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医易同源中的“医”是指中医,“易”是指易经,“源”是指天文历法,而人类文明始于天文历法,所以就有“医易同源”的

说法。要准确理解“医易同源”,首先需要了解认识易经。河

图洛书是易经象数模型的前身上古时期,伏羲氏观象授时,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羲皇对河图洛书进一步推算具体化,就变成了八卦。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

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群经之首之易经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中国其他各家思想均源于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既然有了阴阳,那么随之而来问题就是,阴阳从何而来呢。阴阳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道者万物之宗,生天地,育万物,化天下。万物本

来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阴阳二气,创造了它们。天地,也是由阴阳所生,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是有其他的东西创造了天地。这就有了《道德经》中,无生有的概念。那么无既然能生有,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一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来。这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道从何而来呢,道不生也不死,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道从道中来,它只效法自己,这便是道法自然。有了河图洛书和八卦,华夏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做到了然于胸。不仅能够理解万物是怎么来的,也能理解,万物即将会怎么没的。也能够根据现在事物的阴阳状态,来推知,它未来的下一个状态会是什么样的。中医的思想源头是易经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文盲的。《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

《黄帝内经》至道之宗,奉生之始。这是一本教人怎么不生病的书,是真正的中医,上医。《黄帝内经》讲的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只懂得喂人吃药的医书和医生是下医。今人认为,这本书是众人集体创作的,这种言论,完全不懂中医,不懂道。华夏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先有真人,后有真言。道,要么得,要么失,失者恒失之,不可能一万个无道之人合起来,就能得道。更有中医界人士认为,这本书里面的经络,穴位,都是很多人拿小棍子每天戳身体,时间长了,靠经验累积得出来的,是临床研究的结果。人的身体也是一个阴阳循环宇宙,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建议好好读懂《易经》、《黄帝内经》,结合子午流注作息时间表,根

据阴阳二气变化、季节变化而做相应的一系列变动,比如休息,春三月则夜卧早起,冬三月则早卧晚起等进行调整,为什么要调整?阴阳二气在变化在此消彼长。欢迎朋友们转载,微信关注“至道学宫”,一起交流学习进步,让我们一起见证

祖国的全面兴盛,迎接伟大中国时代的到来。

岳奇峰 易医文化

岳奇峰教授倡导的六字诀内外兼修养生法 2009-11-08 08:55 更多岳奇峰教授的观点,请参阅:易医文化知识点滴备忘 六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此方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某经有病, 即用相应之字调之,可防患于未然,调治于方始,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岳奇峰教授认为,六字诀通过人体呼吸吐纳方法,呼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之废气以祛浊,为进一步扶养脏腑之元气打下基础。 一、嘘字治肝病法 嘘,读(xǖ)。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治心病法 呵,读(hē)。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治脾病法 呼,读(hū)。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字治肺病法 呬,读(sì)。呬字功可清晰肺经郁热治疗咳嗽等肺系疾病。 五、吹字功补肾气 吹,读(chuī)吹字功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六、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通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六字诀呼吸中的口型由口唇、牙齿、舌头以及两腮的综合活动而形成,鼻吸口呼,用顺腹式呼吸,六字诀呼吸锻炼是在呼气时发出声音,因此要求用鼻吸口呼。而且由于重在用发音调理脏腑,故呼吸的重点在呼气而不是吸气。锻炼时可以不管吸气,只细心端正口型,控制呼出的气流即可。此外,为了更好地发出声音、把握气流,六字诀呼吸要求将呼吸支点放在腹部,采用顺腹式呼吸的控制方法。 附:怎样练好“六字诀” 岳奇峰老师倡导用"六字诀"内外兼休养生法,如何练好六字诀呢,下面是从网上收集来的相关说法,作者可能是胡天武,仅供参考。 第一、练好预备式----松静站立 预备式的要求中需解释的:1、“头顶如悬”:好似在百会穴(在头顶约两耳廓尖连线之中点)处用绳子吊起之意;2、“含胸抜背”:就是胸部微缩内含,同时背部撑圆;3、“沉肩坠肘”、“松腰塌胯”及“双腿微屈”:如肉坠感;

医易时代易学题库

医易时代“易海云踪”题库——易学 简单题 1.请说出四象及其对应的方位与季节。 答:东:春季;南:夏季;西:秋季;北:冬季。 2.请说出四象相对应的阴阳属性。 答:东:少阳;南:太阳;西:少阴;北:太阴。 3.请说出五行及其生克顺序。 答: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顺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之中“生我”者为何?“我生”者为何?这被比喻为什么关系?请列举出五行之中的此种关系。 答:“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难经》)。 5.请说出人体五脏所分别对应的五行。

