开,如果不这样操作,在水溶液中部分氯化银可以转化为AgSCN;已知Ksp(AgCl)>Ksp(AgSCN),使得实验中消耗的KSCN 偏多,所测出的剩余银离子的量增大,导致水解液中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的量减少,会

使测定结果偏低。

7.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编号实验目的碳粉/g铁粉/g醋酸/%

①为以下实验作参照0.5 2.090.0

②醋酸浓度的影响0.5__36.0

③__0.2 2.090.0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_________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__(“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对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了气体;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__________

【答案】2.0 碳粉含量的影响吸氧还原反应 2H2O+O2+4e-=4OH- (或4H++O2+4e-

=2H2O)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

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否则假设一不成立。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详解】

(1)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故有②中铁的量不变,为2.0g;

③中改变了碳粉的质量,故为探究碳粉的量对速率的影响。

(2)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说明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发生了吸氧腐蚀,碳为正极,铁为负极,碳电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故答案为:还原;O2+2H2O+4e-=4OH-;

(3) 图2中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可能为:铁发生了析氢腐蚀、铁与醋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所以假设二为: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

(4)基于假设一,可知,产生氢气,发送那些变化,从变化入手考虑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2+等)。

如果瓶内压强增大,假设一成立。否则假设一不成立。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

8.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设计如下实验研究2Fe3++2I-?2Fe2++I2的反应。

①振荡静置后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还应补做实验为:取C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②测定上述KI溶液的浓度,进行以下操作:

I用移液管移取20.00 mL KI溶液至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足量H2O2溶液,充分反应。

II小心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

III用淀粉做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Na2S2O3+I2=2NaI+Na2S4O6。

步骤II是否可省略?____________(答“可以”或“不可以”)

步骤III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巳知I2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加指示剂的最佳时机是

________。

(2)探究Mn2+对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仪器及药品:试管(两支)、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0.1 mol/L H2C2O4溶液、一粒黄豆大的MnSO4固体;

实验方案:请仿照教材(或同教材)设计一个实验用表格,在行标题或列标题中注明试剂及观察或记录要点。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不能;;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c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解析】

【分析】

(1)①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②由步骤I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

Na2S2O3溶液反应;当Na2S2O3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

(2)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①由题意可知,过量的碘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碘,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得混合溶液,溶液的颜色为黄绿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的颜色为紫色;为证明该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应检验上层溶液中是否存在Fe3+,还应补做实验为:取C中分液后的上层溶液,然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分层,上层水层为黄绿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紫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②由步骤I可知,双氧水的氧化性强于单质碘,若步骤II省略,溶液中过氧化氢会与

Na2S2O3溶液反应,导致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不能省略;当

Na2S2O3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由I2浓度很高时,会与淀粉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不易解离,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故答案为:不能;当滴入

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溶液时,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复原;用c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滴加淀粉指示剂,再继续滴加标准溶液;

(2)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据题给条件,设计探究Mn2+对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应用取两份等体积的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一份加入0.1mol/L的H2C2O4溶液,另一份加入等体积的

0.1mol/L的H2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测定溶液由紫色退为无色所需要的时间,实验用表格如下:

加入试剂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0.1mol/L

的H2C2O4溶液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0.1mol/L的

H2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

褪色时间

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加入试剂0.01mol/LKMnO4酸性溶液和0.1mol/L

的H2C2O4溶液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0.1mol/L的

H2C2O4溶液和硫酸锰固体

褪色时间

实验结论

当Na2S2O3标准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碘单质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为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滴定开始时不能加入淀粉指示剂,应当在I2浓度较小时再滴入淀粉是解答关键,也是难点和易错点。

9.以环已醇( )为原料制取己二酸[HOOC(CH2)4COOH]的实验流程如下:

其中“氧化”的实验过程:在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水和3.18g碳酸钠,低速搅拌至碳酸钠溶解,缓慢加入9.48g(约0.060mol)高锰酸钾,按图示搭好装置,打开电动搅拌,加热至35℃,滴加3.2mL(约0.031mol)环己醇,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KOOC(CH2)4COOK ΔH<0

(1)“氧化”过程应采用___________加热。(填标号)

A.热水浴 B.酒精灯 C.煤气灯 D.电炉

(2)“氧化”过程,不同环己醇滴加速度下,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为保证产品纯度,应选择的滴速为___________s/滴。

(3)为证明“氧化”反应已结束,在滤纸上点1滴混合物,若观察到_____,则表明反应已经完成.

