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这类材料相当地多,主要分三个部分:①婆罗门教的经典,包括四部吠陀经和解经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它们包括颂歌、曲调、牺牲仪式和咒语等;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腊玛耶那》。这是关于英雄的神话,内容丰富,含有文学、哲学、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内容;③法经和法论。古代南亚的法经、法论不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典,而是婆罗门制定的。它们的内容涉及法、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

2.佛教系统的史料。佛经包括经、律、论三部分,即三藏。佛经资料丰富,也很有史料价值。如《佛本生经》,有550个故事,是研究列国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的重要资料。

3.世俗方面的史料。如憍底利耶的《政事论》,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的许多诏令,还有若干题铭学资料、钱币资料等。

南亚传统的史料虽然丰富,但缺少年代(既缺少著作的年代,也缺少著作反映的年代)。因此,人们说,印度人没有历史。

二是希腊传统的资料。这包括:

1.希罗多德的《历史》。该书是现知西方人有关东方(包括印度)的第一部传世之作。但希罗多德没有亲历过印度,他只是根据波斯人的报道,而波斯人对印度的很多报道也是极肤浅的,许多东西只是传闻。因此,希罗多德书中关于印度的事可靠的不多。

2.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该书最后一章叫《印度志》,写的是南亚的情况。其主要根据是亚历山大部将提供的资料。这些将领曾远征过印度。但他们在印度呆的时间很短,了解不深,而且往往是用希腊人的观点去解释,难免会有出入。且希腊人所去的地方很少,提供的资料不会很全面。

3.斯特拉波的《地理学》中也讲了一些有关印度的事,其主要根据也是亚历山大部将提供的资料,只是书中的某些地方比阿里安的书讲得要详细些。

4.戴奥多拉的《历史集成》一书中也有关于印度情况的部分,但其价值不如前两本书。

三是中国传统的资料,这包括:

1.中国历代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的记载。从《史记》的《西域传》开始,几乎以后的历代史书都有这一部分。

2.到印度去求法的中国僧人的记载,如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等。他们走一个地方记一个地方,包括宗教、民情风俗,制度、经济、历史等等。

3.中国所藏《大藏经》,藏文佛经,数量也不小。

总的来说,有关南亚的文献史料虽然丰富,但宗教文献多,编年史资料贫乏,政治史和经济史方面的资料过于笼统。因此,南亚古代史各阶段的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均非常模糊。

史学史古代印度人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著作,即使有名曰《古事记》的著作,也多半是神话性质的。

对古代印度历史的研究始于近代。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为了更

好地统治和掠夺,东印度公司力图了解印度,包括它的古代社会状况。因此,从19世纪起,它开始搜集古代的各种文献(包括法经和法论);研究古代的各种问题(包括瓦尔那制度,农村公社等),出版了《印度的法律和法典》、《印度阶级一览表》等著作;还研究了古代印度的语言文字——梵文等。

进入20世纪以后,不仅英国,而且西方各国都对古代印度的历史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就,不仅出版了像《印度剑桥史》等这样综合性的通史性的著作,而且还在出版和研究古代印度的各种文献(如吠陀经、两部史诗,佛经等等)的基础上,把研究深入到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并出版了许多专门性的著作,培养出了不少研究古代印度史的专家。如英国的史密斯、大卫·黎斯和大卫·黎斯夫人,德国的雅可比、费克、穆勒、李兹契尔和斯契特里契等等。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也对古代印度史进行了不少研究。特别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学者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古代印度史,对古代印度的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培养出了象邦伽尔德—列文、伊林等古代印度史专家。

印度人自己对古代史的研究萌芽于19世纪。当时,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自己古代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力图认识过去,改造自己国家中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各种恶习、制度、传统,不过,那时只是开始,真正的研究是在本世纪才开始的,而且取得了不少成就,这在一系列著作中得到了反映,如沙尔马的《古代印度政治观念和制度述论》、拉克特利的《印度古代政治史》、马宗达的《印度人民的历史和文化》、雷超杜里的《古代印度政治史》、班奴健的《印度古代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戈沙尔的《印度古代的农村经济制度》、阇那那的《古代印度的奴隶制度》等。