答: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 6.请说出人体五腑所对应的五行。 答:木:胆;火:小肠;土:胃;金:大肠;水:膀胱。 7.请说出五季所对应的五行。 答:木:春;火:夏;土:长夏(四时);金:秋;水:冬。 8.请说出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 答:1、取象比类法,2、推演络绎法。 9.请说出在五行相生规律指导下的中医治则。 答:“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10.请说出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答: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 11.请说出在五行相克规律指导下的中医治则。 答:抑强和扶弱。 12.请说出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答: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

中档题 1.请说出阴阳的空间(方位)。 答:阳:上外左南天;阴:下内右北地。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 3.五行特性为何? 答:“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4.上古三式是哪三式? 答:太乙,遁甲,六壬。 5.三式侧重点为何? 答:太乙:预测天象自然灾害国运;六壬:预测民间民事;遁甲:预测环境是否有利。 6.十天干中“丙”的类象为何? 答:丙,通明之火,炎烈之火,如太阳一般光照万物。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为什么说“医易同源”? 医易同源中的“医”是指中医,“易”是指易经,“源”是指天文历法,而人类文明始于天文历法,所以就有“医易同源”的 说法。要准确理解“医易同源”,首先需要了解认识易经。河 图洛书是易经象数模型的前身上古时期,伏羲氏观象授时,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成卦。羲皇对河图洛书进一步推算具体化,就变成了八卦。易经中的每一卦,代表着 天地变化的一个象,说的是一个大的时间序列中,阴阳相合所推动出来的变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着一个小的时间序列中,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群经之首之易经易经的思想是华夏文化的总源头,中国其他各家思想均源于易经。用阴阳术数的象数模型,就可以概括整个世界。既然有了阴阳,那么随之而来问题就是,阴阳从何而来呢。阴阳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道的思想来回答。道者万物之宗,生天地,育万物,化天下。万物本 来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阴阳二气,创造了它们。天地,也是由阴阳所生,那么同理可知,天地本来也是不存在的,一定是有其他的东西创造了天地。这就有了《道德经》中,无生有的概念。那么无既然能生有,那么无又是从何而来呢?无,从一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来。这个连无都没有的地方,就是道。道从何而来呢,道不生也不死,独立而不改,周行

而不殆,道从道中来,它只效法自己,这便是道法自然。有了河图洛书和八卦,华夏人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做到了然于胸。不仅能够理解万物是怎么来的,也能理解,万物即将会怎么没的。也能够根据现在事物的阴阳状态,来推知,它未来的下一个状态会是什么样的。中医的思想源头是易经中医的四大名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最高经典,世人不读内经,用伤寒的方剂思想来总括中医,甚至把中医等同于中药,这是非常文盲的。《难经》思想承自《黄帝内经》。有人把《温病条辩》列入中医四大名著,这不合适,它只是道的一个方面,这种只能叫方医。 《黄帝内经》至道之宗,奉生之始。这是一本教人怎么不生病的书,是真正的中医,上医。《黄帝内经》讲的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预防为主。只懂得喂人吃药的医书和医生是下医。今人认为,这本书是众人集体创作的,这种言论,完全不懂中医,不懂道。华夏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先有真人,后有真言。道,要么得,要么失,失者恒失之,不可能一万个无道之人合起来,就能得道。更有中医界人士认为,这本书里面的经络,穴位,都是很多人拿小棍子每天戳身体,时间长了,靠经验累积得出来的,是临床研究的结果。人的身体也是一个阴阳循环宇宙,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建议好好读懂《易经》、《黄帝内经》,结合子午流注作息时间表,根

