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脚本-配音部分

纪录片脚本-配音部分

纪录片脚本-配音部分
纪录片脚本-配音部分

晋商张立功:心中有路

---谨以此片献给驰马奥二十周年

山西晋商,一直以来被称之为古代世界三大商人之一。大自然的造化给了山西人丰富的矿产资源,足以让他们祖祖辈辈享受上帝的恩赐。然而晋商的美誉并非来自于对故土的资源挖掘,而是来自于他们走出山西,闯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上海,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国际大都市。而陆家嘴,则是上海最繁华的金融中心。有一面旗帜,不管刮风下雨,一如既往地飘扬在林立的高楼之间。它,叫驰马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务服务公司之一。有一个人,不管黑夜白天,始终如一的工作在企业最前线。他,叫张立功,一位心中有路的山西晋商。张立功整整用了两个十年,绘制出企业的这面旗帜。十年磨一剑,两个十年,是不是意味着张立功正双手持剑,纵横商道呢?他心中到底想给这个世界亮出两把怎样的剑呢?

2008年10月23日是驰马奥成立二十周年的日子。迄今为止,驰马奥已经在太原、广州分别拥有两家分公司,员工达一千多人。在外界,有人这么形容驰马奥的企业文化:“驰马奥的人身上有种东西是不太容易看到的,这种东西很难准确描述。你会觉得这些人不太正常,被某种东西附了体,你会觉得他们的眼睛在发亮,有点像饿狼,他们的精神被调到一种比较积极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中国近代战争片中,共产党人的身上可以找到缩影,这是一种近乎信仰的精神状态。”曾经一次次创造销售神话的团队,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超过民营企业近六倍的企业寿命,这些传奇依然在被他们自己改写。我们惊讶于驰马奥的今天,但今天的辉煌与成功并非一日造就。那么传奇到底如何产生,传奇的背后是什么,2008年3月29日,我们踏上了山西太原这块热土,开始寻找这二十年企业走过的足迹。

当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改革开放的策略让老百姓逐步清晰。当时,正在山西自动化研究所上班的几个小伙子用敏锐的嗅觉察觉到,这将是一个机会。为此,张立功与所里的几位同事,断然离开工作数年的国企单位,东凑西凑集资了他们下海的第一笔资金:13500元,那是1988年。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他们步步为钱所困。让他们下意识里不得不处处想到成本优先。1988年夏,北京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门口,热情地公司职员轻轻挥手叫了一辆出租车,帮助客户把一台厚重的电脑搬上去。等他们转身回公司之后,刚刚买下这台电脑的主人,一个27岁的山西小伙子,赶紧满怀歉意地让司机停车,自己背起电脑赶路了。这一幕让那家公司的职员为之震动。但对于张立功来说,在那一刻,为了事业本身,他走的动容,走得激情满怀。因为这是他带回家乡,带回晋科的第一台电脑。从那时起,他带着他的团队源源不断地往山西背电脑。

1988年10月,晋科电脑公司正式成立。1988年-1993年,经过艰苦的工作完成了最原始的资金积累。为综合发展集团化经营奠定了基础。1997年,晋科启动“二次创业”的精神,全面革新晋科电脑城,并在98年成功实现由家用电脑向家用电气的迈进。如今,晋科电脑城作为驰马奥的另一业态形式仍然在经营当中。应该说电脑城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张立功企业延续的象征物。20年,风雨飘渺,电脑城的屹立不倒,我想更多的在于其灵魂的生还和延续。我们一直在查阅相关的资料,走访相关的人物,试图找到这种企业的灵魂。

2008年3月29日山西太原驰马奥。(距周年庆典240天),而驰马奥成立正好240个月,我们用240天去寻找这240个月的足迹。

如今的太原驰马奥,仅仅是张立功后十年的一个经营产物。如果从当下去追溯前十年的晋科风貌,我们似乎很难抓住一个合理的线索。毕竟20年,对于年轻人而言,那是一个很漫长的时代。我们有幸找到了1998年的《晋科人》杂志。奇怪的是在杂志的封面上发现一个图标注有1998-2008的字样。杂志的第二页这么解释了这个标志:中间的电脑有两个含义,一是晋科离不开电脑,离不开电脑公司,他是晋科的发源地;二是晋科以全新的面貌走向“知产力”时代。圆代表集团的意思,位于圆上步的数字代表1998年至2008年跨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的第一期,它标志着有一个崭新的开端。

可以说在1998年,当他们庆祝自己十周年时,就已经在期待第二个十年的到来。这就是一个企业对生命的信仰和追求。以1998年为界线,我们开始寻求两个十年,两段历史条件下晋科的坚持与改变。

1988年夏,公司成立于山西太原,成立了-晋科电脑公司,到90年,晋科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立足省城太原、面向山西的创业阶段;1991年开始,下广州、下深圳广交朋友,结交港、澳、台及外商,彻底改变观念,拓宽经营视野,蓄力量、交学费,引进先进管理,随着公司逐步壮大,逐步涉足家私、服饰、典当、商贸(晋科)、通讯、广告、等六大行业公司,十大商场。成为当时山西太原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在走访期间我们听到过关于晋科的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因为客户的紧急需要,必须在下午六点钟以前在照明灯具总汇购买一件价值260元的陶瓷台灯。当五点半晋科一位员工赶去的时候兜里却只有230元,这位员工抱着试试的想法走了进去。在服务员把灯备好之前,他找到了经理说明情况:六点以前给客户送到门上,否则就失信了,看能否将手表作为抵押,过后再拿钱赎回。经理没有同意,当他看见这位晋科人带的铜牌小胸卡之后,问是不是晋科人。这位员工爽朗的回答:“我是晋科人”。结果这位经理说出了令人意外的话:“把胸卡留下,表你拿走。。。。。”

可以想象十年前的晋科集团,以其卓越的品质、优越的服务,加上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仰慕。

对于众多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文化正是老板意志的良好体现。张立功,作为集团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在这十年,他又是如何做到个人主义向集体英雄主义的转化呢?

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沿海城市吹来,早期的张立功在做企业的过程中经常跑到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进行市场调研,学习新的市场理念。有一次,他来到深圳一处有名的大厦,只见身着统一服装的员工们有序的站列在商厦门前听一位经理讲话。张立功的脚步不由得停住了,他主动地站到员工们队伍当中,听这位经理上早课。旁边的员工低声地对他说:“这位先生,真对不起,还不到开门的时间。”张立功微微一笑,说:“我也想和你们一道上上早课。”当上早课的经理看到后依然希望他能在开门之后再进商场。张立功客气的回答对方:我要进里面去购物,想先和您的员工们一块儿听听早课,如果站到你们队伍里不合适的话,我可以站到旁边听。

可以说处处留意别人的经验,留意别人的做法,这是张立功在商海中的一条成功之道。无论是十年前的晋科,还是现在的驰马奥,都一直坚持着早课制度。他正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取经学习,不断的发挥着让我来的精神,最终得以让企业文化的根长进每一位晋科人,每一位驰马奥人的心中。

1996年5月山西太原成立晋科电视购物直销店,1997-1998年,晋科电视购物如当年电脑和家私异样,在省城一炮打响,继而铺向了大同、阳泉、晋城等,并迅速走出山西。公司电视购物分公司遍部全国,北到哈尔滨,南至深圳,西到西宁。晋科在十年期间,从电脑行业扩大到各个领域,成功实现了他们对于集团公司的向往。

