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材料课后题答案

半导体材料课后题答案

绪论

1. 半导体的基本特性?

①电阻率大体在10-3~109Ω?cm范围

②整流效应

③负电阻温度系数

④光电导效应

⑤光生伏特效应

⑥霍尔效应

2. 为什么说有一天,硅微电子技术可能会走到尽头?

①功耗的问题

存储器工作靠的是成千上万的电子充放电实现记忆的,当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耗电量也会越来越大,如何解决散热的问题?

②掺杂原子均匀性的问题

一个平方厘米有一亿到十亿个器件,掺杂原子只有几十个,怎么保证在每一个期间的杂质原子的分布式一模一样的呢?是硅微电子技术发展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③SiO2层量子隧穿漏电的问题

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绝缘介质SiO2的厚度也在减小,当减小到几个纳米的时候,及时很小的电压,也有可能使器件击穿或漏电。量子隧穿漏电时硅微电子技术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

④量子效应的问题

如果硅的尺寸达到几个纳米时,那么量子效应就不能忽略了,现有的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就可能不再适用

第一章

⒈比较SiHCl3氢还原法和硅烷法制备高纯硅的优缺点?

⑴三氯氢硅还原法

优点:产率大,质量高,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外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

缺点:基硼、基磷量较大。

⑵硅烷法

优点

①除硼效果好;(硼以复盐形式留在液相中)

②无腐蚀,降低污染;(无卤素及卤化氢产生)

③无需还原剂,分解效率高;

④制备多晶硅金属杂质含量低(SiH4的沸点低)

缺点:安全性问题

相图

写出合金Ⅳ由0经1-2-3的变化过程

第二章

⒈什么是分凝现象?平衡分凝系数?有效分凝系数?

答:⑴分凝现象:含有杂质的晶态物质溶化后再结晶时,杂质在结晶的固体和未结晶的液体中浓度不同,这种现象较分凝现象。

⑵平衡分凝系数: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固相中的杂质浓度和液相中的杂

质浓度是不同的,把它们的比值称为平衡分凝系数,用K0表示。

K0=C S/C L

⑶有效分凝系数:为了描述界面处薄层中杂质浓度偏离对固相中杂质浓度

的影响,通常把固相杂质浓度C S与固体内部的杂质浓度C L0的比值定义为有效分凝

系数K eff

K eff=C S/C L0

⒉写出BPS公式及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并讨论影响分凝系数的因素。

⒊分别写出正常凝固过程、一次区熔过程锭条中杂质浓度CS公式,并说明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①正常凝固过程:

C S=KC0(1-g)k-1C0:材料凝固前的杂质浓度

K:分凝系数。不同杂质的不同K值可以通过查表得出。

②一次区熔过程:

C S=C O[1-(1-K)e-Kxl]

C0:锭条的原始杂质浓度

x:已区熔部分长度

K:分凝系数

l:熔区长度

⒋说明为什么实际区熔时,最初几次要选择大熔区后几次用小熔区的工艺条件。

⑴一次区熔时C S=C O[1-(1-K)e-Kxl],l→大,C S→小→提纯效果好→→l越大越好

⑵极限分布时(K一定)K=Bl/(e Bl-1)A=C0BL/(e BL-1) C S(x)=Ae Bx

l→大,B→小,A→大,C S→大,提纯的效果越差→→l越小越好

所以对于实际区熔,前几次应该用大熔区,越到后面越接近极限分布,应该用小熔区。

第三章

⒈解释名词:成核过程、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临界半径、自然对流、强迫对流

①成核过程:晶体生长过程中,新相核的发生(形核)和长大,在一定的驱

动力下,借助于能量涨落越过位垒而形成晶核的过程。

②均匀成核(自发成核):在一定过饱和度、过冷度的条件下,由体系中直

接形成的晶核。

③非均匀成核(非自发成核):体系中存在外来质点(尘埃、固体颗粒、籽

晶等)、在外来质点上成核。

④临界半径:与体系自由能变化量极大值点△G*相对应的晶胚半径r*称临界

半径。

⑤自然对流:在重力场中由于温度的不均匀,导致热膨胀的差异从而引起流

体密度的差异产生浮力。当浮力克服了粘滞力,自然对流就发生。

⑥强迫对流:人为对熔体进行搅拌(晶体和坩埚旋转、磁场)造成的对流。

⒉分别写出均匀成核与非均匀成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形核功,并说明为什么通常非均匀成核比均匀成核要容易?

均匀成核:临界半径r*=-2σ/△g V 形核功△G均*=16πσ3/3△g V2

非均匀成核:临界半径r*=-2σαβ/△g V 形核功△G非均*=16πσαβ3/3△g V2f(θ)

△G非均*<△G均*

因此非均匀成核要比均匀成核容易得多。

3.简述Kossel模型和Frank模型要点。

Kossel模型要点:一个原子在晶格上的稳定性由其受周围原子的作用力大小决定,晶体表面上不同格点位置所受的吸引力是不相同的,生长基元优先生长在最稳定的位置,吸引力大小:扭折处>台阶上>表面上>棱边上>晶角处。

Frank模型要点:在生长晶面上,螺旋位错露头点可作为晶体生长的台阶源(自然二维晶核),当生长基元(原子或分子)扩散到台阶处,台阶便向前推进,晶

体就生长了,螺旋位错形成的台阶具有以下特点:

①永不消失的台阶,像海浪一样向前推进

②不需要二维成核过程

③生长连续,过饱和度低

4.写出杰克逊因子的表达式并指出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L。/kT E:物质相变熵,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共存两相的类别