浅谈周易与中医理论

浅谈周易与中医理论 《周易》被称作“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源头之一。自《周易》一书诞生后的几千年间,历代学者对其不断的进行解读与诠释,而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即“易学”。易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医学同样受到极深的影响,故有“医易相通”之说。 《周易》卦象在藏象学中的应用 自宋代理学出现之后,易学的研究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大发展时期,这成为易学从庙堂走入民间,在全社会普及的一个契机。在医学领域内,宋代援儒入医的潮流导致大量儒医的出现,使得医生行业内平均的素质与学养大为提高,易学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构建医学理论的思想重要工具之一,故有“医易同源”之说。与以往易学对医学只有间接影响不同,明代之后的医家更倾向于直接引用《周易》中的引文与卦象来说明其学术思想,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以《坎》、《离》的卦象来比喻肾藏与心藏。 以卦象喻五藏最初源自其五行属性归类,《难经集注·荣卫三焦第四》曰:“八卦属五脏法三焦,以明人之三焦法象三元也。心肺在上部,心法离卦,肺法兑卦;乾卦,主上焦,乾为天,所以肺行天气;脾胃在中部,脾胃属土,统坤卦;艮亦属土,艮为运气,主治中焦;肾肝在下部,肾法坎卦,肝法震卦;巽卦,主下焦,主通地气,行水道,夫如是。乃知坎离震兑坤以法五脏,乾艮巽乃法三焦,以合八卦变用。” 而后,《坎》卦与肾藏的关系引起了医家们的注意。自刘完素首倡新“命门”学说以来,命门、相火与肾藏的关系就成了医家门讨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肾中藏先天真阴、真阳的结构得到了普遍的接受。为说明这一理论,《坎》卦的卦象作为最佳的理论模型,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坎》为水,喻肾藏,其卦象为二阳夹一阴及象征二水夹一火,亦即两肾之水夹命门相火之象,代表肾中藏命门真阳。《医贯·医巫闾子医贯序》曰:“水之生于火也益信。火生乎水。亦还藏于水也。其象在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而命门立焉。盖火也而肾水寄之矣。”于此相对,《离》卦卦象也被用来暗指心火中藏有真阴,《周慎斋遗书·二十六字元机》曰“且真阴藏于离宫,故曰神阴。”即指“真水实生于心”。 “心肾相交”即肾升心降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曾明确指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但此说只是以心肾之间静态感应,来解释《内经》中“心主耳”的说法,而并无明确的动态升降交流。首先明确提出肾升心降理论的,可见于五代时期的道家内丹学经典《钟吕传道集》中“肾气”与“心液”的理论,而在医学界内,则首见朱丹溪“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说。易学认为阳气向上运动,阴气向下运动,以乾坤二卦代表阴阳,若初始状态即是阳上阴下的话,阳气越升越高,阴气越降越低,两者分离,是为《否》卦,是不好的趋势,将会招来灾祸;反之,若初始状态即是阴上阳下的话,阴气自上而下降,阳气自下而上升,阴阳相交而融合,是《泰》卦之象,故称“阴阳交泰”,最为吉利。更进一步说,坎卦为水属阴,但其象为二阴夹一阳,又象征阴中之阳;离卦为火属阳,但其象为二阳夹一阴,象征阳中之阴。坎上离下为水火《既济》卦,阳升阴降,阴阳相济,代表事情成功与顺利;而离上坎下为火水《未济》卦,阳逾升而阴逾降,不能相交,代表事情尚未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心肾相交”理论完全是模仿《泰》卦与《既济》卦而设计的,故又有“心肾交泰”或“水火既济”之称。故《医学入门·脏腑》曰:“两肾二系相通下行,其上则与心系通而为一,所谓坎北离南,水火相感者也。” 由《坎》、《离》两卦卦象进一步分析,即得出肾阳与心阴乃人体之真阴真阳的结论,而此真阴真阳又恰恰正是人体气机升降的原动力。《周慎斋遗书·阴阳脏腑》曰:“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阴真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得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与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得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得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得特点 5、社会得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得研究提出来更高得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得作用 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就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与目 得得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 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得特色与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 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得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就是未来努力得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就是以五脏为中心得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得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就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 基本原则在饮食保健学中得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就是指根据个体得生理表现与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 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得因素,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得体质 3、施膳则就是根据辨体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得目得 4、辨体就是确定饮食养生得前提与依据,就是膳食制定养生得原则 5、所谓辨证,就就是根据疾病得病理表现与体征,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得 证;施膳,则就是根据辨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与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得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得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与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得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与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与生津等作用

易医文化

易医文化 中医文化学者 张力丰 易者易也,实乃"变易","简易","不易"。阴阳更替也。 古有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易,乃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伦理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尤其重要。 《易经》亦称《周易》或《易》,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之根源。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醫"为合体会意=,由四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关联之部分组成,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 "匚",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属于物理性质的疗疾祛病的方法。这种疗法

不借助于器械,而是直接通过手技来完成,既有治疗之功,又有保健之效。后来被称为按摩,现今又叫推拿。 "矢",表"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主要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消除病痛。砭石为中国最早的医疗工具,砭术曾被列为中国古代并存的砭、针、灸、药四大医术之首,也是后世刀针等医疗器械的前身。 "殳",表"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学的一大创举,它以 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由针法和灸法共同组成,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这项由中国独创发明的外治疗法,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而且还成功地走向世界,为全人类服务。 "酉",表"酒",其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 大发明,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更能"通血脉"、"行 药势",还可用作溶剂,故《汉书》称之为"百药之长"。从 最初的单纯用酒治病,发展到后来的制造药酒,足以证实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由上可知,四合"医"中包含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其中 所述及的形式多样的治疗手段,透射出中国古代医学科技丰硕成果的同时,还给人以医学十分形象、直观的感觉。

