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理崇圣三塔TheThreePagodasTempleofDali

大理崇圣三塔TheThreePagodasTempleofDali

大理崇圣三塔TheThreePagodasTempleofDali
大理崇圣三塔TheThreePagodasTempleofDali

????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of Dali. Welcome, everyone!????Before we go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ali. Why is it called ?°Dali?±? As we all know Dali has a long history. After the Kingdom of NanZhao, Duansiping Established the Kingdom of Dali. ?°li?± this Chinese word refers to ?°manners?±, indicated the hope of the king that make his country a prosperous and civilized place.????Dali is a world ¨C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It is rich in cultural heritag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Dali is widely claimed as ?°the Oriental Switzerland?±, ?°the Chinese Geneva?± and ?°the Pearl on the Yunnan Plateau?±. Each year, it attracts thousands of tourists both at home and from abroad to pay a visit. For example, the Cangsang mountain, Erhai lake, Dali Ancient city and the Three Pagodas are all important resorts in Dali. And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 the saying:?±wind, flowers, snow and the moon?±, which refers to the snow on Cangshan mountain, the moon of the Erhai Lake, the wind of Shangguan county and the flowers in Xiaguang county. There are regarded as the best sight of Dali. We will enjoy them later.????The Bai Nationality is the chief nationality in Dali Prefecture. It has the second biggest population among the 25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totaling more than 1,000,000 people. The Bai people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a well-developed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people, some of their customs and habits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Han people. As our bus keeps moving on towards Dali, you will see more and more houses and villiages that have a strong local colour of the Bai people.????Dali City is the capital of the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est of Yunnan, it covers an area of 1,4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450,000. In addition, Dali City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Dali, as well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gateways to the Southeast Asian nations.????OK, everyone, we are now a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Let?ˉs go inside and see.????Three Pagodas are the ancient landmarks. They have been the symbol of Dali. The temple located in the piedmont of Cangshan mountain and the near the Erhai Lake. The three pagodas are the only building of the temple. Because the temple went through the war and has been ruined. In Chinese we call it ?°cong shen?±, which means admiring the Buddha, and this Buddha refers to the 1?ò?.????After cross this plaza we will be in the temple. See ,the three pagodas stand there. The major Pagoda, built during the period of NanZhao State, stands 69 meters in height and is divided into 16 tiers. Each tier is inlaid with the statues of Buddha. On its front,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are quite striking, meaning ?°Ensuring Tranquility to

Mountains and Rivers Forever.?± From this, we can conclude that one of the reasons to built this pagoda is to prevent disasters. This pagoda, we call it ?°?§?°?±.????I am sure you have noticed the two small pagodas. They were built at the beginning of 10th century during the period of Dali State. Each Stands 42 meters in height and is divided into 10 tiers. They are made from bricks. ????The three pagodas have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 years. They have warthered the storms and earthquakes several years. Still, the three pagodas stand firm and erect. They clearly show us the exquisite and superb craftsmanship of the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In recent years, the local government renovated the three pagodas. During the renovation, inside the major pagoda were found lots of treasures: Buddhist Sciptures, gold, silver, bronze and iorn wares, pearl, agate, amber, jade and some herbs, totaling more than 600 pieces.????These three pagodas make a beautiful picture. If seen from a far distance, you will have such a feeling that how can this miracle exist in this world. Every time when I saw them, I always wondered that. They are really the wonderful works made by Bai people.????This way, please, everyone. Now we can see the Statue of Yutong 1?ò?. It is a rebuilt one, the original one was destroyed before. This statu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tatues of1?ò? in other places around China. What?ˉs the difference? Please look at it clearly. It?ˉs face looks like a woman?ˉs face, and it?ˉs body resembles a man?ˉ s body. This feature can not be found in other statue.????After visiting the temple, we will go to enjoy the scenery of Cangshan mountain and Erhai Lake, Ok ,Let?ˉs go, everyone.