T E为相变时平衡温度

L。为单个原子相变时内能的改变,并可近似的看作相变潜热

L。/T E为单个原子的相变熵

y1 v 取向因子,取决于晶体结构和界面的取向,反应晶体的各向异性

v 为晶体内部的一个原子的近邻原子数,与晶体结构有关

y1为原子在界面内水平方向的近邻原子数,它取决于界面的取向

5.写出熔体生长时单晶炉内热场的基本要求并作出解释

①熔体中:纵向温度梯度(dT/dz)L>0,径向温度梯度(dT/dr)L>0

即熔体内部温度高于熔点,保证熔体中不发生均匀成核同时坩埚璧处温

度高于熔点,保证坩埚边缘处不发生非均匀成核。

②晶体中(dT/dz)s<0,且大小相当,既能排出相变潜热又不因过大使缺陷增加而影响晶体的完整性。

6.写出熔体生长的界面热流连续方程并讨论晶体直径,生长速度与晶体散热和熔体供热之间的关系。说明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晶体直径。

(1)界面热流连续方程

(2)晶体直径,生长速度与晶体散热和熔体供热的关系

①(dT/dz)s→大或(dT/dz)L→小,生长速度f→大

(dT/dz)s过大,晶体完整性降低(晶体残留热应力大,且不利于晶格整理

及位错攀移滑移)

(dT/dz)L过小,产生组分过冷,使得固液界面不平坦,导致枝蔓生长甚至多

晶。

②体系的最大生长速度(极限值),在理论上(dT/dz)L=0时,可得

(2)晶体直径,生长速度与晶体散热和熔体供热的关系

F=Qc-QL/Ad(~H)

③生长速度f一定时,A=(Qc-QL)/fdH

Qc→大或QL→小,A→大(非稳定生长→建立新的稳态)

④A,f一定时(等径匀速生长),(Qc-QL)要一定,即QL要随Qc 变化

(3)实际生产中控制晶体直径

①晶体生长速度与生长的晶体半径成反比

②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改变拉晶速度与加热功率来控制晶体半径

7.熔体生长的晶体中温度分布规律

(1)温度分布以晶体旋转轴z为对称轴,当r,z一定时,温度也相同;因此在z一定,即在一个水平面上,以r为半径的圆周上各点的温度都相同(2)当r为常数时,θ=常数exp[-常数z],即晶体中温度随z增大而指数关系降低

(3)当h>0时,环境冷却晶体,温度随r的增大而降低,此时晶体中等温线是凹向

熔体的。

当h<0,即环境给晶体热量时,温度随r的增大而升高,此时晶体中等

温线是凸

向熔体的

(4)当z为常数时,温度梯度的轴向分量为:

如h>0,随r增加而减少:h<0时,随r增加而增大。

8.写出正常情况下(不发生组分过冷)直拉单晶中生长各个阶段界面形状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固液界面的宏观形状与等于熔点的等温面相吻合,由炉腔内热场决定

界面有:平坦,凸向熔体,凹向熔体三种情况

引晶,放肩:凸向熔体

等径生长:先平坦后再凹向熔体

9.写出直拉单晶生长工艺过程

籽晶熔接→引晶→缩颈→放肩→等径生长→收尾

第四章

1.解释下列概念:

小平面效应:晶体生长的固液界面,由于受坩埚中熔体等温线的限制,常常是弯曲的,如果在生长晶体时迅速提起晶体,则在固液界面处会出现一小片平整的平面,通常称之为小平面。小平面区杂质浓度与非小平面区差异很大。杂质在小平面区域分布异常的现象叫小平面效应

杂质条纹:由晶体中杂质浓度的起伏引起的腐蚀后表面出现宽窄不一条纹的现象

旋转性条纹:由于晶体转轴和热场轴不重合,引起生长的晶体中杂质浓度出现周期性的变化,这样形成的条纹

中子嬗变掺杂(NTD):高纯区熔硅单晶放入原子反应堆进行中子照射,使同位素Si30激活嬗变为施主杂质P31进行掺杂-NTD。

漩涡缺陷:通常是指无位错单晶经西特尔腐蚀液腐蚀后,在晶体生长方向的横断面上、观察到的呈漩涡状分布的宏观缺陷花纹、微观上看是由浅底腐蚀坑组成的。

是微缺陷的一种。

热施主效应:450℃热处理硅、SiO以最快速度形成SiO4,SiO4是一个正电中心,能够束缚电子,室温下受热激发而使电子电离出来参与导电,使硅单晶N型电导增强,P型电导下降,即热施主效应。

吸杂工艺:通过机械化学处理方法,在硅片的非电活性区引入缺陷,在热处理时一些重金属杂质会扩散并淀积在这些缺陷处,从而减少了这些有害杂质对器件工作区的影响,改善了器件的性能,这种工艺叫吸杂工艺。

2.简述CZ法中杂质掺入办法及其选择依据。

共熔法投杂法

不易挥发的杂质如硼,可采用共熔法掺入。即把掺入元素或母合金与原料一起放在坩埚中融化。

易挥发杂志,如砷、锑等放在掺杂勺中、待材料熔化后,在拉晶前在投放到熔体中,并需充入氢气抑制杂质挥发。

3、讨论CZ法中影响单晶纵向电阻率均匀性的因素及其控制办法。

.影响因素:分凝、蒸发、沾污

.控制办法:

①从分凝作用考虑:变速拉晶:对应K<1的杂质,晶体生长初期用较大的拉速,之后随晶体的长大而不断减小拉速,保持C L与K eff乘积不变。

②从蒸发作用考虑:如变速拉晶的晶体尾部电阻率较低,可把晶体尾部直径变细,降低拉速,增加杂质蒸发使CL变小而改善晶体电阻率的均匀性。

③从稀释溶质出发:

双坩埚及连续送料CZ技术:内坩埚熔体V不变,CL降低,外坩埚液体对内坩埚液体有稀释作用。当K较小时,生长的晶体所带走的杂质少。内坩埚熔体中杂质浓度变化缓慢,纵向电阻率均匀