对古代印度的考古发掘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是本世纪20年代在印度河流域进行的哈拉巴文化的发掘它使这一已被人们遗忘的古老文明重新为世人所认识,把古代印度文明提前了一千年。但是,对雅利安人入侵以后的文化的发掘却无大的成就。

古印度文明在什么时候中断

古印度文明在什么时候中断?为什么中断? 标签:古印度文明古国 回答:3 浏览:1748 提问时间:2008-05-04 14:07 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中断过,那么古印度是在什么时候中断的呢?又为什么中断呢? 该用户用手机上爱问知识人 相关资料:中断处理.pdf 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评论 寞男 [学弟] 公元前3世纪中叶,古代南亚地区在印度河流域产生了自己灿烂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说的哈拉帕文明.这一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相媲美.然而,到了公元前17到18世纪,印度河文明突然衰落,繁华的城市被遗弃,古代印度又退回到蛮荒时代.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解释说,这是由于外族人侵造成的.改说倡导者认为,从城市遗址最大层格斗和暴力厮杀所说的大神"因陀罗什城堡的摧毁者",可以认为印度河文明是由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摧毁的.不过,雅利安人进入这一地区的最早时间是公元前15世纪,此时文明已经衰亡.另外,印度河文明的衰落是城市经济向村落经济和游牧业的退化,不是大规模的战争引起的人口灭绝. 有些人认为,这是洪水造成的,特大洪灾迫使印度河改道,人们不得不遗弃旧城市.不过,此论无法解释印度河流域整个地区大城市衰亡现象. 另有人认为,印度河流域靠洪泛耕作,洪水传染疟疾等疾病,疾病广泛流行是造成哈拉帕文明衰亡的原因之一.另外,从生态学和水文学等方面看,哈拉帕城市文明的后期发生过剧烈的地质水文变化,如有些地区由于河水逐渐干涸,居民点消失,影响了文明的发展和维系,促进文明迅速衰亡. 新近有人指出,探究哈拉帕文明衰亡之因,着重点应放在它为什么没有力量抵御天灾人祸上,哈拉帕文明虽从事大规模的内外贸易和手工业生产,但基础仍是生产水平有限的农业和牧业.这是只能靠简陋的工具耕种河边的洪泛地,没有修理过像样的灌溉工程,生产技术方面缓慢,没有铁器,结果导致整个体系的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外来文化的冲击或自然灾害轻而易举地予旧有文明以致命的打击

世界古代文明尔雅答案

世界古代文明尔雅答案 1 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 ? A、爱星觉罗·福临 ? B、爱星觉罗·载淳 ? C、爱星觉罗·溥仪 ? D、爱星觉罗·弘历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以法老时代的终结为标志,古埃及文明截止于以下哪一年:() ? A、公元前252年 ? B、公元252年 ? C、公元前525年 ? D、公元525年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以下哪一项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A、古巴比伦和古印度 ? B、古巴比伦和古罗马 ? C、古希腊和古印度 ? D、古希腊和古罗马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根据文字学的划分方式,古埃及象形文字属于图画文字。()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而言,以下哪一组反应是对古埃及纸和古中国纸的正确描述:()? A、量子反应和引力反应 ? B、引力反应和量子反应? C、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 D、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罗塞塔石刻是哪一国家首先发现和挖掘而出的著名文物:() ? A、埃及 ? B、德国 ? C、英国 ? D、法国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稻草是古代中国纸张制作唯一的原材料。()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罗塞塔石刻上记载的文字字体不包括()。 ? A、古印度文 ? B、古希腊文 ? C、古埃及文 ? D、通俗体文字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以下哪一项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主要使用的文字:()? A、古埃及文? B、古巴比伦文 ? C、古印度文 ? D、古希腊文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以下哪一位著名人物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世界古代文明课后习题详细答案剖析

导论与文字(一) 1、赫梯帝国于公元前12世纪灭亡。(正确) 2、世界古代文明的时段为人类产生至哪一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 3、关于爱新觉罗?溥仪说法错误的是(号浩然)。 4、关于胡适的说法,错误的是?(满族人) 5、古埃及三种文字,不包括以下哪项?(楔形文字) 导论与文字(二) 1、希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是第几任联合国秘书长?(6) 2、埃及雕刻水平极高。(对) 3、古埃及文明晚于中国文明。(错) 4、古埃及文字中,象形文字学起来比学祭司体文字难。(对)