崇圣寺三塔的作文

崇圣寺三塔的作文 本文是关于云南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小编收集了崇圣寺三塔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城西北应乐峰下,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在星期六中午,爸爸、妈妈带我去三塔公园游览,穿过公园大门,是一条由大理石铺成的路,路很宽阔,两边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抬头一看,就看到了“永镇山川”这四个大金字,后面就是雄伟壮观的三塔了。 我们首先来到了聚影池,聚影池是葫芦形的,水深一点八米,池内一条条小鱼清晰可见,在清洌的水中欢快地游玩,池水把三塔倒映在其中,真是巧夺天工。接下来,我迫不及待的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向着三塔走去。看,最高最大的塔叫千寻塔,高六十九点一三米,有十六层,塔平面是四边形的,这是唐朝时期的建筑。南北两座小塔是宋代建筑,平面呈八角形,高四十二点一九米,其中一座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可是仍然挺立在绿树丛中。三塔是用特制的砖砌成的,塔身洁白,看上去庄严肃穆。 崇圣寺的建筑群气势宏伟,让人应接不暇,不知该从何处看起。最前面的是雨铜观音殿,导游对我们讲解传说人们在铸造观音像时,

铸到一半铜用完了,正在人们着急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铜雨,人们就收齐了铜,铸成了观音像。因此这尊观音像称为雨铜观音。接着是天王殿,进了天王殿,就有四大天王站在两旁,非常威武。我们还游览了弥勒殿,玩了转金桶。我们来到了十一面观音殿,中间的观音又高又大,而且有十一面脸,十分有趣。后面就是罗汉堂,五百罗汉分布四周,形态各异,都有名有姓,有的站,有的坐,还有的骑在动物身上,这些罗汉微笑着看着大家,栩栩如生。最后,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宝殿门口有哼、哈二将把守,一个张嘴,一个闭嘴,威风无比。风景最好的是望海楼,站在高处往下看,全大理城的风景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忘。 三塔经历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历经多次地震,都没有倒下,真是太神奇了。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大理人民知识、文化和智慧的结晶。重建后的崇圣寺更加瑰丽多彩,再现了南诏古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建议大家也到崇圣寺三塔去看一看,探索三塔的不倒之谜,领略崇圣寺的庞大气势。 第二篇:崇圣寺三塔 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大理,这里有一处举世闻名的寺庙——崇圣寺。它以金龙、三塔而闻名世界,是不少人心中的向往。 进了崇圣寺大门,一切都有了古色古香的韵味,青砖红瓦,金色的条幅,让人立刻感觉到这里是佛香圣地。 再往里走,就会看到一百零八棵菩提树,据说它们代表着一百零八位高僧。这些菩提树一棵棵笔直矗立,真是如同一百零八位高僧在

最完整的大理旅游攻略

最完整的大理旅游攻略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想要在这里好好玩上一番的话就需要拥有一辆便捷的交通工具,还需要熟悉当地的旅游线路,因而很多来大理游玩的人选择了包车。 包车确实是一种省时省钱的方式。在大理的一些小客栈都是提供包车服务的,但是信息比较杂,不容易选择。可以选择在线包车,趣包车在线包车平台,为热爱旅行的人们,提供便捷优质的个性化包车旅游体验,让你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观光游览。 解决了出行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大理当地的气候、景点及旅游注意事项了,那么就由小编来为大家整理一下,大理旅游的整体攻略吧。 大理著名景点 来到大理,必须去的有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双廊、崇圣寺三塔等等。当然时间充足的话,喜洲古镇、小普陀、人民路、天龙八部影视城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古城外有条护城河,城内街道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古城的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显得十分的古朴。五华楼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历史上的五华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现在的五华楼为1998年重新修建的。站在楼上,可俯瞰古城风光。 洱海古称“叶榆泽”,也叫“西洱河”、“昆弥川”,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