(4)“趁热抽滤”后,用________进行洗涤。

(5)室温下,相关物质溶解度如表。“蒸发浓缩”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纯度及产量,应浓缩溶液体积至__(填标号)。

化学式己二酸NaCl KCl

溶解度g/100g 水 1.4435.133.3

A.5mL B.10mL C.15mL D.20mL

(6)称取已二酸(Mr=146g/mol)样品0.2920g,用新煮沸的50mL热水溶解,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2000 mol/L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进行平行实验及空白实验后,消耗NaOH的平均体积为19.70mL.

①NaOH溶液应装于_______ (填仪器名称).

②己二酸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答案】A 25 未出现紫红色热水 C 碱性滴定管 98.5%

【解析】

【详解】

(1)由题可知,“氧化”过程中反应温度为35℃,因此应采用热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A;

(2)为保证反应温度的稳定性(小于50℃),由图可知,最好采用25s/滴,

故答案为:25;

(3)0.031mol 环己醇完全氧化为KOOC(CH 2)4COOK ,失去电子0.031mol×8=0.248mol ,而0.06mol 高锰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18mol (KMnO 4→MnO 2),由此可知,高锰酸钾先消耗完,若证明“氧化”反应已结束,在滤纸上点1滴混合物,若观察到未出现紫红色,则说明已经完成,

故答案为:未出现紫红色;

(4)趁热抽滤后,应用热水进行洗涤,

故答案为:热水;

(5)溶液中杂质KCl 的质量为:0.06mol×(39+35.5)g/mol=4.47g ,完全溶解KCl 所需水的体积为:4.4710033.3

?mL=13.42mL ,当杂质全部溶解在水中时,己二酸能够最大限度析出,故应浓缩溶液体积至15mL ,

故答案为:C ; (6)NaOH 溶液应装于碱式滴定管;由

HOOC(CH 2)4COOH+2NaOH=2H 2O+NaOOC(CH 2)4COONa 可知,

n(NaOH)=12

n(HOOC(CH 2)4COOH),故己二酸样品的纯度为-319.710L 0.2mol/L 146g/mol 0.5100%2.92g

?????=98.5%,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98.5%。

【点睛】

对于本题第(5)问解答过程中需注意,进行重结晶的试验中,对所需产品的析出纯度要求较高时,杂质最好全部溶解在水中,若杂质随产品一起析出,将会降低产品的纯度。

10.氯化铁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利用废铁屑可制备无水氯化铁,实验室制备装置和工业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1)无水FeCl 3的熔点为555K 、沸点为588K .

(2)废铁屑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3)不同温度下六水合氯化铁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20 80 100

实验室制备操作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并打开活塞a,缓慢滴加盐酸.

Ⅱ.当…时,关闭弹簧夹K1,打开弹簧夹K2,当A中溶液完全进入烧杯后关闭活塞a.Ⅲ.将烧杯中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FeCl3?6H2O晶体.