5、罗塞塔石刻是由谁的大军发现的?(拿破仑) 6、埃及艳后严格来讲是马其顿人。(对) 导论与文字(三) 1、罗塞塔石刻由几种文字刻写而成?(3) 2、关于商博良说法错误的是?(英国人) 3、哪一年被认为是埃及学建立的年代。(1822) 4、苏美尔文字是最早的象形文字。(错) 5、贝希斯顿铭文石壁是用几种文字雕刻的?(3) 导论与文字(四) 1、赫罗兹尼破译了赫梯文字。(对) 2、对人类做出贡献,创造字母表的是(腓尼基人)。 3、以色列复国的时间是哪年?(1948年)

4、印度古代用的文字是(梵文)。 5、 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对) 6、关于季羡林大师的说法,错误的是(江苏人)。 7、季羡林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对) 原始社会(一) 1、原始社会始于人类的出现,终于阶级社会和国家的产生。(对) 2、原始社会大致经历了原始群、血缘家族公社、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对) 3、关于达尔文说法,错误的是(德国生物学家) 4、人类大约出现在多少年前?(300万年前) 5、克罗马农人生活在西班牙和法国。(对) 6、哪一年发现了北京猿人?(1929年)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这类材料相当地多,主要分三个部分:①婆罗门教的经典,包括四部吠陀经和解经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它们包括颂歌、曲调、牺牲仪式和咒语等;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腊玛耶那》。这是关于英雄的神话,内容丰富,含有文学、哲学、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内容;③法经和法论。古代南亚的法经、法论不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典,而是婆罗门制定的。它们的内容涉及法、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

古代印度文明与当代印度社会

古代印度文明与当代印度社会 ————文明引领社会发展姓名:张晗院系:体育教育学院年级:11级学号:013261 1.【概述】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2.【纯美曲调——音乐舞蹈】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朴归真。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它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现在,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现在群舞更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3.【古国美食】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

古代希腊世界大事年表(公元前)