类经附翼_医易

《類經附翼?醫易》 《類經附翼?醫易》 賓嘗聞之孫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每竊疑焉。以謂「《易》之為書」,在「開物成務,知來藏往」;而醫之為道,則調元贊化,起死回生。其義似殊,其用似異。且以醫有《內經》,何藉於《易》?舍近求遠,奚必其然?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開,學到知羞,方克漸悟。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原者,同此變化也。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 予因默契斯言,潛心有日,管窺一得,罔敢自私,謹摭易理精義,用資醫學變通,不揣鄙俚而為之論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乾坤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是故天生神物,聖人格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於是乎「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順性命之理。」「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摩,八卦相蕩。」「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動。」而天地鬼神之為德,萬物一體之為能,森乎昭著而無所遯乎易矣。 偉哉人生,稟二五之精,為萬物之靈;得天地之中和,參乾坤之化育;四象應天,四體應地;天地之合闢,即吾身之呼吸也;晝夜之潮汐,即吾身之脈息也;天之北辰為群動之本,人之一心為全體之君也。由是觀之,天之氣,即人之氣﹔人之體,即天之體。故康節曰:「思慮未起,鬼神未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蓋謂「一念方萌,便達乎氣﹔神隨氣見,便與天地鬼神相感通。」然則天人相與之際,精哉妙矣,誠可畏矣。人身小天地,真無一毫之相間矣。今夫天地之理具乎易,而身心之理獨不具乎易乎?矧天地之易,外易也;身心之易,內易也。內外孰親?天人孰近?故必求諸己而後可以求諸人,先乎內而後可以及乎外;是物理之易猶可緩,而身心之易不容忽。醫之為道,身心之易也。醫而不易,其何以行之哉? 然易道無窮,而萬生於一,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自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三百八十四爻,「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交感之妙,化生之機,「萬物之數」,皆從此出矣。 詳而言之,則其所謂一者,「易有太極」也。太極本無極,無極即太極,「象數未形理已具」,萬物所生之化原。故曰: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前。又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為造物之初,因虛以化氣,因氣以造形,而為先天一氣之祖也。醫而明此,乃知生生化化,皆有所原,則凡吾身於未有之初,便可因之以知其肇基於父母,而預占其稟受之象矣。 所謂一分為二者,「是生兩儀」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

小度写范文“易医”刘俊的养生法-道医刘三涛模板

“易医”刘俊的养生法|道医刘三涛 运用祖国传统医学帮人康复,遵循古圣先贤“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传统养生理论,注重人体经络气血的畅通,与生物磁场的调整,通过不打针不吃药无任何痛苦与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手段,让客人恢复生理机,从而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这就是易医。在通城,有一位名叫刘俊的行医人,也就是运用易经阴阳五行的原理,指导人体养生祛病。走进这家工作室,扑鼻而来的是阵阵檀香,耳边回荡的是轻轻古乐,整个屋子洋溢着悠然和芬芳。说是医生,但刘俊更注重的是养生。在一番长聊之后,才知道刘俊之所以为医,正是因为自己在十年前曾身患重疾,久医难见神效,后在一位老中医的指点下自行修炼气功,外加中医指压,才逐渐恢复了健康。久病缠身的他深知病痛之苦,决心帮助更多疾病患者。于是,他潜心研读,掌握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加以配合自身多年来适用的气功疗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然疗法。作为一个传统医学的受益者,到从事研究传统养生康复技术的从业人员,刘俊在理论与方法上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面对采访,他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刘俊说,人们所处的环境无不发生着变化,如今疾病的形成,早已不能单从细菌、病毒等因素来认识判断,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综合观察,对当今常见病的形成原因作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不少好的养生建议。一是病从口入。如今人们的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基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会用脏手拿东西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界细菌、病毒由食物带进体内的可能。这里所讲的病从口入主要是指从食品安全角度和合理饮食角度与疾病的关系而言,现代人烟酒重,应酬多饮食无节制,摄入大量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痛风、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疾病的产生,上述均为病从口入的范畴。二是病因境起。这一点主要指环境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现代都市人基本都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结构里,汽车噪音、尾气、装修材料甲醛超标、各种电磁波的辐射,导致了诸如失眠、头痛、脑神经衰弱、哮喘类疾病的增多,总之科学合理改善利用环境,注重好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细节对人们追求健康祛除疾病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三是病由心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好胜心强竞争激烈,又时常面对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容易心理失衡,而祖国传统医学早就有着七情内伤之说。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七情内伤是指由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引起七情的异常变化,使气机紊乱,脏腑损伤,阴阳失调而导致的疾病发生。如功能性心脏病,肠胃功能紊乱往往都是由于心绪波动引起的,现代心理科学也称其为心因性疾病。四是养生不当致病:追求健康长寿是人们的天性,然而不少人往往存在盲目与冲动,搞得健康不成反损身心,如过度依赖和夸张使用保健品,盲目食补反而导致营养的不均衡,过度美容、整容造成的负面作用等等。以上是刘俊对现代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所作的部分认识概括,他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健康养生,按时体检,千万不要等到病发再急于投医。为此,刘医师向《三角洲》读者推荐古代先贤们共同推崇的养生术打坐法。打坐又称静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因为打坐,致心一处,使大脑入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详,气脉自然畅通。《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由此观之,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精神意识所起的积极作用。因为通过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松,达到恬淡虚无,心无罣碍;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运化身心,达到愉悦内外。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