④从提高有效分凝系数出发

强磁场中拉单晶MCZ增大有效分凝系数

⑤中子嬗变掺杂NTD

4、讨论CZ法中影响单晶径向电阻率均匀性的因素及其控制办法。

影响因素:①固液界面的平坦度②小平面效应

I.调平固液界面,具体方法有

①调整生长热系统,使径向温度梯度变小

②调节拉晶参数:

凸界面,增加拉速,凹界面,降低拉速

③调整晶体或坩埚的转速:

增大晶转;使凸变凹;增大埚转;使凹变凸

④增大坩埚与晶体直径的比值:

坩埚直径晶体直径=3~2.5:1

II. 调平固液界面还可消除小平面效应带来的径向电阻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III.强磁场中拉单晶MCZ增大有效分凝系数

IV.中子嬗变掺杂NTD

5、说明不同的固液生长界面形状(凸、凹、平)对电阻率径向分布的影响(K<1杂质)

K<1:

.凸向熔体的界面会使径向电阻率出现中间高边缘低:

.凹向熔体的界面则相反:

.平坦的固液界面径向电阻率均匀性好。

6、分析产生杂质条纹的根本原因,说明对于非平坦界面,由于晶转轴与热转轴不重合带来的杂质条纹的形状(横截面、纵截面、表面)

.对于非平坦界面,以晶体的转轴为轴线的一连续螺蜷面,横截面为平面螺蜷线。纵截面为弯曲条纹,晶体表面产生细微的螺纹:旋转性表面条纹。

7、解释组分过冷并推导组分过冷产生的条件,讨论出现组分过冷时平坦界面上的干扰如何发展成胞状界面及枝蔓生长。

①组分过冷:原来固液界面前沿的过热熔体因杂质的聚集产生一过冷区,这种因组

分变化而产生的冷现象称为组分过冷。

②熔体内距离固液界面距离为Z处的温度为T(Z)=T(0)+ηCL(Z)稳定的杂质富集层形成后,杂质在熔体中的分布为

{CL(Z)=Cs﹛[(1-K0)e(-fZ/D)+K0]/K0﹜

CL(Z)=CLKeff﹛[(1-K0)e(-fZ/D)+K0]/K0﹜

T(Z)=T(0)+ηCLKeff﹛[(1-K0)e(-fZ/D)+K0]/K0﹜}

凝固点的曲线在固液界面dT(Z)/dZ|Z=0=ηCLKeff(K0-1)f/K0D处的斜率为:

令固液界面处温度分布曲线的斜率:dT(Z)/dZ|L=G

组分过冷的临界条件:G=ηCLKeff(K0-1)f/K0D

组分过冷的条件:G/f<ηCLKeff(K0-1)/K0D

F大,G和K0小均易满足组分过冷、拉晶时规避

③K<1的溶质,在界面前沿不断地排泄溶质,结果使相邻凸起间的沟槽内溶质增加得比凸起尖端更为迅速,而沟槽中溶质扩散到“大块”熔体中的速度又较凸起尖端小,于是沟槽中溶质浓集。

.由于溶液的凝固点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沟槽不断加深,一定条件下界面可达一稳定的形状。

.此后的晶体生长就是该稳定的胞状界面以恒速向熔体中推进。

8、简述位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无位错单晶工艺的要点。

(1)位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①位错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

②位错对迁移率的影响

③位错对非平衡载流子寿命的影响

④位错对器件的影响

(2)无位错单晶工艺的要点

①正确的选择籽晶晶向和制备籽晶

.选择籽晶:表面光洁、没有系属结构

.籽晶晶向:生长方向与﹛111﹜面最小夹角最大

②采用合适的拉晶工艺

.缩颈;

.籽晶预热;

.等径生长阶段:防止机械振动造成机械应力,温度和拉速过大的波动造成热应力.收尾:缓慢升温同时放慢拉速,使晶体逐渐变细避免较大的热冲击

9. 每拉出g=1/2 处,ρ=1Ω·cm 的硅单晶锭100g,所用的硅是区熔硅(即纯硅),问要掺杂质硼多少克?(μp=2000cm2/V·s 、N0=6.02×1023mol-1)

10. 要拉制30g ,ρ=1~3Ω·cm 的P 型Ge单晶,所用的杂质为Ga-Ge 合金,合金中P 型Ge浓度为C m=1017cm-3,原料为纯Ge,问需要多少克Ga-Ge 合金?(Ga的分凝系数k=0.1,μp=2000cm2/V·s )

第五章

1、名词解释:

?自掺杂:杂质从衬底及基座中蒸发出来进入气相中继而再次掺入外延层中,也包括由于衬底基座被腐蚀而进入气相中进而掺入外延层中。

?外扩散:高温时杂质从衬底扩散到正在生长的外延层中

?外延层的夹层:外延层和衬底界面附近出现的高阻层或反型层

?双掺杂技术:同时引入两种原子半径不同的杂质原子,使他们产生的应变正好相反。应力得到补偿,减少或避免晶格畸变,消除失配位错-应力补偿法。

?SOS技术:蓝宝石(α-AL2O3)或尖晶石(MgO.Al2O3)衬底上外延生长硅

?SOI技术:称绝缘层上硅,把器件做在绝缘衬底生长的硅单晶层上。

?SIMOX:通过氧离子注入到硅片,与硅发生反应形成二氧化硅沉淀物,再经高温退火过程形成SiO2层,同时消除注入缺陷

?SDB&BE:

①直接键合技术使用键合技术,将两片硅片通过表面的SiO2层键合在一起

②再把背面用腐蚀BE等方法减薄到所要求的厚度获得SOI结构

?Smart-Cut:只能剥离技术是一种注入氢离子然后进行剥离的技术,即在键合的一片晶片上注入氢离子,然后和另一硅片在一定温度下键合,键合热处理温度大约5000C时,氧离子注入处会形成连续的空腔,从而自动剥离形成SOI结构。

2、详述影响硅外延生长速率的因素

①化学源:生长速率一来于所选硅源,随Cl元素含量增加而下降。

②反应物的摩尔分数:对于SiCl4源,随着浓度增加,生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③沉积温度: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低温区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规律上升,生长速率对温度敏感;高温区生长速率随温度变化较平缓,生长速率对温度不敏感

④气流速度:生长速率与流速的平方根成正比

⑤衬底晶向:晶面间的共价键数目越多,键合能力越强,生长速率越快;晶面面密度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3、用Grove模型解释分别在高温区、低温区外延生长时温度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①低温区,表面反应慢,反应速率受表面反应控制,即

生长速率随温度按指数变化

②高温区,表面反应快,反应速率受质量输运控制,

生长速度随温度缓慢变化

4、由外延生长的Grove模型得到外延生长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对于以SiCl4为原料的硅外延为什么随SiCl4浓度的增加会出现负的生长速率?