形如同耳朵,空中俯瞰,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湖水清澈见底,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又称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下泻东流,注入洱海,有18溪,溪水清澈,四季长流,形成飞瀑叠泉。这就是著名的“苍山十八溪”。位于下关一带的苍山部分线已被辟为旅游景区,包括玉带云游路、感通寺、珍珑棋局等景点,供游人参观游览,但其他区域仍未被规划。

浅谈白族建筑特色

浅谈白族建筑特色 “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 巷道纵横,密如蛛网,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巷道曲折有致;苍山上流下来的汩汩泉水,顺着鹅卵石砌的墙角旁七拐八弯的巷道淙淙流淌, 古朴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飞檐翘角的白墙青瓦楼房,整齐、庄重、轩昂、精致、大方。

它们都是白族传统的石墙土木结构建筑,精雕细刻,千姿百态,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 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 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

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 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 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成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大小和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丹青翰墨的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大理崇圣三塔TheThreePagodasTempleofDali

????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of Dali. Welcome, everyone!????Before we go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ali. Why is it called ?°Dali?±? As we all know Dali has a long history. After the Kingdom of NanZhao, Duansiping Established the Kingdom of Dali. ?°li?± this Chinese word refers to ?°manners?±, indicated the hope of the king that make his country a prosperous and civilized place.????Dali is a world ¨C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It is rich in cultural heritag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Dali is widely claimed as ?°the Oriental Switzerland?±, ?°the Chinese Geneva?± and ?°the Pearl on the Yunnan Plateau?±. Each year, it attracts thousands of tourists both at home and from abroad to pay a visit. For example, the Cangsang mountain, Erhai lake, Dali Ancient city and the Three Pagodas are all important resorts in Dali. And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 the saying:?±wind, flowers, snow and the moon?±, which refers to the snow on Cangshan mountain, the moon of the Erhai Lake, the wind of Shangguan county and the flowers in Xiaguang county. There are regarded as the best sight of Dali. We will enjoy them later.????The Bai Nationality is the chief nationality in Dali Prefecture. It has the second biggest population among the 25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totaling more than 1,000,000 people. The Bai people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a well-developed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Han people, some of their customs and habits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Han people. As our bus keeps moving on towards Dali, you will see more and more houses and villiages that have a strong local colour of the Bai people.????Dali City is the capital of the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est of Yunnan, it covers an area of 1,4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450,000. In addition, Dali City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Dali, as well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gateways to the Southeast Asian nations.????OK, everyone, we are now a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Let?ˉs go inside and see.????Three Pagodas are the ancient landmarks. They have been the symbol of Dali. The temple located in the piedmont of Cangshan mountain and the near the Erhai Lake. The three pagodas are the only building of the temple. Because the temple went through the war and has been ruined. In Chinese we call it ?°cong shen?±, which means admiring the Buddha, and this Buddha refers to the 1?ò?.????After cross this plaza we will be in the temple. See ,the three pagodas stand there. The major Pagoda, built during the period of NanZhao State, stands 69 meters in height and is divided into 16 tiers. Each tier is inlaid with the statues of Buddha. On its front, four Chinese characters are quite striking, meaning ?°Ensuring Tranquility to