请回答:

(1)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定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操作Ⅱ中“…”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加入______________后、

_________________、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试写出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捕集器温度超过673K时,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称取m 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并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亚铁离子全部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盐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Fe2++Cl2=2Fe3++2Cl- Fe2Cl6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162.5

%

cV

m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制备中,废铁屑和盐酸反应得到FeCl2,FeCl2再与H2O2反应得到FeCl3·6H2O;在工业制备中,铁屑和氯气反应得到FeCl3,经过处理得到FeCl3·6H2O。

【详解】

(1)根据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可知,实验室制备无水FeCl3,是利用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然后把FeCl2氧化成FeCl3,先制得FeCl3?6H2O晶体,再脱结晶水制得无水FeCl3.烧杯中足量的H2O2溶液是作氧化剂,将FeCl2氧化成FeCl3,把Fe2+全部氧化成Fe3+;

(2)铁与盐酸反应完全时,不再产生氢气,所以装置A中不产生气泡或量气管和水准管的液面不再变化,此时,可将A中FeCl2溶液放入烧杯中进行氧化;

(3)从FeCl3·6H2O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很大,因此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从工业制备流程图分析可知,反应炉中进行的反应是 2Fe+3Cl2=2FeCl3,因此,进入吸收塔中的尾气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氯气,在吸收塔中氯气被吸收剂吸收,反应后生成2FeCl3

溶液,所以吸收剂应是2FeCl 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 (5)捕集器收集的是气态FeCl 3,FeCl 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5,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25的铁的氯化物可以推出,当温度超过673K 时,二分子气态FeCl 3可以聚合生成双聚体Fe 2Cl 6;

(6)①称取m g 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配制成100mL 溶液;取出10.00mL ,加入稍过量的KI 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此时溶液呈蓝色,用 Na 2S 2O 3溶液滴定,滴入最后一滴Na 2S 2O 3溶液,锥形瓶内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由反应:2Fe 3++2I -=2Fe 2++I 2; I 2+2S 2O 32-═2I -+S 4O 62-;可得关系式:

3+2-223

3

2Fe I 2S O 1110n cV -?::