①SiCl4作为硅源在外延生长时会生成HCL气体,随着SiCl4浓度的增加,反应生成的HCL的浓度也增加。

②由于CL对硅有一定腐蚀作用,所以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是,由于腐蚀作用增大,

以腐蚀硅的反应为主,此时不仅停止外延生长,且会使硅衬底受腐蚀而变薄,最终表现结果既是出现负的生长速率。

5、为什么使用外延生长难以得到突变结?

?通常希望外延层和衬底之间界面处的掺杂浓度梯度很陡,但是由于高温下进行外延生长,衬底中的杂质会进入外延层,使得外延层和衬底处的杂质浓度变平,外延层与衬底之间杂质的互扩散导致杂质再分布。

?实际中由于自掺杂效应外延层中杂质的纵向分布要比只有衬底杂质向外延层的外扩散的情况更平坦,所以使用外延生长难以得到突变结。

6、确定在1200℃时,由SiCl4源生长的外延层的生长速率。反应室的气相质量转移系数是h G=5cm/s,表面反应速率常数为K S=107exp(-1.9eV/kT)cm/s,C G=5*1016cm-3。如果反应温度降低2℃,生长速率将变化多少?

解:①其中C G=5*1016cm-3,N=5.22*1022cm-3

T0=300K,kT0=0.026eV T1=1473K,kT1=0.1277eV

K S1=3.452cm/s h G=5cm/s G1=1.956X10-6cm/s

②T2=1471cm/s kT2=0.1275ev K S2=3.374cm/s

G2=1.930X10-6cm/s ΔG=-2.6X10-8cm/s

ΔGG1=-1.33%

7、计算〈111〉晶向硅衬底上外延层厚度为多少时,外延层上的刻蚀坑具有1.838um 的尺寸?

第六章

1、名词解释

?HB:水平布里奇曼法,又称横拉法。采用石英密封系统,系统置于双温区炉中,

低温端放As源控制系统中As气压,高温端合成化合物并拉制晶体,而整个系统的温度都必须高于As源端温度,以防止As蒸汽凝结。

?LEC(LEP):液态密封法,在熔体上覆盖透明而粘滞的惰性熔体,再向单晶炉内充入大于熔体离解压的惰性气体,用此法来抑制化合物材料的理解。

?SSD:合成溶质扩散法。化合物溶质在出于高温区的溶剂表面合成,在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的驱动下向坩埚底部扩散,并在温度较低的坩埚底部析出晶体。?VCZ:蒸汽控制直拉技术。把坩埚-晶体置于一准密封的内生长室内,内生长室中放置少量As,使内生长室内充满As气氛。这样即使在相当低的温度梯度下生长,晶体表面也不至于离解。

?VGF:垂直梯度凝固法。炉体垂直放置,石英瓶垂直放入炉体中间,采用计算机精确控制热场进行缓慢降温

2、从能带结构特点比较Si和GaAs在应用上的不同。

①Si为间接带隙半导体,而GaAs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因此GaAs作为光电材料,可作发光与激光器件,而Si只能作微电子器件

②GaAs的禁带宽度比硅大,为1.43ev,因此GaAs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相比硅的工作温度仅为2500C

③GaAs<100>方向上具有双能谷能带结构。导带中有两个能谷:Γ主能谷,Χ次能谷。当外电场超过某一阈值时:电子由主能谷向次能过转移,表现为负电阻效应,因此GaAs可用作Gunn器件

3、解释作为间接帯隙材料GaP为什么能成为可见光LED的主要材料?

答:GaP虽然为间接帯隙半导体材料,但在GaP中掺入等电子杂质时,等电子杂质可以俘获电子(或空穴),成为等电子陷阱,等电子陷阱通过短程势俘获电子(或空穴)之后,成为负电(或正电)中心,可以借助长程库伦作用吸引一个空穴(或电子),于是形成了等电子陷阱上的束缚激子。

②这种束缚是一种短程力,可以使陷阱内电子局限在一个局部的范围。

③根据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ΔPΔx≧h/2π,当电子的Δx十分小时,它的动量变动范围就很大,即K扩展;了,也就是在K=0处也会有一定数目的电子,这些电子便可不借声子的帮助而直接跃迁,从而大大提高了发光效率。

?因此GaP材料的发光实质上是激子复合发光。

4、详细说明三温区横拉法中温度选择的依据。(T1=12500C,T2=11000C,T3=6100C)

答:①高温区T1(1245-12600C)控制其高于GaAs熔点,以维持其熔体状态合成GaAs

②中温区T2(1120-1200℃)既可调整固液界面附近的温度梯度,还可利用抑制石英舟中Si对晶体的污染。本质在于抑制高温区反应生成的Ga2O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扩散。

4Ga(l)+SiO2(s) Si(s)+2Ga2O(g) (高温区)

3Ga2O(g)+As4(g) Ga2O3(s)+4GaAs(s) (低温区)

5、GaAs成为继Si之后重要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①直接带隙,光电特性好,光电材料,可作发光与激光器件,Si,Ge只做微电子材料