然而,从山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张立功,在企业规模变大之后,发现自己以及集团中层管理知识的匮乏,为此在2000年,他组织公司部分干部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念MBA,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

踏着驰马奥历史的脚步,我们走访了在那个时代留下的部分产物。2008年4月12日,地点青海西宁市婷美公司。

眼前我们看到的婷美公司正是晋科十年前电视购物产业的延伸。而这位名叫武慧敏的老板,正是当时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在对武女士的采访结束之后,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其实现在他们的很多员工也都不太了解驰马奥,更不用提当年的晋科。但是武女士却掏出了心理的话:“如果没有当初的晋科,就没有现在我的这个公司,我们仍然是忠诚的驰马奥人。”

在临走之前,当得知我们这次是为企业的二十周年做纪录片时,武女士制作了一条大大的横幅,并携同自己的所有员工,为企业的二十周年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结束西宁的采访,2008年4月14日,从西宁直飞北京。对我们来说几个小时的飞行却又将要穿越数年的时空隧道。

不满足于窝在山西的张立功,当本土事业蒸蒸日上之后,开始在心中逐渐描绘自己的经营地图。随着电视购物的蓬勃发展,有了好的经营观念之后,张立功又在思考经营场地的重要性,走出去,成了他心中地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说晋科的前十年经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阶段,那么张立功闯北京则实现了晋科集团从小到大的阶段。这又是怎样的一个闯荡经历呢?

2003年晋科进军北京,并开始使用驰马奥公司名称。2004年1月1日,北京九万成立,2004年5月1日,北京八筒成立,2004年5月31日,北京五条成立,2004年6月17日,北京战斗队成立,2004年6月30日,北京美之莲成立,2005年1月9日,北京西直门成立。短短几年时间,晋科在北京成立了五个话务中心。2006年因为经营场地转移到以上海为中心。多个电话中心都陆续关门,一部分员工就地解散,而另一部分跟随部队来到了上海。

当我们来到北京之后,心里始终忐忑不安。驰马奥从山西到北京之后到底在这几年有哪些变化?又给北京的驰马奥人留下了什么?我们有幸的找到了名叫李鸿兵的一个人,他正是曾经

晋科从太原到北京发展的有力见证者。如今,李鸿兵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经营曾经的北京驰马奥。

在李鸿兵和几位曾经北京老员工的帮助下,他们尽可能的找到了当时北京驰马奥工作过的员工。面对这次的相见,这批老驰马奥人对他们曾经的老板张立功有着一份难以磨灭的情怀。

驰马奥公司有这样一条企业宗旨:让身边的人富裕起来,帮周围的人实现梦想。除了我们采访的武慧敏、李鸿兵成就了自己的老板梦之外,焦霞、李惠也算是从驰马奥走出去实现老板梦的两个人。如今,他们的公司都开在北京,生意做得也不错。回想起自己在驰马奥的几年经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份心灵独白:

结束北京的采访,我们似乎能想象出这位晋商老板在北京带领他的员工疯狂工作的画面。然而此时此刻,回忆已经显得微不足道,曾经这批驰马奥人的感恩之心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

随着电视购物产业的蓬勃发展,上海,逐渐成为电视购物公司的集散地,因为他优越的投资环境,张立功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心中的经营地图延伸到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

2004年7月,上海二中心成立,2005年3月8日开始建设上海驰马奥,2005年6月11日,上海驰马奥正式开业,2005年6月上海一中心并入钱江总部,2005年10月,上海二中心并入钱江总部,从而形成了现在这个设备一流,环境优越的驰马奥总部。

回想起,上海驰马奥总部的筹建过程,仍然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公司一次性买断钱江五层1800平方米的整个物业后,2005年3月8日,钱江大厦进入高速设计和装修施工阶段,仅仅100天的时间,一个在中国乃至亚洲最具规模,最具科技含量,最具人性化色彩的话务营销平台从此诞生,其中包括:300坐席的数字电话系统、录音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监控系统、卫星电视系统、电视购物客户管理系统等现代化软硬件;全铝合金框架和高级阴燃麻绒面料组成的办公桌;高级网布和进口工业塑胶组成的员工椅,所有的一切构建出上海驰马奥5A 级的办公环境,成为当今中国电视购物行业中的NO.1。三年的时间,驰马奥又是如何做到从小到大的呢?

吉亚萍,是目前上海驰马奥物流部的一名主管,谈起驰马奥筹建的过程,她有着自己的一份特殊经历:

在上海的这片土地上,驰马奥人要用自己的双手筑就企业的辉煌。

2006年1月4日,公司不惜停业200万的损失和支付十几万的培训费,将全国各地驰马奥员工汇聚上海,参加为期20天的北京锡恩团队“执行力”的培训。员工们终于明白做一个合格的执行人才就要具备三大标准: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

2006年1月9日,全球唯一Money&You、的华文讲师林伟贤老师企业文化培训。

林老师的培训让大家知道,人的潜在能力是无穷的。只要多一点能力,只要再多一点敏捷,只要再多一点准备,只要再多一点注意,只要再多培训一点精力,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每天只要求自己比前一天多一张订单,高一点业绩。

2006年1月10日,台湾金满老师销售实践技巧培训。领略宝岛台湾电购行业的销售技巧。

2006年1月13日,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环保公益倡导者廖晓艺女士,用生动的案例,让驰马奥人明白爱小“家”,要从爱大“家”开始,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

2006年3月1日,利多发布,驰马奥成为新利多厂家的全国代理商,开始全面进行电视销售。

2006年7月11日,E百分企划人陈云,对驰马奥人进行了向企划人过渡的深刻教育。2006年9月11日,张珈豪狼道培训,使我们知道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到我而止,没有下家。2006年10月1日,在公司总裁张立功的策划下,驰马奥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平台,un29(困惑29)网站,网站从观念、场地、人、管理、资金、产品企业的六要素入手,给创业者提供经营方法论。

2006年11月9日,公司内部的成本核算的培训,所有人起疑了解每个座席每天所需要花去的成本费用。

2006年11月21日,上海交大营销课程培训。营销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让驰马奥的营销更职业,更科学。

2007年2月公司产品福猪ruby各大卫视投放广告,在猪年到来之际取得极好的市场反馈。2007年4月驰马奥死掉打工岁月开始做老板时代

这正是驰马奥的第八个百日文化主题。为了打造驰马奥人的老板意识,企业给出做老板的五项基本原则:事事成本优先;处处注重细节;加快反应速度;牢记专注重复;全面解决问题。2007年4月1日开始,各话务中心开始自己打广告,自己招聘人员,自己为员工发工资。能者多拿,按劳分配!除了话务中心,管理部、物流部、网络部、代理部等各个部门也都开始了自己做老板的时代。对于驰马奥人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2007年6月过驰马奥人过自己的生日

2007年6月11日,驰马奥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上海驰马奥人销售了261.1万的产品,创下驰马奥上海日销售额新高。在此次周年庆典当中,驰马奥对电话营销提出三个阶段的升级理念。他们认为优秀的话务员需要经历至少三年的时间,这三年对于个人来讲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客户来电话,话务员不停的说。第二阶段:引导顾客提问,回答顾客问题。就是同顾客的互动式营销。第三阶段:引导客户提问,让客户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已经走过第二阶段的驰马奥公司正在向话务员的最高指标进军。