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墙体彩绘装饰艺术研究

大理白族建筑中的墙体彩绘装饰艺术研究 郑红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系08旅游管理2班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摘要】: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先民们经过上千年创造并汲取各族优秀建筑文化智慧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院落布局、照壁门楼、白墙灰瓦、淡墨彩画等丰富的建筑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是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比不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重点研究。【关键词】:大理白族建筑彩绘文化艺术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大理地区的白族传统建筑则是有着独特建筑文化与中原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并深受汉族建筑文化之影响,在不断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高度发展了相当精致的文化。自古以来,建筑彩绘就已作为白族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工艺,在大理喜州一带,处处可见“三房一照壁”的白族民居,这些灰瓦白墙的建筑上最亮眼的莫过于绘制于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屋檐下的精致彩绘,令这些建筑部位“屋不显材、墙不露形”,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是白族人花毕生精力都要完成的大事。1: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彩绘装饰概述1.1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装饰的起源和发展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 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青砖黛瓦、粉墙画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白族民居建筑通常会在墙体、砖柱和贴砖上刷灰勾缝, 墙心粉白, 画上各种形式的山水、花鸟画等这就是大理白族的民居建筑彩绘。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上的彩绘装饰主要有淡墨画、彩画和泥塑三种,都是画师用颜料、油漆在白族民居建筑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天花、大门、窗户等处进行的精美装饰。自古以来,建筑彩绘就已作为白族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工艺。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距今1 100年左右的南诏中兴二年南诏王蒙世隆命宫廷画家王奉宗、张顺所绘制《南诏图传》画卷中的建筑彩绘,表明了当时彩绘已经是白族建筑装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与汉族发生了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在白族建筑的形成过程中,融进了中原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成份,白族工匠吸取了内地丰富的建筑彩绘艺术,结合了民族的喜好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绘风格,产生了白族传统建筑彩绘。到明清时期,白族建筑彩绘内容越来越丰富,到20世纪30~40年代已达到成熟阶段,不仅用于宗祠、庙宇等大型古建筑群体,还广泛应用于白族民居建筑之中,大理市喜洲镇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就是白族民居彩绘的代表作。1.2大理白族建筑彩绘的色彩色彩是装饰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在色彩的选择上,由于白族“崇红尚白”的影响,因而在建筑装饰上主要以白色为基调,对墙面粉白彩饰外、一般追求自然、平淡、朴实、简洁的审美风格。并使之形成富有艺术的审美观,从而体现了白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的情感。在白族人家重点突出“白色”这一主体色调之外,彩绘更是每一栋建筑上的点睛之笔。民居彩绘多为雕画结合,在大门、屋檐部制作丰富的木雕装饰彩绘,照壁上则用泥做斗拱与部分浮雕,彩绘与雕刻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彩绘工艺独具特色,最讲究彩绘的打底工序。木结构建筑一般多用猪血、桐油和石灰调和而成的猪血灰打底;泥砖墙上则用纯质熟石膏与白棉纸拌和,制成“纸筋灰”抹在需要彩绘的部位,待半干时再进行彩绘,这样可以保证彩绘不容易褪色。建筑彩绘图案的色彩分类有两种,一种是黑灰色,另一种是彩色。黑灰色的图案简洁明快,用黑色做底,用白色绘制出图案,黑色线条勾勒出图案的结构和轮廓。黑灰两色加以山墙的白色,使黑白灰的简洁明快呈现出来,有些黑灰色经过晕染手法,使它过渡到灰色或白色,有了明度变化,丰富了图案的层次。彩色图案色彩丰富,一般以蓝青色、墨绿色、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全称: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简称或俗称:崇圣寺三塔,崇圣三塔,大理三塔,三塔 总体概况: 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组建筑群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建造情况: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建筑组成: 崇圣寺遗址: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 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时为南诏国后期。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3千,大寺8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 崇圣寺三塔: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底宽9.9米,现存高度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白灰涂面,每级四面有龛,相对两龛供佛像,另两龛为窗洞。塔内装有木骨架,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循梯可达顶层,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和金鸡等,底部镶嵌着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此为沐英后裔明代

大理白族自治州基本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中文名称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外文名称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大理市、祥云县、鹤庆县等 政府驻地 大理市下关 电话区号 0872 邮政区码 6710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中部偏西 面积 29459平方千米 人口 345.6万(2010年) 方言 主要以白族话为主 气候条件 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