古代希腊世界大事年表(公元前) 1200年迈凯尼人(据英语发音的旧译为“迈锡尼”)攻打小亚的特洛伊城十年。 1100年迈凯尼人的多数城市被多瑞安人夺去。 1000年在刻写在泥板上的乌旮瑞特楔形字母文字的影响下,西亚腓尼基人发明了用墨水书写在皮或草纸上的腓尼基字母文字并向地中海世界移民。 900年伊奥尼亚盲人荷马诵说特洛伊战争故事,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形成。800年多瑞安人的城邦斯巴达统一拉科尼亚地区,征服美塞尼亚,把人民沦为农奴。意大利的伊斯基亚岛出现第一个希腊殖民地,西西里的叙腊古成为希腊殖民地。 700年第一枚希腊钱币在小亚的吕地亚铸造。斯巴达进行鲁库尔古(又译“莱库古”)改革,组成公民重装步兵和五人监察委员会和长老会;镇压美塞尼亚起义。科林斯僭主库普塞洛和派瑞安德尔父子的统治。雅典执政官之一的德腊古编定成文法,多用死刑。 600年梭伦战胜美旮腊城,夺取萨拉米岛,成为雅典9名执政中的首席,进行政治法律改革,取消债务,释放债奴,减轻刑罚,保护孤儿寡母,成立四百委员会和人人可任法官的民众法庭,把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组成骑士、重装步兵、轻装步兵等军队,9位执政由4个部落各推10人,在40人中抽签选出。梭伦隐退后,(相继30个僭主?)争夺独裁权力。 550年佩西斯特腊图父子叔3人在雅典建立僭主独裁制统治近40年(560-509),后被民主派首领克雷斯忒尼推翻。克雷斯忒尼的改革恢复了梭伦改革的制度,打破4个血缘部落,按地区建立10部落,每部落按保甲(demos)征兵;建立公民大会;大会上,每部落选出50人组成雅典五百委员会执政,并选出一位将军组成雅典十将军团(504),将军可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执掌兵权;公民大会可以在陶片写名,投票放逐腐败官员可达10年。第一部希腊戏剧在雅典上演。 500年大流斯王的2万波斯大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侵入希腊(490夏),雅典统军执政米勒提亚德帅1万军队在马拉松大败波斯军。480年,薛西斯的25万波斯大军再次侵入希腊,斯巴达王莱奥尼达率七千人防守温泉关,但叛徒将敌军引致山后,开始夹击时,王撤离了多数部队,率300斯巴达人全部战死。波斯军进入雅典卫城,雅典统军执政忒米斯托克利率380艘希腊战舰在狭窄的萨拉密斯湾迎战1000艘波斯舰队,重创敌海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次年,斯巴达将军咆萨尼阿率4万希腊重装步兵在雅典西50公里的普拉塔亚迎击波斯将军马尔多尼的10万大军,大败敌军,活捉并处死马尔多尼。477年,雅典成为金库设在德罗斯岛的同盟的霸主,后将金库移至雅典,民主进入全盛。雅典在小亚南岸大败波斯军。斯巴达成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盟主。 450年雅典民主派领袖克雷斯忒尼的侄子柏瑞克里(500-429)连续15年在公民大会上被选入雅典十将军团(443-429)。雅典和斯巴达开始了争夺希腊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431-421)斯巴达陆军攻入阿提卡,雅典在海上打击敌人,战争进行10年后停战。开战第二年,雅典发生瘟疫,伯瑞克里病死于次年。第二阶段415-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岛的叙腊库,被本地军和斯巴达援军歼灭,损失45000士兵。第三阶段405年,斯巴达将军吕叁德尔率新建海军在赫勒斯滂特海峡大败雅典军,雅典被围,次年投降。 400年科林斯、忒拜斯和雅典等国为盟,联合波斯人向斯巴达开战(395),雅典人基农指挥波斯舰队大败斯巴达,希腊和波斯建立和平。忒拜斯挑战斯巴达的霸权,伊帕米南达率军大败斯巴达,攻入伯罗奔尼撒(371-370)。斯巴达和雅典联手和忒拜斯在曼丁尼亚决战,忒拜斯取胜,但将军伊帕米南达阵亡(362)。他的学生马其顿王菲力第二(359-336)崛起,开始征服全希腊,在喀罗尼亚大败忒拜斯、雅典、科林斯等国联军,主盟希腊各国对波斯宣战(338-337),斯巴达不参加。336年,马其顿王菲力第二被本国贵族刺死,其子20岁的亚历山大(336-323)继位,他平定希腊和马其顿的起义,占领忒拜斯,统一希腊。334年他率领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优选稿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 明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着《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

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1.婆罗门教系统的史料。这类材料相当地多,主要分三个部分:①婆罗门教的经典,包括四部吠陀经和解经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它们包括颂歌、曲调、牺牲仪式和咒语等;②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腊玛耶那》。这是关于英雄的神话,内容丰富,含有文学、哲学、社会经济和历史方面的内容;③法经和法论。古代南亚的法经、

世界古代文明-网课问题详解

如果没找到答案,请关注公众号:搜搜题免费搜题!!! 1. 单选题巴比伦之囚是指()王国的人。(1.0分) 犹太 2. 单选题波斯帝国灭亡是在哪个国王在位?()(1.0分) 大流士三世 3. 单选题皮洛士统治的城邦位于()。(1.0分) 意大利南部 4. 单选题罗马城市的起源传说是()。(1.0分) 母狼哺婴 5. 单选题古埃及留下的浮雕中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纳弗尔塔利所下的棋的棋子来源于()的形象。(1.0分) 埃及神 6. 单选题亚述人使用的屠城是一种()战术。(1.0分) 恐吓 7. 单选题历史上的布匿战争一共有()次。(1.0分) 3次 8. 单选题阿卡德第一个国王是()。(1.0分) 萨尔贡 9. 单选题阿卡德第一个国王是()。(1.0分) 萨尔贡 10. 单选题 ()是著名壁画《雅典学院》的作者。(1.0分)