②迁移率高(是硅的5-6倍),适于制作超高频高速器件和电路

③易于制成非掺杂半绝缘单晶,IC中不必作绝缘隔离层,简化IC,减少寄生电容,提高集成度

④Eg较大(1.43eV),可在较高温度下(450℃)工作。硅:250℃,鍺:100℃

⑤耐热,抗辐射能力强

⑥太阳能电池,转换率比Si高

⑦Gunn效应,新型功能器件

第七章

1.解释:MOVPE,MBE、CBE、ALE、二步外延法、双气流MPVPE。

答:MOVPE: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生长,基本原理是:Ⅲ族、Ⅱ族金属有机物+Ⅴ族、Ⅵ族氢化物为源材料,热分解方式在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Ⅲ-Ⅴ,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及它们的多元化合物的薄层单晶。

MBE: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超高真空的条件下,用分子束或原子束输运源进行外延生长的方法。在超高真空中,分子束中的分子之间以及分子束的分子与背景分子之间几乎不发生碰撞。

CBE:化学束外延生长。用气态源代替固态源进行MBE生长,即气态源MBE.

ALE:原子层外延,是向衬底交替单独供给半导体组成元素的源,使各组成元素以单原子层在衬底上进行一层一层地生长一层分子层。

二步外延法:GaN和蓝宝石衬底之间的失配达到15.4%,为此先用MOVPE 发,低温下在550℃左右,在衬底上先生长一层20~50nm厚的GaN缓冲层,然后升温至1030℃,接着生长GaN外延层。

双气流MPVPE:采用二组输入反应室的气路进行外延生长,一路为主气路,沿与衬底平行方向输入反应气体。另一路称为副气路,在垂直于衬底方向高速度输入非反应气体,副气路输入的气体的作用是改变住气流的流向和抑制生长热对流,从而可生长具有高迁移率的单晶层。

2.依据相图,LPE 生长GaAs时说明如何从A 点开始外延生长。

①如Ga溶液组分为C L1,当温度T=T A时,它与GaAs衬底接触,此时A 点处于液相

区,故它将溶掉GaAs衬底(俗称吃片子)。

②GaAs衬底被溶解后,溶液中As量增大,A 点朝右移动至A’后,GaAs才停止溶解。溶液为饱和态。

③降温后溶液变成过饱和,这时GaAs将析出并沉积在GaAs衬底上进行外延生长。

3.为什么从70年代初就对GaN开展了研究工作但一直进展缓慢?

答:⑴目前没有生长GaN体单晶的技术:熔点高,离解压高,只能异质外延,而通过异质厚外延层+衬底剥离技术获得GaN衬底价格十分昂贵。

⑵GaN的P型掺杂问题:Mg-H络合物的形成降低了掺杂效率,而且Mg的电离能较高,室温下只少部分电离,P型GaN电导率低。

⑶GaN异质外延生长的难点

①GaN生长温度下的离解,造成偏离化学计量比。

②衬底的匹配:异质外延的晶格失配、热失配导致外延层的大量位错。

4.在生长III-V族化合物时指出MBE、MOVPE和CBE法使用的III族源及各自的生长机理。

答:①MBE,Ⅲ族为固体金属。生长机理:Ⅲ族元素是以原子或分子束的形式射向衬底表面,并在其上面移动,占据适当的格点位置,生长速度受限于固态源形成分

子束流的速度。

②MOVPE,Ⅲ族源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生长机理:金属有机化合物到达衬底前部分热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及分解产物通过扩散穿过衬底表面上面的边界层,再被加热的衬底完成全部分解成Ⅲ族原子。控制边界层的扩散速度来控制生长速度。

③CBE,Ⅲ族源为固体金属时生长机理同MBE:Ⅲ族源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时。生长机理:分子束直接射到衬底表面,衬底表面上方没有边界层,衬底表面以外不发生热分解。生长速率由金属化合物的供给速率和衬底表面热分解的速率决定。

第八章

1.说明四元固溶体半导体与三元固溶体半导体相比的优势?

①三元固溶体通过调整组分可以调整材料的带隙;对于发光器材来说可以调整发光波长。

②但组分确定之后,固溶体的晶格常数也随之确定,除了组成固溶体两种化合物晶格常数相近的自匹配体系外,这就会遇到其外延生长材料与晶格不匹配的问题。③使用四元固溶体可增加一个对其主要性能进行调整和裁剪的自由度。即可通过两种组元的组分改变来调整其带隙和晶格常数,因而能较容易的满足制作具有载流子限制和光限制作用的双异质结激光器的要求。

2.从In1-x GaxAs y P1-y四元固溶体的带隙与晶格常数图,说明与GaAs晶格(0.5653nm)相匹配的固溶体的带隙可调整大致的范围?

(完整)老年护理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老年护理学答案为绿色字体 一、单选题 1. (2分)衡量人口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 A. 最高寿命 ? B. 平均期望寿命 ? C. 健康期望寿命 ? D. 期望寿命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2分)老年人躯体健康的评估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健康史的采集 ? B. 身体评估

? C. 社会功能评估 ? D. 心功能状态评估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2分)我国何时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A. 1980年底 ? B. 1989年底 ? C. 1990年底 ? D. 1999年底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2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首发症状是:

? A. 近期记忆力减退? B. 找词困难 ? C. 人格异常 ? D. 行为异常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2分)非随机理论不包括:? A. 自由基理论? B. 神经内分泌理论? C. 基因程控理论? D. 免疫理论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2分)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中,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应占总热能的: ? A. 35%~45% ? B. 45%~55% ? C. 55%~65% ? D. 5%~75%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2分)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了老年人为何常出现多疑、忧郁、孤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等特有的心理特征: ? A. 持续理论 ? B. 角色理论 ? C. 神经内分泌理论 ? D. 长寿和衰老理论 得分: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习题 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2.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3.简述逻辑结构的四种基本关系并画出它们的关系图。 4.存储结构由哪两种基本的存储方法实现 5.选择题 (1)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2)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相对位置、个数无关的是数据的()。 A.存储结构B.存储实现 C.逻辑结构D.运算实现 (3)通常要求同一逻辑结构中的所有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意味着()。 A.数据具有同一特点 B.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C.每个数据元素都一样 D.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B.数据项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C.数据结构是带有结构的各数据项的集合 D.一些表面上很不相同的数据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5)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顺序队列B.链表C.有序表D.链栈 (6)以下数据结构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B.字符串C.队D.栈 6.试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x=90;y=100; while(y>0) if(x>100) {x=x-10;y--;} elsex++; (2)for(i=0;i

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2014年

201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课程试题(A)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每个教师会。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任性质的decani。() A.神学 B.数学 C.法学 D.辩证法 2.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学统一”和“”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备研究的新职能。() A.生产与劳动结合 B.科学与人文结合 C.教学与服务统一 D.独立与自由统一 3.“看来只有一个人类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被不同的著作家分别称之为自我实现、自我现实化、心理健康、个别化、自主性、创造力、生产力的东西。”这是主义的观点。() A.科学 B.唯物 C.人文D结构 4. 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 A.知识 B.能力 C. 个人 D. 社会 5.通过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的模式包括: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不分专业模式和产学研究结合模式。() A.弹性学习模式 B.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C.学分限制模式 D.完善学分制度模式 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A.创新新知,促进社会发展 B.科学研究,发展真理 C.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D.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7搞到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一般概括为规律、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A.启发性 B.知行合一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8.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和反复论证等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阶段。() A.科研准备 B.科研实施 C.成果结题 D.成果推广 9.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它是在 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 A《明日之教师》B《都市大学宣言》 C《莫里尔法案》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0.在高等学校的系统特性中,就其组织成员活动的特性而言,具有的特性。() A学科性和国际性B多样性和模糊性 C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D目的性和逻辑性 11.在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中,从层次结构看,最后一个层次是。() A博士后B博士研究生 C专科和本科D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12.我们提出,“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和“中西交融”的师培观,作为全球化视野下改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理念。( ) A“教师为本”的办学观B“大学自治”的办学观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算法实现题3-7 数字三角形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由n行数字组成的数字三角形,如图所示。试设计一个算法,计算出从三角形的顶至底的一条路径,使该路径经过的数字总和最大。编程任务: 对于给定的由n行数字组成的数字三角形,编程计算从三角形的顶至底的路径经过的数字和的最大值。数据输入: 有文件input.txt提供输入数据。文件的第1行是数字三角形的行数n,1<=n<=100。接下来的n行是数字三角形各行的数字。所有数字在0-99之间。结果输出: 程序运行结束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文件output.txt中。文件第1行中的数是计算出的最大值。 输入文件示例输出文件示 例 input.txt output.txt 5 30 7 3 8 8 1 0 2 7 4 4 4 5 2 6 5 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main() { intn,triangle[100][100],i,j;//triangle数组用来存储金字塔数值,n表示行数 FILE *in,*out;//定义in,out两个文件指针变量 in=fopen("input.txt","r"); fscanf(in,"%d",&n);//将行数n读入到变量n中

for(i=0;i=0;row--)//从上往下递归计算 for(int col=0;col<=row;col++) if(triangle[row+1][col]>triangle[row+1][col+1]) triangle[row][col]+=triangle[row+1][col]; else triangle[row][col]+=triangle[row+1][col+1]; out=fopen("output.txt","w"); fprintf(out,"%d",triangle[0][0]);//将最终结果输出到output.txt中 } 算法实现题4-9 汽车加油问题 问题描述: 一辆汽车加满油后可行驶nkm。旅途中有若干加油站。设计一个有效算法,指出应在哪些加油站停靠加油,使沿途加油次数最少。并证明算法能产出一个最优解。编程任务: 对于给定的n和k个加油站位置,编程计算最少加油次数。数据输入: 由文件input.txt给出输入数据。第1行有2个正整数n和k ,表示汽车加满油后可行驶nkm,且旅途中有k个加油站。接下来的1行中,有k+1个整数,表示第k个加油站与第k-1个加油站之间的距离。第

高等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老年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老年护理学》试题及答案答案为绿色字体 一、单选题 1. (2分)衡量人口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 A. 最高寿命 ? B. 平均期望寿命 ? C. 健康期望寿命 ? D. 期望寿命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2. (2分)老年人躯体健康的评估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健康史的采集 ? B. 身体评估 ? C. 社会功能评估 ? D. 心功能状态评估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2分)我国何时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 A. 1980年底 ? B. 1989年底 ? C. 1990年底 ? D. 1999年底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2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首发症状是: ? A. 近期记忆力减退 ? B. 找词困难 ? C. 人格异常 ? D. 行为异常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2分)非随机理论不包括: ? A. 自由基理论 ? B. 神经内分泌理论 ? C. 基因程控理论 ? D. 免疫理论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2分)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中,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应占总热能的: ? A. 35%~45% ? B. 45%~55% ? C. 55%~65% ? D. 5%~75%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7. (2分)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了老年人为何常出现多疑、忧郁、孤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等特有的心理特征: ? A. 持续理论 ? B. 角色理论 ? C. 神经内分泌理论 ? D. 长寿和衰老理论 得分: 2 知识点:老年护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8. (2分)老年人沐浴时的室内温度为: ? A. 24-26℃ ? B. 22-24℃ ? C. 24-28℃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后习题答案(课件)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后习题 答案 2.3 课后习题解答 2.3.2 判断题 1.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 2.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可以按序号随机存取。(√) 3.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时间代价,因为每次操作平均只有近一半的元素需要移动。(×) 4.线性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同一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属于同一数据对象。(√)...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5.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并不一定相邻。(×) 6.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中,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不一定相邻。(√) 7.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优于顺序存储结构。(×) 8.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插入和删除时移动元素的个数与该元素的位置有关。(√) 9.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