机场 大理机场 火车站 大理站 车牌代码 云L 行政区划代码 532900 1历史沿革编辑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1]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大理印染 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 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 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 “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 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 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 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内主要景点 大理古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在南诏和大理国的王都羊苴咩城基础上改建而成。大理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洱海地区“河蛮“时期,当时河蛮人就已经在这里建筑了城邑。汉元狩元年(公元关122年)汉帝派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四川产的布料和筇竹杖,从而证明了有一条由四川经大理通往西域,贯通东南亚和西亚的”蜀毒古道“。由于大理所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给古道长途跋涉者提供了休息的乐土。那时,多种文化体系在这里交汇,从而造就了大理,使其成为中原与东南亚及西亚文化交流的古都。从公元7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的500多年里,作为南诏和大理国的王都,大理曾经长期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朝康熙“削藩”之后,大理云南提督驻地,是云南军事重镇。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时任云南提督的偏图为大理城题写了“文献名邦”匾,推崇大理文化积淀的深厚。苍山环抱、洱海前襟的地理位置和“家家院里繁花开,户户门前清泉淌”,以及“天气常如二月天,花枝不断四时新”的自然环境,使大理成为闻名远近的风景名胜地。 大理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身,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文献楼 地点:大理南门外约1公里 文献楼曾是大理古道上的一座门楼。原楼位于南城楼南1公里,为两层硬山顶门楼建筑,上檐下挂有“文献名邦”匾。该楼于1998年重建,1999年4月竣工。重建的文献楼为重檐歇山顶城楼式建筑,三层钢盘砼结构,建筑面积1630.24平方米。 双鹤桥 地点:大理古城南门外,跨苍山中溪 双鹤桥为大理古城通南的重要津渠。大理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推测此桥也应为建城时同建。桥为条石所砌的单孔券拱桥,跨度8.6米,拱高距河底4.9米,桥孔宽8.7米,桥于路面平齐,两侧有高60米的护栏。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进行了重修,改为三桥,中为车马路桥,左右两桥为人行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滇黔桂纵队第七支队烈士纪念碑 地点:大理古城复兴路南段 烈士纪念碑为1952年中共滇西工作委员会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立。西面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滇黔桂纵队第七支队烈士纪念碑”,东刻“烈士永垂不

大理崇圣三塔英文导游词

大理崇圣三塔英文导游词 today 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of dali. welcome, everyone! before we got the three pagodas temple, 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dali. why is it called “dali ” as we all know dali has a long history. after the kingdom of nanzhao, duansiping established the kingdom of dali. “li ” this chinese word refers to “ manners”, indicated the hope of the king that make his country a prosperous and civilized place. dali is a world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it is rich in cultural heritag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dali is widely claimed as “the oriental switzerland ”, “the chinese geneva”and “the pearl on the yunnan plateau ”. each year, it attracts thousands of tourists both at home and from abroad to pay a visit. for example, the cangsang mountain, erhai lake, dali ancient city and the three pagodas are all important resorts in dali. and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 the saying: ”wind, flowers, snow and the moon”, which refers to the snow on cangshan mountain, the moon of the erhai lake, the wind of shangguan county and the flowers in xiaguang county.

白族民居建筑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

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比较富裕的家庭,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理坝子以及鹤庆、洱源的部分地区,在民居结构上更为讲究和丰富。这些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 格, 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大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理古称叶榆,因五代时白蛮首领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得名。唐宋时,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胜有苍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标志。 崇圣寺概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圣寺到了,请随我下车。 塔的基本知识 进入大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台阶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较大的称千寻塔,两侧位置靠后的塔规模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状为一个半圆形坟冢。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化出丰富的形式,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塔均为密檐式。