拉斐尔 11. 单选题 ()是著名壁画《雅典学院》的作者。(1.0分) 拉斐尔 12. 单选题迦太基位于今天的突尼斯港,是个天然港口,迦太基人非常擅长航海,具有发达的()业。(1.0分) 造船 13. 单选题迦太基位于今天的突尼斯港,是个天然港口,迦太基人非常擅长航海,具有发达的()业。(1.0分) 造船 14. 单选题 ()是最大程度的民族间的融合。(1.0分) 婚配 15. 单选题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分为()个国家。(1.0分)3个 16. 单选题公元前538年,巴比伦被居鲁士攻占,居鲁士随后创立了()。(1.0分) 没搜到哦~ 17. 单选题犹太人越倒霉导致他的信仰会()。(1.0分) 坚定 18. 单选题死海古卷是在相当于中国什么时期留下来的?()(1.0分) 东汉 19. 单选题 ()是古印度文明的法典。(1.0分) 《摩奴法典》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明

世界古代史古代印度文 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婆罗门教和佛教有哪些异同之处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印度种姓制度在中世纪的变化 概论 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印度”一词来源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第一次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其后,西方人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汉代把它称之为“身毒”或“天竺”,至唐代,玄奘在其所着《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改译为印度。古代印度史事实上是指南亚次大陆各个国家的古代史。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湾,是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大陆。就地理形势而言,印度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份,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文底耶山以南是德干高原。通常把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称为北印度,这里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但不宜于农耕。只有高原两侧的平原雨量充沛,气候良好,宜于农耕,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印度各地区自然条件上的极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印度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 居民古代印度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一般认为,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为矮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就是由他们创造的。约自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次大陆。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嚈哒人又先后侵入次大陆,使次大陆的居民成份更趋复杂。 史料研究哈拉巴文化的资料,完全来自考古发掘。虽然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文字,但仅是印章上的文字,而且还未释读成功,还不能用之于历史的研究。现在发现的印章中,已公布约2500个(大部分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除了印章外,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城市遗址、陶器、青铜制品、车、船模型、女神像、卫城、房屋建筑、下水道、砝码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境外发现的哈拉巴文化的典型物品(印章),说明它与外界的交往的存在。 有关雅利安人入侵后的南亚历史的资料,与哈拉巴文化历史的资料完全不同,它主要不是依靠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而是依靠文献资料。这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南亚的传统史料。其中又有几个来源:

印度文明时间年表

印度文明和中亚、南亚文明 约公元前第3千纪下半期~前第2千纪上半期·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前1000年·古印度前吠陀时期 公元前1000~前600年·古印度后吠陀时期 公元前10世纪·斯巴达城建立 约公元前563~约前48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 公元前6~前2世纪·古印度佛陀时期 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16世纪中叶·印度南部古国潘地亚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旁遮普 公元前322~前185年·印度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 公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年·阿育王在位 公元前100~公元200年·古印度萨塔瓦哈纳王国 1~6世纪·中亚贵霜帝国 约15~65年43年·贵霜帝国创立者丘就却在位 约65~约75年·贵霜国王阎膏珍在位 78年·古印度塞种纪元开端 约140~约162年·贵霜君主迦腻色伽在位 320~540年·古印度笈多王朝 约517年·哒王摩醯逻矩罗登基 606~647年·印度戒日王朝 1343~1673年·印度维贾亚纳加尔王国 1347~1526年·印度巴赫马尼王国 1483~1530年·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布尔在世 1526~1858年·印度莫卧儿王朝 1540~1555年·印度苏尔王朝 1556~1605年·印度莫卧儿王朝君主阿克巴在位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58~1707年·莫卧儿王朝皇帝奥朗则布在位 1630~1680年·印度马拉特联邦缔造者西瓦吉在世 1772/1774~1833年·印度启蒙学者R.M.罗易在世 1825~1917年·印度民族运动活动家D.瑙罗吉在世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861~1931年·印度国大党活动家P.M.尼赫鲁在世 1861~1941年·印度大诗人R.泰戈尔在世 1866~1915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G.K.戈卡尔在世 1869~1948年·印度“圣雄”M.K.甘地在世 南亚 约627年·湄公河下游的扶南为真腊所灭(吴哥王国) 802~1431年·真腊吴哥王朝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与地理环境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与地理环境 【摘要】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文明兴于地理环境,也衰于地理环境。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古印度地理环境关系 一、引言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之一,位于印度河沿岸,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印度河文明或称哈拉帕文化,兴盛于公元前2500年至1700年。在其鼎盛时期它包容了一千多座城镇,覆盖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其年代早于亚述和巴比伦文明,比中国的夏朝要早几百年。在人类社会文明早期,自然对人类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明的兴衰与地理环境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古印度自然环境概况 古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半岛,其状略如不规则的三角形。它包括了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的领土。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古印度北部有平原,还有两条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恒河。南部有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藏。印度半岛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在气候上,印度半岛基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三、古印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1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古印度文明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在气候上,印度半岛基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森林气候区,主要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加上喜马拉雅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使得印度半岛冬无严寒,适合人类的生存。 印度半岛“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其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等无不展现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因此,生活在古代独特地里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可以说,正是那样的环境特别适于一种文明的产生。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印度宗教的诞生远远早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3.2古印度的生产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先民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更甚于现代人类。水、耕地、能源是人类农业文化产生的三大必须要素。 对于古印度来说,第一,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可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 第二,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都生长着茂盛的热带森林。两个流域之间的差别在于东半部的森林更为茂密,是一片原始的热带雨林,对使用石器工具的先民来说,是开发难度颇大的区域,而西半部的印度河流域,则是季雨林区域,既有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 久,从公元前2世纪起就一直同中国人民友好往来。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极少数是刻在石头、竹片、木片或铜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则是书写在白样树皮和树叶子上的。古时的喜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样树林,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古印度人就把他们的梵文写在这种树皮或树叶上。玄类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几乎都是写在这种白样树皮或树叶上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中国发明的纸才传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纪以后,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纸写的典耪。第六节古印度的天文历法 古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了天文历法的研究。 吠陀时代把一年定为360日,在古印度的天文历法史上先后出现过四部著名的天文历法名著。《太阳悉檀多》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据说它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后人又有增改。书中记述了时间的测量、分至点、日食、月食、行星运动和测量仪器等问题。它成为古印度天文学著作的范本。大约在公元5世纪后期,古印度天文学家圣使著有《圣使集》一部。它也是古印度的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讨论了囚、月和行星的运动及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免日在505年汇集古印度五种最重要的天文历法著作编成《五大历数全书》,它在天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2世纪,古印度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作明著《历数全书头珠》一书,在书中他把前人的成果阐述得更为清晰。古印度天文学的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十分注重实际的天文观测。直到18世纪,古印度人才在镕里等地建立起拥有较为复杂的观测仪器的天文台。随着天文知识的积累,人们自然产生‘了对宇宙的一些看法。在吠陀时代,人们认为天地中央是一座名为须弥山的大山,日和月都绕着此山 运行,太阳绕行一周印为一昼夜。《太阳悉檀多》则说大地为球形,北极为一称作墨路山的山顶,那里是神仙的住所。日、月和五星的运行是一股宇宙风所驱使。在作明的著作中,他主张地球是缩自身力量固定于宇宙之中。他认为有七重气,它们分别推动日、月和五星的运动。看来,作明的想法已受到古希腊人的影响. 第七节古印度的数学 古印度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进制记数法,大约到了7世纪以后,才有位

(完整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

论古印度文明的特性

论古印度文明的特性 【摘要】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此外,它还有许多与其它文明迥异的特性: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很少形成统一局面;宗教繁多,吠陀教、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均产生于印度,外来宗教基督教、祆教、犹太教等在印度也有不少信徒;等级制度森严,各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保持严格的界限;各地文化多彩多样,各种文明相互包容。 【关键词】古印度;文明;特性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圈里璀璨夺目的一处文明殿堂,它有着许多与其它文明迥异的特性。探究它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把握古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一般说来,古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是由城邦分立走向统一。但古印度文明却是例外,它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时间里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著名的印度史家辛哈说:“政治统一并不是印度古代史和中世纪史上正常特征。在各个时代中,这个广阔的次大陆分成许多小王国。”[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也指出:“印度与中国不同,在中国,是长期的帝国统一间隔以短暂的分裂;而在印度,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3] 从以上历史不难看出,从公元前2500 年左右印度文明的兴起至莫卧儿帝国的衰亡,印度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各地割据称雄,小国林立,极少形成统一王朝。孔雀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这三个帝国是统一强盛的帝国,但即使是这三个强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其统治范围只是覆盖了次大陆半数以上的土地,仍有诸多小王国在帝国的版图之外。如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莫卧儿帝国时期,境内仍存在数以百计大大小小的王国。古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其首要原因是与割裂、分散的自然环境有关。古印度地形复杂,大多数土地多为山区,这助长了一种孤立精神而使印度分裂为许多小的行政单位。其次,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世界专题十一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第1课时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