中医药膳食疗期末考试大题

中医药膳所感——愿我的家人永葆健康 一、前言 先来说说药膳,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中医的了解深入,中医药膳食疗法也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因为它属于自然疗法,与西医的药物疗法不同,是一种既能治病,又不损伤机体,安全可靠的方法。相比之下,西医所使用的药物,虽然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由于采用化学合成等各种现代工艺,不少药物会对人体产生某些不良影响,有的还有毒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康复甚至损害身体。 三、亲身经历 接着,说到药膳的亲身体会还要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小时候的我经常容易上火,也经常感冒,咳嗽,发烧。而那时家里的保姆姐姐经常给我煲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给我喝,给我下火,因为马蹄的爽口以及竹蔗水的甘甜,我总是会贪得无厌想多喝几碗,直到小肚子撑起来为止。这个方剂是民间常用的清凉饮品,可作为儿童防治热性病经常饮用,或热病后调养饮用。而且它营养丰富,既能生津解毒祛热邪,又能补充儿童生长所需营养,很适合儿童食用。同时,因为我时常久咳不止,她也会给我煲猪肺炖萝卜的汤,其中的白萝卜药食兼用,可以清热化痰。也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更可以说明白萝卜在药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猪肺则以肺治肺,补肺润燥,要是烹调得好,更加是润滑至极,美味佳品啊。所以说,要是能善于使用药膳来调理身体治理疾病,用不着皱着眉头去喝口服液,或者吞大粒的药丸,只需要适当吃下美味佳肴,搭配得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药效。 四、愿我的家人永葆健康 说完自己的经历,不得不谈一下我的家人,他们有些人不同程度的患有不同疾病。以下针对于我的家人们的各种疾病,我根据所学药膳知识,给他们列了些自己觉得可行的食疗方法,希望能有所帮助,如有不妥,还望老师指正。 首先是我妈妈,因为工作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规律,喜欢暴饮暴食,少运动,她所患的高血压一直没有太大的好转,只能靠长期的吃药来压制病情。她首先应该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品,少吃肥甘厚腻之品,多餐少食,有规律按时饮食,然后是多休息,多运动,定期做血压的检查。相对应降血压的食疗处方是: 芹菜瘦肉丝:用鲜芹菜250克,猪瘦肉150克。将鲜芹菜洗净后用开水略氽,切丝;猪瘦肉切丝。二者炒熟调味后佐餐食用,每日两次。 荸荠玉米须瘦肉汤:用荸荠10个,海带50克,玉米须25克,猪瘦肉50克。将猪瘦肉洗净切丝,与上药加水共同煎汤,调味后服食,每日一剂。 双豆鸡蛋粥:黑豆、黄豆各10粒,大枣7枚,鸡蛋2只,核桃2个。先将豆类泡好;将蛋煮熟剥皮,将上述食物一起放入沙锅中煮至豆熟。 淮山红枣粥:山药150克,粳米120克,红枣30克。将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切碎后捣成糜糊状。将红枣洗净,用温水浸泡片刻,去核,与淘净的粳米一起拌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熬成粥,粥将熟时,调入山药糊,拌匀,继续煨煮10分钟即可。 双叶粥:桑叶10克,新鲜荷叶一张,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先将桑叶、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兑入砂糖调匀即可。

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

论周易与内经的关系 时间:2007-03-29 21:50来源:张其成国学网作者:张其成点击:2081次 ——兼论帛书《周易》五行说 张其成 关于《周易》与中医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有“医易同源”、“医源于易”之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更是掀起了一场“医易热”,在短短的十几年中,研究“医易”的著作出版了十几本,①有关“医易”的专门学术会议开了八九次,②论文竟高达数百篇之多。在医与易关系上,大部分研究者是持肯定态度的,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医学理论与《易》无关”。③“《易经》、《易传》都不是中医学的直接理论渊源,自《易经》产生后直到隋唐以前,在此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内,它对医学几无影响”。④“将医理放入《周易》之中,认为医生必须通晓《周易》,是从明末才开始的思潮,是一部分医家的认识和主张”。⑤由上述可见两派在对待隋唐以后“医易会通”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分歧的焦点是在隋唐以前,尤其是《黄帝内经》与《周易》有没有关系的问题上,肯定派承认两者有密切关系,《周易》对《内经》有影响;否定派不承认两者之间有关系。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从实践活动层面考察“医易”是否同源 对易医是否同源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从实践活动、文字载体、思维方式等层面进行横向的比较,才能作出相对客观的判断。从实践活动层面看,“医”是一种医疗活动,“易”是一种占卜活动,两者都来源于原始宗教巫术。汉字“医”古为“ ”或“ ”,许慎《说文解字》说“酉”即“酒”,“酒所以治病也”,“医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酒有治病的作用,医与酒的关系,自不待言。“医”与“巫”有什么关系呢?按照正统说法医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怎么与巫术迷信相提并论?其实医术与巫术都是原始人类的实践活动,古代即有“医巫不分”之说。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原始人类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面前,惊恐不安,于是产生了万物皆有灵的自然观,出现了祖先崇拜、自然万物崇拜,以及原始宗教。原始人类企图找出于己有益的沟通神灵的途径,如某一患者通过祈祷鬼神而减轻了症状或者痊愈,那么这种祈祷做法就会被更多的人接受,成为初步的巫术。渐渐地,巫术承担起祭祀、占卜、祈禳、祛鬼等各项活动,自然也包括诊断(找出作祟的鬼神)、治疗(用歌舞、占卜、祭祀、祝由、咒禁等方法来驱赶作祟的鬼神)。可见原始巫术中包含着医术。据《山海经》、《尚书》、《史记》、《说文》等古籍记载,中国最早的医人皆为巫,如巫彭、巫抵、巫相、巫咸皆为神医。《汲冢周书·大聚》说:“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病”。将半巫半医之人称为“巫医”。《论语·子路》