求得n (Fe 3+)=cV ×10-3mol ,则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ω(Fe 3+)= 31010162.5/100%cV mol g mol m -????=162.5%cV m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完化学必修1,必修2后的一个选修模块,供侧理学生选学。《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及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研究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其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化学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的计算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到的核心观念有化学反应的能量观、平衡观和化学反应中微粒观。 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例: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相统一 《化学反应原理》同样是探究式教学,但与必修1、2相比无论是探究的能力还是探究的开放度都有很大不同,《化学反应原理》则更适合于开展基于定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探究活动。必修1、2更多的只是现象的描述,几乎没有理论的依托,如电解NaCl溶液,只需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许要解释为什么,而解释为什么则由选修来完成。 4.本模块新增加的内容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介绍了碰撞理论和过度态理论) 3.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4.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有关化学原理,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模块时,需要重视选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重视运用逻辑推理,凸现原理形成过程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们通过对大量化学反应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物质结构与性质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单选题(共2题;共8分) 1.(2019?江苏)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 N2的结构式:N=N C. Na+的结构示意图: D. H2O的电子式: 2.(2019?全国Ⅰ)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二、综合题(共4题;共57分) 3.(2019?江苏)A.[物质结构与性质] Cu2O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以CuSO4、NaOH和抗坏血酸为原料,可制备Cu?O。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用文字描述);Cu2+与OH?反应能生成[Cu(OH)4]2?,[Cu(OH)4]2?中的配位原子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推测抗坏血酸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__(填“难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4)一个Cu2O晶胞(见图2)中,Cu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4.(2019?全国Ⅰ)【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填标号)。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2019届高考化学专题17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专题17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2017年高考题 1. 【2017高考全国卷Ⅰ卷13题】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 a2(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lg的变化关系 C.NaHX溶液中c(H+)>c(OH-) 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弱酸电离平衡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1)图象纵轴表示pH,横轴表示溶液中两种粒子浓度比的对数;(2)酸性越强,c()越大,pH越小;(3)横坐标为0.0时两种粒子浓度之比为1,而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选择该点计算电离常数。H 2X的电离方程式为H2X+H,H+。当==1时,即横坐标为0.0时,K a1=c(),K a2=c'(),因为K a1>K a2,故c(H+)>c'(H+),即pHc(OH-),C项正确;电荷守恒式为c(N)+c()=c(O )+c(H)+2c(),中性溶液中存在c()=c(O),故有c(N)=c(H)+2c(),假设 c(HX-)=c(X2-)或c(HX-)>c(X2-)(见C项分析),则溶液一定呈酸性,故中性溶液中c(HX-)c(),会认为D项正确,导致错选,其错选本质原因是忽视了“混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解题方法指导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2、电解池或原电池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酸碱中和滴定的扩展应用(仪器使用、平行实验、空白试验、误差讨论) 7、Ksp的计算和应用 8、综合计算(混合物计算、化学式的确定、关系式法、守恒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三、不同知识点的解题技巧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反应热计算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要求书写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并配平,其次在反应物和产物的后面括号内注明其状态,再次将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与已有的热化学方程式比对(主要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位置、系数),最后根据盖斯定律进行适当运算得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H,空一格写在热化学方程式右边即可。 注意:并非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一定都用到。 2、电解池或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电极反应式书写、新情景下陌生氧化还原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方法指导】首先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产物,其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系数,再次配平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系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添加并配平其他未变价物质的系数。 注意:一般未变价物质是酸、碱或水。 【方法指导】读懂题意尤其是相关示意图,分析电解池的阴极室和阳极室存在的阳离子、阴离子及其放电顺序,必要时根据题目要求还要考虑分子是否会放电。首先写出阴(阳)极室发生还原(氧化)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离子(分子),分析其化合价变化,标出其得失电子的情况,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或右边配上其他离子,左后根据质量守恒配上其它物质。注意:①并非放电的一定是离子,应根据题目要求及时调整。 ②用来配平电极反应式的离子(物质)应是电解池中含有的,而且前后不能矛盾。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方法指导】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是关键。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指导】①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两个直接标准是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另外间接标准是“变量不变”即观察一个可逆反应的相关物理量,采用极端假设的方法(若全部为反应物如何、全部转化为产物该物理量又如何,如果该物理量是可变的而题目说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即可认为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另外也可以用Q与K比较(Q=K则处于平衡状态;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Q>K、未达平衡状态、v正<v逆)。 ②平衡移动的方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变化均可通过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加以判断,也可以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得到。但要关注特殊反应的特殊性。 5、化学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方法指导】平衡常数的计算可用三段法即找出浓度可变的反应物、产物在起始时、转化的、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有机化学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有机化学 一、单选题(共3题;共18分) 1.(2019?全国Ⅰ)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2.(2019?北京卷)交联聚合物P的结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表示链延长)() A. 聚合物P中有酯基,能水解 B. 聚合物P的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C. 聚合物P的原料之一丙三醇可由油脂水解获得 D. 邻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聚合过程中也可形成类似聚合物P的交联结构 3.(2019?全国Ⅲ)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 甲苯 B. 乙烷 C. 丙炔 D. 1,3?丁二烯 二、多选题(共1题;共4分) 4.(2019?江苏)化合物Y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X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 B. Y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 C. X、Y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D. 室温下X、Y分别与足量Br2加成的产物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相等 三、综合题(共6题;共85分) 5.(2019?江苏)化合物F是合成一种天然茋类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C→D的反应中有副产物X(分子式为C12H15O6Br)生成,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 (4)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1∶1。 (5)已知:(R表示烃基,R'和R"表示烃基或氢) 写出以和CH3CH2CH2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6.(2019?全国Ⅰ)【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化合物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写出B的结构简式,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________。 (3)写出具有六元环结构、并能发生银镜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只需写出3个) (4)反应④所需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 (5)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 ℃逐渐升至75 ℃,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 ℃,最终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 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①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②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 分搅拌) ? ③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④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放热 2Al+6H+===2Al3++3H2↑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低于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放热;2Al+6H+===2Al3++3H2↑;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反应完全后,热量向空气中传递,烧杯里物质的温度降低; (3)方案二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得蜡烛熔化,小木片脱落,故答案为蜡烛熔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放热;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增大,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低于右边,故答案为低于;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热量散失,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 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故答案为放热;红墨水液面左右相平; (6)方案三实验②属于吸热反应,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答案为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小于。 2.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常用作火箭燃料。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aClO=N2H4·H2O+Na2CO3+NaCl。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专题卷