第1课时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8·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重划选区,用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血缘部落,从而摧毁了旧氏族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故选D项。动摇旧贵族的特权是梭伦改革的影响,故A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伯里克利消除担任公职人员的等级限制以及发放参政津贴,从而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故C项错误。 2.(2018·宜宾期中)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多数票通过判其死刑。后来,一学者写道:“……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这反映了雅典( ) A.法律程序和结果都缺乏正义性 B.神明信仰和青年教育是法律核心 C.法律保障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D.程序的民主未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解析:选D。根据材料“经过抽签的方式”“多数票通过”可得出苏格拉底案审判程序民主,结果却缺乏正义性,故选D项。 3.(2018·益阳调研)雅典城邦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而是私人。这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是( ) A.务实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 C.少数人的民主D.多数人的民主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可知雅典时期有很多公民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公民大会,真正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故选C项。 4.(2018·佛山顺德适应性考试)公元前415年春,雅典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远征西西里,最后作出决定,坚持继续任命极力反对远征的尼西阿斯为远征军三位指挥之一。在后来远征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古印度文明》教学设计

第4课古印度文明 教学目标 1.知道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精心规划与建设的城市是哈拉帕文明的重要特征,“印章文字”是古印度最早的文字,古印度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了解古印度是指整个南亚次大陆,佛教发祥于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主张“众生平等”。 2.通过对摩亨佐·达罗遗址复原图和照片的比较分析,提高利用图片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知道第一手材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更有价值。通过“各抒己见”中婆罗门神话的教学,懂得包括神话传说在内的口传史料包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中国四大文明的列表比较,能自主列表比较几个相似的历史事物,能抓住历史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3.认识佛教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欣赏佛教文化的遗迹,养成尊重宗教信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种姓制度与早期佛教。 难点:早期佛教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6年9月17日,东方网文章报道:自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迫害”。上星期,在孟买附近的巴尔克尔城,法院判处因不满姐姐与“低种族”通婚而杀害4人的迪利普·蒂瓦里等3名男子死刑。最高法院指出,这种“为维护荣誉而进行的杀害”是野蛮行为,并下令警方保护通婚的夫妇。法院将种姓制度叫做“民族的诅咒”。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沿续到今天? 一、哈拉帕文明 (一)观察《古代印度地图》。 指出“古印度”的地理区域范围,注意与现在印度区域范围的不同,了解古代“印度”的区域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广。 (二)古代印度早期的奴隶制城邦 时间:公元前2300——前1750年 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创造者:达罗毗荼人 1、农业:印度河流域古代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 2、手工业:制陶、纺织 3、商业贸易:与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和中亚贸易往来 4、城市建设: 看图学史: 观察地图册第6—7页插图“摩亨佐·达罗的一条典型的街道”以及教科书第18页“摩亨佐·达罗遗址”照片。思考:①从图片中能提取出哪些历史信息?②对于历史研究,哪幅图更有价值?为什么? ①如城市规划整齐,街道设有下水道,城市商业、手工业发展等;城市规模大,布局整齐,建筑雄伟等; ②就科学性而言,遗址照片属于第一手材料,比复原想象图更接近于真实。摩亨佐·达罗的一条典型的街道是复原想象图。 5、文字:印章文字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印章的内容,完成动手动脑。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古印度又称之为古巴比伦,他们也拥有不俗的历史文化,想知道他们的历程吗?下面是分享的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古代印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这个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

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 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巴克特里亚、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阎膏珍、迦腻色伽等,陆续侵入印度。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320~540):当时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 北印度(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著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