2007年7月驰马奥“手拉手”爱心传递月

爱人者,得仁爱。在驰马奥的经营观念里,是否懂得爱,是用人的重要标准。为了培养驰马奥人的爱人情怀,2007年7月,公司展开“手拉手”爱心传递系列活动。其中员工在深夜可享受到食堂提供的绿豆汤,早上可享受免费的早餐。并推出了及时了解企业动态的驰马奥新闻联播节目。

2007年8月,驰马奥员工旅游月

7月31日,驰马奥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宣布旅游月的开始。会议现场,在所有员工的投票下选出旅游地点。旅游月期间,两年以上的员工将免费享受公司提供的三亚双飞七日游,一年以上员工将免费享受齐鲁大地七日游。

2007年8月17日,驰马奥举行管理风暴

为了能更快的走出总裁时代,此次管理风暴主要在针对如何留住员工的问题上展开头讨论,

并从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出发,讨论管理干部如何过自己心中的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经过激烈的发言辩论,公司对于上班制度作出重大调整,员工实行上下午倒班制度。员工得到了休息,也就增强了团队的战斗力,最终提升公司业绩。

2007年9月-12月,驰马奥百日大会战

九月一日,驰马奥打响了迎接百日大会战的第一枪。这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枪,不寻常于我们准备已久,不寻常于这是一场抢占市场的大会战。会战的总司令:张立功,参谋长:各中心组长,勇士:全体驰马奥人。每天的业绩图告诉大家,驰马奥人天天都在刷新自己,天天都在突破自己,甚至还创造了日销售额330万的历史新高。

公司总裁张立功曾讲道这么一句话:要想赚钱,首先必须抓住大势。2007年,中国股市出现近十年来未曾碰到的牛市,驰马奥这一年的经营战略则是以金融产品为主。驰马奥经营的炒股软件利多方舟在百日会战中可谓大获全胜,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7年11月8日,百万雄师赴广州

11月8日,远在广州分公司的张总致电上海总部,要求上海组队赴广州进行交流。上海总部在最快的时间内,组建出一支精锐部队,并在11月10飞往广州驰马奥。同广州驰马奥同仁展开了协同作战方针。在抽调了众多优秀员工的前提下,上海总部员工打出“坚守阵地,再攻高地”的伟大口号!

2007年12月,刷新总结,心灵pk,改革机制

12月末,上海驰马奥进行了连续12场的总结大会。以下是此次年度总结的相关数据:写总结的人数:607人;平均每人总结刷新次数:5.5次;改制所进行的会议场次:12场;平均每场会议时长:6.5小时;竞选主任人数:28人;竞选组长人数:95人。

通过马拉松式的总结大会,上海驰马奥制定出新的改革机制,电话中心重新洗牌,结构进一步量化,做到精确制导,点对点服务。

2008年5月19-21日,驰马奥同全国人民一道,向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同胞举办默哀活动。通过三天的默哀,驰马奥人充分感受的生命的珍贵,并誓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祖国,回报公司,回报家人对自己的爱。

2008年6月11日驰马奥三周年庆典晚会

通过汶川地震,驰马奥从电视购物行业出发,想到行业潜在的地震现象。本次晚会的主题正是:迎战行业危机驰马奥611大演习。员工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一暴露在舞台上,希望通过驰马奥人的演习,给员工自己以反省,给行业同仁以启迪。

2008年7月驰马奥展开组织变革

2008年,电视购物进入漫长的“冬天”。电视购物早期野蛮市场下的掠夺行为,导致行业面临严峻的信任危机。此时此刻,在总裁张立功的率领下,驰马奥展开了漫长的领导组织变革。变革的口号:从强奸到恋爱再到真爱的过程。驰马奥求变的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俗话说变则通,通则达。作为电视购物的重要领军,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举一动或许都会影响到行业的走向。客户是上帝的意识在驰马奥又一次重新被认识。

以上仅仅是驰马奥在三年当中发生的部分故事。但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对企业的发展都将产

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驰马奥人经常说的:“我们天天都在演绎自己的故事,每天都在过我们自己的节日,天天都在培养自己的明星。”

姚明月,现在是上海驰马奥公司的行销总监,驰马奥从北京搬到上海,从“西朵”事件的退货到去年“百日大会战”的辉煌。经历了电购的低谷与高峰时期,一路走来,他心中又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上海驰马奥作为全国驰马奥的总部,无论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还是利润的产出,都将成为太原、广州分公司的样板。要作好总部的榜样作用,压力可想而知。那么对于上海驰马奥的总经理邓晓彦,她又会怎样面对自己管理当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呢?

立足上海后的驰马奥,并没有忘记对自己经营模式的复制。正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一张世界的地图,所以他们也一直在谋划着驰马奥的中国战略。当华东地区的事业逐步壮大之后,华北、华南地区也逐渐拓展市场。

2006年10月开始建设太原驰马奥,2007年1月11日太原驰马奥正式成立。除了地点不同之外,面积和装饰得风格都同上海驰马奥一模一样。两年来,总裁张立功几乎很少来这里视察。那么是谁足以让他不闻不问,却做到心中有数呢?

李晋忠,太原驰马奥公司总经理。从当年的晋科到现在的驰马奥,他见证了驰马奥数十年的岁月征程。

在太原驰马奥,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群年轻人的热情。每天的早课持续半个小时,除了一天的工作部署之外,他们还会做游戏,保持在快乐中开始工作。在他们的理念里:只有用自己阳光的心,去照亮客户灿烂的脸。

采访中,太原驰马奥人所流露出来的企业文化素质令我们惊叹。原本驰马奥的企业文化根在上海总部,却能在遥远的山西太原培育的如此之好。我想这多少与太原驰马奥的总经理李晋忠分不开。

同样,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所有太原驰马奥人为企业的二十周年送上了自己的真心祝福。

时间:2008年4月22日地点:广州(字母)。来到这个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到处盛开的鲜花映入眼帘,显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就在这么一座充满希望的“花城”,驰马奥2007年8月开始建设他们的华南分公司,并于10月11日正式开业。

面对一个全新的团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员工的能力尽可能得到提升。2007年11月8日,公司总裁宣布“百万雄师赴广州”,将上海驰马奥的优秀员工全部调到广州进行交流学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两地驰马奥人共同招人,共同培训员工,共同冲业绩,把上海拥有的一切经验毫无保留的传达到了广州。广州驰马奥人也在大家的瞩目下创造出日销售额百万的奇迹。

除了辉煌,他们也有着无数说不完的辛酸。就在公司成立不久,有一天,广州团队没有完成当日业绩,而承诺的履行则是:如果完不成目标,就做一百个符合撑。一百个符合撑,这不

是件简单的事情,当没有完成目标的员工做不动的时候,感动得一幕发生了:一位高个帅气的小伙子附下身子陪同没有完成任务的员工一起做符合撑,一个,两个,三个,陆陆续续有人府下身子陪同他们一起做符合撑。我们不禁想知道,这个带头做符合撑得小伙子是谁?

他就是广州驰马奥总经理吕春吉。吕春吉从一名员工到管理部的r3在到总裁秘书的岗位,从总裁秘书的岗位到人力资源部经理,从人力资源部经理到分公司总经理。他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面对两年来走过的心路历程,他有着自己的一份心得分享:

到2008年10月11日,广州驰马奥正好一周岁。在这一年当中,为新生命的生存而付出努力的人很多很多。在“百万雄师赴广州”期间,从上海过来的精英当中,有一批并没有返回上海,而是选择留在了广州,为广州驰马奥的发展贡献力量!一年已经过去了,对于这批驰马奥人,他们心中又有一份怎样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呢?