10.在单链表中,要取得某个元素,只要知道该元素的指针即可,因此,单链表是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11.静态链表既有顺序存储的优点,又有动态链表的优点。所以它存取表中第i个元素的时间与i无关。(×) 12.线性表的特点是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2.3.3 算法设计题 1.设线性表存放在向量A[arrsize]的前elenum个分量中,且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x 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并且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提示】直接用题目中所给定的数据结构(顺序存储的思想是用物理上的相邻表示逻辑上的相邻,不一定将向量和表示线性表长度的变量封装成一个结构体),因为是顺序存储,分配的存储空间是固定大小的,所以首先确定是否还有存储空间,若有,则根据原线性表中元素的有序性,来确定插入元素的插入位置,后面的元素为它让出位置,(也可以从高下标端开始一边比较,一边移位)然后插入x,最后修改表示表长的变量。...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int insert (datatypeA[],int *elenum,datatype x)???/*设elenum为表的最大下标*/...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完整老年护理学2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老年护理学2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适用于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护机构是(C ) A.老年公寓 B.日间护理院 C.养老院 D.临时托老所 2.老年人沐浴时的浴室温度应保持在(C ) A.20—22℃ B.22—24℃ C.24—26℃ D.26—28℃ 3.表明老年人活动强度过大的指标之一是运动后的心 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所需的时间超过 (B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4.属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是(C ) A.阵发性腹部绞痛 B.无痛性腹胀 C.呕吐多呈溢出性 D.有血性粘液便排出 5.“空巢家庭”的含义是(A ) A.无子女共处,只剩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B.分居老人组成的家庭 C.夫妻一方过世,只一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D.无

父母,只剩子女单独生活的家庭 6.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典型体征是(A )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1/ 1. 精品文档 A.呼气相哮鸣音伴呼吸费力 B.桶状胸 C.胸部叩诊过清音 D.呼吸音减弱 7.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最常见诱因是(D ) A.吸入刺激性烟雾 B.接触过敏原 C.药物 D.呼吸道感染 8.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义中提出的呼吸紊乱指数的含义是(C ) A.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次数 B.平均每小时通气次数 C.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 D.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 9.洋地黄中毒反应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 ) A.室性期前收缩 B.房性期前收缩 C.心房颤动 D.房室传导阻滞 10.为便秘的老人进行排便习惯训练时,适宜的排便时间为( B) A.清晨起床后 B.早餐前 C.早餐后 D.晚临睡前 11.一位65岁的男性病人,患有前列腺增生,常因长时间未排尿而出现不自主漏尿,该老人出现的尿失禁类型为(D )

算法和数据结构C语言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4章习题集参考答案解析

第3章栈和队列 一、基础知识题 3.1有五个数依次进栈:1,2,3,4,5。在各种出栈的序列中,以3,4先出 的序列有哪几个。(3在4之前出栈)。 【解答】34215 ,34251, 34521 3.2铁路进行列车调度时,常把站台设计成栈式结构,若进站的六辆列车顺序 为:1,2,3,4,5,6,那么是否能够得到435612, 325641, 154623和135426的出站序列,如果不能,说明为什么不能;如果能,说明如何得到(即写出"进栈"或"出栈"的序列)。 【解答】输入序列为123456,不能得出435612和154623。不能得到435612的理由是,输出序列最后两元素是12,前面4个元素(4356)得到后,栈中元素剩12,且2在栈顶,不可能让栈底元素1在栈顶元素2之前出栈。不能得到154623的理由类似,当栈中元素只剩23,且3在栈顶,2不可能先于3出栈。 得到325641的过程如下:1 2 3顺序入栈,32出栈,得到部分输出序列32;然后45入栈,5出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325;接着6入栈并退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3256;最后41退栈,得最终结果325641。 得到135426的过程如下:1入栈并出栈,得到部分输出序列1;然后2和3入栈,3出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13;接着4和5入栈,5,4和2依次出栈,部分输出序列变为13542;最后6入栈并退栈,得最终结果135426。 3.3若用一个大小为6的数组来实现循环队列,且当前rear和front的值分别 为0和3,当从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再加入两个元素后,rear和front的值分别为多少? 【解答】2和 4 3.4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和e6依次通 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队列Q,若6个元素出队的序列是e3,e5,e4,e6,e2,e1,则栈S的容量至少应该是多少? 【解答】 4 3.5循环队列的优点是什么,如何判断“空”和“满”。 【解答】循环队列解决了常规用0--m-1的数组表示队列时出现的“假溢出”(即队列未满但不能入队)。在循环队列中我们仍用队头指针等于队尾指针表示队空,而用牺牲一个单元的办法表示队满,即当队尾指针加1(求模)等于队头指针时,表示队列满。也有通过设标记以及用一个队头或队尾指针加上队中元素个数来区分队列的“空”和“满”的。 3.6设长度为n的链队列用单循环链表表示,若只设头指针,则入队和出队的 时间如何?若只设尾指针呢? 【解答】若只设头指针,则入队的时间为O(n),出队的时间为O(1)。若只设尾指针,则入队和出队的时间均为O(1)。 3.7指出下面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1)void demo1(SeqStack S) {int i,arr[64],n=0; while(!StackEmpty(S)) arr[n++]=Pop(S);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自然辨证法课后重点