医食同源

导读:中国人讲究饮食养生,若在饱了口福的同时,还能获得补肾的功效,真是一举多得。在中国悠久了历史中,人们也对一些食物在滋养肾脏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日常生活中的补肾食物如韭菜,大葱,泥鳅等,供大家参考。 韭菜 韭菜又叫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扁菜等。我国古代不少著名诗人的诗中都提到过韭菜,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宋代诗人苏轼的“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可见韭菜自古以来就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和重视。韭菜不仅质嫩味鲜,营养也很丰富。据分析,每500克韭菜中含蛋白质10克以上,脂肪3.0克,碳水化合物19克,钙280毫克,磷225毫克,铁6.5毫克,维生素C95毫克,胡萝卜素为17.5毫克(在叶菜中,除金花菜外,含量最高)。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除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增加胃肠蠕动,对习惯性便秘有益和对预防肠癌有重要意义外,它还含有挥发油及含硫化合物,具有促进食欲、杀菌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对高血脂、冠心病病人有益。韭菜还是一味传统的中药,自古以来广为应用。《本草拾遗》中写道:“韭菜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本草纲目》又说,韭菜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等。韭菜因温补肝肾,助阳固精作用突出,所以在药典上有“起阳草”之名,现代人还给了它“蔬菜伟哥”的桂冠。韭菜籽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等作用,适用于遗精、多尿等疾患。用韭菜籽研粉,每天早晚各服15克,开水送服,对治疗肾虚有效。用韭菜根、煎汁内服,可治盗汗、自汗。对现代男性来说,韭菜炒虾仁或韭菜炒鸡蛋,都是简便的保健菜肴。 大葱 据说巴尔干半岛一些民族的青年男女婚礼仪式上会出现葱,表示希望新人健康快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葱的营养十分丰富,它含的各种植物激素及各种维生素能保证人体激素分泌正常,从而起到补肾阴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葱中的各种维生素能保证人体激素正常分泌,对肾脏有很大好处。对男性来说,每周应吃3次大葱或细香葱,可炒菜、凉拌食用,也能当成调味剂。 洋葱 洋葱是目前所知道的惟一含前列腺素的植物,能保护前列腺。它不但享有“菜中皇后”的美称,也是补肾佳品。洋葱的吃法很多,洋葱炒鸡蛋或洋葱炒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虾

易医五行点穴按摩通周天理论

易医五行点穴按摩通周天理论 王金国 《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物物一太极,以地球为一个太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周天,黑夜和白昼为其两仪,春夏秋冬四季为其四象,四象即一个周天的表象。 《灵枢?岁露篇》:“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身乃一小天地,也是一太极。《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以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虽然一昼夜中的变化,在程度上没有像四时季节那么明显,但对人体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和人身的生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流于人身内的气血,也必定随着时间的差异而有起伏盛衰之不同。《难经?一难》:“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息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 督脉总督人体的阳气,循行于脊柱内,上行入脑,与人体诸阳经多次交会于头顶百会穴,有“阳脉之海”之称。任脉被称为“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在中极、关元穴处交会,由于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相接,故各阴经都与任脉相通。通过作用关元和百会穴,能够及时疏通任督二脉,进而疏通全身的阴阳脉络,督任二脉即人体的小周天。 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内外,其经气的运行,是循环贯注的。《素

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灵枢?营气篇》:“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脾,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颛内,注目内眦,上颠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至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肋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这样循行一周,然后再从肺开始,往复循环,周而复始。这是十二经脉的循行周天。 将十二经纳入地支,则为从中焦开始,再寅时(3‐5点)流注于手太阴肺经;卯时(5‐7点)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7‐9点)流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9‐11点)流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11‐13点)流注于足太阴脾经;未时(13‐15点)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申时(15‐17点)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酉时(17‐19点)流注于足少阴肾经;戌时(19‐21点)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亥时(21‐23点)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子时(23‐1点)流注于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全身一周,恰好一昼一夜。这是十二经脉的十二时流注周天。 依据上述易理医理,易医五行点穴按摩独家推出通周天理论,通周天有三义: 1.局部单穴周天阴阳法;