同太原驰马奥一样,驰马奥的企业文化能否在广州干部们的传承下得以统一呢?我们采访了在广州驰马奥培养起来的员工:

离开广州,我们坐上飞往上海的飞机。在城市的上空,开始总结这次的发现传奇之旅。驰马奥在不平坦的商道上走到今天,从商二十年,他们走过了在几间平房艰苦创业的岁月,走过了为生存东奔西走的岁月,走过了自己动手,汗流满面的岁月,走过了出师不利鸣金收兵的岁月,走过了人员流失,心酸苦闷的岁月,走过了挣钱后兴奋,赔钱后沮丧的岁月,走过了从普通人到生意人蜕变的岁月,走过了从个体到团队的岁月,走过了争蝇头小利到规模操盘的岁月,走过了从卤莽行事到深度思考的岁月,走过了从前途迷茫到心中有路的岁月。二十年,每一个脚印,步履艰难,一步步从山西走到北京,从北京走到上海,从上海走到全国,一步步从脚下的路在不断延伸,到心中的路在不断拓展。

驰马奥在失败中成长,在激烈的竞争中成熟。最重要的是懂得了自己的使命和要尽的责任。为自己也为他人,更为社会,让三者利益在驰马奥得以共赢,因此驰马奥由此得出:“让身边的人富裕起来,帮周围的人实现梦想。”这一崇高理念。

一个民族会有疆域的限制,但这个民族的文化不会有限制。在驰马奥,人们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话务平台,不仅仅是出售产品和服务的地方。他是孵化中国先进营销模式的阵地。是激发人们创造和想象力的摇篮。是凝聚智慧和力量战场。是一切有理想人们通过拼搏得到尊严、自信和自由的地方。

斗转星移二十年,驰马奥走过了三个历史的发展简单,个人主义阶段,集体英雄阶段,现代资本阶段。每一个阶段适应着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期间,有快乐也有痛苦,有荣誉也有挫折,有利润也有风险,有自信也有迷茫,二十年成败和思考,无数次的否定再否定,如今驰马奥又走在了又一个轮回的关键路口,正规化,规模化,专业化。

2008年的驰马奥有机遇也有挑战。同样二十年,为什么有人垮下了,有人站起来了,同样的二十年,驰马奥的成功在哪里?发现奇迹之旅给我们的最大感受在于他们不断革新,勇于突破自我的决心。

2008年一种新文化正在驰马奥诞生,一种新风范正在驰马奥来临,回眸历史二十年,兴奋

之余是太多的遗憾,遗憾之余是太多的反思,如果说前二十年驰马奥是在自然中随意成长的话,那么,今后的二十年,他们更希望在思索中存在,设计中发展。我们期待驰马奥能在未来二十年当中,为这个世界创造出更为辉煌的成绩!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范文?欢迎参阅。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1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轻轻摇动的战舰。当然?看不到年轻的水兵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却一路看到了许多悠长而空旷的上坡路?梧桐树影下不高不低的小洋楼?以及晃悠晃悠从旅顺开往大连的古老列车……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离不开的还有这个给了我生计和梦想的地方。我如此热爱这里?为她感动?为她心安?为她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复而细致地描述每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斗转星移?数年过 1 / 12 去了。好像是在一瞬之间?我突然疲惫了起来。疲惫不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流转?许多东西模糊了?不只是西岗区的老体育场?不只是龙王塘的掩映亭阁?不只是老虎滩渔人码头上的轻轻海风……模糊了的?还有我们内心的宁静、笃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深情厚谊。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了?还是我 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 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卜从人民路到延安路?从星 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们不要忘了?这些足迹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多少美丽。如果你在清晨漫步一方公馆的小路?你可以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心跳声?还可以触摸到在那晨曦中掠过国际游艇港的温润海风; 如果你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听上一堂课?然后向高高的白杨树唤醒大学的美好时光?让曾经的记忆

2009年国际获奖纪录片专题片观摩及诶及社教类解密制作高级培训班

2009国际获奖纪录片专题片观摩解析及社教类节目制作高级培训班主讲人:冷冶夫 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一,观摩纪录片,国外的《郎德山的魔术人生》(大约10分钟)特点:很多的后制和动画来展示以前的影像,形式取胜,采访占据不多的部分,但是恰到好处,评委评价“留下不到一分钟的胶片资料,和20多张照片,家族的人为了探寻身世”。90多分钟片子,多元式综合,这种形式称作“调查类纪录片”,标准:有没有搞清楚事实。那怕拍摄手段差一点,也能在国际上获奖。 二,纪录片《天空无限广阔》伊朗(大约) 特点:采访都是儿童,把一把沙子撒在玻璃上,画面,镜头从反面拍摄,一种很不错的创意,“无论走到哪里,天空都是我的”,全片的意象型镜头很多,看得出是导演导演的,但是都很有想法。 点评:第一线索,画沙画,完成影像叙事,纪录片是画面语言实现,如果没有画面实现。第二个,创作者的态度决定作品的态度。没有没意思的事,只有没意思的人。最直观的纪录。“爱情”和“爱和平”题材是世界上永恒的题材。所谓的原生态是没有完全的,主观的原生态,尽量开放型结尾,倾向性淡化,很硬的解说词用字幕淡化。完全是纪录片类,专题片是主题先行,主体靠一个点。 三,纪录片,中英合拍《毛泽东崇拜》。(15分钟) 点评:外国人拍的,对比的方式,不会直接出现倾向性。有意识的突

出矛盾点,比如说把画家和农民放在一起对话,很有意思。 四,纪录片《最后的艾德尼》阿尔巴尼亚(5分钟) 在一个岛上,全是老人,一个小孩的出生,一个隆重的满月酒,全村老人一起出动,原始的劳作方式, 点评:作者的意图,这个孩子是阿尔巴尼亚的未来,年轻的人走了,小孩也待不下去了。这种片子在国际上很容易入围。完全画面化,画面是多意的,主体也就是多意的,解说词是指向性的。画面语言的故事化,纪录片片体以画面为主的,画面叙事。 纪录片的创作观点:等来的真实,发现的美好,作者对记录者的,最主观的客观纪录,原生态纪录、创意性编辑,纪录片纪录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人对生活态度的纪录。纪录片是用世界语言叙事(画面)。不要赋予纪录片太功利的色彩。 纪录片是一种主观能性的思考方式。一种片体,一种叙事。模糊的观点世界上都能接受。画面语言的故事化。 五,纪录片《家》(五分钟) 说的是拉脱维亚死去的一个人,完全用动画展现。细节制胜,节奏相当快。很有意思。动画的细节很不错, 六,纪录片《最后的号码》以色列反应二战集中营里的事 以一个动画的,创意纪录片 七,纪录片《油菜花开》10分钟冷冶夫制作 创意类纪录片。模仿国外纪录片的悬念设置。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指导教师/职称助教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目录 摘要 (3) 英文摘要 (3) 一、纪录片剪辑的探讨与分析 (4) 二、电视纪录片《站台》的故事结构分析 (4) 三、具体的制作任务和制作过程 (4) (一) 制作的主要任务 (4) (二)具体的制作过程 (4) 四、制作心得体会及经验总结 (8) 谢辞 (8)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剪辑的前首先考虑到是按照拍摄的素材来进行剪辑在片子的剪辑风格上把握好故事发展的节奏,因为纪录片所表现这些巡逻队员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思考。而观众的情绪是根据片子的变化而变化并根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故事的。章丘市铁道北路有一个特殊的巡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二十四小时监护胶济铁路章丘段,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只巡逻队的队长叫吕建国,吕建国曾在铁路一线工作,开过客运列车也开过货运列车。纪录片的目的是通过讲述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的故事,展现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所作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故事主要分为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吕队长在巡逻时克服的种种困难、吕队长讲述自己与铁路的故事三个部分。 关键词:影视剪辑; 蒙太奇;剪辑风格; Th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 platform " clip design report abstract :The TV documentary is to real life as a creative material, based on a true story as the object, and carries on the artistic processing and display to show the true, nature, and the true causes people to think of the movie or television art form. In the clip of the first before considering security according to filming material to be edited. According to