自然辨证法的性质、学科地位。 课程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地位:他在哲学认识的层面上,处于马哲和科学技术(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爱因斯坦:它是“全部科学之母”。 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和范围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水;阿那克西米尼—气;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柯勒“四元素说,火土气”;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原子论的基本思想:原子是最小不可分、运动不停息的物质微粒;原子在性质上相同,在大小和形状上是多种多样的;原子在无限虚空中彼此吸引和排斥、分离和结合,构成了自然界的多种对象和万物的运动。 近代:道尔顿化学原子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恩培多克勒《论自然》,写宇宙 (3)“自然”的含义 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的生长发育的有机体。 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猜测:生命起源于泥潭;人是鱼变的;心脏是人体中心;脑室思想和感觉的器官。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特点: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自然界的一起东西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对自然界作直观的考察。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和局限性。 贡献: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具有较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是巨大的进步。 局限性: (1)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和人。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把一切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力。恩格斯批判:“滥用力的概念。” (2)形而上学性:与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密切相关。 (3)不彻底性: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陷入神学目的论。 林耐:动植物物种和人是上帝创造的;牛顿:上帝是“第一推动力。”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标志的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理论科学地主要成就:牛顿,机械自然观;康德 ①天体演化的“星云说”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假说。1796年,法国的

老年护理学选择题答案

老年护理学选择题答案 1.老年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是在哪年( B ) A.1966 B.1900 C.1961 D.1975 E.1976 2.刘某,72岁,患肥胖症,平时坚持晨练,刘某的行为属于( D ) A.自我观察B.自我治疗C.自我护理 D.自我预防E.自我急救 3、.下列哪项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指标( A ) A.老年人口系数B.年龄中位数C.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D.长寿水平E.性别比 4.护士李某,为养老院老人们讲解晨起锻炼的重要性。李某的行为属于护理人员的哪种角色( C ) A.照顾者B.执业者C.教育者D.研究者E.沟通者 5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专科护理人员的角色( E ) A.沟通者B.协调者C.研究者 D.教育者E.替代者 6、养老机构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求包括(E ) 7、.老年人躯体健康的评估不包括下述哪一项( D ) A.健康史的采集B.身体评估C.功能状态的评估 D.社会功能评估E.辅助检查 8.对记忆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采集健康史时,应采用以下哪种方法进行( C )A.文字或图画书面形式交谈B耐心倾听,不要催促 C.向家属或陪伴者了解详细情况D.始终保持与老年人的目光接触 E.以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老人所说的内容 .9、对老年人生命体征描述错误的是( D ) A.老年病人在感染时,常无发热的表现B.老年人常见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 C.检查时应测卧位血压和直立位血压D.测定时先平卧15min后测血压,然后再直立测一次E.老年人基础体温和最高体温较年轻人低 10.下列哪一量表主要通过对14项日常生活状态来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 ) 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日常生活功能指数 C.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D.高级日常生活活动E.PuLSES量表 11、E 12、E 13、A 第二次答案 1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化的特征( C ) A.累积性B.渐进性C.规律性D.普遍性E.危害性 2、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专科护理人员的角色( E ) A.沟通者B.协调者C.研究者D.教育者E.替代者 3 李某,70岁,晨起锻炼时不慎将手指擦伤,随即返回家中,进行自行处理。李某的行为属于( A )A.自我治疗B.自我护理C.自我观察D.自我预防E.自我急救 4、E 5、老年护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于( C ) A.中国B.英国C.美国D.日本E.韩国

数据结构课程 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简明教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练习题1 1. 单项选择题 (1)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是()关系。 A.一对多 B.多对多 C.多对一 D.一对一 答:D (2)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存储 B.物理 C.逻辑 D.物理和存储 答:C (3)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A.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答:C (4)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A.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 B.正确性和简明性 C.可读性和文档性 D.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答:A (5)计算机算法指的是()。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求解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调度方法 答:C (6)计算机算法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等5个特性。 A.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答:B 2. 填空题 (1)数据结构包括数据的①、数据的②和数据的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①逻辑结构②存储结构③运算 (2)数据结构按逻辑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①和②。 答:①线性结构②非线性结构 (3)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D,R),其中D是①的有限集合,R是D上的②有限集合。

答:①数据元素 ②关系 (4)在线性结构中,第一个结点 ① 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前驱结点;最后一个结点 ② 后继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1个后继结点。 答:①没有 ②没有 (5)在树形结构中,树根结点没有 ①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 ② 个前驱结点;叶子结点没有 ③ 结点,其余每个结点的后继结点数可以是 ④ 。 答:①前驱 ②1 ③后继 ④任意多个 (6)在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继结点数可以是( )。 答:任意多个 (7)数据的存储结构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 ① 、 ② 、 ③ 和 ④ 存储结构。 答:①顺序 ②链式 ③索引 ④哈希 (8)一个算法的效率可分为 ① 效率和 ② 效率。 答:①时间 ②空间 3. 简答题 (1)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吗? 答:简单地说,数据结构定义了一组按某些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数组元素的集合。数据类型不仅定义了一组数据元素,而且还在其上定义了一组操作。 (2)简述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的不同点。 答:线性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对一的,树形线性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一对多的,图在结构反映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多对多的。 (3)设有采用二元组表示的数据逻辑结构S=(D,R),其中D={a ,b ,…,i },R={(a ,b ),(a ,c ),(c ,d ),(c ,f ),(f ,h ),(d ,e ),(f ,g ),(h ,i )},问相对于关系R ,哪些结点是开始结点,哪些结点是终端结点? 答:该逻辑结构为树形结构,其中a 结点没有前驱结点,称为根结点,b 、e 、g 、i 结点没有后继结点,是终端结点,也称为叶子结点。 (4)以下各函数是算法中语句的执行频度,n 为问题规模,给出对应的时间复杂度: T 1(n )=n log 2n -1000log 2n T 2(n )=3log 2n -1000log 2n T 3(n )=n 2 -1000log 2n T 4(n )=2n log 2n -1000log 2n 答:T 1(n )=O(n log 2n ),T 2(n )=O( ),T 3(n )=O(n 2 ),T 4(n )=O(n log 2n )。 (5)分析下面程序段中循环语句的执行次数。 int j=0,s=0,n=100; do { j=j+1; s=s+10*j; } while (j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