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美中论中医医生的五个层次

岳美中论中医医生的五个层次

岳美中论中医医生的五个层次

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称职的中医。

《内经》就有“上工、中工、粗工”之分,把医生分为三等。《周礼-医师章》也依据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考核的优劣,而决定为工、为徒,职位升迁。

今天的中医,除了年高者尊为老中医以外,多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的中医博士,那临床水平,真的可称为是“挂羊头,卖狗肉”。戴的是中医博士帽,推崇的却是西医理论和技术,是典型的“中医皮、西医瓤”式的“中医医生”,或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他们哪里懂得中医还有“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更不知道“医易同源”,最高明高深的中医,往往懂得“天干地支,九宫八卦,天文气象,八字命理。”

记得有一次我作为招聘某中医博士的评审专家,有老师问:“你如何解释中医(左肝右肺)的观点?”这位中医学博士竟然回答:“中医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的这一回答说明,他根本就不懂得中医所说的左肝右肺,讲的是肝与肺的生理特性,而非肝与肺所处的解剖位置。不仅自己的知识面有盲点,还自以为是地把中医学正确的观点批驳一番。岂有此理?!像这样的中医博士在现代的中医院里有很多,病人找他看病,他只看西医的B超、CT和化验报告,连中医把脉和看舌象的简单程序都没有!什么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统统忘在脑后。即使是某些中医也貌似在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诊病,但临床水平却真的不敢恭维。

岳美中老先生是上个世纪造诣高深的名老中医,曾随周总理到印尼为苏哈托总统治好了西方著名专家都束手无策的尿结石病,也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北京名医。

按照岳美中老先生的观点,中医可分为五等: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

这种人只会念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于中医学术实际上还是门外汉。平日打听名医好开什么方药,依样葫芦,拿去应诊,看病用方与抄方无异,冀其有效,自不可能。

【注:这种医生所开的处方,叫做“有方而无药”,照抄死方,不会随症加减药物。有处方而无中药。许多赤脚医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大概就属于这种水平。】

二等医生,叫用药医生。

这种人正式学过中医基本理论,懂得生理病理、理法方药,但是应用不好。一般的病可以治,病情稍一复杂就束手无策。因为所学尚在皮毛,辩证自然不清,全凭自己对症用药,纳呆则麦芽、山楂,头痛则白芷、川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胸无定见,幸中自少。

【注:这种医生所开的处方,叫做“有药而无方”,处方上虽有药物堆砌,却没有君臣佐使、升降浮沉、喊人温凉的方剂配伍艺术。这类中医所开方的水平,就如同散兵游勇的队伍,没有组织力和战斗力,兵员不少,却总吃败仗。处方上药物不少,却不治病。甚至是按照西医理论来使用中药,根本不辨证,更不分寒热虚实体质,疾病证型,往往是胃炎用黄连,喉炎用连翘,肠炎用苦参。那不是中药,而是草药,我把这类医生称为“草药大夫”或“卖药大夫”,甚至是“草包大夫”!不按照中医理论开药的药,不是中药,而是草药。只有按照中医理论开方的药物,才能称为“中药”。不少私立门诊,甚至是大医院的中医大夫,也就这种水平而已。方舟子说要对中医“废医存药”,“废医验药”。中医废了,能有“中药”吗?!没有中医了,中药能有效吗?!】

三等医生,叫辨证医生。

这种人正式受过老师教训,学有师承,对于中医学下过一番功夫,比较精通,有点根底,会辩一点证,也能够综合分析,辩证论治。虽然学有渊源,但是经验不够,所以旁人能治的病,他能治,旁人治不好的病,他也治不好,现在所谓好医生,大致属于这类。

【注:这种医生所开的处方,方能称为“有方有药”。他们受过系统训练,多属于科班出身,而且热爱中医,能够保持中医学术的原本特色,运用中医理论和方药来诊治疾病,但理论研究不够精深,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属于需要继续提高的中医医生,也需要向着中医临床学验俱丰的境界迈进。目前部分中医院里四十多岁以上的中医医生中,有不少大夫就属于这种水平。】

四等医生,叫入细医生。

这种人学验俱丰,最为可贵。能够纯熟地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着复杂的病,不论头绪多么繁杂,病情多么凶险,一经他手,辩证如理乱丝,轻拢慢捻渐得丝头,用药如解死结,徐引缓导切中症结,别人治不好的病,他能治好许多,一方一药之投,看似平淡,而渐入佳境,在从容和缓之中,即愈大症。这种医生头脑内里蕴藏了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堪称名医。

【注:这种医生所开的处方,可以称为“好方好药”。他们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验丰富,诊病细致。分析问题丝丝入扣,处理问题有胆有识。这种医生都是当地的名医,妇孺皆知,众口皆碑。绝对不需要广告吹嘘,也不需要发表论文,争抢科研项目,更不需要投机钻营,弄个院长校长之类的光环来虚张声势,博取患者的景仰。方象知道,像河南的已故名医,也是方象攻读黄帝内经研究生期间的指导老师之一石冠卿教授,内经学老教授张磊先生,等都属于这一层次的医生。】

最上等医生,叫神医圣手

这种医生,旁人治不了的病一到他手,往往著手回春。辨证分析,准确细微;论治方药,贴切对病。可惜这种医林妙手,在今天所见甚少。

【注:这种医生所开的处方,堪称“奇方妙药”。简单几味药,就能治大病。例如,医圣张仲景的经方,往往是四五味、七八味,甚至一两味药物所组成的处方,只要辩证准确,抓住病机,用对时机,往往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神效,其背后的支撑力是中医理论的高深莫测,临床经验的丰富积累,见多识广,思考深刻。既有宏韬大略,又能心细如麻。辨证能丝丝入扣,用药如用兵布阵。诊病能有奇思妙想,治病堪称出神入化。这类医生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中医层面,往往对五运六气,五行八卦,天文地理,诸家相法,无所不通。古代的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易医大家张景岳,等等。当今刘力红教授的老师李阳波,等等,才有资格称为“神医圣手”,可惜方象无缘相见。这样的医生,才有资格称为“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凡是诊室里悬挂此类条幅的医生,真应该感到脸红。

在当今的中医医院里,能有此水平者,已属凤毛麟角,甚至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奢望,对医生来说是一种想往。因为从社会环境、国家法律、晋升考核机制等层面,都不允许这类医生能在体制内的大医院里发展的很好,也许民间还有此类医生的生存环境,对于患者来说,若能相逢相见这样的医生,那真是一种幸运。】

明了了医有五等,习医者学有方向,万不可浅尝辄止。一边投师访友,从人学;一边钻研典籍,从书学;一边勤于临证,从病学,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要敢于反躬自省,要臻于致美,终可成为四、五等医生。只有艺精,才能活人。愿天下为医者共勉之,秉承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理念,为天下苍生的生命健康生存与幸福生活,多精勤不倦,积德行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