人物纪录片观后感

用他的眼睛看近代史 ————观《李大钊》有感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大钊》是为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而摄制的,由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首播,通过文字、影像资料和文物遗址、以及有关家访谈的形式比较系统、生动地反映了李大钊卓越的历史功绩。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从小就目睹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满目疮痍,他立志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挽救正走向没落的中国,来拯救四万万还处于压迫中的人们,来为近代中国带来新的曙光。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苦卓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成就了他不屈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也为他在后来的坚持斗争中殊死抵抗和拼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一位中国的血性汉子,它拥有鲁迅的笔下的民族的脊梁,他的脊梁代表了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精神,他们用看似软弱但实则坚不可摧的血肉之躯在与列强和反动派做不懈的斗争,他们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佩,值得被外国人所赞扬和敬仰,值得被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所铭记,他们无愧于民族脊梁的光荣称号。 青年时代,面对多灾多难的中国,李大钊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1)和“大哀”(2)。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大地挽救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要用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他认为,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李大钊同志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他是人民的好儿子,是祖国的坚强守卫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自认为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因为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十分艰难,但他以第一人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唯一能救中国于水火的真理,并积极付诸行动,进行多次宣讲和讲解。正是李大钊,梁启超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4) 作为中国引进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士,他不畏惧反动派和反动势力的打压,无数次地冒着生命危险在为中国人民寻找和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无数次的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许多人的不解与排挤,他没有发出声嘶力竭的抗议,他用一腔的热血和爱国的热情奏响着自己的乐章,纵然没有过多的掌声与欢呼,但他的事

《声临其境走进影视配音艺术》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智慧树知到《声临其境走进影视配音艺术》章 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国产戏都不需要配音。 A:对 B:错 答案: 【错】 2、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是《一口菜饼子》。 A:错 B:对 答案: 【错】 3、中国第一个译制单位是北京电影译制片厂。 A:对 B:错 答案: 【错】

4、文革期间我国译制工作彻底停止了。 A:对 B:错 答案: 【错】 5、我国第一个译制片奖是飞天奖。 A:错 B:对 答案: 【错】 6、“口型”是指影视作品中人物发声时的嘴部动作和形态。A:错 B:对 答案: 【对】 7、录音时,不同话筒录出来的声音音质都是一样的。 A:错 B:对

答案: 【错】 8、内心独白不需要对口型。 A:对 B:错 答案: 【对】 9、只要声音好听,就能配好音。A:错 B:对 答案: 【错】 10、影视配音中的语言包括()A:群声 B:对白 C:内心独白 D:旁白 E:独白

F:解说 答案: 【群声; 对白; 内心独白; 旁白; 独白; 解说】 第二章单元测试1、声母一共10个。A:对 B:错 答案: 【错】 2、韵母一共20。A:错 B:对

答案: 【错】 3、an是后鼻音。 A:错 B:对 答案: 【错】 4、ing是前鼻音。 A:对 B:错 答案: 【错】 5、我们采用7度标记法。A:错 B:对 答案: 【错】 6、j、q、x是舌面音声母。A:错

答案: 【对】 7、z、c、s是舌尖后阻声母。 A:错 B:对 答案: 【错】 8、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A:对 B:错 答案: 【对】 9、普通话里有21个辅音声母。 A:错 B:对 答案: 【对】 10、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摘要]随着中外电视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未来和发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试图寻求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摹写,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对于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更给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以反思空间。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与现状 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文革时期是我国电影纪录片的盛产时期;1950年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宣传。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 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2005年6月的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至少向世人证实了,中国的人文纪录片还是可以与世界水平一比高下,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但如果要谈到纪录片的市场运作,以及制作的多样化方面,我国的纪录片整体上就明显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多样化的缺乏、市场化的滞后等问题。二、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缺乏 我们参展纪录片基本都只是采用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拍摄制作模式,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在多样化制作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制作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国内的纪录片很难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化的元素,是中国纪录片急待加强的工作。好的选题并不能保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部好的纪录片才谈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纵观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写实与表意共存。写实,重画面语言,造型艺术,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学院气浓重;写意,取前被众家之长,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各种技术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多时空交错,创作类型多元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纪录片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视角 近年来的国际获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创作出多元化的趋势,综观当代国际获奖纪录片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而国际上比较畅销的题材则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型上,它们展示了丰富的各国文化,满足了部分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性、教育性等有机地融入节目中。 (二)纪录片强化故事性

(完整word版)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

分镜头脚本创作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是从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创作中借鉴来的。一般按镜号、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广告词、音乐音响的顺序,分项填写。对有经验的导演,在写作时格式上也可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此。 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解说音乐音响特技长度(秒)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摄法: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