易学与中医

易学与中医 一、易医共通 历代以来,不少人主张医源于巫,中医也源于巫。比如古代的医字就从巫:毉,后来才从酒:醫。孔子说过“不可以作巫医”的话,《山海经》上记载,巫也管医药。《世本》也说:“巫彭作医”。于是就认为,古代巫也就是医,医也就是巫,巫是医的源泉。 然而对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有素的袁珂先生在注解《山海经》的时候却指出:“诸巫所操之主业,实巫而非医也”,”非可以因为‘百药爰在’语遂以医职替巫职也”({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97页)。 在文明发展的某个阶段,宗教意识不仅笼罩,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时候,唯有神职人员才是社会上唯一有文化的阶层。如果把这个时代作为人类文明的开端和源头,那么不仅是医,而且是一切文化,都源于巫:音乐舞蹈源于巫,文学艺术源于巫,哲学、科学源于宗教,也是源于巫。 就是在宗教意识渗透社会的时代,医疗问题也并不全部控制在巫的手里。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古代巴比伦人假若有了病,就把病人抬到市场上,每一个经过病人身旁的人都必须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病人提出建议。在这里没有巫术。中医治病主要是汤药,传说为伊尹所作。而伊尹本是个奴隶,后来作了商汤的宰相。 随着《易经》到《易传》的发展,中医学也有了大踏步的前进,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沦基础,直到今天,学中医者还必学《内经》。 《内经》或中医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体观念(其实任何一种古代医学都是整体观念,包括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古罗马的盖仑等人的医学)。它把人看作一个整体,又把人和他周围的

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人体一部分有病,会影响其它部分,肉体器官的病变会影响人的情绪,人的情绪也会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甚至导致病变。外界的情况也时刻影响着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人体致病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是人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在因素是气候:风、寒、暑、湿、燥、火。这就是所谓的”七情六淫”。但《内经》似乎更强调外因,它多次指出:“风为百病之长。” 从现存资料看,把阴阳学说引入医学时间较早。比如医和,主张六气致病说,头两项就是阴阳。据《史记·扁鹊列传》,春秋时代的扁鹊就用阴阳的对立给人解释病情。汉文帝时的医生仓公说老师教他“五色诊病”,据说五脏都有颜色表现于面部,但还未见和五行生克联系起来。 阴阳和邪正一样,是个过分宽泛的概念。假若一个人面红耳赤,浑身发燥,你找一点滋阴的药,比如银耳,让他喝银耳汤,就能解决问题吗?为了能更具体地描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中医引进了五行说。 五行学说把人的五脏、六腑、五官、筋肉皮毛都纳入一个体系,并用生克的原理来解释它们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当某一部分出了问题,医生就可以考虑它对于其他部分的影响,及早防治。药物也按五行分类,并用生克的原理来使用它们。这里我们注意到,中医并没有采用八卦说,虽然《说卦传》已经使八卦象征着人体的头、手、足、耳、目、口等等。 五行说比阴阳说要具体得多,它的区分有许多合理之处,但牵强之处则更多。至于按生克治病,恐怕还是太宽泛。比如你脾胃不和,属土。木克土,酸属木,难道你弄点酸类的药就一定能奏效吗?东汉末年,医学又有了大发展。代表人物是现在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他写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用三阴三阳这“六经”来区别病类,称为“六经辨证”。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 总论部分 1.学说: <广义>学术上自成体系的主张、理论。 <狭义>因为研究某一具体的学术问题而形成的不同的学术观点或理论。 <医家学说>在中医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由某医家提出、自成体系的学术观点或理论。 2.医家学派: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以某医家的创新学说为学术主旨,经由以师承传授为纽带的发展而形成的某一学术群体。 3.医学流派:对某一地域,或具有某种特定风格,或以某一诊疗技艺、技法的传承而构成的医疗活动或医学现象。 四大学派:河间、易水、伤寒、温热。 七大学派:(三、四版)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汇通。 (五版)河间、易水、伤寒、温病、攻邪、丹溪、温补。 十大学派:医经、经方、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汇通。 4.学术流派分述: 学术争鸣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1.启发学术思想2.深化临证经验3.完善了中医学术体系(一)医经学派 ①校勘注释家:全元起、王冰、吴鹤皋、张志聪。 ②分类研究家:杨上善、滑寿、张景岳、李中梓、汪昂。 ③专题发挥家:秦越人(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刘完素、骆龙吉。 (二)经方学派(娴熟于临床辨证论治及方药应用)(后世经方:1.经典方2.仲景方) 《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以及近代曹家达(字颖甫)、吴櫂仙等,均属经方家一脉相传者。 (三)伤寒学派 宋金前八大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成无己、郭雍。 明清三大派: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 近代五大家:郑钦安、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黄竹斋。 伤寒学派发展的三个阶段: 【晋唐收集整理阶段】 ①王叔和收集《伤寒论》整理伤寒(从脉证方治入手)。 ②孙思邈著《千金翼方》、《千金要方》(“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研究方式,是唐代唯一)。【宋金深入研究阶段】 ①韩祗和著《伤寒微旨论》(脉证分辨,以脉为先) ②庞安时著《伤寒总病论》(阐发寒毒、异气之说) ③朱肱著《伤寒类证活人书》(以经络解释六经) ④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强调八纲辨证) ⑤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伤寒补亡,搜集诸说,丰富内容) ⑥成无己著《注解伤寒论》(首创“以经释论,以论证经”。经论结合,全面注解伤寒)【明清发展兴盛阶段】 <错简重订派> 代表人物:方有执(1.力主错简重订论2.风寒中伤营卫说)、喻昌(三纲鼎立说) 代表著作:《伤寒论条辨》、《伤寒尚论篇》 其他医家:

八卦与医学

世间万物都受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人也不例外,故《黄帝内经》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就是说,阴阳五行生克是主宰万物生化之权的, 《周易·系辞》有:“原始及终,故知死生说。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现代医学也认识到,人之所以生病,以至死亡,或发生其它伤事,凶灾之事,都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在起决定的作用,八卦就是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变化的规律,预测人的疾病和人死亡的时间。 宇宙是一个大天体,人是一个小天体,小天体和大天体一样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不过它的运动是受大天体的影响而进行的,《咸》卦把大天体对小天体的影响总结为:“天地二气相感”。大量的历史事实也证明:这种天人感应是存在的。 长期以来,阴阳五行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名词,实际上,阴阳五行之气,同样是物质,是有质量的,虽然现代科学还无法对它进行测度,但也承认它是一种非常精微的物质,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 这种精微的物质,人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用八卦、天干地支对人体进行排列和标记,就很容易看出人体阴阳五行衰变和发生生克制化的信息,所以八卦就根据阴阳变化的原理,五行生克的法则进行预测疾病。 我国很早就有“医易相通”的说法,就是说研究易学的人,都要把中医学的重要经典《黄帝内经》作为最主要的参考书,研究中医学的

人,也要把《周易》作为理论研究的渊源。所以八卦的原理,早就应用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为预测疾病和准确地诊断疾病,在信息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们看一看八卦与人体简单的配置,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其中的奥妙。 八卦与人体: 外五行:乾为首,离为目,坎为耳,兑为口,坤为腹,艮为手,震为足,巽为股。 内五行,即八卦配五脏:乾兑为肺,离为心,巽为胆,震为肝,艮为脾,坤为骨,坎为肾。 五行:水为肾,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胃,金为肺。 八卦六爻在人体中的排列,依《卜筮元龟》中的论述:“初爻而是伤,二爻双脚患非常,三爻腰背常轻软,四爻必腹及肚肠,五爻肾岁多气胀,六爻头上患为殃。” 六爻中,鬼在乾宫防头疾,在兑宫重者有刀伤破损,轻者为牙痛;在离宫为眼疾,在震宫防脚足之伤痛,在巽宫为肱股之疾,在坎宫便不通,在艮宫必生疮疸,在坤宫病在腹。 六神主病,青龙临鬼,主酒色房事过度而虚弱无力;朱雀临鬼,主身热面赤,狂言乱语;勾陈临鬼,主胸满肿胀,脾胃不和;腾蛇临鬼,主心惊,坐卧不安;白虎临鬼,主跌打损伤,骨折气闷,女人血崩、产后虚症;玄武临鬼,主色欲过度,忧闷在心,阴虚等症。

岳奇峰易医文化介绍

岳奇峰易医文化介绍 易医文化是中华科学文化的代表,是太极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古代先民、先贤、先圣们的智慧结晶,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声息和发展富强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易医文化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 研究易医文化,实事求是地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然而更重要的是开发其蕴藏着的丰富的科技资源使易医科技与现代化人体生命科技接轨,并在实践应用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造服于人民这才是研究易医文化的根本目的。 易医文化不仅包括哲学、伦理还包括科学和技术等要素,易医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科技资源。所谓易医文化是易和医结合的文化,是以易为主导,以医为主体的文化。易医结合并形成一种文化有其内在的共同的基础,这就是易医同源、同理、易医相通相承,正所谓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 在易医文化的开发进行了新的探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实验,创造性地构建起一个易医结合、诊治一体的新模式。这个新模式由临床情境、卦象、分析、治 六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此方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某经有病, 即用相应之字调之,可防患于未然,调治于方始,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六字诀通过人体呼吸吐纳方法,呼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之废气以祛浊,为进一步扶养脏腑之元气打下基础。 一、嘘字治肝病法 嘘,读(xǖ)。嘘字诀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肋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治心病法 呵,读(hē)。呵字诀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