大理地区盛行建塔,除三塔外,还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寻塔 千寻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劝丰佑时期,据说是唐代恭韬、徽义两位工匠用了48年时间设计建造的。 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层,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 塔的结构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心中空,古时有井字形楼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龛为窗洞。两层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以利于塔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交错开窗有利于塔的坚固性。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四层起逐渐向内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顶。使得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的直线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内收,中部微凸的曲线,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照壁 塔正中朝东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楷书大字,每个字高1.7米。为明代黔国公沐世阶所书。 题这四个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理地区水患多,“永镇山川”意在镇服水患,塔顶的大鹏金翅鸟也是镇龙之物;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被纳入明朝的版图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题下“永镇山川”意在誓死镇守云南山 川。。 小塔 南北两座小塔与千寻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寻塔的距离均为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相比又有所不同。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典型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和院落, 正房坐北朝南, 东西为厢房, 大门多布置在东南角上, 用一个很大的过厅横跨大门和正房之间,把院子分为两部分, 前为庭, 后为院, 功能区分十分明确。给人以幽深、典雅的感觉。而白族民居则大多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深入, 大门布置在东北角上。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由上所述,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反映在建筑上, 则表现为当时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也追求建筑的美。这正符合王安石的辩证观点: 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 人们决不会“谨此于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 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兼求并取。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

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照壁装饰及文化内涵_周华溢

院校风采 Colleges 140 /?总第274期?/?2016?/?02 内容摘要:大理喜洲为白族的主要聚集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具有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本文以照壁为研究对象,对照壁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其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等方面分析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照壁、白族建筑、文化内涵、装饰喜洲位于大理坝子北部,西依苍山,东临洱海,是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1]喜洲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目前白族文化的传承地。在喜洲界内保存着大量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在大理喜洲一带,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白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都以“三坊一照壁”[2]的形式出现。这些灰瓦白墙的建筑上有许多精致彩绘装饰图案,分别分布在大门、照壁、山墙、斗拱、墙面、檐廊等建筑结 构上,充分体现出本民族的风格。这在照壁的装饰设计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以照壁为研究对象,从其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分析其文化内涵的表现。 一、照壁在白族民居中的特殊地位 照壁在喜洲白族建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照壁具有围合、避讳及审美的多重意义。照壁又称为“影壁”或者“屏风墙”[3]。影壁二字是来自“隐蔽”的变化,古代人称在门内为“隐”,门外为“避”,由此统称为“影壁”。照壁主要来源于古人对风水的讲究,照壁对门有遮挡作用,因此在门口(或者门内)修建一座照壁,避免直接对门的暴露,让空间游刃有余。同时风水讲究导气,在古代“气”直冲厅堂或者卧室是件令人忌讳的事情。在门口或者门内设计照壁,可以使得外来的“气”通过照壁的“避讳”对宅内建筑不造成“冲击”,与宅内之气相互 协调,从而达到曲折有度、迂回柔和的感觉。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一般不是独立存在的,其通常也兼作院墙、建筑墙,照壁根据其形态和功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独角照壁、三滴水照壁和座山影壁。独脚照壁(图1)和三滴水照壁(图2)主要存在于“三坊一照壁”的典型白族传统民居院落。所谓“三坊一照壁”,就是照壁作为正方相对的围墙,起到围合的作用,它与其他三坊共同围合成一个四房的院子。独角照壁还有一个叫法是“一字平照壁”,“一字平照壁”是不分段的,壁面也是等高的,顶部压顶为庑殿顶。独角照壁主要用于仕宦家族,体现其社会地位。三滴水照壁则是在横向上把照壁划分为三段,中间部分高于左右两边,在宽度上中间部分也会比左右两边比例扩大许多,左右两边比较均衡。三滴水照壁比较常见,适用于普通人家。座山照壁(图3)也是白族民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个照壁的 大理喜洲白族建筑照壁装饰及文化内涵 周华溢?Zhou?Huayi 1.独脚照壁? 2.三滴水照壁? 3.座山照壁? 4.照壁上的装饰图案? 5.吉祥动物图案装饰? 6.家训装饰? 7.文字与图形结合装饰? 8.姓氏渊源 Decora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Screen Wall of Bai Ethnicity's House in Xizhou Town, Dali DOI:10.16272/https://www.doczj.com/doc/0f11286906.html,11-1392/j.2016.02.039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一)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二)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导游工具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