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思考

42 纪录片的创作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每一部纪录片的创作都是对创作者的一次挑战,每一次的实践都会带给创作者新的感受,本文拟从创作实践的角度谈一些体会。 一、理性分析认识 感性观察捕捉 人物记录片的创作过程是编导人员理性分析和感性观察相互作用,互相提升的过程,做好采访是拍好每一部专题片的关键。其中最基本的事是预先要确定整部片子的“调子”。也就是要确定作品要追求的整体效果。这种对题材第一感觉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有了前期的整体感觉,才会有拍摄过程的效果追求。 例如拍摄纪录片《钢铁英雄——董来扶》,他是一位经历过战争硝烟的老英雄,在解放战争中他驾驶着坦克参加了上百次的战斗,他有着像坦克一样的钢铁般的性格。在初步掌握了他的事迹后,我们确定了整部片子的“调子”是:在他的身上就要体现出军人的特征和一个老兵的精神。 “调子”一经确立,我们便带着理性的认识走近老英雄的生活。拍摄中老英雄生活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他不顾年迈,经常会驾驶着三轮摩托四处转转,经了解,这是老人要找回当年驾驶坦克的感觉。这一细节的充分展现,深刻地揭示了一个老兵的内心世界。 又如:纪录片《走近戴碧蓉》要表现三十年前一个舍己救人的小英雄现在的生活,经初步掌握素材后我们确定的“调子”是:她依然还是“英雄”,她以残疾的身躯追求着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表现出一个活着的英雄所具有的超凡勇气和美好情 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思考 ◆崔亚正 怀。 拍摄中我们发现戴碧蓉能用一 只手娴熟地梳理出不同的发式。经了解得知,这是戴碧蓉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学会的 。这一情节后来成为片子中表现小英雄追求美好人生典型细节。 二、强化视觉语言 刻画寓意抒情 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电视画面是纪录片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 纪录片中有时只有几秒钟的画面,却会成为全片的灵魂,它使观众永远记住这一瞬间,并记住了纪录片中的人物。纪录片《雕塑人生》表现著名雕塑家、年近八旬的刘焕章老人的故事。岁月给他留下了沧桑的容貌,满头的白发和干裂的双手。这些视觉形象都成为表现人物的最好的符号。但片子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当刘焕章讲起自己这双虽然苍老但却不僵硬的手时,画面是这样表述的:我们特写了一只老人抚摸着石雕作品的手,柔和的自然光勾勒出饱经沧桑的、棕黑色的手在白色汉白玉石雕像的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个画面给观众留下不能忘却的记忆 。 有目的的追求镜头的寓意性和抒情性,应该是纪录片创作者创作中时刻保持的状态。 三、增强效果对比 强化整合统一 对比是纪录片创作者常用的手段,在画面对比方面我们是这样运用的:纪录片《走近戴碧蓉》片头,镜头 1,一棵寻常的、阳光照射下的美丽的小草; 镜头2,一张戴碧蓉十一岁成为小英雄时在天安门前拍的黑白照片,两个画面形象经过对比,告诉了观众画面外的信息:小英雄当 年就像这颗寻常的小草,但她却做 出了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对比的艺术感染力马上抓住了观众,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在情节对比方面:纪录片《走近戴碧蓉》中是这样运用的 。戴碧蓉讲述了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后,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态度,从戴碧蓉的讲述中没有看到她一丝的悲伤,看到的是她对生死的豁达乐观,充分展现了戴碧蓉刚强的一面。接着戴碧蓉又讲述了手术后当少先队员们代表他们的父母来看望她时,她控制不住自己,泪流雨下。面对死神戴碧蓉没有哭,可是面对看望她的小学生们戴碧蓉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两段采访前后呼应,从情节的对比中展现了戴碧蓉崇高品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戴碧蓉的形象表现更加立体丰满。 整合是对全片的整体把握,它是将电视语言的各要素达到自然统一,浑然一体,使作品更加和谐统一。 如纪录片《走近戴碧蓉》的结尾是这样处理的: 戴碧蓉一边刺绣一边哼出歌曲《小草》,小草歌曲的内容吻合了片子开头时用小草的镜头比喻小英雄的寓意,首尾呼应,全片从深层的内涵上形成统一。 综上所述,人物纪录片创作需要创作者从理性的思考,到感性的捕捉;从视觉语言的把握到强化整合统一。这一切都需要创作者具有对纪录片事业充满激情的热爱和献身精神。 (作者单位:天津电视台/责编:阿培) 编导演之窗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 纪录片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种记录文本,它已经开始向娱乐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范文,欢迎参阅。 经典纪录片解说词范文1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轻轻摇动的战舰。当然,看不到年轻的水兵在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却一路看到了许多悠长而空旷的上坡路,梧桐树影下不高不低的小洋楼,以及晃悠晃悠从旅顺开往大连的古老列车…… 有谁能忍心拒绝这座美丽的城市呢? 劳动公园春天的玉兰,海之韵清晨的日出,深夜里东港驳船的倒影,北大桥下午比蜜糖还甜美的海风,星海广场尚未曾被围合起来的辽阔气场。万岁街,不老街,七七街,一德街,五四路,高尔基路,长春路……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便知道自己离不开了。 离不开的还有这个给了我生计和梦想的地方。我如此热爱这里,为她感动,为她心安,为她向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反复而细致地描述每一个关于她的故事。斗转星移,数年过去了。好像是在一瞬之间,我突然疲惫了起来。疲惫不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岁月的流转,许

多东西模糊了,不只是西岗区的老体育场,不只是龙王塘的掩映亭阁,不只是老虎滩渔人码头上的轻轻海风……模糊了的,还有我们内心的宁静、笃定以及对个人理想的深情厚谊。 是我们的梦想变大了,还是我们的心胸变小了?是我们的社会现实了,还是我们的情感褪色了?是我们眼里的欲望拥挤了,还是别人的议论终于让我们变得纠结了? 然而,你可曾忘了,每当我们搭乘雨后清晨的BRT,从人民路到延安路,从星海湾到小窑湾,从中山广场到星海广场,透过车窗的一幕幕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足迹。 我们不要忘了,这些足迹带给了我们生活的城市多少美丽。如果你在清晨漫步一方公馆的小路,你可以听见自己最真实的心跳声,还可以触摸到在那晨曦中掠过国际游艇港的温润海风;如果你在沈阳理工大学校园听上一堂课,然后向高高的白杨树唤醒大学的美好时光,让曾经的记忆浸满书香;如果你在午后来到龙德广场,看一出王家卫的电影,你会不会想到临近的starbucks坐一坐,发发呆;如果你在阳光冬日来到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把自己完全融入滑雪圣地的狂欢,你又会不会有一种超越自我的快感…… 我们更加不要忘了,那一年,当我们风尘仆仆,穿越城市的万家灯火,终于盼来了这个家园开始在北京孕育新的希望,那份心头洋溢的喜悦和自豪又抚平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我们额头上刻下的皱纹……是啊,如果有一天卫星城建好了,城堡酒店竣工了,通州北苑项目落成了……如果城市每一个正在经历变迁的角落又遍布了我们

纪录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纪录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11-06-20字号:[大][中][小] 良友纪录 评论收藏报错站外引用发给聊友转发——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中国电视·纪录》记者问《纪录》:朱虹主任,您好!去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这60 年间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元素风靡世界,请您简要介绍一下60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总的情况。 朱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播影视从小到大,从弱小到繁荣,整体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51座、电视台272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2087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31%和97.23%;开办广播节目2423套、电视节目3182套,分别比1982年增长了40倍和392倍;年生产电视剧1.2万余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年生产电影故事片45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电影大国;年生产动画电视突破17万分钟,产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字雄辩证明,60年来,中国广播影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广播影视的覆盖大国、制作大国和增长大国。 总的来说,中国广播影视业快速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广播影视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能力大幅提升;广播影视传输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广播影视监管体系日臻完善;广播影视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广播影视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 《纪录》:通过您的介绍,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向前发展,并且“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也更为清晰,请您谈谈目前中国广播影视业的国际影响力如何? 朱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广播影视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016319761.html, 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作者:任晔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 摘要: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物为主,是对人的生活场景和真情实感的纪录。它通过人物 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百态折射社会现实,客观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文章阐述了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创作的类型、创作结构及摄像与剪辑技巧,供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摄像剪辑技巧应用影像语言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15-01 目前新闻媒体中人物纪录片的制作是一项集体创作,它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上来 说,是创作者利用影像符号的排序组合及互动冲突来创造带有一定浓郁风格作品的象征。一般它是由策划、拍摄、采访、撰稿、剪辑、后期制作与包装等多个创作环节构成。其中,摄像和剪辑是人物纪录片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在图像基本规律的把握、表达要素的创作及主题挖掘等驾驭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物电视作品的优劣。 一、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 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首先是要忠实于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但是,从文本意义上来讲,它是具有物质属性的话语载体及话语的组织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拓展话语的空间及结构话语的技巧具有多样的可能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其次,创作主体应当体现强化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也就说人物纪录片要以注重记录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的人物或者事迹为主,充分展示他们特有时代中的风貌,抓住时代的脉搏挖掘他们身上的特性。 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类型 现在人物纪录片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如果按照拍摄的主题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人物命运型,歌颂人物品质型等,按照拍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艺术家、普通老百姓等,按照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客观记录型或影响加解说词等。但不管哪一种在拍摄中都要发掘他们人物生活中不平凡的生活故事为己任。 三、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结构 拍摄人物纪录片时,一般地内容本身是没有结构的,有的是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所谓的结构就是由段落结构构成的,那么这个段落结构怎样来安排,这就出现了层次安排问题。而层次安排的方法一般也很多,比如说时间顺序,认识人物的过程,时空交叉平行剪辑等。文章拿时