[一本突破练] 单独成册 1.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C元素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 (1)A元素的单质为A2,不能形成A3或A4,这体现了共价键的________性;B 元素单质的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3 550 ℃,该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基态D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分子与 D2+、H2O以2∶1∶2的配比结合形成的配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此配离子中的两种配体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填标号)。 ①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②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个数 ③中心原子的化学键类型 ④VSEPR模型 (3)1 mol BC-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写出与BC-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4)D2+的硫酸盐晶体的熔点比D2+的硝酸盐晶体的熔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D3C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其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所示,D+和C3-的半径分别为a pm、b pm,D+和C3-都是紧 密接触的刚性小球,则C3-的配位数为________,晶体的密 度为________g·cm-3。 解析:根据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则n=2,即B为C(碳)元素;由A的原子序数小于6且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A为H元素;由基态C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可知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根据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可知,D元素M能层排布18个电子,且最外层有1个电子,即D原子核外电子个数为29,则D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

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 1.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①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②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 ③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Al____Si 电负性 N____O 熔点 金刚石____晶体硅 沸点 CH 4 ____SiH 4 (2)O、Na、P、Cl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N、Al、Si、Zn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电离能 I n /(kJ·mol-1) I 1 578 I 2 1817 I 3 2745 I 4 11578 …… …… 则该元素是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②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Ge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 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 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 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 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对反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 依据图②,P1>P2 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B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B 3.—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v(正)>v(逆) B. b点反应放热53.7 kJ 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 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 【答案】A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一定都是气体 C. D一定不是气体 D. C可能是气体 【答案】B 5.下图是恒温下H 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反应物浓度 D. 加入催化剂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2019年高考化学热化学专题

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1.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O2(g)=H2O(l)△H3=-285.8kJ?mol-1 则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2C(s)+2H2(g)+O2(g)=CH3COOH(l) A.△H=+488.3kJ?mol-1 B.△H=-244.15kJ?mol-1 C.△H=-977.6kJ?mol-1 D.△H=-488.3kJ?mol-1 (化学备课组整理)D (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解答】 由(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2)C(s)+O2(g)=CO2(g)△H2=-393.5kJ?mol-1 (3)H2(g)+O2(g)=H2O(l)△H3=-285.8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3)×2+(2)×2-(1)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 (1), 其反应热为2×(-285.8kJ?mol-1)+2×(-393.5kJ?mol-1)+870.3kJ?mol-1=-488.3kJ?mol-1,故选D。 2.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 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H3 B.△H1<△H3 C.△H1+△H3=△H2 D.△H1+△H2>△H3 (化学备课组整理)B (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解:①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反应为CuSO4?5H2O(s)=Cu2+(aq)+SO42-(aq)+5H2O(l)△H1>0; ②CuSO4(s)=Cu2+(aq)+SO42-(aq)△H2<0; ③已知CuSO4?5H2O(s)=CuSO4(s)+5H2O(l)△H3;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③,所以△H3=△H1-△H2;△H2<0,△H1>0,则△H3>0, A、上述分析可知△H2<△H3,故A错误; B、分析可知△H2=△H1-△H3,由于△H2<0,△H3>△H1,故B正确; C、△H3=△H1-△H2,故C错误; D、△H2<0,△H1>0、△H3>△H1+△H2,故D错误; 故选B. 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反应为CuSO4?5H2O(s)=Cu2+(aq)+SO42-(aq)+5H2O (l)△H1>0; CuSO4(s)=Cu2+(aq)+SO42-(aq)△H2; 已知CuSO4?5H2O(s)=CuSO4(s)+5H2O(l)△H3,根据盖斯定律确定之间的关系. 第1页,共15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