2020年如何写纪录片分镜头脚本三篇

如何写纪录片分镜头脚本三篇 下面是职场范文网整理的关于如何写纪录片分镜头脚本,欢迎阅读与借鉴。 如何写分镜头脚本篇一 有的地区统考会考到,有的地区不一定不考,校考有些院校会涉及,到了大学,实践拍摄,也离不开剧本写作。下面内容分三部分,前言、写作注意事项、举例。例子以广告分镜头脚本为主,小巧简洁,也是之前经常遇到的。 电影《茉莉花开》最后一个镜头,章子怡表演教学时间。女主花儿经历诸多苦难,看到幻境中过往的亲人。情感流动,感怀唏嘘,过往云烟、风淡云轻。一滴眼泪滑落,尽在不言中…… 前言--了解剧本 剧本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一般有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两种形式。文学剧本将场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重在讲清楚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如小说,适合演员和大众阅读,沉浸其中,获得情感体验。 分镜头剧本即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导演剧本等,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体现,是创作影片、电视剧、广告等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分镜头脚本

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参照拍摄现场实际情况,分隔场次或段落,在文字脚本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造,细化镜头、景别、拍摄手法、角度、音乐等。 虽然分镜头脚本也是用文字书写的,但导演等创作人员已在脑海中建立起流动的影像,获得某种程度上可见的效果,是拍摄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 写作注意事项 关于分镜头脚本的写作,针对编导专业学生,就简单说几点注意事项。 不管什么剧本,内容都是核心,创意想法是偷不走的,形式虽是次要,但基本的一些要求原则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首先是镜头感。 刚开始接触分镜头的同学往往没有镜头感,单个镜头内容过于饱满,没有适时切换镜头的理念。这需要对视听语言有较好的理解,景别、镜头运动、角度等

人物纪录片策划书3篇

人物纪录片策划书3篇 一、影片拍摄目的与背景: 在成都,一位左腿残疾的环卫工人拄着拐杖,拿着刚捡起来的烟头走向垃圾桶,空荡荡的左裤腿随风晃荡。3年前,不甘于白吃白喝的邓贤国成了一名环卫工人,每天与扫帚、簸箕为伴,穿行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他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要让“马路上找不到一个烟头”。 努力执着!他用坚强获得了工作岗位; 勤劳认真!负责的区域不见一个烟头; 表率!带领人们保护环境。附近很多居民和商家都目睹了3年来邓贤国是怎么拄着拐杖,把大天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作为回报,他们不再随手把垃圾甩在路边绿化带里,也会教育孩子,要把零食袋子扔进垃圾桶。“掉一点垃圾,他就拄着拐杖跟在你后面捡,怎么还好意思乱丢啊。”一位摆摊的小贩说,因为邓贤国的认真,他每晚收摊时,都会仔细把垃圾装起来扔进垃圾桶。 乐观!打算再好好干几年! 66岁环卫工邓贤国的坚强令人感动,网友呼吁别再乱扔垃圾。一方面,慨叹身处底层的环卫工人的不易。另一方面,鄙视那些在城市中乱丢乱扔乱吐乱拉乱写乱画乱贴的不文明行为,本片为介绍邓贤国身残志坚、坚忍不拔的精神来鼓舞颓废的青年人,也用来鼓舞同样

身残却坐在路边等待同情的人。 二、主题状况分析: 纪录片名称:初步定为《拄拐环卫》 片长:15分钟左右 纪录片主题:本片为介绍邓贤国身残志坚、坚忍不拔的精神来鼓舞颓废的青年人,也用来鼓舞同样身残却坐在路边等待同情的人。 三、影片结构: ①开始是解说员根据一段大街上邓贤国正在打扫工作的画面来进行对邓贤国本人的一个基本情况的交代,关于他在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采用声画分离的形式,画面主要拍摄邓贤国的工作状态。 ②出节目名称,即标题。 ③声画分离。跟拍邓贤国的日常生活。,解说词解说其19岁为修筑小学校而短腿的经历,简要介绍他的个人痛苦经历。 ④拍摄环卫工作的大致内容,包括抓拍一些过往行人的不注重环境卫生的行为,此刻重点描述邓贤国曾经的一句话:让其负责的区域不见一个烟头。 ⑤声画分离。再次拍摄邓贤国的工作内容,并配解说词邓贤国家庭的困难之处,以及他面对困苦生活坚忍不拔的精神。 ⑥为了寻找关于邓贤国更多的经历信息,询问拍摄新蜀环卫公司贺贤英当时录用邓贤国的场景。或者通过解说词来进行描述。尝试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1)

海外纪录片业者期待与中国更多合作 在19日闭幕的首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上,不少海外知名纪录片制作和发行机构及相关行业人士对正在不断被发掘的中国题材和迅速成长的本土纪录片产业表现出极大热情,他们表示期待更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影展今年向世界范围内征集到了400多部作品,包括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时长都在60分钟以内。其中纪录片数量最多,也最受关注。 “我看到了一些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作品,题材独特,拍摄技巧纯熟,中国纪录片的快速发展让我感到惊喜,我希望能在这里发现一些适合全球市场发行的好题材,并找到出色的中国合作伙伴。”前美国国际纪录片协会主席、纪录片市场营销专家理查德·波尔对记者说。 波尔是受邀出席本次影展的众多国外纪录片行业人士之一。他在1994年创办的坚实娱乐公司是业内最负盛名的电视纪实类影片营销公司,曾成功把近300部纪录片向世界各地发行。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十分迅速,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而电视观众们对纪录片也越来越认可,市场在不断扩大”,波尔说,“而在美国甚至整个国际市场上,观众对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一直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中国。” 在中国,纪录片在观众心目中早已摆脱了早期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转而成为电视屏幕上的新宠。近年来的《故宫》《大国崛起》和《舌尖上的中国》等影片不但在电视上掀起收视热,更在互联网上引领了一时风潮。 为了满足观众对纪录片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许多电视台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各大门户网站也开始购买纪录片版权,甚至尝试自制纪录片,但与国外相比,中国纪录片的传播渠道仍显得十分狭窄。 “我很期待与中国纪录片制作人进行多媒介平台发行方面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电视已经不再是纪录片最主要的销售渠道,由于数字传播手段的流行,我们更多地为各种数字终端提供适合他们播放的影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波尔说,“我在寻找‘中国制造’,但必须是能够吸引海外观众的。”

纪录片拍摄与剪辑

下面西安专业影视制作就具体讲一讲在纪录片创作中采访的不同功能,还有采访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有用的纪录片采访方法、技巧。 1、问题的设计 纪录片采访问题,要依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因此,事先对采访的问题进行设计和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采访的问题可以进行分类罗列,开始时对提的问题尽可能多列一些,再慢慢推敲一个个删减,最后列出必需的问题。对所有的问题可以按照大致的采访顺序进行罗列,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罗列,还可以按照大致的采访地点进行罗列。 提的问题切忌空洞、不得要领,要有针对性,有方向、有深度。有些问题是为了便于后期的剪辑明知故问的。有些问题适合正式的一对一的访谈,有些问题则适合在行动的过程中闲聊式的进行。有些问题是封闭式的,有的问题则是开放式的。这些都要依据采访问题的不同功能而定。 对于设计的问题只是一个参考,并非一成不变,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视具体情况作适度的调整。 2、提问的时机 相比较来说,采访时机的把握,纪录片要比其它的片种讲究得多。一方面因为纪录片的采访具有更多人性的关怀,更多情感的交流。另一方面则因为纪录片的拍摄周期比较长,可供采访的场景和时机比较多。 如果采访的时机把握得不好,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可能就在不经意中溜走了。反之,如果一段采访时机把握的恰当,也许原本是一个一般的话题也

能发掘出较多的意味来。 把握采访时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营造气氛。在一些真实的采访之前,通常会先谈一些不太重要的话题。等到采访对象轻松下来了在进入正题。当然,至于何时进入正题,自己心里有数即可,无需提醒对方。 二、学会观察、适时推进。在访谈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出来的一些别的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抓住时机顺势引导,进一步追问下去。 三、把握情绪、控制节奏。整个采访过程,应该考虑被采访人的情绪,作节奏上的把握。该暂停就得暂停,该延长就的延长。如果进行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应该找个机会圆圆场,或者可以先休息一会儿。反之,如果整个气氛不错,只要对方不提出终止,则可以适当延长原来约定的采访时间,使得采访更为充分。 四、总体布局。就纪录片创作的规律来讲,重要话题的采访应该放在整个创作过程块结束的时候进行。因为这个时候对拍摄对象已经熟悉了,可以有交流感,不至于太生硬,采访也容易深入。另外,这时对整体的结构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把握,可以使采访更有针对性,不至于有遗漏。 五、互动。日本着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认为纪录片是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共同创造的世界。这个说法虽然并不完全正确,至少提供给我们一个启发:有时候需要与被采访人员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性的关系。那样的一种状态,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真情实感。 六、尊重对方、宁可失去时机。纪录片创作应该淡化功利色彩,不要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以致不顾对被拍摄人员造成伤害。不要触及隐私,不要

《大师》系列人物纪录片_邓稼先_解说稿..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邓稼先 1999年,当邓稼先被追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时,他已辞世整整13年。而这时距他1958年投身原子弹的研究也整整过去了41年。鹿希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8年8月的一天,夜深了,辗转反侧的邓稼先久久地盯着窗外,窗外的夜色中一轮明月。她回忆说:邓稼先喜欢月亮,常望着月亮出神。突然,他坐了起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我的手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月亮,轻轻地说了声:“我要调动工作了。” 【采访妻子】我以为他是从这个科研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所以问他调哪儿去,但他说不能说。我说为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在不在北京可不可以通信联系,他说不行。后来,他就说他连家也顾不了了。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是什么样的工作要他下这样的决心,邓稼先没有回答,却说道:家里的一切都托付给你了。那一夜,许鹿希哭了。但她还是没想到,为这次调动付出的代价,将是夫妇俩寂寞的人生。向来不爱照相的邓稼先走进了照相馆,与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了这张全家福。那一年的邓稼先34岁。 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但许鹿希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作调动。他根本想不到丈夫是去造原子弹。因为邓稼先的专业虽然是核物理,但建国初期,新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把小麦磨成面粉,还能造纸。毛泽东说,“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没有人知道邓稼先在哪里工作。他白天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其实,他那时工作的地方与家只隔着一站路。严格的保密纪律,让邓稼先的生活方式完全变了。此后,他没有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有作过一次学术报告,甚至,亲友间的聚会也避开了。 【采访妻子】有一回骑车过去,正好看见他,就问他怎么在这,我就根本没想到那就是他的工作单位。他就骗我说:啊,我去看人,在这儿下错车了。然后他看见公共汽车来就赶紧上车,我没想到他是骗我的。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2颗原子弹,使世界真切地看到了原子武器毁灭性的力量。2002年,美国解密了41份绝密文件,文件清楚地表明美国政府曾多次企图对中国发动核突袭。朝鲜战争期间,装有原子弹的导弹一度运至日本冲绳岛。美国人扬言要将核武器当做普通炸弹来用。国际舆论称,自广岛、长崎被毁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新中国一样临近核威胁。居里夫人的女婿,一生为和平而战的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通过自己的中国学

纪录片拍摄技巧

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在我们生活中,纪录片是很常见的,那么怎么制作纪录片呢?传媒配音网给大 家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在制作一部记录片之前,摄像师必须要了解这部纪录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只要先确定了所要表达的中心,我们才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表现这个主题需要哪些内容,拍摄时要突出哪些重点,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心中有数,才能去等待细节、发现细节,才能去“挑”真正需要的细节,才能更明确的去寻找和主题相关的材料。纪录片最重要的是细节,只有让细节更多、更生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一部纪录片给人最深印象的,往往就是那些细节,一个好的细节,效果远远超过一大堆平淡的镜头。而一部纪录片要有更多、更生动的细节,关键就在摄像师。在纪录片拍摄中,很多摄像师常常感到细节很难拍到,也很难拍好,细节拍摄确实很难,但只要你认真去拍,就一定会拍到更多、更生动的细节。 那么我们如何去寻找细节呢,只有细心的去发现,我们才能把握住细节,细节的拍摄需要等,更需要发现,一个摄像师必须要有发现细节的能力。要发现细节,就要求摄像师要时刻观察,也要勤动脑筋,因为很多细节就在摄像师的身边。这些细节主要有两种,一种存在于拍摄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它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东西,但却能生动地表达主题,经过特写拍摄后,它往往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像《日子》中两只小狗状的热水袋、两位老人靠在一起的两头白发,另一种则存在于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中,它一般经常会出现,但你如果不留意就不会去拍,像《日子》中老太凝视老伴的眼神,两位老人坐在一起时偶尔拉着的手。要注意拍细节之后的细节,细节之后,往往还会有细节,甚至更好的细节,摄像师在拍好一个细节后,最好再拍一段,一个更生动的细节,也许就在这时被你拍到了。《日子》中,笔者在老伯老太吃饭时拍到了老伯给老太夹菜的细节,但笔者没有关机,在7、8秒钟后,又拍到老太给老伯夹菜的镜头,这两个连续的细节,生动表现了两位老人的恩爱,而另一次,笔者拍到了老伯给老太弹灰尘的细节。 一般细节的发现,纪录片作者运用主观镜头观照被写事物,主观镜头虽是基于作者本人的视角,但首先要符合受众的观赏心理,简单地说就是要满足受众探究的需求,合理地替代观众的眼睛,这才是成功的视觉引导,比如在《走进南沙》前期拍摄中,画面中的小艇剧烈地摇曳、海水沿面扑向镜头、晕船呕吐的痛苦的表情,这些是摆拍所不能达到的,画面充分展现了南中国海的“凶险”。这以细节被展现出来了,能有如此强烈感染力的镜头段落,这是拍摄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这段运动构图的长镜头为纪录片增色许多,它把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融为一体,构建了真正的完美。这总细节往往能触动观众的共鸣。 纪录片走上商业化道路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 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纪录片不像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随着时间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